偏好理论

合集下载

偏好理论与市场行为

偏好理论与市场行为

偏好理论与市场行为偏好理论一直是经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描述了人们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特定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因素。

偏好理论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对不同商品或服务所表现出的偏爱程度。

在理性经济学中,偏好被认为是消费者行为的核心。

市场行为是指个人在市场中的行为,包括购买、销售、定价等方面。

个人的市场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收入、偏好、完全信息、价格等。

因此,了解个人的偏好是预测其市场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会偏好与其自我观念或身份相符的商品。

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研究,人们往往通过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品味和价值观。

例如,某些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可再生能源产品,因为他们认为这能证明自己对环保事业有着高度实践性的支持。

此外,人们在购买时还喜欢遵循他们所处的社会集体的潮流。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个体的偏好可能会受到社会集体价值观的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地区的消费者普遍喜欢某种品牌的咖啡,那么即使有更好的咖啡品牌在市场上,消费者也可能会选择购买这个品牌的咖啡。

另一个重要的偏好因素是价格。

在经济中,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结果。

消费者通常会比较多种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然后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或服务。

理性经济学家经常假设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都会选择价格最低的产品或服务。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这种情况并不总是成立。

消费者可能会选择贵些但质量更高的产品或服务,或者他们会选择更昂贵的品牌,因为这使他们感觉更好。

总之,在市场经济中,了解消费者的偏好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偏好可以帮助厂商设计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也可以帮助厂商确定适当的价格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此外,了解市场偏好还可以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

简述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一种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于1930年提出的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理论,它指出货币的数量直接影响到经济的活动,并且形成了一种以流动性为先决条件的经济理论。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短期内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经济活动以及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关系密切。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当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时,经济活动会加快;而当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经济活动会减缓。

其次,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同样认为,货币流动性成本会影响货币需求量,因此,政府和央行需要提供足够数量的流动性支持以维持经济稳定,从而使货币流动性成本不至于太高,从而支持经济活动。

此外,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还指出,经济活动并非总是受货币流动性的影响,短期内,经济活动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政府和央行在调控货币流动性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外部的市场情况,以有效地维持经济活动的稳定。

最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流动性的控制也可以实现通货膨胀的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

在通货膨胀的中,政府及央行可以通过调控货币流动性来降低货币流动性成本,减缓经济活动,以稳定市场价格水平。

此外,政府及央行也可以通过调控货币流动性,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目标,如鼓励创新和创业、降低就业成本、改善经济社会结构等。

总之,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指出,货币流动性的控制不仅可以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可以有效地实现通货膨胀的防控和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政府和央行在调控货币流动性时要格外注意,以确保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最新精选】单峰偏好理论

【最新精选】单峰偏好理论

单峰偏好理论单峰偏好理论(Single Peak Preference Theory)单峰偏好理论简介单峰偏好理论是由邓肯·布莱克(Duncan Black)在1958年出版的《委员会与选举理论》一书中做出的。

拟通过修正阿罗五原则解决投票悖论。

其内容是限定每个选民的偏好只能有一个峰值。

所谓单峰偏好,是指选民在一组按某种标准排列的备选方案中,有一个最为偏好的选择,而从这个方案向任何方面的偏离,选民的偏好程度或效用都是递减的。

如果一个人具有双峰或多峰偏好,则他从最为偏好的方案偏离时,其偏好程度或效用会下降,但之后会再上升。

布莱克证明了如果假设各个选民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那么最终投票的结果就可以避免阿罗悖论,社会成员个人的偏好之和可以得出确定的唯一的社会总体偏好,而这种社会总体偏好恰好是个人偏好处于所有选民偏好峰的中点上的选民,高于他偏好的选民数量和低于他偏好的选民数量正好相等,这也就是著名的中间投票人模式(median voter models)。

布莱克由于对这个问题的开创性研究而被戈登·塔洛克(Gordon Tullock)称为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人。

邓肯·布莱克认为,通过对个人的偏好进行适当限制,使其适合于某一种类型,则多数决策结果就满足可传递性假定。

布莱克对个人偏好提出的特殊类型就是具有单峰形状。

这种单峰形状的个人偏好类型可被说明如下(表1):表1单峰形状的个人偏好我们可以对A、B、C三种选择目标进行比较:当A与B相比较时,B将胜于A;当B与C 比较时,B仍将胜于C;当A与C比较时,C将胜于A。

这样,在以上例子中,给定一个特殊的个人偏好结构,多数决策的结果满足可传递性,社会选择的偏好顺序将是BpCpAp(这里p表示“偏好(prefer)”,即前者比后者更可取)。

为什么称上表所示的个人偏好类型为单峰型呢?可以用下图加以说明。

(图1)假定有三个人l、2、3,每人共同面临A、B、C三种选择,A代表政府高水平的预算,B代表中等水平的预算,C代表低水平的预算。

行为经济学学习笔记3-4章

行为经济学学习笔记3-4章

行为经济学学习笔记3-4章第三章偏好理论偏好理论:人的偏好并不是独立的,这一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诱导的过程,不同的设问方式甚至都能够形成不同的偏好。

人们更加看重眼前的和短期的利益,即使在长期利益更加诱人的前提下。

显著性假定:相对于配对过程而言,主要考虑方面在选择过程中被更多的考虑。

兼容性原理:任何事物的内在组成的权重是由其内在组成和外在表现程度的兼容性决定的。

关联效应:一个人在做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在这一决策之前某个决策的关联影响,从而使最终的偏好选择发生逆转乃至偏差。

背景关联:人的决策过程往往要受到决策背景的影响。

局部关联:在某些情况下,向选择集中加入一个新的选择支,这一选择支必须满足竞争力明显低于原选择集中的某一个选择支A,但与其他的选择支无必然联系,那么选择支A与新加入的选择支就构成了局部关联,局部关联的结果就是选择支A的市场份额明显上升,甚至超过一些原来优于它的选择支。

极端逆转:在一个选择集合中,那些具有极端值的选择支的吸引力往往比那些处于中间状态的选择支要来得差。

具体体现为妥协和单极化。

妥协:在一个选择集合中,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更为中庸的选择支。

单极化:在面对极端选择支时,人们有时候也会只抛弃某一个极端方面而保留另一个。

禀赋效应:萨勒提出,当一个人将要获得一样东西时,他会认为这样东西比自己尚未拥有时更有价值,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非常珍惜,让他放弃所拥有的物品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现状偏见: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安于现状而不愿意改变现状。

损失厌恶:人们厌恶任何形式的损失,并尽量使这种损失不再发生,在作出自己决策的过程中,人们赋予损失的权重要明显大于赋予获得的权重。

第四章如何测度幸福性质:风险厌恶期望理论和前景理论的区别:。

显示性偏好理论

显示性偏好理论

显示性偏好理论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显示性偏好的概述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默尔森(P.Samuelson)提出来的,其基本精神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

这是一种不基于“偏好关系(效用函数)—消费者选择”的逻辑思路,而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即“消费者选择—偏好关系”。

该理论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分辨最好的可能选择。

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显示他们的喜好。

理论的出现,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理论以边际替代率作为依归。

而边际替代率的假设,就是消费者是为了把功用极大化而作消费决定。

虽然公用极大化的假设不受争议,但需求理论隐含着的功用函数就难以被准确计算。

显示行偏好理论就能弥补需求理论的不足,借观察行为来界定功用函数。

假设某甲有两个消费选择:买两个苹果和三条香蕉,或者买三条香蕉和两个苹果。

如果两个选择的费用一样,而他选了前者,那就表示某甲喜欢前者多于后者。

然后,这显示前者永远都较后者受欢迎。

如果该消费者买后者,就一定是他负担不起买前者的费用。

该理论进一步显示,偏好是带有传递关系的。

如果我们有A、B、C 到Z 多个选择,而偏好 A 多于 B 、B 多于 C ,如此类推。

那结论就显示出,我们对 A 的偏好多于 C ,一直数下去,多于Z 。

有了这套理论,经济学家就可以规划与消费者理论的模组一致的无差异曲线。

显示性偏好的内容一、显示偏好原理设消费者在价格为(p1,p2)时购买的商品束为(x1,x2),如果另一个商品组合(y1,y2)满足如下条件:方程1在这种情况下,若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束,则一定有对(x1,x2)的偏好大于(y1,y2),即(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

传统经济学偏好理论与行为经济学偏好理论比较

传统经济学偏好理论与行为经济学偏好理论比较
• 偏好是行为的理由,意味着行为可以用偏 好进行说明,但是,不能说行为的全部理 由就是偏好。
5
比较A
• 传统经济学偏好理论: • 偏好=效用 • 偏好是外生的
• 行为经济学偏好理论: • 偏好≠效用 • 偏好是内生的
6
B1 过程不变性
• 人的偏好是稳定的、客观的、一致的,是 不随着诱导方式的不同而改变的,即我们 常说的“过程不变性”(Procedure Invariance)
31
2024/1/4
32
• 个人的嗜好或偏好……,均被当成是外生的或既定 的,即外在于该系统的。尽管正统理论对个体主 义和它的主观主义观点极尽推崇,但它却把个人 嗜好和偏好的形成与塑造逐出了它的分析范围 (Hodgson)
3
• 经济学家,特别是近代经济学家一般很少在理解 偏好的成因上有所建树,由此假定偏好不随时间 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也假定,富人和 穷人之间、即使在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的人们之 间,偏好也没有很大差异。(Becker)
21
妥协
选择一 选择二
选择支 联想数码相机(1360元)x 理光数码相机(1920元)y 联想数码相机(1360元)x 理光数码相机(1920元)y 尼康数码相机(3760元)z
被选比例 50% 50% 22% 57% 21%
在一个选择集合中,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更为“中庸”
的选择支,我们将这种选择中间选项的行为解释为一种向极
• 人们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特征和外 部环境的支配,外部环境对偏好的影响即 启发诱因。不同的“启发方式”(实验设 计方式)会“诱导”出人们不同的偏好。
11
显著性假定
• 显著性假定认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有一 个“主要考虑”方面和一个或若干个“次要考虑” 方面,在选择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要决策依据是 主要考虑方面中的有明显优势的选项,而对“次 要考虑”方面或无明显优势的的选择项则关注较 少。

显示性偏好理论

显示性偏好理论

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显示性偏好的概述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默尔森(P.Samuelson)提出来的,其基本精神是: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的购买行为暴露了或显示了他内在的偏好倾向。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推测消费者的偏好。

这是一种不基于“偏好关系(效用函数)—消费者选择”的逻辑思路,而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即“消费者选择—偏好关系”。

该理论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分辨最好的可能选择。

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显示他们的喜好。

理论的出现,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理论以边际替代率作为依归。

而边际替代率的假设,就是消费者是为了把功用极大化而作消费决定。

虽然公用极大化的假设不受争议,但需求理论隐含着的功用函数就难以被准确计算。

显示行偏好理论就能弥补需求理论的不足,借观察行为来界定功用函数。

假设某甲有两个消费选择:买两个苹果和三条香蕉,或者买三条香蕉和两个苹果。

如果两个选择的费用一样,而他选了前者,那就表示某甲喜欢前者多于后者。

然后,这显示前者永远都较后者受欢迎。

如果该消费者买后者,就一定是他负担不起买前者的费用。

该理论进一步显示,偏好是带有传递关系的。

如果我们有A、B、C 到Z 多个选择,而偏好 A 多于 B 、B 多于 C ,如此类推。

那结论就显示出,我们对 A 的偏好多于 C ,一直数下去,多于Z 。

有了这套理论,经济学家就可以规划与消费者理论的模组一致的无差异曲线。

显示性偏好的内容一、显示偏好原理设消费者在价格为(p1,p2)时购买的商品束为(x1,x2),如果另一个商品组合(y1,y2)满足如下条件:方程1在这种情况下,若消费者总是在他能够购买的商品束中选择他最偏好的商品束,则一定有对(x1,x2)的偏好大于(y1,y2),即(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

二、间接显示性偏好和无差异曲线1.间接显示性偏好如果(x1,x2)是(y1,y2)的直接显示偏好,同时(y1,y2)是(z1,z2)的直接显示偏好,则(x1,x2)是(z1,z2)的间接显示偏好。

偏好理论

偏好理论

损失厌恶
人们厌恶任何形式的损失,并尽量使这种损 失不再发生。 在决策的过程中,人们赋予损失的权重要明显 框架图 地大于赋予获得的权重。
参考资料
1.高鸿祯:《实验经济学导论》[M].中国统计出 版社,2002 2.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5 3.[美]萨缪· 鲍尔斯《微观经济学:行为,制度 框架图 和演化》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美]哈尔·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R· [M].格致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 出版社
选择支 廉价的爱默生牌卡带机(售价40美元) 普通的索尼卡带机(售价65美元) 较为高档的索尼卡带机(售价150美元) 市场份额 9% 48% 43%
比较3
传统偏好理论假定无差异在不同方向上有相同的 边际替代率,且一个人的两条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行为偏好理论认为替代品之间的互换在不同的方 框架图 向会得到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且两条无差异曲线 可以相交,焦点上的偏好可逆,脱离了交点方向 上两种物品的边际替代率不再相等。 禀赋效应 现状偏见 损失厌恶
禀赋效应
最终手中拥有的物品(以百分比 表示) 组别 第一组:用咖啡杯交换瑞士糖
第二组:用瑞士糖交换咖啡杯 第三组:从瑞士糖和咖啡杯中作出 选择
咖啡杯
框架图89
瑞士糖 11
90 44
参与人数 76
87 55
10 56
禀赋效应
框架图
现状偏见
禀赋效应进一步延伸,人们拥有的不仅可以是 具体的物品,也可以仅仅是某种已有的状态。 人们往往不愿意轻易改变些什么。 其实现状偏见的例子在现实生活的很多方面都 框架图 有体现,例如一项新政策的推广往往需要很长的 时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需求偏好理论

需求偏好理论

第四节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一、潜在出口需求偏好相似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S. B. Linder)在他于1961年出版的一部著作《论贸易与转型》(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中提出的。

林德尔认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初级产品的贸易模式,更为一般地说是解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模式,但是这一理论不足以解释制成品的贸易模式。

林德尔认为,一种产品要成为出口品,首先必须是满足本国需求的产品,然后再出口,及产品被本国生产和消费是其成为出口产品的必要条件。

原因在于:(1) 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

企业家对国外市场不可能像对国内市场那样熟悉,不可能想到一个国内不存在的需求。

出口是市场扩大的结果,而不是开端。

(2) 产品发明来自于国内市场需求。

一国本身的需求才是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推动力。

(3) 出口的工业品必须先有一个国内市场,才能获得相对优势。

因为要使一种新产品最终适合市场需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必须反复地交流信息,如果消费者和市场在国外,取得信息的成本将是高昂的。

二、收入弹性与恩格尔法则人们对收入变动所作出的需求反应称为“需求的收入弹性”(η),通常以需求变动的百分率与收入变动的百分率之比来表示:η=对商品A需求变动的百分率/ 收入变动的百分率η>1,表示对商品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超过收入增加的比率;η<1,表示对商品A需求量增加的比率低于收入增加的比率;η<0,表示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量反而减少。

经济学家根据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的值,即根据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将商品分为“奢侈品”(η>1),“必需品”(1>η>0)和“劣等品”(η<0)。

在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作出估值之后,人们便可根据收入的差别来说明需求的不同,根据收入的增加情况来预测需求的变动。

恩格尔(E. Engel)指出,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人们花费在食品上的支出占收入的比重会越来越少。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 第1章 偏好理论

高级微观经济理论 第1章 偏好理论

公理4’是指在给定点x0 的任何邻域 (即以 x0为中心的任何开区间)内,
无论这个邻域多么小,总会存在至
少其他一个点x,使得消费者偏好 该点甚于偏好x0 。
公理4’意味着不存在无差异区域,因为如果有无差
异区域,那么在该区域内以 x 0 为圆心画一个邻域, 其所有内点必与 x 0 无差异,这会违背公理4’.
由连续性的定义可知A和B都是闭集且非空,又依据完备性,可知:A U B = R+ 而 R+ 是连通集,因此 A I B ≠ ∅ ,所以一定存在一个a,使得 ae ~ x
进一步,这个a是唯一的吗?由单调性,若a’>a’’,则比定有:
a 'e f a ''e
因此,至多只有一个a ,使得 ae ~ x ,这个a就是与每一个x一一对应的值, 可记为a(x),如图1.7.
14/29
7
证明分三个步骤:
为了证明效用函数的存在性,需 要考虑以下步骤:
找到一个向量值 a( x)e与x一一 对应(即 ae ~ x),或者说把消
费组合变得直接可观测和度量;
要将a(x)转换为效用函数值u(x), 从而可以根据a(x)值的大小的比 较来反映效用的比较;
最后要说明a(x) ,即效用函数是 连续的
© All Copyrights Reserved by Liu Jianghui, SHNU
7/29
公理3:连续性(continuity) 粗略地说,如果一个集合不包含其边界上 的点,此集合是开的,如果它包含了其边 界上的点,则此集合是闭的。如果一个集 合的补集是开集,则该集合是闭集。
对于任一消费束 x0 ∈ R+n,集合 {x : xfx0} 和集合{x : xpx0} 都是闭集(这同时也

消费者偏好理论定义及应用

消费者偏好理论定义及应用

消费者偏好理论定义及应用消费者偏好理论是指研究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所偏好的特定属性或特征的一种学科理论。

它通过研究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心理和行为原因,揭示了消费者偏好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企业制定市场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消费者偏好理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消费者的个体偏好,即消费者对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倾向;二是消费者的社会偏好,即消费者在社会环境中通过其他人的评价和行为来确定自己的偏好。

个体偏好主要包括商品属性偏好、价格偏好和品牌偏好。

商品属性偏好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某些特定属性或特征的喜好程度,比如颜色、款式、功能等;价格偏好指的是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接受程度,包括对高价和低价的喜好程度和收入水平对价格敏感程度;品牌偏好指的是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度程度,往往受到品牌声誉、品牌认知度和品牌形象等因素的影响。

社会偏好主要包括社会影响和社会比较。

社会影响指的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或服务时会受到他人的评价和意见的影响,比如通过亲友、专家或媒体的建议来做出决策;社会比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会参考他人的行为和使用情况,以确认自己的购买决策是否与他人一致。

消费者偏好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偏好来调整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比如,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喜好程度,企业可以针对消费者需求开发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其次,企业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偏好来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

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程度,企业可以通过强化品牌形象、提高品牌认知度和提升品牌声誉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同时,通过研究社会影响因素,企业可以通过明星代言、社交媒体广告等方式来增强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信任感和认可度。

最后,企业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偏好来制定定价策略。

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和对高价和低价的偏好程度,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定价,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研究进展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研究进展

参考内容二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探讨人类经济行为与决策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 市场失灵、心理偏差、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本次演示旨在全面综述行为经济学 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分析其优缺点,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行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真正引起人们的是20世 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成果。这一时期,研究者们开始从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引 入新的概念和方法,对传统经济学理论进行修正和拓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卡 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研究,他们提出了期望理论,对传统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进行 了重新解释。
在家庭储蓄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家庭预算。我们会根据收入和支 出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确保家庭各项运营活动的资金都得到合理的分配。此外, 我们还会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的投资方式,如购买国债、银行存款等,以获取额外 的收入。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我们的储蓄和投资策略就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灾难虽然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学会更好地应对它。在这个 过程中,个人的时间偏好和家庭储蓄行为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合理地分配 时间和金钱,以及制定周全的家庭储蓄计划,我们能够在灾难面前更加从容地应 对挑战,顺利地度过难关。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学会珍惜当下,合理规 划时间和金钱,为未来的不确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引言
在传统经济学中,时间偏好被认为是个体对即期和未来收益的偏好程度,反 映了时间的机会成本。然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人们的实际时间偏好并非 常数,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因此,行为经济学 对时间偏好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时间偏好率”转向了更为复杂和现实的视角。
二、时间偏好的影响因素
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研究 进展
01 一、引言
目录

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人们在交往中会更倾向于与自己偏好相似的人。

偏好相似理论源于社会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选择的朋友及交往的伙伴将会以其自身的偏好,价值观,行为习惯,以及其他属性为基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喜欢吃辣的食物,那么他就更可能和其他也喜欢吃辣的人交往。

这种情况下,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就会让他们更容易接近彼此,更容易建立友谊,也更容易增进彼此的了解。

偏好相似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有同样的偏好,价值观,行为习惯等。

他们之间的共同点使他们更容易互相理解,彼此间的认同感也会提升,大家会有一种归属感,这种归属感又会提高一个社会群体的凝聚力。

此外,偏好相似理论在现代社会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认为与同样偏好的人交往更有益,因为他们能更容易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自身价值。

同时,这也有助于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网络,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总之,偏好相似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能够解释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与自己偏好相似的人交往,也能够解释社会群体
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现代社会中,偏好相似理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KeynesianLiquidityPreferenceTheory)是一门经济学理论,由查尔斯凯恩斯在1936年提出。

它试图解释为什么一个特定社会的整体金融资金流动性比另一个社会要低,以及当一个社会发生金融改变时,会发生什么。

在凯恩斯的视角下,流动性偏好是指个体对于固定收入资产和流动收入资产的偏好的反映,其最核心的主张认为,流动性偏好的增加会减少长期利率水平,而降低流动性偏好则会使长期利率水平上升。

基本的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强调投资者对流动性的偏好,由于永久原因,投资者更偏好流动资产。

根据理论,流动性偏好是由三个因素来决定:货币需求,货币自由度和货币性质。

货币需求是指不断变化的货币供求比例,它将主要受到经济体内的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的影响。

货币自由度则是指货币交易受到外部环境控制的程度。

货币性质是指它是准备在未来某个时期内支付货币。

三者交织着,构成了流动性偏好模型。

据凯恩斯理论,流动性偏好的增加会减少长期利率水平,这是因为投资者会把原本短期的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资产,以得到更多的收益,从而向市场投放更多的资金,最终导致了短期利率的降低。

澳大利亚的宏观经济利率水平是根据流动性偏好看来的,因此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将影响整体而不仅仅是个体。

另外,凯恩斯认为,降低流动性偏好则会使长期利率水平上升,由于降低流动性偏好时,短期流动性资产会被投资者转移到长期资产中,从而导致长期利率的上涨。

凯恩斯认为,全球经济体在流动性偏好模型之中,会有不同的流动性偏好水平,并且不同的经济体之间会有反向影响。

因此,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下世界经济中金融活动的情况和特征,也可以帮助政府施行更加明智的政策,以更好地调节经济体中的金融活动。

总之,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学理论,通过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经济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并且可以帮助政府更加明智地施行政策,提升经济体的整体竞争力。

偏好理论

偏好理论

偏好理论与校园恋爱
大多数学校都有谈恋爱的现象,无论是初中,高中,大学,大学生谈恋爱是屡见不鲜了,然而有些小学生也存在这种现象。

成双成对的情侣出现在校园校外里,已是很普遍的了。

沉浸在爱情中的人,对着自己心爱的人都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感,所以出现“美女与野兽”,“帅哥和恐龙”。

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偏好理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会偏好它,都会觉得它异常的美丽、漂亮。

然而,偏好理论也基于个人的审美差异。

如同一个女孩,让两个男孩谈论下各自对这个女孩的感想。

甲也许会说这个女孩眼睛很大,很漂亮,而且身材高挑,秀色可餐。

但是,乙同样也觉得这个女孩漂亮,因为他觉得这女孩长得很清秀,很有气质。

两个人同样觉得女孩是漂亮的,但是却产生了两种不一样的美,一个是外貌美,另一个是内在美。

存在这样的审美差异是甲乙两人对女孩审美角度的不同,显而易见,甲选择的女朋友应该是外表很漂亮的,而乙选择的女朋友不一定很漂亮,但是肯定是很有气质的。

校园了的恋爱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出来那些“宁缺毋滥”、“求其”外。

偏好理论对于校园恋爱来说,是有很强烈的个人观。

有人说那个女孩漂亮,也有人说那个女孩很一般,谈不上漂亮,这仅仅只是因为个人的偏好,审美差异的原因,然而,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我们要客观,正确的去评论一件事物的美与丑。

偏好理论

偏好理论

第四章偏好理论一、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预算方程和预算线的定义及其性质;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偏好的公理及其假设;无差异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边际替代率和边际替代率递减法则。

二、教学内容:4、1 预算线及其预算方程一、预算线的定义: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假定消费者收入(M)和两种商品的价格(P X1,P X2)给定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组合的轨迹。

二、预算方程X2预算线的数学表达方式:M=X1P X1+X2P X2三、预算线的变化(一)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增加,预算线向外平移(预算线的斜率不变);反之,预算线向内平移。

(二)单一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在消费者收入和X2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商品O(X1)的价格上升,预算线向内旋转;反之,向外旋转。

X2(三)收入和价格均以同一比例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线保持不变(预算线的斜率和横纵截距均保持不变)。

四、预算线的性质:1、预算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曲线,其经济含义为在给定消费者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的条件下,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的同时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O X1品的消费量;2、预算线的斜率还可以用来表示机会成本;3、预算线的横(纵)截距的经济含义;4、2基数效用理论一、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定义(见教材P121)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对某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增加,所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呈递减趋势。

4、3序数效用理论(偏好理论)一、有关偏好的三个公理:1、偏好的完备性;2、偏好的非对称性;3、偏好的传递性。

二、有关偏好的两个基本假设1、偏好的强单调性(多多愈善);2、偏好的严格凸性(平均的消费总比极端的消费要好)。

4、4无差异曲线一、无差异曲线的定义X2具有相同效用水平的不同消费组合的轨迹。

二、无差异曲线的性质:1、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两点代表着相同的效用水平;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3、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4、由同一效用函数所绘出的无差异曲线互不相交;5、愈远离原点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愈高,O X1反之,愈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 入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购买两种消 费品时,效用最大 化的均衡条件
I P1X 1 P2 X 2
MU1 = MU 2
P1
P2
该均衡条件又称为戈森第二定律。指消费者应使 自己花费在两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带来的 边际效用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也叫等 边际效用原则。
指消费者购买一定
P
量的某种商品愿意
P1
对某物品支付的价
P2
格与实际支付价格
之差额.
Pe
它只是一种心里感
受,不是实际收入
的增加。
O
消费者剩余
E 实际支付
D
Qe
Q
令反需求函数P

f (Q),则CS

Qe
0
f
(Q)dQ PeQe
乌鸦与狐狸
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高兴地站在树上。一只饥饿的 狐狸跑过来奉承他,说:“乌鸦先生,你好!你长得太美 了,如果你再有一付好嗓子的话,那就连孔雀也比不上 你”。乌鸦听了大喜,立刻张开大嘴,“哇哇”地大叫起 来。狐狸叼起掉在地上的肉,一溜烟地跑走了。
因此商品的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呈反比关系
MU
MU1 MU2 MU3
O
P
MU1/ λ =P1 MU2/ λ =P2 MU3/ λ =P3
O
A B C
MU
Q1 Q2 Q3
QX1
需求线上的每一点都是满
a
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
b
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
c
量组合点。
D
Q1 Q2 Q3
QX1
4、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
第一节 预算线
预算线的含义 预算线的变动
收入对预算线的影响 价格对预算线的影响
一、预算线的含义
——用于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 的前提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 量最大的组合方式的曲线。又称消费可能性 曲线。
P1 X1 P2 X 2 I

X2

I P2
理性的偏好有以下的基本假设 1.完备性:能明确表示自己的偏好。 2.传递性:符合递推逻辑。 3.非饱和性: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消费多多 益善。
第四节 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曲线的性质 边际替代率
一、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 经济含义:对消费者来说,表示产生同
第四章 偏好理论
某公司一位部门经理,月薪5000元,每月拿到薪 水他有多种支出的选择,可以选择支付每月还购房贷 款2000元,添置一架新的照相机1500元,用于日常生 活支出1500元。这时他女儿说:“班级同座的一位小 朋友上星期去杭州旅游,看到了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 雷锋塔,爸爸我们是否也可以去杭州旅游,这对我理 解这篇课文大有好处。”这时,这位父亲面临着两种 选择,每月的购房还款一定要还的,1500元的日常开 销是不可少的,那只有放弃添置新照相机的计划,因 为女儿的教育和心理上的需求比购买新照相机来得重 要,想到女儿考试成绩为优秀,那心里的滋味是任何 实物是不能代替的,旅游时用旧照相机凑合凑合,尽 管它比计划中想购买的新相机重些。
数学语言,MRS递减,意味着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无差异曲线的例外
纸币
右脚鞋
硬币
两种商品完全替代 MRSxy=k
左脚鞋
两种商品完全互补 平行于横轴的部分MRSxy=0, 垂直于横轴的部分MRSxy=∞。
本章小结
预算线的含义和特征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边际效用的含义及其与总效用之间的关系。 偏好的基本假定 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2)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斜率为负
Y
du0 fxdx fydy 0
即,dy fx
Ya
dx fy
Yb
Yc
(4)曲线凸向原点
A B
C
U1 U2
Xa Xb Xc
X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含义:在维持消费者满足程度不变的情况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需要放弃的另 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表示一种物品对另一种 物品的替代程度。
MU=TU ,X 0时,MU=d(TU)
X
dX
TU TU
X
MU
5
X 5
MU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MU>0,TU上升 MU=0,TU最大 MU<0,TU下降 边际效用实际上是总效用曲线的斜率;即
MU是TU的一阶导数。 边际效用之和,等于同一数量的总效用。 TU曲线以递减速度递增,凹向横轴,具有正斜率; MU曲
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Ardinal utility): 如同物体的长度、重量 可以计量一样,效用也是可以计量的并且可以加总 求和的。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 象就象美、丑、香、臭等概念一样是无法精确计量 的,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只能 用序数来表示.
经济含义:表示商品之间替代的难易程度。 数学表达式: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MRSXY =- Δ Y/Δ X MRSXY=- dY/dX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含义:在保持消费者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 费者愿意为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放弃的商品Y的数 量会越来越少
MRS递减的原因:当消费者拥有越来越多某商品时, 与其他商品相比,想要获得该种商品的愿望就会 递减,从而为多得到一单位这种商品而愿意放弃 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基数论运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序数论运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学校举行迎新学年足球比赛,尽管气温接近 35℃左右,参赛队非常踊跃,特别是冠亚军决赛十 分激烈,裁判吹响了上半场结束的哨声时,比分还 是0:0。场上队员跑到场边一边听着主教练下半场 安排,一边拿起矿泉水猛喝起来,第一瓶真解渴还 想喝,第二瓶真舒服,第三瓶拿起来就不太想喝了, 喝了一半就感觉胃有些胀,产生痛苦的感觉,算了, 剩下半瓶浇浇头凉凉身,真爽快。
线以递减速度递减,凸向横轴,具有负斜率。
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定 时间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随着消费量的 上升,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不断下降。
• 原因: (1)来自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反映 (2)商品本身的用途
• 推论:物品少,MU大,价值大,P高;反之反是。 可用来解释购买行为。
由此可推广到n种商品。 思考:该均衡条件的经济含义?
3、需求曲线的推导
MU 1 =
P1
消费者对任一商品的购买量应该是使最后一元钱购买该 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和所付出的这一元钱的货币的边 际效用相等.
对于任何一种商品,随着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效用 是递减的,在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必然同比 例于边际效用的递减而递减,才能实现消费者的均衡.
人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
四、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Total utility)及总效用函数: TU: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感受到的总满足程度的衡量。
TU f ( X ) U f (x, y)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及边际效用函数: MU:消费者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感觉到 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对于消费者来说理性行为也 可表述为产生最优化决定的行为, 最优化就是可以达到的最大效用 或满足程度最大。
二、效用的含义
效用(Utility)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劳务时所感受 到的满足程度。
商品具有效用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 消费者对该商品有欲望, 商品有满足欲望的能力
注意: *同一种商品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效用不同 *同一种商品因时、因地而异,其效用是不同 *不包括价值判断,仅看满足程度(毒品) *负效用:消费时不舒服或痛苦的感觉
I=400元
40
I=500元
I=300元
30
P1=2元/公斤
P2=10元/公斤
20
10
0
50
100
150
200
250 X1
X2 2、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50
I=400元
40
P2=10元/公斤
P1=2元/公斤
30
P1=1.6元/公斤
P1=4元/公斤
20
10
0
50
100
150
200
250 X1
X2 2、价格变动对预算线的影响

分析:乌鸦并不饿,对他来说,从狐狸那里得到赞美
远远要比一块肉给他带来的效用要大。而狐狸很饿,此时,
肉对他来说效用最大。乌鸦实现了被人赞美的美梦,而狐
狸得到了他想要吃的肉。真可谓各取所需呀。
第三节 偏好理论
偏好的含义 关于理性偏好的假定
一对恋人准备购置下周去新疆旅游的物品,在 采购物品的过程中两人对购买零食和CD碟片发生了不 同看法,喜欢吃零食的女士认为,这次旅行的交通工 具是火车,当火车在大西北黄土高原或大沙漠中行驶 时,嘴里一边含着话梅,一边眺望车外的风景,这滋 味……,若买CD碟片又要带上CD播放机,太麻烦了。 而喜欢音乐的男士则提出另外看法,因为旅途中的时 间较长,带一些流行音乐(或歌曲)的CD碟片,可以 消磨旅途中一些时间,并且法国流行歌曲和大西北的 风景熔在一起,其效果那真是……,新疆有的是水果, 到 时 你 吃 都 来 不 及 , 还 是 CD 碟 片 的 效 用 较 大 。
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所形 成的轨迹线。
• 意义:微观经济学分析中所使用的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