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与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之文言文一词多义
名 就
见 夫
1、名字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2、说出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1、完成 2、从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1、了解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2、认清 今夫不受之天《伤仲永》 1、那些 夫起大呼《口技》 2、丈夫
• 而:结友而别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递进) • 敏而好学 •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 • 既而儿醒 (副词,与“既”一起来表示时间很短) • 妇拍而呜 (连词,表并列关系) • • 之:于厅事之东北角 (助词,的) • 妇拍而呜之 (代词,他,指小儿子)
• The end
• Thanks
• 绝 以为妙绝《口技》 1、极 • 群响毕绝《口技》 2、停止 • 坐:1、众宾团坐 (动词,坐着) • 2、满坐寂然 (名词,通“座”,座位)
• • • • • • • • •
虚词: (焉 : 代指仲永要文具的举动) 焉:父异焉 复到舅家问焉(焉:代指仲永的情况) 于:环谒于邑人 (介词,到,引出对象) 于舅家见之 (介词,在) 贤于材人远矣 (介词,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介词,从) 其:其诗以养父母/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代词,他的,指方仲永的) 其受之天也/彼其受之天也
(代词,他,指方仲永)
• 之:忽啼求之 (介词,它,指书具) • 借旁近与之 (代词,他,指仲永) • 借一乡秀才观之/以钱币求之 (代词,它,指仲永的诗) • 余闻之也久(代词,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结构助词,的) • 卒之为众人 • (语气助词,调节音节,无实义,不译) (介词,以,用) • 以:蒙辞以军中多务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介词,以,把)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系列3--一词多义课件
动词,作为 动词,成为
• 今夫不受之天
指示代词,那些
• 夫起大呼。
名词,丈夫
• 东市买鞍马; 集市,
• 愿为市鞍马。 名词作动词买
• 以军中多务; 用 •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译为“认为”
• 当涂掌事;
掌管
• 但当涉猎。
应当
•
• 见往事耳;
知道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识别
• •
孰若孤; 动词,比得上 仿佛若有光。介词,好象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 于厅事之东北角。 助词,的
• 妇抚儿乳; 动词,喂奶
• 儿含乳啼。 名词,乳头
• 以为妙绝; 副词,极 • 群响毕绝。 动词,尽、消失
• 手有百指
名词,指头
• 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
• 有鼠作作索索 拟声词
• 百千其作。
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系列3 ------一词多义
制作: 南丰桑田中学 邱国民
• 并自为其名;
自己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
• 余闻之也久;
听说,
• 不能称前时之闻。 名声,
• 其诗以养父母;
这
• 稍稍宾客其父。
他的
• 并自为其名;
连词,并且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副词,全,都
• 并自为其名;
名词,名字
• 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动词,完成
• 蒙乃始就学。
动词,从事,做
• 父利其然也; • 泯然众人矣。
代词,这样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贤于材人远也; • 于厅事之东北角。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人教版七年级下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归类实词义项例句(标明出处) 1、集市东市买鞍马《木兰诗》市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诗》1、自己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自2、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听说余闻之也久《伤仲永闻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名字并自为其名《伤仲永》名命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说出不能名其一处也《伤仲永》完成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就靠近此人可就见《隆中对》从事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想(意图)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意神情意暇甚《狼》了解见往事耳《孙权劝学》见看见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认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那些今夫不受之天《伤仲永》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语气词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夫成年男子此庸夫之怒《唐雎不辱使命》丈夫夫起大呼《口技》妙处众妙毕备《口技》妙奇妙以为妙绝《口技》指头手有百指《口技》指指出不能指其一端《口技》全部群响毕绝《口技》毕竭尽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只有止有剩骨《狼》止停止一狼得骨止《狼》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敌敌人盖以诱敌《狼》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前上前狼不敢前《狼》喂奶妇抚儿乳《口技》乳乳头儿含乳啼《口技》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顾将军宜枉驾顾之《隆中对》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掌管当涂掌事《孙权劝学》但当涉猎《孙权劝学》应当当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在当是时《口技》对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以为妙绝《口技》极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群响毕绝《口技》绝停止哀转久绝《三峡》沿溯阻绝《三峡》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穷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七下一词多义练习
七年级下册一词多义练习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 余闻之也久()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 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一词多义②市:1.东市买骏马() 2.愿为市鞍马()将:1.将军百战死() 2.出郭相扶将()帖:1.昨夜见军帖() 2.对镜帖花黄()机:1.不闻机杼声() 2.万里赴戎机()一词多义③当:1.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见:1.见往事耳() 2.见渔人,乃大惊()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若:1.孰若孤() 2.仿佛若有光()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于厅室之东北角()乃:1.乃不知有汉() 2.蒙乃始就学()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不足为外人道也()一词多义④指: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绝:1.以为妙绝() 2.群响毕绝()秒:1.众妙毕备() 2.以为妙绝()指:1.手有百指() 2.不能指其一端()作:1.有鼠作作索索() 2.百千齐作()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遂于外人间隔()是:1.当是时() 2.问今是何时()坐:1.满坐寂然() 2.众宾团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 2.自为其名()一词多义○5为:1.化为邓林()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 孰为汝多知乎()其:1. 问其故() 2. 及其日中如探汤()3. 弃其杖()一词多义○6止:1. 止有剩骨() 2.一狼得骨止()敌:1.恐前后受其敌() 2.盖以诱敌()之:1.久之()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又数刀毙之()4.两狼之并驱如故()意:1.意暇甚() 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前:1.其一犬坐于前() 2.狼不敢前()恐:1.恐前后受其敌() 2.不治将恐深()其:1.恐前后受其敌() 2.场主积薪其中()3.屠乃奔倚其下()4.其一犬坐于前()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2.盖以诱敌()解释下面句子中的“而”字《论语》:“十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3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附答案)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之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如:夫君子之行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何陋之有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曲肱而枕之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念天地之悠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徐以杓酌油沥之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固颠以上都作以我酌油知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以上作附:七上课本所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反激之力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孔子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求闻之若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夫君子之行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之: 1. 助词(zhùcí),相当于“的”。
虽有千里(qiān lǐ)之能(马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zuì wēnɡ tínɡ jì))脱笼(tuō lónɡ)之鹄(满井游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世家)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2. 代词,它,他,她,他们等,指代人或物或事。
昂首观之。
(童趣)又数刀毙之(狼)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3. 助词,补充音节,没有实在意思。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怅恨久之(陈涉世家)公将鼓之。
之,助词,补足音节,无义。
(曹刿论战)4.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舒缓语气。
不译。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5. 倒装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马之千里者(马说)宋何罪之有。
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公输)6. 限定关系,以。
郊田之外(满井游记)7. 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多助之至。
之,动词,到。
(得道多助)为:1. 因为。
项为之强。
(童趣)2. 表示被动,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3. 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为天下唱(陈涉世家)4. 为了。
(第四声)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5. 名词,行为,活动。
或以二者之为(岳阳楼记)6. 动词,当作,作为。
以丛草为林。
(童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武林(wǔlín)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7. 动词(dòngcí),成为,变为。
卒之为众人(zhòngrén)。
(伤仲永)化为邓林(夸父逐日(kuā fù zhuī rì))8. 动词(dòngcí),是。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与巩固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与巩固整理人:向宏连一、分课掌握(一)伤仲永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于(1)贤于材人远矣(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3)于舅家见之(4)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其(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之(1)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3)传一乡秀才观之(4)余闻之也久(5)不能称前时之闻固(1)固众人(2)固执己见(3)固若金汤(二)孙权劝学当(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2)自以为大有所益见(1)见往事耳(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口技绝(1)以为妙绝(2)群响毕绝(3)络绎不绝(4)绝非偶然(5)弹尽粮绝(6)绝处逢生妙(1)众妙毕备(2)以为妙绝指(1)手有百指(2)不能指其一端少(1)宾客意少舒(2)少壮不努力坐(1)满坐寂然(2)坐屏障中乳(1)妇抚儿乳(2)儿含乳啼发(1)一时齐发(2)怒发冲冠齐(1)一时齐发(2)参差不齐闻(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闻名遐迩走(1)几欲先走(2)走亲访友(四)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为(1)化为邓林(2)共工与颛顼争为帝焉(1)故日月星辰移焉(2)父异焉绝(1)地维绝(2)绝色佳人故(1)故日月星辰移焉(2)温故知新北(1)北饮大泽(2)南辕北辙(3)三战三北(五)狼止(1)止有剩骨(2)一狼得骨止缀(1)缀行甚远(2)缀玉连珠驱(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扬鞭驱马故(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见如故敌(1)恐前后受其敌(2)盖以诱敌顾(1)顾野有麦场(2)奋不顾身(3)顾名思义(4)三顾茅庐前(1)狼不敢前(2)其一犬坐于前犬(1)其一犬坐于前 (2)犬牙交错意(1)意暇甚(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称心如意方(1)方欲行(2)千方百计(3)如梦方醒(4)四面八方洞(1)一狼洞其中(2)洞若观火(附:木兰诗)市(1)愿为市鞍马(2)东市买骏马强(1)赏赐百千强(2)身强力壮(3)强词夺理二、选择题(一)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1、()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B.父异焉/大同小异....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歌可泣D.固众人/固若金汤....2、()A.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满堂 B.或以钱币乞之/或多或少......C.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黄河去D.但当涉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A.见往事耳/相形见绌 B.即更刮目相待/三更半夜....C.愿为市鞍马/门庭若市D.两股战战/屠自后断其股....4、()A.及鲁肃过寻阳/爱屋及乌 B.问女何所思/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不能名其一处也/莫名其妙D.未尝识书具/浅尝辄止....5、()A.施八尺屏障/因材施教 B.几欲先走/走马观花....C.众妙毕备/毕恭毕敬D.群响毕绝/绝处逢生....6、()A.变色离席/色厉内荏 B.奋袖出臂/奋发图强....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挑拨离间D.宾客意少舒/称心如意....7、()A.群响毕绝/地维绝 B.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C.眈眈相向/虎视眈眈D.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8、()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B.方欲行/来日方长....C.其一犬坐于前/满坐寂然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知新....9、()A.一狼径去/何去何从 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不足道....C.木兰当户织/但当涉猎D.及鲁肃过寻阳/过犹不及....10、()A.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长治久安 B.虽人有百手/虽败犹荣....C.赏赐百千强/外强中干 D.狼不敢前/前赴后继....(二)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11、()A.会宾客大宴/心领神会 B.京中有善口技者/英勇善战....C.以为妙绝/绝色佳人D.意暇甚/目不暇接....12、()A.即书诗四句/罄竹难书 B.不能指前一端/屈指可数....C.众妙毕备/德才兼备D.余闻之也久/闻所未闻....实词市2见夫妙指止当绝意思例句(标明出处)东市买鞍马《木兰诗》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余闻之也久《伤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并自为其名《伤仲永》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狼》意暇甚《狼》见往事耳《孙权劝学》昨夜见军贴《木兰诗》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今夫不受之天《伤仲永》夫起大呼《口技》众妙毕备《口技》以为妙绝《口技》手有百指《口技》不能指其一端《口技》止有剩骨《狼》一狼得骨止《狼》恐前后受其敌《狼》盖以诱敌《狼》其一犬坐于前《狼》狼不敢前《狼》妇抚儿乳《口技》儿含乳啼《口技》当涂掌事《孙权劝学》但当涉猎《孙权劝学》当是时《口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以为妙绝《口技》群响毕绝《口技》自闻名就意敌前乳地维绝三、请写出下列表格中对应课文中的实词的意思。
部编版期末复习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古今异义归纳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附答案)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之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如:夫君子之行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何陋之有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曲肱而枕之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念天地之悠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徐以杓酌油沥之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固颠以上都作以我酌油知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以上作附:七上课本所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反激之力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孔子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求闻之若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夫君子之行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课外文言文全解全练 (七~九年级适用)第1部分 七年级下册 2、卖油翁欧阳修
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用
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语文
首页
末页
语文
首页
末页
语文
首页
末页
【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
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
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
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
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
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
听射箭的方法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
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楚王的左
边出现,麋在楚王的右边出现。楚王拉弓准备射,有一只天
鹅从王旗上面飞过,翅膀像低垂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了弓
上,不知道应该射什么。养叔进言说道:‘我射箭的时候,
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4.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
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
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语文
首页
末页
5.结合选文,说说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打他。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 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
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 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
讲述了______的故 事。 3.启示:这篇文章
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启示我们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 _________。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下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总结。
古今异义:1.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边远的地方;今义:鄙视)2.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雇船;今义:购买)3. 西蜀之去南海 (古义:距离;今义:前往,到某地去)4. 僧富者不能至 (古义:穷;今义:贫穷)5. 顾言语于富者 (古义:告诉,对…说;今义:用言语表示或表达)6. 吾欲之南海 (古义:往,到;今义:的)7. 越明年 (古义:及,至;今义:越过)8. 贫者语于富者曰 (古义:贫穷的人;今义:物质上缺乏的人)9. 若为佣耕 (古义:你;今义:若,假如)10. 子何恃而往 (古义:凭什么;今义:依赖,依靠)一词多义:1. 之a. 吾欲之南海(往,到)b. 富者语于贫者曰(告诉,对…说)c. 子何恃而往(凭什么)d. 蜀之鄙有二僧(的)2. 欲a. 吾欲之南海(想)b. 富者欲归母(想要)3. 若a. 若为佣耕(你)b. 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用以引起下文,类似“至于”的词语)c.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假如)d. 不若与先也(比得上)4. 自a. 自三峡七百里中(在)b.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c. 西蜀之去南海(从)d. 吾欲之南海(前往)5. 得a.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能够)b. 得无异乎(肯定)c. 不得而知也(能够)d.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最终)6. 因a. 因往晓之(于是)b. 因问日:“汝何所恃而往?” (于是)c. 因以为号焉(因此)d.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因此)7. 于a. 于昼夜何?而告日:“奚若?” (对)b.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对于)c. 日中如探汤,沸鼎不足形容也(到)d. 子墨子九距之,墨子之守圉有余焉(在)8. 顾a.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b.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怎么,难道)c. 顾玩其辞日:“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仔细)9. 志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志向)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志向)c.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志向)d.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项练习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义专项练习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还来就菊花(接近,靠近)2、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求之于上流(应当)木兰当户织(对,对着)当窗理云鬓(对,对着)卿今当涂掌事(担当,承当)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可爱者甚蕃(值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可据理臆断欤(可以)不可不学(可以)三军可夺帅也(可以)4、以以观沧海(来)以为顺流下矣(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以刀劈狼首(用)盖以诱敌(用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非学无以广才(用来)以我酌油知之(凭)以钱覆其口(用)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6、大公大笑乐(大声)可汗大点兵(大规模)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大惊曰(非常,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屠大窘(非常,十分)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东市买骏马(市场)8、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但手熟尔(罢了)尔安敢轻吾射!(你)9、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吾射不亦精乎(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射技)10、而出淤泥而不染 (表转折,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学而时习之(表顺承,而后)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久而不去(表修饰,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修饰,不译)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不译)11、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缀行甚远(距离远)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目标)1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13、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香)通假字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实词分类汇总训练(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实词分类汇总训练班级:座号:姓名:成绩:一、通假字1.治经为博士邪.()2.对镜帖.花黄()3.但手熟尔.()4.徐以杓.酌油沥之()5.又为活板.()6.已.后典籍()7.药稍镕.() 8.若止.印三二本()二、词类活用1.名词做动词(1)愿为市.鞍马()(2)但微颔.之()(3)有仙则名.()(4)不蔓.不枝.()()2.形容词做动词(1)无案牍之劳.形()(2)无丝竹之乱.耳()3.名词做状语(1)木格..贮之()(2)火.烧令坚()三、一词多义1.见:(1)见.往事耳()(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市:(1)愿为市.鞍马()(2)东市.买骏马()3.酌:(1)以我酌.油知之()(2)徐以杓酌.油沥之()4.尔:(1)但手熟尔.()(2)尔.安敢轻吾射()5.印:(1)自冯瀛王始印.五经()(2)其印.自落()6.火:(1)火.烧令坚()(2)用讫再火.令药镕()7.就:(1)持就.火炀之()(2)瞬息可就.()8.辞:(1)旦辞.爷娘去()(2)蒙辞.以军中多务()9.益:(1)香远益.清()(2)自以为大有所益.()10.谓:(1)予谓.菊()(2)权谓.吕蒙曰()11.自:(1)一板已自.布字()(2)自.李唐来()(3)自.以为大有所益()四、古今异义1.治经为博士..耳()..邪() 2.见往事3.木兰当户.织()4.双兔傍地走.()5.至今宝藏..()五、同义词1..释.担而立()弛.担持刀()2.晋陶渊明独.爱菊()但.手熟尔()唯.闻女叹息()3.予.谓菊()孰若孤.()4.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以钱覆.其口()5.此印者才毕.()用讫.再火令药镕()6.其印为余群从..讨论文义()..所得()与儿女7.即更.刮目相待()一板已自.布字()六、重点词1.卿今当涂..()..掌.事()() 2.万里赴戎机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5.孰.若孤()6. 不可亵.玩焉()7.及.鲁肃过寻阳()8.卿今者才略..()9.殊.不沾污()10.旦.辞爷娘去()11.关山度.若飞()12.朔.气传金柝()13.策勋..十二转()14.赏赐百千强.()15.出郭.相扶将..()()16.著.我旧时裳()17.雄兔脚扑朔..()..()18.雌兔眼迷离19.双兔傍.地走()20.安.能辨我是雄雌()21.陈康肃公善.射()22.公亦以此自矜..()23.尝.射于家圃.()()24.睨.之久而不去()25.吾射不亦精.乎()26.但手熟.尔()27.康肃忿然..曰()28.尔安敢轻.吾射()29.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30徐.以杓酌油沥.之()()31.因.曰()32.康肃笑而遣.之()33.斯.是陋室()34.惟吾德馨.()35.可以调.素琴()36.无案牍..之劳形()37.可爱者甚蕃.()38. 则第二板已具.()39.出淤泥而不染.()40.濯.清涟.而不妖.()()()41.亭亭..净植.()()42.陶后鲜.有闻()43.宜.乎众矣()44.唐人尚.未盛为之()45.火烧令.坚()46.蜡和.纸灰()47.持.就火炀.之()()48.则字平如砥.()49.若.止印三二本()50.更互..用之()51.有奇字..素.无备者()()52.旋.刻之()53.兼.与药相粘()54.不若燔.土()55.答案:一、通假字1.治经为博士邪.(同“耶”,语气词)2.对镜帖.花黄(同“贴”)3.但手熟尔.(同“耳”,罢了)4.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5.又为活板.(同“版”)6.已.后典籍(同“以”)7.药稍镕.(同“熔”) 8.若止.印三二本(同“只”)二、词类活用1.名词做动词(1)愿为市.鞍马(买)(2)但微颔.之(点头)(3)有仙则名.(有名)(4)不蔓.不枝.(生藤蔓)(生枝茎)2.形容词做动词(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无丝竹之乱.耳(扰乱)3.名词做状语(1)木格..贮之(用木格)(2)火.烧令坚(用火)三、一词多义1.见:(1)见.往事耳(了解)(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2.市:(1)愿为市.鞍马(买)(2)东市.买骏马(集市)3.酌:(1)以我酌.油知之(倒入)(2)徐以杓酌.油沥之(舀取)4.尔:(1)但手熟尔.(同“耳”)(2)尔.安敢轻吾射(你)5.印:(1)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印刷)(2)其印.自落(字模)6.火:(1)火.烧令坚(用火)(2)用讫再火.令药镕(用火烧)7.就:(1)持就.火炀之(靠近)(2)瞬息可就.(完成)8.辞:(1)旦辞.爷娘去(辞别)(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9.益:(1)香远益.清(更加)(2)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10.谓:(1)予谓.菊(认为)(2)权谓.吕蒙曰(对……说)11.自:(1)一板已自.布字(另外)(2)自.李唐来(从)(3)自.以为大有所益(自己)四、古今异义1.治经为博士..耳(历史)..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2.见往事3.木兰当户.织(门)4.双兔傍地走.(跑)5.至今宝藏..(珍藏)五、同义词1..释.担而立(放下)弛.担持刀(放下)2.晋陶渊明独.爱菊(只)但.手熟尔(只)唯.闻女叹息(只)3.予.谓菊(我)孰若孤.(我)4.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覆盖)以钱覆.其口(覆盖)5.此印者才毕.(完毕)用讫.再火令药镕(完毕)6.其印为余群从..讨论文义(子侄辈)..所得(子侄辈)与儿女7.即更.刮目相待(另外)一板已自.布字(另外)六、重点词1.卿今当涂..(战场)..掌.事(当权)(掌管) 2.万里赴戎机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5.孰.若孤(谁,哪一个)6. 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7.及.鲁肃过寻阳(等到)8.卿今者才略..(才干谋略)9.殊.不沾污(根本)10.旦.辞爷娘去(早晨)11.关山度.若飞(越过)12.朔.气传金柝(北方的)13.策勋..十二转(记功)14.赏赐百千强.(有余)15.出郭.相扶将..(外城)(扶持)16.著.我旧时裳(穿)17.雄兔脚扑朔..(眯着眼)..(动弹)18.雌兔眼迷离19.双兔傍.地走(靠近)20.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21.陈康肃公善.射(擅长)22.公亦以此自矜..(自夸)23.尝.射于家圃.(曾经)(园子)24.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看)25.吾射不亦精.乎(精湛)26.但手熟.尔(熟练)27.康肃忿然..曰(生气的样子)28.尔安敢轻.吾射(轻视)29.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模子)30徐.以杓酌油沥.之(慢慢)(滴入)31.因.曰(于是)32.康肃笑而遣.之(打发)33.斯.是陋室(这)34.惟吾德馨.(品德高尚)35.可以调.素琴(调弄)36.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37.可爱者甚蕃.(多)38. 则第二板已具.(准备)39.出淤泥而不染.(沾染)40.濯.清涟.而不妖.(洗涤)(水波)(艳丽)41.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竖立)42.陶后鲜.有闻(少)43.宜.乎众矣(应当)44.唐人尚.未盛为之(还)45.火烧令.坚(使)46.蜡和.纸灰(混合)47.持.就火炀.之(拿)(烘烤)48.则字平如砥.(磨刀石)49.若.止印三二本(如果)50.更互..用之(交替)51.有奇字..素.无备者(生僻字)(平时)52.旋.刻之(旋即)53.兼.与药相粘(加)54.不若燔.土(烧)。
七年级下册一词多义
七年级下册古文知识点归纳21、《黔之驴》一、通假字:1、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不过)2.益习其声(“习”同“悉”,熟悉。
)二、古今异义:1.稍出近之(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2.因跳踉大阚(因,古义:于是今义:因为)3.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4、益习其生(益、古义:渐渐,更今义:好处、增加)5、以为且噬己也(且,古义:将今义:尚且、并且)三、一词多义:1、以为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B.以为且噬己也(认为)C、船载以入(相当于“而”)2、然 A.庞然大物(……的样子)3、 B.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连词,然而)3、之 A.黔之驴(的,结构助词)B. 虎见之(它,代词,代驴)C蹄之(它,代词,代老虎)D.虎因喜,计之曰(指上文所说驴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4、益 A.益习其声(渐渐)5、B.益狭(更加)5、胜 A胜之不武(胜利)6、 B驴不胜怒(忍受)7、C引人入胜(胜境)D不胜枚举(尽)E不胜其烦(忍受)四、寓意: 1.老虎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2.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3、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
22、《陋室铭》1、一词多义⑴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标志,不译)③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⑵名①有仙则名(出名、著名)②名之者谁(命名)③卷卷有爷名(名字)④故虽有名马(有名的)⑤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⑵斯①斯是陋室(这)⑶②微斯人(这)⑷乱①无丝竹之乱耳(扰乱)②吾视其辙乱(混乱)⑸往来①往来无白丁(表示交往的人)②其中往来种作(表示来来往往的人)2、词类活用①无案牍之劳形(劳使动用法:使……劳累)②有仙则名,(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①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
初一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
初一下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1. 初一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当:1.承当,承受。
七年级下册重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总
七年级下册重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汇总1.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具备。
)②攻其无备(防备)2. 毕:①群响毕绝《口技》(全部)②原形毕露(全部)3.策:①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记录)。
②成语“束手无策”(计谋。
)4..长:①北市买长鞭《木兰诗》(cháng与“短”相对。
)②长治久安(长久)③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hǎng,排行最大)5..称: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符合)②称心如意(符合)6. 驰:①愿驰千里足(骑)②驰名中外(传播)7. 辞: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②不辞劳苦(躲避,推脱)8. 当:①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对着,向着。
)②当之无愧(承当,承受。
)③“锐不可当” (抵挡。
)9. 敌:①恐前后受其敌《狼》(攻击)②盖以诱敌《狼》(敌人)10.①度:关山度若飞《木兰诗》(渡过、越过)②宽宏大度(度量)11.①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发出)②千钧一发(头发)12.①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诗》(搀扶)②扶危济困(帮助)13. 更:①即更刮目相待(重新)②更上一层楼(再、又)③举杯销愁愁更愁(更加)14.①固:固众人《伤仲永》(本来)②根深蒂固(牢固)15. 故:①温故而知新②两狼之并驱如故(旧的,原来的)16. 顾:①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回头看)②三顾茅庐(拜访)17. 过:①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到)②改过自新(过错)18. 间:①中间如拉崩倒之声(夹杂)②亲密无间(缝隙)19. 见:①见往事耳(知道)②图穷匕见(通“现”:露出)20. 尽:①担中肉尽(没有了)②弹尽粮绝(没有了)21.绝:①以为妙绝《口技》(极点)②群响毕绝《口技》(停止,消失)22. 利:①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②有利可图(利益)23. 隶:①属于(世隶耕)②贩夫皂隶(奴隶)24. 妙:①以为妙绝(奇妙)②锦囊妙计(奇妙、巧妙)25. 名:①不能名其一处《口技》(说出)②、闻名遐迩(名字)26. 前:①其一犬坐于前《狼》(前面)②狼不敢前《狼》(上前)27. 强:①赏赐百千强(有余)②项为之(强通“僵”,僵硬)28. 去:①一狼径去(走开,离去)②去伪存真(去除,排除)29. 乳:①妇抚儿乳《口技》(喂奶)②儿含乳啼《口技》(奶头)30. 少:①少时(shǎo一会儿)②意少舒(稍微)31. 市:①东市买骏马《木兰词》(集市)②愿为市鞍马《木兰词》(买)32. 数:①又数刀毙之《狼》(shù,表多次。
七年级语文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字词汇总归纳
七年级下文言文一词多义字词汇总归纳1、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蒙乃始就学(接近,靠近)还来就菊花(接近,靠近)2、当但当涉猎(应当)当求之于上流(应当)木兰当户织(对,对着)当窗理云鬓(对,对着)卿今当涂掌事(担当,承当)3、可可以调素琴(可以)可爱者甚蕃(值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可据理臆断欤(可以)不可不学(可以)三军可夺帅也(可以)4、以以观沧海(来)以为顺流下矣(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以刀劈狼首(用)盖以诱敌(用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非学无以广才(用来)以我酌油知之(凭)以钱覆其口(用)5、见昨夜见军帖(看见)见往事耳(了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了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看见)6、大公大笑乐(大声)可汗大点兵(大规模)自以为大有所益(非常,十分)大惊曰(非常,十分)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年长)屠大窘(非常,十分)7、市愿为市鞍马(购买)东市买骏马(市场)8、尔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但手熟尔(罢了)尔安敢轻吾射!(你)9、射尝射于家圃(射箭)吾射不亦精乎(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射技)10、而出淤泥而不染(表转折,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转折,却)相委而去(表顺承,而后)学而时习之(表顺承,而后)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而后)五十而知天命(表顺承,而后)温故而知新(表顺承,而后)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却)择其善者而从之(表顺承,而后)结友而别(表顺承,而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但是)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但是)久而不去(表修饰,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表修饰,不译)康肃笑而遣之(表修饰,不译)11、远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远处)缀行甚远(距离远)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大目标)12、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愿为市鞍马(为此)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13、清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香)通假字练习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七下一词多义练习
文言文总结一、通假字: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 对镜帖花黄()3. 满坐寂然()4. 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5.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规律:在疏通文意时,若发现这个词今天看来是个错别字,就考虑可能是“通假”。
通假有“音似通假”和“形似通假”两种情形,无论那种情形音义都要取本字。
二、古今异义:1.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今义:)2. 双兔傍地走.(古义:;今义:)夸父与日逐走.(古义:;今义:)3. 虽.人有百手(古义:;今义:)4.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今义:)5. 河.、渭不足(古义:;今义:)6.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7. 即更.刮目相看(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古汉语(也是现代汉语)中的普遍现象。
大致分两种情况:单音多义和多音多义。
掌握的方法是积累该词的义项,根据语境取最合适的一项。
1、自:1. 并自为其名()2. 孤尝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 还自扬州()4. 屠自后断其股()2、闻:1. 余闻之也久()2.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3.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 惟闻女叹息()5. 不能称前时之闻()3、止:1. 一狼得骨止()2. 止有剩骨()3. 止露尻尾()4. 止增笑耳()4、意:1.意暇甚()2.宾客意少舒()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绝:1. 以为妙绝()2. 群响毕绝()3. 天地折,地维绝()6、指:1.手有百指()2.不能指其一端()7、将(jiāng jiàng )1.将军百战死()2.出郭相扶将()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王侯将相()8、为:(wéi wèi )1.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并自为其名()3.卒之为众人()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5.共工与颛顼争为帝()6.自以为大有所益()7.以为妙绝()8.愿为市鞍马()四、词类活用:(一)意动用法1. 父异焉()2. 邑人奇之()3. 父利其然也()4. 稍稍宾客其父()(二)名词作状语——名词修饰动词1.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 道渴而死()3. 其一犬坐于前()(三)动词作名词不能称前时之闻()(四)名词作动词1. 妇抚儿乳()2. 狼不敢前()3. 一狼洞其中()4. 恐前后受其敌()。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附答案)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之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如:夫君子之行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何陋之有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曲肱而枕之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念天地之悠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徐以杓酌油沥之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固颠以上都作以我酌油知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以上作附:七上课本所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反激之力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孔子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求闻之若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夫君子之行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实用版】目录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详细总结。
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今异义词。
比如,“之”字,在古代的意义是“的”,而现代汉语中则常常用作连词。
这种古今异义的现象,需要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加以留意和区分。
二、一词多义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例如,“其”字,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连词;“而”字,既可以表顺承,也可以表转折。
这些一词多义的现象,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仔细分辨其具体意义。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止”通“只”,“尔”通“耳”等。
对于通假字,我们需要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其意义。
四、词类活用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也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等。
对于词类活用,我们需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准确理解其意义。
五、特殊句式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对于这些特殊句式,我们需要在阅读时,加以识别,并准确理解其意义。
总的来说,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既有古今异义词,也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字词解释专题复习
不可以故意待之(P11)
太夫人以荻画地(P23)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P34)
用在动作和动作的目的之间,可翻译为“来”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P11)
非淡泊无以明志
教以书字(P23)
亦
也
公亦以此自矜
汝亦知射乎
诣
拜访
遂往诣蒙(P11)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P79)
邪
读Ye第二声,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罴之状(P76)
代词,根据具体情况具体翻译
例子太多,不一一列举
置
放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则
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走
跑
双兔傍地走
造次
轻率,草率
肃造次应曰(P11)
坐
因为
但坐观罗敷(P20)
资
钱财
家贫无资(P23)
离开
睨之久而不去
恐去母而死(P66)
卿
君主对臣的爱称
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求
寻找
当求之于上流
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天下之事
如
像
如是再啮
下笔已如成人
按照
如其言
姥如其言(P79)
汝
你
汝亦知射乎
若
像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善
擅长,善于
陈康肃公善射
释
放下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如释重负
施
施行,实行
临时施宜(P11)
可据理臆断欤
虞
意料,想到
将何计略以备不虞(P11)
隅
角落
日出东南隅(P20)
应
回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一词多义练习与巩固
整理人:向宏连
一、分课掌握
(一)伤仲永
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
于(1)贤于材人远矣(2)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于舅家见之(4)日扳仲永环谒于众人
其(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稍稍宾客其父
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
之(1)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
(3)传一乡秀才观之(4)余闻之也久
(5)不能称前时之闻
固(1)固众人(2)固执己见(3)固若金汤
(二)孙权劝学
当(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以(1)蒙辞以军中多务(2)自以为大有所益
见(1)见往事耳(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口技
绝(1)以为妙绝(2)群响毕绝(3)络绎不绝
(4)绝非偶然(5)弹尽粮绝(6)绝处逢生
妙(1)众妙毕备(2)以为妙绝
指(1)手有百指(2)不能指其一端
少(1)宾客意少舒(2)少壮不努力
坐(1)满坐寂然(2)坐屏障中
乳(1)妇抚儿乳(2)儿含乳啼
发(1)一时齐发(2)怒发冲冠
齐(1)一时齐发(2)参差不齐
闻(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闻名遐迩
走(1)几欲先走(2)走亲访友
(四)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为(1)化为邓林(2)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焉(1)故日月星辰移焉(2)父异焉
绝(1)地维绝(2)绝色佳人
故(1)故日月星辰移焉(2)温故知新
北(1)北饮大泽(2)南辕北辙(3)三战三北
(五)狼
止(1)止有剩骨(2)一狼得骨止
缀(1)缀行甚远(2)缀玉连珠
驱(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扬鞭驱马
故(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见如故
敌(1)恐前后受其敌(2)盖以诱敌
顾(1)顾野有麦场(2)奋不顾身
(3)顾名思义(4)三顾茅庐
前(1)狼不敢前(2)其一犬坐于前
犬(1)其一犬坐于前 (2)犬牙交错
意(1)意暇甚(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称心如意
方(1)方欲行(2)千方百计
(3)如梦方醒(4)四面八方
洞(1)一狼洞其中(2)洞若观火
(附:木兰诗)
市(1)愿为市鞍马(2)东市买骏马
强(1)赏赐百千强(2)身强力壮
(3)强词夺理
二、选择题
(一)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1、()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 B.父异.焉/大同小异.
C.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可.歌可泣
D.固.众人/固.若金汤
2、()A.稍稍宾客
..满堂 B.或.以钱币乞之/或.多或少
..其父/宾客
C.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黄河去
D.但.当涉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3、()A.见.往事耳/相形见.绌 B.即更.刮目相待/三更.半夜
C.愿为市.鞍马/门庭若市.
D.两股.战战/屠自后断其股.
4、()A.及.鲁肃过寻阳/爱屋及.乌 B.问女何.所思/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不能名.其一处也/莫名.其妙
D.未尝.识书具/浅尝.辄止
5、()A.施.八尺屏障/因材施.教 B.几欲先走./走.马观花
C.众妙毕.备/毕.恭毕敬
D.群响毕绝./绝.处逢生
6、()A.变色.离席/色.厉内荏 B.奋.袖出臂/奋.发图强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挑拨离间.
D.宾客意.少舒/称心如意.
7、()A.群响毕绝./地维绝. B.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
C.眈眈
..相向/虎视眈眈
.. D.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8、()A.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 B.方.欲行/来日方.长
C.其一犬坐.于前/满坐.寂然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知新
9、()A.一狼径去./何去.何从 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微.不足道
C.木兰当.户织/但当.涉猎
D.及鲁肃过.寻阳/过.犹不及
10、()A.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长治.久安 B.虽.人有百手/虽.败犹荣
C.赏赐百千强./外强.中干 D.狼不敢前./前.赴后继
(二)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11、()A.会.宾客大宴/心领神会. B.京中有善.口技者/英勇善.战
C.以为妙绝./绝.色佳人
D.意暇.甚/目不暇.接
12、()A.即书.诗四句/罄竹难书. B.不能指.前一端/屈指.可数
C.众妙毕备./德才兼备.
D.余闻.之也久/闻所未闻.
请写出下列表格中对应课文中的实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