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课件
“烟涛微茫信难求”:状语,确实。
“楚王贪而信张仪”:谓语,信任。
4、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谓语不能是名词只能判断为通假字, 通“伸”,“伸张”的意思。
(2)看搭配例如: “辍耕之垄上”,“之”后接表地点的“垄上”,很明显, “之”在这里只能译成动词“到"才能与之搭配。 “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 动词“炊爨”,上下文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 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
为国奋力之时。
(202X年全国卷3)翻译: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译: 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
3.语法推断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 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根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 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 副词充当等。 (1)划分句子成分法
)不裹粮(
),长子孙
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塌无侵削之虞
(
),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
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令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
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
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
),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
译:天台生热得难受。晚上躺在蚊帐里面,童仆拿着扇子在前面给他扇凉, 舒舒坦服地就睡着了。 (2)2008山东省试题
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劙lí颈以塞责耶!”
译:他母亲哭着骂他说:“你杀死我的儿子,想砍自己的脖颈来搪塞吗?”
2.邻字推断法
第四讲+文言实词理解(三)-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讲一本通(全国通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以附申诉
√C.而阴与锐交关
交关:串通勾结
D.帝两宥之
宥:责罚
宥:宽恕。
2、解题方法
(1)两次代入法 理解文言实词时,要让词回原句,句回原文。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 回原句中,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一般情况下,译得通顺,就说明解释 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如果把词放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的正误, 那么就要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结合上下句,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 正误,这样,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
利用语境推义法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词的意思。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 崔杼而代之相……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 公孙灶、公孙虿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吕氏春秋·慎行》): _讨__伐__
“诛”是“杀”义,单看它在这个句中很恰当,但结合大语境, 尤其是下文看,解释为“杀”讲不通,因为庆封逃到鲁国了,所以, 在这里“诛”应解释为“讨伐”。
借助成语推断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_接__近_、__到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若__即__若__离__” (2)赵奢之伦制其兵(《过秦论》):_类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不__伦__不__类__”_ (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九章·涉江》):__迫__近__、__接__近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 _“__日__薄__西__山__”_ (4)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_要__求__。__联__系__成__语__“__求__全__责__备__”_
△ (2)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_慎__重__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
高三文言文实词推断口诀如下:
结构对称,词性相对;
成分搭配,语义相配;
字音字形,通假异义;
邻字帮助,同义反义;
联想迁移,前后联系;
古今对比,各有所异;
先分后总,寻找规律;
结合语境,突出重点。
以上口诀仅供参考,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和文章内容来理解记忆。
另外,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实词推断:
1. 形声字推义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意,可根据形旁推知字义。
2. 通假字推义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通假字,可根据通假字推知本字的含义。
3. 偏旁部首推义法:汉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提示其所表示的意义类别,可根据偏旁部首推知字义。
4. 语境分析法: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推断词义。
5. 联想迁移法:根据已知的词语含义,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词语的含义。
6. 古今对比法:通过古今词义的对比,了解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的不同之处。
7. 字典查阅法:通过查阅字典,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文言文复习总结——实词推断九种方法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 合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 采”“文采”,不合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 (音同形近),语意通顺。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推断】“蚤”——“跳蚤”,无法理解。推测,在句 中通“早”(音同形异),代入,语意顺畅。
(6)2009年全国卷2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 僧秀愍mǐn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形声。从心,敃( mǐn)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译: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 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 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二、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故事,
武从
从止,从戈。 据甲骨文,
人表持示戈两行人进, 表前示后要相动随武。
本义:勇猛; 猛烈。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 )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 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 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 为“香草”。
2、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 买入粮食)
如主语、宾语一般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多由 副词充当,定语多由名词或形容词充当。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课件47张
二、想一想 字形分析
• 丰则贵籴(dí),歉则贱粜(tiào) • 你能推断出“籴”“粜”的意思吗?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 籴:买进粮食 • 粜:卖出粮食
高考真题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 籴粮食。(2004全国卷Ⅰ《后汉书•孟尝传》)
一、学以致用
•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史记·项羽本 纪》)
• 绐:daì,通“诒”,这个词不常见,但根据上下文, 项羽迷了路,像田父问路,听了田父的话陷于大泽中, 被汉军追上,因文定义,“绐”的意思肯定为“欺骗”。
高考链接 1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
• 劝与遏,对偶结构,遏是遏制的意思。劝与遏意思相对。“不可 以不劝爱人”的“劝”也是鼓励、劝勉的意思,所以B选项错误。
四、想一想
1、将军身披坚执锐
划分句子成分法
从句子成分看,“坚” “锐”分别充当“披 ”和“执”的 宾语。 坚:坚硬的盔甲 锐:锐利的兵器
2、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
方法四:语法推断法
文言文实词的推断方 法
考点知识解读
• “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 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 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 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 体的语境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
晴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
海南宁夏卷试题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山涛领选,启武帝 启:禀告。
3
如卿所言,乃堪为丞 堪:能够。
4
尚书左仆射裴颁亦深器之 器:看重。
5
6
答案:D赞许。
7
词 性 不 对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出类拔萃,超出)
(不期而遇 约定) 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6
5
(怨天尤人,责问,责怪) 医而尤其故
字形分析法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语境分析推断
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内部语境 外部语境
借助句子内部语境来推断
推断:“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 “应”为“应答”。 (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例:辨析“应”在句中的实词义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实词推断方法
文言文专题复习
一、对称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掩盖
彰显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复习
随着,和着
应答
注意一词多义,据上下语境组词
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 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作宾语,故是代词“他们”
作主语,故是代词“他”
不作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难道”
四、词语结构推断法
如 “ 忠不必用兮 ,贤不必以”
属对仗
“忠”“贤”相对,应同义,
“用”“以”相对,“以”即“重用、任用 ”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词语意思相同、相对或相反。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速之客
黄色词在哪些课文语句或成语中有相同的意义?
其后秦伐赵,拔十城; 出类拔萃
贪得无厌
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或熟悉的成语的用法,比照初步确定
七、代入排除法(以熟带生法)
把解释带进文中,语句通顺并合乎逻辑事理,则一般是正确的。
首选的方法,最经济实效。
特别注意古今异义现象和通假现象。
八、标志确认法(虚词)
生而聪慧
笃爱之
B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根据“以”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 是 (词性)可译为 。
连词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辱二三子” :使你们遭受羞辱,据前后意义关系,可认定句中的“以”是 (词性) ,可译为
连词
2023高考复习之《文言文实词推断》
9.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下,占领
10.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全 ,尽,完
11.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推举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词义推断法》 课件 (共60张)
含义相同相近:以 成 语 为 例
求全责备——求 民殷国富——富
责— 要求 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
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含义相反相对:
党同伐异——伐,攻击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
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
的人。
夙兴夜寐——夜,晚
夙,早;兴:起来;早 起晚睡。形容勤奋
寤寐求之——寐,睡觉; 寤,醒来
避重就轻——就 不躲避 接近、趋向
欲盖弥彰——彰 不掩盖
彰显
《高考文言文实词的词义推断法》 课件 (共60张)
课堂小练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 为买进粮食之意。(翻译:郡中不产粮食, 而海里出产珠宝,同交阯连接,常常互相 通商,购买粮食)
粜(tiào) ——卖出粮食
“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ī)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通“翌”
3.复之以掌 “复”通“覆” 4.【2016课标2卷】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
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矢”通“屎”
5.[2010年山东卷]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卒”通“猝”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01
结构分析法
03
通假分析法
05
语法分析法
02
据形索义法
04
联想推断法
06
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CONTENTS
04
05
01
03
02
字形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01
03
02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娶
例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8.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块砌成石阶,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 9.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 10.可以独飨白粲 càn 食用米 可以独自吃白米饭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共52页文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的推断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嗟身后源自名,于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doc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
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
如:1.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翌2.诸有讼曲直者,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涂-途反-返3.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4.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共-供5.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倍-背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
例如: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觐-朝见、拜见3.……秦军引而去引-向后撤退4.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
责-债务5.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到…去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
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
例如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疲劳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冲-年幼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敌则能战之。
势均力敌(敌:相当、匹敌)2、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失(的:箭靶)3、以兵胁涣短兵相接(兵:兵器)4、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
言简意赅(赅:完备)5.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薄:接近、靠近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速:招致、招引7.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劲草:疾:强、大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词推断方法(共54张PPT)课件
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 v.治玉”。
凡形旁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
(shū) ”者词义与 兵器有关;
凡“马、牛、羊、 犭、鸟、虫”等与 动物类有关;
凡“讠(言)、忄(心)”与心理有关,“辶(辵)、彳
(行)”等与
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 “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牛刀小试
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 说你的理由。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 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 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 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 卜者名大著。
解释“篡”、“贼”在文中的含义并 说说你的理由。
▪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 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 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 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 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 下之害也。”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阿谀逢迎 刚正不阿(奉承、 迎合奉承) (公权)议论 政事时不迎合奉承皇上。
▪ 六.字形分析法 ▪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形
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 形声字:
形旁:表 示事物的 类别
晴
声旁: 主要起 标声的
作用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
四、邻词推断法 (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 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 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 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 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汉语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古汉语实词词义推断技巧一、借助同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意思相同、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
考生可以借助常用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
1.“前代圣君,博思咨诹。
”(《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咨询。
2.“虽蒙宽宥,犹执谦退。
”(《后汉书·王梁传》)“宥”与“宽”同义,宽恕。
3.“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孟子·滕文公下》)“囿”与“园”同义,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园地。
4.“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
”(贾谊《过秦论》)“望”与“怨”同义,怨恨。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李密《陈情表》) “擢”与“拔”同义,提拔。
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宪问》)“尤”与“怨”同义,责备。
二、借助反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还经常出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考生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
1.“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范仲淹《润州谢上表》)“治”与“乱”反义,治,安定;乱,动乱。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陟”与“罚”反义,陟,提拔;罚,惩罚。
“臧”与“否”反义,臧,善;否,恶。
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
3.“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尚书·舜典》)“黜”与“陟”反义,黜,贬退,陟,提拔。
“幽”与“明”反义,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昏愚的官员;明,贤明的官员。
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韩愈《进学解》)“细”与“大”反义,细,小的;大,大的。
5.“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傅”与“咻”反义,傅,教导;咻,喧闹。
6.“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消”与“息”反义,消,衰微;息,滋长。
三、借助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保留着文言文古雅的词汇。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推断文言词语
推断练习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通过练习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翻译全文,并思考文言实词含义推断方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
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 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 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汝罪宜死,今姑贷汝。
推
5.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2023全国一卷)
1.联系成语“不速之客”而推知其应为“招 致”。
2.联想成语“遐迩闻名”而推出其为“近”。 3.与成语“微言大义”相联系,就可解为 “精微,含蓄”之意。 4.联系成语严惩不贷,贷即宽恕。 5.联想到成语“负隅顽抗”,可知“隅”是 角落的意思,结合语境,可推知为一小部分, 片面或部分。
例1: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邻推:比,译为“邻” 、由后面“邻”字得出其义.
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即时练习
通过练习归纳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说说下列句中红色字词的意思。 ①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面飞》)。 ③民殷富而不知存恤
邻字助推
①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诛:“杀”,通过“杀”推断出诛的含义) ②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面飞》)。 (从:“许”,同意;通过 “许”推断出“从”的含义) ③民殷富而不知存恤。(存,“恤”,体恤;通过“恤”推断出“存”的含义。)
1.君子施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定要从低处起 步。
2.楚国有一个(商)人把他的珍珠卖给郑国的人,(珠宝)是用木兰树的木制的盒子装,用桂椒 来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点缀其上,用美玉点饰,用翠鸟的羽毛装饰(盒子)。郑国的人买了 这个盒子却把珠宝还给了商人。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却不能说善于卖珍珠。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方法2.把分析推断出的实词含义用于实际答题中考点阐述: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2、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轻松起步:钟响磬鸣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
夔来问疾,僧具以告。
俄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lǜ〕磬数处而去。
其响遂绝。
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便愈。
〔错:同“锉〞。
〕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曹绍夔素与僧善。
知识迁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X良。
《鸿门宴》译文:曹绍夔平素和这个和尚交好。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语境推断:讫:完结。
〔收讫、付讫〕鑢:用锉锉东西。
译文:曹绍夔吃完饭,拿出怀里的锉子,把磬锉了几处就离开了。
掌握两种技巧:知识迁移语境推断三、分门别类归纳整理:A、注意文言通假现象: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君子生非异也3.因击沛公于坐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小结:文言文通假的原那么是“音同〞或“音近〞,非音同音近不能通假。
那么,在一个句子中假设遇上讲不通的“障碍字〞,不妨以同音或近音字替换,联系上下文能够讲通,那么有可能就有词的假借。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课件44张
2.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基本意义发展出来的, 同基本意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 基本意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从“深” 的基本意义发展出来以下这些引申义:①深奥,深刻,如 “道理很深”;②深厚,深刻,如“友谊很深”;③时间久, 如“夜深人静”;④浓,重,如“颜色太深”。“深”的引 申义和基本意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七个。
一人,一桌(《口技》)(数目) 古今一也(《察今》)(相同,一样)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统一) 用心一也(《劝学》)(专一)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岳阳楼记》)(满,全) 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史记·滑稽列传》)(竟,乃) 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
田地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美味佳肴
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美丽,漂亮
6.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水边
7.生而眇者不识日
瞎 ,双目失明
8.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砍
1、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3、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取”通“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及练习(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
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yì)之”。
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
“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
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是“窥见”。
【推断练习】(1)刑天舞干戚戚______________(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舳______________(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磴______________(4)径造庐访成造______________(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籴______________,粜______________(6)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 觐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
(2)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4)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5)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上出下米,为卖出粮食。
(6)觐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二)字音推断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推断练习】(1)进住夏口。
(《赤壁之战》)住______________(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荀子?天论》)倍______________(3)昌宗从旁趣说,使速言。
趣______________(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景______________(5)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闲______________(6)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
匈______________(7)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罢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住”通“驻”,驻扎。
(2)“倍”通“背”,“倍道”就是“违背自然规律”。
(3)“趣”通“促”,意为“催促”。
(4)“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5)“闲”通“娴”,熟悉。
(6)“匈”通“胸”,胸部。
(7)“罢”通“疲”,疲乏、疲倦。
(三)对应结构推断法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一个词也好,一个句子也好,如果形式比较整齐,那么处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意思很可能不是相同或相近,就是相反。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亡”与“有”相对,亡当“无”讲)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含义相同相近: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民殷国富——富,殷:富裕登峰造极——登,造:登上,到达文过饰非——饰,文:掩饰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扶危济困——扶,济:扶助比肩接踵——接,比:紧接着,紧挨着怜香惜玉——怜,惜:爱惜心驰神往——驰,往:向往含义相反相对:党同伐异——党,偏袒,伐,攻击,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夙兴夜寐——夙,早;兴:起来;夜,晚;早起晚睡。
形容勤奋。
寤寐求之——寐,睡觉;寤,醒来避重就轻——就,不躲避,接近、趋向【推断练习】(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怙”对“恃”,词义为______________(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弥”对“愈” 词义为______________(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简”对“择” 词义为______________(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誉”(赞美)与“非”(非难)构成反义关系,那么可推知“劝”与“沮”(沮丧)意思相反,应释为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怙”对“恃”,词义为依仗、凭借。
(2)“弥”对“愈” 词义为更加。
(3)“简”对“择”词义为选择,选拔。
(4)出“沮”(沮丧)可推知“劝”与“沮”’意思相反,应释为“备勉”。
(四)课文迁移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推断练习】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系“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______________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善:______________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奇:__________4、“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适:___________5、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__________6、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联系成语“投笔从戎” 投:__________参考答案1、薄:靠近,迫近。
2、与……交好。
3、认为……奇异。
4、往,到。
5、嘱咐。
6、投:扔掉,舍弃。
(五)语法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就是分析所要解释的实词在句中充当何成分,然后根据成分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其意义。
一般来说,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例:(高进之)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刑:宰杀分析:此句中“刑”与“牲”构成动宾关系,“刑”的对象是“牲”,可以推知此题将“刑”解释为动词“宰杀”是正确的。
【推断练习】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坚__________, 锐__________2、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樵__________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__________4、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条__________5、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脯__________6、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生__________,肉__________7、其罪当与童贯等.等__________8、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妻__________参考答案:1、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此解释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2、樵,作“取”的宾语,名词,词义为:木柴。
3、“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
4、条,作动词,后跟名词“其言”,词义为:整理。
5、脯,作动词,后跟名词“鄂侯”,词义为:做肉干。
翻译: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得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将尸体做成肉干”。
6、“生死”相当于“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
二者都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
7、句中主语为“其罪”,“与童贯”是状语,而“等”应该是句子的谓语,所以它是“一样”、“等同”之义,而非“等人”、“等等”。
8、妻,作动词,后跟名词“侃子瞻”,词义为:嫁给。
(六)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
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实词的意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依据因果关系推断例1:其(何远)清公实为天下第一。
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士类益以此多.之多:称赞分析:“以此(因为这个)”一词提醒我们“多之”是上文所述情况的结果,而此句上句“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是赞颂何远回老家后口中不谈荣辱的美德,可以推知“多”解释为“称赞”是符合上下文语意的,因而是正确的。
例2: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
授工科给事中。
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
判断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 )将摭.其罪摭:拾取,搜集分析:前文的意思是中官想出掌收税的部门,徐恪等上疏规劝,中官恼怒,请求立即驱遭徐恪等;最后一句说“无所得乃已”,即无所得才作罢。
因为徐恪上疏,中官才恼怒,所以肯定是想搜集徐恪的罪证,没有找到才罢休的。
由此可以推知,摭解释为“拾取,搜集”是正确的。
例3:或问访(周访,人名)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解释加点的字( )士以此重.之__________分析:“重之”是因为听了周访的一番谦虚的话,所以“重”应该解释为“敬重”。
2.依据对话推断例:(曹植)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倩人”一词,从上下文意推敲,其意应为( )(A)请人代笔(B)模拟他人名作(C)文章讲求漂亮辞藻(D)文章有女性阴柔之美分析:“倩人”一词虽为冷僻,但出现在太祖的问话中,我们可以依据曹植的答话作出推断。
曹植说:“我开口就能析明事理,提笔就能写成文章,但请父亲当面试试就知道了,我为什么要‘倩人’呢?”意在陈说自己有非凡的文学才能,文章一定是自己做的,由此可以推知“倩人”是“请人代笔”的意思,即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