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金融概念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金融概念
电子金融(E-Finance)又称网络金融,从狭义上讲是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该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

从广义上讲,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它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具有形态虚拟化、运行方式网络化的特征,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

现代的金融业是集金融交易和金融性增值服务为一体的金融超级市场
经济因素
1.“聚集因子”
产业区位集中,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是主要依据和动力。

它减少前后关联产业的运输费用,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降低分摊的相应费用;便于交流科技成果和信息,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水平。

地域上的集中,高楼大厦显然能很好地实现集中,这也是都市高楼越盖越高的原因之一。

“聚集因子”是科学地进行产业布局需要考虑的因素。

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不但包括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性基础设施,也包括为人类生活和发展服务的非生产性基础设施,如交通运输设施、信息设施、能源设施、给排水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

这些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其中的交通运输条件、信息条件对产业分布的影响很大。

交通运输条件主要指交通线路、交通工具和港站、枢纽的设备状况,以及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能力的大小、运费率的高低,送达速度的快慢、中转环节的多少等。

产业区位在最初总是指向交通方便、运输速度快、中转环节少、运费率低的地点。

信息条件主要指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设施状况。

3.“市场因子”
消费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等。

对于电子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总部主要在北京,金融IT公司也有一部分在北京。

另外,海龙市场作为全国最大的电脑市场,也是电子金融的上游市场。

北京的IT公司不少在国外上市。

目前,金融界作为金融资讯的代表已经在美国NASDAQ上市。

北京也聚集着大量风险投资资金,在寻找好的投资项目。

对于电子金融企业的融资,中软、恒生电子、信雅达等在国内上市了,而神洲数码也在香港上市了。

技术因素
地区所具有的技术能力是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靠近研究中心,还是高校,都要求该研究所或者高等院校具有世界先进的技术实力和科研实力。

北大和中科院在接受了美国100纳米8086CPU芯片生产技术后,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创新成果,并主打农村千元电脑市场。

我国电子金融
电子金融时代
我国电子金融我国电子金融服务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从微机单机应用到城市综合网络,从分散无组织的自由开发应用到统一领导规划、集中开发应用,从单一业务应用到综合业务系统,从单纯营业系统到业务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配套运用的发展过程。

一、现存的主要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然我国金融业的电子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1.电子化应用程度不高、范围不广30多年来,各金融机构均把较多的精力用于各自系统内主要业务的电子化发展上,而在相互间数
据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流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少得多。

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对整个金融业的电子化发展规划做出了安排,但由于各金融机构间和各地区间电子化发展不均衡,无法推广使用统一的横向电子化程序。

特别是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级中,其电子化程度更加令人担忧。

如某县级市,人口98万人,财政收入2003年为42 000万元(预算内收入,含中央、省、市、县四级收入)。

截至2004年5月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103亿,各项贷款65亿元,综合实力属国家百强县之列。

在电子化上,其单一的金融机构内都有各自的业务系统,如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核算系统》、中国农业银行的ABIS综合业务系统等。

但其金融机构内的电子化多应用于主业务系统,且多限于会计、信贷部门,而对于其职能、业务调整等相关信息的披露和非主要业务均没有实现电子化。

在金融机构间的数据处理上,只有一个金融机构间的清算程序:设备是早应淘汰的HP 486/DX机,软件是90年代早被其他地市级行淘汰的清算程序;账户管理没有相应的业务程序,无法对全市86 194个一般账户、5237个基本账户、446个专用账户和132个临时账户实行有效的管理和在各金融机构间实现账户信息的共享;金融机构的异地跨系统汇款在各个金融机构内手工填写电子联行转汇贷方清单,送到中国人民银行手工录入后由电子联行业务系统发送,重复、低级的劳动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出现差错的几率。

2.电子化风险控制滞后我国金融电子化服务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1)软件设计、开发中技术安全措施少
现有电子应用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系统需求中安全需求少、软件设计重功能轻安全,软件设计选用语言和数据库,考虑安全性能少,以至于软件投入运行后暴露出诸多安全隐患。

(2)硬件自身安全性能低
在硬件选型上很少考虑安全性能,更多注重硬件功能和价格。

(3)机房安全隐患多
尽管我们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房、站、场地安全要求》,但这一要求在一些小的机房、场地建设中较少达到,尤其在一些县级金融机构机房建设中安全要求没有得到彻底落实,甚至有的地方没有专用的计算机房和场地。

(4)网络安全问题突出
由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建设时间比较短,安全经验不足,暴露出的网络安全问题相对较多。

一方面,网络传输载体本身安全性能不稳定。

目前我国网络传输载体主要分有线和微波两种,两者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安全问题。

比如电信部门提供的传输线路传输质量不高,所用电话线路由于多为明线易损坏;而微波载体由于通讯发送、接收设备安全性能不高,一些自然因素影响了传输效果,甚至导致传输线路暂时中断。

另一方面,是很少应用网络安全技术,这在地方性金融局域网表现更为明显。

由于目前对于地方建设的清算和金融信息传输网络的安全技术规范还不大明确,并且对于局域网安全建设的认证、验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认证体系,使得局域网建设缺少安全把关,使已建成网络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多漏洞和隐患。

(5)应用系统及使用中的安全问题
这里主要是指操作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首先,在操作人员方面,主要表现为操作密码管理不严格,存在密码口令使用周期过长、密码泄密、操作用户离岗不签退应用系统、窃密等问题;其次,业务部门管理人员对于一些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落实不到位,尤其对安全操作与方便业务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妥当,在管理中突出表现就是违背安全规定设置和配备操作岗位和操作人员,出现违规操作、违规兼岗现象;再次,有的系统管理员职责履行不到位,存在重视自身操作安全而忽视对用户操作安全的检查;最后,在具体安全管理方面,手段比较少,对软、硬件的安全检查更少。

(6)制度和法规建设滞后
比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开发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推广应用工作,1996年已推广到系统内多数分支机构,而真正的管理办法《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操作规程》到1997年才出台,这在当时为许多行管理此系统安全形成诸多不便。

另外,法律制度的滞后也使一些机构无所适从。

还有,伴随金融电子联行的普及和异地汇划网络的建设,异地汇兑处理手续也发生了变化,《支付结算会计核算处理手续》中有的环节已不适应电子化形势,但至今未做出改变,这使得一些电子联行处理手续合理不合法。

3.专业人才匮乏在对某市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调查中,我们得知,其从业人员2617人(含正式工、协储员),只有28人受过高等专业培训,占整个金融从业人员的1.07%。

二、发展方向探研
针对我国电子金融服务的现状,要有效地提高电子化服务质量,必须协调发展统一的电子金融服务体系、推广“万能”卡及相关产品,加大电子金融服务人才培训力度。

1.协调发展统一的电子金融服务体系
2003年,中央银行的职能进行了重大调整,银行监管从中央银行中分出,设立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单独行使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

中央银行职能重点放在了货币政策和金融服务上。

中央银行应该把组织各金融机构建立统一、高效、完善的电子金融服务体系作为今后几年内工作的重中之重。

(1)统一操作平台和数据库对各金融机构新开发研制的业务程序,尽量要求使用统一的操作平台和应用程序数据库,为纵向业务程序的推广和使用以及便于操作、易于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横向业务的联络和信息共享减少中间环节和不同业务系统间的冲突,从而实现“数出多家,资源共享”。

此外,对各金融机构正在使用的各种电子化服务系统进行协调和改造,建立中间数据转换接口,逐步实现相互间数据的信息共享。

(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为防范和解决电子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安全问题,确保金融服务工作在电子化条件下安全、高效地开展,建立统一协调的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

①应用安全技术
首先,要求业务部门谋划系统业务需求时,要充分考虑到诸多安全因素,对系统安全提出明确、具体的业务需求,一改过去重功能轻安全的做法;其次,在软件系统设计开发阶段,软件编辑人员应选用安全性能高的数据库、运用严密的编程语言开发软件;再次,在硬件选型时,要尽量采用安全性能高、运行质量好的设备,减少硬件安全隐患;最后,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金融系统软件开发规范和硬件选型标准,尤其明确安全规范。

②加强安全防范
各金融机构对系统内计算机房建设情况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于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房、站、场地安全要求》的情况,责令立即进行整改。

同时,各家金融机构要对各自投入使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一次技术安全分析,目的是发现和解决系统设计、开发阶段遗留的安全隐患,并在此基础上对旧版本软件进行换版升级。

此外,加强计算机安全教育。

③加快建设制度和法规
首先,有关管理部门应认真分析目前电子金融服务工作中存在的诸多法规问题,要在征求计算机专家意见,并认真分析借鉴国外金融电子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电子金融服务系统法规性问题做出预测,从而尽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金融电子化安全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其次,我们今后在利用计算机开发新的金融业务种类时,采取“试点—规范—推广”的模式制定金融领域的计算机安全规章,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制度的滞后现象;最后,我们要善于根据我国金融电子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状况,及时完善和修改已有的金融电子化法规。

2.大力推广“万能”卡及相关产品
概述
我国于1993年启动了为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的“金卡工程”,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就关于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多次下文就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规划,有力地推动了银行卡的使用和联网工作。

在过去的11年中,经过银行界广大金融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在我国主要的城市和地区已建立起可支持银行卡“跨行通用”的网络系统。

但由于体制、经济、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卡及相关产品的工作仍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制定发展规划
各金融机构要统一协调落实银行卡发展规划,研究解决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切实采取措施,保障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等资源,做好本机构内部门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在此基础上,各商业银行要逐级落实责任制,按统一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明确各项任务的具体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工作进度要求,逐步实现从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的银行卡的推广、联网和使用工作。

人民银行要定期组织由人行、中国银联、各金融机构参加的银行卡联席会议,就银行卡在推广、联网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切实做好各个阶段、各个地域、各个机构的银行卡工作。

(2)统一规范和标准
中国人民银行要组织成立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联、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技术小组,负责制定银行卡统一的业务操作规程和银行卡技术标准。

对于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金融机构要及时向技术小组反映,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内容。

技术小组要责成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加强对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验收和处罚力度,对不符合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的改造项目,要按技术工程事故严肃处理。

同时,技术小组负责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的解释工作,并定期补充、完善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条款。

(3)推广“银联”标识卡
各金融机构在银行卡的推广时要切实做到:新发行的银行卡必须符合统一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并加贴“银联”标识;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启动非“银联”标识卡的更换工作;切实做好“银联”卡宣传工作,使广大客户能够全面、完整地了解“银联”卡各项功能;做好事后监督工作。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针对金融业的发展需求,有计划、分批挑选一些学习计算机专业和金融专业知识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不同级别的行、部门,着力培养一批既懂计算机专业知识,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培训力度,对现有金融从业人员进行计算机、网络和涉及银行新业务等知识方面的培训,上级部门要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验收,考核不合格人员不得上岗;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以上措施,我国的电子金融服务将会有一个长足的进步和较快的发展,能够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走上快车道,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对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电子金融工具
1,电子银行
电子银行系指在银行与客户间,通过网络连线或Internet传输金融资讯与交易。

主要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等,借助个人电脑、自动提款机等器具,提供服务,缩短银行与客户间的距离,并同时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2、电子资金转帐
经由终端机,语音工具,电脑等资讯设备或工具,通知或授权金融机构处理资金往
来帐户的转移行为。

主要有线上电子交易给付系统、信用卡式给付系统等方式。

本质是电子现金和电子支票。

电子现金:为一种因应电子交易所需的线上给付系统,主要目的在於由电子付款模式取代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现金的依赖,但仍保有现金应有的货币性质。

电子支票:购买者可就持有一定金额的支票型式进行交易,这些支票系透过电子方式传递,处理方式与传统支票有许多相似之处,帐号用户会取得一份电子文件,其内容包括付款者姓名、帐户号码、付款金融机构名称,接收支票者的姓名及支票的总金额等。

电子支付系统通常指电子信用卡支付系统、电子支票支付系统、网上电子现金产品(如数码现金、电子货币)等等。

3、电子交易
包括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越来越借助电子手段。

股票交易、期货交易、外汇交易,都需要一个强大、严密的电子交易平台。

4、电子金融服务
包括各种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电子手段服务,例如线上市场销售、线上或电话客户服务(如透过网上、电话申请信用卡)、客户遥距操作及结算(如电子信用证)、线上产品资讯服务(如线上查询存款利率)等等。

基于电子网络系统的电子承兑汇票、电子信用证、电子抵押担保等等业务的开发与运营,提高了金融业务的效率与质量,改善对客户的服务,降低经营管理的成本,扩大银行的收益水平。

电子金融产生的基础
在过去的300年中,每个世纪都有一种主流技术主导着整个时代的发展,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是18世纪伟大的机械时代;19世纪是蒸汽机时代;20世纪是收集信息、处理和发布信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通信技术与信息技术成为主流;21世纪初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服务的电子商务服务时代初露端倪,这一时代的技术基础就是充分结合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计算机网络。

在此基础上诞生出来的电子商务与金融活动也逐渐成为社会经济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电子金融的产生
概述
在大部分国家,金融服务业向来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

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扩大销售收入和降低经营成本,一直是金融企业谋求提升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产生,为电子金融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历过程
从金融的电子化到网络金融的产生再到今日的电子金融,我们已经看到电子金融的巨大优势。

然而,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电子金融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如网络安全、在线欺诈和市场分化等。

以上问题并未能障碍电子金融的发展,电子金融正朝着一个“创造性破坏”的方向走着,这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

中国作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目前又处于信息技术和电子金融发展的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期,要达到我国金融业的持续、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的,就必须进行有效地提高电子化服务质量,协调发展统一的电子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电子金融服务人才培训力度等一系列的措施
电子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关系
电子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它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新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服务的需求,构成了电子金融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外部推动力量。

如网络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被认为是一种金融创新,其创新动力就来自于其它行业电子商务的迅猛
发展。

反过来,电子金融的发展,又促进了其它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电子商务的繁荣提供了更便利的支付条件。

支付结算业务是电子商务的两个基本环节之一,绝大多数是由金融专用网络完成的。

电子银行、电子钱包、电子付款以及智能信用卡等已开始应用。

但是,要真正发挥金融电子化对电子商务的保证作用,还需要建立完整的网络电子支付系统,提供验证、银行转账对账、电子证券、账务管理、交易处理、代缴代付、报表服务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金融管理信息系统。

监管方式
1、监管体系
政府在宏观层面采取的措施有:
1)市场准入监管
从组织形式上看,电子商务时代的金融企业可以分为以互联网为主的“纯电子商务企业”和“水泥加鼠标”的金融企业,在市场准入监管问题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从法律上看,纯电子商务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一样,都是独立法人。

它的设立同样需要监管当局的审批。

另一方面,它的监管重点与传统企业有实质上的不同,包括发展模式问题、业务定位问题、外包问题和从业人员问题。

“水泥加鼠标”的金融企业是传统金融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市场准入监管大部分与传统的监管相同,不同的是,由于它的经营场所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改变,审批重点放在信息系统安全及从业人员资格的审核上。

首次审批获准后,网上推出的业务审批和传统的新业务审批是相同的。

2)持续性监管
持续性监管是金融市场监管的核心和环节,是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的重要手段。

电子商务时代金融企业本质并没发生变化,针对传统金融企业的现场检查方法和内容依然可以沿用。

但是,互联网的应用会使现场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和风险评级体系发生较大变化。

除了接受传统金融企业应该接受的各方面风险检查外,还应该接受网站技术性风险的检查,主要有七方面内容:制度及执行情况检查、产品与服务检查、风险控制措施检查、内部审核职能检查、技术要素检查、合规性检查、管理与专业能力评价。

非现场监测主要利用远程数据采集的方法收集有关网站的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评估网站的风险,主要检测的两类指标是业务发展规模和网站运行的安全程度。

互联网上金融业务的特有属性和风险特点,使得网络金融安全性的评估成为网上金融企业监管的组成部分。

从目前市场成熟的经验看,网上金融业务安全机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数据通讯安全、应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系统资源安全、安全检查。

此外,网上业务的安全性评估还应考虑组织建设合规性的评估。

2、风险评估体系
金融企业的风险是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从微观层面评估、控制网上金融业务的风险是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上金融业务风险考评体系是传统金融业考评体系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评估一般包括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测风险四个环节。

金融业务经营主要有九类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风险评估体系应该根据具体网上业务引起的具体风险类型进行分析评估并加以防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