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直辖十年重庆经济增长质量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辖十年重庆经济增长质量及对策研究

【摘要】直辖十年来,重庆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持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数量的增长并不对称,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的要求。分析直辖十年来重庆经济增长质量,探讨其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重庆经济,增长质量现状,原因分析,对策研究

经济增长有质和量的规定性。经济增长的“量”即经济增长的数量或总量,用经济增长速度来表示。经济增长的“质”,不仅包括经济增长速度,还包括增长持续稳定、经济结构优化、社会分配公平、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分析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好坏,必须首先确定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判。根据重庆市情,借鉴各省区研究经验,可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方面选取指标作为评价标准。

1.经济评价指标

(1)经济增长速度,即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总量的增加,通常用一定时期内GDP或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百分比来衡量。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至关重要。特别是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二元结构特别突出的年轻直辖市——重庆来讲,更具有现实性。

(2)经济增长稳定性,即经济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的波动,通常用当年与上年经济增长率之差与上年经济增长率相除的方法来计算。由于多种原因,经济波动是必然的,只有把经济波动幅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才能避免因经济过热或过冷所造成的资源配臵不足或浪费,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3)产业结构合理,即三次产业之间和同一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合理。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的前提,因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资源配臵的效果,进而影响社会生产率的高低;产业结构决定经济活动所创造的GDP结构,而GDP的结构反映人们从中获得的福利。

(4)要素贡献率,即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重庆实际出发,选取资本、劳动和技术三要素,用投资率即资本形成总额与GDP的比值、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来考查要素贡献率。提高要素贡献率,对于要素资源相对缺乏的重庆市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评价指标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促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社会和谐发展。根据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从城乡、区域两个方面衡量社会和谐发展,其评价指标包括:人均GDP、恩格尔系数、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率等。

人均GDP是一定时期内GDP与同期平均常住人口的比值,是判断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强弱、区际间是否协调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

例,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或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城乡收入差距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的比值,是反映国民收入在城乡分配是否均等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城镇化率是城镇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是综合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3.资源环境评价指标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增长需要资源作支撑,而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资源是稀缺的,经济发展是无静止的,因此节约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重庆情况,可选用人均资源占有量、能源总消费量(吨标煤/万元、万吨标煤/天)、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等,来衡量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能力。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条件,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物质源泉。经济增长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基础。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必须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根据重庆情况,可选用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物排放量及变化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万元)、环保投资及治理项目等,来衡量环境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能力。

二、直辖十年重庆经济增长质量取得成绩分析

1.经济总量翻番,经济快速增长

直辖以来,重庆GDP总值不断扩大,1996年为1187.47亿元,2005年突破3000亿元,2006年达到3486.2亿元,是直辖前(1996年)的2.94倍(见图1)。经济总量翻番,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资料来源:2006年《重庆统计年鉴》;2006年重庆统计公报

直辖十年来,重庆经济一直呈现快速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省市之一(见图2)。按可比价格计算,1997-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为10.2%,比同期全国年均增长速度8.6%,高出1.6个百分点。其中,2004年和2006年达到峰值,增长12.2%,只有1999年增长速度最低,仅为7.6%。

资料来源:2006年《重庆统计年鉴》;2006年重庆统计公报

2.波动幅度削弱,经济稳定性增强

从重庆市1978-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变化曲线(见图3),可以清楚看出,直辖前经济波动明显大于直辖后的波动情况。说明重庆市经济实力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所增强,经济的稳定性好于直辖以前。

资料来源:2005-2006年《重庆统计年鉴》;2006年重庆统计公报

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特征,可以将1978年以来的重庆市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4年为第一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1985年至1992年为第二阶段,也是一个完整的波动周期;1993年至1999年为第三阶段,完成了经济周期中由波峰向波谷的调整;2000年以后为第四阶段,重庆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经济持续好转,经济运行比较平稳,波动幅度大为削弱(仅为3.7%),重庆经济出现持续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见表1)。

表1 1978-2006年重庆市经济周期的划分及其特征

资料来源:同上

3.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二产业增长强劲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从1996年占GDP比重的24.22%下降到了2006年的12.29%,下降了11.9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从1996年占GDP比重的39.94%上升到了2006年的43.03%,上升了3.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迅速,从1996年占GDP比重的35.84%上升到了2006年的44.68%,提高了8.84个百分点(见图4)。产业结构由1996年的24.22:39.94:35.84转变为2006年的12.29:43.03:44.68,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方向发展,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化。

资料来源:2006年《重庆统计年鉴》;2006年重庆统计公报

直辖十年来,重庆市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出现不同特点(见图5)。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增长速度最高的是2006年,为5.0%,增长速度最低的是1999年,为0.6%。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增长速度最高的是2006年,为16.8%,增长速度最低的是1998年,为6.5%;2003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了比1996年翻一番的目标,其增长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上升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1%,增长速度最高的是1997年,为14.4%,增长速度最低的是1999年,

倍。

为8.3%;200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在1996年基础上增加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