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与楚河汉街空间形态特点分析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4d3d62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4.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民国时期,在武汉的建筑风格基本上仍然延续了清朝晚期的传统建筑风格,但也受到了西方建筑的影响,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以下将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
首先是建筑风格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主要以传统的四合院和洋楼为主。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的代表形式,通常由四周围合而成,形成一个庭院的格局。
而洋楼则是引入西方建筑元素的建筑形式,以石头、砖块和水泥等材料建造,具有风格多样的特点。
其次是建筑材料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采用了多种建筑材料。
传统的四合院多使用木材和石材进行建造,木材作为结构材料,石材则用于墙面和地面。
而洋楼则以砖和水泥为主要建筑材料,其坚固耐用的特点更适合当时武汉的发展需要。
再者是建筑功能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既具有居住功能,也有商业和办公功能。
四合院主要用于居住,其格局合理、朝向阳光充足,在室内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
洋楼则主要用于商业和办公,其外观装饰豪华,内部空间宽敞,适合进行商业和办公活动。
最后是建筑装饰方面,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注重装饰的细节和精美程度。
四合院的门窗、悬山、斗拱等都有独特的设计和雕刻,展现了传统建筑的美学价值。
洋楼则在外观和内部都有精美的装饰,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花砖、挂牌、壁画等,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的优雅和华丽。
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体现了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相结合的特点,既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
这些建筑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居住和商业办公的场所,也展示了城市的繁荣和文化的多元。
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汉街的建筑
![汉街的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6bf2b28482fb4daa58d4bf5.png)
2.
云中桥
采用钢架等近代建筑材料,主体结构呈拱形,拱形钢构高低错落, 以形式美和结构美的有机结合,形成变化的光影效果。
3.
歌笛桥
现代风格的力之桥,采用拉索 的结构形式,整座桥梁具有雕 塑感又蕴含张力。
4.
烟霞桥
超现代风格的光之桥,白天在 阳光照射下,纽带变幻的钢结 构形成光影对比;夜间LED灯与 周边商业气氛浑然一体,
4.
医圣广场
沿街继续往西走,就会碰到 刚刚采药归来的李时珍,他 一脸疲惫,却满心欢喜。
5.
太极广场
走到汉街最西端,还会惊喜 地发现,武当掌门人张三丰 正在耍太极,阴阳手中转, 乾坤大挪移。 【返回】
1.
放鹰桥
采用欧洲古典塔楼式景观桥 设计理念,颇具古典韵味, 而桥体的蓝色涂装,又让它 显得格外耀眼。
中式传统红砖墙结合欧式建筑精致线条
青砖小道,石库门头 乌漆大门、老旧窗户
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 实现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
【返回】
汉街名人广场
整个汉街分为三个街区,穿插于街区之间的五座 名人广场以湖北省及武汉地区的历代名人命名。
每个广场按广场主题布置一处整石雕刻的名人雕 塑,以此纪念湖北历史文化名人,提高荆楚文化 的影响力。
电影文化公园
在汉街西端,将建造全球唯一的室内电影文化公园,总建 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建筑创意由马克· 菲舍尔取自楚汉文 化精髓——编钟。
【完】
1.
屈原广场
从东边进入汉街,穿过牌坊,就会看到一座汉白玉雕像:峨冠博带,长眉入鬓, 腰配长剑,卓然不凡。他是谁?不错,他是仰天长叹,敢于问天的屈原。
2.
知音广场
位于汉街第二个街区中部的知音广场上, 伯牙子期的雕塑面对汉街戏台而立,一 段古老的传说在现在的戏台上演。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181f3765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6.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武汉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是武汉独特的建筑形式之一,是中国现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可以进一步了解该时期建筑的特点和意义。
武汉民国时期里分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模块分割。
里分建筑是传统民居与现代洋楼的结合,以排屋形式呈现,每户分为几个独立的模块,结构完整且互相独立。
这种模块分割的设计使得每个户主都有自己独立的住宅空间,同时又能与邻居享受共同的院落和设施。
这种设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私密性和独立性的需求,还强调了邻里之间的互动和社交。
武汉民国时期里分建筑的特点之二是建筑外观的独特性。
大部分里分建筑采用了罗马式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外观华丽宏伟。
典型的特点是有宏伟的立面、精美的雕刻和装饰、气势恢弘的拱门、尖顶和尖塔等。
这些建筑元素让整个建筑群充满了时代气息,显示出当时武汉城市发展的繁荣和自信。
武汉民国时期里分建筑的特点之三是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技术。
里分建筑的外墙多采用了砖混结构,大门、窗户等部位多使用钢铁材料,增加了建筑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里分建筑还广泛采用了水泥地板、铁皮屋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新兴材料和技术,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武汉民国时期里分建筑的意义在于展示了当时武汉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武汉成为中国的重要商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里分建筑作为城市住宅的主要形式,不仅满足了当时居民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也反映了城市的繁荣和现代化进程。
与此里分建筑的独特设计和建筑风格,也让其成为武汉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楚河汉街案例分析
![楚河汉街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082fe4998fcc22bcd10d3d.png)
拥有1700 个座位的8 厅影院美嘉欢乐影城 南庭露天广场连同多功能橙色大厅并附设阳光平台 拥有多部高效电梯及自动扶梯的步行区
三里屯
工人体育场北路
北区:
逾60 部电梯及自动扶梯 下沉式花园及车辆和直达的露天庭院
北京三里屯—南区
南区以青春动感时尚为主,建筑面积9.06万平方米,拥有11 幢建筑,平面布局形式为分散式,每座建筑都有 自己的个 性,自成一派,但在颜色上又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 的整体,并环绕 着中心广场。
国际时尚这一街区主要业态为服饰零售,且基本上为 国际知名时尚品牌,档次较高 餐饮为颇受小资群体喜爱的较高消费业态,与此街区 零售业态吸所引客群档次一致
品味生活这一街区,以餐饮、零售业态为主,比例约 为1:1 餐饮中有一半为简餐快销食品 零售业态以珠宝首饰、服饰为主,品牌属中高档次
北京三里屯
位于朝阳区西部。东起三里屯路,西至新东路,北邻无轨电车二厂,南抵工人体育场北路。 北京三里屯village是集购物、休闲、艺术、娱乐为一体的人文风尚汇。 功能:购物、休闲、艺术、娱乐。
中海翡翠 湖岸别墅
西郊古北 国际别墅
恒联名人 世家别墅
嘉松中路
欢乐谷 佘山森林公园
青浦奥特莱斯
广场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 目前广场A区拥有30多个商铺,主要经营国际大牌的折扣商品;B区和C区主要经营国际知名运动休闲品牌、国际二线品牌以 及国内著名品牌;广场内设有餐饮休闲区。
穿插其中,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
武汉楚河汉街业态
8%
6% 32%
餐饮 服饰 百货 珠宝饰品 其他 娱乐生活
8%
12% 5% 35%
9%
零售 其他 餐饮
楚河汉街中的景观与建筑设计元素解析与思考
![楚河汉街中的景观与建筑设计元素解析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b7b1528a5e9856a56126056.png)
楚河汉街中的景观与建筑设计元素解析与思考【摘要】楚河汉街是武汉内环一条特色商业步行街,本文分析楚河汉街中的景观元素与建筑元素,挖掘设计元素的文化内涵,思考武汉商业步行街的设计特点。
【关键词】楚河汉街;景观;建筑;元素楚河是连接武昌东湖与沙湖的一条人工河,汉街是沿楚河布局的步行商业街,商业街上的建筑样式主要是仿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同时结合西方建筑样式与现代建筑材料,现对楚河汉街中的景观与建筑设计元素作以下解析:一、楚河汉街中景观与建筑元素分类在楚河汉街中既有中国传统的景观与建筑元素,也有西方建筑样式和符号,大体上有雕塑类、地面铺装类、建筑装饰元素类、建筑设计手法类等。
雕塑和地面铺装往往统一设计,比如药圣广场上的李时珍雕塑与广场上的地面铺砖,如图1-1至1-2所示。
李时珍是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明代著名中医药学家。
是古代荆楚大地上出现的医学名人,广场上的地面铺砖反映古代人们熬制中药的场景,能够反映李时珍所从事的职业,体现药圣医术高超的主题。
图1-1 李时珍塑像图1-2 反映古代人们熬制中药的场景的地面铺砖建筑装饰元素和建筑设计手法主要运用于汉街建筑上,汉街建筑主要采用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比如西方折衷主义、西方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和中国传统民族形式等。
如图1-3所示,这是汉街上的某一商业门店,整个建筑立面最大的特点在于横向三段对称式构图、拱形门(窗)上的亮子和柱子,柱子采用西方经典的三段式构图,柱头下侧山花依然延用了具象的叶茛和卷涡纹,这是西方古典主义的特色。
图1-3 汉街·壹号公馆建筑立面图1-4 汉街景观节点上的汉街大戏台如图1-4所示,汉街景观轴节点上的大戏台是人们在汉街中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整个建筑采用了中国宫殿式,典型的纵向三段式构图,屋顶采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大屋顶形式,建筑空间用柱子围合,平面纵、横各一间,建筑台基采用石材,起到建筑防水作用。
2013年武汉楚河汉街商业步行街考察报告
![2013年武汉楚河汉街商业步行街考察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6715e267375a417866f8f56.png)
快时尚流行品牌
快时尚流行品牌
ZARA是西班牙Inditex集团旗下 的一个子公司,它既是服装品 牌,也是专营ZARA品牌服装的 连锁零售品牌。1975年设立于 西班牙的ZARA,隶属于Inditex 集团,为全球排名第三、西班 牙排名第一的服装商,在世界 各地56个国家内,设立超过两 千多家的服装连锁店。
汉街业态分析
汉街业态分析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汉街是中国最具建筑特色 的城市商业步行街,主体 采用民国建筑风格,红灰 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 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 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 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 同时,汉街将极具时尚元 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 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 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 合。
汉街之最——时尚流行品牌最全
汉街吸引包括ZARA、 H&M、C&A、GAP、 MUJI、M&S、优衣库、 MAP、UR等全球时尚流 行品牌的旗舰店落户,全 球首次实现世界十大快时 尚品牌在同一条街上比邻 而居的盛况。
快时尚流行品牌
瑞典快速时尚品牌H&M于 1947年由Erling Persson在 瑞典V ster s市创立。H&M 始终秉承“以优惠的价格提 供时尚与品质”的理念,如今 已在全球44个市场拥有2500 多家门店。 C&A于1841年在荷兰成立, 至2007年底,C&A的零售业 务将横跨整个欧洲、拉丁美 洲和中国,遍及全球20个国 家,拥有超过1700家专卖店。
汉街之最——夜景灯光最炫
汉街的炫丽夜景与楚河景观带、四 座跨河大桥交相辉映,成为武汉乃 至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夜景旅游胜 地。
汉街项目总结
业态丰富—— 汉街集合200多个国内外一流商家,内容包 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是中 国商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商业步行街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484bef5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5.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武汉成为共和国的政治中心,也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建筑。
本文将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
里分建筑是指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种建筑形式,多见于江南地区,据说源于明代时期。
里分建筑以居住为主,一般由多幢院落组成,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
在武汉的民国时期,里分建筑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传统的里分建筑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风格,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营造。
与传统的江南园林相比,武汉的里分建筑更加注重现代化的建筑理念和西方建筑风格的融合。
这使得武汉的里分建筑既保留了传统的特色,又具有了现代城市的气息。
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功能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传统的里分建筑多用于居住,而在民国时期,里分建筑不仅用于居住,还用于商业和政府机关。
这些里分建筑在满足功能需求的也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色和风格,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
在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中,一些建筑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政治文化氛围。
武汉当时的政治中心黄兴路上的许多里分建筑,体现了当时的国民政府的权威和合法性,以及新兴中国的现代化追求。
一些建筑还体现了当时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对西方文化的向往。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外观,还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成为了武汉民国时期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些建筑不仅见证了武汉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城市的转变,也是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保护和修复这些里分建筑,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武汉的历史,也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武汉楚河汉街地址
![武汉楚河汉街地址](https://img.taocdn.com/s3/m/e2f6e21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4.png)
武汉楚河汉街地址武汉楚河汉街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是该区的一条主要商业街道。
楚河汉街起源于清代,形成于民国时期,是武汉市最古老、最具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商业街之一。
这条街道的名称寓意着楚河与汉街的交汇,象征着楚汉文化的融合。
楚河汉街位于汉阳区的中心地带,沿街两侧有各种商店、餐馆、咖啡厅、小吃摊等,是游客和居民休闲购物的理想场所。
楚河汉街的建筑风格以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为主,给整个街区增添了一丝宜人的怀旧氛围。
楚河汉街的街面非常宽敞,布局合理,人车分流,是一个非常适合步行的商业街。
在这里,可以悠闲地漫步、购物、品味美食,还可以欣赏到一些文艺表演和街头艺术家的才艺展示。
楚河汉街的商户以小型商店和特色店铺为主,店内出售各种商品,涵盖了服饰、鞋帽、珠宝、家居用品等多个品类。
其中,一些老字号店铺已经经营了几十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些老店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工艺和经营模式,也在与时俱进,引入了一些新颖的经营理念和产品。
楚河汉街的特色之一是各种小吃摊位的聚集。
这些小吃摊位通常在街边摆摊,出售各种地方特色小吃,如热干面、豆皮、羊汤等。
这些小吃美味可口、物美价廉,深受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喜爱。
此外,楚河汉街还有一些特色咖啡厅和餐馆,供应各类美食和咖啡饮品。
这些咖啡厅和餐馆的装修风格多样,从古典到现代都有涵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用餐选择。
在这里,可以品味到传统的湖北菜肴,也可以尝试一些国际美食。
楚河汉街还有一些文化艺术类的商店和画廊,展示和销售当地艺术家的作品。
这些艺术品多样丰富,包括绘画、雕塑、手工艺品等。
在这里购买艺术品,不仅可以满足自己对艺术的喜爱,也可以支持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
除了购物和美食,楚河汉街还有一些娱乐设施和休闲场所。
在街区的中心位置,有一个露天广场,常常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演出和表演。
街区还有一些健身房、SPA中心和电影院,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多种休闲娱乐方式。
总体而言,武汉楚河汉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商业街区。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c6804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1.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是中国民国时期的重要城市,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
在这个时期,武汉的里分建筑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关联,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风格和特点。
武汉的里分建筑在造型和构造上都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历史文化的影响,武汉的里分建筑往往采用了江南水乡建筑的特色。
建筑的外墙使用了黑色的琉璃瓦和红砖,墙面上绘制了精美的彩绘,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
建筑的结构也非常精巧和工艺精湛,采用了木结构和榫卯结构,使得建筑更加牢固和耐久。
武汉的里分建筑在功能和用途上多样丰富。
在民国时期,武汉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商业和贸易活动非常繁荣。
很多里分建筑被用作商业街和市场,有许多商铺、仓库和酒楼等。
里分建筑也被用作居住的场所,尤其是高级官员和富人的住宅。
这些住宅通常面积较大,内部装修豪华,充满了艺术和文化的氛围。
武汉的里分建筑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武汉的里分建筑也开始出现了现代化的元素。
建筑的外观采用了更多的西式风格和装饰,同时加入了一些新颖的建筑材料和技术。
这些改变不仅使得建筑更加美观,也提高了其实用性和舒适度。
武汉的里分建筑还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民国时期,武汉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里分建筑成为了展示和传承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们在建筑中加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象征,以展现其身份和地位。
里分建筑也成为了人们社交和交流的场所,是文化和艺术活动的中心。
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展示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文化息息相关。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赋予了武汉城市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武汉的历史和文化。
武汉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武汉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3f689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b.png)
武汉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是什么武汉,这座充满活力与历史底蕴的城市,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从古老的传统建筑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每一种风格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发展。
要说武汉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那不得不提到楚风建筑。
楚文化源远流长,其建筑风格独特而神秘。
楚风建筑常常采用高翘的屋檐,线条流畅而富有动感,仿佛要展翅高飞。
屋檐下的斗拱结构精巧复杂,展现出高超的建筑技艺。
建筑的色彩也十分鲜艳,以红、黑为主色调,庄重而热烈,彰显出楚文化的豪放与大气。
武汉的一些仿古建筑,如磨山楚城,就很好地体现了楚风建筑的特色。
它的城墙高大雄伟,城门楼高耸入云,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楚国。
除了楚风建筑,武汉的民国建筑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民国时期,武汉作为重要的通商口岸和工业基地,吸引了大量的中外人士。
这一时期的建筑融合了中西方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民国风。
这些建筑通常有着规整的几何形状,立面简洁大方。
窗户多为长方形或拱形,装饰线条简洁流畅。
建筑的材质多采用砖石和混凝土,给人一种坚固而稳重的感觉。
例如,汉口的江汉关大楼,它是武汉民国建筑的代表之一。
这座大楼庄重典雅,钟楼高耸,钟声回荡在长江两岸,见证了武汉的沧桑巨变。
再者,武汉的里份建筑也是极具特色的。
里份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形式,类似于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
里份建筑通常由多个院落组成,房屋排列整齐,中间有狭窄的通道相连。
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的砖木结构,外观朴素但实用。
里份里充满了生活气息,邻里之间关系密切,是武汉市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像吉庆街的里份,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老武汉的生活场景,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亲切。
武汉还有着众多的宗教建筑,它们的风格各异,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佛教的古德寺就是其中的代表。
古德寺融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其外观既有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又有东南亚佛教寺庙的风格。
建筑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佛像和花纹,庄重而神圣。
走进古德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佛国世界。
武汉楚河汉街建设现状及对策
![武汉楚河汉街建设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9dcd4f55f0e7cd1852536aa.png)
武汉楚河汉街建设现状及对策摘要:楚河汉街坐落在武汉中央文化区,在万达集团的倾力打造下,目前已经具备了文化产业传播、商业、旅游、居住等诸多形态为一体的功能区,是有着世界标准的文化旅游项目。
楚河汉街这个项目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文化旅游项目,分别是代表本地特色的文化项目以及有着西域内涵的文化项目。
就目前来看,虽然楚河汉街取得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它在发展中仍然暴露出诸多不足。
本文就此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能够提升楚河汉街文化项目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武汉市;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文化地产1.楚河汉街现状及出现的问题1.1地域特色文化项目荆楚文化是楚河汉街项目打造地域文化特色的源泉。
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中发现,楚河汉街中并未完整的体现出当地具有特色性的楚文化特色。
比如说,作为楚河汉街地域特色文化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名人广场,在设计的过程中,灵感主要来源于五个湖北历代名人,同时融合了现代化的广场建筑气息,以地域化打造出标志性的景点及其荆楚文化特色项目。
每一个名人广场的面积都在1000平方米至2000平方米之间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大量游客和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此外,汉有5%的受访者表示仔细观看过名人广场和人物雕像,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五个名人广场上的名人均为荆楚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一定的荆楚文化典型性,但其地域特殊性还有所欠缺。
楚河汉街设计者希望凭借几座复制性极强的雕像就达到弘扬荆楚文化的这一目的是远远不够的。
1.2“西风”压倒“东风”楚河汉街这个项目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文化旅游项目,分别是代表本地特色的文化项目以及有着西域内涵的文化项目。
通过游客对项目的反馈及项目的收入情况看,后者的游客数量与项目质量都明显要比前者更加优越。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楚河汉街打造出了8个不同的项目,但是其中具有地域特色的项目仅仅只有2项,有着西域内涵的文化项目高达6项,从数量上看,这两种项目类型就失去了协调性,同时也无法展示当地荆楚文化的地域风采和特色。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33167d3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9.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的中心地带,是交通通达,文化汇聚的重要城市,在民国时期,作为时代的见证者,里分建筑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
下面就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
一、里分建筑的历史背景因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在民国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中国传统文化被扬弃,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显现。
洋务运动推动了科技创新,震惊世界的五四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这些都对城市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里分建筑应运而生。
里分是指在城市中心的街道上建造数十个小房子,每个房子面积较小,分布至今成为了城市的历史街区。
在这些小房子里,彰显着当时的社会文化与价值。
二、里分建筑的建筑风格里分建筑的风格是综合了东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
里分建筑的外观多为二层,整体呈现出长条形的布局。
在房子的外部,用作修饰和美化的技法多种多样,有着欧式的叶饰,还有着汉唐风格的装饰,不论在物料还是抒情上,都是统一的巨大流派。
在里分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比较富有层次感。
里分建筑采用了木制楼梯,压轴房,藏房等不同形式的空间布局,以及花窗、木质格栅等适合当地气候的材料,使得建筑气候条件舒适、居住有情调。
里分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见证者。
里分建筑的构建始于民国时期,是那个时代的建筑风格的缩影。
很多里分建筑原是富豪们留下的外商租约屋,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仍保持完好。
谈及武汉历史建筑,首先想到的便是里分建筑,因为里分建筑是最能代表武汉历史文化的遗产。
里分建筑不仅具有建筑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还有艺术价值。
里分建筑里面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融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如今里分建筑已成为许多文化主义者们的创作灵感,也成为了居住或办公场所的新选择,将其保护下来,并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责任。
综上所述,里分建筑是武汉民国时期的建筑遗产之一,作为时代见证者,持续传承着中西文化的融合之美。
保护好里分建筑,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未来的尊重。
楚河汉街
![楚河汉街](https://img.taocdn.com/s3/m/c113d7060740be1e650e9a12.png)
楚河汉街楚河汉街的沿街建筑,大多采用民国风格,青砖黑瓦、石库门头、乌漆大门、铜制门环,也有欧式建筑穿插其间,砖墙、屋瓦、门窗,明清建筑、民国建筑、欧式建筑一一亮相。
楚河汉街的设计充分突出了楚文化汉文化的特点,秉承了传统样式,吸纳了现代风格,地面铺的青石板及青砖和镶嵌在路中的铜板浮雕和青铜感觉的导视牌充分体现了楚文化汉文化。
整体的感觉很好,有东方威尼斯的感觉,个人感觉如果在街道上有些横穿的水道及小拱桥的话就更加有韵味了。
做为特色商业街,街道里面的小品,以及供顾客休息的地方太少,路边绿化也做的比较薄弱,如果在盛夏会让人感觉很晒很热,光有水没有树阴,总给人的感觉是想做出文化的韵味但是还是差一点点。
整体的招商特别的强大,所有的店铺基本都招满营业,并且都是比较有名的品牌,精品店占主流,餐饮辅助,整体还是以大众消费为主要方向,并没有针对一个特定的消费群体。
武汉新天地一进去的第一感觉就特别的小资,明显的定向消费,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园区里面的规划做的特别好,统一欧式的建筑风格,建筑物的进出节奏关系和建筑的各自特色,配上茂盛的植物,让人走在中间感觉很悠闲,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品也会让你感觉恰到好处,绿化做的特别好,水景与树木的处理也很用心。
园区里面主要是特色餐饮,来这里的目的都是来吃饭消费的,目标性很强,并且环境也营造的很好,让人走进来就不知不觉中放松了下来,在这样的环境里不管是喝杯咖啡或者逛逛精品店,都会让人心情愉悦。
个人感觉最大的特点是环境让人的心理上很舒服,其中植物起了关键作用。
花园道来到入口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现代园林的风格,很重的日式设计的特点,整齐有序,建筑外墙用青砖灰墙,让人感觉很稳重,有淡淡的禅意,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又让整个园区透着现代风格的明快。
园区以特色餐饮与精品店为主,也是定向消费。
整个园区比较小,但是每一栋楼每个单元都有自己单独的出入口,整体风格统一。
整体感觉是整洁明快,但是没有新天地那种幽静的感觉让人想留下来逛逛的感觉。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ed7b7bb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b.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是指建筑在里分区域内,主要集中在汉口区和江岸区。
这些建筑物的建造时间大多在民国时期,主要是20世纪初到1949年之间。
里分建筑在外观、风格、功能等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外观,二是风格,三是功能。
一、外观: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外观以欧式建筑为主,多为两三层楼,有些也有四五层楼的建筑。
建筑物多采用砖木结构,墙体采用红砖或黄色砖。
这些建筑的主体部分多为矩形或近似正方形建筑形式,有些还采用了对称形式。
建筑的下部同样多应用石材铺设,表现出建筑的稳固耐久,上层则采用木质框架结构,灵活透气。
二、风格: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多体现出一种欧化风格。
主要是指从欧洲引入的建筑风格元素、装饰艺术等。
这些风格元素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风格设计多为室内外兼顾,室内装饰品丰富多彩,彰显着其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品味。
建筑外部则主要表现在立面的布局、门头的雕刻以及屋顶上的装饰。
三、功能: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多应用于商业用途,以及资本家及大地主的住宅。
这些建筑物多为当时该行业甚至当时整个地区的领导者所购置。
如武汉市华盛大厦,原本为华洋洋行买下后自建于1927年,该厦是当时武汉市的高档大厦之一。
除了商业用途,里分建筑还泛指别墅、公馆等,这些建筑的主人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文化素养和财富。
综上所述,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外观、风格、功能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们不仅是当时商业和生活用途的实际需要,更是当地有钱人、地方权贵所展示的身份、财力和文化。
这些建筑物也是武汉市的历史遗产之一,在今天仍为市场、居民等提供着服务,丰富着武汉市的文化内涵。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f8a36ac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f.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经是中国的重要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在民国时期,武汉不仅是国家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经济的繁荣之地。
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这座城市在民国时期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里分建筑。
通过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不仅可以了解当时的城市风貌和建筑特色,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城市的变迁。
一、历史背景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主要集中在较为繁华的商业区和政治文化中心,如汉口、汉阳和武昌等地。
这些里分建筑承载着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文化风貌,体现了民国时期武汉城市的变迁和发展。
二、汉口里分建筑汉口是武汉的商业中心,也是当时汉口租界的所在地。
汉口里分建筑以英式建筑为主,以商业街和商业街区为主要形式。
在汉口的中山大道、汉口江滩以及中心商务区等地,保存了大量的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欧洲式风格和优美的外观吸引着众多游人,成为了汉口的城市名片。
汉口江滩附近的里分建筑尤为突出,如中国现代邮政博物馆、中法邮局等建筑,展现了民国时期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
三、汉阳里分建筑汉阳曾是武汉的重要工业基地,也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租界系统。
汉阳里分建筑以其独特的工业和商业结合,反映出了当时汉阳的工业发展和商贸繁荣。
在汉阳的工业发达的地区,保存着大量建筑风格奇特的里分建筑,如汉阳江滩和中山路等地。
这些建筑大多具有浓厚的工业风格,外观简洁而不失雄伟,每一幢建筑都承载着当时城市的工业气息和商业活力。
四、武昌里分建筑武昌是武汉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时武汉最具代表性的里分建筑所在地。
在武昌的中山路、武昌江滩和文化街等地,保存着许多典型的民国时期里分建筑。
这些建筑大多是以宗教场所和政府机构为主,如武汉大学、武昌宗祠、黄鹤楼等。
这些建筑不仅呈现出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手法,也成为了武昌的地标性建筑,见证了武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
五、总结通过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7a7483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d.png)
浅析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武汉作为中国近代的重要城市,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其建筑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居住和生活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的体现。
本文将对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进行浅析。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许多里分建筑的兴建主要是因为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化的需求。
里分建筑通常由一条或几条巷子围合而成,形成一个独立的小社区。
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在外观上常常采用洋楼的设计风格,结合了中式建筑元素和西式建筑风格。
其中一种常见的建筑风格是中山洋楼,它源于西方建筑,常常有西式的立面和装饰,但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屋顶形式和纹饰。
中山洋楼的建筑形式多样,有两层楼的小洋楼和三层以上的楼房。
这些洋楼常常作为居住和办公用途,也有部分被改建成商铺。
除了中山洋楼,武汉的里分建筑还有其他建筑风格,如四合院和民居。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形式,由一组房屋和中心庭院组成。
四合院在民国时期的武汉常常用作居住和商业用途,尤其是一些豪华的四合院。
民居则是普通人家的住宅,房屋通常比较简单,多数是一层楼的平房。
这些民居常常沿街而建,与周围的商业街区相连。
除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武汉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还体现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一些区域的里分建筑多是属于富人和商人,这些建筑通常非常豪华,并且在建筑中融入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装饰。
这些豪华的里分建筑反映了当时武汉的商业繁荣和富裕阶层的存在。
一些里分建筑则是住宅和小商业用途,这些建筑通常简单朴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般经济水平。
民国时期的里分建筑中也有一些特色建筑,如由中国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一些建筑在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符号和神话故事。
这些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时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楚河汉街
![楚河汉街](https://img.taocdn.com/s3/m/72e1ea42767f5acfa0c7cd01.png)
泥土翻乱,植物凋零,略显杂乱
优点
将管道与顶部刷成蓝 白相间的形式,空间 显得更加活泼且“隐 藏”了管道,更加美 观 座椅与座椅之间有适当高 度的灌木遮挡,有一定的 隐私性
它的井盖上带有古铜黄色浮 雕感的图画,显得生动,与 整条街的楚汉文化氛围协调
缺点
树木在种植时未 预留一定空间和 筛选,树枝长到 了建筑的表面和 缝隙处,抑制了 其生长
武汉楚河汉街
组员:叶璐 李婷 肖婵娟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
建 筑
【汉街整体风格】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体,极具现代时尚风格 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其中,形成浓厚的文化商业氛围
汉街每一栋
建筑的形态及 立面皆不相同 ,显现设计者 的独具匠心, 混搭风格显示 对历史的尊重 和对未来的憧 憬
汉街总长1400米,总建筑面积18万平
一Hale Waihona Puke 台阶高度太高店门口平台与街道有不同程 度的高差,易绊倒
排水口细小狭长,清理困难 可分段设置细小可活动的滤网
标 识
【汉街标识系统】标识采用的材质和纹饰都体现了楚汉 文化的特征,与民国建筑搭配和谐
汉街的标识体统 突出了楚汉文化的特 点,秉承了楚文化的 传统样式,吸纳了现 代风格,地面铺的青 石砖和青铜感觉的导 视牌充分体现了楚汉 文化
优点
标识牌分广场指示牌和详细的店铺分布 同时标识牌的设计融合了楚汉文化
标识牌与广告牌之间有一格格的储放 宣传手册的格子,造型小巧,节约空 间,可自由取阅
交 通
【汉街交通系统】车辆有四条垂直道路入口,人流从汉街两端或中 北路进入,或步行至车流道再从广场节点入口进入,而人行主入口 处人车混杂,进入性不佳,人流动线单一,易产生疲劳感
6 5 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与楚河汉街空间形态特点分析滕菲【摘要】民国时期的武汉因租界的出现形成了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独特的建筑风格,楚河汉街这一试图建立武汉中央文化区的商业项目对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继承.文章论述了武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内涵,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形态的特点,分别从楚河汉街的建筑形式语言、材料结构特点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尝试对楚河汉街设计中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表达进行评价,希望对当代建筑及城市发展之路起到些许借鉴作用.【期刊名称】《华中建筑》【年(卷),期】2014(032)008【总页数】4页(P192-195)【关键词】民国时期;楚河汉街;空间形态【作者】滕菲【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民国时期是指从清朝灭亡的191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大陆被中华民国政府统治的时期。
19世纪,英国海军司令率4艘军舰自上海抵达汉口,要挟湖北地方官员签订《英国汉口租界原约》,将汉口自花楼街巷向东8丈起,至甘露寺江边卡东角止划为租界区。
在此之后的1895年至1898年期间,湖北地方官员又先后与德国、俄国、法国、日本签订了租界合同。
至此,五国租界沿长江北岸一字排开,南起江汉路,北到黄浦路,长达7~8km,面积数千亩。
在整个民国时期,由于居住礼尚与规仪方面的急剧变革,居住观念的更新以及建筑样式的多样化发展,使得这一时期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均存在着中西交汇、新旧交错的现象和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建筑初期的主要风格为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复古主义,随后由于新建筑运动在西方国家的兴起,现代建筑派对汉口民国时期的建筑产生了影响,使得这一时期建筑风格主要表现为古典、折中以及现代主义等几种主要的类型。
其中,古典主义大多运用于公共建筑中,折中主义则普遍运用于民国时期的各类建筑之中。
楚河汉街位于武昌区东湖与沙湖之间,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市的几何中心。
“楚河”全长2.2km,水面宽度为40~70m2。
“汉街”沿楚河主要分为南、北两个地块,位于武昌区中北路与东沙大道交汇处。
南地块净用地面积35100m2,容积率1.2;北地块净用地47200m2,容积率5.7。
从楚河汉街项目整体规划设计来看,其倾力于打造一个以文化为中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文化旅游项目。
目前已经成形并投入使用的主要是商业街的部分。
建筑空间形态包括构成建筑的有形要素与无形要素两个方面:建筑的形式语言、结构语言、空间特点等为有形要素;人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等所形成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如场所精神、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等,即为建筑空间形态的无形要素。
其中,有形要素是对空间形态最为直观的表达。
楚河汉街作为一个对武汉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继承者”,它是否有效传递出了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又是如何表达这种建筑风格的。
下文将从建筑形式语言、材料结构特点以及空间尺度三个方面进行解读。
3.1 形式语言特点(1)立面元素的特点①柱子民国建筑作为西方殖民文化的一部分,其母体是西方建筑文化,柱子则是西方建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建筑元素,也是区别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很关键的一点。
在汉口的租界建筑中,最为普遍的是古典柱式的使用,既有“纯正”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柱式,也有其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对它的演化发展形成的新的柱式。
它的流行来源于欧洲启蒙运动的理论基础及兴起的资产阶级政治目的的要求,主要是应用在国会、银行、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中。
而在这股古典复兴的潮流中,英国、德国主要以古希腊式的样式为主、法国则以古罗马样式为主。
在楚河汉街的建筑中可以看到经典的希腊古典柱式的运用,包括多里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
柱子的放置、排列方法则用到了罗马时期的巨柱式和叠柱式。
也有折中主义的影子,如用简洁的立方体竖起共用柱头与柱础的双柱,浮出墙面1/2的圆形壁柱等。
还有配合现代风格建筑而设的合金板饰面方柱。
②墙面从汉口民国时期租界建筑来看,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墙面的材料及装饰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公共建筑中,诸如银行、领事馆等多用大型的饰面砖进行装饰,或者通过粉刷墙面来获得不同的装饰效果;而在居住建筑中,如里分住宅中,基本没有附加面砖装饰,而是将砖墙及灰缝暴露在外,依靠砖墙本身的砌法变换获得不同的装饰效果。
楚河汉街的建筑中两种饰面方法都有运用,其中大部分是仿照了里分住宅的做法,即以砖墙的砌筑变化来改变墙面的尺度、形象以获得丰富的墙面装饰效果(表1)。
③门窗民国时期的公共建筑为了表现出其庄严、肃穆、沉稳的一面,立面多采用西方古典三段式布局。
大门开间较大,进行强调。
窗户多为竖向长窗,以此来缓解墙面、柱子等造成的横向划分,加强垂直方向的联系。
窗户多为方形,也有弧形窗,两者搭配的设计方法也较常见。
门窗檐部均有装饰,或为三角形山墙装饰,或以简单的水平线脚装饰。
不同的门窗形式以及多种排列装饰方法的自由运用使得武汉民国时期的建筑形态各异,既有端庄的特点,也有轻巧的个性。
楚河汉街因其商业街的功能需求,门的开间并没有扩大,也没有在建筑形式上做强调,寻求的是一种通顺连贯的沿街立面效果。
然而每栋建筑的门又有着自己的特点,与整栋建筑的风格相协调。
概括说来,楚河汉街建筑门的类型主要有拱券式、折中主义式、现代式三种(表2)。
从汉街门的类型的排列变化可以看出,自东湖路到烟霞路,汉街的整体风格是由重民国风渐渐转变到重现代风的,这也许是想通过空间的转换来暗示时间的转变。
随着游客行走的过程,建筑风格逐渐转变,时间与空间都在发生着变化,从而引起人们对于更深层次的关于文化的思考。
窗的风格与门相类似以取得一种协调感。
窗洞有方形和拱形两种,以深色铝合金及玻璃作为窗扇,主要的装饰部分在于窗檐上,加入民国时期的建筑元素符号,如券心石、弧形线脚等彰显其建筑风格。
窗的排列方式主要有竖向与横向两种,根据建筑样式选取不同排列方式来使用。
④栏杆在民国时期租界建筑中经常见到或凸或凹,或方或圆的阳台与露台,正是因为阳台与露台的多见,使得栏杆也成为了民国时期建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建筑元素。
民国时期,栏杆的材料主要有石灰制、铁制、木制三类。
建筑立面多用白色石灰制的弧线柱式的栏杆和卷曲成花草叶形状的铁制栏杆,建筑内部中庭上方的走廊或楼梯则多用木制栏杆。
汉街立面上栏杆仅有两种,一种是白色石灰制的栏杆;另一种是铁制栏杆,以卷曲的线条作为装饰(表3)。
两种材料的栏杆混合用于整条汉街的各式各样的阳台与露台之中,既不显得单一,也不会觉得杂乱,使得整条街立面连贯却又不雷同。
(2)现代风格的融入楚河汉街的定位是一个现代化的综合性强的中央文化区,所以汉街的建筑在仿照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同时需要融入许多现代建筑的元素以彰显其“现代性”。
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是将现代风格引入的一个通用做法。
汉街中北路至沙湖大道一段共有10处大面积玻璃幕墙。
其中两处是使用金属框架作均匀分隔,一处为折线波浪式的幕墙,一处为侧向突出的三角形幕墙,其余的六处则使用了同一种装饰手法,即在大片玻璃幕墙上使用突出的金属棱条分隔装饰,其中4处均为竖向分隔,只有街道首尾两处的小面积玻璃幕墙作横向分隔。
同种装饰手法的玻璃幕墙的重复使用使得整条街道的立面相互呼应,加强了整体性,首尾两处的细小变化又打破了不断重复产生的单调感,增强了多样性(图1)。
(3)街面的连贯性表达汉街建筑中运用的建筑元素非常多样化,既有古典主义的样式,也有折中主义和现代的风格,如何使这些不同的样式出现在同一条街道上,并且不产生突兀感,使之协调、连贯,在汉街中主要运用了这样几种手法:①特定单元的重复使用。
汉街上共有百余座建筑,它们并不是迥然不同的个体,而是由一定的基本单元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而形成的相互关联的建筑群。
简单说来,汉街上窗、门、墙、阳台的样式分别都只有几种特定的样式,从门窗、墙体、阳台的样式中按照一定的规律选取出来一种或几种,组合起来,便形成了汉街上的既多样又统一的建筑。
②交错的横向联系。
通过研究汉街建筑的门与窗的排列,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相邻的两栋建筑,它们的门或窗或墙,至少有一个元素是相同的,在并列的三栋建筑中,这样的趋势更为明显,呈现出一种交错的横向联系。
③沿街对立面的镜像错位处理。
为了加强街道两旁相对的建筑立面之间的联系,采用了一种镜像的方法,即正对的两个立面基本相同,只在建筑层数以及建筑的排列顺序上有些许变化。
3.2 材料结构民国时期建筑由于其建筑材料及施工手段的限制,以及其内部空间尺度的需要,主要分为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种主要结构类型。
砖木结构:砖木结构一般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租界建筑中。
这类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用砖、木做成。
其中,竖向承重构件的墙体和柱采用砖砌,水平承重构件的楼板、屋架等构件采用木材。
砖混结构:这类建筑物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砖墙或砖柱,水平承重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顶板,其中也包括少量的屋顶采用木屋架。
建造层数一般在6层以下,造价较低,开间和进深的尺寸及层高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新材料的应用使这类建筑结构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洲开始广泛发展。
在这一时期的租界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也广泛的应用了这一新的建筑结构。
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屋架等,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大材料构成。
其围护构件如外墙、隔墙等,是由轻质砖或其他砌体做成。
墙体多用砖,屋顶多用木和瓦。
而在汉口的里分住宅中,房子多是砖木结构,建筑材料与结构是相一致的,墙面选择了抗压能力较好的砖石材料,坡屋顶的梁架则选用了传统的木材做法,在大多数的里弄住宅中,建筑的结构材料都暴露在外,没有做表皮修饰。
汉街的建筑虽为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但其建筑完全是现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有拱形门窗的拱券仅仅是装饰出来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结构作用。
所有的砖砌墙也都是贴面的效果,整个墙体实为钢筋混凝土墙体。
坡屋顶及老虎窗也都是外表皮装饰,并没有实际的结构功能作用(图2~4)。
3.3 空间尺度特点民国时期建筑的空间系统的分类可以从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两大类来进行探究。
民居建筑在建筑的风格上将欧洲联排式住宅楼和中国四合院以及中国天井式院落民居进行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
而在公共建筑中,由于其实现了西方古典式砖木结构相西方现代式钢筋混凝土式或钢框架式结构的转化,进而使得建筑楼层增高、内部空间增大,装饰更加考究,形成一种高大宏伟的建筑尺度。
民国时期的街道则基本沿袭了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做法:道路多采取尽式布局,主要街道端部都有高大建筑作底景,着重显示建筑体量的高大。
如汉口沿江的租界区的主干道沿江大道,其尽端便是高大宏伟的武汉关。
这座具有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耸立在沿江大道直角部位,将东、北两面展现在人们眼前,以长长的街道做序,突显其庄重(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