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2《化学反应与能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 含答案

本章重难点专题突破一 详析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我们在做化学实验时,经常会感受到有热量的变化,比如钠与水的反应等,其实在化学反应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即新物质的生成,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是吸热的,有的反应是放热的。
而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
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而能量变化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存在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大多数表现为热量的变化,这就实现了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
1.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在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并没有改变,只是进行了原子之间的重组和整合;原子进行重组、整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应物中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由于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要消耗能量,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要释放能量,因此我们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表示为反应物――――――――――――→旧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新化学键形成释放能量生成物 这样,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大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吸收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当反应中吸收的能量小于释放的能量,则反应表现为放出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典例1】 已知:①1 mol H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436 kJ 的能量;②1 mol Cl 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243 kJ 的能量;③由氢原子和氯原子形成1 molHCl 分子时释放 431 kJ 的能量。
则1 mol H 2和1 mol Cl 2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时的能量变化为( )A .放出能量183 kJB .吸收能量183 kJC .吸收能量248 kJD .吸收能量862 kJ解析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2+Cl 2=====点燃2HCl ,可知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 —H键、1 molCl —Cl 键,同时形成2 mol H —Cl 键。
计算可知生成2 molHCl 气体时,吸收的热量为436 kJ +243 kJ =679 kJ ,放出的热量为431 kJ ×2=862 kJ ,故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862 kJ -679 kJ =183 kJ ,A 对。
人教版化学《化学能与热能》PPT课件

实验改进
这个实验装置有没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如果有,存在哪些不足?
不足之处:
1、氨气扩散,造成环境污染
2、药品用量大,不经济
3、如果气温高,水难以结冰
[实验探究2—3]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中和热测定器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D
【课堂练习】
4. 关于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ol固态碘与1molH2化合生成2molHI气体时, 需要吸收5kJ的能量 B. 2molHI气体分解生成1mol碘蒸气与1molH2时,需要吸收12kJ的能量 C.1mol固态碘变为1mol碘蒸气时 需要吸收17kJ的能量 D. 碘蒸气与H2生成HI气体的反应 是吸热反应
重难点——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3、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242 kJ, 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 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C
【课堂练习】
2. 已知:H2(g)+F2(g) = 2HF(g) ΔH=−270kJ⋅mol−1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E2−E1B. 能量最高的状态为状态ⅠC. 断裂1molH—H键和1molF—F键吸收的 总能量大于断裂2molH—F键吸收的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2020-2021学年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件:2-2-1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A 项,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Zn-2e-===Zn2+, 负极质量减轻,铜作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u2++2e-===Cu,正 极质量增加,故 A 正确;B 项,铝作负极,铁作正极,电子由铝 片(负极)通过导线流向铁片(正极),故 B 错误;C 项,H+向正极 移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硫酸根离子必然向负极移动,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故 C 错误;D 项,虽然镁的金属活 动性比铝强,但镁不与 NaOH 溶液反应,而铝能与 NaOH 溶液 反应,即在此环境中铝更容易失去电子,铝作负极,镁作正极, 故 D 错误。
燃烧 ――→
热能蒸汽 ―ຫໍສະໝຸດ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
(2) 燃烧 是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关键。
2.原电池 (1)实验探究。
(2)原电池。 ①定义:将化学能转变为 电能 的装置。 ②工作原理(以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为例):
③构成条件——“两极一液一线一反应” a.两极——两种 活泼性 不同的金属(或一种为能导电
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不__锈__钢__表__面__有__红__色__物__质__生__成__。
[思路分析] 设计原电池步骤如下: ①以自发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 ②把氧化还原反应分解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两个半反应, 从而确定电极反应。 ③以两极反应为原理,确定电极材料以及电解质溶液。 ④画出示意图。
(3)实例:
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钢制船壳上常镶嵌一定量 的锌块,目的是什么?
提示:钢的成分是铁碳合金,轮船在大海中航行,钢铁与海 水接触,形成铁碳原电池,能加速铁的腐蚀。由于锌比铁活泼, 在船壳上镶嵌锌块后,形成铁—锌原电池,锌作负极被腐蚀,从 而保护了轮船不被腐蚀。
[例 2] 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 FeCl3 可用作催化剂、 印刷电路铜板和外伤止血剂等。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要的概念和关键内容: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描述-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在参与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它包括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转化以及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在方程式的右侧。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称为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 化学方程式平衡的条件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在整个反应中保持不变。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释放或吸收。
能量的释放会导致反应物和/或周围环境的温度升高,而能量的吸收会导致反应物和/或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以通过焓变(ΔH)来表示。
焓变为正表示能量吸收,焓变为负表示能量释放。
4. 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它涉及物质的氧化和释放能量。
例如,燃烧木材时,木材与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 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涉及酸和碱的反应。
在这种反应中,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5. 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量等于系统吸收的能量与释放的能量之和。
- 根据这个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不能被创造或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守恒主要涉及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描述、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和能量转化至关重要。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节复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 学
①钠投入水中 ②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 ③食物腐烂 ④炸药爆炸 ⑤氢气在氯 指
气中燃烧
⑥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
⑦碳与水蒸气制取水煤气(CO和H2)
⑧
导 生
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⑨氦气球受热爆炸
活
(1)属于放热反应的有:_①__③__④__⑤__⑥__⑧__(填序号,下同)。
(2)属于吸热反应的有:_②__⑦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极一定作负极的思维定势。
(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问题1-4】原电池中正负极和总反应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写出Zn-Cu(稀 H2SO4)原电池的正负极和总反应式。
负极反应 + 正极反应 = 总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的理论模型
【评价反馈练习2】 铝—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溶液是 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试完成下列问题: ①通入空气的电极是_正__(填“正”或“负”)极。 ②Al电极上发生_氧__化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③电池总反应式为____4_A_l_+_3_O_2_+_4_O__H_-_=_4_A_l_O__2-_+_2_H_2_O____(写离子方程式)。
D.单位时间内生成2a mol NH3,同时消耗a mol N2
2NH3(g)(条件忽
本章小结
知识线
化学能 与热能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化学能 与电能
原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状态
思维模型
能量守恒思想 氧化还原恒思想 化学平衡思想
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总结

两式加 验总式
—两电极反应式相加,与总反应式对照验证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019·海南,双选)微型银—锌电池可用作电子仪器的电 源,其电极分别是Ag/Ag2O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池总反应为 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解析】观察示意图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该 物质发生分解反应,一般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但也有的分解反应如 2H2O2===2H2O+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D正确;根据图示 可知有一部分反应物未参加反应,所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B正确;该 反应中反应物为化合物,生成物中有单质,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 化还原反应,C正确。
依题意可得:a-2x+(b-x)=x
x=2a+ 5 b mol
2a+b
Y 的转化率为
5 b
×100%=2a5+b b×100%,选 B。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典练·素养提升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素养解读 能量是现代社会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而许多能量变化 都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如热能、电能、速率与平衡等。通过本章内 容的学习,能帮助我们逐步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 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 养。
化学 必修 第二册 配人教版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②负极本身不反应。 氢氧(酸性)燃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e-===2H+;氢氧(碱性)燃 料电池,负极反应为H2+2OH--2e-===2H2O。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知识点总结本文档将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吸收的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以下几种能量变化类型:1. 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
放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释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例如燃烧反应。
2. 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热量,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硫酸铵。
吸热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外界热量,温度降低。
例如溶解硫酸铵。
3. 放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光的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发光体与激发器反应。
放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放出光的能量,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发光体与激发器反应。
4. 吸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光的能量,不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感光材料的分解反应。
吸光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吸收光的能量,不产生发光现象。
例如感光材料的分解反应。
二、能量变化与焓变能量变化和焓变密切相关,能量变化一般用焓变来表示。
焓变(ΔH)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能力。
焓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焓变为正:化学反应中吸热,外界需要向物质提供能量。
ΔH > 0。
焓变为正:化学反应中吸热,外界需要向物质提供能量。
ΔH > 0。
2. 焓变为负:化学反应中放热,物质向外界释放能量。
ΔH < 0。
焓变为负:化学反应中放热,物质向外界释放能量。
ΔH < 0。
3. 焓变为零:化学反应中没有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相互平衡。
ΔH = 0。
焓变为零:化学反应中没有能量变化,吸热和放热相互平衡。
ΔH = 0。
三、化学反应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破坏,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来自于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第2课时 含答案

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习目标定位]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熟悉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会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但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请填写下表:2.典型实验:按照下列各实验的操作步骤,完成各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实验结论填入表中。
(1)铝与盐酸反应(2)Ba(OH)2·8H2O与NH4Cl晶体反应(3)NaOH与盐酸的反应归纳总结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1)根据反应类型判断①化合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②需要加热的分解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③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2)记住一些特殊反应①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吸热;②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③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制生石灰(CaO)②燃烧蜂窝煤取暖③炸药爆炸④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⑥食物腐败⑦碳与水蒸气反应制得水煤气答案②③④⑤⑥①⑦解析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部分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吸热反应。
2.下图中,能表示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能量变化的是()答案 C解析C和CO2反应生成CO是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应大于反应物总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化学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化学反应转化成热能,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和动力,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炸药开山、发射火箭等;而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是人们进行化工生产、研制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如高温冶炼金属、分解化合物等。
2.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及利用能源物质在人体中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另一部分作为可转移能量在人体内利用(如合成代谢)。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课件 新人 教版必修2-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1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化学反应的速率 任务驱动: 工业生产中有的反应进行得非常快,如氢气与氯气反应合成氯化氢,有的反应 进行得很慢,如氢气与氮气反应合成氨气。我们通常说前者的化学反应速率大 于后者。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它如何表示和计算呢?
催化剂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使用催化剂能极大地加快反应速率
3.其他因素:反应物的状态、固体表面积、光照等许多因素。
【拓展提升】 (1)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涉及反应物、生成物等多种物质,因而定量表示一个 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来表示。 (2)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 值,而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3)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固体和纯液体物质来说,其单位体积里的物质的量不会 改变,即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来表示反 应速率。
(1)古代的“冰鉴”和现代的冰箱能够较长时间保存食物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通过降低温度,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起到延长食品保存时间的作用。 (2)生活中用煤粉代替煤块并向炉膛鼓风,可以使炉火更旺,原理是什么? 提示: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学习任务二 化学反应的限度 任务驱动: 氯水是实验室常用试剂之一,实验表明新制氯水中含有多种含氯微粒,有Cl2、 HClO、Cl-等。HClO、Cl-是通过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为什么在溶液中还有Cl2 存在呢?氯水久置后含氯微粒有何变化?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o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含义,理解焓变(ΔH)的概念。
o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形式,如热能、电能、光能等。
2.能力目标:o能够运用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解决实际问题。
o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o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能量角度解释化学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利用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理解,焓变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焓变的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复杂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入、新课讲解、练习、总结。
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基础概念的讲解和理论知识的传授。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理解。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课本。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器材:烧杯、量筒、温度计、火柴、锌片、铜片等。
-多媒体资源:课件、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分配任务,明确组长和记录员,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不打断他人讲话等,维护良好的课堂氛围。
3.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
化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将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下是主要内容:
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生成。
- 化学反应具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条件等特征。
2. 化学反应的类型
-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
- 分解反应:一个化合物分解成多个物质。
-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交换位置。
-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反应。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 化学方程式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要相等。
4. 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放热反应:化学反应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 吸热反应: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 可逆反应:既可以放热又可以吸热的反应。
5.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影响因素
-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6. 化学平衡与化学平衡常数
- 化学平衡指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反应停止。
- 化学平衡常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比的稳定值。
以上为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您的研究有帮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2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量(共51张)

•
知识 导学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0.55mol/L的NaOH溶液, 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实验记录表。 ④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中(注意不要
0.50mol/L盐酸、0.55mol/LNaOH溶液。
【实验装置】
•
知识 导学 【实验步骤】 ①在大烧杯底部垫上碎泡沫塑料(或 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在大、 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
栏目链接
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
降低
↑+10H2O
起来
•
知识 导学
4.中和热。
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molH2O时所释放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为中和热,单位为 kJ· mol-1。 5.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应用。 (1)化学物质中的________ 化学能 通过反应转化成________ 热能 ,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之源。
栏目链接
热能 转化成________ (2)______ 化学能 是人们进行化学科学研究,
• 创造新物质不可或缺的条件和途径。
知识 导学
6.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
(1)柴草时期。
该时期从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
栏目链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 从18世纪中期到现代,以__________________ 煤、石油、天然气 为主要 能源。 (3)多能源结构时期。 清洁 能源(绿色能源)为主要能源, 以可再生 ______能源和______ • 主要包括太阳能、氢能、核能 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质能、地壳地表能等。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精品教学课件(共275页)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一是其短期内不__可__再__生__,储量有限; (2)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_S_O_2_、__N_O__x_、__C_O__等是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 积灰等方法提高燃料的_燃__烧__效__率_; (2)能量利用阶段——可通过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 构,以及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等措施促进能源循环利 用,有效提高能源利__用__率__。
[答案] (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的饱 和石灰水变浑浊 (2)Mg 与 HCl 反应生成 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体系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饱和石灰 水中的 Ca(OH)2 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 (3)Mg+2H+===Mg2++H2↑
(4)小于
(3)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4)化石燃料储量有限,燃烧时又产生污染,故尽可能减少化石燃
料的使用。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硫的燃烧
B.水的分解
C.物的氧化变质
D.中和反应
[答案] B
3.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 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向试管中滴入 5 mL 稀盐 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值为多少? 提示:放出能量。数值为 2×431 kJ=862 kJ。 3.1 mol H2 与 1 mol Cl2 生成 2 mol HCl 气体,能量有什么变化?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节化学能与电能第1课时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课件

Cu-Zn原电池 Zn片上Zn溶解,Zn 失电子,发 生 氧化反应。 可表示为:
Zn: Zn-2e=Zn2+
Cu片上产生气泡,H+ 得电子,发生 还原 反应。 可表示为:
Cu:2H++2e=H2↑
定义2: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叫负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子流入的一极叫正极,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实验现象]:铜片上有气泡产生,锌片不断溶解,电流表的指 针发生偏转。
[实验结论]:导线中有电流通过。
实验结论:
1.该装置实现了将__化__学__能转化为_电____能。 2.该装置的化学反应本质是:_氧__化__还_原__反__应_____.
2. 原电池
定义1: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的装置,叫做原 电池。
例1.如图装置中,明显有电流产生的是( C )
解析:A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中的两电极材料 与电解质溶液不能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因而也不能构成原电池;D项 中的装置没有构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只有C选项中的装置符合原 电池的构成条件。
例2.[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关于原电池及其电极名称的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 属 b. 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一定产生气体 c. 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极 d. 阴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向正极移动 解析:a错,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必须是两种活动性不同的电极,可 以是两种不同 属,也可以是一种 属、一种非 属。b错,原电池中正极上 发生还原反应,但不一定产生气体。c对,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为负 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d错,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 负极移动。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新大百科全书关于“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1. 本章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化学反应中物质释放的化学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章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将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3.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结构主线:本章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学键的变化和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电池)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和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高中化学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思维导图

普通高中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必修2(第2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思维导图
你是否发现笔记记得越多,思维也越混乱?你是否经常为琐事缠身而苦无分身之术?你是否总是感叹一天的时间太少?思维导图来了!它可以“解救”你!
思维导图是一种终极的思维工具,由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发明,并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已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到目前已被世界上2.5亿人所使用。
思维导图注重开发人的左、右脑,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办事效率。
关键词:高中化学必修2 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原电池史学强
本资料利用思维导图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中每一节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增强记忆、改善思维、提高化学的学习效率!
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
2-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
2-2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2-3化学反应的利用。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 1 - 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 - 1 - 第2课时化学反应与电能.......................................................................................... - 4 -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 9 -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速率.......................................................................................... - 9 -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 13 - 微专题4控制变量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18 - 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图像分析............................................................. - 20 - 实验活动6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 22 - 实验活动7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23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与热能一、化学反应与热能1.实验探究(1)向Mg与稀盐酸反应的溶液中插入温度计,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
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黄金的――这是她财富的标志;另一颗是不锈钢的――这是一次车祸留下的痕迹。令人百思不解的是自从那可怕的车祸后,格林太太就经常头疼、夜间失眠、心情烦躁。四处求医也没能治好,直到她遇到一位化学家。
化学家说,用于制作假牙的金与铁(钢的主要成分)是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而唾液中含有电解质,这三者之间构成原电池,产生微小的电流。正是这电流导致格林太太头疼。你能为她开一个药方吗?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
D、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例5、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 + Cu2+ = Zn2+ + Cu,该反应的原电
池的组成正确的是()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结构及电极反应原理
负极:Zn—2e- == Zn2+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a
例3,请根据反应: 2Fe3++ Fe = 3 Fe2+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
负极
正极
电解质溶液
例4、在用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极:2NH4++ 2e- == 2NH3↑+H2↑
电池总反应式:Zn + 2NH4+== Zn2++2NH3↑+H2↑
特点:
a:一次性电池,不可逆
b:用KOH代替NH4Cl能提高性能,延长寿命
(2)充电电池(又称二次电池)
铅蓄电池
负极: Pb +SO42-- 2e- == PbSO4
正极:PbO2 + 4H++SO42-+2e- == PbSO4+ 2H2O
b.有废气可能导致酸雨
c.废料废水
d.储量有限
e.能量转换效率低
温馨引导:
什么样的化学反应才具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前提呢?请说明原因。
化学能电能?
1、当氧化剂和还原剂直接接触进行反应时,化学能要经过一系列能量转换才能转换为电能。
2、把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使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两个不同区域进行。
3、需要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架设桥梁使电子从氧化剂区域流向还原剂区域。
哪个更快?
4、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①制作化学电源
②加快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制H2时,由于锌太纯,反应一般较慢,可加入少量CuSO4以加快反应速率。
③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例1
1,Zn—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3,Zn—石墨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4,Fe—Zn与稀硫酸进行实验.
5,Cu—Zn与乙醇进行实验.
6,Cu—Zn与一个西红柿(或一个苹果)进行实验.
4、考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环境,化学物质的选择。
5、从电学角度考虑仪器选择和组装问题。
【实验一】
分别把锌片和铜片插入到稀H2SO4中,
观察现象
发生的反应
【实验二】
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无气泡产生?
在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偏转?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正极:O2+ 4e + 2H2O === 4OH-
负极:2H2–4e + 4OH-=== 4H2O
总反应式:2H2+O2==2H2O
特点:高效,环境污染少,外加设备供给氧化剂
新型燃料电池:该电池用金属铂片插入KOH
溶液中作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甲烷和氧
气。电极反应:
负极:CH4+ 10OH-- 8e-=CO32-+ 7H2O
电池总反应式:Pb + PbO2+ 2H2SO4=== 2PbSO4+ 2H2O
Pb + PbO2+ 4H++2SO42- == 2PbSO4+ 2H2O
特点:二次电池,可再次充电使用
(3)燃料电池
新型电池中,电极的导电材料一般多孔的金属板,负极是通入还原剂的一方,正极是通入氧化剂的一方。
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30%的氢氧化钾溶液.
正极:2O2+ 4H2O + 8e-=8OH-
总反应:CH4 + 2O2+ 2KOH=K2CO3+ 3H2O
4、镍铬电池
特点:比铅蓄电池耐用,可密封反复使用。
NiO2(S)+Cd(S)+2H2O(L)
=Ni(OH)2(S)+Cd(OH)2(S)
Ag2O(S)+Cd(S)+H2O(L)
=2Ag(S)+Cd(OH)2橙汁进行实验.
以上组合可以组成原电池
例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像这样的装置在化学上称为原电池
一、原电池
1、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
负极:Zn-2e-=Zn2+(氧化反应)
正极: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Zn+H2SO4=ZnSO4+H2↑
探究活动:构成原电池应有怎样的条件
形成条件一:通常用活泼性不同的两种材料作电极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如石墨等)
形成条件二: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
形成条件三: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形成条件四:必须存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锌片插入稀硫酸中,被腐蚀。(化学腐蚀)
锌片在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中作为负极,也被腐蚀。(电化学腐蚀)分析锌,铁
(稀硫酸)原电池中的电极反应。
能源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如原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能、蒸汽能、氢能等
电能(电力):二次能源
火力发电原理及过程
火力发电的优点
a.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廉价方便.
b.电能清洁安全,又快捷方便.
火力发电的缺点
a.排出大量的温室效应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