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纵隔肿瘤讲义
合集下载
医学教学课件:原发性纵膈肿瘤
![医学教学课件:原发性纵膈肿瘤](https://img.taocdn.com/s3/m/9086524b700abb68a882fb39.png)
原发性纵膈肿瘤
纵隔范围
两边:左右纵隔胸膜。 前为胸骨,后为胸椎。 上达胸廓上口,下止膈肌。
纵隔分区
1. 胸骨柄下缘与T4下缘连线——上下 两部分。
2. 上纵隔——气管——前后纵隔。 3. 下纵隔——心包 气管分杈——前 中 后
三部分。
常见纵隔肿瘤发病部位
l 前纵隔——胸骨后甲状腺 胸腺瘤 畸 胎瘤 皮样囊肿
喉返神经 颈胸交感神经 膈神经 上腔静脉
l 特异症状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甲亢 琦胎瘤——咯毛发 豆腐渣状物
诊断
胸部X线检查——CT/MIR:部位 形态 邻近组织
超声——实性 囊性
大小
鉴别诊断
中心型肺癌 胸主动脉瘤
治疗
良性: 一经诊断,早期手术。
恶性:侵入临近器官,或有远距
离转移—
—手术禁忌—放化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一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二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三
l 中纵隔——淋巴瘤 支气管囊肿 心包 囊肿
l 后纵隔——神经纤维
纵隔临床解剖分区图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图
纵隔分区及肿瘤分部示意图
纵隔肿瘤临床表现
l部位 大小 生长方式 邻近器官关系
良性——无症状 ,恶性——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胸闷 胸痛 呼吸困难 吞咽难
l巨大纵膈肿瘤压迫邻近组织特症状
纵隔范围
两边:左右纵隔胸膜。 前为胸骨,后为胸椎。 上达胸廓上口,下止膈肌。
纵隔分区
1. 胸骨柄下缘与T4下缘连线——上下 两部分。
2. 上纵隔——气管——前后纵隔。 3. 下纵隔——心包 气管分杈——前 中 后
三部分。
常见纵隔肿瘤发病部位
l 前纵隔——胸骨后甲状腺 胸腺瘤 畸 胎瘤 皮样囊肿
喉返神经 颈胸交感神经 膈神经 上腔静脉
l 特异症状
胸腺瘤——重症肌无力 胸骨后甲状腺——甲亢 琦胎瘤——咯毛发 豆腐渣状物
诊断
胸部X线检查——CT/MIR:部位 形态 邻近组织
超声——实性 囊性
大小
鉴别诊断
中心型肺癌 胸主动脉瘤
治疗
良性: 一经诊断,早期手术。
恶性:侵入临近器官,或有远距
离转移—
—手术禁忌—放化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一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二
原发性纵隔肿瘤影像三
l 中纵隔——淋巴瘤 支气管囊肿 心包 囊肿
l 后纵隔——神经纤维
纵隔临床解剖分区图
纵隔肿瘤好发部位图
纵隔分区及肿瘤分部示意图
纵隔肿瘤临床表现
l部位 大小 生长方式 邻近器官关系
良性——无症状 ,恶性——出现症状 常见症状:胸闷 胸痛 呼吸困难 吞咽难
l巨大纵膈肿瘤压迫邻近组织特症状
原发性纵隔肿瘤-精品医学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精品医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26db7da6c30c2259019ebd.png)
方. 根据胚层来源虽可分为: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表皮样囊肿
• 来自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神经组 织等。
皮样囊肿
来自中、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 神经 组织等外,还有肌肉、腺体。
畸胎瘤
• 畸胎瘤的来源被认为是由脱离了原始形成体影响的全能性 胚胎细胞而来。有2 个或3 个胚层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 构成.
3.超声扫描 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4.放射性核素 I131碘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阳性率 54.5%—88.9%。近年,胸内甲状旁腺、胸腺、肠原性囊肿 和嗜铬细胞瘤也可有同位素扫描帮助诊断。
5.活检 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其他恶性 肿瘤。
6.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应用较少。
肿
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 肿淋巴瘤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胸腺瘤
胸腺瘤 心包囊肿 神经原肿瘤
淋巴瘤
畸胎瘤 支气管囊肿 肠原性囊肿
甲状腺瘤 淋巴管瘤
淋巴瘤
甲状旁腺瘤 血管瘤
脂肪瘤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病理分类
• 由于纵隔内有很多器官和组织,因此肿瘤的种类 很多,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肿瘤的比例约占 10%~30%,以年幼者居多。各种类型的肿瘤中, 以神经原性肿瘤和畸胎类肿瘤为最常见,其次有 胸腺瘤、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
• 较为少见
五、临床表现:
•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位、生 长速度、有无内分泌表现,一般说:三分之二 的病人无症状,仅体检时X线发现。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含外,中,内三种胚层组织)
表皮样囊肿
• 来自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神经组 织等。
皮样囊肿
来自中、外胚层,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牙齿、 神经 组织等外,还有肌肉、腺体。
畸胎瘤
• 畸胎瘤的来源被认为是由脱离了原始形成体影响的全能性 胚胎细胞而来。有2 个或3 个胚层的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 构成.
3.超声扫描 有助于鉴别实质性,血管性或囊性肿瘤。
4.放射性核素 I131碘扫描可协助诊断胸骨后甲状腺肿,阳性率 54.5%—88.9%。近年,胸内甲状旁腺、胸腺、肠原性囊肿 和嗜铬细胞瘤也可有同位素扫描帮助诊断。
5.活检 颈部肿大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淋巴源性肿瘤或其他恶性 肿瘤。
6.气管镜,食管镜,纵隔镜等检查 有助于鉴别诊断,但应用较少。
肿
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 肿淋巴瘤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上纵隔 前纵隔 中纵隔 后纵隔
胸腺瘤
胸腺瘤 心包囊肿 神经原肿瘤
淋巴瘤
畸胎瘤 支气管囊肿 肠原性囊肿
甲状腺瘤 淋巴管瘤
淋巴瘤
甲状旁腺瘤 血管瘤
脂肪瘤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第28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纵隔肿瘤病理分类
• 由于纵隔内有很多器官和组织,因此肿瘤的种类 很多,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肿瘤的比例约占 10%~30%,以年幼者居多。各种类型的肿瘤中, 以神经原性肿瘤和畸胎类肿瘤为最常见,其次有 胸腺瘤、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
• 较为少见
五、临床表现:
•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良、恶性、大小、部位、生 长速度、有无内分泌表现,一般说:三分之二 的病人无症状,仅体检时X线发现。
呼吸系统外科学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呼吸系统外科学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f5833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b8.png)
症状与肿瘤大小、部位、性质、 生长速度等密切相关
诊断和治疗
诊断手段基本同肺部肿瘤 治疗:除了恶性淋巴源性肿瘤外,
均应争取手术治疗 恶性胸腺瘤可结合放化疗
纵隔分界
前:胸骨 后:胸椎(包括脊柱旁肋
脊区) 左右:纵隔胸膜 上:胸廓入口 下:膈肌
纵隔分区
四分法 上下纵隔
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线
前中后纵隔
心包前后界
纵隔内器官
心脏 大血管 食管 气管 胸腺 胸导管 神经 淋巴组织以及脂肪组织
胸腺瘤
位于前上纵隔 3型: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 良性多见,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MG半数以上合并胸腺瘤或胸腺组织
异常增生 恶性胸腺瘤预后不良
神经源性肿瘤
多数起于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肿瘤
少数起源于外周神经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多位于肋脊区内 单侧多见 少数肿瘤生长入椎管内 恶性者多为母细胞肿瘤或肉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多位于前纵隔 根据外、中、内胚层来源分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10%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瘤为恶性
纵隔囊肿
支气管囊肿 食管囊肿 心包囊肿 良性,边缘清楚,壁较薄
其它纵隔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 淋巴源性肿瘤 血管瘤 间叶组织肿瘤等
临床表现
压迫症状:Horner综合征,声音嘶 哑,臂丛压迫症,截瘫,上腔静脉 综合征,吞咽困难等
胸痛、胸闷 刺激症状 特异性症状:如肌无力
诊断和治疗
诊断手段基本同肺部肿瘤 治疗:除了恶性淋巴源性肿瘤外,
均应争取手术治疗 恶性胸腺瘤可结合放化疗
纵隔分界
前:胸骨 后:胸椎(包括脊柱旁肋
脊区) 左右:纵隔胸膜 上:胸廓入口 下:膈肌
纵隔分区
四分法 上下纵隔
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连线
前中后纵隔
心包前后界
纵隔内器官
心脏 大血管 食管 气管 胸腺 胸导管 神经 淋巴组织以及脂肪组织
胸腺瘤
位于前上纵隔 3型:皮质型、髓质型和混合型 良性多见,约15%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MG半数以上合并胸腺瘤或胸腺组织
异常增生 恶性胸腺瘤预后不良
神经源性肿瘤
多数起于交感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肿瘤
少数起源于外周神经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多位于肋脊区内 单侧多见 少数肿瘤生长入椎管内 恶性者多为母细胞肿瘤或肉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多位于前纵隔 根据外、中、内胚层来源分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畸胎瘤
10%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瘤为恶性
纵隔囊肿
支气管囊肿 食管囊肿 心包囊肿 良性,边缘清楚,壁较薄
其它纵隔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 淋巴源性肿瘤 血管瘤 间叶组织肿瘤等
临床表现
压迫症状:Horner综合征,声音嘶 哑,臂丛压迫症,截瘫,上腔静脉 综合征,吞咽困难等
胸痛、胸闷 刺激症状 特异性症状:如肌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d64a92b0717fd5360cdc59.png)
后为胸椎,上接颈部,下止膈肌的间 隙。
二、纵隔分区:
Mediastinal subregion
以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下缘的连 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两 部。
纵隔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 胸腺、胸导管、神经、淋巴管等组
织。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前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前) 上纵隔
1)咳嗽(肿瘤压迫肺支气管) 2)呼吸困难(甲状腺 压迫呼吸道) 3)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4)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
咳血。
4.压迫大血管:
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 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颈浅静脉怒 张,前胸静脉迂曲等征象的。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 压升高。
原发性纵隔肿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熟悉纵隔的解剖. 2.掌握纵隔的分区,常见纵隔肿瘤的好发部
位和外科治疗的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纵隔的分区.常见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和 外科治疗的原则.
难点: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定义
Definition
纵隔(mediastinum):
是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前为胸骨,
纵隔肿瘤点:
♥ 大多为良性, ♥ 恶性较少。
四、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1.神经源性的肿瘤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 神经.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 肋脊区内.以单侧多见.
神经源性肿瘤分为两大类:
1).植物神经系统肿瘤(多源于交感神经):
后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后)
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二、纵隔分区:
Mediastinal subregion
以胸骨柄下缘与第四胸椎下缘的连 线为界—将纵隔分为上、下纵隔两 部。
纵隔内含: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 胸腺、胸导管、神经、淋巴管等组
织。
上纵隔
Superior mediastinum
前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前) 上纵隔
1)咳嗽(肿瘤压迫肺支气管) 2)呼吸困难(甲状腺 压迫呼吸道) 3)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4)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
咳血。
4.压迫大血管:
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 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颈浅静脉怒 张,前胸静脉迂曲等征象的。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 压升高。
原发性纵隔肿瘤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熟悉纵隔的解剖. 2.掌握纵隔的分区,常见纵隔肿瘤的好发部
位和外科治疗的原则.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纵隔的分区.常见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和 外科治疗的原则.
难点: 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一、定义
Definition
纵隔(mediastinum):
是指左右侧胸膜腔之间,前为胸骨,
纵隔肿瘤点:
♥ 大多为良性, ♥ 恶性较少。
四、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1.神经源性的肿瘤
多起源于交感神经,少数起源于外围 神经.这类肿瘤多位于后纵隔脊柱旁 肋脊区内.以单侧多见.
神经源性肿瘤分为两大类:
1).植物神经系统肿瘤(多源于交感神经):
后上纵隔(气管前壁以后)
下纵隔
inferior mediastinum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c8734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5.png)
。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3、刺激或压迫呼吸道症状
剧烈咳嗽(肿瘤刺激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咳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压迫大血管症状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属良性。 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胸腺囊肿:前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恶性)等 。
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膈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 以纵膈区内肿瘤肿瘤繁多;
有的原发、有的转移; 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
性。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五、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
发及继发淋巴结肿物最为常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3、刺激或压迫呼吸道症状
剧烈咳嗽(肿瘤刺激肺支气管)。 呼吸困难(压迫呼吸道) 肺不张肺部感染(肿瘤挤压肺组织) 破入呼吸系统可出现发热,脓痰甚至咳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压迫大血管症状
压迫无名静脉可致单侧上肢及颈静脉压升高。 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包括有面部上肢肿胀发绀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重症肌无力
定义:特定部位横纹肌快速运动后疲乏无力。 病因:不清 分类:
眼肌型:眼睑下垂、复视。 躯干型:四肢无力、下肢为甚、瘫痪、头抬不起来。 延髓型:咽喉肌、呼吸肌群无力——呼吸困难。
混合型:多见,为全身多肌群无力。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4、纵隔囊肿
均因胚胎发育过程中部分胚细胞异位而引起。 属良性。 多圆形或椭圆形,壁薄,边缘界限清楚。
胸腺囊肿:前上纵隔,多位于胸骨后。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5.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旁腺瘤,淋巴源性肿瘤( 恶性)等 。
淋巴源性恶性肿瘤如:淋巴肉瘤,Hodgkin病等 。肿块常呈双侧性且不规则。淋巴源性肿瘤不宜 手术,多用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膈组织和器官较多、胎生结构来源复杂,所 以纵膈区内肿瘤肿瘤繁多;
有的原发、有的转移; 原发肿瘤中以良性多见,也有相当一部分为恶
性。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五、常见的纵隔肿瘤
(Common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 )
神经源性肿瘤 畸胎瘤与皮样囊肿 胸腺瘤 纵隔囊肿 胸内异位组织肿瘤 淋巴源性肿瘤 其他肿瘤
发及继发淋巴结肿物最为常见。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纵隔肿瘤和囊肿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b9c1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8.png)
原发性纵隔肿瘤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2.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5.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定义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组织的肿瘤,纵 隔是胸腔内的一个区域,位于肺部之间。
CT或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治疗选择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具体 方案因肿瘤类型和分期而异。
早期肿瘤通常可通过手术治愈。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随访与康复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是否复发,且康复 过程也很重要。
包括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例如,胸腺瘤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家族史
有家族历史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遗传 因素可能在某些类型的肿瘤中起作用。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 咳嗽、体重减轻等。
有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需专业评估。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具体病因。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高风险人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纵隔肿瘤,但某些人群 的风险较高,如年轻人和某些特定疾病患者 。
胸腺瘤在年轻人中更常见,而淋巴瘤则在中 年人中较多。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性别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某些类 型的纵隔肿瘤。
纵隔内的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以 及淋巴组织等。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2.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5.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什么是原发性纵隔肿瘤?
定义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指起源于纵隔组织的肿瘤,纵 隔是胸腔内的一个区域,位于肺部之间。
CT或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治疗选择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具体 方案因肿瘤类型和分期而异。
早期肿瘤通常可通过手术治愈。
如何诊断和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 随访与康复
治疗后需定期随访,监测是否复发,且康复 过程也很重要。
包括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调整。
如何预防原发性纵隔肿瘤?
例如,胸腺瘤在男性中更为常见。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家族史
有家族历史的人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遗传 因素可能在某些类型的肿瘤中起作用。
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原发性纵隔肿瘤常见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 咳嗽、体重减轻等。
有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需专业评估。
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具体病因。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高风险人群
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纵隔肿瘤,但某些人群 的风险较高,如年轻人和某些特定疾病患者 。
胸腺瘤在年轻人中更常见,而淋巴瘤则在中 年人中较多。
谁会得原发性纵隔肿瘤? 性别差异
一些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某些类 型的纵隔肿瘤。
纵隔内的结构包括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以 及淋巴组织等。
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与治疗PPT
![原发性纵膈肿瘤诊断与治疗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9ee5c0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8.png)
疾病危害与并发症
呼吸困难:肿瘤压迫气管 或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胸痛:肿瘤压迫胸壁或胸 膜,导致胸痛
声音嘶哑:肿瘤压迫喉返 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肿瘤压迫食管, 导致吞咽困难
心律失常:肿瘤压迫心脏, 导致心律失常
恶性肿瘤转移:原发性纵 膈肿瘤可能发生恶性转移, 影响其他器官功能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CT、
恶性肿瘤:如神经源性肿瘤等,生长迅速,边界不清,容易转移。
发病机制与病因
添加项标题
发病机制: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有关。
添加项标题
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内分泌因素等有关。
添加项标题
遗传因素:某些原发性纵膈肿瘤具有家族遗传性,如神经纤维瘤病等。
心理支持与康复指导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辅导, 帮助患者缓解 焦虑、恐惧等
负面情绪
康复指导:指 导患者进行适 当的康复训练, 提高生活质量
营养支持:提 供营养指导, 帮助患者保持 良好的营养状
态
家庭支持活照顾
定期复查与随访
定期复查:每 3-6个月进行 一次胸部CT检
查
随访时间:术 后1年、3年、
5年、10年
随访内容:包 括胸部CT、心 电图、血常规
等
随访目的:及 时发现复发或 转移,及时治
疗
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
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原发性纵膈 肿瘤
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正在研发中,有 望提高治疗效果
内分泌治疗:针对肿瘤细胞的激素依赖性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包括 他莫昔芬、氟维司群等
其他治疗手段
原发性纵隔肿瘤健康宣讲PPT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健康宣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1301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5.png)
原因:纵隔肿瘤的具体原因不明,但可 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二、常见的纵 隔肿瘤类型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胸腺瘤:最常见的良性纵隔肿 瘤,多见于年轻人,预后良好 淋巴瘤:常见的恶性纵隔肿瘤 ,由淋巴细胞非正常增殖引起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三、纵隔肿瘤 的症状和体征
定期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 风险人群,定期接受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纵隔肿瘤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纵隔肿 瘤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一、纵隔肿瘤概述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活护 理
一、纵隔肿瘤 概述
一、纵隔肿瘤概述
什么是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 隔(胸腔中央)部位的肿瘤 分类:按病理类型分为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
一、纵隔肿瘤概述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预后:预后取决于纵隔肿瘤的类型和病 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五、纵隔肿瘤 的预防和生活
护理
五、纵隔肿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和生 活护理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烟尘 、化学物质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规律锻炼、定期体检 等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 活护理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呼吸困难:由于纵隔肿瘤压迫 气道或肺组织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能是纵隔肿瘤 刺激气道引起的症状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胸痛:由于纵隔肿瘤压迫胸部组织或神 经引起
四、纵隔肿瘤 的诊断和治疗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临床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 扫描和活检 治疗方法:根据纵隔肿瘤的类 型和病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放疗或化疗等方法
二、常见的纵 隔肿瘤类型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胸腺瘤:最常见的良性纵隔肿 瘤,多见于年轻人,预后良好 淋巴瘤:常见的恶性纵隔肿瘤 ,由淋巴细胞非正常增殖引起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和恶性两种
三、纵隔肿瘤 的症状和体征
定期检查:对于有家族遗传史或其他高 风险人群,定期接受检查可以早期发现 纵隔肿瘤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原发性纵隔肿 瘤健康宣讲PPT
课件
目录 一、纵隔肿瘤概述 二、常见的纵隔肿瘤类型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征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活护 理
一、纵隔肿瘤 概述
一、纵隔肿瘤概述
什么是纵隔肿瘤:指发生在纵 隔(胸腔中央)部位的肿瘤 分类:按病理类型分为良性肿 瘤和恶性肿瘤
一、纵隔肿瘤概述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预后:预后取决于纵隔肿瘤的类型和病 情,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
五、纵隔肿瘤 的预防和生活
护理
五、纵隔肿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和生 活护理
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烟尘 、化学物质等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规律锻炼、定期体检 等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五、纵隔肿瘤的预防和生 活护理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呼吸困难:由于纵隔肿瘤压迫 气道或肺组织引起 咳嗽和咳痰:可能是纵隔肿瘤 刺激气道引起的症状
三、纵隔肿瘤的症状和体 征
胸痛:由于纵隔肿瘤压迫胸部组织或神 经引起
四、纵隔肿瘤 的诊断和治疗
四、纵隔肿瘤的诊断和治 疗
临床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CT 扫描和活检 治疗方法:根据纵隔肿瘤的类 型和病情,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放疗或化疗等方法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
![原发性纵隔肿瘤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31bcc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d.png)
化疗副作用:恶
3 心、呕吐、脱发、 骨髓抑制等
化疗效果:化疗对 原发性纵隔肿瘤有
4 一定的疗效,但需 要根据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4
预后因素
1 肿瘤类型:不同类型肿瘤的预后差异较大 2 肿瘤分期: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3 治疗方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对预后有影响 4 患者年龄:年龄越大,预后越差 5 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越好,预后越好 6 肿瘤复发:肿瘤复发会影响预后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护 理、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等
放疗
01
放疗是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主要治
疗方法之一
02
放疗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03
放疗的副作用包括皮肤反应、恶
心、呕吐等
04
放疗需要根据肿瘤的类型、位置
和大小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设计
化疗
化疗药物:顺铂、
1 紫杉醇、博来霉 素等
化疗方案:根据
2 肿瘤类型和分期 选择不同的化疗 方案
10
其他:如乏力、 头晕、恶心、 呕吐等非特异
性症状
2
影像学检查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X线检查:胸部 X线片,可发现 纵隔肿块
CT检查:高分 辨率CT扫描, 可显示肿瘤的形 态、大小和位置
MRI检查:磁共 振成像,可显示 肿瘤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PET-CT检查: 正电子发射断层 显像,可评估肿 瘤的代谢活性和 转移情况
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肿瘤细胞
01
的形态、结构、生长方式等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检测肿瘤细
02
胞表面抗原的表Βιβλιοθήκη ,辅助诊断基因检测:检测肿瘤细胞基因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第9版)
• 二、临床表现
(三)腔静脉压迫症状
•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引起颈静脉怒张,头面部及上肢水肿等上腔静脉综合征
(四)食管受压症状
•当肿瘤从腔外压迫食道时,可产生吞咽梗阻,咽下困难等症状
(五)Horner综合征
•表现为同侧眼脸下垂,瞳孔缩小,额部无汗
外科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六)肿瘤本身可产生某些特殊症状
•胸腺瘤病人,可伴有重症肌无力、贫血及丙种球蛋白过少症等 •畸胎瘤破入支气管,可咳出毛发或豆腐渣样皮脂物等瘤内容物 •部分胸内甲状腺肿瘤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间皮瘤和纤维肉瘤可出现低血糖症 •嗜铬细胞瘤和神经节瘤会有高血压和 对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表现虽可提供一定依据,但X线检查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 为了诊断,并不需要对纵隔病变作广泛的检查,大部分病例需待手术后病理检查才能 最后作出准确的组织学诊断
外科学(第9版)
三、诊断
• 支气管镜及食管镜检查有助于区别肺部病变或食管病变。在有气管或食管受压的征 象时,可了解受压部位和程度是否已侵入气管或食管壁等
外科学(第9版)
三、诊断
• 超声波检查:定位,鉴别囊性或实质性病变 • 同位素扫描:对纵隔内甲状腺肿瘤,放射性碘检查可获得阳性结果 • 试验性治疗:怀疑恶性淋巴瘤而与一般纵隔肿瘤不易分辨时,进行小量试验性放治疗有
三、诊断
• 后纵隔圆形致密影多为神经源性肿瘤 • 前纵隔贴于心包主动脉的圆形分叶状阴影,有时有钙化或骨影,多为畸胎瘤 • 胸内甲状腺可其随吞咽而上下移动。有些囊肿可随呼吸或体位的改变而变形 • 淋巴瘤多见于前纵两侧肺门,大多为恶性,边界不清,并呈分叶状向两侧伸展而使纵
隔增宽
外科学(第9版)
三、诊断
原发性纵隔 肿瘤
• 外科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纵隔的分区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病理分类及常见纵隔肿瘤的好发部位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外科学(第9版)
一、概述
• 纵隔是位于两侧胸膜腔之间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总称。其上界起自胸 腔入口与颈部相连,下为膈肌,前面为胸骨,后方为脊柱,两侧为纵 隔胸膜
外科学(第9版)
胸内甲状腺肿
• 良性,生长缓慢,常无症状 • 严重时胸闷、甲亢、呼吸困难、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 • 手术摘除
胸内甲状腺肿
外科学(第9版)
• 先天性 • 呼吸道和食管压迫症状 • 手术
气管支气管囊肿
外科学(第9版)
• 二、临床表现
• 肿瘤压迫、侵犯邻近组织器官可产生不同症状
(一)呼吸道症状
•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对估价纵隔病变很有价值。CT可以从横断面观察前、中、 后纵隔的部位,可以显示纵隔内各组增大的转移淋巴结,并能更好地判断其范围、位 置和与其它器官的关系,可以区别是否血管所造成的纵隔阴影增宽
外科学(第9版)
三、诊断
•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从几个剖面观察肿瘤与邻近脏器关系,MRI对心脏、大血管 的显影较清晰,对胸主动脉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外科学(第9版)
三、诊断
• 标准正侧位胸部平片,可为诊断提供必要依据,可显示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 有无钙化或骨骼牙齿阴影等
• 胸部透视可观察肿块有无搏动,是否随吞咽或呼吸移动等,进一步可作断层摄片、钡餐检 查。在心脏及大血管邻近的肿块可能需用心血管记波摄片或行主动脉造影术加以确诊
外科学(第9版)
肿瘤压迫气管、支气管、肺组织或刺激胸膜引起咳嗽、气短、肺不张或继发感染而出现发 热、脓痰等。压迫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和紫绀
外科学(第9版)
• 二、临床表现
(二)神经系统症状
•侵及膈神经可引起呃逆和膈肌运动麻痹 •喉返神经受侵可发生声带麻痹引起声音嘶哑 •肋间神经受侵可产生胸部相应的区域疼痛或感觉异常 •个别神经源性肿瘤压迫脊髓可引起下肢麻木或截瘫
外科学(第9版)
(一)解剖分区
上纵隔 前纵隔
解剖分区
后纵隔
外科学(第9版)
• 后纵隔内有食管、降主动脉、 交感神经链、迷走神经、胸导 管、淋巴结等
后纵隔
外科学(第9版)
• (二)纵膈肿瘤分类
• 各种特定的病变常有其好发部位 • 上纵隔多见胸腺瘤、甲状腺瘤、淋
巴瘤等 • 前纵隔常有胸腺瘤、畸胎瘤与皮样
囊肿等 • 中纵隔有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
淋巴瘤 • 后纵隔有神经源性肿瘤等
甲状腺瘤、 淋巴瘤
胸腺瘤、 畸胎瘤 与皮样 囊肿
心包囊肿、 支气管囊肿、
淋巴瘤
好发部位
外科学(第9版)
• (三)纵隔肿瘤病理分类
• 由于纵隔内有很多器官和组织,因此肿瘤的种类很多,大多数为良性,恶性肿瘤的比例约 占10%~30%,以年幼者居多。各种类型的肿瘤中,以神经源性肿瘤和畸胎类肿瘤为最 常见,其次有胸腺瘤、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等
在组织学上有时难以确定,需要病理与临床结合判断。恶性胸腺瘤很少有远处转移
外科学(第9版)
畸胎瘤
• 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胸腺瘤约15%的病人合并重症肌无 力。反之,重症肌无力病人中约半数以上有胸腺瘤或胸腺增生异常
• 采用正中劈开胸骨径路,切除胸腺同时作颈部与纵隔脂肪组织清扫 • 对有胸腺瘤者,不管其病理报告是良性还是恶性、术后常规加放射治疗,防止复发可能
外科学(第9版)
畸胎瘤
• 最常见的前纵隔肿瘤,包括实质性的畸胎瘤及囊性的畸胎肿(皮样囊肿) • 显微镜下,有来自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的组织,肿瘤内可有毛发、牙齿、骨
骼及腺体组织等
• 外科学(第9版)
畸胎瘤
外科学(第9版)
神经源性肿瘤
• 神经源性肿瘤最为常见,约占15%~30%。几乎都发生在后纵隔。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多属 良性,但在儿童中,则恶性机会较高。多数肿瘤无症状
• 神经源性肿瘤主要有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节细胞瘤。有的神经纤维瘤可哑铃状或多 发性,使椎间孔增宽,椎管内部分压迫脊髓,产生神经症状
• 神经节细胞瘤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瘤质较柔软,累及上胸段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er综合征
• 外科学(第9版)
神经源性肿瘤
外科学(第9版)
胸腺瘤
• 多位于前上纵隔,多见于成年人 • 胸部X线示边缘清楚的块影,略呈分叶状,密度均匀,偶有钙化影 • 按照细胞形态,可分为淋巴型、上皮型和淋巴上皮型三种 • 胸腺瘤多为良性,但恶变可能较大。上皮细胞型胸腺瘤恶变发生率较高。关于良性或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