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梗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导 阻 滞 一 致 。
3 4 并发症 方面 .
从 表 2可见 , 老年组 合并高血 压及糖 尿病者
两组 A I M 患者诱发 因素 、 临床症状 、 并症及并 发症方 面 比 合
较见表 1 表 2 、 。
表 1 两 组 A 患者 诱 发 因素 与 临 床 症 状 比 较 MI
明显高于中青 年组 。原 因与高血压并 发糖尿病 时大动 脉更易发
表 2 两组 A 患者 合 并 症 与 并 发 症 比较 MI
4 2 绝对卧床休 息 , . 这是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 防止 A MI 猝死 的有效的措施 之一。
注 : 表 示 P < 00 .5
4 3 吸氧可改善低氧血症 , . 改善心肌供氧。 4 4 保持大 、 . 小便通畅 。小便 不畅几 乎是所 有老年累、 饮暴食 ) 合 并症 ( 过 暴 、 高血 压 、 糖 尿病 )并发症 ( 、 心力 衰竭 、 缓慢 心律 失 常、 室性 早搏 、 心源 性 休 克) 进行对 比分析。统计分析采用 检验 , <00 P .5有显著性差
异。
2 结 果
献报 道老年 A I , M 时 病后 3~ d易 发生心律 失常、 7 完全 性房室传
3 讨 论
3 1 临床症状方 面 从表 1可见 , . 老年 A I M 首发症状不典型 , 无
痛者多。据文献报道 , 老年 A I M 首发症状不典 型者为 2 .2 ~ 22% 4.9 9 3 %… 。本文 老年 组 不典 型 症 状 为 4 % , 5 与其 相 似。老 年 A 无典型胸 痛 , MI 与多 种 因素 有关 : 1 由于梗 死的心 脏在 尚未 ()
生动脉粥样硬化及纤维性硬化有关 , 前者通过斑块破裂促使心脑 血管事件发生 , 而后者通过动脉顺应性减退而成为发病 的重要病 理生理学基础 。高血压 和糖尿病并存尤为重要 , 因其血管疾病 的 危险性协同作用 , 可导致冠心病的危 险性增高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心脏病,可有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15%左右。

2007年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发布了“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1]”,新定义对AMI的治疗、研究、流行病学等产生重要影响。

心内科医师了解修改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心内科护士也应适应这一变化,主动跟踪和应对医学发展需求,及早识别AMI制订针对性护理对策,配合抢救AMI。

本文通过对120例老年AMI患者临床特点与预后、性别等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AMI早期护理干预的重点与内容。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 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AMI患者 120例,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65~92岁,平均 (68.2±7.3)岁。

既往有冠心病史96例,高血压病史112例,糖尿病病史51例,心律失常43例,部分患者有二种以上疾病。

1.2 治疗方法对患者快速确立诊断后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吗啡、吸氧、肠溶阿斯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或肝素、血小板Ⅱb/Ⅲa拮抗剂、替罗非班、硝酸甘油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根据需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或多巴胺升压治疗,有24例予尿激酶溶栓,有46例行急诊冠脉造影和(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术,其中6例重症患者术中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

120例患者经抢救治疗和积极护理后,111例治愈或好转出院,9例院内死亡,总病死率为7.5%。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男、女AMI患者危险因素的基本特点(表 1)表1所示女性和男性有很多相同的AMI危险因素,如家族史、高脂血症、不良的生活方式等(P>0.05),但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方面则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

方法将71例确诊为AMI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老年组)和<60岁组(对照组),收集其性别结构、基础病变和临床特点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老年组与对照组相比,女性患者的比例及糖尿病、不典型症状者、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率高(P<0.05),死亡率亦高(P<0 .05),老年组前壁加下壁心梗、无Q波性心肌梗死多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老年人AMI患者的临床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in the elderly.Methods 71 patients with AMI were divided into ≥60 years group (elderly group)and <60 years group (observer group), took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in gender, basical path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Results The occurrence (P<0.05) and mortalities (P<0.05)of the elderl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er group in the ratio of females ,diabetes mellitus,symptom unemblematial patients,heart failure,cordis shock and arrhythmia.The foreside and underside of the ventricular wall myocardial infarction ,Q-absence-AMI in elderly group were more than the observer group (P<0.05).Conclusion Contrapose clinical features of AMI in the elderly do thecorresponding nursing can decreas the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bisitence.【Key words】The elderly;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linical features,nursing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坏死。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特点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特点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特点老年人群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就是急性心肌梗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临床症状表现并不典型。

因此,如何科学掌握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展开护理,对于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意义重大,我院在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5例中,60岁以上47例(72.3%)。

临床表现有先兆症状的30例,有疼痛症状34例,有并发症28例,大多数的患者都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衰等。

下面将结合临床护理经验探讨对该疾病的护理体会。

标签: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护理特点1 对病情严密观察1.1 先兆症状依据国内的相关资料显示,多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发病时并没有先兆症状,而在本次研究的47例患者中,有先兆症状的患者比例占63.8%,这部分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气短、乏力、胸闷等,并且发作心绞痛时比以往更加频繁、时间更加持久,患者在疼痛时还会伴随大汗、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合并严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此外,患者的血压变化也较为剧烈,心电图S-T段有显著的低位或抬高,T波增高或倒置,这些都可以成为心肌梗塞发生的先兆症状。

当发现先兆症状时,应当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从而使严重后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1.2 疼痛通常认为,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有:早期疼痛症状缺乏或不显著,并且疼痛的部位并不典型,多数患者无疼痛症状[1]。

依据本次收治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80.9%的患者存在疼痛症状,有1例患者上牙痛、咽喉痛,还有1例患者表现为上腹疼痛,其他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痛或心前区疼痛。

1.3 心律失常多数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都伴有心律失常。

我院收治的47例老年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的比例达到55.3%,多数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都发生在患者发病2周以内,并且1天内多见,患者可能伴有昏厥、乏力等临床症状。

依据心失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①偶然发生的室性、房性、交界性期前收缩,对该类患者应当多加观察,并且要与主治医师沟通后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②多源室早、室早二联律、频发室早等,对该类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并报告医师采取措施,防止患者猝死。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体会【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之一,严峻地要挟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患病后患者及家眷极易产生不同的心理转变,尤其是患者本人,精神及心理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心理转变,医护人员在医治和护理进程当中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对患者的病情好转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将笔者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自2002~2006年,我科共收治65~75岁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对其不同病史及个例,实施了相应的心理护理,观察了不同患者对疾病的不同心理反映及动态转变。

2 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体验,对不同性格,不同地位及所处经济环境不同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不同心理转变总结如下。

恐惧紧张型15例中有6例占40%,由于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突然感到心前猛烈压榨样病痛,呼吸困难,让患者难以忍受,随之产生惧怕病痛,惧怕死亡的紧张恐惧心理,随着医治病情稳固,患者则担忧会突然再次发病而发生意外,加上对疾病的知识了解不足,因此过于紧张小心,乃至不敢用饭喝水,一点活动都不敢,对上述患者护理人员就耐心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常识及注意事项,并安慰患者,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疑问,尤其是老年人心肌梗死的康复知识,同时要严格的限制探视,减少因探视过量而引发的患者心理恐惧及身体疲劳,按规定合理安排护理查房,对危重患者进行24h心电监护,成心识让经验丰硕的护士进行专人护理,使患者产生信赖感及安全感,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患者病情稳固后,护士就多接近关心照顾他们,主动让患者及家眷了解现代科技进展及对急性心肌梗死医治办法的进步,让他们了解先进的医治仪器和医治手腕,心肌梗死也是能够医治的疾病,只要踊跃配合医治,维持良好的心态,必然会治愈的,患者一旦发生病情转变,医护人员要表现十分镇定,技术熟练,神情如平常,用语言安慰及神情暗示患者,让患者消除紧张心理,让患者看到希望,避免因情绪紧张而引发病情加重。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旦诊断心肌梗死,要认真细致观察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提高心肌梗死治愈率。

现将内科近两年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在42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岁,病情2小时-10小时不等,所有患者中梗死部位前壁心梗5例,下壁心梗15例,后侧壁心梗6例,广泛前壁心梗 19 例,病情恢复37例,存活率82.2%。

患者在48h内病情最为危险,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加强患者48h内的监护,在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时做好记录工作,每4h测体温1次,每次15~30min测脉搏、心率、呼吸各1次,每小时测血压1次,并备好抢救药械。

二、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24 h 之内易并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心肌梗死发生后 24h内死亡者 90%是死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以应尽早开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应注意观察意识、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 周~2 周内,病情极不稳定,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负责,如大小便、漱口、进食等,应减少不必要的翻动,尽量避免用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

3.吸氧在治疗中给予 2 d~3 d 持续吸氧,流量为每分钟 2~4 L,吸氧对休克或者心功能衰竭的患者特别有益,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助于减轻疼痛;可以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并发症。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与护理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与护理
分, 总有效 率为 9 I 83 %。 5 讨 论
不 良妊娠不 仅影 响不 良妊 娠孕 产妇 的身体健 康 , 而且影 响不 良妊娠孕产妇的心理健康, 如果不能对其不 良心理情绪加以预防 及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 会给她们及其家属带来各种心理伤害和痛
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特点与护理
3 . 2心电监护: 应严密监测心电图、 体温 、 呼吸、 脉搏 、 血压、 心率 、 心律和心功能的变化 , 除颤仪应 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及时提供有 效地临床资料,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 以减少并发症或 猝死的发生 , 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 , 又保证患者安静休息。 3 . 续吸 氧 : ̄ L l, 情稳 定 或疼 痛 减轻 后间 断给氧 。吸 氧 3持 2 4 / n病 m 是 心肌 梗死 治 疗 中 的重要 措 施 , 以 提高 血 氧饱 和度 , 善心 肌 可 改 缺 血缺 氧状态 , 制心梗 范 围 , 轻心 脏负 担 。 控 减 3 . 4建立静脉通道 :MI A 头三 天必须建 立静 脉通道 ,以保证必要时可 由静脉注 入急救药物和调节血容量 。 了不增加心脏负荷 , 为 要控制输 液速 度和总量 。伴心 衰者更应 严格控 制静脉补 液量和 总入水 量。 3 . 痛镇 静 : 痛和 焦 虑可 引 起儿 茶 酚胺 升 高 , 5镇 疼 加重 心肌 缺血 , 疼 痛可使 心肌 耗氧 量增 加 而导致 心肌 梗死 面积 扩 大。 因此 , 要 需 迅 速 的给予有 效 的止 痈剂 , 医嘱 给予 吗啡 、 遵 哌替 啶 、 甘油 等 硝酸 药物镇痛时, 并注意观察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 烦躁不安、 焦虑者
12 5
强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 , 教会其正确运用腹压以缩短产程。 36 后护 理 :对 本组 不 良妊娠 孕 产妇使 用 利凡 诺进 行羊 膜腔 内 .产 药 物 引产后 需要 仔细 检查娩 出的胎 盘及 胎膜 是否 完整 完 整 , 产 软 道有 无裂 伤 。 严密 观察 其 血 压 、 脉搏 、 子宫 收 缩 和 阴道 出血 情 况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及全面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观察及全面护理体会
:2 1 4 8 .
[ 6 ] 王长虹 , 丛 中. 临床心理 治疗 学[ M] .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2 0 0 1 : 5 7 5 —5 7 8 . [ 7 ] 吴德莉 , 周艳俊. 整体护理在肛肠手术 中的应用体会 探讨[ J ] . 齐齐 哈尔医学 院学
报, 2 0 l 2, 3 3 ( 8) : l 0 8 7—1 0 8 8.
影 响, 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焦虑 , 紧张 的心理 , 在这过程 中要提 高医护人 员的综 合
素质, 包括 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 、 治疗及 护理技 术等 ; 改善病房 的环境 , 提高病人居 住的 舒适度 , 都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 。 1 . 3观察指标 观察和 比较 的指标包括 患者的焦 虑 自评量 表 ( S A S ) 、 疼痛 等级及 满意度 调查 。焦 虑自 评量表 ( S A S ) : 该表包括 2 0 项, 每项 有四级评分 , 分别为无 焦虑、 轻 度焦虑 、 中度 焦 虑及重度焦虑 j 。疼痛 等级 : 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 分别为 0级 ( 术后 4 8 小 时内患者基本无 疼痛感 , 肛周原有的不适感得 到有效 的缓 解 ) , I 级( 术后 4 8小 时内 患者有轻微 的疼痛 , 肛周有轻微的不适感) , Ⅱ( 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 , 睡眠不佳 , 但 尚且 能够忍受 ) , Ⅲ( 患者 的疼痛剧烈 , 情绪 恶劣, 肛周有 明显 的不适感 ) 。患者 的满 意度 ( 对 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 统计得到数据) l 。 1 . 4统计学方法 对文 中所得数据采用 S P S S I 7 .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 理并作 比较 分析 , 计量资料采 用 t 检验 , 计数 资料 采用 x 2检验 , P< 0 . 0 5 为有统计学意义 。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2008年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3例护理结果通过监护、吸氧、卧床休息、缓解疼痛、溶栓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期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心肌梗塞护理体会心肌梗塞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使相应心急持久而严重的缺血所致心肌坏死[1]。

它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病情复杂、严重、多变、突变、并发症多、症状不典型等特点。

2000-2008年,我院收治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59~81岁,平均67岁。

梗塞位置根据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发生的特点分为广泛性前壁15例,下壁 9例,前间壁5例,高侧壁3例,正后壁1例。

2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心肌梗塞面积的大小、部位、侧枝循环情况密切有关2.1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表现不典型,胸痛较少出现,常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出汗、低血压、休克或意识障碍、眩晕、全身倦怠、表情淡漠、或有不可解释的胃肠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2.2查体阳性体征不明显,心电图早期基本正常,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化,心肌酶谱常不典型,血清酶值偏低。

2.3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并发症多,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心脏破裂,心室壁瘤等,并且较严重。

3 护理体会3.1监护心肌梗塞病人入院后应立即安排进入心电监护室,进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

监护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动态变化,保持安静的环境,注意休息,通过观察呼吸、心率的变化和连续的心电监测,必要时还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可及早发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并发症,并做好记录,将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报告,采取救治措施。

如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躁、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为急性左心衰竭;如出现神志障碍、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心率增快及血压下降,则提示心源性休克。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3 5 缓 解疼 痛 AMI . 患者疼痛 比较剧烈 , 持续 1 h或更久 , 2 剧 烈的疼痛不仅难 以忍 受 , 还可 以加重 心肌缺 氧 , 可导致 心
律失 常而发生猝死 , 应尽快止 痛 , 一般 杜冷 丁 5 ~10 O 0 mg肌
死感 , 加上 陌生的环境 、 卧床休 息、 上大小便 , 床 改变 了往 日
3 1 心电监护 A 容易 发生心源性休 克和心律失 常 , . MI 故 应密切观察 病人 面色 、 心率 、 吸、 呼 血压 等生命体 征变化 , 病 人人 院后 , 立即建立 心 电监 护 , 通过 心 电监 护可及 时发 现致
溶 栓 的时间 , 计算溶栓 药液 的滴速 。溶栓 开始后 观察 S T段
急处理 , 以保护濒死 的心肌 , 缩小梗死范 围, 改善预后 。 1 临床 资料
当补充血容量 , 同时 , 保证必要的药物应用 也需要静 脉通道 。 因而 , 迅速建立 静脉 通道势在 必行 。护 士应熟 练静 脉穿刺 ,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 必要 时用三通 管 , 在输 液时 速度控 制应 当根据心卒 、 血压 、 药物等情况 随时调 整滴速 , 特别是 当液体
的生活 习惯 , 因此产 生焦虑不 安情 绪 。护士在 观察病 情 的同
肉注 射 , 根据疼痛情况 ,~6 可重复使用 , 4 h 直至疼痛缓解
4 溶栓护理
时, 应尽量使病人保持情绪稳定 , 除忧虑及恐惧 感 , 免激 解 避
动、 累。注意保 暖 , 劳 防止受 凉。因多种 因素都 可诱 发心 绞 痛和 A , MI故应 : 1努力减 轻患者 不必要 的精神 负担 , () 安抚 其情 绪 , 排除不 良精神干扰 。() 足病人的合理要 求 , 心 2满 关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某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发生急性闭塞,导致该支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地缺血、缺氧致使局部坏死。

有人认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以60~70岁为最多,70岁以后有递减趋势。

老年心肌梗死者很少有典型的心前区疼痛,但有消化系统症状、牙痛、急性心力衰竭、休克等,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给护理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资料完整的60例(老年组),年龄≥65岁,男26例,女54例。

1.2 诊断标准 AMI诊断符合WHO标准,除外肝、肾、甲状腺疾病,梗死部位为前壁(包括广泛前壁)+下壁者,均按前壁计算。

1.3 临床表现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原有心绞痛性质发生改变(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含硝酸甘油无效)等,疼痛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明显心动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心绞痛伴有心功能不全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明显加重,心绞痛时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增高或倒置,或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1.4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论断根据病史、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及酶学检查,诊断无困难。

对老年病人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休克、晕厥、牙痛等情况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应进行心电图、酶学有关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误诊。

2 护理体会2.1 病人用平车推到监护病房,立即行心电监护,有室性心律失常,应先静注利多卡因。

根据医嘱迅速止痛,立即吸氧,因为吸氧对缓解疼痛,纠正休克及心力衰竭,防治心律失常均有重要价值。

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以备急救时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以防措手不及。

有条件者,应送病人入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进行心电、血压和呼吸的监测。

及时发现生命指征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防猝死。

入院后前3d,应每日记录1次心电图,以后每周1次描记,直到出院。

要求固定心电图标记的位置,以便前后比较,观察病情进展或恢复情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抗缺血治疗
使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抗缺血药物,可减轻心脏负荷,降低 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症状。
再灌注治疗
对于适合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治作用观察与护理
出血倾向 过敏反应 胃肠道反应 其他副作用
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 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表现。
饮食与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 主,避免饱餐;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
动,促进康复。
穿刺部位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 动,防止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
心理护理
继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度过术 后恢复期。
06
康复期护理与健康教育
康复期护理原则
适量运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运 动计划,推荐散步、太极拳 等有氧运动,逐步提高运动 强度和时间。
戒烟限酒
劝导患者戒烟,限制饮酒量 ,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复发的 风险。
心理调适
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 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 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家属参与与支持
1 2 3
家属教育
向家属传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护理技能 和急救措施,提高家属的照护能力。
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和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 发展,未来可以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和技术,如远 程护理、智能护理等,以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
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目前关于老年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可以开 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和 完善现有的诊疗和护理方案。
THANKS
01
02
03
个体化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 合并症等制定个体化的康 复护理计划。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心肌梗塞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这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缺氧所致局部心肌坏死。

急性心梗是内科常见危重症之一,其发病急,易发生合并症,死亡率高。

往往在安静或睡眠时、饱餐或用力排便时发生。

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肥胖等。

近两年来我科收治3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4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多合并心衰及心律失常,由于治疗护理得当,无一例死亡。

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6例冠心病患者,年龄58~82岁。

参照WHO关于AMI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诊断符合AMI标准,其中4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多合并心衰及心律失常,由于治疗护理得当,无一例死亡。

2 护理2.1 临床特点老年人脏器老化,储备功能减退,对疼痛的感觉不灵敏,以致老年人心肌梗塞常不具备上述典型表现,而以下列各组症状为其一表现:①呼吸困难。

凡老年人突然出现频繁或持续的胸闷憋气,气喘不能平卧,伴剧烈咳嗽、咳泡沫痰、口唇青紫、烦躁、大量出汗,就应怀疑急性心肌梗塞。

随着年龄增加,以单一的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就诊者更为常见。

特别是80岁以上老人,既往无慢性气管炎病史者,突然出现不明诱因的哮喘要高度警惕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②胃肠道症状。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以原因不明的匕腹不适或上腹痛、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呃逆等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表现。

从无消化道疾病的老年人,突然出现上腹痛,或下腹痛并伴有腹胀、腹泻等,应想到心肌梗塞的可能。

③脑循环障碍。

可突然出现意识模糊、语言障碍、头晕、头痛、晕厥等症状;偏瘫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中并不少见。

④猝死。

猝死也为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从发病到死亡不足6小时者统称为猝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形式。

急性老年性心梗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大多数无明显诱因。

年龄越大的病人,心绞痛症状不明显,心电改变缓慢,个别病人出现无痛性心梗。

1例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1例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1例老年患者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心肌梗死是心肌突发急生持续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坏死。

多伴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绝对卧床休息及静脉滴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出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时,常可危及生命。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病死率已经大大下降,采用监护治疗后由过去的30%左右降至15%左右。

心肌梗死病人死亡多发生在第一周内,尤其是数小时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病死率尤高。

标签:心肌梗死;观察;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84岁,因“心慌、心累、咳嗽、咳痰2天,胸痛30分钟”,入院,T:36.5℃,P:112次/分,R:23次/分,BP:180/104mmHg,神清、神萎,急性面容,扶入病房。

1.2 辅助检查:血常規WBC9.3×10 9/L,N76.3%,Hb 127g/L,K +4.05mmol/L,Na +138.1mmol/L,Cl -105.4 mmol/L,肌酸激酶146U/L,肌酸激酶同工酶9u/L,肌钙蛋白阴性,心电图:窦性心律,急性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1.3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支气管炎。

1.4 治疗与转归:绝对卧床休息,鼻导每分O 2-5L/分钟,心电监护,硝酸甘油扩冠脉降压,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抗炎,平喘对症治疗。

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好转出院,住院23天。

2 临床观察2.1 疼痛的观察:观察疼痛的程度、伴随症状、持续时间、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是否缓解,疼痛是否向其它部位放射,导致误诊。

2.2 全身症状:疼痛发生后24-48h出现,是否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症状,体温升高,持续时间。

2.3 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病情加重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加快、皮肤湿冷、大汗淋漓、脉博细而快、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则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继续加重则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

病人病情重而变化快,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关键词】老年急性心梗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胸骨后持久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1]。

现将我我科近年收治的60岁以上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我科自2011~2012年共收治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6例,男37例,女9例,其中恢复期再发心梗者21例,占14.3%。

1.2研究方法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入院后立即给予吸氧、心电血压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及时、准确地给药,尽早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维持循环稳定,仔细观察病情及疼痛时的主要表现、部位,准确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有效供氧,尽一切可能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

1.3结果住院的老年患者40例,经仔细观察、严密监测、及时治疗、精心护理,39例病情稳定后出院,1例病人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死亡。

2 护理措施2.1严密监测血压由于心肌血液阻断,供应不足,造成心肌的大面积缺血、梗死,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容量不足、心输出容量减少,心脏再灌注不足可使血压降低。

因此应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应每1~2h测量1次。

2.2进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2.3吸氧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吸氧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间断或持续吸氧可以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左心衰竭所致的低氧血症,减轻疼痛,有助于梗死周围的缺血心肌的供氧,避免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2]。

老年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老年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老年急性期心肌梗死护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年龄成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及时抢救和正确的护理方法,能使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60岁以上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2008年共收治6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46例,男87例,女59例,其中恢复期再发心梗者21例,占14.3%。

2心梗复发的原因2.1过早出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一般治疗4~6个月进入恢复期,如病情稳定可出院。

但有些病人因经济困难等因素病情稍有好转即要求出院,病人病情不稳定,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心梗复发、加重。

2.2对疾病重视不够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各脏器功能逐渐下降,对疾病症状反应不敏感,加之心梗病人多数意识清醒、神清语明,导致病人及其家属忽视病情,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2.3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便秘、情绪等各种因素也是导致心梗复发的原因。

2.4诊断标准按《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AMI的确诊至少符合下列3个条件中的2条:(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3)心肌坏死的血清标记浓度的动态改变。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等,做出初步诊断。

收住院患者,经血清心肌酶学等检查,均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3护理3.1一般护理在心肌梗死的急性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是治疗的关键,应在发病1~2周内绝对卧床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的负荷,防止病情加重再次发生梗死。

所有一切日常生活应由护士配合协助患者完成,应及时测量呼吸、脉搏、血压,注意心脏心前区疼痛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1]。

3.2急性期护理心梗的急性期发作由于患者心前区剧烈疼痛,心肌大面积梗死,死亡率很高,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改善心肌的缺氧、缺血状态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在早期护理中,及时发现症状并进行急救措施是关键。

药物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情绪支持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因素,护士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和关爱。

饮食调理包括控制盐分和脂肪摄入,有利于降低心脏负担。

康复护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护士需要持续关注患者的康复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及时干预和全面照顾患者,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工作的挑战和收获在于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患者康复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关怀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坚强后盾,值得珍视和努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早期护理、药物治疗、情绪支持、饮食调理、康复护理、总结、重要性、挑战、收获。

1. 引言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在我的工作中,我发现早期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发现患者出现心梗症状后,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护士需要保持冷静和专业,迅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药物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我们护士需要正确地给患者按时服用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情绪支持也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心梗后会感到恐惧、焦虑和沮丧,我们护士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帮助他们战胜心理困难,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在饮食调理方面,我们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和医嘱,合理调配膳食,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等对心脏有害的食物,保证患者营养的均衡摄入,促进康复和恢复。

康复护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最后关键环节。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我们护士需要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逐步恢复身体功能,重返社会生活。

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体会

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体会

老年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体会目的主要研究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并给予以老年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同时观察护理效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诊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给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

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学达到理想的状况后,并且年龄≤70岁。

若70岁以上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对这些部分患者采取容栓疗法,对特别严重的老年急性梗塞患者分别发生于术前备皮时,麻醉复苏时、术后5 h及术后5天,采取手术治疗。

结果患者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动态变化、AMI心电图、CPK-MB(CPK同工酶)有30例达到理想改变水平,4例明显有效,6例患者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达85%。

结论针对老年急性心肌梗的临床特点和特殊情况,在仔细观察患者急性心梗发生、突发情况、该病情变化的基础之上,给以患者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促进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痊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标签: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护理观察;护理策略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有,最主要的的有疲劳过度、情绪过度激动、过度饮食后、超低温的刺激、睡眠质量不理想或情绪过度并持续紧张和劳累工作等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之前的征状:心前区发生绞痛或者心绞痛发作的同时伴随有恶心、呕吐、身体出现大量的汗液等。

此外,有某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十分典型,特别是老年人患者。

老年人病人经常没有胸痛等情况,而是出现上腹部位和咽喉部位甚至出现牙齿疼痛情况,或者发病原因不明的昏晕、发生昏迷等状况,无论是否是心脏出现了问题,只要症状严重,疼痛不能够缓解,全部应该立即就医,查明发病原因[1]。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冠心病的发病概率逐年不断增加,但是治疗冠心病的相比技术与发展水平并没有和发达国家保持同步的状态。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观察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观察护理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观察与护理【关键词】心肌梗塞;老年;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74-02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发生的局部坏死的现象。

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是否引致心肌梗塞往往取决于被闭塞的动脉大小及闭塞的部位。

我科成功地抢救2例老年急性多部位大面积心肌梗塞病人。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65岁;于2000年4月12日10时急诊入院。

入院前12h与亲属发生口角后引起胸闷、压气、即而出现颜面苍白、心前区不适、大汗,经卧床休息无缓解,伴有左前胸出现针刺样疼痛难以忍受,疼痛并向咽喉部放散来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100次/分,血压160/105mmhg。

急检心电:ist段抬高。

q波加深加宽,avlt倒置。

入院第二天心电图再次出现高侧壁、前间壁心肌梗塞。

经扩冠溶栓、调脂、降压,心肌营养、预防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对症治疗及心理护理等措施,住院25天痊愈出院。

例2:男70岁;2001年5月21日15时10分急诊入院,入院前4h,无诱因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气短、大汗、濒死感。

入院后查体温36.5度,脉搏60次/min,血压150/100mmhg,呼吸20次/min,心律整。

心电图描记:v2v3avf导联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呈qs 型)v1v2v3v4v5v6s-t段均抬高0.1-0.5㎜.诊断:急性广泛性前壁、高侧壁心肌梗塞。

左前半支传导阻滞,高血压,住院期间合并心律失常,心房纤颤,脑梗塞。

经过56天的相应治疗和专人护理,痊愈出院。

2 执行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1 急性心肌梗病人我们采取了绝对的卧床休息2-3周,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坐起或下床活动。

有严重并发症者延长卧床时间,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急性心肌梗塞时我们通常采取鼻塞法给氧。

保持鼻腔通畅、鼻塞24h更换1次。

2.2 保持大便通畅,急性期7-10日内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如病情许可,可在床边使用便桶或在床上坐起用便盆,但应避免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急性心梗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3-12T13:14:41.7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6期供稿作者:刘春香
[导读] 急性心梗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但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
刘春香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矿业集团总医院 134300)
【摘要】目的:探索老年急性心梗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方法:总结2012年-2013年两年期间来院接受急性心梗治疗的93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其分成两组。

一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简单的护理作为对照组,而另一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周密的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变化、病症表现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进行观察。

结果:分析后得出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只出现轻微胸痛症状,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为73.11%。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92.15%,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78.57%。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对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入周密的护理干预,对预后效果的改善较为明显,有效防止并发症的产生,减少病死率。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梗临床观察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092-02
急性心梗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但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相关病症不典型极易造成临床误诊或漏诊[1]。

而部分患者只有在梗死面积增大,梗塞部位增多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

这时血流动力学已发生了严重的改变,对患者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

若只进行单纯的药物治疗,对心理压力过大,顾虑较多的老年患者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药物的疗效,降低治疗效果。

从而导致预后效果较差,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3]。

总结2012年-2013年两年期间来院接受急性心梗治疗的93例患者,对其病情特点进行临床分析后,加以周密的护理干预,获得了比较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总结2012年-2013年两年期间来院接受急性心梗治疗的93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形式对其分成两组。

对照组4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分别各为24例、18例,年龄为60.13-78.69岁,平均年龄为(64.927±4.238)岁。

观察组51例患者中,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分别各为29例、22例,年龄为61.36-79.57岁,平均年龄为(66.475±5.622)岁。

来院就诊时小部分患者出现休克、气短、心悸、胸痛、上腹疼痛等不明显的症状,经心电图等技术检查后均确诊为该病患者。

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为17例,高血脂的患者为29例,脑卒中的患者为15例,高血压的患者为32例。

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合并病症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在该病的发病初期,尽量平复患者情绪,卧床休息,对患者的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后给予患者吸氧,对静脉通道进行建立并保持畅通。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药物,首次给药为每次300mg,每天嚼服1次,之后减小药物剂量为每次150mg。

对符合溶栓的患者可尽早进行溶栓治疗,给予患者尿激酶药物,每次150万U,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控制滴速尽量在30分钟内滴注完毕。

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首先调节心律治疗,并防止休克的发生。

对观察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周密的护理干预,并分析老年患者的发病特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1.3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该病症状明显的消失,对日常生活无任何的影响。

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该病症状基本消失,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无效:治疗结束后,该病的症状并未完全消失或有加重的迹象,依旧影响日常生活。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老年急性心梗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来院就诊时,胸部出现剧烈疼痛的患者为9例,中、轻度疼痛的患者分别为25例、42例,未出现疼痛的患者为17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现象的患者为21例(22.58%);出现左心衰症状的患者为42例(45.16%);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为44例(47.31%)。

在治疗期间因心理障碍导致依从性较差,影响用药效果的患者为68例(7
3.11%)。

以上结果得出,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不明显,延长确诊的时间,还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现象。

即使最终确诊,在治疗时老年患者本身心理压力偏大,疑心较重,从而导致治疗依从性较差。

2.2 护理后治疗结果 51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将周密的护理干预溶入其中,疗程结束后治愈有效的患者为47例,有效率为92.15%;42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简单的常规护理,疗程结束后治愈有效的患者为33例,有效率为78.57%。

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疗效对比(n/%)
组别 n(例)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51 27/52.94 12/23.52 8/15.68 4/7.84 92.15
对照组 42 11/26.19 7/16.66 15/35.71 9/21.42 78.57
3 讨论
由于该病早期病症表现较不明显,极易导致漏诊误诊的发生,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从而病情加重[4]。

因此,在诊断时除借助心电图等医疗器械外,还需结合医师多年的临床经验,绝不忽视患者表现出的任何轻微症状,对发病早期做到及时发现控制病情。

尤其对年岁偏长的患者,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时间较长,可加重病情的发展[5]。

同时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对症用药后,严密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异常反应,让患者以积极开朗的心态接受治疗,才能将药效发挥到极致,提高临床整体的治疗效果。

然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周密护理,最终治疗有效率为92.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具体护理如下。

3.1 一般护理患者经确诊住院后,应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等进行严密的监测。

因老年患者并发症较多,还易导致心理衰竭、休克症状的产生。

更要关注血压变化,出现血压过低的患者可能是由于药物用量过大所导致,但也不能排除心源性休克的产生。

出现血压过高的患者,可加重心脏的负担,扩大梗死的面积。

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运用药物。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适当
给予吸氧治疗,可促进梗死的恢复。

对出现胸部疼痛的患者先要给予止痛治疗,可减轻因疼痛导致的交感神经兴奋,心肌缺氧、缺血加重的现象[6]。

3.2 心理干预老年患者极易产生多疑心理,担忧患病后,加重经济负担成为子女的累赘。

再加上身体各项器官出现衰竭,导致慢性疾病的增多,多种疾病集一身,担心治疗效果,出现恐惧悲观的心理和无故的担忧。

所以,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家庭情况,让患者感到备受尊重,放下不必要的担忧和顾虑。

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使患者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

还要劝解患者家属多来医院进行探望,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和寂寞感。

部分患者有听力减退的现象,由于听力问题感觉不被重视,更易产生无能感和失落感。

所以,护理人员在不影响其他患者的情况下,尽量提高音量,让患者听清治疗过程与注意事项,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3.3 日常生活护理日常饮食中应尽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及脂肪,在患病早期应给予患者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为主。

饮食要清淡,控制每餐的进食量,进食过多过饱,可加重心脏的负荷。

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用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勿饮浓茶及含有咖啡因类的饮料。

对有饮酒、吸烟史的患者劝诫将其戒除。

对需长期卧床休息的患者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减少便秘的发生,可适量给予缓泻剂,促进排便顺畅。

病情好转的患者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鼓励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走,太极拳等。

切勿进行激烈的运动,避免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使心肌的负担加重。

综上所述,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不明显,疼痛部位不确切,这无疑为临床诊断加大难度,影响治疗效果。

该病常产生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病情变化快速,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护理知识,还要准确的了解掌握该病的病情变化及相应知识。

这样才能增强临床诊断能力,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琰珠.老年急性心梗78例临床特点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 1,39(06):145-146.
[2] 唐艳英,敕敏群.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1,6(08):136-137.
[3] 徐智宏.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5(15):111-112.
[4] 胡启芬.老年人急性心梗临床特点及护理观察体会[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3(05):101-102.
[5] 张威.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特点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02):106-107.
[6] 王丽芳.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09):177-1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