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共23页

合集下载

大学师范类心理学课件全篇——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大学师范类心理学课件全篇——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迅速,
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以及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
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
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
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态度与品德实质与结构是相同的. 区别: 第一,二者涉及的范围不同. 第二,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态度与品德也有密切的联系.
第十二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 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极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 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二)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2.态度的情感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从总体上看,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
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
动荡性.在此时期,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
期,又是时期.根据
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6.犯错误唱歌
13.有时也需要留学生
7.犯错误做好事 14.调节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第9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9章 态度与品德学习

价值澄清过程:三个部分七个子过程
1.选择
自由地选择 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 对每一可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
2.赞赏
喜爱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 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3.行动
按这一选择行事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一、社会学习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班杜 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后又将该理论发 展为一个全面的人格理论,称为社会认知 论。该理论可以较全面地解释人的社会行 为的学习。
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1925.12.04],美国心理 学家,生于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曼达尔镇。他是新行为 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一)社会学习理论简介
班杜拉摒弃了心理动力学和心理特质论的内因决定论和 传统行为主义的外因决定论的人格理论模式,对三者之 间的关系提出了更为辩证和完善的三方互动决定论。
2.研究方法:两难故事法
3.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道德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所设计的故事中包含着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 故事,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他还设计了相 当完备的评价标准体系,以此来测评被试道德发展的水平。
实例: 在欧洲,有一位妇女因患一种罕见的癌症已濒临死亡。医生认为还 有一种可以救她的药,即该镇一位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镭。药剂师以 10倍于成本的价值2000元出售该药。病妇的丈夫海因茨向每一位熟人借 钱,但总共才凑得药价一半左右的钱。他告诉药剂师:妻子危在旦夕, 请他便宜一些售药或允许迟一些日子付款,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 了这种药,正是要用它来赚钱。”海因茨走投无路,闯进该药店为妻子 偷了药。 故事讲完后,要求被试回答:这个丈夫该不该偷药?为什么?海因茨 倘若被捕,法官该不该给他判刑,为什么?这样的道德两难问题,具有 不同道德水平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并提出不同的判断理由。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一、一般过程 (一)依从:包括从众、服从两种。 (二)认同:主动接受他人影响,态度
和行为与他人接近。 (三)内化:形成自己相对稳定的思想、
观点和信念等。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前面“影响人格发展
的因素”已讲过)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直接影响道德判断水平)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主要掌握: 1、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为研究内容。 2、结论: (1)10岁以前:他律阶段 ——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
断为他律道德。 (2)10岁以后:自律阶段 ——依据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断为自
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研究内容:道德判断(道德评价)。 2、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 3、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
第六章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
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心理状态。
理解时应注意:
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
它是一种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的准备状 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同能力不同。
段”理论。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注意:此内容可以出简答题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教育心理学第10篇 态度及品德形成共24页

教育心理学第10篇 态度及品德形成共24页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教育心理学第10篇 态度及品德形成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态度与品德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ppt课件

态度与品德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ppt课件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道德情感的形式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对某种具体的 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 验。
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通过对某种道 德形象的想像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清楚地意识到 道德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第二,态度不同于能力。
第三,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 是天生的。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二)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份 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
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3,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 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 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 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 重要标志。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教育心理学第九章态度与品德学习

态度是学习的结果。
A
8
(二)态度的构成: 一般来说态度包括以下的三个成分:
1、认知成分 2、情感成分 3、行为倾向成分
态度受到情感、认知和行为倾向各成分之间关系的影响。
要了解一个学生的态度可以分别考察态度的三个成分也可 以同时考察这三个成分。
态度中的行为倾向成分可以独立于其他两个成分,这一点
对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5 三 后习俗道德期
(20岁以上)
6
社会法制取向 普遍伦理取向
了解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 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共识,社会规 范是可以改变的。
2、举例说明态度与品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用实例说明品德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对品 德培养的意义;
4、通过实例说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在 品德教育中的运用。
A
6
前面我们讨论了______和______的学习。 本章将要讨论_____的学习。 根据统计,我国教育学将情感领域的学习 称为_____,而加涅则称为______。 本章先从心理学角度来阐明___与___的性质 及其关系,然后介绍几种有关品德发展与品 德学习的理论及其教育含义,最后根据班杜 拉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说明态度和品德学习的 过程和条件。
2
避罚服从取向 相对功力取向
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 权威,旨在逃避惩罚。 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 断行为的好坏。
3 二 习俗道德期
(10~20岁)
4
寻求认可取向 遵守法规取向
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 就认为是对的。 遵守社会法规,认定规范中所定的事项 是不能改变的。
1、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2、涉及的范畴有别 找一到两节关于品德的经文。5分钟时间。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PPT课件
我好像没有,你有 么?
继续学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个 德我体准没依则据和有一道。定德的行社为会准道则
行动时,所形成和所表 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 征或倾向。
2020/2/26
8
如何理解品德定义
•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社会道德,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行 为规范的总和。
• 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习得的,经历 着外在准则规范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外显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 也是个体性格形成的社会定向过程,个人的品德是性格的一个方 面,是性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
异。
2020/2/26
5
(三)态度的功能
态度4.自的功卫能功可能以,区表分现为四为种促:使个性内
1. 认部知冲功突能得,到表现解为决为,解往释往世是界有和加利工新 信于息自提己供的一解个现决成。的基础,它赋予经验
以意义并引导经验和行为;
2. 适应功能,表现为促使主体指向于为达 到目的服务的客体,表现出态度的奖励 性;
• 个人的品德体现在他的一系列行为中,体现在当个体的行为可能 影响他人的利益时个体所作的行为选择中
2020/2/26
9
(二)品德的构成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用一定 •的 时 德 们 进的必品意分响为意手部好行德和须行心知道所形对行,段标的德志既,品为认依作道理,,德产成某即,志行包、相构德出准识据德过即即标生的一道是和为含道互成的一抉程则是。道道准的重事德道具习道德独一知定择。德及培意德 体 惯德评情要物的、要德行立个、行其养志认 表 ,认价感因或努克 实认为,完情为执学,识 现 才识他体素某力服 现,识等又整、是和 。 会行生,,人验,一困 一是、心相的意人其 一 出意道就难 定是或。它行实们道理互品、它 个 现义德要、 的指现自是能为按心 人 高德成联德行的品有支 道道人己学推表照理 只 尚情分系结结坚配德认质德们言生动示道的成有感, 、构构强道行动识的德对品分养行品人赞的德为、这相,。机。基原德的成道意行,道些互简的道础则外良德志为就德成影称。 同或反对、追求或取舍。

教育心理学品德ppt课件

教育心理学品德ppt课件
结果发现: 低龄儿童认为甲更坏些,因为那么大的狗是不
可能的,他们更多的是根据所说的话与客观真实 性相差的程度大小来评定谎言的严重性。而年龄 大一些的儿童则认为乙儿童更坏一些,因为甲即 使说了这样的话也不算说谎,而乙是故意在说谎。 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 效果论转向动机论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典型的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Heinz
欧洲有个妇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 药材才能救她,就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那种药。 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高过成本十倍。他花 了200元制造这种药,而他索价是2000元。病妇的丈夫 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一共才借得1000元钱,只够药 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 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许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 因兹走投无路竟撬开了商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
1、国际流行的三位一体观点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位一体。
2、我国学者惯常使用的四要素论
完整的品德心理结构应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 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A 甲儿童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一条狗,非常害怕。他 跑回家里告诉妈妈说,他碰到了一只像牛一样大的 狗。
B 乙儿童放学回家,告诉妈妈说老师给了他一个好分 数。事实上老师既没给他高分数,也没给他低分数。 可他这么一说,妈妈很高兴,表扬了他。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培训课件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培训课件

2/28/2021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4
二、品德的概述
(一)品德的定义 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
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个体依 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和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 所形成和表现出来某些稳定的特征与倾向。
2/28/2021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5
2、品德的结构
道德认识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两个问题:
1.这两个儿童犯了同样的错吗?
2.你认为哪个儿童的过失较大?为什么?
2/28/2021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10
2、儿童品德发展的四阶段
他律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
2、价值(行为规范)的内化程度不同 态度经历五级水平的变化发展,即 接受 反应 评价 组织 性格化
当价值标准经过组织成为个人性格系统中的稳定 态度时,才能称为品德。
2/28/2021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8
第二节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例: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品德2/2ຫໍສະໝຸດ /2021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6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一)相同点 二者的结构成分都是由认识、情感、行为
三方面构成的。
2/28/2021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的学习
7
(二)区别 1、所涉及的范畴有别 态度涉及的范围更大;
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 能称为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Hale Waihona Puke 教育心理学态度和品德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