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几种主要的冠心病相关炎症标志物
冠心病的炎症标志物与炎症反应调控研究
冠心病的炎症标志物与炎症反应调控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
除了血管壁的机械性狭窄外,炎症也被认为在冠心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炎症标志物与炎症反应调控在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炎症标志物是反应体内炎症状态的生物标记物,它们可以通过血液样本或其他体液进行检测。
常见的炎症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SR)和血小板计数等。
其中,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特异性的炎症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炎症评估中。
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的血浆CRP水平通常较高,而且可预测心脏事件的发生。
因此,CRP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一个早期预警指标。
除了炎症标志物,炎症反应调控也是冠心病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炎症反应调控主要包括炎症介质的产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
炎症介质是在炎症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参与调节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针对冠心病的研究发现,很多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CXCL)等在冠心病的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些炎症介质的过度产生与冠心病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
在炎症反应调控机制中,核因子-κB(NF-κB)被认为是主要的调控分子。
NF-κB是一种转录因子,它调节多种炎症基因的表达。
研究发现,NF-κB在冠心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炎症反应的激活和调节。
除此之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也在冠心病的炎症反应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STAT3是一种转录因子,它调节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
目前,针对NF-κB和STAT3的抑制剂已经成为冠心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此外,近年来免疫治疗也成为冠心病炎症调控研究的新方向。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或抑制免疫系统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免疫治疗的具体方式包括抗体治疗、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进展
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进展引言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和斑块形成而引起的。
炎症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关于炎症因子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冠心病和炎症因子冠心病是由于动脉壁的炎症和斑块形成而引起的。
炎症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会导致动脉内皮细胞受损,炎症介质的释放会激发血小板活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促进动脉内皮细胞的增生和渗透性增加,最终导致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和斑块的形成。
炎症反应还会导致动脉血栓的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冠心病和炎症因子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炎症因子包括一系列的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细胞黏附分子,它们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联研究炎症因子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许多研究都表明,炎症因子的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重要的炎症标志物,其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CRP水平升高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研究表明,CRP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黏附、向血管内膜转移,促进斑块的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除了CRP之外,其他一些炎症因子也被证实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炎性细胞黏附分子(ICAM-1)等炎症介质的水平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也有一定的关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炎症因子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调节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新策略。
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治疗针对炎症因子的研究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冠心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
冠心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实验室检测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并指导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本文将介绍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脂、炎症指标、血糖、肾功能和血压等方面。
1. 血脂检测指标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
•TC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正常范围应控制在5.18mmol/L以下;•LDL-C是主要的胆固醇载体,其水平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正常范围应控制在3.37mmol/L以下;•HDL-C是“好胆固醇”,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正常范围应大于1.04mmol/L;•TG是血液中主要的甘油酯载体,其水平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正常范围应控制在1.7mmol/L以下。
2. 炎症指标检测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与冠心病炎症指标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指标。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水平与冠心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正常范围应控制在3mg/L以下;•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是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其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正常范围应控制在14ng/L以下。
3. 血糖检测指标高血糖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以下是与冠心病血糖检测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空腹血糖(FPG)是用于评估血糖水平的常用指标,正常范围应控制在6.1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正常范围应控制在6.5%以下。
4. 肾功能检测指标肾功能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以下是与冠心病肾功能检测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常用指标,其水平过高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正常范围应控制在133μmol/L以下;•尿酸是代谢产物,其水平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几种常见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 发 现 炎 症 反应 最 明 显 处 C P 沉 积 最 R
C P 是 冠 心 病 的 独立 危 险 因素 , 筛 3分 位 数 / 3分 位 数 相 对 危 险 度 是 25 R 对 低 . 1 炎 症 在 冠 心病 中 的 作 用 Puzyjl 为 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开 查 冠 心 病 的 高 危 人 群 有 帮 助 。 国 际 健 康 ( 5 可 信 限 14 ~ 4 2 P : 0 0 1 。 lt _ k E认 9% . ., 、0 ) ees l”等 t 4 始 到最 后 结 局 均 有 炎 症 的参 与 , 包 含 炎 与营 养 调 查 ( a oa H a h ad N to R tr oE j 对 2 7例 冠 心 病 患 者 进 行 这 N t nl e t n ur n i l i uvy[ N A E [ E 研 / / 6 有 7 0年 随 访 , 共 有 3 总 6例 死 于 心 脏 原 症细胞 ( T细 胞 、 核 细 胞 、 噬 细 胞 ) S re 1, H N S1) 』 究 , 44 2 了 1 单 巨 、 炎 症 因 子 ( R 、 O、 N 、L6等 ) 内 C P MP T F I一 和 例 男 性 、 22例 女 性 入 选 , 访 1 5 1 随 0年 的
冠 心 病 是 严 重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的 疾 病 2 1 C反 应 蛋 白 ( — at e po i , . 一 C r ci rt n e v e
升 趋 势 。关 于 冠 心 病 的 发 病 机 制 有 多 种 学 说 , 脂 质 浸 润 学 说 、 伤 反 应 学 说 和 如 损 物 , 种 病 原 微 生 物 感 染 、 伤 及 免 疫 反 各 创 应 均 可 刺 激 肝 脏 合 成 C P, C P反 过 R 而 R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炎症标志物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炎症标志物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压力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而了解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和炎症标志物,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疾病的风险和诊断该病的程度。
1.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是指通过对血液中特定物质的检测,来评估冠心病的风险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1)血脂水平: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水平的检测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其中,总胆固醇和LDL-C的升高与冠心病的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而HDL-C的降低与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有关。
(2)血糖水平: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血糖水平的检测对于冠心病的早期预测和预防至关重要。
常用的血糖检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其中空腹血糖水平超过正常范围,或餐后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均提示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加大。
(3)肌钙蛋白:冠心病发作时心肌组织受损,会释放出肌钙蛋白。
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心病的发生,并可以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2. 炎症标志物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提供对冠心病炎症进程的了解和预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炎症标志物:(1)C-反应蛋白(CRP):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其浓度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血清中CRP浓度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炎症程度和预测其病情的严重程度。
(2)降钙素原(PCT):PCT是一种与感染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蛋白质。
其浓度的升高可以提示冠心病患者合并感染或炎症反应。
PCT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身体对抗感染和炎症的重要免疫细胞。
冠心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常常会升高,反映了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活跃度。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
冠心病的血液生化指标分析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缺氧。
为了准确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医生通常会检查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冠心病的一些常见血液生化指标,并解释其与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1. 血脂类指标血脂类指标是评估患者血液中脂质代谢状况的重要参数。
其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常见的血脂类指标。
冠心病患者往往有较高的TC和LDL-C水平,而HDL-C水平较低。
高TC和L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而HDL-C水平的降低则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因此,血脂类指标的监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血糖类指标血糖类指标是评估患者糖代谢状况的关键指标。
其中,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是常见的血糖类指标。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及时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至关重要。
高血糖水平会导致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进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3. 乳酸类指标乳酸类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缺氧状态。
当心肌供氧不足时,心肌细胞会通过无氧酵解产生乳酸。
乳酸水平的升高可以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缺氧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乳酸类指标包括血乳酸(Lac)和乳酸脱氢酶(LDH)。
这些指标在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监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 心肌损伤指标心肌损伤指标是评估患者心肌损伤程度的关键指标。
其中,肌钙蛋白(cTn)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常用的心肌损伤指标。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缺氧会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损伤,释放出cTn和CKMB等心肌标志物。
这些指标的升高提示心肌损伤的存在,有助于确定诊断和病情评估。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其他一些血液生化指标如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和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也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炎症标志物IL6IL8和INFa与冠心病的关系
炎症标志物IL6IL8和INFa与冠⼼病的关系炎症标志物IL-6、IL-8和INF-α与冠⼼病的关系[关键词] 冠⼼病;⽩细胞介素-6;⽩细胞介素-8;综述[中图分类号] R541,4 [⽂献标识码] A冠⼼病是严重危害⼈类健康的疾病之⼀,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在冠⼼病的发⽣、发展和预后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1】。
冠⼼病作为⼀种炎症性疾病,已经证明低程度的慢性炎症贯穿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其发⽣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的结果。
从循环中细胞对动脉内层的浸润到斑块纤维帽的脆性增加,以及最终导致斑块的破裂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炎症在冠状动脉性疾病(CAD)的发⽣发展中起了关键性的作⽤。
【2】各种促炎和抗炎因⼦如肿瘤坏死因⼦(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所形成的炎性因⼦调节⽹络在CHD 的发⽣、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免疫调节作⽤。
【3】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病病理过程的基础,炎症反应贯穿了AS的整个过程,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主要因素,⽽反映局部和全⾝炎症的主要是体内炎症标志物⽔平的变化。
有研究表明病原体的感染可能是冠⼼病的重要病因。
感染可引起全⾝的炎症反应,诱发细胞因⼦IL-6的升⾼,从⽽造成⾎管内⽪功能异常,促进凝⾎,加速动脉硬化。
[4]冠⼼病病⼈缺⾎事件的发⽣常与炎症标志物的变化相⼀致,揭⽰炎症标志物与冠⼼病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炎症标志物与冠⼼病的发⽣、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是冠⼼病研究领域的⼀个热点。
⽬前认为⾎管内(内⽪功能受损、氧化应激等)和⾎管外(感染等)因素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炎症反应⼜引起细胞因⼦的产⽣,进⼀步诱导急性时相反应物及⼀些炎症应答相关的效应分⼦的表达,这些物质进⼊循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发展,通路中各个指标测定均与冠状动脉意外发⽣的危险性相关。
冠心病患者生物标志物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生物标志物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所致。
该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残和致死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了显著影响。
因此,研究冠心病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与不良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标志物是指在生物体内产生或被生物体产生的,可以作为疾病发展、进展和预后的指示物质。
在冠心病的研究中,许多生物标志物已被发现与不良预后相关。
首先,心肌损伤标志物是评估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例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标志物的升高与心肌损伤的程度相关,这些标志物的升高意味着心肌梗死或心肌损伤的发生,从而预示着不良预后的可能性。
其次,炎症标志物在冠心病患者预后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炎症标志物的升高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炎症反应的加重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恶化,进而增加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风险。
此外,心血管功能标志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评估中。
例如,N末端脑钠肽、B型钠肽等标志物的升高与心功能不全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
这些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功能异常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与不良预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通过监测和评估这些标志物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测不良预后的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然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更好地指导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检测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检测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及时的血液检验对于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检验的相关指标检测,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血脂类指标检测血脂异常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脂类指标检测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血脂类指标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血脂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心肌酶类指标是评估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会释放出一系列酶类物质,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肌红蛋白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三、炎症标志物检测炎症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反应蛋白、血小板活化因子、纤维蛋白原等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炎症反应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冠心病患者常常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其他指标检测除了以上几类指标外,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验还包括一些其他指标的检测,如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指标、肝功能指标等。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在进行血液检验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采取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血液检验前,需要遵医嘱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空腹抽血、停用某些药物等,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验是评估疾病状况和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由于其发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风险评估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能够反映生理或病理过程的指标,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心血管疾病常见的生物标志物1、心肌肌钙蛋白(cTn)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 I(cTnI)。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心肌细胞受损,cTn 释放入血,其浓度升高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此外,cTn 水平的动态变化对于判断心肌梗死的病程和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
2、脑钠肽(BNP)及其前体(NTproBNP)BNP 和 NTproBNP 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是反映心室功能障碍的标志物。
当心室压力和容量负荷增加时,BNP 和 NTproBNP 的分泌增加。
它们在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以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C 反应蛋白(CRP)CRP 是一种炎症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其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
高敏 CRP(hsCRP)的检测能够更敏感地反映心血管系统的炎症状态。
4、血脂相关标志物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是常见的血脂指标。
其中,LDLC 升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 HDLC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此外,脂蛋白(a) Lp(a) 的升高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
二、生物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在 ACS 中,心肌肌钙蛋白的检测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关键。
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后,及时检测 cTn 水平,结合心电图和临床症状,能够快速明确诊断。
此外,心肌酶谱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也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血脂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
冠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这些指标的变化能够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些指标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标志慢性炎症的血液指标,是C-反应蛋白的敏感性升高衍生物。
研究发现,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往往明显升高,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
肌钙蛋白(cTn)是一种心肌特异性蛋白质,当心肌细胞受损或坏死时会释放出来,是目前临床上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的程度,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轻重和预后情况。
血脂包括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血液中的脂类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高胆固醇、高三酸甘油酯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受阻,从而引发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监测血脂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讨论这些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意义:通过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高水平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提示患者预后不佳,需要加强治疗以防止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来说,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肌钙蛋白水平的升高提示心肌缺血或坏死的发生,对于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
冠心病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测指标摘要:一、冠心病危险因素概述二、实验室检测指标1.脂质代谢异常2.炎症标志物3.凝血功能异常4.基因多态性正文: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危险因素多样化,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而在实验室检测中,有以下几个指标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首先,脂质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降低,都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
脂质代谢紊乱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其次,炎症标志物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炎症标志物的升高,如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等,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程度,进而预测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再者,凝血功能异常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之一。
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凝血功能。
此外,基因多态性也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热点。
基因多态性是指个体基因型在不同人群中存在的差异。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相关。
例如,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多态性等,都可能影响胆固醇代谢,从而影响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综上所述,了解并掌握这些实验室检测指标,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个体的冠心病发病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也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血脂、炎症状态、凝血功能等指标,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建议。
冠心病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冠心病炎症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汤益明
【期刊名称】《实验与检验医学》
【年(卷),期】2003(021)004
【摘要】@@ 1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近年来,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炎症可能在AS的起始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关键证据包括:(1)AS斑块的病理学特征是慢性炎症;(2)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主要机制是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而其发生可肯定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2];(3)基础研究表明AS发生及发展主要的机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修饰、内皮功能的损害及单核、巨噬等炎症细胞的活化.这三者相互影响促使AS病变的发生及发展[1];(4)AS及冠心病(CHD)各阶段均已证明有循环炎症标志物的升高[3],其水平且与CHD危险性呈正相关.【总页数】3页(P289-290,278)
【作者】汤益明
【作者单位】330077,南昌,江西省中医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2
【相关文献】
1.炎症标志物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J], 杜立树;平龙玉;熊伟
2.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杨平;杭永伦;温先勇;蔡美珠;刘应才
3.冠心病患者炎症标志物与脂质过氧化物检测及相互关系的探讨 [J], 温先勇;杭永伦;邓正华;苑冀容
4.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HE4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曹艳;施英娟;杨曙梅;王峰
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肠道菌群及粪便炎症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陈茜茜;朱海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心病病程中联合检测HCY、hS-CRP、LP(a)及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冠心病病程中联合检测HCY、hS-CRP、LP(a)及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翟向伟;高宏勇;王燕妮;白玲;雷新军;关宏弟【摘要】目的:分析对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期间进行 D-二聚体(DD)、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1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53例,隐匿型冠心病28例;将同期在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液标本进行hs-CRP、DD、LP(a)、HCY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中hs-CRP、DD、LP(a)、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AMI患者 HCY、hs-CRP、DD、LP(a)水平均> UAP患者>SA P患者>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各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中,AMI> UAP>SAP>隐匿型冠心病,且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大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hs-CRP、DD、LP(a)、HCY水平动态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疾病危险分层,病情转化情况,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估具有指导意义.【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6)010【总页数】3页(P1479-1481)【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诊断;C-反应蛋白质/血液;嘧啶二聚体/血液;脂蛋白(a)/血液半胱氨酸/血液【作者】翟向伟;高宏勇;王燕妮;白玲;雷新军;关宏弟【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医院宝鸡721000;陕西省宝鸡市高新医院宝鸡721004;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中铁一局集团中心医院渭南71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冠心病病程长,长期慢性心肌缺血会并发动脉闭塞、心肌梗死、乳头肌功能失调、心室壁瘤等多种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
不同冠心病炎症因子测定及意义易损斑块和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之间关系密切,如何防止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进展,防止斑块破裂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量研究显示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C反应蛋白(CRP)被认为是冠心病发病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做为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欧洲心脏病协会(ESC)指南。
近年研究发现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可通过多种生物学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加剧,从而促进AMI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通过检测非冠心患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AMI患者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为下一步寻找临床更为特异的炎症指标和特异性治疗奠定基础和理论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昆明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2007年3月至2008年1月间住院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患者,根据临床和冠造结果,按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和2006年ESC《稳定型心绞痛诊治指南》标准分为:对照组(排除冠心病,n=20),女6例,男14例,平均年龄(65.70±5.83)岁;稳定型心绞痛组(n=20),女8例,男12例,平均(67.20±5.96)岁;急性心肌梗死组组(n=40),女12例,男28例,平均年龄(65.43±7.01)岁,详细资料见表1。
1.2 诊治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根据胸痛症状、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学改变初步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所有入选的患者最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最终诊断,稳定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无心肌酶学增高,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至少有1支冠脉血管狭窄大于50%且伴有心肌酶学增高3倍以上并心电图有相邻导联ST段抬高大于0.1 mV 以上,对照组则为有胸痛症状但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患者。
冠心病的免疫学检查
冠心病的免疫学检查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所引起。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而且年轻人也逐渐成为冠心病的患者。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变得愈加重要,而免疫学检查是一种新兴的诊断方法,许多病人选择通过免疫学检查获取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冠心病的免疫学检查包括血浆脂肪水平检查、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前白蛋白测定等多个方面。
首先,血浆脂肪水平检查是对冠心病患者最常规的免疫学检查之一。
因为高浓度的血浆脂肪对心脏的血管健康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人们通常会提到三种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甘油三酯(TG)。
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H)的关键物质,而HDL则具有预防ASH的功效。
因此,针对血浆脂肪水平进行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管健康情况,进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
其次,高敏C-反应蛋白测定也成为了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免疫学检查之一。
高敏C-反应蛋白(高敏CRP)是一种在炎症反应中产生的蛋白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敏CRP可以预测冠心病、缺血性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
与其他指标相比,高敏CRP的强项是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和中期状态的检测敏感性较高。
在儿童、青少年、年轻和健康的成年人中,高敏CRP浓度通常很低,因此,高水平的高敏CRP可能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程已经开始。
最后,前白蛋白(ProBNP)是一种生化标志物,其浓度可反映心脏充盈压力。
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发生时,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导致心室壁张力增加,进而影响室腔容积和充盈压。
这种生物学变化会导致前白蛋白的浓度增加。
因此,前白蛋白的检测通常用于冠心病的危险评估和疾病监测,可以通过检测前白蛋白来判断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心肌缺血程度。
除了上述三个免疫学检查,还有其他一些相关检查,例如钾离子测量、钙离子测量和红细胞压积测量等。
尽管这些检测方法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但仍需进行更加清晰和准确的研究,以确定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12种炎症相关实验标志物和最佳的结果范围
12种炎症相关实验标志物和最佳的结果范围您是否正在经历疲劳、疼痛、皮肤问题、消化系统疾病、头痛或其他烦人的慢性症状?慢性炎症可能是这些毛病的起因。
慢性炎症是大多数慢性症状和疾病的根源。
检测炎症标志物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帮助你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由此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从而衡量您的病情进展,并恢复您的健康和活力。
这篇公众号将告诉你什么是炎症以及了解一些慢性炎症的问题。
并且分享给大家可以帮助你改善这些问题的12种炎症相关实验标志物和最佳的结果范围。
什么是炎症?炎症是你身体抵御外来病原体、毒素、过敏原、伤害和其他伤害的自然防御机制。
你的免疫系统通过增加血流量、毛细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各种化学介质的产生来对任何伤害或细胞损伤作出反应。
这个复杂的过程有助于您的身体产生抗体和细胞因子并且保护您的身体并对抗有害病原体,使身体不用消除有毒物质和修复组织损伤。
在受伤的情况下,炎症也有助于保护受影响的区域并支持影响区域的恢复。
当涉及到急性感染或受伤时,炎症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正如英国营养学杂志2015 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所解释的那样,慢性、低度、全身性炎症可能是有问题的并且有害的。
慢性炎症问题急性炎症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是我们身体对受伤、感染或疾病产生反应的关键部分。
它可以保护您免受病原体的侵害,并支持受损细胞的恢复和修复。
急性炎症会在身体感染后迅速开始,通常在几分钟内。
它可能会持续几天,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持续几周,但会逐渐减少并在恢复后消失。
急性炎症的迹象可能包括疼痛、肿胀、发红、发热、瘙痒,或者在呼吸系统有问题或过敏的情况下、打喷嚏、咳嗽、充血和流泪。
慢性炎症是不同的。
低度、慢性炎症是全身性的。
如果不加以解决,它可能会持续数月、数年或终生。
虽然急性炎症往往有特定的原因,例如受伤、感染、过敏原或接触有毒物质,可慢性炎症却没有一个特定的原因。
由于一系列问题,包括不良饮食、不良生活方式选择、慢性压力、环境毒素暴露和其他等因素,慢性炎症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TBIL、DBIL、CRP、UA、NT-proBNP_水平变化及其相关
84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3年8月下第21卷第24期·实验研究·作者简介:马媛,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TBIL、DBIL、CRP、UA、 NT-proBNP 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马媛(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医院,北京 1026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Hcy、TBIL、DBIL、CRP、UA、NT-proBNP 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4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并根据临床诊断将观察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2例作为对照组。
各组均检测血清Hcy、TBIL、DBIL、CRP、UA、NT-proBNP 水平。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Hcy、TBIL、DBIL、CRP、UA、NT-proBNP 水平,并分析血清Hcy、TBIL、DBIL、CRP、UA、NT-proBNP 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受检者血清Hcy、CRP、UA、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BIL、DBIL 水平低于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受检者血清Hcy、CRP、UA、NT-proBNP 水平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TBIL、DBIL 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受检者血清Hcy、CRP、UA、NT-proBNP 水平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TBIL、DBIL 水平低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Hcy 水平与血清CRP、UA、NT-proBNP 水平均呈正相关(r =0.474,0.616,0.1255,P <0.05),与血清TBIL、DBIL 水平均呈负相关(r =-0.325,-0.329,P <0.05);血清TBIL 水平与血清DBIL 水平呈正相关(r =0.556,P <0.05),与血清CRP、UA、NT-proBNP 水平均呈负相关(r =-0.336,-0.587,-0.314,P <0.05);血清DBIL 水平与血清CRP、UA、NT-proBNP 水平呈均负相关(r =-0.364,-0.415,-0.286,P <0.05);血清CRP 水平与血清UA、NT-proBNP 水平呈均正相关(r =0.298,0.342,P <0.05);血清UA 水平与血清NT-proBNP 水平呈正相关(r =0.251,P <0.05)。
心脑血管疾病中炎症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研究
心脑血管疾病中炎症标志物的检测方法研究引言: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致死因素之一,而炎症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监测和评估心脑血管系统中的炎症水平成为预防、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心脑血管疾病中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基于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方法C-反应蛋白(CRP)是最常用和最早被发现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活动性评估的标志物之一。
它可以快速增加并在感染和组织损伤等情况下明显升高。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最广泛采用高敏感CRP(hs-CRP)进行检测。
该方法简便、经济,并且能够提供有关患者体内低级别全身性慢性炎性状态的信息。
然而,由于hs-CRP水平在正常人群中异质性较高,存在个体差异,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方面有限。
此外,即使hs-CRP是一种重要的标志物,但它并非特异性指示心脑血管炎症,因为其他疾病和条件如感染、创伤、癌症也会导致hs-CRP水平升高。
二、基于降钙素原(BNP/NT-proBNP)的检测方法降钙素原(BNP)及其氨基末端片段氨基末端前序脑钠肽(NT-proBNP)是心脏肌细胞内分泌方式产生的激素类物质。
在心脏扩张和功能不全时,这些物质会被释放到循环系统中,并作为诊断和预测急性或慢性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生化标记。
BNP/NT-proBNP检测方法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比之下,与CRP相比,BNP/NT-proBNP更具特异性且对心脏病变的改变更敏感。
然而,使用BNP/NT-proBNP作为标志物仍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其他疾病和肥胖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其水平升高。
三、基于白细胞介素(IL)的检测方法白细胞介素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多肽类蛋白质,在心血管系统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某些型号的IL已被证实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其他形式的心血管疾病有关。
在这方面,IL-6和IL-18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指标之一。
冠心病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标准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所致。
冠心病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以下是冠心病的常用诊断标准:一、临床症状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胸痛。
患者常描述为胸部压迫感、闷痛或胃痛样感觉。
胸痛可以放射到左臂、颈部、下颌或背部。
胸痛通常与劳累、情绪激动或进食有关,并可以通过休息或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缓解。
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通常表现为ST段改变,如ST段压低、抬高或出现缺血性T波倒置。
若出现心电图上的动态改变,如ST段抬高超过0.2mV,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即为急性心肌梗死。
三、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检查:冠心病患者可出现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增多等改变。
2. 心肌酶谱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细胞受损释放的肌钙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等酶类指标会升高。
3. 血脂检查: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异常表现为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
4. C-反应蛋白检查:C-反应蛋白是炎症指标,其升高可能与冠心病的炎症反应有关。
5. 血糖检查: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血糖水平的异常可以反映冠心病的风险。
6. 心电图负荷试验:这是一种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在负荷状态下心电图的变化,以评估患者心血管功能和冠心病的程度的方法。
四、影像学检查1.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通过导管插入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注入造影剂进行X线摄影,可以直观地观察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情况。
2. 心肌灌注显像: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再利用放射性荧光成像技术观察心肌灌注情况,可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和心肌供血情况。
综上所述,冠心病诊断既有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心电图等临床表现,又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脏状况和风险。
及早进行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和管理冠心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顾几种主要的冠心病相关炎症标志物发表时间:2016-12-29T16:34:34.7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朴艳虹崔兰指导教师[导读]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而引起。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133000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所致的心肌缺血而引起。
冠心病的发病与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
而冠心病发生、发展伴随的重要病理和临床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
各种炎症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贯穿于整个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
在其过程中不同炎症因子发挥其各自的作用。
现就此展开综述。
一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AS或AS血栓形成是心血管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AS是血管壁的慢性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是该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参与AS病变的形成过程,而且引发血栓、斑块破裂等并发症。
炎症驱动的AS发生,伴随着大量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L)-1、IL-6,激活的炎症渗透物质(特别是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的表达增加,蛋白裂解酶的释放,以及血管的新生。
当各种原因(机械性、LDL、高胆固醇血症、吸烟、毒素、病毒等)引起内皮细胞损伤时,损伤的内皮细胞分泌生长因子,吸引单核细胞聚集病进入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经内弹力膜窗孔迁入内膜,及细胞外基质合成、沉淀而导致内皮功能紊乱。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能通过血管内皮原性因素使之功能处于动态平衡。
炎症因素可破坏其稳态水平,促进动脉斑块形成,诱发AS的发生,已成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二炎症因子IL-1(白介素-1)IL-1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和多肽调节因子。
IL-1因子由IL-1α、IL-1β、IL-1Ra组成。
IL-1β为主要由单核和巨噬细胞产生的[1]前炎症免疫反应诱导剂,IL-1β前体无活性,经caspase-1、蛋白酶-3、弹性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颗粒酶A等激活后可增强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功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扩张血管,参与脂蛋白代谢,增加血管通透性。
IL-1α的表达则更广泛,IL-1α前体即有活性,能迅速引起一系列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级联反应,在炎症早期发挥作用。
IL-1Ra为内源性拮抗剂,可抑制IL-1β、IL-1α因子的促炎性作用。
生理状态下,两种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但在病理状态下其平衡被破坏,使促内皮损伤占优势,IL-1还可通过延迟中性粒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细胞损伤。
IL-1是与AS形成有关的的强力促炎细胞因子。
[2]IL-2(白介素-2)IL-2又名T细胞生长因子,主要有活化的CD4+细胞和CD8+T细胞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是所有T细胞亚群的生长因子,并可促进活化B细胞增殖,故为调控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3]。
IL-2在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节中处重要地位,故鉴定IL-2系统的活性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对进一步解释冠心病的发生机理,及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意义。
IL-6(白介素-6)IL- 6主要是有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且它的产生可被IL- 1、IFN-γ、TNF-α和感染所调节。
IL-6促进冠状动脉粥样化形成的机制大致如下:IL-6介导的白细胞黏附增加促进斑块的不稳定性,削弱内皮细胞产生内源性一氧化氮的能力,削弱斑块处的纤维帽,加速斑块裂隙,最终导致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另外IL-6诱导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IL -6 还能增加肝脏纤维蛋白原的释放,发挥促凝的作用。
诱导肝脏合成 CRP 增加。
这些生物特性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曾有研究[4]证实,对经冠脉造影明确冠心病的患者,测其血 IL-6,发现 IL-6 为冠心病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IL-6表达越高[5]。
国内有关临床研究[6]也显示,IL-6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因此检测IL-6的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程度和预后。
IL-10(白介素10)IL-10是抗炎细胞因子,具有抗AS形成的作用。
由Th2细胞,Th0细胞,Th1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等产生。
IL-10可通过多种途径抗AS形成。
机制如下:①抑制炎症介质,IL-10在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下调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把细胞的炎性激活,从而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表达TNF-α,IL-1,IL-6,IL-18等炎症介质。
②IL-10可下调粘附分子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附壁,使泡沫细胞生成减少而发挥抗AS作用。
③IL-10可抑制组织因子(TF)的表达,防止血栓形成④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合成,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MP-1)的生成。
MMPS具有降解细胞外基质,使斑块的纤维帽变薄、促进斑块不稳定的作用。
IL-10抑制MMPS合成,促进TMP-1的生成,从而调节MMPS/TMP-1的平衡,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⑤影响细胞凋亡和增殖。
AS斑块中存在凋亡,其中氧化LDL,NO和一些促炎细胞因子是凋亡诱导剂。
IL-10通过影响氧化LDL的血管壁沉积和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并下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减少NO形成而抑制细胞凋亡。
IL-10可抑制由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TNF-α诱导的颈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⑥影响血清胆固醇代谢。
除了上述免疫和抗炎作用外,IL-10还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发挥抗AS作用。
IL-10作为一种抗炎细胞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AS作用。
目前已有研究证实IL-10与促炎因子一定水平上的平衡,有助于AS斑块的稳定。
那么外源性补充IL-10,保持IL-10与促炎因子之间适当的平衡,可为防治AS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7]IL-18(白介素-18)IL-18是一种具有多向性效应的促炎因子。
人的IL-18主要由巨噬细胞系统,内皮细胞系统产生。
以往研究中发现人类血管动脉粥样斑块中存在IL-18 及其受体的表达,而正常血管则无相应表达。
IL-18可强烈诱导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生成IFN-γ[8]。
通过INF-γ介导致AS。
IFN-γ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促进IL-12的活性,合成更多的IFN-γ;促进巨噬细胞的活性,进一步激活炎症系统,形成“瀑布”效应;合成和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促进血管和细胞、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黏附。
IFN-γ还能够增加T细胞通过内皮细胞迁移至内皮下,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IL-18还可直接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促进分泌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ase,MMP),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IL-18能诱导中膜平滑肌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L-16,从而使中膜平滑肌细胞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增加。
有研究证明敲除小鼠的IL-18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9]。
Blan-kenberg 等[10]研究发现血浆 IL-18 水平与 CHD 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因此检测IL-18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阶段和进展程度及预后。
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tor,简称VEGF),是由多种肿瘤细胞,伤口中角质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在早期也被称作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简称VPF),是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可在体内诱导血管新生。
VEGF是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
二条分子量各为24KDa的单链以二硫键组成二聚体。
VEGF分解的单体无活性,去除N2糖基对生物效应无影响,但可能在细胞分泌中起作用。
由于mRNA不同的剪切方式,产生出分别VEGF121 VEGF145 VEGF165 VEGF185 VEGF206等至少5种蛋白质,其中 VEGF121 VEGF145 VEGF165是分泌性可溶性蛋白,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
VEGF通过作用于内皮细胞上相应的受体,VEGFR通过自身二聚化而被激活,继而激活PI3K是其磷酸化,p-PI13K可进一步使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活化。
磷酸化的Akt可激活eNOS,促进L-精氨酸生物转变为瓜氨酸,促进NO的生物合成。
而NO 除作为血管扩张因子外,在调节内皮细胞的生长、凋亡以及迁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血管新生所必需的调节因子。
研究表明当血管内皮细胞处于缺氧环境时,细胞内VEGF明显增加,炎症因子也可一定程度地促进VEGF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在TNF-α损伤状态下,VEGF表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增加,加快AS斑块形成,使AS斑块不稳定性增加[3]。
VEGF可诱导单核细胞的活化、迁移及多种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内膜损伤。
VEGF受体尽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存在,能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血管的形成,对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11]。
因此检测VEGF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阶段和进展程度及预后。
TNFTNF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炎性细胞因子,是炎症、免疫反应的重要递质,并与疾病的活动性有关。
TNF-α可能的作用机制如下:TNF-α通过加强血纤维蛋白酶原抑制物-1 的作用及抑制抗凝血蛋白-C 来促进血栓前期形成。
高表达的TNF可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诱导内皮细胞凋亡,促进内皮素(ET)及血栓素的表达,促进血管收缩,同时可通过促进c-fos和c-myc原癌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使VSMC增值,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TNF损伤状态下,VEGF代偿性表达增加,促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值,加快AS斑块形成。
TNF可诱导 IL-6、IL-8、IL-10、IL-2、IL-12、CRP 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反过来这些炎性因子又参与冠心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以有研究示CHD 患者血清 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且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尤其在AMI患者中升高最为显著,说明TNF-α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冠脉病变程度。
因此检测TNF的表达水平,将有助于预测冠心病患者病情的阶段和进展程度及预后,更为治疗提供新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