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湖南省)——数学(文)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语文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语文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说明(新课标)
2011年高考考试大纲(新课标)——数学(理)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理工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数学科的考试,按照“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
2011年高考数学湖南文(word版含答案)
【选择题】【1】.设全集{}{}1,2,3,4,5,2,4,U U M N M N ==∪∩=ð则N =( ). (A ){}1,2,3 (B ){}1,3,5 (C ){}1,4,5(D ){}2,3,4【2】.若,a b ∈R ,i 为虚数单位,且(i)i i a b +=+,则( ). (A )1,1a b == (B )1,1a b =-= (C )1,1a b ==-(D )1,1a b =-=-【3】.“1x >”是“1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4】.设下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42π+ (B )3618π+(C )9122π+ (D )9182π+【5】.通过随机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由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算得,22110(40302020)7.860506050K ⨯⨯-⨯=≈⨯⨯⨯ 附表: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 (B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6】.设双曲线2221(0)9x y a a -=>的渐近线方程为320x y ±=,则a 的值为( ).(A )4(B )3(C )2(D )1【7】.曲线sin 1sin cos 2x y x x=-+在点M (4π,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A ) 12-(B ) 12 (C ) 2- (D )2【8】.已知函数2()e 1,()43x f x g x x x=-=-+-,若有()()f a g b =,则b 的取值范围为( ).(A ) 2⎡⎣(B ) (22+(C )[]1,3 (D )()1,3【填空题】【9】.(选做题)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αα=⎧⎪⎨=⎪⎩(α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曲线2C 的方程为()cos sin 10ρθθ-+=,则1C 与2C 的交点个数为 .【10】.(选做题)已知某试验范围为[10,90],若用分数法进行4次优选试验,则第二次试点可以是 .【11】.(必做题)若执行如下图所示的框图,输入11x =,2342,4,8x x x ===,则输出的数等于 .【12】.(必做题)已知()f x 为奇函数,()()9g x f x =+,(2)3g -=,则(2)f =_________. 【13】.(必做题)设向量,a b 满足|ab =(2,1),且a 与b 的方向相反,则a 的坐标为________. 【14】.(必做题)设1,m >在约束条件,,1y x y mx x y ⎧⎪⎨⎪+⎩≥≤≤下,目标函数5z x y =+的最大值为4,则m 的值为 .【15】.(必做题)已知圆2212C xy +=:,直线4325.l x y +=: (1)圆C 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 .(2)圆C 上任意一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小于2的概率为 . 【16】.(必做题)给定*k ∈N ,设函数**f →N N :满足:对于任意大于k 的正整数n ,().f n n k =-(1)设1k =,则其中一个函数f 在1n =处的函数值为 ;(2)设4k =,且当n ≤4时,2≤()f n ≤3,则不同的函数f 的个数为 . 【解答题】【1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满足sin cos c A a C =. (1)求角C 的大小; (2)求cos()4A B π-+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 B 的大小.【18】.某河流上的一座水力发电站,每年六月份的发电量Y (单位:万千瓦时)与该河上游在六月份的降雨量X (单位:毫米)有关,据统计,当X =70时,Y =460;X 每增加10,Y 增加5.已知近20年X 的值为:140, 110, 160, 70, 200, 160, 140, 160, 220, 200, 110, 160, 160, 200, 140, 110, 160,220, 140, 160.(1)完成如下的频率分布表: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频率分布表:(2)假定今年六月份的降雨量与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的分布规律相同,并将频率视为概率,求今年六月份该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的概率.【19】.如图1,在圆锥PO 中,已知PO O =的直径2AB =,点C 在AB 上,且∠CAB =30°,D 为AC 的中点.(1)证明:AC ⊥平面POD ;(2)求直线OC 和平面PAC 所成角的正弦值.【20】.某企业在第1年初购买一台价值为120万元的设备M ,M 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年减少.从第2年到第6年,每年初M 的价值比上年初减少10万元;从第7年开始,每年初M 的价值为上年初的75%. (1)求第n 年初M 的价值n a 的表达式;(2)设12···nn a a a A n+++=,若n A 大于80万元,则M 继续使用,否则须在第n 年初对M 更新.证明:须在第9年初对M 更新.【21】.已知平面内一动点P 到点(1,0)F 的距离与点P 到y 轴的距离的差等于1. (1)求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2)过点F 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12,l l ,设1l 与轨迹C 相交于点,A B ,2l 与轨迹C 相图1交于点,D E ,求,AD EB 的最小值.【22】.设函数1()ln ()f x x a x a x=--∈R . (1)讨论()f x 的单调性.(2)若()f x 有两个极值点1x 和2x ,记过点11(,()),A x f x 22(,())B x f x 的直线斜率为k .问:是否存在a ,使得2k a =-?若存在,求出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 【1】.B 提示:由{}1,2,3,4,5U MN ==,{}2,4U MN =ð,得N ={}135,,.故选(B ). 【2】.C提示:由(i)i i a b +=+得1i i a b -+=+,则1,1a b ==-.故选(C ). 【3】.A提示:由1x >可推出1x >,而由1x >推不出1x >.故选(A ).【4】.D提示:由已知可得该空间几何体为一球和一四棱柱组成,四棱柱的底面为边长为3的正方形,高为2,体积为23318⨯⨯=,球的体积为3439()322⨯π⨯=π,所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9182π+.故选(D ). 【5】.A提示:26.635K >,所以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故选(A ). 【6】.C提示:令22209x y a -=,则有30x ay ±=,所以2a =.故选(C ). 【7】.B 提示::''sin 11()sin cos 21sin 2x y x x x=-=++,所以1121sin(2)4k ==π+⨯.故选(B ). 【8】.B 提示:()e 11x fx =-->,若()()f a g b =,则()2431g b b b =-+-->,解得22b <.故选(B ). 【9】.2提示:将参数方程2cos ,x y αα=⎧⎪⎨=⎪⎩化为普通方程为22143x y +=,将(cos sin )10ρθ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10x y -+=,联立方程组221,4310,x y x y ⎧+=⎪⎨⎪-+=⎩消去y 得27880x x +-=,因为0>Δ,故交点有2个.【10】.40或60提示:区间长度为80,可以将其等分8段,利用分数法选取试点:则试点可选为1310(9010)408x =+-=或2510(9010)608x =+-=,由对称性可知,第二次试点可以是40或60.故填40或60. 【11】.154提示:先求和123415x x x x x =+++=,然后再求平均数,输出154x =.【12】.6 提示:()()(2)2929g f f -=-+=-+,所以()26f =.【13】.(4,2)--提示:设(,)x y =a ,由a 与b 的方向相反可设(0)λλ=<a b ,所以2,,x y λλ=⎧⎨=⎩代入2220x y +=,解得2λ=-,则a 的坐标为(4,2)--.【14】.3提示:画出可行域,利用图解法求解;或,,y x y mx =⎧⎨=⎩1,,x y y mx +=⎧⎨=⎩1,,x y y x +=⎧⎨=⎩求出三个区域端点111(0,0),(,),(,)1122m m m ++,当且仅当直线5z x y =+过点1(,)11mm m ++时有最大值5141m z m +==+,解得3m =.【15】.(1)5;(2)16. 提示:(1)圆C 的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2555d==;(2)由(1)知圆心到直线l 的距离为5,要使圆上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小于2,即1:4315l x y +=与圆相交所得的劣弧上,由半径为3可知劣弧所对的圆心角为3π,故所求的概率为1326P π==π.【16】.(1)a (a 为正整数);(2)16. 提示:(1)由题可知()f n ∈*N ,而1k =时,1n >,则()1f n n =-∈*N ,故只须()1f ∈*N ,故(1)f a =(a 为正整数).(2)由题可知4k =,4n >,则()4f n n =-∈*N ,而n ≤4时,2≤()f n ≤3即(){2,3}f n ∈,即{1,2,3,4}n ∈,(){2,3}f n ∈,则不同的函数f 的个数为4216=.【17】.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cos .C A A C =因为0A π<<,所以s i n 0A >.从而s i n cos .C C =又cos 0C ≠,所以tan 1C =,则4C π=. (2)由(1)知,34B A π=-cos()cos()4A B A A π-+=-π-=πcos 2sin()6A A A +=+.因为304A π<<,所以11.6612A πππ+<<从而当62A ππ+=,即3A π=时,2sin()6A π+取最大值2.cos()4A B π-+的最大值为2,此时5,.312A B ππ==【18】.解:(1)在所给数据中,降雨量为110毫米的有3个,为160毫米的有7个,为200毫米的有3个,故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频率分布表为(2)P (“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490530)(130210)(70)(110)(220)1323.20202010P Y Y P X X P X P X P X =<>=<>==+=+==++=或或故今年六月份该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的概率为310. 【19】.解:(1)如图2,因为OA OC =,D 是AC 的中点,所以AC OD ⊥. 又⊥PO 底面O ,AC ⊂底面O ,所以AC PO ⊥,而OD ,PO 是平面POD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 ⊥平面POD .(2)由(1)知,AC ⊥平面POD ,又AC ⊂平面PAC ,所以平面POD ⊥平面PAC ,在平面POD 中,过O 作OH PD ⊥于H ,则OH ⊥平面PAC .连结CH , 则CH 是OC 在平面PAC 上的射影,所以OCH ∠是直线OC 和平面PAC 所成的角.在Rt △ODA 中,1sin 30.2OD OA =⋅=在Rt △POD中,3OH==在Rt △OHC中,sin 3OH OCHOC ∠== 故直线OC 和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20】.解:(1)当n ≤6时,数列{}n a 是首项为120,公差为10-的等差数列,12010(1)13010;n a n n =--=-当n ≥6时,数列{}n a 是以6a 为首项,公比为34的等比数列, 又670a =,所以6370()4n n a -=⨯.因此,第n 年初,M 的价值n a 的表达式为613010,6,370(),7.4n n n n a n --≤⎧⎪=⎨⨯≥⎪⎩ (2)设n S 表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由等差及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 当6n 1≤≤时,1205(1),1205(1)1255;nn S n n n A n n =--=--=-当n ≥7时,由于6S =570,故667833()570704[1()]44n n n S S a a a -=++++=+⨯⨯⨯-63780210(),4n -=-⨯ 63780210()4n n A n--⨯=.因为{}n a 是递减数列,所以{}n A 是递减数列,又283780210()4748280,864A -⨯==>393780210()7947680,996A -⨯==< 所以须在第9年初对M 更新.【21】.解:(1)如图,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1.x = 化简得222.y x x =+当x ≥0时,24y x =,当0x <时,0.y =图2所以,动点P 的轨迹C 的方程为24(0)y x x =≥和0(0).y x =<(2)由题意知,直线1l 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设为k ,则1l 的方程为(1)y k x =-.由2(1),4,y k x y x =-⎧⎨=⎩得2222(24)0.k x k x k -++= 设1122(,),(,),A x y B x y 则12,x x 是上述方程的两个实根,于是1212242,1x x x x k +=+=. 因为12l l ⊥,所以2l 的斜率为1k-.设3344(,),(,),D x y E x y 则同理可得2343424,1x x k x x +=+=.故()()AD EB AF FD EF FB ⋅=+⋅+AF EF AF FB FD EF FD FB =⋅+⋅+⋅+⋅AF FB FD EF =⋅+⋅1234(1)(1)(1)(1)x x x x =+++++ 12123434()+1++()+1x x x x x x x x =+++2241(2)11(24)1k k=+++++++22184()8416k k =+++⨯=≥. 当且仅当221k k =,即1k =±时,AD EB ⋅取最小值16. 【22】.解:(1)()f x 的定义域为(0,),+∞22211'()1a x ax f x x x x-+=+-=. 令2()1,g x x ax =-+其判别式2 4.a -Δ=当0()0.a f x '2≤时,≤,≥Δ故()(0,)f x +∞在内单调递增.当0()0a g x <-2>=时,,Δ的两根都小于0.在(0,)+∞上,'()0f x >,故()(0,)f x +∞在内单调递增.当0()0a g x >2>=时,,Δ的两根为12x x ==.当10x x <<时, '()0f x >;当12x x x <<时,'()0f x <;当2x x >时,'()0f x >,故()f x 分别在12(0,),(,)x x +∞内单调递增,在12(,)x x 内单调递减.(2)由(1)知,2a >. 因为1212121212()()()(ln ln )x x f x f x x x a x x x x --=-+--, 所以1212121212()()ln ln 11f x f x x x k a x x x x x x --==+-⋅--. 又由(1)知,121x x =.于是1212ln ln 2x x k a x x -=-⋅-. 若存在a ,使得2,k a =-则1212ln ln 1x x x x -=-.即1212ln ln x x x x -=-.亦即222212ln 0(1).x x x x --=> (*)再由(1)知,函数1()2ln h t t t t =--在(0,)+∞上单调递增,而21x >,所以 222112ln 12ln10.1x x x -->--=这与(*)式矛盾. 故不存在a ,使得2.k a =-【End 】。
2011湖南高考数学试题分析
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试题分析给2012年高考数学备考的几点建议长沙侯家塘校区贺小飞2011年是湖南省采取新课标的第二年,试卷在整体上紧扣考纲,紧密结合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
突出对创新意识和作为数学核心的思维能力的考查;注重对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充分区别文、理科考生不同的学习要求”的基本风格和特色。
试卷做到了总体保持稳定,题型清新,难度比2010年略高。
从试卷的考察内容来看,仍然突出考查支撑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如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等。
突出了对高中数学重点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点需要考生达到必要的深度。
这些高中数学主干知识,其重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中一直没有改变,只是融入了一些新的背景,注重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结合,强调了试题背景,注重了数学思维的考查。
另外,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值得注意的是,选修部分的知识点考查较去年有所增加,但是难度较低,考生只要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就能轻松解答。
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试题。
一、从题型上来看,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发挥试题导向作用。
试卷采取“8+8+6”的三种题型结构。
与2010年相比,所不同的是在填空题方面,由7道增加到8道但是分值不变,采取“3选2”加必做5道的形式。
这样给考生就有更多的拿分机会,降低了试题难度。
二、从难易程度来看,难度适中,区分度较明显。
坚持“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的新课标考查理念。
一些简单题“一捅就破”,如文、理科的第一题。
试题基本按照从易到难排列,考生一路解答障碍较少会比较顺畅。
难题出现在选择题的第8题,填空题的第14、16题,解答题的第21、22题。
三、从考查内容来看,全面考查双基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考查。
1.选择题部分。
理科试题考查了复数的概念、集合的关系、逻辑关系、三视图、独立性检验、双曲线的渐近线、定积分、线性规划、函数与导数、单调性与最值问题。
2011年高考湖南考试说明(数学理)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 ©2005-2010
未经许可,盗用或转载本站资料者,本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最新资料北京市西城区2011届高三一模(2011西城一模试题及答案)山西省孝义三中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10-11学年高二9-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四川省成都九中2011届高三3月月考(word版)(2011年石家庄一模)河北省石家庄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四川省资阳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2011资阳二模)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10-11学年高一9-10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山西省山大附中10-11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题相关资料2011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理)2011年安徽省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文)2011年江西高考考试大纲数学(理)2011年江西高考考试大纲数学(文)2011年高考北京考试说明
【4.14】兰州市2011年高三实战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兰州市2011年高三实战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高考资源网独家提供,欢迎下载!
【4.7】2011石家庄,一模试题与答案,高考资源网将在考试后第一时间更新,敬请关注!
高考资源网(),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相关资源:上一篇:2011年高考湖南考试说明(数学文) 下一篇:2011年高考湖南考试说明(英语)
网友评论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ks5u网友,欢迎留言!个性设置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网站最新动态【4.7】2011盐城二调试题及答案
【4.7】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2011盐城二调试题及答案,高考资源网第一时间为您更新,敬请关注!
2011年湖南省高考数学文科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文史类)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部分,共6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参考公式:(1)()(|)()P AB P B A P A =,其中,A B 为两个基本事件,且()0P A >. (2)柱体体积公式V S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3)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设全集{1,2,3,4,5},{2,4},U U M N M C N ===U I 则N =( )A .{1,2,3}B .{1,3,5}C .{1,4,5}D . {2,3,4} 2. 若,,a b R i ∈为虚数单位,且()a i i b i +=+,则( )A .1,1a b ==B . 1,1a b =-=C . 1,1a b ==-D . 1,1a b =-=-3. “1x >”是“||1x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 必要不充分条件C . 充分必要条件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设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942π+B .3618π+C .9122π+ D .9182π+ 5. 通过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由22()()()()()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算得,22110(40302020)7.860506050K ⨯-⨯=≈⨯⨯⨯,附表如右下,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 )A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B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6. 设双曲线2221(0)9x y a a -=>的渐近线方程为320x y =±,则a 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 7. 曲线sin 1sin cos 2x y x x =-+在点(,0)4M π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A .-12B . 12C . -22D . 228. 已知函数2()1,()4 3.x f x e g x x x =-=-+-若有()()f a g b =,则b 的取值范围为( )A .[2-2,2+2]B .(2-2,2+2)C . [1,3]D .(1,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考生作答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后的横线上.(一)选做题(请考生在第9、10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全做,则按前一题记分)9. 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ααα=⎧⎪⎨=⎪⎩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曲线2C 的方程为(cos sin )10ρθθ-+=,则1C 与2C 的交点个数为 .10. 已知某试验范围为[10,90],若用分数法进行4次优选试验,则第二次试点可以是 (只写出其中一个也正确). (二)必做题(11~16题)11. 若执行如图2所示的框图,输入12341,2,4,8,x x x x ==== 则输出的数等于 .12. 已知()f x 为奇函数,()()9g x f x =+,(2)3g -=,则(2)f = .13. 设向量a ,b 满足|a|=25,b =(2,1),且a 与b 的方向相反,则a 的坐标为 .14. 设1m >,在约束条件,,1y x y mx x y ≥⎧⎪≤⎨⎪+≤⎩下,目标函数5z x y =+的大值为4,则m 的值为 。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数学、语文、英语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数学(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和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使用韦恩(V 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5)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1)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3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4)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3)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4)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2)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三)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五)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六)统计1.随机抽样(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七)概率1.事件与概率(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5(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α,π±α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内的单调性.(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5)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6)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九)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十)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十一)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十二)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1)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2)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十三)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1)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十四)常用逻辑用语(1)理解命题的概念.(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5)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6)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渐近线).7。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说明(新课标)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及说明(新课标)D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对中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要考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要考查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像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像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像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像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一观点或作出某项结论.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正确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来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3.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4.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考查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学生实际。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 文科数学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数学(文)来源:搜狐教育2011年03月07日15:35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③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a>0,且a≠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⑤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会用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9.平面向量(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①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①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①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10.三角恒等变换(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①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1.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 应用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2.数列(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3.不等式(1)不等关系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4)基本不等式: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4.常用逻辑用语①理解命题的概念.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④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⑤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⑥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5.圆锥曲线与方程①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②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③了解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④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16.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①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③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的导数.④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C为常数);, n∈N+;;;;;;.(a>0,且a≠1)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法则1.法则2.法则3.⑤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⑥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⑦会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17.统计案例①通过典型案例了解回归分析的思想、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回归分析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②通过典型案例了解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并能初步应用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18.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①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简单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体会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②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掌握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能运用“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推理.③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④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19.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②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③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20.框图①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认识程序框图.②通过实例了解工序流程图.③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体会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④通过实例了解结构图.⑤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二)选考内容与要求1.几何证明选讲(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了解平行截割定理.(2)会证明和应用以下定理:①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②圆周角定理;③圆的切线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④相交弦定理;⑤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⑥切割线定理.2.坐标系与参数方程(1)坐标系①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②了解极坐标的基本概念,会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③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表示的极坐标方程.④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⑤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3.不等式选讲①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了解下列不等式成立的几何意义及取等号的条件:|a+b|≤|a|+|b| (a,b∈R);|a-b|≤|a-c|+|c-b|(a,b∈R).②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ax+b|≤c;|ax+b|≥c;|x-a|+|x-b|≥c.③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学生实际.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它不仅包括数的运算,还包括式的运算,对考生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合逻辑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运算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考查时注意与推理相结合.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试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理想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区域就越宽泛,显现出的创造意识也就越强.命题时要注意试题的多样性,涉及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或开放型的题目,让考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问题的本质,寻求合适的解题工具,梳理解题程序,为考生展现创新意识、发挥创造能力创设广阔的空间.Ⅳ、考试范围与要求(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011年高考湖南省数学试卷-文科(含详细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湖南)数学(文史类)本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共6页。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参考公式:(1)柱体体积公式v s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2)球的体积公式V=31πR 3, 其中R 为球的半径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U=M ∪N=﹛1,2,3,4,5﹜,M ∩C u N=﹛2,4﹜,则N= A .{1,2,3} B. {1,3,5} C. {1,4,5} D. {2,3,4}2.若,a b R ∈,为虚数单位,且()a i i b i +=+则A .1a =,1b = B. 1,1a b =-= C. 1,1a b ==- D. 1,1a b =-=- 3. “1x >”是“1x >”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设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42π+ B .3618π+C .9122π+D .9182π+5.通过随机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由2()()()()()n ad bc k a d c d a c b d -=++++ 算得,2110(40302020)7.860506050k ⨯⨯-⨯=≈⨯⨯⨯ 附表: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B.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 “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 “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6.设双曲线2221(0)9x y a a -=>的渐近线方程为320x y ±=,则a 的值为 A.4 B.3 C.2 D.1 7.曲线sin 1sin cos 2x y x x =-+在点M (4π,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A. 12-B. 12C. -8.已知函数2()1,()43x f x e g x x x =-=-+-,若有()()f a g b =,则b 的取值范围为A. 2⎡+⎣B. (2C. []1,3D. ()1,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考生作答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号后的横线上。
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文科试卷带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文史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则 ( )A. B. C. D.【测量目标】集合的表示、集合的基本运算,数形结合思想.【考查方式】考查了集合的表示法(描述法)、集合的补集、交集运算.给出全集与交集求.【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画出韦恩图可知,2.若,为虚数单位,且则 ( )A. B. C. D.【测量目标】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考查方式】给出复数的等式,进行四则运算,根据实数只有实部没有虚部的特征,判断的的值.【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因,根据复数相等的条件可知.3. “”是“”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测量目标】命题的基本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命题的基本关系以及充分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因,反之或,不一定有.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B. C. D.【测量目标】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判断,柱、锥、台、及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求法.【考查方式】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直接考查对其三视图的判断,画出立体图形求其体积.【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和球组成的组合体,其体积5.通过随机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男女总计爱好402060不爱好203050总计6050110由算得,附表:0.0500.0100.0013.841 6.63510.828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B.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C.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 “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 “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测量目标】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独立性检验.【考查方式】给出随机变量,根据卡方统计量计算出其观测值,并且的值越大,说明两者有关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可根据表格判断.【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而,故由独立性检验的意义可知选A.6.设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的值为 ( )A.4 B.3 C.2 D.1【测量目标】双曲线标准方程,渐近线方程.【考查方式】给出双曲线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双曲线方程可知渐近线方程为,故可知.7.曲线在点M(,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A. B. C. D.【测量目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方式】给出曲线方程进行变换,根据在某点的切线的斜率即为在该点的导数值求出结果.【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8.已知函数,若有,则b的取值范围( )A. B.C. D.【测量目标】指数函数、一元二次函数的值域、定义域,一元二次不等式.【考查方式】给出两个复合函数表达式,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题意知,,,若有,则,即,解得.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考生作答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号后的横线上.(一)选做题(请考生在9、10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全做,则按前一题记分)9.在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为极点,以轴正半轴为极轴)中,曲线的方程为,则与的交点个数为.【测量目标】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考查方式】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将其转化为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判断两曲线的交点.【参考答案】2个【试题解析】曲线,曲线,联立方程消去得,易知,故有个交点.10.已知某试验范围为,若用分数法进行次优选试验,则第二次试点可以是.【测量目标】分数法.【考查方式】利用分数法解决实际的优选问题.【参考答案】40或60【试题解析】有区间长度为80,可以将其等分8段,利用分数法选取试点:,,由对称性可知,第二次试点可以是40或60。
2011年湖南高考数学文科试卷带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文史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1,2,3,4,5U M N == , {}2,4U M N = ð,则N = ( ) A .{}1,2,3 B . {}1,3,5 C . {}1,4,5 D . {}2,3,4 【测量目标】集合的表示、集合的基本运算,数形结合思想.【考查方式】考查了集合的表示法(描述法)、集合的补集、交集运算.给出全集与交集求N .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画出韦恩图可知,{}1,3,5N =2.若,R a b ∈,i 为虚数单位,且(i)i i a b +=+则 ( ) A .1,1a b == B . 1,1a b =-= C . 1,1a b ==- D . 1,1a b =-=- 【测量目标】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考查方式】给出复数的等式,进行四则运算,根据实数只有实部没有虚部的特征,判断的,a b 的值.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因(i)i 1i i a a b +=-+=+,根据复数相等的条件可知1,1a b ==-. 3. “1x >”是“1x >” 的 (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测量目标】命题的基本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考查方式】主要考查命题的基本关系以及充分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因"1""1"x x >⇒>,反之"1"x >⇒"1x >或1"x <-,不一定有"1"x >. 4.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A .9π42+B .36π18+C .9π122+ D .9π182+ 【测量目标】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判断,柱、锥、台、及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体积的求法. 【考查方式】给出几何体的三视图,直接考查对其三视图的判断,画出立体图形求其体积. 【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和球组成的组合体,其体积3439π()332π+18322V =⨯+⨯⨯=. 5.通过随机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由2()()()()()n ad bc K a d c d a c b d -=++++ 算得,22110(40302020)7.860506050K ⨯⨯-⨯=≈⨯⨯⨯ 附表:( ) A .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 B .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C .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 “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 .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 “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测量目标】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独立性检验.【考查方式】给出随机变量,根据卡方统计量计算出其观测值k ,并且k 的值越大,说明两者有关系成立的可能性越大,可根据表格判断. 【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由27.8 6.635K ≈>,而2( 6.635)0.010P K =…,故由独立性检验的意义可知选A .6.设双曲线2221(0)9x y a a -=>的渐近线方程为320x y ±=,则a 的值为 ( )A .4B .3C .2D .1 【测量目标】双曲线标准方程,渐近线方程.【考查方式】给出双曲线渐近线方程,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a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由双曲线方程可知渐近线方程为3y x a=±,故可知2a =. 7.曲线sin 1sin cos 2x y x x =-+在点M (π4,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 ( )A . 12-B . 12C .2- D .2【测量目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方式】给出曲线方程进行变换,根据在某点的切线的斜率即为在该点的导数值求出结果.【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22cos (sin cos )sin (cos sin )1(sin cos )(sin cos )x x x x x x y x x x x +--'==++, ∴π2411ππ2(sincos )44x y ='==+. 8.已知函数2()e 1,()43x f x g x x x =-=-+-,若有()()f a g b =,则b 的取值范围( ) A .2⎡+⎣ B .(2+C . []1,3D . ()1,3【测量目标】指数函数、一元二次函数的值域、定义域,一元二次不等式. 【考查方式】给出两个复合函数表达式,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 【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由题意知,()e 11x f x =->-,22()43(2)11g x x x x =-+-=--+…,若有()()f a g b =,则(]()1,1g b ∈-,即2431b b -+->-,解得22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考生作答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号后的横线上. (一)选做题(请考生在9、10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全做,则按前一题记分)9.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1C的参数方程为2cos ,x y αα=⎧⎪⎨=⎪⎩(α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曲线2C 的方程为()cos sin 10-+=ρθθ,则1C 与2C 的交点个数为 . 【测量目标】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考查方式】给出曲线1C 的参数方程与曲线2C 的极坐标方程,将其转化为直角坐标系下的方程,判断两曲线的交点. 【参考答案】2个【试题解析】曲线221:143x y C +=,曲线2:10C x y -+=,联立方程消去y 得27880x x +-=,易知0∆>,故有2个交点.10.已知某试验范围为[]10,90,若用分数法进行4次优选试验,则第二次试点可以是 . 【测量目标】分数法.【考查方式】利用分数法解决实际的优选问题. 【参考答案】40或60【试题解析】有区间长度为80,可以将其等分8段,利用分数法选取试点:1510(9010)608x =+⨯-=,210906040x =+-=,由对称性可知,第二次试点可以是40或60。
2011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答案与解析
2011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11•湖南)设全集U=M∪N=﹛1,2,3,4,5﹜,M∩∁U N=﹛2,4﹜,则N=()A.{1,2,3} B.{1,3,5} C.{1,4,5} D.{2,3,4}【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分析】利用集合间的关系,画出两个集合的韦恩图,结合韦恩图求出集合N.【解答】解:∵全集U=M∪N=﹛1,2,3,4,5﹜,M∩C u N=﹛2,4﹜,∴集合M,N对应的韦恩图为所以N={1,3,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在研究集合间的关系时,韦恩图是常借用的工具.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2.(5分)(2011•湖南)若a,b∈R,i为虚数单位,且(a+i)i=b+i则()A.a=1,b=1 B.a=﹣1,b=1 C.a=1,b=﹣1 D.a=﹣1,b=﹣1【考点】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所给的关于复数的等式,整理出等式左边的复数乘法运算,根据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即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得到a,b的值.【解答】解:∵(a+i)i=b+i,∴ai﹣1=b+i,∴a=1,b=﹣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乘法运算,考查复数相等的条件,是一个基础题,这种题目一般出现在试卷的前几个题目中.3.(5分)(2011•湖南)“x>1”是“|x|>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考点】充要条件.【专题】简易逻辑.【分析】解绝对值不等式,进而判断“x>1”⇒“|x|>1”与“|x|>1”⇒“x>1”的真假,再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当“x>1”时,“|x|>1”成立,即“x>1”⇒“|x|>1”为真命题,而当“|x|>1”时,x<﹣1或x>1,即“x>1”不一定成立,即“|x|>1”⇒“x>1”为假命题,∴“x>1”是“|x|>1”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充要条件,其中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判断“x>1”⇒“|x|>1”与“|x|>1”⇒“x>1”的真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5分)(2011•湖南)设如图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9π+42 B.36π+18 C.D.【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计算题.【分析】由三视图可知,下面是一个底面边长是3的正方形且高是2的一个四棱柱,上面是一个球,球的直径是3,该几何体的体积是两个体积之和,分别做出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加.【解答】解:由三视图可知,几何体是一个简单的组合体,下面是一个底面边长是3的正方形且高是2的一个四棱柱,上面是一个球,球的直径是3,该几何体的体积是两个体积之和,四棱柱的体积3×3×2=18,球的体积是,∴几何体的体积是18+,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求面积和体积,考查球体的体积公式,考查四棱柱的体积公式,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由三视图看出几何图形,是一个基础题.5.(5分)(2011•湖南)通过随机询问110名性别不同的大学生是否爱好某项运动,得到如下的列联表:男女总计爱好40 20 60不爱好20 30 50总计60 50 110由算得,附表:p(k2≥k)0.050 0.010 0.001k 3.841 6.635 10.828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B.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C.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考点】独立性检验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条件中所给的观测值,同题目中节选的观测值表进行检验,得到观测值对应的结果,得到结论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所给的观测值,∵7.8>6.635,∴这个结论有0.01=1%的机会说错,即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独立性检验的应用,考查对于观测值表的认识,这种题目一般运算量比较大,主要要考查运算能力,本题有所创新,只要我们看出观测值对应的意义就可以,是一个基础题.6.(5分)(2011•湖南)设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3x±2y=0,则a的值为()A.4 B.3 C.2 D.1【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求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再求a的值.【解答】解:的渐近线为y=,∵y=与3x±2y=0重合,∴a=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性质和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公式的灵活运用.7.(5分)(2011•湖南)曲线在点M(,0)处的切线的斜率为()A. B.C.D.【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先求出导函数,然后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函数f(x)在x=处的导数,从而求出切线的斜率.【解答】解:∵∴y'==y'|x==|x==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以及导数的计算,同时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8.(5分)(2011•湖南)已知函数f(x)=e x﹣1,g(x)=﹣x2+4x﹣3,若有f(a)=g(b),则b的取值范围为()A.B.(2﹣,2+)C.[1,3]D.(1,3)【考点】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分析】利用f(a)=g(b),整理等式,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建立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f(a)=g(b),∴e a﹣1=﹣b2+4b﹣3∴﹣b2+4b﹣2=e a>0即b2﹣4b+2<0,求得2﹣<b<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5分)9.(5分)(2011•湖南)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为极点,以x轴正半轴为极轴)中,曲线C2的方程为p(cosθ﹣sinθ)+1=0,则C1与C2的交点个数为2.【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的参数方程;椭圆的参数方程.【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消去参数α可求出曲线C1的普通方程,然后利用极坐标公式ρ2=x2+y2,x=ρcosθ,y=ρsinθ进行化简即可求出曲线C2普通方程,最后利用直角坐标方程判断C1与C2的交点个数即可.【解答】解:由曲线C2的方程为p(cosθ﹣sinθ)+1=0,∴x﹣y+1=0.即y=x+1;将曲线C1的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为.∴消去y整理得:7x2+8x﹣8=0.△>0,∴此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故C1与C2的交点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椭圆的参数方程、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求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个数,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及转化的思想,属于基础题.10.(2011•湖南)【选做】已知某试验范围为[10,90],若用分数法进行4次优选试验,则第二次试点可以是40或60(只写出其中一个也正确).【考点】分数法的最优性.【分析】由题知试验范围为[10,90],区间长度为80,故可把该区间等分成8段,利用分数法选取试点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已知试验范围为[10,90],可得区间长度为80,将其等分8段,利用分数法选取试点:x1=10+×(90﹣10)=60,x2=10+90﹣60=40,由对称性可知,第二次试点可以是40或60.故答案为:40或6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数法的简单应用.一般地,用分数法安排试点时,可以分两种情况考虑:(1)可能的试点总数正好是某一个(F n﹣1).(2)所有可能的试点总数大于某一(Fn ﹣1),而小于(F n+1﹣1).11.(5分)(2011•湖南)若执行如图所示的框图,输入x1=1,x2=2,x3=4,x4=8则输出的数等于.【考点】循环结构.【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先根据流程图分析出该算法的功能,然后求出所求即可.【解答】解:该算法的功能是求出四个数的平均数故输出的数==故答案为:【点评】根据流程图计算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的重要题型,处理的步骤一般为:分析流程图(从流程图中既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解模.12.(5分)(2011•湖南)已知f(x)为奇函数,g(x)=f(x)+9,g(﹣2)=3,则f(2)=6.【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将等式中的x用2代替;利用奇函数的定义及g(﹣2)=3,求出f(2)的值.【解答】解:∵g(﹣2)=f(﹣2)+9∵f(x)为奇函数∴f(﹣2)=﹣f(2)∴g(﹣2)=﹣f(2)+9∵g(﹣2)=3所以f(2)=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奇函数的定义:对于定义域中的任意x都有f(﹣x)=﹣f(x)13.(5分)(2011•湖南)设向量,满足||=2,=(2,1),且与的方向相反,则的坐标为(﹣4,﹣2).【考点】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专题】计算题.【分析】要求向量的坐标,我们可以高设出向量的坐标,然后根据与的方向相反,及||=2,我们构造方程,解方程得到向量的坐标.【解答】解:设=(x,y),∵与的方向相反,故=λ=(2λ,λ)(λ<0)又∵||=2,∴5λ2=20解得λ=﹣2则=(﹣4,﹣2).故答案为(﹣4,﹣2).【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平面向量模的计算,其中根据与的方向相反,给出向量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5分)(2011•湖南)设m>1,在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z=x+5y的最大值为4,则m的值为3.【考点】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数形结合.【分析】根据m>1,我们可以判断直线y=mx的倾斜角位于区间(,)上,由此我们不难判断出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的形状,再根据目标函数z=x+5y在直线y=mx与直线x+y=1交点处取得最大值,由此构造出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出m 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满足约束条件的平面区域如下图所示:目标函数z=x+5y可看做斜率为﹣的动直线,其纵截距越大z越大,由可得A点(,)当x=,y=时,目标函数z=x+5y取最大值为4,即;解得m=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其中判断出目标函数z=x+my在点取得最大值,并由此构造出关于m的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5.(5分)(2011•湖南)已知圆C:x2+y2=12,直线l:4x+3y=25.(1)圆C的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5;(2)圆C上任意一点A到直线l的距离小于2的概率为.【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几何概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专题】直线与圆.【分析】(1)根据所给的圆的标准方程,看出圆心,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代入有关数据做出点到直线的距离.(2)本题是一个几何概型,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是从这个圆上随机的取一个点,对应的圆上整个圆周的弧长,根据题意做出符合条件的弧长对应的圆心角是60°,根据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1)由题意知圆x2+y2=12的圆心是(0,0),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d==5,(2)圆心C到直线l的距离是5,到直线l′的距离是3,则劣弧AB所对应的弧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小于2,优弧AB所对应的弧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都大于2,∵AC=2,CD=3,∴AD==,AB=2,∴∠ACB=60°,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到P==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本题是一个基础题,运算量不大.16.(5分)(2011•湖南)给定k∈N*,设函数f:N*→N*满足:对于任意大于k的正整数n:f(n)=n﹣k(1)设k=1,则其中一个函数f(x)在n=1处的函数值为a(a为正整数);(2)设k=4,且当n≤4时,2≤f(n)≤3,则不同的函数f的个数为16.【考点】函数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分步乘法计数原理.【专题】计算题;压轴题;探究型.【分析】题中隐含了对于小于或等于K的正整数n,其函数值也应该是一个正整数,但是对应法则由题意而定(1)n=k=1,题中给出的条件“大于k的正整数n”不适合,但函数值必须是一个正整数,故f(1)的值是一个常数(正整数);(2)k=4,且n≤4,与条件“大于k的正整数n”不适合,故f(n)的值在2、3中任选其一,再由乘法原理可得不同函数的个数.【解答】解:(1)∵函数f:N*→N*满足:对于任意大于k的正整数n:f(n)=n﹣k,∴对应法则f是正整数到正整数的映射,∵k=1,∴从2开始都是一一对应的,而且可以和任何一个正整数对应,∴其中一个函数f(x)在n=1处的函数值为a(a为正整数),∴f(1)=a(a为正整数)即f(x)在n=1处的函数值为a(a为正整数)(2)∵n≤4,k=4,f(n)为正整数且2≤f(n)≤3∴f(1)=2或3且f(2)=2或3且f(3)=2或3且f(4)=2或3根据分步计数原理,可得共24=16个不同的函数故答案为:a(a为正整数);16.【点评】本题题意有点含蓄,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映射与函数的概念是本题的难点.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17.(12分)(2011•湖南)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满足csinA=acosC.(1)求角C的大小;(2)求sinA﹣cos(B+)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B的大小.【考点】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及化简求值.【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化简csinA=acosC.求出tanC=1,得到C=.(2)B=﹣A,化简sinA﹣cos (B+)=2sin(A+).因为0<A<,推出求出2sin(A+)取得最大值2.得到A=,B=【解答】解:(1)由正弦定理得sinCsinA=sinAcosC,因为0<A<π,所以sinA>0.从而sinC=cosC,又cosC≠0,所以tanC=1,C=.(2)有(1)知,B=﹣A,于是=sinA+cosA=2sin(A+).因为0<A<,所以从而当A+,即A=时2sin(A+)取得最大值2.综上所述,cos(B+)的最大值为2,此时A=,B=【点评】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正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函数的最值,常考题型.18.(12分)(2011•湖南)某河流上的一座水力发电站,每年六月份的发电量Y(单位:万千瓦时)与该河上游在六月份的降雨量X(单位:毫米)有关,据统计,当X=70时,Y=460;X每增加10,Y增加5.已知近20年X的值为:140,110,160,70,200,160,140,160,220,200,110,160,160,200,140,110,160,220,140,160.(Ⅰ)完成如下的频率分布表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频率分布表降雨量70 110 140 160 200 220频率(Ⅱ)假定今年六月份的降雨量与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的分布规律相同,并将频率视为概率,求今年六月份该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的概率.【考点】频率分布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专题】应用题;综合题.【分析】(Ⅰ)从所给的数据中数出降雨量为各个值时对应的频数,求出频率,完成频率分布图.(Ⅱ)将发电量转化为降雨量,利用频率分布表,求出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的概率.【解答】解:(Ⅰ)在所给数据中,降雨量为110毫米的有3个,为160毫米的有7个,为200毫米的有3个,故近20年六月份降雨量频率分布表为:降雨量70 110 140 160 200 220频率(Ⅱ)根据题意,当X=70时,Y=460;X每增加10,Y增加5;则Y=460+×5=X+425,解可得,X<130或X>210;故P=P(Y<490或Y>530)=P(X<130或X>210)=P(X=70)+P(X=110)+P(X=220)=.故今年六月份该水利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或超过530(万千瓦时)的概率为:.【点评】本题考查频率公式:频率=;考查将问题等价转化的能力.19.(12分)(2011•湖南)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OD的直径AB=2,点C 在上,且∠CAB=30°,D为AC的中点.(Ⅰ)证明:AC⊥平面POD;(Ⅱ)求直线OC和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考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专题】计算题;证明题.【分析】(I)由已知易得AC⊥OD,AC⊥PO,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II)由(I)可证面POD⊥平面PAC,由平面垂直的性质考虑在平面POD中过O作OH⊥PD 于H,则OH⊥平面PAC,∠OCH是直线OC和平面PAC所成的角,在Rt△OHC中,求解即可【解答】解(I)因为OA=OC,D是AC的中点,所以AC⊥OD又PO⊥底面⊙O,AC⊂底面⊙O所以AC⊥PO,而OD,PO是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平面POD(II)由(I)知,AC⊥平面POD,又AC⊂平面PAC所以平面POD⊥平面PAC在平面POD中,过O作OH⊥PD于H,则OH⊥平面PAC连接CH,则CH是OC在平面上的射影,所以∠OCH是直线OC和平面PAC所成的角在Rt△ODA中,OD=DA.sin30°=在Rt△POD中,OH=在Rt△OHC中,故直线OC和平面PAC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应用,空间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解,考查了运算推理的能力及空间想象的能力20.(13分)(2011•湖南)某企业在第1年初购买一台价值为120万元的设备M,M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年减少.从第2年到第6年,每年初M的价值比上年初减少10万元;从第7年开始,每年初M的价值为上年初的75%.(Ⅰ)求第n年初M的价值a n的表达式;(Ⅱ)设,若An大于80万元,则M继续使用,否则须在第n年初对M 更新.证明:须在第9年初对M更新.【考点】分段函数的应用;数列与函数的综合.【专题】综合题.【分析】(I)通过对n的分段讨论,得到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第n年初M的价值a n的表达式;(II)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求出A n,判断出其两段的单调性,求出两段的最小值,与80比较,判断出须在第9年初对M更新.【解答】解:(I)当n<6时,数列{a n}是首项为120,公差为﹣10的等差数列a n=120﹣10(n﹣1)=130﹣10n当n≥6时,数列{a n}是以a6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又a6=70所以因此,第n年初,M的价值a n的表达式为(II)设S n表示数列{a n}的前n项和,由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当1≤n≤6时,S n=120n﹣5n(n﹣1),A n=120﹣5(n﹣1)=125﹣5n当n≥7时,由于S6=570故S n=S6+(a7+a8+…+a n)==因为{a n}是递减数列,所以{A n}是递减数列,又所以须在第9年初对M更新.【点评】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 项和公式、考查分段函数的问题要分到研究.21.(13分)(2011•湖南)已知平面内一动点P到点F(1,0)的距离与点P到y轴的距离的差等于1.(Ⅰ)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Ⅱ)过点F作两条斜率存在且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设l1与轨迹C相交于点A,B,l2与轨迹C相交于点D,E,求的最小值.【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抛物线的定义.【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析】(Ⅰ)设动点P的坐标为(x,y),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并化解即可求得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Ⅱ)设出直线l1的方程,理想直线和抛物线的方程,消去y,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两根之和和两根之积,同理可求出直线l2的方程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代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求得其的最小值.【解答】解:(Ⅰ)设动点P的坐标为(x,y),由题意得,化简得y2=2x+2|x|.当x≥0时,y2=4x;当x<0时,y=0,所以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为y2=4x(x≥0)和y=0(x<0).(Ⅱ)由题意知,直线l1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为k,则l1的方程为y=k(x﹣1).由,得k2x2﹣(2k2+4)x+k2=0.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x1+x2=2+,x1x2=1.∵l1⊥l2,∴直线l2的斜率为﹣.设D(x3,y3),E(x4,y4),则同理可得x3+x4=2+4k2,x3x4=1.故====(x1+1)(x2+1)+(x3+1)(x4+1)=x1x2+(x1+x2)+1+x3x4+x3+x4+11+2++1+1+2+4k2+1=8+4(k2+)≥8+4×2=16,当且仅当k2=,即k=±1时,的最小值为16.【点评】此题是个难题.考查代入法求抛物线的方程,以及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观察、推理以及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13分)(2011•湖南)设函数f(x)=x﹣﹣alnx(a∈R).(Ⅰ)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Ⅱ)若f(x)有两个极值点x1,x2,记过点A(x1,f(x1)),B(x2,f(x2))的直线斜率为k.问:是否存在a,使得k=2﹣a?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条件.【专题】计算题;综合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Ⅰ)求导,令导数等于零,解方程,跟据f′(x)f(x)随x的变化情况即可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Ⅱ)假设存在a,使得k=2﹣a,根据(I)利用韦达定理求出直线斜率为k,根据(I)函数的单调性,推出矛盾,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I)f(x)定义域为(0,+∞),f′(x)=1+,令g(x)=x2﹣ax+1,△=a2﹣4,①当﹣2≤a≤2时,△≤0,f′(x)≥0,故f(x)在(0,+∞)上单调递增,②当a<﹣2时,△>0,g(x)=0的两根都小于零,在(0,+∞)上,f′(x)>0,故f(x)在(0,+∞)上单调递增,③当a>2时,△>0,g(x)=0的两根为x1=,x2=,当0<x<x1时,f′(x)>0;当x1<x<x2时,f′(x)<0;当x>x2时,f′(x)>0;故f(x)分别在(0,x1),(x2,+∞)上单调递增,在(x1,x2)上单调递减.(Ⅱ)由(I)知,a>2.因为f(x1)﹣f(x2)=(x1﹣x2)+﹣a(lnx1﹣lnx2),所以k==1+﹣a,又由(I)知,x1x2=1.于是k=2﹣a,若存在a,使得k=2﹣a,则=1,即lnx1﹣lnx2=x1﹣x2,亦即(*)再由(I)知,函数在(0,+∞)上单调递增,而x2>1,所以>1﹣1﹣2ln1=0,这与(*)式矛盾,故不存在a,使得k=2﹣a.【点评】此题是个难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问题,对方程f'(x)=0有无实根,有实根时,根是否在定义域内和根大小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其中问题(II)是一个开放性问题,考查了同学们观察、推理以及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试题 (文科)(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数学(文)试题解析本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共6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参考公式(1)柱体体积公式V Sh =,其中S 为底面面积,h 为高. (2)球的体积公式343V R π=,其中R 为球的半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设全集{1,2,3,4,5},{2,4},U U M N M C N ===则N =( )A .{1,2,3}B .{1,3,5} C.{1,4,5} D.{2,3,4} 答案:B解析:画出韦恩图,可知N ={1,3,5}。
2.若,,a b R i ∈为虚数单位,且()a i i b i +=+,则( )A.1,1a b == B.1,1a b =-= C.1,1a b ==- D.1,1a b =-=- 答案:C解析:因()1a i i ai b i +=-+=+,根据复数相等的条件可知1,1a b ==-。
3."1""||1"x x >>是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解析:因"1""||1"x x >⇒>,反之 "||1""11"x x x >⇒><-或,不一定有"1"x >。
4.设图1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942π+ B.3618π+C.9122π+ D.9182π+答案:D解析:有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和球构成的组合体,其体积3439+332=18322V ππ=⨯⨯+()。
由222()110(40302030)7.8()()()()60506050n ad bc K K ab c d a c b d -⨯⨯-⨯==≈++++⨯⨯⨯算得, 附表:正视图 侧视图俯视图图1参照附表,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B. 有99%以上的把握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C.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有关”D. 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1%的前提下,认为“爱好该项运动与性别无关” 答案:A解析:由27.8 6.635K ≈>,而2( 6.635)0.010P K ≥=,故由独立性检验的意义可知选A.6.设双曲线2221(0)9x y a a -=>的渐近线方程为320,x y ±=则a 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1答案:C解析:由双曲线方程可知渐近线方程为3y x a=±,故可知2a =。
新课标年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理)-
新课标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数学(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试验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试卷结构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1.试题类型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2.难度控制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Ⅲ.考核目标与要求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1.知道(了解、模仿):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独立操作):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运用、迁移):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达、运算推理、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对客观事物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题.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湖南省)——数学(文)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以下简称《大纲》),结合湖南省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1年版)(供湖南省使用)(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Ⅰ.命题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学科的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命题根据高校合格新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同时,命题要切合湖南省高中数学教学和高中生数学水平的实际,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利于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一、强化主干知识,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设计试题强化主干知识,从学科整体意义上设计试题,是落实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的一项重要措施.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科高考的重要目标之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重点知识,即学科的主干知识,它们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对其考查要保持较高比例,并达到必要的深度,构成数学试题的主体.从学科整体意义的高度设计试题是指命题时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注意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试题的综合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试题.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是落实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按照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一般都强调过程,突出思想,重视探究.其实,这些内容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范畴,比那些具体的知识内容(“陈述性知识”)更为重要.强调知识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就是重视知识直接按的内在联系,将有关内容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和有机的整体,这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能力.二、注重通性通法,强调考查数学思想方法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数学思想方法属方法范畴,但更多的带有思想、观点的属性,属于较高层次的提炼与概括,在中学教学与高考考查中,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然与必要的思想等;基本数学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配方法、割补法、反证法等;数学逻辑方法或思维方法有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具体与抽象等,这些都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和方法。
三、强调以能力立意,突出考查能力素质的导向数学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是落实《课程标准》中“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理念的具体体现.考查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是由数学科本身特点决定的.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数学活动是一项思维活动,数学科的考试,作为一项限时解答数学问题的专门活动,是个体的思维能力作用于数学活动的心理过程,同样表现为思维的过程,“以能力立意命题”是由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考试目标所决定的.数学科命题突出以能力立意,对知识的考查侧重于理解和应用,而不是简单的重现,特别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和灵活应用,很多数学高考题目新颖,这类题目在课本例题、复习资料和模拟试题中比较少见.新颖的题目因为没有现成方法可借鉴,会使一些考生感到难以入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题的得分率,但新颖的试题有利于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进一步学习的潜能,这与高考的宗旨是一致的.数学科高考的重点是考查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高考试题提高了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增加思考量、控制运算量,要求考生抓住问题的实质,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检、综合、加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试题,不同于知识型试题,知识型试题注重知识的记忆、解题的技巧,常伴有大量的运算,一般可以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形成固定的解题模式、记忆性的操作步骤,从而使解题过程变成一系列机械的操作程序,能力型试题没有固定的模式,思维水平要求高,思维容量大,能有效展示考生的思维水平和创造意识,完成这样的试题需要有较强的能力,依靠“题海战术”是难以奏效的.高考对能力的考查,是以数学思维能力为核心进行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组成成分,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的综合体现.高考在设计试题时,注意研究试题的能力层次要求,设计出不同解题思想层次的试题,使善于知识迁移和运用思维块简缩思维的考生能用敏捷的思维赢得时间,体现其创造能力,有明显的思维层次要求.四、注重数学应用,考查应用意识坚持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不仅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理念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由数学的特点所决定的.考查应用意识是通过解答应用问题来体现的,考查的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现实生活的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要把握好提出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要切合湖南省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让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更加符合考生的水平,引导考生自觉地置身于现实社会的大环境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促使考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的意识.高考应用题的主题范围包括考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主题的探究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战略,有助于考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五、开封探索,考查探究精神,开拓展现创新意识的空间考查探究精神,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理念的体现.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应该偏重于能力测验,特别是能力倾向测验,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在未来的学习或工作中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它着重反映的不是人们时间和认识活动的经验以及这些经验所必须符合的条件,而是考生认知活动过程本身.考查考生的探究精神,开放型试题是一种很好的题型,在设计试题时,可以适量设置开放型的试题,鼓励考生创造地解答,从而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高考试题的创新,既要体现在创设试题的新颖情境和设问方式上,更要体现在思维价值水平上,在坚持“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这一要求的同时,必须要注意考查思维价值水平的问题.在考查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同时应进一步探究试题的稳定性与创新性的关系,处理好试题创新与试题难度的关系,体现出“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特点.六、体现要求层次,控制试卷难度控制试卷难度,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理念的措施之一.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新生,但其要求仍要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为基础.因此,确定试卷的要求是命题的关键.《课程标准》是数学科高考命题的依据,试题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要求都不应超出《课程标准》的规定,由于目前高考对中学教学有较大的影响,数学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都应当有利于中学数学课程改革.高考数学科考试不同于数学竞赛,首先,考试内容不同,高考内容限制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以传统的初等数学为主;数学竞赛虽考查中学数学的所有内容,但对平面几何的考查放在较重的位置,还要考查数论、组合数学等内容,所受限制较少.其次,考查要求不同,高考以知识为基础来考查各种能力;而竞赛试题涉及的知识一般不多,主要考查灵活解题的技能及较高层次的能力.最后,高考兼有速度要求,试卷难度适中,一般考生都能得到基本分;而竞赛是典型的难度考试,试题难度较大,只有少数考生能获得较好成绩.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有实质的区别,尽管两种考试在考查的知识内容上很多相同部分,但考查的能力要求却不尽相同.即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以内,考查的深度不一样,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要求属于达标考试的范围,命题是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教育水平,而高考时选拔合格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中的一部分,因此高考命题要考虑使优秀考生的水平得以充分显现,高考试卷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必修从选才角度出发,并兼顾高中教学的水平.整份试卷要求的水平是通过试卷绝对难度体现的.绝对难度可以理解为题目本省要求解答者所具有的智力活动水平的高低和智力活动量的测量,一般认为题目能力要求的层次与题目绝对难度成正比,即只需要单独记忆内容的题目较易,需要理解掌握的较难,需要灵活应用的更难.所以,试题绝对难度反映了试题与学科知识,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在选拔性考试中,通过控制绝对难度可以实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应控制试题要求的水平与考试知识能力水平适合的程度.即相对难度,因为,高考为实现其选拔功能,试卷必须对不同水平的考生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使考生分数的分布有利于从高分到低分“拉开距离”,特别是要拉开每年可能被录取的考生分数的距离.因此,高考试卷的难度是由全体可能被录取的考生的水平决定的,经典测量理论中建立平均得分率意义上的试题难度,本质上是从考生的角度评价试题的难易,即试卷与考生整体水平的适应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相对难度比控制绝对难度更为重要.根据教育测量学原理,大规模考试的整卷难度在0.5左右最为理想,可以使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标准差比较大,各分数段考生人数分布比较合理,对考生总体的区分能力最强,但考虑到高考事实上对高中教学有着较强的评价导向作用,为稳定高中教学秩序,照顾湖南省总体的实际教学水平,理科、文科数学整卷难度分别控制在0.5—0.55、0.45—0.5比较合适,为控制整卷难度,首先要认真了解,分析当年考生经过系统的复习、训练、强化后的水平,分析考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构成,注重试题水平与考生水平的基本吻合,不能片面强调不同年份间试题绝对难度的稳定;其次要恰当控制试卷中各个试题的难度,一般在0.2—0.8之间,整个试卷中各种难度试题分数的分布也应该适当;最后还要考虑到湖南省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不同地区考生差别较大的事实,在每种题型中都编拟一些较易试题,使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基本分,并在每种题型中编拟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试题,从而实现选拔的目的.Ⅱ.考试内容和要求一、基本要求《大纲》所说的数学基础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选修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与定位参照《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依照《大纲》制定.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二、基本内容(一)必考内容与要求1.集合(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①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①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1)函数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函数分段不超过三段).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①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3,10,1/2,1/3的指数函数的图像.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3)对数函数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会画底数为2,10,1/2的对数函数的图像.③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④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a>0,且a≠1)互为反函数.(4)幂函数①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①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①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算法初步(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①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②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2)基本算法语句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6.统计(1)随机抽样①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变量的相关性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7.概率(1)事件与概率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①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①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①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⑤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会用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