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永康[湖南省“天才少年”]

合集下载

肖临骏:别等到“神童梦”破灭时才来忏悔

肖临骏:别等到“神童梦”破灭时才来忏悔

1983年,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泳就被人称为“神童”。

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但在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泳,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4月7日《广州日报》)魏永康小时候确实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这也与其母曾学梅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当小小年纪的魏永康因为会写很多汉字的消息慢慢传开后,“神童”之誉也接踵而至,曾学梅为了让孩子保持“神童”光环,更加严格要求孩子,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魏永康什么事都不用做,洗澡、洗脸都不用自己洗,都是曾学梅帮忙,甚至在魏永康读高中时,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都看书,曾学梅的“付出”,也得到了收获,魏永康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早年取得的成绩也足够“神奇”。

但正是因为曾学梅一心让孩子专心读书,忽视甚至有意忽视了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当魏永康到北京读大学后,需要过集体生活,母亲不再能与他朝夕相处照顾他的起居,曾学梅的这种“单刀直入”式教育的弊端凸显,魏永康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甚至还忘记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最终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在儿子被劝退后,一直以儿子自豪的曾学梅的表现很“反常”,她甚至指着学校大楼,让儿子跳楼,指着公路,让儿子去让车撞死。

曾学梅将毕生心血倾注在儿子前程上,当儿子被劝退,如同是由天上跌落到地下,情绪不免沮丧,但从这种“崩溃”状态中,也让人看到这位母亲偏执而错误的教育观,她把儿子当成了私人财产,当儿子不能如其所愿,甚至产生宁愿将其“毁灭”的疯狂念头。

很多父母都有这种心态,将子女看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自己所没能达到的成功,要在子女身上实现,孩子自身的感受被忽视,这是以爱之名的自私自利表现。

书呆子因只会学习而被开除的事例

书呆子因只会学习而被开除的事例

书呆子因只会学习而被开除的事例“神童”魏永康年少成名,13岁上大学,17岁读中科院。

他的人生轨迹,便如古代的“伤仲永”一般无二,属于他的传奇故事并没有在成年之后得到延续。

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魏永康的父亲魏炳南曾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抗美援朝”战役,因伤残退伍,而后在家一直处于瘫痪状态。

母亲曾学梅是当地百货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这份工作成了全家生活唯一的经济来源。

魏永康是家中的独子,曾雪梅自然对其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与希望。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魏永康的“神童智慧”来自于母亲,成年后的“伤仲永”现象亦是拜母亲所赐。

魏永康仅仅两三个月的时候,曾雪梅便开始每日都念唐诗给儿子听,还拿着字卡教他读书认字。

在这种日积月累的影响下,魏永康两岁那年,便已是能识得两千多字的“神童”。

不得不说,这其中曾雪梅的启蒙教育功不可没。

魏永康的“神童天分”,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曾雪梅察觉儿子这般出众的智慧,更是开始对他重点培养,一心一意都扑在了他身上。

四岁那年,魏永康所学的文化知识已达到了初中生阶段的水平。

小学六年的课程,魏永康也仅仅读了二年级和四年级而已。

直至八岁时,同龄人还在学习基础知识的时候,魏永康却直接连跳几级,进入了当地一所重点中学读书。

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他曾先后在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生物理竞赛等多个比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多个奖项。

母亲曾雪梅:“你一心一意去读书,什么都不用你管”在此之前,母亲曾雪梅一直对儿子“神童”的天分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

不少亲戚朋友纷纷打来电话,让曾雪梅“一定要好好培养,千万不能埋没了这个天分。

”几经考虑之下,曾雪梅终于下定决心:辞掉工作,一心一意陪儿子读书。

从魏永康八岁那年上中学开始,曾雪梅就开始了她一路的陪读生活。

她先是在魏永康的中学附近租了一所小房子,她的生活精力几乎全部用在了儿子身上。

曾雪梅都要帮儿子把牙膏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水、端饭,甚至连给儿子洗脸洗澡这样的事情都是亲力亲为的。

高中文章8岁路过北大 13岁上北大的天才少年

高中文章8岁路过北大 13岁上北大的天才少年

高中文章8岁路过北大13岁上北大的天才少年导语:对于天才少年,一提起来大家都赞不绝口。

而中国父母普遍有着“望子成龙”的心态,对于这类的天才少年大大追捧,但是这其中也存在很多“伤仲永”的例子。

尽管孩子聪明,但是红极一时之后,就会跌落神坛,“泯然众人矣”!一、13岁考上大学,17岁上中科院曾经有着“东方神童”之称的魏永康,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惋惜的例子。

他在13岁时就参加了高考,考入了本地最好的大学,在17岁的时候又进入中科院硕博连读。

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县城,他的父亲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人。

但是因为战争留下的伤,已经丧失了劳动力,全家就靠着母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

而魏永康的母亲曾经也差点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但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无奈之下只能退学,所以她对自己儿子的期望非常大。

从小对儿子灌输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

母亲对魏永康的教育也非常上心。

尽管家庭条件艰苦,但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从来没有吝啬过。

也正是在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魏永康也不负众望,到了两岁的时候已经能认识1000多个汉字,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当时在邻居眼中这简直就是一名“神童”!在母亲高强度的教育下加上自己的天赋,魏永康一直处在“超前学习”的状态中,连跳几级。

他小学只读了两年,到了8岁的时候就已经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13岁时参加高考,被湘潭大学物理系所录取。

在17岁的时候,因为魏永康在校表现优异,又被老师推荐进入了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

二、从“神童”沦落到被退学,母亲:恨不得他早点去死!这样的履历让每一个人都自愧不如,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成为当时红极一时的“天才儿童”。

看着顺风顺水的魏永康,母亲也倍感欣慰。

但是事情的发展往往不如人意。

当母亲以为自己把儿子培养成才,这么多年的努力也终于有了回报时,生活给他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才上学没多久的魏永康就被中科院退学。

“昔日神童多门功课零分被责令退学“成为当时社会讨论的焦点。

才38岁就已走完生命全程,东方神童魏永康,是谁在快进他的一生?

才38岁就已走完生命全程,东方神童魏永康,是谁在快进他的一生?

才38岁就已走完生命全程,东方神童魏永康,是谁在快进他的一生?2021年11月17日,在某社交平台上,突然出现一则讣告,其讣告内容瞬间将大家拉回了二十几年前,拉回了那个遍地“神童”的年代。

发布这则消息的,当然不会是当事人,而是他的妻子付碧,而这个“他”,就是当年有着“东方神童”称号的天才魏永康,几天前因病去世,年仅38岁。

几个小时后,同样在这个社交平台,付碧又发了一张魏永康憨笑着紧紧扶着女儿双肩的照片,并说了一句:“我再也见不到你的笑容了……”杨角风谈神童系列文章之三:才38岁就已走完生命全程,东方神童魏永康,是谁在快进他的一生?一、在当时那个遍地是“神童”的年代,魏永康的出现,也并不是一件多么稀奇的事情。

他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岳阳,就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地方。

而华容县,则是当年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从华容道撤退的地方。

之所以这里要多讲几句,是因为我杨角风平时很少出门,而岳阳是我大学期间,唯一去旅游过的城市。

倒不是什么特殊原因,主要是我大学室友就是华容县的,那小子妥妥的学霸,稍微一忽悠,他就带着我回家了。

而这个魏永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还是我室友的学长,同属于华容县一中。

而室友的老爸,则是一中老师,那次远行,这老爸还特意给我们讲了讲神童的故事。

魏永康确实是神童,按照当年的报道,其2岁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一千多个字。

倒不是这小子天生爱读书,主要原因还在于其母亲的教育方式,让孩子过早地开发了智力。

魏永康的母亲叫曾学梅,是一名百货公司的职工,其父亲是伤残军人,常年卧病在床。

正因为如此,魏永康出生以后,其母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他身上,在其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就已开始了早教计划,并且效果明显。

到魏永康5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被称为天才了,那时候的他常常在菜市场门口跟别人下象棋。

简直是无人能敌,路过的人们都称他为天才神童,没想到新闻报道中的天才就在身边:“镇上出了个天才!”二、按照其母亲曾学梅的说法,她是深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这孩子四岁时就已经学完了初中重点课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这个书生即使满腹学问, 但能自立吗?为什么?
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 自主。 自主,就是遇事要有主见,能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
怎样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呢?(培 养自立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1.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 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2.要培养自立能力,也要大胆地投身 社会实践。只有在社会中反复锻炼, 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第三课 走向自立人生
知识结构
依赖使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不能再有依赖 依赖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
依赖使人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自立与自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 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多实践多锻炼
从小事做起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课外延伸
——小 鬼 当 家 具体要求: 收拾房间(包括洗衣、叠被、扫地、擦桌
以你 后读 最完 想这 说三 什个 么故 ?事
在一个招聘会上,曾出现这样一
幕:一个老人在各个摊位前忙个不 停,填了六十多份各类求职应聘表, 并且不断向应聘单位咨询。许多人 以为她是来找工作的,一打听才知 道,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26岁的 儿子。此时此刻,她的儿子正在家 “赋闲”。他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 觉,就是聊天、玩牌、上网。
2004年8月3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个 “东方神童”的真实 故事: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 认识了1000 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 二年级和六年 级, 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跳到了 县属重点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大 学物理系。在湘潭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学校的同学和老师 看到了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同时也感到了他的与众不同。 魏永康的学习让人们放心,但他的性格却让老师担心。在 魏永康的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 交往,没有自立。基本的礼仪和与人交往的规则他一点也 不懂。为了安排他的大学生活,永康的妈妈陪读了四年。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这 一次,妈妈不能跟在身边,永康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 活。2003年,魏永康不得不从中科院肆业回到了老家。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小学

如何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小学

苛求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结果可能使孩子们变成处处谨小慎 微,害怕冒险,怕暴露弱点被人看 不起;或者挑剔身边的人和事,看 人人不顺眼,事事不顺心,变成孤 家寡人。
不能过度照顾孩子,剥夺其成长的机 会。
过度照顾孩子,满足了父母的什么 心理需求? 被照顾的孩子是什么感受? 被强迫、被剥夺、被羞辱、被压抑
4、给孩子问题和困惑,让他自己找答案 创造是自主性的最高层次的表现。创造性 不是教出来的,是不担心受批评、受嘲讽, 不怕出错而敢想、敢为的人才会有的。 5、给孩子权利和责任,让他自己去选择 孩子能够自主选择,就能够自己负责任, 如果是家长替他做决定,那凭什么要求孩子 来负责任?没有选择权和责任心的孩子如何 适应社会竞争?
1、我们每个人的独立自主能力可能不太一 样,那么你的这种独立自主性的形成和我 们小时候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有没有关 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2、话题讨论 (1)、我们的孩子在独立能力方面表现 的如何? (2)、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方面我们是 怎样做的呢?
孩子小时候,你喂他吃饭,孩子把头 躲开,同时去抢你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孩 子在表达什么?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 拨开孩子的手,继续喂饭。 ★ 为孩子准备好不烫的饭菜,不怕 摔坏的碗,适合孩子用的筷子和勺子, 适合孩子坐的椅子等。 ★ 最重要的是不介意他把饭菜洒得 到处都是。
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起来,凑近 专家说:您怎么知道的? 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 道的。 母亲问,以后我该怎么办 ?专家说,他生病 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 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 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 无能为力了。
请注意教育孩子的有效期,我们 只有一次机会,不可以从头再来。
缺乏安全感的父母,特别需要证明自己存 在的价值,证明自己很重要,自己很正确,就 容易粘着孩子,通过对孩子的不放心和过度照 顾实现自我价值。 这些父母可以试着相信自己,相信他人, 相信孩子。多关注一下外面的世界,找些自己 感兴趣的事情来做,有自己的爱好和精神生活, 不要总盯着孩子。

2023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精选10篇】

2023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精选10篇】

2023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精选10篇】2023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篇1】这是一个有关神童和她母亲的故事。

1983年,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雪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他便被人称为“神童”。

可遗憾的是,17岁就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的他,却并没有在大学里延续曾经的神奇,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退学了。

其母亲在面对采访时忏悔道:“我不怪他,只怪我自己的教育方法太狠了,对他也太狠了。

”(4月7日《广州日报》)从报道呈现出来的基本事实看,幼年时期的魏永康在智力上的确有着同龄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当年人们称他为神童,似乎也不为过分。

况且来说,这类智力超常儿童的存在本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就像生活中低智商儿童、残障儿童出现的概率一样。

于此而言,看到并承认魏永康的过人之处,或许才是我们剖析这件事最基本的逻辑起点。

遗憾的是,聪敏过人的魏永康在后续时间里却没有得到更好的培养,其母亲揠苗助长的功利做法,反倒将他塑造成了现代版的“伤仲永”。

或许我们谁也无法想象在培养过程中,母子二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与挣扎,那交织着泪水与汗水的成长轨迹,又印刻了两人多少的心酸与绝望。

我们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那忏悔式独白中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愧疚之爱。

毋庸置疑,在儿子遭遇过山车命运的洗礼后,这位母亲的忏悔是真诚的。

那句“我对他太狠了”的锥心陈述,与其说是在讲述一个失败的教育故事,倒不如说她是在以自揭伤疤的方式为我们上了一堂重要的教育之课。

首先来讲,在这个被按下快进键的当下社会,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神童母亲教育孩子的影子,只不过我们的某些做法没有那位母亲极端罢了。

我们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理直气壮的为他们做了很多主;我们担心他将来不够优秀,就肆无忌惮的为其制定了很多通向成功的计划。

而至于那些决定、计划是否征得孩子的同意,是否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在很多时候却被忽略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最该从这位母亲忏悔话语里学到的,那便是反求诸己,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她的做法一顿猛批。

学不动激励事例

学不动激励事例

学不动激励事例学习是一个持久而需要动力的过程,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困难,感觉“学不动”,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激励来帮助我们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不动激励的事例:1. 少年班“神童”魏永康:在母亲的教育下,魏永康克服了先天不足,努力学习,13岁就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以优异成绩考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然而,在原计划3年的博士论文答辩前夕,他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被退回原校。

经过短暂的挫折之后,魏永康在母亲的帮助下开始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完成了博士学业,并在毕业时获得了湖南省最高学位论文奖。

2. 钟南山的健身之道:钟南山是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如今已经84岁高龄,但他的身体依然健壮,这得益于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他说:“我始终相信:锻炼对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我年轻时也喜欢运动,特别喜欢打篮球。

现在年纪大了,就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在家里锻炼。

”他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晚上睡前会进行一些放松的锻炼,例如散步、拉伸等。

他认为,适度的运动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对于应对工作和学习中的压力也非常有帮助。

3. 莫扎特的自律:莫扎特是一位天才音乐家,他在很小的年纪就展现出了非凡的音乐才华。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他非常自律,每天都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来学习和创作音乐。

他每天早上7点起床,先喝一杯咖啡,然后开始创作音乐。

他会在早餐前完成一首作品,接着吃早餐。

午餐后他会进行一些社交活动或者演出。

晚上则会再次投入到创作中。

他的自律和规律的生活习惯使得他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创作出更多的音乐作品。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动力和毅力。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运动对于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也非常重要。

湖南幸运神童的启示

湖南幸运神童的启示

神童母亲忏悔录:儿子遭中科院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

这是一个有关神童和他母亲的故事。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

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但像古时“伤仲永”一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

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从此,“神童”魏永康和母亲曾学梅,就陷入了命运的“漩涡”之中。

2003年,魏永康被学校劝退时,怒气冲冲的母亲曾学梅来到北京。

“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曾学梅指着中科院的大楼,让儿子跳楼,“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神童”儿子●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1岁3个月大的魏永康写下了七八十个不同的字。

是什么让母亲讲出如此绝情之语?故事还要从1984年的冬天说起。

1984年12月,湖南的天气愈发寒冷,华容县下起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

为了带孩子,31岁的曾学梅把1岁6个月大的魏永康,带到自己的单位饮食公司,“那天特别冷,饮食公司也基本没什么客人。

”在几乎所有员工都百无聊赖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曾学梅身边仅有1岁多的永康。

“你会写字吗?”一个员工逗着还不怎么会走路的魏永康。

正在地上爬来爬去的魏永康点了点头。

“嘿!你写字,每写一个字,就给你一粒花生米。

”说着,他向永康晃了晃手中的一把花生米,顺便给了永康一粒。

尝到又酥又香的花生米后,魏永康明白了,只要写下字,就能得到花生米,于是他就用粉笔趴在地上写了起来。

从最简单的“人”字开始,魏永康为了能够获得花生米使出浑身解数,在冰凉的水泥地板上写下了七八十个不同的字,也因此,获得了七八十粒花生米。

当魏永康已经不会再写其他字后,大人们沸腾了起来。

这是魏永康最初的“高光”时刻。

其实,曾雪梅在魏永康1岁3个月时,就开始教他写字,到了魏永康两岁时,他已经能够掌握1000多个汉字。

神童魏永康的启示

神童魏永康的启示

神童魏永康的启示大家一提到魏永康,就会给他冠上一个前缀“神童”。

如今这位神童,却在2021年11月9日因病去世。

回顾魏永康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与同龄人相比,他可谓是天纵奇才。

他因2岁就已经识千字,4岁就学完初中课程。

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考入湘潭大学,是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17岁的他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破格录取,硕博连读。

在他的一生中有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人物就是他的母亲,她早早地就教儿子识字,为了让儿子全心全意投入学业,她更是包揽了他的生活起居,直到儿子上大学时仍跟在身边“陪读”。

有人说他是神童,可神童并不能完全概述他的一生。

也有人说他是当代版的伤仲永,则更为贴切。

在2003年时,魏永康因为欠缺生活自理能力,被中科院劝退。

一代天才少年自此跌落神坛。

此后的魏永康意志消沉,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时期,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他的一生,到底还经历了哪些起起落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童魏永康的传奇一生。

01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一个特殊的英雄家庭。

父亲魏炳南曾经参加过抗日援朝,在战争中负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常年卧床。

母亲曾雪梅比父亲小20岁,是那时候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全凭她一人操持。

因为错过高考,没能如愿上大学,最终成为了百货公司的一名员工。

而儿子的出生,让母亲又重新看到了希望,她给儿子取名为魏永康,就是希望儿子可以永远健康快乐。

她将自己未能上大学的遗憾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让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是曾雪梅最大的心愿。

儿子出生只有几个月时,母亲就经常给他读唐诗、朗诵课文,这些都成了魏永康儿时的启蒙教育。

小时候的魏永康几乎和母亲形影不离,白天上班时母亲也会把魏永康带上。

干活的柜台下有处空位,曾雪梅就放一个纸箱在下面,把小小的魏永康放进纸箱里。

里面垫着被子,放着图画书。

魏永康就自顾自地在里面看图画书,累了就乖乖地在里面睡觉,也不哭也不闹。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魏永康为什么不得不放弃学业回到老家?
初一学生小青郑重向父 母宣布:“从今往后,我要 真正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了, 不再需要你们的任何帮助了, 学习上生活上我都自己管理 自己,你们不要再管我了。”
小青这种想法对不对? 为什么?
(1)当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 问题时,寻求他人帮助,有利于 更快地解决问题。 (2)长辈的知识、经验毕竟 较多,生活阅历也比较丰富,看 问题全面一些。
自立与自主
自主是自立的前提(意识) 自立是自主的表现(行动)
自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干。(在自己能力范围内)
自主,就是自己做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 己的行为负责。
多实践,多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 觉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假设42页材料中的书生第二次准 备上京考试,你会给他一些什么建议?
1、他为什么最后后悔不迭呢? 2、为什么村民对他指指点点呢? 3、农夫为什么会问:怎么挑了这么多书? 4、他为什么最后沿途乞讨?
自立与自主
• 阅读41页图文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 这个学生以前改不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有哪些原 因?为什么她后来改正了?她能改掉坏习惯的关 键是什么? • 我的观点:主要原因是她依赖父母,每天都要父 母叫她起床,她没有意识到起床上学是自己的事, 而不是父母的事。后来父母不再叫她起床,失去 了依赖的对象,她不得不靠自己,主动调闹钟起 床。她改掉坏习惯的关键是意识到上学是自己的 事情,自己对自己负责。(自主) • 如果她没有意识到上学是自己的事,她能自立吗?
身边的故事
2004年8月31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 样一个“东方神童”的真实 故事:1983年出 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了1000 多个汉字,4岁 掌握初中文化,在小学只上了二年级和六年 级, 1991年10月,8岁的魏永康就考取了重点 中学。13岁时,魏永康又以高分考进湖南湘潭 大学物理系。在湘潭大学的四年时间里,学校 的同学和老师看到了魏永康的超常智力,同时 也感到了他的与众不同。魏永康的学习让人们 放心,但他的性格却让老师担心。

神童母亲缺少一颗平常心

神童母亲缺少一颗平常心

“神童”母亲缺少一颗平常心1983年,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因为母亲曾学梅从小的悉心教育,从两岁起,魏永康就被人称为“神童”。

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照此发展下去,魏永康应该有一个很不错的前景。

不料,在母亲离开之后失去生活照顾之下,魏永康寸步难行。

在2003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魏永康在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碰壁,母亲曾学梅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由爱到恨,甚至“恨儿子不死”。

普天下的父母,望子成龙心切。

为了“神童”儿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母亲曾学梅几乎包揽了儿子生活一切,甚至给儿子喂饭。

最后导致儿子,天冷不知道加衣、天热不知道减衣,不打扫房间、不会洗衣服,甚至忘记要参加考试和写毕业论文。

结局可想而知。

母亲忏悔不已,“千错万错还是我的错。

”其实,在中国,像曾学梅溺爱孩子的父母绝不是个别,而是相当普遍。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简直豁出去了,把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

陪读风从幼儿园刮到小学、初中、高中,甚至能刮到大学,死读书,读死书。

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虽然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习成绩,考取了名校,但是忽略了学习做人,忽略了学会生活,其实得不偿失。

近日一条“史上最脏女宿舍”的视频曝光:学校女生宿舍内,垃圾遍地,几乎都没有行走的地方,只能在垃圾周围勉强落脚。

拍摄视频的女孩说:“我们宿舍已经熏走了两个人了。

”这些女孩不知道怎么生活,真是可悲,大学毕业之后怎么生活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口号。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

魏永康缺少的正是“生活”这门课程,难以独立生活,不能融入社会,事实上也是自己的母亲害了他。

母亲曾学梅关键缺少一颗平常心,在母亲的眼里孩子将来就是干大事的,不屑那些点滴生活小事,让孩子失去学会生活的机会。

我国神童魏永康:2岁读书看报,17岁进中科院,20岁被中科院劝退

我国神童魏永康:2岁读书看报,17岁进中科院,20岁被中科院劝退

我国神童魏永康:2岁读书看报,17岁进中科院,20岁被中科院劝退012021年11月9日,吉林省通化市一家小旅馆的前台服务员,像往常一样给客人办理退房。

直到下午3点,退房的客人陆续离开旅馆,唯独一个房间始终没有动静,服务员上楼查看。

当服务员走进房间的时候,意外且惊讶地发现,躺在床上的客人竟一动不动。

警察赶到现场后,确认这名客人已经死亡,其身份是一名来自广东东莞的男子,38岁,入住时因突发心肌梗死猝死在房间里。

11月17日凌晨,当死者妻子在网上发布丈夫去世的消息后,立即引起社会关注,有网友留言说:“兄弟,一路走好!来世做个普通人。

”这名网友之所以留下这样的祝福,是因为死者在其心中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受万人瞩目的“神童”,甚至有人称,塑造“神童”之人,正是他的母亲。

那么,这名“神童”是谁?他有何与众不同?他的母亲,又是如何将他塑造成“神童”的呢?02少年时期的魏永康(左)和父母这名“神童”叫魏永康,1983年出生在湖南省华容县,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退伍军人,因下肢瘫痪长年卧床,母亲曾学梅是华容百货公司的一名售货员。

由于丈夫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的重担自然就落在了曾学梅一个人的肩上,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全家人其乐融融。

考虑到要照顾丈夫,1972年高中毕业的曾学梅,在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毅然放弃了这难得的高考机会。

可是,此后的曾学梅,并没有放弃“学习才能改变命运”的信念,她每天坚持学习,将未能实现的大学梦,寄托在肚中孩子的身上。

03其实,在曾学梅怀孕时,她就立下了要把孩子培养成才的誓言。

那时,她抚摸着肚子说:如果是男孩,就把他培养成像华罗庚、陈景润一样的顶尖人才;如果是女孩,就让她将来当一名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

几个月后,这个有理想的女人,生下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儿子,起名魏永康。

在魏永康几个月大的时候,曾学梅就意外地发现,只要她一念诗歌,魏永康就会露出笑容,其眼神也会随她来回移动。

第三节

第三节

3、要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毛泽东题词: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4、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 具有多层次性,既有先进性的要求, 具有多层次性,既有先进性的要求, 也有广泛性的要求。 也有广泛性的要求。要把先进性要求 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形成和完善 不同层次的道德体系。 不同层次的道德体系。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 要组成部分, 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 建设的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建设的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 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文化生 产力的发展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径。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我们 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7岁考上中科院博士 17岁考上中科院博士 神童为何肄业回家
• -- 天才少年肄业回家齐鲁晚报 魏永康,湖南省岳阳市人, 魏永康,湖南省岳阳市人,是当地 出了名的“神童” 他两岁开始识字, 出了名的“神童”。他两岁开始识字,8 岁上中学,13岁以高分考进湘潭大学 岁以高分考进湘潭大学, 岁上中学,13岁以高分考进湘潭大学, 17岁考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 17岁考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 21岁却因难以与人相处和生活难以 读,21岁却因难以与人相处和生活难以 自理而肄业回家.高智商和低能力, 自理而肄业回家.高智商和低能力,如此 矛盾地出现在被称为“天才少年” 矛盾地出现在被称为“天才少年”的魏 永康身上。 永康身上。这个巨大的反差让我们再一 次反思所谓的“天才教育” 次反思所谓的“天才教育”。

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38岁英年早逝

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38岁英年早逝

湖南“神童”魏永康,13岁上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38岁英年早逝湖南“神童”魏永康这一生,就像过山车一样,他的成功和失败,跟母亲曾雪梅密切相关。

曾雪梅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年轻时读过书,有高中文凭,因为时代原因没能参加高考。

魏永康的父亲当过兵,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受了伤,留下了终身难以痊愈的残疾。

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到了曾雪梅的身上。

她没有抱怨过,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这个近乎崩溃的小家庭。

曾雪梅给孩子取名“永康”,是希望他能永远地健康,幸福地度过一生。

刚开始时,她对儿子并没有太高的期望,只是在闲暇时刻随便教了儿子一些知识。

后来,曾雪梅意外发现,儿子的学习能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她很惊喜,开始认真教儿子读书识字。

魏永康2岁时,就学会了1000多个汉字,能够独自阅读很多书籍。

3岁时开始学习小学的知识,只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学会了曾雪梅教的所有内容。

曾雪梅意识到,儿子应该是天才,一直留在家里的话,容易耽误他的成长,于是带着他去了学校,结果遭到了校长的拒绝。

校长认为,魏永康只有4岁,还太小了,不适合上学,让曾雪梅把孩子带回去再照顾两年。

曾雪梅坚持说,自家孩子很聪明,希望校长给个机会。

校长半信半疑地试了试,给魏永康出了一些题目。

从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到小学六年级的难题,校长提出的问题,魏永康总是不假思索地说出正确答案。

因此,魏永康顺利入学了。

读书期间,魏永康的学习速度有增无减,8岁就考上了初中,成了县里有名的“神童”。

1993年,魏永康考入高中,这一年他只有10岁。

除了正常的读书和学习,魏永康参加了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数学竞赛等,还拿到了很多奖项。

曾雪梅年轻时一直想上大学,为了让儿子金榜题名,她开始全方位照顾儿子,帮儿子洗衣服做饭,用勺子给儿子喂饭吃。

魏永康唯一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他的生活,只有书籍和试卷,没有休闲和娱乐,也几乎没有朋友。

魏永康13岁那年参加了高考,以606分的成绩,考入湘潭大学。

曾雪梅觉得儿子还小,辞去工作去了学校当保洁,继续照顾儿子的衣食起居。

可怜的神童:中国教育的痛

可怜的神童:中国教育的痛

可怜的神童:中国教育的痛魏永康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他1983年出生,2岁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重点中学,13以岁602分高分进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魏永康以其超常智利、优异的学习成绩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因其性格内向、与人沟通不畅、生活不能自立等等闻名。

直至21岁时仍离不开母亲的照顾,衣食住行都要由暮气安排,最终因生活环境的闭塞、自立能力的缺失、来自母亲的巨大学习压力等,在其考上中科院研究生后,还没来得及拿到硕士学位时,就被勒令退学!我国神童的教育、超常教育是一种片面加速型的教育,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业能力,导致学生在短时间内畸形发展。

似乎一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将来就能够健康的生活、快乐的工作。

但是,事实上,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他完成的最艰巨的任务是社会化过程。

完成了这个过程,人才能从一个自然个体,过渡成为一个可以与其他人或事物发生各种关系的社会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不可否认,掌握那些用考试来评价的知识体系,是这个过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但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大到人生价值、道德情操,小到待人接物、兴趣爱好等等知识、技能、习惯与情感偏好的学习和获得。

我们的教育首先要使每一个孩子具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具有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种种能力,如生活自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宽容能力,也包括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应具有的责任感等等。

然后再谈超常教育、超常发展的问题,决不能让提前完成学业成为超常教育的全部。

即使是超常教育也必须尽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而不能是片面发展,也必须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超常发展。

魏有康观后感

魏有康观后感

魏有康观后感“现代伤仲永”是神童崇拜的断喝"有太多超常的"智慧被畸形的教育、自私的情感所磨灭,功利浮躁、目光短浅的教育模式只会压抑天性,泯灭人才。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从两岁起就被人称为“神童”。

但像古时“伤仲永"样,神童魏永康并没有在长大后依旧延续神奇。

20xx年7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了。

母亲曾学梅为曾代劳他生活上的一切甚至喂饭而怀悔:“是我害了他"报道中有个细节,他家墙壁上长期贴着一张“名言警句":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此语非常正确,但是此处的“知识”绝不是单指识字多少,解题多快,智商多高,还应该包括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

它可以是关于理论的,也可以是关于实践的。

独立能力,判断能力、情感辨识、生活能力等都应该囊括在内。

然而,曾雪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紧紧牵着孩子的手一步一步走向只会读书,不懂“成人"的教育误区。

个体的悲剧往往离不开社会的土壤。

长期以来,我们社会旺盛生长着一种神童崇拜。

从学校争抢到舆论吹捧,社会只管津津乐道于神童的非凡成绩,“天才少年"的光环遮蔽了成长的缺憾及母亲的强悍偏执,变异的成功学扭曲了正常的价值观、教育观,使得神童教育法甚器尘上、迷惑人心。

没有一个人对他们发出一声劝诚和警告,反而推着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时至今日,母亲才开始反思,痛悔自己害了儿子,这声怀悔对于母子二人来说都有点太迟,但对于其他人却是一声断喝,前不久媒体曝出两岁孩子穿尿不湿上培优课的新闻,可见还有多少父母汲汲于培养智力超常、起跑线提前的神童梦之中,还有多少孩子在父母强大的意志下上演各种各样心酸的“伤仲永"?魏永康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太多超常的智慧被畸形的教育、自私的情感所磨灭,功利浮躁、目光短浅的教育模式只会压抑天性,泯灭人才。

尊重每一个孩子,遵循科学教育规律,重视每一个生命呈现出的特殊或平凡状态,为他们提供健康、安全、科学的成长环境,孩子们才可能如春花一般尽情绽放。

讨论从下面的案例中思考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

讨论从下面的案例中思考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

案例2 学校老师不许孩子课间走动,一年级新生放学后
性情暴躁。 旧宫镇第一中心小学,孩子到了那里,除了上厕所 和喝水,老师在课间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是不是把 孩子给关出病来了?”孩子刚上学没几天,每天回到家 后行为就有些异常,很容易发脾气,扔东西,甚至将脑 袋往沙发上撞。“是不是心里烦,孩子就点点头,后来 我才知道,课间休息时,老师只允许他们去上厕所、喝 水,在教室中走动也是不允许的。”老师多次强调,要 是磕了碰了,学校就得担责任,“不能出去玩,就学习 呗,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其中一名四年级值日生表示, 他们的任务就是“纠察”追跑打闹的行为,抓到了,就 扣分。
施办法已经出台。除跨校选课成绩与学分互认外,学生跨
校选课不受专业限制,学生若提前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学 分,可提前毕业。

教育的民主化;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教育法制化(依法治教)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管理民主更深入 个体和社会组织能够“参与教育”
教育部长周济28日说,2005年, 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 超过2300万人。中国高等教育已跨入国 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 ---2006年2月28日
第二章
教育本质
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理解教育的 概念、教育的本质属性;掌握现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教育的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的特征
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 对各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论、教育本质学 说的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及其演变
在现在的实际教育教学改革 中出现了许多新名词,素质教育, 挫折教育,愉快教育,差异教育, 失败教育,赏识教育。
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爱因斯坦 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 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蒙台梭利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雅斯贝尔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永康[湖南省“天才少年”]打造神童魏永康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

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

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成了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儿子听。

尽管魏永康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少效果。

在母亲的倾心教育下,魏永康从2岁开始,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故事。

1985年,还只有2岁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

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

1991年10月,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

13岁时,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

2000年,17岁的魏永康大学毕业后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

于是,曾学梅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

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

后来读湘潭大学时,曾学梅也一直跟在儿子的身边“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劝退回家魏永康来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便执意不要母亲“陪读”,孤身一人北上求学。

身边突然没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感到很不适应,竟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

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从以前的“东方神童”到如今被劝退回家,生活似乎给魏永康开了个非常残酷的玩笑。

最伤心的莫过于他的母亲曾学梅了。

“现在我只要走出去,仿佛大家都在嘲笑我。

”曾学梅苦笑着说。

从中科院退学回家后,魏永康整天呆在房间里看书、玩电脑,其间还玩过几次“失踪”。

所幸的是,他每次都平安地回家了。

家喻户晓在华容县城,魏永康的名字简直无人不知。

“可能有人不知道县委书记的名字,但魏永康在我们这里绝对是家喻户晓。

”一位开出租车的师傅说。

在魏永康的家里,首先吸引人注意的就是写在四周墙壁上的“打油诗”。

如“四面白墙成字墙,赏心悦目真添美”;“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等。

魏永康说,这些全是他妈妈写下的。

据了解,自儿子被劝退回家后,曾学梅便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作成“打油诗”写在墙上,迄今已有上百首。

反思教育魏永康退学回家后,曾学梅这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在母亲的教育下,魏永康慢慢“成熟”起来了。

魏永康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来不许他出去玩。

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

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

而后来读研之所以未能顺利毕业,也是因为与导师交流太少,毕业论文无人指导。

谈到这些,他甚至有些恨母亲。

而现在,他的母亲开始思考自己以前做得不对的地方。

曾学梅开始经常教儿子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早已能够自理了。

曾学梅还介绍说,儿子现在非常体贴瘫痪在床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为父亲端茶送水。

辍学心愿关于魏永康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时的话题俨然成为一个家庭教育、应试教育的典型样本。

现在的他,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8点准时赶到华容县人大上半天班,下午以后的时间自由支配。

问到他如今最大的心愿,他毫不犹豫地说:“到学校读书。

读书是我的特长和乐趣。

”同事:他干什么都专心邀请他去的华容县人大副主任王佩群说:“要他来是尽一份爱心,让他多接触人,锻炼他的社交能力,也让他心情舒畅一些。

”人大工作人员的电脑有病毒或坏了,他都能很快修好。

王佩群给魏永康提了3个要求,每天步行上班;没事多练字;多与人交流。

魏永康家离县人大有两公里多的路程,他每天都不折不扣地执行。

“他身体有点胖,步行能把身体练结实点。

”华容县人大办公室秘书周莹初说:“他干什么都很专心,只要钻到里面去了,其他的一概不管。

他的专业知识十分精湛,也坐得住。

”“如果让他做一般性的工作,不让他读书,真是浪费!”“在这儿不能解决什么根本问题,主要让他补补社会交往这一课。

在外面有人把他看成书呆子,在这儿不会。

”问他们会不会给魏永康发工资,“到时再考虑,看能不能给点补助。

他家里确实比较困难。

”魏母:他比以前懂事多了谈起儿子,魏永康的母亲曾学梅不知疲倦。

“永康比以前懂事多了。

他会主动给客人倒茶,不回来或者回来晚了会打电话或即时给你解释。

”“他现在都是自己洗衣服,只要一提醒,他就高高兴兴去洗了。

有时也让他买买菜。

他知道家里经济困难,同一类菜,他总是挑最便宜的买。

他知道一家超市的藕尖最便宜,3块4毛5一斤,就在那儿买了几次,有一天涨到3块8毛4一斤,他就跑了另几家超市,发现比这里更贵,后来干脆就不买了,只买了5毛钱一块的豆腐回来。

买米也是买1块零四毛的最便宜的米。

” 结婚生子如今,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神童”魏永康已经长成26岁的帅小伙。

目前,他在深圳创辉公司从事太阳能方面的研究。

2008年10月1日,他与湖南大学毕业的邵阳市隆回县女子付碧喜结连理。

现在他们的小宝宝已经出生2个多月了。

这位曾经的“神童”,终于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

而在他从“神”到人的路上,她的干妈、长沙教育学院招生办主任张锦平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木讷的“神童”已经开始懂得生活张锦平说,1987年,年仅4岁的魏永康曾经到华容县最好的小学城关镇一小读书。

当时,她就是那里的老师。

“那时,小永康‘特别神’,一个4岁的小孩子,三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题,只要报出题目,他很快就能算出结果。

”这给张锦平留下深刻印象,她对这个小孩子特别喜爱,对他关爱有加,自此,他们便结下深厚的母子情谊。

后来,魏永康8岁时考入华容一中读中学,13岁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但他们一家人一直与张锦平保持着联系。

与传说中的不近人情相比,现在的魏永康已经开朗了很多,不过有时候还是会稍显木讷腼腆。

比如,有时候在家中会见陌生人,他和干妈明显要更亲近一些,对其他人则有点拘束,而且,他对妻子的依赖性较强,妻子随便出去一下,他也常常会跟在后面。

“以前连出来玩会儿都觉得是浪费时间的魏永康现在能够到歌厅里来唱歌,说明他已经开始懂得生活,享受生活。

”华容县第六中学副校长蔡水平说。

魏永康就住在华容县第六中学的对面,一直在该校教书的蔡水平是看着他长大的。

从手不离书到可做饭菜2003年魏永康20岁时,由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17岁时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的他从中科院辍学回家。

一时间,媒体将魏永康作为揠苗助长的典型进行了大量报道,“那一段时间,我们一家人的精神都快崩溃了。

”魏永康的妈妈说。

那时,已经调到长沙工作、并在长沙开了一家酒店的张锦平了解到魏永康的现状,回到华容与魏永康的妈妈交流后,决定将魏永康接到长沙。

“但是,我没有让他与我一同回长沙,而是留下一个电话号码,让他来长沙找我。

”张锦平说,她就是要用这种方法锻炼魏永康的独立性。

2005年6月的一天,魏永康背着一个黑色的布包,趿着一双“拖鞋”(那时,魏永康的鞋子都是当拖鞋穿的)出现在张锦平面前。

张锦平说,魏永康到她家里后,还是不愿意与其他人打交道。

每天除了吃饭,就是看书。

就连上下楼梯,手里都捧着一本书。

别人问他什么问题,他总是一句“不知道”。

与大家一起吃饭时,他埋头便吃,吃完了,把碗一放掉头就走,从不与同桌吃饭的人打声招呼。

来张锦平家的前几天,张锦平天天表扬魏永康,夸他学习认真,夸他聪明。

几天过去了,有一天,张锦平与魏永康进行了一次交流。

她对魏永康说,你现在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不能什么都说“不知道”,即使别人问到了不知道的事,也要委婉地告诉人家,自己其实不知道,或者是说自己还没有想好。

并与他约定,如果魏永康再轻易说“不知道”,要被罚打手板心。

自此以后,魏永康很少直截了当地对人说“不知道”了。

随后,张锦平又告诉他,与大家一起吃饭时,要记得与大家打招呼,为客人夹菜劝酒,盛饭倒茶。

为了改变魏永康书不离手的习惯,张锦平给魏永康定下了一个规定,每天只看一个小时的英语,其余时间,他得去学习煮饭做菜做家务,或者与酒店里其他的人聊天。

在张锦平的循循诱导下,魏永康学会了与人打交道的基本礼节,“显得越来越开朗,还学会了烧菜,并能够做出几道比较可口的菜肴”。

从厌恶女性到主动追求爱人在魏永康很小的时候,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为科学家的妈妈就向他灌输:女孩子是妖精,是美女蛇,招惹不得,万一招惹了,一生的事业就毁了。

魏永康在湘潭大学求学时,有女同学找他玩,被在那里陪读的妈妈知道了,他妈妈将他骂了一顿,并正告永康说:“美女是毒蛇,会把你拉下水的。

”正是从小受到了这样的教育,魏永康一直对女孩子不感兴趣。

张锦平一直想改变魏永康的这种错误观念。

有一次,魏永康对张锦平说,他想到湘潭大学去看望一位教授。

张锦平给了他300元钱,为他准备好到教授家的礼物,特别派自己饭店里的一位单纯的女孩子作陪,并一再嘱咐永康,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关心随行的小妹妹。

“可是,到了湘潭后,因为时间比较晚,魏永康决定第二天去教授那里。

晚上,他就买了一个西瓜作为两个人的晚餐……整个过程中,魏永康自始至终没有与同伴说一句话。

第二天起床,他与同伴约好见面地点后,却将其丢在一边,自己单独去了教授那里。

同伴没有办法,只好到网吧打发时间,中午,就吃了两个馒头。

直到下午3时多,她才与魏永康会合,一起返回长沙。

”更搞笑的是,张锦平发现,她为魏永康准备的送给教授的礼物,魏永康根本没有送出去,反而将礼物吃掉了一半拿了回来。

2005年10月,上海一家航天研究机构知道魏永康的情况后,邀请他去上班。

自此以后,魏永康就离开张锦平,去了上海。

“但他到了上海后却不按时上班,我打电话去问时,他却说早上没人叫他起床去上班,要我打电话叫他。

”张锦平说。

据魏永康讲,到上海后,他租住的地方与付碧姐姐租住的地方很近。

在这里,他认识了暑假去上海玩的付碧。

两年后,付碧大学毕业到深圳工作。

对付碧一往情深的魏永康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一路追到深圳,并在深圳找到了一份“月收入四五千元”的工作。

他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付碧的芳心。

去年国庆节,他们终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并畅游了黄山。

魏永康说,现在,他一下班,就回家与妻子一起做饭,做家务。

儿子出生后,他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大。

休息日除了做家务,他还带着妻子儿子到公园里去玩,有时一起去看海。

虽然成了家,有了工作,但魏永康一直没有放弃做一个科学家的梦想。

2009年初,他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9月,他将到北京继续深造。

现在的魏永康时间过去了两年现在的魏永康已经到了南京工作,转行为软件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