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金榜】(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学案设计(地理)

合集下载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3. 地形图的判读技巧: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水系分布等信息,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的地理素养。
4. 地形图的应用案例: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图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地形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5. 练习与拓展:设计一系列地形图判读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答案:陡缓坡符号用于表示地形的坡度大小,通常用不同角度的线条或符号表示。通过陡缓坡符号的特点,可以判断地形的坡度大小和倾斜方向。例如,线条角度越大,表示坡度越陡;线条角度越小,表示坡度越缓。
4. 请解释山峰和山谷符号的含义,并说明如何通过山峰和山谷符号判断地形的高点和低点。
答案:山峰符号表示地形的高点,山谷符号表示地形的低点。通过山峰和山谷符号的位置和形态,可以判断地形的高点和低点。例如,山峰符号位于地形的高点,山谷符号位于地形的低点。
1.4地形图的判读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主要涉及地形图的判读技巧。具体内容包括:
1.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理解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载体。
2. 地形图的符号系统:介绍地形图中各种符号的含义,如等高线、陡缓坡、山峰、山谷等,帮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 教学活动设计:
a.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地形图中的各种符号和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讲授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技巧: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介绍地形图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坡度大小、水系分布等信息。

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根据生活体验,结合山体部位等高线特征,思考山体部位的实际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观察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在模型上识别山体部位,提高观察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山体部位等高线特征,思考等高线地形图应用,培养综合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授课内容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 材
人教版
课程类型
新课
课 时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重在让学生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从知识的角度看,这一节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内容紧密相连,旨在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从学生能力看,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学生代表1:上台展示,说出序号①②③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指着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其特征。
学生代表2:说出序号④⑤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并指着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其特征。
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笔记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七年级孩子有较强的表现欲,合作交流,能让学生参与、体验学习,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拓展提升
过渡:各个山体部位特征不同,景色也不同。那么,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刚才对山体部位的学习,你能猜测河流在什么山体部位发育吗?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并能够运用。
2.注重对模型的使用,让学生认识海拔、相对高度,
合作探究
教师:给出不同山体部位的实景图,带学生认识不同山体部位。那你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认识山体部位吗?

七年级地理上册1_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_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址的高程。

能力目标:培育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了解自然界多种地形,增强学生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教学难点:会读地形图。

教学方式:探讨式教学,互动交谈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的一般地图,主若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一样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类大体要素的地图。

地形图是通过实地测绘或依如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大体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在地形图上,地貌一样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

等高线法是最要紧的地貌表示方式,它能够反映一个地域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点。

其他表示地貌的方式还有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

例如水池水面的边缘线,确实是一条等高线。

若是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

若是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必然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取得了能够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点的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量算的。

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

自海平面以上,每隔必然高差即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

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依照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点等因素来确信的。

一样说来,比例尺愈大,等高距愈小,如此对地形的反映就能够详尽一些。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必需有高程注记。

地形起伏的特点,确实是通过这些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的。

等高线密集的地址,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址,说明地面坡度缓和。

若是等高线距离超级均匀,(1)教师承转:“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点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然后请同窗们观看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教师能够自问自答:“那确实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式来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设计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山体部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提高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探险活动,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防灾减灾逃生自救的能力,培养热爱家乡风土人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难点:识别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区分山谷和山脊。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山体模型、等高线地形图、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白萝卜、泥质山体模型、小刀、木板、绘图笔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熊山恋》。

教师:欣赏《熊山恋》,湘中福地——娄底,蚩尤的故乡,苗瑶人的发源地,有一代名臣曾国藩的故居,世界灌溉遗址紫雀界梯田,2014年11月20日,湖南省省级地质公园新增四名成员,其中冷水江的波月洞和新化的大熊山—梅山龙宫就位于娄底。

娄底位于湘中丘陵与湘西山地的交界处,在这个多山的地方。

那么,如何将这高低起伏的山脉在平面地图中表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设计意图】一首宣传娄底的《熊山恋》,激起学生的家乡之情,同时,几组家乡美景的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近在身边的大自然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新授1、赏山第一步: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缇娜的疑惑。

大熊山主峰——九龙峰的海拔1662米,湘中第一高山,可是长期生活在大熊山脚的苗族姑娘缇娜却说主峰高1000米左右,为什么同一座山峰却有两个高度呢?第二步: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完成填空。

甲地的海拔为,乙地的海拔为,丙地的海拔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第三步:设疑海拔高度一定大于相对高度吗?强调:生活中更加精准和客观的测量一地的高度通常用海拔高度表示。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3.判断坡度的陡缓(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征。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从地形图中推断出地形的实际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地形图判读地形的实际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符号图等。

2.准备教学PPT:包含地形图判读的要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材料: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地形图样品,以便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理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地形图?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教师讲解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基本概念,并指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4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能够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重点和难点1.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三、教材设计思路在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这节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上一节相同,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一节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旨在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从学生能力上看,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转承)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情景导入:何帅同学地图上查了三清山的最高峰有1820 米,但当他来到山脚下时,感觉并没有那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方法引导:读1.35,学生自主探究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义与区别。

问题引领:1.甲乙两点的高度是哪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不同?2.海拔:地面上某点高出的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

3.何帅地图上查到的高度是,而在山脚下看到的高度是。

教师讲述:区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是我们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转承)那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得来的呢?学生活动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方法指引:读图1.36 及课本25 页文字。

问题引领:1.等高线的定义。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学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 学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学习过程:一、等高线地形图(难点)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如下图中甲的海拔为1500米,乙的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高出乙1000米,1000米就是甲地对乙地的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的特点:在地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般来说,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3.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地形部位的山体名称①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③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④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⑤陡崖: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

4.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及作用(1)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相等。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④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会重合,那只有在陡崖处出现。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2)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①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即海拔高,地势高;数值小,即海拔低,地势低。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简短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判读地形图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地形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判读原理。
过程:
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包括等高线、比例尺、方向标等主要组成元素。
使用PPT上的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教学手段:PPT演示、分组合作、实地观察、模拟练习、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地理空间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探索自然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图片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场景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场景中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形图判读的认识和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地形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课件、地形图判读教学视频。
3.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在线地形图资源、虚拟现实(VR)地形体验。

1.4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学七年级上学期

1.4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学七年级上学期

地形图的判读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基于新教材、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根据2022年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分析,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力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是地理的基础,更重要的的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虽然2022年新课标将该部分内容单独成章,但是对地理工具的运用以及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体现了地理教学“做中学”的要求。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从泸州——罗汉林的空间小尺度出发,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初步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的思维方式。

2.综合思维: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理解不同山体部位的特点,从综合的视角判读出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

3.地理实践力:利用3D卫星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地理环境中进行考察。

4.人地协调观:以家乡的地理事物作为课程学习的背景,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观念。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重点: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判读山坡的陡缓、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图是平面的,而地球表面实际上是高低不平的,那么,我们如何将高低不平、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新课讲解】(一)新课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针对同学们选择的地形图,图上的数字是什么?数值之间的差值代表这什么?学生说出海拔相对高度考察实践考察学生说出图中1000m、1500m、500m的实际含义,据此让学生总结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再次回到同学们所选的地图,发现该图中最多的是什么?学生:等高线通过视频了解等高线并学生总结定义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自主思考那如此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通过小程序进行模拟,展示等高线的绘制过程既然我们了解了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材料来进行绘制呢?【课堂小结】(一)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系统的归纳总结,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第四关「判读山 -亠〜地备綁忡.零高线 佗#五关t判读分尿二一^ 、设色地形图上的/ 陆地地形情景创设I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最近,近郊旅游升温,小 A 同学准备随家人去郊外游玩。

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 地形图怎么读呢?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 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

哪五关呢?学习过程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都是 1000米,可 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动画演示:地面高度的测量学生观察比较:地面高度的测量有几种方法有几种?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第二关’绘制帑 £会凉胞高线一■了 4桝可以正确阅读和 使用地形图了个性化修改教学设计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 第二关:绘制等高线学生自学:读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动画:P24图1.35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学生交流感悟心得(教师可以用切土豆演示) 闯关题(二):(见上右图) 第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坡度陡缓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 说说原因。

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 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 引导归纳),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 闯关题(三) 如霸產帝報拧“ M 戢龜400礼MSN 的相对高良建 300400=20)来.牧規的拾才.腹斌剖堆力,一鑒H J-扒MTJU-1(CS1-Lsj人^.\等闭屮站上降熬线处*蚊上的"高低S1I山向剋範答前商向部脚曲 E的a弯坡凹1越业山户位等刊相顶间• • 个山中务 捕邻的部15的1►xft ai. 总墓一5 & •尊Mftl u J.7演示:用拳头演示 小练习:“连连看” 闯关题(四):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类型名 A C D _____________________ _F第四关:分层设色地形图设疑:出示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怎么读呢?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A.平原
B.丘陵
C.盆地
D.山地
6.海拔一般在 500 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的是( )
A.丘陵
B.平原
C.盆地
D.山地
7.读下图填空:
100
250 300
·A ·D
200 150
·北 B · 50 C
(1)A 点的高度是 米,B 点的高度是
米,A 点大约在 B 点的
(2)图中整列山脉的 坡较陡, 坡较缓。
的 判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的判读:山峰、陡崖、鞍部、山脊、山谷、
缓坡、
陡坡
巩固达标题
1.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地图上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山峰
D.地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山谷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绿色表示( )
来表示。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
,
常见的地形类型





(3) 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
(1) 在 地 图 上 , 将 海 拔 相 同 的 各 点 连 接 成 的 线 , 叫 做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3)D 点比 C 点高出 米,这是指 D 点对 C 点的 高度。
8.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方向
北 B 村庄 A
C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

人教七上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设计

人教七上地理 1.4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设计




1.知道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含义,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上某点的海拔及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判读坡的陡缓状况。
3.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地不同部位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4.学生逐步提升动手制作、阅读地图的能力,逐步培养合作学习的科学素养。
5.学生树立抗灾防灾意识,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科目
地理
课题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课时
1
教材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的内容。地形图是地图中重要的一种类型,它在实际的生产与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教材把它独立成节,而等高线地形图又是认识地形图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如何阅读地图、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图的基础之上的拓展,因此该课题应该是第三节地图的阅读知识的延伸。
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对第三节的学习,对地图的阅读方法、如何选择“为我所用”的地图已有所掌握。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对比,这对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的难度。因此,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力求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捏山、绘制地图,获得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知识链接——陆地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那么,海洋的深度
如何表示呢?(P26文字)
畅所欲言
积极参与
学生阅读
记忆
体现地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的理念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这节内容,我们采取分组做模型,绘图,探索知识,继续绘图,总结规律的知识,分组合作、探究、推理等过程。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海拔,怎样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如何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并学会了实际运用。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 1.4地形图的判读 学案设计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 1.4地形图的判读 学案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山谷、山峰、鞍部、陡崖、缓坡、陡坡等几种地形部位。

3.学会阅读、绘制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4.分层设色地形图及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5.知道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重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学习过程】1.地图的类型有、、。

2.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

②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③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课本25页、图1.37)5.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表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6.陆地基本类型【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的山体部位的判读【课后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2. 图中A、B两地相对高度是( )A. 150米B. 200米C. 250米D. 300米3. 某中学地理夏令营在下图区域开展了一次活动。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野外高空跳水(1)辅导员介绍当地地形:图示区域地形类型是______(填“平原”“丘陵”或“高原”);张庄位于山脊,王庄位于______。

(2)住宿地选择:受地形阻挡,看不到水库景区的村庄______;暴雨来临时,可能受山洪影响的村庄是______。

(3)开展体育运动:在A、B、C、D四地中的______地进行照片所示运动项目;在甲、乙两地(图上距离为1厘米)之间竞速划船,最短要划______米。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并不是要求只认识山地的这三个部位,鞍部和陡崖也是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尤其是鞍部,尽管容易识别,若不给学生指明,常常被看成山谷。

山峰、鞍部、陡崖比较容易识别,山谷和山脊的区分则相对较难,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做到立体与平面之间的思维转换,是学习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是“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的基础,是学习的重点。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是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学习的重要成果展现,又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2、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1、多媒体课件;2、视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地图的基本知识后,进一步对地图进行深入学习的课程。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地形图的判读,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并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地图,对地图有初步的认识,但仅限于简单的地图识别和方向判断。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地理知识体系尚未完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培养学生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在地形图上判断方向、高程等要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判读的方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本,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平面地形图等。

2.准备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案例,如登山、旅游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如等高线、地标、比例尺等,并解释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观察地形图,尝试判断地形、方向、高程等要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在操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1.4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能正确辨别和运用海拔和相对高度。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地形坡度、山体的不同部位等;尝试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能辨别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形。

4.了解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基本的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一)导入:山区旅游美图欣赏1、教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到山区旅游吗?”,展示山区旅游拍摄的精美照片。

(提示:同学们在观看图片的时候注意“蓝色”字体所标注的有哪些山体部位?初步认识山体部位的外貌特点)2、大山的磅礴和壮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大山深处总是让人无限的向往,现在社会上就有这么一群人,喜欢到大山深处去探险,被人们称为“驴友”,导出“迷路的驴友”的救援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山区旅游的景观照片,初步了解五种山体的部位及外貌特点,通过设计“迷路的驴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爱心。

(二)补全救援图——技能一认识高度、等高线1、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定义及应用。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观看视频“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加深对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地形图的直观认识。

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补全救援图。

4、课堂练习:等高线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5、课堂小结(三)走进搜救山——技能二识别山体部位1、在图片中认识山体的五个部位:山峰、鞍部、山脊、山谷、陡崖2、应用各组事先准备的山体模型,在模型上再次认识山体的五个部位,加深对山体五个部位的直观认识。

3、进山搜救线路1和2的选择,总结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地形图的判读》,属于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学习地理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但地形图的判读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等活动,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提高观察、操作、思考、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地形图在地理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通过地形图判断地形、地貌、地势等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地形图案例,使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操作地形图的判读,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形图、地图册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形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地形图应用场景,引导学生认识地形图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图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发现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如等高线、陡缓坡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地形图判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能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温故知新
1.地图的三要素是、和。

2.一般的地图上,通常是面对地图,上下,左右。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内容越。

导学评价
一、自学探究辨高度
1.甲、乙两点的高度分别是哪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2.海拔:地面上某点高出的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的距离。

3.小明看到的高度是,小卓玛看到的高度是
评价标准:能够区分并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

评价效果:A.理解较好 B.理解模糊
二、动画演示记特征
1.图中A、B、C、D四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等?
2.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吗?
3.每条等高线是闭合的还是敞开的?相互交叉吗?
4.你发现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等高线特征:同线,高距, 曲线,线稀坡,线密坡,不交可。

评价标准:能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成,识记等高线的特征。

评价效果:A.理解较好,识记清晰 B.理解一般,识记一般 C.不能理解,识记模糊
三、模型展示识山体
山体不同

位的名称
示意图等高线地形图总结规律
山峰(山
顶)
中间,四周,等高线
鞍部两山峰之间的
山脊中部,两边,等高线向处凸出
山谷两边,中间,等高线向处凸出
陡崖等高线的地方
陡坡和缓坡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评价标准:能辨别出山体的五种部位,理解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评价效果:A.能辨别出五种山体部位 B.不能区分山脊和山谷 C.不能辨别所有山体部位
四、分层设色辨地形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

请在下图中把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形类型的名称填写在图中适当位置。

并观察下面分层设色地形图填写表格。

图1.42 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等高线特征
高度
地面起伏程度
学以致用: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安第斯山脉等。

评价标准:会识别并判读五种地形,了解其基本特征。

评价效果:A.识别较好 B.识别一般 C.识别模糊
五、动手绘制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将以下未完成的地形剖面图补充完整,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描述沿剖面线的地形起伏状况。

2.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评价标准: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会阅读地形剖面图。

评价效果:A.掌握牢固,会阅读 B.掌握较差,阅读较好 C.掌握较差,阅读较差
知识梳理
课堂评价
一、慧眼识图
读材料:小明所在班准备组织一次登山活动。

为了安全,老师出示一张等高线图(如图),并强调安全事项,请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完成1~3题。

1.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

请你判断是哪个地方( )
A.B地
B.C地
C.D地
D.E地
2.从图上你可以看出山顶A的海拔高度是( )
A.400米
B.500米以上
C.400~500米之间
D.600米
3.图中C表示的地形部位是( )
A.山顶
B.山谷
C.鞍部
D.山脊
4.读下图,判断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甲处是山顶,海拔在400米以上
B.乙处是鞍部
C.丙处适合攀岩
D.丁处容易发育河流
5.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为了选择正确的路线,结合右图,该小组展开了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省力
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省力
6.下面为“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判定该地区的地形类型以及A点和甲村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
A.山地大于500米小于600米
B.山地小于500米大于400米
C.丘陵大于500米小于600米
D.丘陵小于500米大于400米
二、图说地理
7.野外考察
某中学组织了部分学生去考察右图所示的地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考察完后,小明对该地区进行了总结,请你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并说出判断依据。

结论一:从甲、乙两地登上大青山,甲地比较容易。

结论二:大清河的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流。

结论三:丙、丁两地相比,丙地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结论四:大青山和小青山的相对高度是20米。

结论五:AB和CD两处中,AB有可能发育河流。

评价标准:答对一个选择题可以得到一颗☆,图说地理题结论判断正确可得到一颗☆,判断依据正确可得到一颗☆,总共16颗☆。

自我评价:非常出色:14颗☆及以上再接再厉:12颗☆及以上继续加油:10颗☆及以上有待提升:10颗☆以下
答案
温故知新
1.比例尺方向图例
2.北南西东
3.小详细大粗略
导学评价
一、自学探究辨高度
1.1 500米,500米。

米。

海拔高度不同。

2.海平面垂直另一个地点垂直
3.海拔高度相对高度
二、动画演示记特征
1.相等。

2.相等。

3.闭合;不交叉。

4.有;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等高相同闭合缓陡重
三、模型展示识山体略
四、分层设色辨地形略
五、动手绘制剖面图略
课堂评价
1.C
2.C
3.B
4.C
5.A
6.B
7.结论一:正确,因为甲地等高线比乙地稀疏,所以坡缓,比较容易攀登。

结论二:错误,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根据指向标和海拔高度判断,大清河的流向应是自东北向西南流。

结论三:正确,因为丙地是陡崖,适合开展攀岩运动。

结论四:错误,大青山和小青山的相对高度是17米。

结论五:错误,AB是山脊,不可能发育河流,CD是山谷,有可能发育河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