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全国一等奖)x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化学、生物、设计、方案、情况、思路、方法、领域、认识、问题、难点、系统、团结协作、有效、自主、主动、深入、充分、整体、良好、合作、提升、发展、加深、建立、发现、掌握、研究、规律、位置、思想、根本、基础、途径、资源、体系、能力、载体、主导、方式、作用、结构、主体、指导思想、任务、反映、关系、分析、营造、丰富、整合、指导、强化、帮助、发挥、解决、完善、巩固、促进、加强、实现、规范、核心
基于元素周期律(表)促进
学生元素化合物系统认识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位:北京市三里屯一中
作者:王长艳
基于元素周期律(表)促进
学生元素化合物系统认识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者姓名:王长艳单位:北京市三里屯一中邮编:100027(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元素周期律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元素周期表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是整个化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基石。唐有琪院士曾经多次指出:“化学家的主要工作就是耕耘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揭示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成千万计的物质归于系统之中,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在中学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元素周期律是学生有效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理论基础,它所承载的学科思想能帮助学生有效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基于上述分析,在本章复习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停留在识记层面的基础知识加以整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凭借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认识、比较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加强从元素视角看物质,明确物质性质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原子结构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起基于元素周期律的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元素周期律知识是构成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元素周期律揭示了不同元素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结构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使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摆脱了零散、庞杂的窘状,而变得系统、有规律;(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重新认识物质性质、发现规律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规律,并应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对物质的认识从宏观现象进入到微观解释层面,进一步理解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学科思想。(3)元素周期律丰富了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角度和方法,发展了学生对于元素观的认识,即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可以按照元素组成进行分类”、“元素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用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组成”、“物质间的转化本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4)元素周期律指导探索物质性质的研究,预言新元素、新材料的发现,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
在必修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主要知识有以下五方面:(1)元素性质周期性的变化规律;(2)单质性质
的变化规律;(3)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4)元素“位置—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5)元素周期律的本质原因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2、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必修1模块中,学生获得的大量具体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大多依靠于实验的感性认知,由于缺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学生不能从原子结构出发对物质的性质加以解释和预测,学习时间一长,很多知识开始在头脑里“打结”,不少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觉是学起来容易,但真正记住,能运用却很难,导致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缺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为此在必修2学习过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章后,我们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元素性质的比较、物质性质的比较及对陌生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结果反映出来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于元素周期律知识的认知更多地停留在简单识记层面,在解释具体问题时较少从结构角度入手探讨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2、有一些学生将元素周期律知识中几组概念弄混,如元素的金属性与单质的还原性,非金属性与单质的氧化性混同。
3、预测陌生物质的性质时缺少分析问题的角度。
(三)章复习课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课时内容及设计意图
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将核心元素放回周期表,体会位-构-性关系,从元素到所构成物质,用类别通性和化合价进行物质转化的复习巩固,第2课时通过两张二维图的比较,引领学生基于周期律进行元素性质
比较,建立元素周期律与具体物质性质比较的深层次联系,第3课时应用基于元素周期律认识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处理综合实际问题。最终达成的目标是学生在三节课过后能够基于元素周期律建立对元素化合物的整体认识思路。第2课时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
2、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含硫元素与氯元素不同物质间性质的比较,学生认识到物质性质的不同源于组成元素性质的不同,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
②通过书写硒单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绘制含硒元素的化合物二维图,再次梳理
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在Se与Cl非金属性强弱对比的问题解决中,寻找到中间元素S,强化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物质性质起决定作用。
②在Br与S非金属性强弱的探讨中,依从非金属性判断依据,评价实验方案,体验
实验研究中的定量、控制变量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Se与Cl非金属性强弱对比的思辨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
②在Br与S运用实验对比非金属性强弱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基于元素周期律建构认识元素化合物系统认知思路的过程。
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或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1:新课引入回顾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回忆
观察
既是对上一课时
的回顾更是为第二课
时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