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课件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慢性影响
慢性感染可引发多种并发症, 如关节炎、心包炎、肾脏炎 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
经济损失
感染动物引发的生产力减退、 损失和兽医费用等给畜牧业 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人类危害
布鲁氏菌病可通过食物链感 染人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尤其在农村地区盗版条件下 风险较高。
结论与建议
2 联合用药
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可提高治疗效果,也可降低药物耐药性。
3 疗程与调整
治疗疗程较长,通常需持续数周至数月。根据病情可适时调整抗生素药物。
预防与控制措施
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生食,尤其是生奶 及疑似感染动物产品。
畜牧兽医
加强畜禽抗菌和疫苗接种,定期 进行病例报告。
环境清洁
保持环境清洁、终端消毒,减少 细菌传播的机会。
病原体与传播途径
布氏菌属细菌
布鲁氏菌属细菌是引起布鲁 氏菌病的病原体,包括布鲁 氏菌、马氏菌、爱德华氏菌 等。
接触与摄入
主要通过接触患病动物的分 泌物、胎盘、生产物或摄入 感染性动物产品传播,如牛 奶、肉类、奶酪等。
职业接触
农民、兽医、实验工作者等 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员更容 易感染布鲁氏菌。
பைடு நூலகம்
症状与诊断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具有全球性分布。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治疗方法、预 防与控制措施以及其危害。
布鲁氏菌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摄入感染性动物产品而传 播,如生奶、肉类等。病原体在动物体内繁殖与存活,严重威胁人类与畜禽健康。
布鲁氏菌病 PPT课件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5、布病的传播因子
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屎、粪 便及被污染的士壤、水、饲草等均可含有大量的布氏菌,称这些含 有大量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抟播因子。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6、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布氏菌侵犯母畜后,多寄生于生殖系统,引起胎盘炎症和流 产。流产胎儿、胎膜、羊水和胎盘古有大量的布氏菌,有人把布 病性流产胎儿非常形象地说成是“装满细菌的口袋”,人接触这 些东西可造成感染。同时流产物污染饲草、草原及水源,又可造 成畜间的感染。所以说它是主要传播因子。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10、在布病设区被畜污染的水能传播布病吗
布病动物的排泄物(粪、屎)和分泌物,可以直接或借 着蹄爪而污染水源(湖、河)。也可因雨水冲刷或大风扬起 的尘土污染邻近地区的水源。实验表明,布氏菌在蓄水池 的水中可活12天,在干净水里活4~6天,在污水中活45 ~90天,在河水和自来水中可活20~60天。我国曾在水 塘的水中检出羊种和牛种布氏菌。美田曾有人因下水道漏 水侵入净水道而发生布病。这些都说明染菌的水具有传染 性。
二、人是怎样得布病的
7、食用布病家畜有乳及其乳制品能患面病吗
能。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 菌。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或健康牛、羊乳在生产过程中又被 布氏菌污染。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 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 处理井保持消毒后的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根重要的。 乳制品的种类很多,如奶酪,奶油、奶粉、奶皮子、奶豆 腐、鸟鲁末、酸奶子等。大部分经过加热处理可安全使用,但个 别奶制品处理不当,仍可在制品中保留一些菌或重被污染,这样 的奶制品可使食用者感染。前苏联学者曾报道,某地51.8%的布 病人是因饮食奶制品而感染。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致病因子似乎可穿过表皮而进入机体; 致病因子似乎穿入局部的淋巴结中复制,后在脾脏
和其他淋巴中复制; 致病因子也可沿着外周神经直接进入脊髓部位; 经口感染牛海绵状脑病实验中,致病因子出现在中
枢神经系统、三叉神经和脊神经根、眼晴和远端回 肠,在脊髓仅短暂出现。 TSE在人的漫长潜伏期中,致病因子的分布和含量了 解甚少。
致病原因
经过将近20年的研究,朊病毒本质及引起细胞死 亡的原因依然不清楚。
现在大多学者认为PrPSc是致病物。到目前为止 最高浓度的富集制备物中每105个PrP单体包含一 个感染单元。已有许多假说解释海绵化和神经细胞 丢失的机制。研究表明PrP106-126片段对神经 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缺乏PrPC时神经元被氧化 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PrPC可能有抗氧化的功能。
英国禁止数百万人献血
对食品的影响
疯牛病感染因子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食用 疯牛病肉是传播给人的重要途径。但人不可 能不吃牛肉。由于检测手段所限,牛肉食品 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将几十万头病牛处理 焚烧。但此前受感染的牛预计超过1百万头, 这些亚健康的牛大部分已进入人的食物链, 或加工成其他 产品(如明胶、油脂、动物饲 料等)。
(三)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rom encephalopaphy, FSE),1990至1997 年英国报道77例,大型猫科(美洲狮3、猎 豹4、老虎1、豹猫2例)也有记载。
(四) 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1)克雅病
人畜共患病(四) 人人兽畜共共患患传染传病染(二病) (二)
谭胜国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动物科技系
和其他淋巴中复制; 致病因子也可沿着外周神经直接进入脊髓部位; 经口感染牛海绵状脑病实验中,致病因子出现在中
枢神经系统、三叉神经和脊神经根、眼晴和远端回 肠,在脊髓仅短暂出现。 TSE在人的漫长潜伏期中,致病因子的分布和含量了 解甚少。
致病原因
经过将近20年的研究,朊病毒本质及引起细胞死 亡的原因依然不清楚。
现在大多学者认为PrPSc是致病物。到目前为止 最高浓度的富集制备物中每105个PrP单体包含一 个感染单元。已有许多假说解释海绵化和神经细胞 丢失的机制。研究表明PrP106-126片段对神经 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当缺乏PrPC时神经元被氧化 的可能性增大,这表明PrPC可能有抗氧化的功能。
英国禁止数百万人献血
对食品的影响
疯牛病感染因子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食用 疯牛病肉是传播给人的重要途径。但人不可 能不吃牛肉。由于检测手段所限,牛肉食品 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将几十万头病牛处理 焚烧。但此前受感染的牛预计超过1百万头, 这些亚健康的牛大部分已进入人的食物链, 或加工成其他 产品(如明胶、油脂、动物饲 料等)。
(三)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rom encephalopaphy, FSE),1990至1997 年英国报道77例,大型猫科(美洲狮3、猎 豹4、老虎1、豹猫2例)也有记载。
(四) 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
(1)克雅病
人畜共患病(四) 人人兽畜共共患患传染传病染(二病) (二)
谭胜国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动物科技系
人畜共患传染病(痘病)课件
谢谢
禽痘 爪部严重痘痂,严重时跛行
禽痘 蛋鸡头面部痘疹和痘痂同时存在
禽痘 病鸡常有结膜炎
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
睑 粘 连
眼睑粘连
人畜共患传染病
2、黏膜型
禽痘 皮肤无痘疹,只表现呼吸困难、流鼻
粘膜型鸡痘,在喉头、气管粘膜处出现 黄白色的痘状结节,痘斑不易剥离
粘膜型鸡痘,气管粘膜出现黄白 色的痘状结节
粘膜型
• 禽痘:四季均发,春秋两季和蚊子活跃季 节最流行。雏鸡和中雏鸡易感。通过接触 传播,吸血昆虫可传播本病。
三、症状
㈠ 禽痘 • 皮肤型:鸡冠、眼睑、喙角、耳球、腿、
脚、泄殖腔有痘疹。 • 黏膜型:病初呈鼻炎,后口腔、咽喉黏膜
发生痘疹,初为黄色斑点,后扩大融合成 一黄色假膜,不易脱落。 • 混合型:皮肤、黏膜均侵害。
后3~4天,刺种部位应出现红肿、水泡及结痴,2 ~3周痴皮脱落,表示刺种成功,否则应予补种。
第一次免疫在30日龄左右,二免在开产前进行。在 本病的高发季节8~10月份和高污染的鸡场,也可 在1日龄时对雏鸡进行免疫接种。
3.发病鸡群的治疗:发病鸡群要用抗菌素 防止继发感染,尤其要防止葡萄球菌的感 染。在破溃的部位可用1%碘甘油(碘化钾 10克,碘5克,甘油20毫升,摇匀,加蒸馏 水至100毫升)治疗。对鸡痘引起的眼炎可 用庆大霉素点眼治疗。
禽痘
1、皮肤型
禽痘
轻度感染多无全身变化 严重者精神沉郁
禽痘 食欲减退,贫血、消瘦
皮肤型
• 主要是在头部皮肤上出现 较硬的结节,继而结痂、 脱落。
禽痘 头面部痘痂
禽痘 眼部痘痂
禽痘 喙部痘痂
禽痘 喙部痘疹
禽痘 鸽翅部和头面部痘痂
人畜共患传染病及防控策略ppt课件
11
12
7、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原则
依法处置、早快严、兽医卫生同步到位原则
13
二、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14பைடு நூலகம்
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 因素所致职业病。动物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
15
2005-2014布病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排位
• 80年代后:疫情处于低发阶段。 牛种菌占40.0%以上,从人 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0% 猪种菌为20.0% 其余为犬 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
•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羊种菌占79.1%, 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 的优势菌种 。
20
1、布鲁氏菌病流行
• 1.5疫情流行特点
①新、老疫区交替出现; ②人间疫情向农区、城镇蔓延的势头; ③小的暴发点增多; ④ 典型病例增多; ⑤ 人群分布发生变化:新发患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学生
和儿童发病率上升。
21
2011年 媒体监测布病事件
• 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布病—28名 • 内蒙古逾百检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乌兰察布市出
4
2、疾病种类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 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 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
5
1997年香港特区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再度流行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 造成我国5327人发病 2005年,四川暴发的人-猪链球菌病导致206 人感 染,38 人死亡,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 度关注。
12
7、人畜共患病疫情处置原则
依法处置、早快严、兽医卫生同步到位原则
13
二、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及防控
14பைடு நூலகம்
人间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 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 因素所致职业病。动物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动物防疫法》规定管理的二类动物疫病。
15
2005-2014布病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排位
• 80年代后:疫情处于低发阶段。 牛种菌占40.0%以上,从人 畜间分到布氏菌羊种菌仅占30.0% 猪种菌为20.0% 其余为犬 种菌和绵羊附睾种菌。
• 但在全国性布鲁氏杆菌病疫情回升的今天,羊种菌占79.1%, 这说明当人畜布鲁氏杆菌病明显回升时羊种布氏菌又成为流行 的优势菌种 。
20
1、布鲁氏菌病流行
• 1.5疫情流行特点
①新、老疫区交替出现; ②人间疫情向农区、城镇蔓延的势头; ③小的暴发点增多; ④ 典型病例增多; ⑤ 人群分布发生变化:新发患者以农民和牧民为主,学生
和儿童发病率上升。
21
2011年 媒体监测布病事件
• 东北农业大学师生因动物实验感染布病—28名 • 内蒙古逾百检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乌兰察布市出
4
2、疾病种类
世界上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有250多种。 较重要的有89种(细菌病20种、病毒病27 种、立克次体病10种、原虫病和真菌病5 种、寄生虫病22种、其他疾病5种)。 我国已证实的人畜共患病约有130种 。
5
1997年香港特区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病毒(H5N1); 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再度流行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 造成我国5327人发病 2005年,四川暴发的人-猪链球菌病导致206 人感 染,38 人死亡,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高 度关注。
常见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禽流感(称高度致死性禽流感)
病原:A型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分为A、B、 C3个血清型。其中,B型和C型主要感染人, 而A型既感染人,也感染其它种属的动物。 严重性:主要发生于各种家禽和野禽;国 际兽疫局将其确定为A类烈性传染病,此 病给养禽业造成很大损失。 香港的禽流感事件:自1997年8月香港首 次报道了一起在人体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病 例后,又从18人中分离到这种病毒,其中 有6人死亡。一时港人“谈鸡色变”,不 少大陆群众也因对该病缺乏了解而不敢吃 鸡。
1.动物疾病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如:致死性的狂犬病,疯牛病等
2.人与动物同一种病却有不同的表现 如:口蹄疫;炭疽;旋毛虫病
3.禽病一般很少感染人类 如:禽流感
4.为防动物疾病忽视人类健康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病原菌产生
耐药性和动物产品中的药物残留
二、简介几种常见的人畜共病
炭疽
病原:炭疽芽孢杆菌,可形成芽孢,其抵 抗力极强,土壤中可成活20-30年。 易感性:草食家畜(牛、羊、马)最易感 受,猪限于局部,也感染人。 人感染后的症状:分为三型 (1)皮肤型 (2)肠型 (3)肺型 (4)脑膜炎型(皮肤、肠、肺型的并发症)
二、简介几种常见的人畜共病
禽流感(称高度致死性禽流感)
损失:香港事件中全港3天共宰杀了140万 只家禽。禽尸按环保标准掩埋或用垃圾焚 化炉焚化。
香港政府拨款为在这次事件中蒙受损 失的有关人士提供帮助。支付业内人士的 补偿金额达7.704亿港元。
1983年至1984年间,美国政府为扑灭 该病的一次大流行,耗资6000多万美元。
狂犬病(俗称狗病、恐水症)
病原:狂犬病病毒 流行特点: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 人和各种畜禽对本病都有易感性;犬、 猫带毒是重要的传染来源 人感染狂犬病病毒的主要途径: (1)被患病犬或猫咬伤 (2)被带毒的犬和猫咬伤或抓伤 (3)亲密接触犬和猫
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基础知识课件(共19张PPT)《动物疫病防治》
消灭媒介动物,加强人畜粪 便及动物废弃物的管理,搞 好饮食品的卫生监督是切断 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的 重要措施。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提 供相应的免疫接种 可提高其免疫力。
人畜共患传染病 防治基础知识
01 定义和分类 02 流行病学特征 03 防治原则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 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分为两类: 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 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因为经济等原因而放任 不管。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 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 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 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 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 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检 查和治疗的重点。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皮肤接触传播
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 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病动物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接触疫水而感染。
节肢动物传播
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在 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两类, 即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人与家畜的易感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和家畜都有相同的侵袭力。同时, 人和家畜(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由于人和动物的进化程序不同,受感染后所表现的临 床特征也不同。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 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消化道传播 以消化道为其侵入门户的病原体,通常不能单独侵人, 需伴随水和食物等媒介物侵入。 经饮水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水源类型、污染程序、 饮水量的多少以及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有关。
提高免疫力
给人群和动物群提 供相应的免疫接种 可提高其免疫力。
人畜共患传染病 防治基础知识
01 定义和分类 02 流行病学特征 03 防治原则
一、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和分类 人畜共患传染病: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 病学上有关联的人和动物的疾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分为两类: 一类为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另一类为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对检出的感染动物及其产品, 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处理, 不能因为经济等原因而放任 不管。
检查和治疗人群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例
牧民、饲养员、兽医、动物 性食品加工人员、卫生防疫 人员、地质工作者和军队有 关人员以及从事实验室的医 学工作者,是人畜共患病的 高危人群,他们应该作为检 查和治疗的重点。
切断由动物传染至人群的途径
皮肤接触传播
由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即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 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主要是患病动物接触。 间接接触传播多见于接触疫水而感染。
节肢动物传播
节肢动物中的蚊、蝇、蟑螂、蜱、虻、虱和蚤等在 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主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两类, 即机械性传播和生物学传播。
人与家畜的易感性
人畜共患传染病对人和家畜都有相同的侵袭力。同时, 人和家畜(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性。 由于人和动物的进化程序不同,受感染后所表现的临 床特征也不同。 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 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消化道传播 以消化道为其侵入门户的病原体,通常不能单独侵人, 需伴随水和食物等媒介物侵入。 经饮水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与水源类型、污染程序、 饮水量的多少以及病原体在水中存活时间的长短等因素 有关。
人畜共患病概述PPT课件
按照疾病传播的生物通道,可分为四种情 况:
1、病原体主要贮存于动物,以动物发病为 主,人类偶尔可感染发病,但人与人之间 不传播或几乎不传播,即动物→人,例如 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布病,以及早 期发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2、病原体既可以贮存于动物,也可以贮存 于人类。动物、人类都可以发病和互相感 染,即动物→人→人→动物,例如结核病。
3、病原体主要贮存于人类,并引起人的感 染,但易可波及动物,例如疟疾、登革热 等虫媒性传染病。 4、病原体为完成生活史,在传播环节人和 动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猪囊虫病。
三、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 指水平传播,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 是直接接触(皮肤和粘膜),以可以是通 过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触(呼 吸道、消化道、虫媒)。
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据病原分类
1.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狂犬病.高致病 性禽流感.疯牛病.
2.细菌性人畜共患病:炭疽.布病.沙 门氏菌.结核病.
3.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猪囊虫病.旋 毛虫病.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根据流行环节分类
1.野生动物为主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又 称自然疫源性疾病.欧洲流行的狂犬病.
9
10
Q热(立克次氏体)
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
节肢动物
鼠
+
+
+
+
人兽共患细菌病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鼠疫 鼻疽 绵羊地方性流产(绵羊衣 原体病) 禽鹦鹉热衣原体病 禽结核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病 回归热(螺旋体)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立氏立克次体)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1、病原体主要贮存于动物,以动物发病为 主,人类偶尔可感染发病,但人与人之间 不传播或几乎不传播,即动物→人,例如 狂犬病、棘球蚴病、炭疽、布病,以及早 期发现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 2、病原体既可以贮存于动物,也可以贮存 于人类。动物、人类都可以发病和互相感 染,即动物→人→人→动物,例如结核病。
3、病原体主要贮存于人类,并引起人的感 染,但易可波及动物,例如疟疾、登革热 等虫媒性传染病。 4、病原体为完成生活史,在传播环节人和 动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猪囊虫病。
三、病原体在人和动物之间的自然传播是 指水平传播,以接触感染方式为主,可以 是直接接触(皮肤和粘膜),以可以是通 过媒介(生物或机械媒介)间接接触(呼 吸道、消化道、虫媒)。
二.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据病原分类
1.病毒性人畜共患病:狂犬病.高致病 性禽流感.疯牛病.
2.细菌性人畜共患病:炭疽.布病.沙 门氏菌.结核病.
3.寄生虫性人畜共患病:猪囊虫病.旋 毛虫病.
人畜共患病的分类
根据流行环节分类
1.野生动物为主传播的人畜共患病,又 称自然疫源性疾病.欧洲流行的狂犬病.
9
10
Q热(立克次氏体)
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
节肢动物
鼠
+
+
+
+
人兽共患细菌病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鼠疫 鼻疽 绵羊地方性流产(绵羊衣 原体病) 禽鹦鹉热衣原体病 禽结核 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 志贺氏菌病 回归热(螺旋体) 洛基山斑疹热(RMSF) (立氏立克次体) 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
《人畜共患病》课件
传播途径与方式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
详细描述
直接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如皮肤接触、血液接触等。呼吸道传播则通过飞沫、气溶胶等形式传播,如流感 病毒等。消化道传播则是通过摄入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如霍乱弧菌等。此外,昆虫叮咬也是传播人畜共患 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流行现状与影响
总结词
人畜共患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人畜共患病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导致死亡和疾病爆发,同时也对畜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此 外,人畜共患病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加强人畜共 患病的防控和监测工作至关重要。
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科研工作 ,为防控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引 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 我国人畜共患病防控水平。
04
人畜共患病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范围内人畜共患病的研究已 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病原 体的鉴定、传播途径的确定、防
治措施的研发等。
02
人畜共患病的类型与案例
细菌性人畜共患病
01
02
03
总结词
由细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动物接触或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源 。
炭疽病
由炭疽杆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血液、排泄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肉类而 传播。
布鲁氏菌病
由布鲁氏菌引起,通过接 触感染动物的生殖道分泌 物或食用受污染的乳制品 而传播。
病毒性人畜共患病
总结词
由病毒感染引发的人畜共 患病,常见于呼吸道、消 化道和皮肤接触。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人畜共患病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牧原股份兽医部 人畜共患病---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 由细菌引起的: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 病等。
▪ 由病毒引起的: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流感、口蹄疫等。 ▪ 由衣原体引起的:如鹦鹉热等。 ▪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如恙虫病、Q热等。 ▪ 由真菌引起的:如念珠菌病等。 ▪ 内寄生虫引起的: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
▪ 出现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疾病
▪ 或者出生后有眼、脑或肝脏的病变或畸形,如 视网膜脉络膜炎、白内障、脑内钙化、脑积水、 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黄疸和肝脾肿大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人的弓形体传播
▪ 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是唯一一种从粪便排 出弓形虫卵囊的动物,在弓形虫传播中起重要 作用。
▪ 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狗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也可以传染弓形虫
▪ 严禁猫狗入场,定期灭鼠 ▪ 被猫粪、狗粪污染的原粮是我们感染的主要途径 ▪ 尽早换颗粒料,60℃时能将包囊杀死。颗粒料制粒
温度:80 ℃
▪ 定期投喂磺胺类药物预防控制 ▪ 病死猪及时移走 ▪ 比较有效药物:方通精典、磺胺六甲、康舒秘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人的弓形体控制
▪ 严禁徒手剖猪,处理病死猪要防护好自己—带手套、 穿胶鞋等,避免被感染,尤其是身体有外伤时
人畜共患病3ppt课件
口蹄疫患畜的典型表现一
口蹄疫患畜典型表现二
6、成年牛死亡率很低,不超过1%—3%。犊牛发病时,大多 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麻痹,在体 温升高时发生腹泻,死亡率可达20%—50%表现全身虚弱, 肌肉发抖,特别是心跳加快,节律不齐,站立不稳,行走摇晃, 因心肌麻痹倒地而死。 7、绵羊:感染率低,主要侵害蹄部,出现跛行;山羊多见于 口腔,水疱发生于硬腭和舌面,羔羊有时有出血性胃肠炎,常 因心肌炎而死亡。 8、猪:主要症状表现在蹄部。蹄冠、蹄叉和蹄踵皮肤出现局 部红、热、敏感,形成水疱——破溃——蹄壳脱落;病猪鼻盘、 齿龈、舌、颚部等也可出现水疱,少数病例,母猪的乳房、乳 头皮肤发生水疱。仔猪发病重,主要发生急性胃肠炎和心肌麻 痹而死。仔猪病死率60%以上。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偶蹄兽(黄牛、水牛、绵羊、山羊);从猪体 内分离的毒株对猪有高度致病力,而牛则不易感;人也感染。 2、传染源: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水泡液、排泄物、分泌物、 呼出气体、精液),污染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 3、传播途径:消化道、伤口甚至完整的皮肤粘膜、呼吸道、 精液。可发生远距离跳跃式传播。病愈动物可长期带毒。 4、本病的流行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发病率高,同一时 间内,往往牛、羊、猪一起发病。但有时牛、羊发病,猪少发 或不发;有时只猪发病,牛羊少发或不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寒冷时易发,夏天少。
4、病原的类型比较多,主型之间无交叉保 护,亚型之间交叉保护差。 有7个主型:A、O、C 欧洲型(我国以O型 为主), 病毒具有易变性,常有新的亚型 出现。
原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病毒属 ,单股 RNA,为最小的动物RNA病毒。 4种多肽:VP1、VP2、VP3、VP4 存在部位:蹄疫病毒在病畜的水泡皮及其淋巴液中含毒量最高; 在水泡发展过程中,病毒进入血流,分布到全身各种组织和体液。 在发热期血液内病毒含量最高,退热后,在奶、尿、口涎、泪、 粪便等都会有一定量的病毒。 抵抗力: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及 土壤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久。对酸敏感, pH5.3-5.7,短时间灭活,胴体无害化处理可使用酸灭活, 8℃:24-42h,12 ℃: 24h,13 ℃:16h。高温、阳光(紫外线) 对病毒有杀灭作用,酸和碱对口蹄疫病毒的灭活作用很强。1— 2%氢氧化钠、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0.2—0.5%过 氧乙酸、4%的碳酸钠溶液。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2019
-
9
抵抗力
与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例如,巴氏灭菌法 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 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 在布片上室温干燥土壤内 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 内可活6个月。
2019
-
10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人亦 易感,家禽较少感染。 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 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 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传染来源:除发病动物,野生偶蹄兽、啮齿类可成 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断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病原
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
2019 12
2019
-
13
症
状
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 部分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 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 ~ 4月, 猪怀孕后1 ~ 3月,流产前2 ~ 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 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 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 ~ 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 菌,易死亡。流产后,胎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 由于胎盘滞留而导致子宫及其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牛种菌产次之,
猪种菌较大; • 布鲁氏菌没有鞭毛, 不形成芽胞和夹膜。
2019
-
6
染 色
• 涂片染色检查多为单个排列,少见成对短链排列。
• 布鲁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 • 革兰染色阴性; • 柯兹罗夫斯基提出用0.5%沙黄水溶液染色,加热出现 气泡,水洗后用 0.5% 孔雀绿或 1% 美兰复染,布鲁氏 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呈绿色和兰色。
《人畜共患病》课件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
1 危害人类健康
人畜共患病可能导致人 类患上严重的疾病,甚 至死亡。
2 危害农牧业生产
人畜共患病对农牧业生 产造成严重影响,导致 动物生病和死亡,影响 农业发展。
3 危害经济发展
人畜共患病对经济造成 损失,增加医疗费用和 Nhomakorabea物防疫成本。
预防与控制措施
宣传教育
加强人们对人畜共患病的认识,提高防范意 识。
《人畜共患病》PPT课件
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本课件将介绍人畜共患 病的定义、种类、危害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
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人畜共患病是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和水传播等途 径传播。
人畜共患病的种类
疫源性人畜共患病
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疾病,如猪流感、禽流感等。
人畜共通传染病
同时感染人类和动物的疾病,如牛病毒性腹泻、沙门菌病和炭疽病等。
常见的人畜共患病
猪流感
由猪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冒。
禽流感
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性感 冒。
牛病毒性腹泻
同时感染牛和人类的肠道传染 病。
沙门菌病
由食物和水传播的细菌性感染 病。
炭疽病
由土壤和动物体内的孢子传播 的细菌性感染病。
加强科技支持
加大研究力度,开发疫苗和治疗方法。
强化监管管理
加强对动物饲养、屠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 监管。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人 畜共患病。
结论
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经济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非常重 要。只有通过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 康。
《人兽共患疾病》课件
采取措施减少病毒、细菌的传播,如消毒 、灭鼠、灭蚊等。
保护易感人群
完善法律法规
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和预防接种,提高其 免疫力。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人兽共患 疾病的防治与控制工作。
05
人兽共患疾病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全球范围内人兽共患疾病的分布情况
01
全球各地均有人兽共患疾病的报道,其中某些地区由于地理、
分类与分布
分类
人兽共患疾病可以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两类。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在人类 和动物之间直接接触传播,如狂犬病、炭疽等。间接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环境 、媒介等途径传播,如禽流感、鼠疫等。
分布
人兽共患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不同疾病的分布区域和流行程度存在 差异。一些疾病在某些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如非洲的埃博拉出血热、北美的莱 姆病等。
未来各国需要加强在人兽共患疾 病领域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
球性的挑战。
创新防控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 的新技术应用于人兽共患疾病的 防控中,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
等。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人兽共患疾病防控知识的宣 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
意识和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抗病毒治疗
针对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采取抗病毒 治疗。
支持治疗
提供必要的营养、休息和护理,帮助患者康 复。
疫苗接种
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预 防疾病发生。
控制策略与措施
隔离与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及时隔离患者和疑似病例,追踪并管理接 触者。
02
人兽共患疾病的流行病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出现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疾病
▪ 或者出生后有眼、脑或肝脏的病变或畸形,如 视网膜脉络膜炎、白内障、脑内钙化、脑积水、 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黄疸和肝脾肿大等
.
7
人的弓形体传播
▪ 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是唯一一种从粪便排 出弓形虫卵囊的动物,在弓形虫传播中起重要 作用。
▪ 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狗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也可以传染弓形虫
.
4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猪感染后临床症状
单元内猪卧地不起
死亡猪全身发乌
.
5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人感染后临床症状
▪ 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寄生于所有的有核细胞 (80%寄生于大脑,其次是心脏)
▪ 高烧:体温可上升到40摄氏度或更高伴有寒颤 ▪ 头痛剧烈,全身肌肉疼痛以眼部和背部疼痛为甚
▪ 急性感染是全身的,受损部位可以是全身的,也 可以是某一器官或某几个器官。常伴有脑膜脑炎、 肝炎、肺炎、心肌炎、心包炎、可导致死亡
▪ 轻型急性感染,全身症状不太明显,类似一次感
冒,或一次急性胃肠炎。
.
6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人感染后临床症状
▪ 如果怀孕头3个月发生先天性感染,大约40% 胎儿可能有严重的损害
▪ 其中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 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
▪ 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
.
2
牧原股份 兽医部
弓形体
.
▪ 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源、蔬菜等。
▪ 要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
.
11
人的弓形体控制
▪ 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 如用两块菜板,两把刀具等。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 的习惯,女性要注意生理期间个人卫生等
▪ 对弓形体比较有效的药物: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等
▪
▪ 总之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鱼、肉、蛋、奶及其制品 都有可能传染弓形虫病。
.
9
弓形体控制—养殖场
▪ 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是唯一一种从粪便排出弓 形虫卵囊的动物,在弓形虫传播给猪和其他动物中 起重要作用。
▪ 严禁猫狗入场,定期灭鼠
▪ 被猫粪、狗粪污染的原粮是我们感染的主要途径 ▪ 尽早换颗粒料,60℃时能将包囊杀死。颗粒料制粒
温度:80 ℃
▪ 定期投喂磺胺类药物预防控制
▪ 病死猪及时移走
▪ 比较有效药物:方通精典、磺胺六甲、康舒秘
.
10
人的弓形体控制
▪ 严禁徒手剖猪,处理病死猪要防护好自己—带手套、 穿胶鞋等,避免被感染,尤其是身体有外伤时
▪ 不要给家中宠物喂食生肉或者未熟透的肉制品,孕 妇避免与猫的粪便接触,家庭成员应及时做好猫的 粪便清洁工作。
3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猪感染后临床症状
▪ 采食量下降,个别猪食欲废绝,单元内猪打堆, 毛耸,发烧
▪ 突然死亡,从发现不食到死亡时间较短,病程在 24-48小时
▪ 高烧,体温40.5~42℃, 呈零星散发 ▪ 急性剧烈的呼吸困难,病死率几乎100% ▪ 个别呕吐、鼻腔、气管有恶性粘液 ▪ 死亡前后:败血(耳朵、腹下,发乌)、黄疸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
17
人类感染猪链球菌案例
▪ 1960年,丹麦,3例 ▪ 1968—1982年,荷兰,26例 ▪ 1987年,英国,9例。 ▪ 我国1998年7月20日至8月8日,25例患病,其中
人畜共患病
.
1
牧原股份兽医部 人畜共患病---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 由细菌引起的: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 病等。
▪ 由病毒引起的: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流感、口蹄疫等。 ▪ 由衣原体引起的:如鹦鹉热等。 ▪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如恙虫病、Q热等。 ▪ 由真菌引起的:如念珠菌病等。 ▪ 内寄生虫引起的: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
.
14
猪链球菌与猪
▪ 猪链球菌2型可以存在于50%正常猪中及100%屠宰 场的猪中。但发病率通常不超过5%。是否发病与感 染的细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有关。
▪ 猪链球菌荚膜2型菌株可感染任何日龄的猪,但多 在3—12周龄的仔猪中流行。
.
15
猪链球菌与猪
▪ 口腔和鼻腔是细菌感染猪的主要通道。
▪ 从外地引入带菌的猪常会引起本地感染的流行。拥挤、 通风不良、气候骤变、混群、运输常是本病在猪中流行 的因素。
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 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 ▪ 美国、法国、爱尔兰、加拿大、安哥拉等国家也 有病例报告
.
18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
▪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 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 胞升高。
▪ 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常引起猪的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 炎、脑膜脑炎、肺炎、猝死等。
▪ 狗、猫、牛、马、羊及兔、鼠等动物均可感染猪链球菌2
型。
.
16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 其他家畜、家禽,如:鸡、鸭、鹅、猪、牛、马、 羊等动物体内有时带弓形虫包囊和活体。所以食 用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 形虫包囊或活体
.
8
人的弓形体传播
▪ 人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染:血液、尿液、唾液、 眼泪、鼻涕、喷嚏等中都可能含有弓形虫包囊, 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 市售的各种肉制品、香肠、火腿肠、罐头也都可 以成为传染源。奶制品、奶油制品、蛋类制品、 蛋糕、各类饼干、点心、冰点有时也能成为传染 源。
.
12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
13
链球菌病原学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乳类、人和动 物肠道以及皮肤病灶中均存在。能使多种动物发病, 排在首位的是猪。
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猪链球菌可 以分为35个血清型,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2型,其 次为1型。猪链球菌2型又分为致病力不同的株,各 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不同。
▪ 或者出生后有眼、脑或肝脏的病变或畸形,如 视网膜脉络膜炎、白内障、脑内钙化、脑积水、 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黄疸和肝脾肿大等
.
7
人的弓形体传播
▪ 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是唯一一种从粪便排 出弓形虫卵囊的动物,在弓形虫传播中起重要 作用。
▪ 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狗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 也可以传染弓形虫
.
4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猪感染后临床症状
单元内猪卧地不起
死亡猪全身发乌
.
5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人感染后临床症状
▪ 弓形虫是细胞内寄生虫,寄生于所有的有核细胞 (80%寄生于大脑,其次是心脏)
▪ 高烧:体温可上升到40摄氏度或更高伴有寒颤 ▪ 头痛剧烈,全身肌肉疼痛以眼部和背部疼痛为甚
▪ 急性感染是全身的,受损部位可以是全身的,也 可以是某一器官或某几个器官。常伴有脑膜脑炎、 肝炎、肺炎、心肌炎、心包炎、可导致死亡
▪ 轻型急性感染,全身症状不太明显,类似一次感
冒,或一次急性胃肠炎。
.
6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人感染后临床症状
▪ 如果怀孕头3个月发生先天性感染,大约40% 胎儿可能有严重的损害
▪ 其中属于原虫有:弓形体、肉孢子虫、隐孢子虫;属于吸虫有:东 毕血吸虫、肝片吸虫、中华双腔吸虫、卫氏并殖吸虫、华枝睾吸虫;
▪ 属于绦虫有:猪囊尾蚴虫有:旋毛虫、弓首蛔虫、肾膨结线虫;蝇蛆有羊狂绳蛆。
.
2
牧原股份 兽医部
弓形体
.
▪ 避免动物,尤其是猫的粪便污染水源、蔬菜等。
▪ 要熟食、不生食动物性食物。
.
11
人的弓形体控制
▪ 厨房里要生、熟食品分离,生、熟食分别加工, 如用两块菜板,两把刀具等。
▪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养成洗手 的习惯,女性要注意生理期间个人卫生等
▪ 对弓形体比较有效的药物:乙胺嘧啶、磺胺嘧啶、 乙酰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等
▪
▪ 总之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鱼、肉、蛋、奶及其制品 都有可能传染弓形虫病。
.
9
弓形体控制—养殖场
▪ 猫(以及其他猫科动物)是唯一一种从粪便排出弓 形虫卵囊的动物,在弓形虫传播给猪和其他动物中 起重要作用。
▪ 严禁猫狗入场,定期灭鼠
▪ 被猫粪、狗粪污染的原粮是我们感染的主要途径 ▪ 尽早换颗粒料,60℃时能将包囊杀死。颗粒料制粒
温度:80 ℃
▪ 定期投喂磺胺类药物预防控制
▪ 病死猪及时移走
▪ 比较有效药物:方通精典、磺胺六甲、康舒秘
.
10
人的弓形体控制
▪ 严禁徒手剖猪,处理病死猪要防护好自己—带手套、 穿胶鞋等,避免被感染,尤其是身体有外伤时
▪ 不要给家中宠物喂食生肉或者未熟透的肉制品,孕 妇避免与猫的粪便接触,家庭成员应及时做好猫的 粪便清洁工作。
3
人畜共患病-----弓形体 猪感染后临床症状
▪ 采食量下降,个别猪食欲废绝,单元内猪打堆, 毛耸,发烧
▪ 突然死亡,从发现不食到死亡时间较短,病程在 24-48小时
▪ 高烧,体温40.5~42℃, 呈零星散发 ▪ 急性剧烈的呼吸困难,病死率几乎100% ▪ 个别呕吐、鼻腔、气管有恶性粘液 ▪ 死亡前后:败血(耳朵、腹下,发乌)、黄疸
据J.R.Walton报告,每10万从事兽医工作的人 员中,15个科学或实验室人员及27名辅助人员罹患 猪链球菌感染。
.
17
人类感染猪链球菌案例
▪ 1960年,丹麦,3例 ▪ 1968—1982年,荷兰,26例 ▪ 1987年,英国,9例。 ▪ 我国1998年7月20日至8月8日,25例患病,其中
人畜共患病
.
1
牧原股份兽医部 人畜共患病---按病原体种类分类:
▪ 由细菌引起的: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鼻疽、炭疽、猪丹毒、结核 病等。
▪ 由病毒引起的: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病、流感、口蹄疫等。 ▪ 由衣原体引起的:如鹦鹉热等。 ▪ 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如恙虫病、Q热等。 ▪ 由真菌引起的:如念珠菌病等。 ▪ 内寄生虫引起的: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绦虫病等。
.
14
猪链球菌与猪
▪ 猪链球菌2型可以存在于50%正常猪中及100%屠宰 场的猪中。但发病率通常不超过5%。是否发病与感 染的细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有关。
▪ 猪链球菌荚膜2型菌株可感染任何日龄的猪,但多 在3—12周龄的仔猪中流行。
.
15
猪链球菌与猪
▪ 口腔和鼻腔是细菌感染猪的主要通道。
▪ 从外地引入带菌的猪常会引起本地感染的流行。拥挤、 通风不良、气候骤变、混群、运输常是本病在猪中流行 的因素。
16例: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13例死亡) 9例:表现为脑膜炎(1例死亡)。 ▪ 美国、法国、爱尔兰、加拿大、安哥拉等国家也 有病例报告
.
18
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表现
▪ 普通型: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 全身不适、乏力,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表现,无休克、昏迷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 胞升高。
▪ 猪感染猪链球菌2型常引起猪的败血症、心内膜炎、关节 炎、脑膜脑炎、肺炎、猝死等。
▪ 狗、猫、牛、马、羊及兔、鼠等动物均可感染猪链球菌2
型。
.
16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流行病学
▪ 传染源:病死猪。目前没有发现人—人的传染 ▪ 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病死猪、猪肉(宰杀、切割、清洗) 尤其是手部皮肤有损伤的人员 ▪ 易感人群:屠夫、宰杀自家病死猪的农民,洗切病 死猪肉的人员
▪ 其他家畜、家禽,如:鸡、鸭、鹅、猪、牛、马、 羊等动物体内有时带弓形虫包囊和活体。所以食 用肉、蛋、奶也可能感染,鱼肉体内有时也有弓 形虫包囊或活体
.
8
人的弓形体传播
▪ 人和人之间也可以互相传染:血液、尿液、唾液、 眼泪、鼻涕、喷嚏等中都可能含有弓形虫包囊, 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 市售的各种肉制品、香肠、火腿肠、罐头也都可 以成为传染源。奶制品、奶油制品、蛋类制品、 蛋糕、各类饼干、点心、冰点有时也能成为传染 源。
.
12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
13
链球菌病原学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乳类、人和动 物肠道以及皮肤病灶中均存在。能使多种动物发病, 排在首位的是猪。
根据菌体荚膜抗原特性的不同,猪链球菌可 以分为35个血清型,其中致病性最强的是2型,其 次为1型。猪链球菌2型又分为致病力不同的株,各 菌株含有的毒力因子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