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狭义文化的定义:1、狭义文化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2、狭义文化关注的精神活动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广义文化:1、它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它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它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

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1、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过程中,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客观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着力挖掘崇礼尚仪、忠厚正直、阔达淳朴等文化理念3、着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延续精神血脉、鼓舞民族斗志等方面的思想价值;4、着力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5、着力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个性魅力等问题;6、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事象: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有规律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中国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有:篆刻、珠算、皮影戏、藏戏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群众生活相关时代传承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宗教等方面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

四诊:望、闻、问、切。

切脉的方法应用,创立中国独特的脉学理论。

甲骨文中就有“四方”的明确记载;西周:“天下”的概念已经十分清晰黄河流域的原始建筑——半地穴式;江南地区的原始建筑——杆栏式结构的居巢;红山文化——发源于东北辽河流域,在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发现山顶上的女神庙和巨大的女神塑像建立于“红山文化时期”中国地理的整体特征:作为欧亚大陆的一部分,中国的地理面积基本和整个欧洲一样大,虽然地形复杂多变,但不失大陆的整体性。

自考_中国文化概论_复习资料全

自考_中国文化概论_复习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绪论一、单项选择1、“文化”的“文”,它的本义是(花纹)。

2、“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句话出自(《易》。

))3、在中国典籍中,最早把“文化”二字合在一起用的书是(《说苑》。

4、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文化现象)。

5、在某一历时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6、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

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7、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所以又叫(人文文化)。

8、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文化政策)。

9、只有写成的典籍或称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10、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

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11、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传统)。

12、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休养)。

专业word可编辑.13、文化的“化”,本义是(改。

14、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15、狭义的文化专指易)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16、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17、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字。

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是(9076万)19、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20、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收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外来文化)。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完整版

自考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 完整版

0321 - 中国文化概论1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的规定和对策原则。

2文化现象: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3文化产品: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即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4文化内涵:一些不属于狭义的文化事物中所具有的人为精神属性的表现5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文化思潮。

6甲骨文:是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所反映了商人凡事必卜的习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和陕西周原。

7仰韶文化:指公元前5000-前3000年,因最早的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

8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9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出现时,其中就会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

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10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为文化观念。

11文化政策: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的对策原则。

12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独立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且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的文化。

13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4传统文化:这里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16“天下”观念:天下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追求天下统一。

17地缘: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它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选题5、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A、夏代B、周代C、商代D、秦代答案:B6、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重大变化,以三省六部制的分权形式解决集权体制内的权力分配问题是在()A、秦代B、汉代C、隋唐D、明代答案:C7、宗教信仰、思维模式、教育思想等方面属于()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精神文化D、生产生活文化答案:C8、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A、《孙子》B、《尚书》C、《春秋》D、《诗经》答案:A9、在传统伦理道德规范方面,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董仲舒,列为众德之首的是()A、孝B、仁C、义D、礼答案:B10、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总体目标,有集中反映的典籍是()A、《论语》B、《孟于》C、《礼记·大学》D、《荀子·劝学》答案:CC12,“六经”中在战国时代就已失传的是()A.《书》B.《乐》C.《礼》D.《易》B11、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A、禁忌B、崇拜C、恐惧D、避讳答案:B12、就文化交汇的典型性与影响的深远性而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最主要有()A、两次B、三次C、四次D、五次答案:A1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杂家思想答案:B二、多选题16、两汉时期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方法有()A、孝廉B、征辟C、考试D、举人E、察举答案:BCE17、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环境标志B、等级标志C、性别标志D、年龄标志E、体型标志答案:ACDE18、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艺术B、政治C、道德D、风俗习惯E、宗教答案:ABCDE三、名词解释20、九流十家答案:其为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是由汉代人总结出来的。

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和刑名家等派别。

21、血缘九族制答案: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庭制度。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名词解释1、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2、封邦建国制:封邦建国是一种社会制度。

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狭义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广义封建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封建社会。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3、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4、家国同构: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也深深地根植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之中,使国家结构也打上了家族结构的印记,家与国的组织系统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父家长制。

5、今文经:朝廷为了便于学疏流播。

下令收集流散民间、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写为定本,作为传述的依据。

由于这些经书系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遂有“今文经”之称。

6、古文经: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所发现的儒家经书,这些经书系用古籀文写成,故称“古文经”。

7、自然神崇拜:把诸如日月星辰、风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赐福。

8、宋明理学:是儒道释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明时期的新的综合。

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9、六经:孔子编辑整理的古代文献称之为“六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乐》、《春秋》。

在这些古代文献典籍中,包容了古代的政治、历史、哲学、文学、音乐、典章制度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10、重和去同(贵和尚中):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容纳不同意见,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自学考试我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全

自学考试我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全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大纲绪论一、单项选择1、“文化”的“文”,它的本义是(花纹)。

2、“圣人观乎天文,以査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这句话出自(《易》。

))3、在中国典籍中,最早把“文化”二字合在一起用的书是(《说苑》。

4、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叫(文化现象)。

5、在某一历时时期,某一国家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6、钟敬文提出“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三种干流”,即上层文化、中层文化、。

下层文化,又将中下层文化归纳为(民俗文化)7、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所以又叫(人文文化)。

8、在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都属于(文化政策)。

9、只有写成的典籍或称为口头流传的语言形式,才是(文化产品)。

10、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

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传统)11、中国封建体制形成的等级和特权观念,宗法制形成的血统论,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不论是在民间还是在上层,仍会在人们头脑中时而起着作用,这就是典型的(文化传统)。

12、文化的“文”,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休养)。

13、文化的“化”,本义是(改。

14、中国古代观察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是(人文)。

15、狭义的文化专指易)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16、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

17、文化事象是(文化学)研究的基础单位。

1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数字。

除汉族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的总和是(9076万)19、由中国境内56个民族构成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维性)的特点。

20、任何一种民族传统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要收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所以,丰富和发展本体文化的正常途径之一,就是吸收(外来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贾学亮)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贾学亮)

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和宗庙祭祀制度等。

2、经学:汉代独尊儒术,并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传经之学和注经之学成为专门学问。

这就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经学。

3、玄学:是探索万物根源,本体等层次观念的哲学体系。

糅合儒、道而成。

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

魏晋时期,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周易》称为“三玄”。

4、理学:是宋文化的标志。

理学是以儒学为主体,以伦理为本位,融合道、释思想的哲学理论体系。

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等。

5、西学东渐:明末清初,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等耶稣会士东来,将近代的世界观念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技成就广泛传播于中国学术界,打开了部分中国士人的眼界,史称“西学东渐”。

6、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也是中国哲学观念之一,主要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张天人协调,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可以达到统一。

二、简答1、历史上哪些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举例说(1)地理位置优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形成有影响而疆域辽阔为其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2)草原、沙漠、海洋等地理环境多样形成中国文化的多样性;(3)中国地理环境既有相对封闭的特点,在西北和西南又存在多处通道,对中国文化的开放与封闭产生影响。

2、宗法制度影响下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是什么?(1)家天下的延续;(2)封国制度不断;(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4)家国同构3、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些什么特点?(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2)经济基础稳固;(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走向极端;(4)对人身控制严密4、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在中国文化史上居有什么样的地位?答:先秦诸子学术著作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经过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自然的人化”?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指:人化或人类化,即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其体现即有自然面貌、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也有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

2、广义的“文化”包括哪几个层次?答:①物态文化——人加工自然而成的各种器物,如衣食住行,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②制度文化——人类在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和社会组织,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如法律、婚姻、家族、经济、宗教。

③行为文化——人在社会实践尤其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如民风、民俗。

④心态文化——通过人类实践尤其是意识活动的长期积累而培养起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

这其中又包括着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方面。

所谓社会心理是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未经加工,是大众心态。

而社会意识形态则是指那些对社会心理经过加工、升华形成的,受制度、物态影响并通过典籍固定、流传下来的精神状态。

6、中国古代文学的现代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中最容易为现代人理解、接受的一种形态,是沟通现代人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桥梁,也是世界其他文化背景中的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

7、论述中国艺术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a.阳刚之美就是壮美,其特点是显得伟大、雄伟、壮丽、威武、坚强。

阳刚之美能引起人的愉快、崇高、振奋等情感。

青铜器的纹饰、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打击乐演奏的音乐等主要体现阳刚之美。

b.阴柔之美就是秀美。

其特点是让人觉得娇柔小巧,感到优美或秀丽。

原始彩陶的造型和纹饰、园林的建筑和布局、行书和草书的线条都体现出阴柔之美。

有些优秀的艺术品,同时包融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美术艺术的最高意境是壮美和柔美的融合。

无论是原始社会敬畏的龙凤画,还是先秦时期威武的兵战画,无不反映了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特色。

都是阳刚壮美和阴柔优美的融合。

然后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还表现在书法艺术中,汉字本已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书法汉字的中国书法更是传统文化的奇葩。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中国文化概论1、最早从科学的角度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的“人类学之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这一定义被视为文化的经典性定义。

2、文化的一般特征:其一,文化是一个综合统一体;其二,文化体现了创造的意志和力量;其三,文化是世代相传的连续体;其四,文化是普遍存在的具体性东西。

3、文化的本质特征: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在文化的创造和发展过程中,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

“第二自然”是所谓的“人化自然”即文化领域。

4、“中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摇篮。

既是我们国家自古以来的一个通称,又是我们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简称。

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在中国领域内共同生活的各个民族的总称呼。

5、上古——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工具的使用,从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磨制石器。

殷周——中国文化的孕育,文化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和婚礼制度等。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萌动,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秦汉——中国文化的定型魏晋南北朝——中国文化的发展隋唐——中国文化的隆盛,科举取士制度宋明——中国文化的强化,理学的奠基人是被称为“北宋五子”的周敦颐,邵雍,程颢,程颐,张载。

清至五四——中国文化的转型6、远古时代,土地为氏族公社集体占有即土地公有制,夏商周时期,原始土地公有制演变为土地国有制。

7、宗法制度:源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公社成员之间的牢固亲族血缘联系,是这种血缘联系与社会等级关系密切交融、渗透、凝固的产物,是以父系血缘关系区分嫡庶亲疏,决定政治、经济、军事、祭祀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宗法特征:家天下的延续、家族制度长盛不衰、家国同构8、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通性。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整理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文义文化应把握的三种要点?答:(1)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概念(2)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的历史的全过程式是一个传达室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是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考试大收集2、狭隘文化应握的三个要点?答:(1)狭义文化不但发为为中心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农场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枋的(2)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加紧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因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3)狭义文化关注的不公是全人类的普遍的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文化事象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称作文化事象的功能。

3、中国文化形成的统一文化的原因?答: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第二多地了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丰促进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流器个中华文化中起死回生放导作作,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务民族文化的作用。

4、为什么说文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答:(1)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部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存在变民发展,从而具有某一时代拭目以待特色(2)其次文化是在历史传承的过程式中积演并确立了自身的传统。

(3)因此我们描写各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历程式,只有在各阶文化纵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文化发展的总体脉络,总结合文化发民兵的规律,才能对民族和国别文化有清醒的认识。

5、文化传统的物点和作用?答:(1)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务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这种核心精神也是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所共有的(2)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3)文化传统即有对社会发展的专心致志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起负面作用的。

6、简述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答:(1)首先是从多的河流如血脉一样将大主席大的专区连系在一起(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均力敌,大自然总会留给人们以交通的便利。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1 +1 府兵制:北朝以来实行府兵制,隋至唐初依然沿用。

此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名,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

3 察举:两汉时期,由地方官僚查访人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4 学思结合:就是要将学习和思考这两个环节密切联系起来,既重视学,又重视思。

孔子最早提出了这个原则,它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教学思想。

5 中体西用论: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

6 广义文化:(1)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2)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3)它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7 儒家: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思想核心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的最基本的要求;重要思想是“礼”,“礼”是维系社会和谐、上下关系的保障物。

道家: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与儒家旗鼓相当,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影响在超脱、在艺术。

在人生观上崇尚“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在政治上崇尚“无为而无不为”。

法家: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

但后期的法家使“下约君”的一面畸形发展,主张对民宗严刑峻法,对后代中国政治影响极大,负面作用极深。

墨家: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墨翟。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墨子学派的出现时哪个时代私有生产大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私营劳动阶层已经开始有思想的代言人。

阴阳家:阴阳家的理论对后世中国上层文化和底层文化都有很深的影响,民间的各种禁忌迷信多为阴阳五行思维方式下的产物。

8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不能超越儒家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义”。

9 谚文:是朝鲜创制的音位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拼成一个方块。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件概论一、名词解释题1、民族文化:答:民族文化是某一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

2、宗法制:答: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3、文化:答: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4、传统文化:答: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文化概论开设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答:(1)使学习者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长热爱并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的意识;(2)使学习者正确认识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把握中国国情,增强爱国主义意识;(3)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各分科的具体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御用这些知识来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4)使学习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积极的努力。

2、简述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观念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一)“以脏补脏”说唐代医学家兼养生学家孙思邈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的理论。

例如,肾主骨,他就利用羊骨粥来治疗肾虚怕冷。

肝开窍明目,他又发明了以羊肝来治疗夜盲雀目,这些方法都大大增强了中国饮食中菜肴的科学性。

发展到现在,“以脏补脏”理论和现代饮食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入,已成为菜肴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发物”忌口说这一学说为中国饮食中“用料广泛”这一特点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使其在选料中做到了“博中有精、宽中有窄”,体现了较强的科学辨证性。

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晶,其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

常见的有鹅肉、鹅蛋、猪头肉、鲤鱼、杏子、李子以及葱蒜之类辛辣刺激性的调味品等。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 王三山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武汉大学 王三山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1、文化之概念①中国古代“文化”一词的含义。

④“文化”与“文明”的区别。

2、中国文化史①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P20-25)。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P20-22)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三、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P24-25)四、地理环境对中国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之盛况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地位:3、儒家文化①儒家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积极、消极)②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③孔子这个人(生平、人格、思想学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道家与道教①道家学说的发展演变②老子这个人(思想学说、智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③庄子这个人(思想、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影响)5、佛教与禅宗②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从思维方式、文学艺术两个方面考虑)③慧能这个人(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6、综合方面①试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P268-284)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P256-261)⑦儒释道文化的现代价值⑨中国文化发展前景之我见7、经典阅读①对阅读传统经典的总的看法(传统经典界定、阅读意义方法等)1、传统经典阅读的经典到底指什么?2、传统经典阅读的意义?3、当代课堂如何对待传统经典?4、传统经典的阅读方法有哪些?③以上列“推荐书目”中有关内容为例,谈谈中国传统经典或中国传统文化对你的影响⑤读《易传》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感⑥读《孟子》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感⑦读张载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感。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总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

1.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它着重人的心态部分。

2. 文化事象: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就称为文化事象。

3. 传统文化:是对文化的传承而言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

4.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

5. 方志时期:竺可桢将从公元1400 年到1900 年划为第三个气候时期,为寒冷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明清现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故而得名。

6. 分封制:西周建立后,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史称封建,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就是分封制。

7. 永嘉之乱:永嘉五年(311 年),匈奴贵族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西晋灭亡,史称“永嘉之乱” 。

8. 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9. 儒户:是元朝根据宗教派别划分出的户籍,与佛教、道教、穆斯林、景教、阴阳先生、萨满教巫师户同等级。

10.中国的生产经济文化:指在中国传统的农耕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所产生、发展和连续传承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又称农业文明。

11.家庭:指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

12.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3.赌胜:实质是打赌,碰运气,刺激人们从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

如触摸某寺庙山门前的某一动物形状或形态殊异的一小块建筑物,表示能得到一种定向的神赐。

14.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文化概论 (复习资料)前言一、文化的定义什么是文化?“文化”定义有一个基本内核: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

(广义理解)文化包括人类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物质文明、工具材料等等),以及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可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以及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

(狭义理解)二、文化的特征文化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由一套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或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主张“文化马赛克”或“地球文化马赛克”。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1、交流的必要性同的文化体系,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在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就已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体系,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预示着文化交流暗伏冲突。

2、比较的必要性文化的比较是整体的比较,或某一个侧面的比较,应对比较的双方整体进行大致的、熟练的认识。

文化的比较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要追溯源流。

3、融合的必要性近代以来,中西文化象两条互不相交的河流,相交汇流。

今天,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各种文化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融合两种文化产生出另一种新文化,各自仍需保留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第一节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580条)---超过1万平方公里的河流(79条)---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雄厚的发展潜能---自我调节与更新---进退裕如---文化的延续与完整2、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高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占整个疆域的五分之一---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壕纵深的黄土高原---广阔无边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1.8万公里的海岸线---西高东低走势3、温暖湿润的气候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复杂多样的气候一是光、热资源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2.狭义文化:又称人文文化。

它是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阶层)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经传承累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总体体系。

3.文化产品:它分广义的文化产品和狭义的文化产品两种。

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具、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

4.文化内涵:它是把一些不屑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凸现出来,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

如筷子属于生活用品,只有实用功能。

但它有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民族饮食特点的适应性(也就是其样式的民族化)、各时代对其美化的方式、有关它的传说故事以及命名的由来等等,这些都属于它的人文精神属性的表现,所以,就是它的文化内涵。

我们平时说的“筷子文化”,就是针对所指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

5.文化现象:指的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

6.文化事象: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反复出现时,这种含规律性的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7.文化观念: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等,称作文化观念。

8.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9.文化政策:指一定时代、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策原则。

10、民族文化: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的差异与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而民族又是文化划分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发展条件和文化本身的结构、功能等的特点,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正因为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一种价值而言,它们均处于平等的地位。

11.国别文化:它是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就是在统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

12.上层文化:指宫廷与上层文入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3.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

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

14.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15.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即文化传统。

五、简答题文的本义是什么?“化”的本义是什么?答:“文”的本义是“错画”,也就是花纹。

“化”的本义是改易。

这种改易既包括从无到有的“造化”,也包括宇宙生成以后的“演化”和“分化”。

3。

广义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答:广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①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足以人为中心的概念;②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⑥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4.狭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是什么?答:狭义文化应把握三个要点:①狭义文化不但以人为中心,而且以人的精神活动为中心,即使观察物化世界,也是以其中的人文精神为内核的;②狭义文化关注的不是个别人的精神活动,而是经历史传承累积凝聚的共有的成体系的人文精神;⑦狭义文化关注的不仅是全人类的普遍共性,而且更注重不同民族、阶层、集团人文精神的特点。

5.中国文化形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其原因有哪些?答:中国文化形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它有着共同的文化源,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上古的青铜文化,各民族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大地;第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相互交流、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有许多交融和契合的地方,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第三,汉民族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起主导作用,是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它在共同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团结和凝聚各民族文化的作用。

6.文化传统具有哪些特点?答:文化传统是贯彻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其特点是,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

它是在传承中积淀下来的,是历时的产物,又在每一个时代产生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形式特点;因此,它带有各时代的普遍特性,又综合了不同时代的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

7.文化传统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下面作用和负面作用各是什么?答:文化传统既有对社会发展起正面作用(积极作用)的,也有对社会发展起负面作用(消极作用)的。

前者是文化精华,是优秀的传统;后者是糟粕,是不良传统。

对文化传统一律否定,采取虚无的态度是不对的;不加分析,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8.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中国文化史的区别是什么?答:中国文化史是以中国文化历时演变为主要内容的。

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有一定的篇幅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但其目的是为了使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树立传统文化的历史观念。

9.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与人类文化学的区别是什么?答:人类文化学是以研究全人类文化存在与发展普遍规律为目的的。

而中国文化概论虽然也要涉及到一部分全人类文化的普遍规律,但它立足于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问题进行介绍和阐释。

四、名词解释1.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做了更为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认识各种异常气候所引起的灾害很有帮助。

所以,竺可帧把从公元1400到1900年的第三个大的气候时期称为“方志时期”。

方志时期又称为寒冷时期。

2.仪器观测期:因为自1900年以后直到现在,有了测量温度及气象观测的仪器,所以,竺可帧把此一时期称为“仪器观测期”。

3;地线:此地线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

它指的是当中原文化中心形成后,与北方范围更加广阔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

4。

通漕四渠:指的是以宋都汴京为中心开凿的四条用于漕运的人工运河,即汴河(或称通济渠)、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

五、简答题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是什么?答:其特点是自西向东构成了三个落差显著的阶梯。

第一阶梯是西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海拔都在2000米至1000米以下,这里分布着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及四川盆地、汾河谷地等。

第三阶梯则是北起大兴安岭、中经太行山,南至巫山一线以东及云贵高原东缘以东的中国东部地区,其平均海拔低于500米,滨海地带更低于海拔50米。

整个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就像一把巨大无比的躺椅,西北背靠欧亚大陆,东南面向太平洋。

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分为几个时期?答:中国五千年气候的变化大势是由暖变冷,大致分为四个大的时期:①温暖期。

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下限正好在商朝末年。

②寒暖交错期。

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1400年,下限到明朝初期。

②方志时期,又叫寒冷时期。

从公元1400年到1900年,下限到清朝末年。

④仪器观测期。

从公元1900年到现在。

中国地理的整体牲是什么?答: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有两点:一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在一起。

二是地理通道四通八达,形成了便利的交通。

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无直接关系,为什么?答:中国气候的变化与灾荒疾病有直接关系。

因为自中国的气候转人寒暖交错期后,灾荒疾病随之增多。

据统计,从西汉开始到1936年共2142年的时间里,灾害总数高达5150次,平均每4个月就有一次。

由气候变化带来的灾荒疾病主要是旱、涝、蝗、风、雹、瘟疫等。

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为什么始开元明清时期?答:因为元明清时期南北对峙有了新的变化,已经不是像宋金时期那样,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合同时并举,而是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悯在北方,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

但处在北方的王朝政治中心,它的立国精神都是陈旧的重小农经济的,因此它从来不懂得在国家策略上保护南方经济的发展势头,从而使南北对峙,变成了政治与经济的对立和矛盾。

所以说,中国文化发展的迟滞是从元明清时期真正开始的。

6、简述中国古代九州的地理划分?答:《尚书禹贡》以山川为标志,将天下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

古济水、黄河之间为兖州;渤海、泰山之间为青州、黄海、泰山、淮河之间为徐州;淮河以南、大海以西为扬州;荆山(今湖北南漳县)以南、衡山(在湖南)以北为荆州;荆山以北、黄河以南为豫州;华山以南;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为梁州;西河(陕西、山西之间的黄河)以西、墨水(具体所指不清楚,大致为陕、甘、青交界地带的河流)以东为雍州;西河以东;东河(流经河北平原的黄河)以西为冀州。

7、先秦时期是区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是哪些区域文化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基干的?答:先秦时期主要有三大区域文化,即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的法家文化和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

它们后来经过汇集融合,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8.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几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答:司马迁在(《史记》中是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四大基本经济区来论述地域文化习俗的。

这四个地区是:关中地区、山东(大致包括先秦时期秦国以东的六国)地区、龙门一碣石(从山陕交界南端到河北东北部一线)以北农牧交错地带和江南地区。

9,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大成就是什么/它体现出劳动人民的什么精神?答:土地的开垦、水利的兴修、运河的开凿L,是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三大成就。

它是古代“正德、利用、厚生”精神和劳动人民勤劳、智藏的体现。

10.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有哪些?答:古代起到保护环境作用的措施主要有:①农忙季节,不征调百姓服役,以保证粮食的丰收。

⑥在大池塘捕鱼,不用过密的鱼网,以保护色类繁殖。

而一些大规模的狩猎活动,一般都是安排在秋冬季节进行,也是为了保护兽类的繁殖;③砍伐树木要按一定的时候砍伐,朝廷甚至禁止擅自砍山林,并把山岭资源归王朝所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森林不受滥砍滥伐的伤害。

⑧皇家大量修建大规模的园囿和灵寝,也对保护环境起了相当的作用。

⑥由政府提倡和领导植树造林运动,使全国进行大面积绿化;⑧在西北地区广建牧马的场地,使唐朝中期以前的黄土高原地区有良好的植被状态。

六、论述题试述关中及晋北地区的地位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关中地区及晋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在中国显得十分重要。

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黄河在它的西、北、东三面环绕,南面是秦岭山脉,西北有六盘山、贺兰山,北有阴山山脉,东有吕梁山脉及潼关之固,此地还有泾水、渭水流过,真可谓是沃野千里,山河表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