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建筑防热
建筑防热设计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形式的选择与构造设计
遮阳形式的选择 遮阳的构造设计 遮阳的板面组合与构造 遮阳板的安装位置 材料与颜色 活Βιβλιοθήκη 遮阳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有空气的压力差形成通风 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有二:热压;风压.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是风作用 在建筑物上产生的 风压差。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避直射光室内过热、眩光、紫外线 要求:
夏天防止日照,冬天不影响必需的房间日照 晴天遮挡直射阳光,阴天保证房间日照 减少遮阳构造的挡风作用,最好还能起导风入室的作用 能兼作防雨构件,并避免雨天影响通风 不阻挡从窗口向外眺望的视野 构造简单,经济耐久 必须注意与建筑造型处理的协调统一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的形式及其效果
遮阳的形式
水平式遮阳(南向、 北回归线以南—北向窗) 垂直式遮阳(东北、 北、西北) 总综合式遮阳(东南、西南) 挡板式遮阳(东、西)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的效果
窗口设置遮阳之后,对遮挡太阳辐射热量和在闭窗情况下 降低室内气温,效果都较为显著。但是对房间的采光和通 风,却有不利的影响。 遮阳对太阳辐射热量的阻挡 遮阳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遮阳对房间采光的影响 遮阳对房间通风的影响
房间开口的位置和面积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门窗装置和通风构造
5章热工-建筑防热-自然通风
房间自然通风
• 本节要点: 1.自然通风原理; 2.自然通风组织
1
一.作用 (1) 降低室内污染浓度, 改善室内卫生环境 室内污染源: 人, 家具, 装饰 (2) 夏季降低室内温度, 改善室内热环境
2
通风方式: 机械通风 限制少、效率高 风向风速可控制 自然通风 依赖于室外风环境 风向变化, 风速脉动
19
导风:
20
导风:
21
竖向通风: 建筑体量大, 进深长, 空气流动阻力大, 房间通风困难.利用 竖向通道, 如中庭, 楼梯间等作为出风口.除了利用风压还可以 创造热压通风
22
25
诺丁汉大学JUBILEE校园
26
27
28
四.夜间通风降温 间歇通风能够降低房间的平均气温和温度振幅,室内最 高温度比室外低3~5℃,平均温度比室外低1℃左右。
29
• 5.2.3
房间自然通风复习:
• 自然通风条件: 热压, 风压 • 热压通风条件: 温度差, 高度差 • 自然通风组织方式
30
思考题: • 对图示太阳房,夏季如何利用太阳能使房间散热?
31
6
太阳能烟囱
7
房间只有一个开口, 内有热源
8
房间只有一个开口, 内有热源
9
2. 风压 迎风面气流受阻,形成正压区 背风面空气稀薄, 形成负压区 风压与风速的平方成正比
10
3. 风压与热压综合作用
11
4. 空气流动规律 伯努利规律: 空气流速增加时,空气的静压力会降低 文丘里管效应:
12
三.自然通风组织 1.建筑朝向、间距及建筑群布置
人对自然风的接受率更高
耗能、 有噪声 全模仿和替代的 不耗能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第3.2.6条当有散热器、管道、壁龛等嵌入外墙时,该处外墙的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
第3.2.7条围护结构中的热桥部位应进行保温验算,并采取保温措施。
第3.2.8条严寒地区居住建筑的底层地面,在其周边一定范围内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3.2.9条围护结构的构造设计应考虑防潮要求。
3.3夏季防热设计要求第3.3.1条建筑物的夏季防热应采取自然通风、窗户遮阳、围护结构隔热和环境绿化等综合性措施。
第3.3.2条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单体的平、剖面设计和门窗的设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并尽量避免主要房间受东、西向的日晒。
第3.3.3条建筑物的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
第3.3.4条屋顶和东、西向外墙的内表面温度,应满足隔热设计标准的要求。
第3.3.5条为防止潮霉季节湿空气在地面冷凝泛潮,居室、托幼园所等场所的地面下部宜采取保温措施或架空做法,地面面层宜采用微孔吸湿材料。
3.4空调建筑热工设计要求第3.4.1条空调建筑或空调房间应尽量避免东、西朝向和东、西向窗户。
第3.4.2条空调房间应集中布置、上下对齐。
温湿度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宜相邻布置。
第3.4.3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有两面相邻外墙的转角处和有伸缩缝处。
第3.4.4条空调房间应避免布置在顶层;当必须布置在顶层时,屋顶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
第3.4.5条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调房间的净高宜降低。
第3.4.6条空调建筑的外表面积宜减少,外表面宜采用浅色饰面。
第3.4.7条建筑物外部窗户当采用单层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30;当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层玻璃窗时,窗墙面积比不宜超过0.40。
第3.4.8条向阳面,特别是东、西向窗户,应采取热反射玻璃、反射阳光涂膜、各种固定式和活动式遮阳等有效的遮阳措施。
第3.4.9条建筑物外部窗户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Ⅲ级水平。
5建筑物理(热工学)_建筑防热
寒冷地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10~0 C
夏热冬冷 地 区
最冷月平均温度0~10C, 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 C 最冷月平均温度>10C,最 热月平均温度25~29C 最冷月平均温度0~13C, 最热月平均温度18~25C
夏热冬暖 地 区
温和地区
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
通过屋顶、墙、地 面和窗的导热 室内各表面间 辐射换热
层内风速
层内风速是影响通风屋顶隔热效果的重要因素; 层内风速应至少达到0.2m/s,通风屋面才有较好的隔热效 果;
风速越大,隔热效果越好,当风速大于0.8m/s时再增加风 速无明显改善;
平屋顶:风压驱动为主,室外风速,兜风檐口; 坡屋顶:风压、热压共同驱动,温差与高差; 降低间层空气阻力:清理层内杂物,增加空气进出口面积 与间层横截面积,加大间层高度(200~240mm)。
夏热冬暖地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限值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窗墙面积比≤0.2 0.2<窗墙面积比≤0.3 单一朝向外窗 (包括透明幕墙) 0.3<窗墙面积比≤0.4 传热系数K W/(m2· K) ≤ 6.5 遮阳系数SC (东、南、西向/北向) —
≤ 4.7 ≤ 3.5
≤ 3.0 ≤ 3.0
窗口遮阳的基本形式 垂直式
可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户 侧向投射过来的直射阳光。 适用于北向、东北向和西北 向窗口。
窗口遮阳的基本形式 综合式
可遮挡中等大小高度角、从 窗户前侧向斜射过来的直射 阳光。 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
窗口遮阳的基本形式 挡板式
可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户 正前方投射过来的直射阳光。 适用于东向和西向窗口。
建筑防热的途径
围护结构隔热;
窗口遮阳;
建筑防热ppt
建筑材料的选 用
在建筑物的外墙、屋顶 、地面等部位,选用具 有良好隔热性能的材料 ,如加气混凝土、聚苯 乙烯、膨胀珍珠岩等。
通风和空调系 统的设计
通风和空调系统是建筑 防热中最为重要的措施 之一。合理设计通风和 空调系统,可以有效地 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提高居住舒适度。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1 2 3
加强新型建筑防热材料的研发
随着人们对建筑防热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研 发更为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防热材料 ,以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
深化建筑防热技术应用研究
针对现有建筑防热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需要 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效果 ,并探索新的防热技术的应用。
完善建筑防热标准及政策体系
为了规范建筑防热市场,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需要完善相关的建筑防热标准及政策体系,为 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实际应用的建议
强化宣传教育
加强对建筑防热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市民对建筑防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推动 建筑防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建筑防热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 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水平,推动建筑防热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温材料
03
包括保温板、保温毡等,具有轻质、高保温隔热性能等特点,
适用于各种建筑物的隔热和保温。
03
建筑防热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保证建筑物在炎热季节能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室内过热、湿度过大等 问题,同时提高建筑物的隔热性能和通风性能。
《建筑防热》课件
如通风砖、通风板等,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室内温度。
05
建筑防热设计案例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防热设计
总结词
环保理念、高科技材料、创新设计
详细描述
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采用了环保理念,通过高科技材料和创新设计来实现防热效果。体育场屋顶采用了太阳能板 和节能材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转化太阳能,降低能耗。同时,体育场还采用了智能通风系统和自然采光设计, 进一步提高了建筑的防热性能和舒适度。
地面防热
地面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高热绝缘性的材 料,如草坪、地砖等,以 减少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 。
地沟排热
通过地沟将地面热量排出 室外,以降低地面温度。
地面隔热
在地面下方设置隔热层, 如安装保温板、玻璃纤维 棉等,以阻止热量传递到 室内。
04
建筑防热材料ຫໍສະໝຸດ 墙体防热材料反射型
通风型
如铝箔、镀铝膜等,通过反射太阳光 来达到防热效果。
国家大剧院防热设计
总结词
自然采光、通风设计、智能调控
详细描述
国家大剧院的防热设计充分运用了自然采光和通风设 计。建筑的顶部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天窗,利用自然 光进行照明,减少了人工照明的能耗。同时,建筑的 通风系统也经过精心设计,利用自然风进行通风换气 ,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此外,建筑还采用了智能调 控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的变化自动调节建筑设 备的运行状态,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维护室内环境的舒 适度。
屋顶防热材料
反射型
如铝箔、镀铝膜等,通过反射太阳光来降低屋顶 温度。
隔热型
如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等,通过阻隔热量传递 来达到防热效果。
通风型
如通风瓦、通风板等,通过通风换气来降低室内 温度。
建筑物理第6讲:第5章:建筑防热与节能
31
在炎热多雨地区,应用隔热层+蓄热系数较大的粘土 砖或混凝土板,可增强热稳定性,特别是雨后,粘土 方砖吸水,水分蒸发散热,从而可提高隔热效果。
32
应用封闭空气间层隔热,特别是在间层内加铺反射系 数大、辐射系数小的材料如铝箔,隔热效果显著。
33
应用白色或浅色光滑的材料如光滑的无水石膏做 成屋顶的面层,减少屋顶外表面太阳的辐射吸收,增 加了面层的热稳定性,从而使屋顶内表面温度降低。 实验证明白色表面的最高温度可比黑色表面低 25~30度。
7
湿热区的“干阑”建筑
8
热带雨林湿热区-----苏门达腊岛及我国 黎族的船形住屋
9
热带雨林湿热区-----苏门达腊岛及我国 黎族的船形住屋
10
建筑低层架空—防潮、通风
11
和平饭店屋顶花园
设置内庭花园或屋顶花园,减少室内 太阳辐射得热
12
13
建筑低层架空—防潮、通风 ---勒.柯布西耶的作品,法国萨伏伊别墅
气候类型 特点要求 湿 热 气 候 区 干 热 气 候 区
气候特点
温度日较差小,气温最高38℃以下,温 度日振幅7℃以下。湿度大,相对湿度一 般在75%以上,雨量大,吹和风,常有暴 风雨 争取自然通风好的朝向,间距稍大些, 布局较自由,房屋要防西晒,环境要有 绿化、水域 外部较开敞,亦有设内天井,注意庭园 布置。设置凉台;平面形式多条形或竹 筒形,多设外廊或底层架空,进深较大
41
通风屋顶
42
43
吊顶隔热屋顶
利用隔热纸板、铝箔或纤维板等轻薄材料,在屋顶和天棚之间 形成空气间层。
适合于临时性或半永久性建筑
44
影响通风屋面隔热效果的因素:
1、增大空气间层进出口之间的风压 2、空气间层的高度 3、通风间层内的空气阻力 4、通风间层内气流的组织方式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第5章
第五章 建筑防热习 题5-1、试计算武汉地区(北纬30°)某厂房卷材屋顶的室外综合温度的平均值与最高值。
已知:I max =998W/m 2(出现在12点);=I 326 W/m 2;t e ,max =37℃(出现于15点);2.32=e t ℃;19=e α W/(m 2.K ); 88.0=s ρ解:1)室外平均综合温度,取t lr =3.5℃80.435.31932688.02.32=-⨯+=-+=lr e s e sa t I t t αρ ℃2)12.3119/88.0)326998(/)(max =⨯-=-=e S ts I I A αρ8.42.3237max .=-=-=e e te t t A48.68.412.31==te ts A A 所以取修正系数为0.9512.3495.0)12.318.4()(=⨯+=+=βts te sa A A At92.7712.348.43max .=+=+=sa sa sa At t t ℃5-2、试计算武汉地区某厂房在自然通风下屋顶的内表面温度状况。
其屋顶结构为:(1)钢筋混凝土板:厚度(2)泡沫混凝土隔热层:厚度(3)水泥砂浆抹平层:厚度(4)卷村屋面:厚度(水平面的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资料参照习题5-1;其他条件可自行假设)。
5-3、设北纬30°地区某住宅朝南窗口需设遮阳板,求遮挡七月中旬9时到15时所需遮阳板挑出长度及合理形式。
已知窗口高1.8米,宽2.4米,窗间墙宽1.6米,厚0.18米。
5-4、试从隔热的观点来分析:(1)多层实体结构;(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们的传热原理及隔热的处理原则。
答:1、多层实体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实体结构的导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通过增加实体结构的热阻,以降低结构的导热系数,从而增加隔热能力;2、有封闭空气间层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间层中的辐射传热,在进行隔热处理时可在间层壁面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减小辐射传热量,从而增加隔热能力;3、带有通风间层的结构它的传热主要是对流传热,当室外空气流经间层时,带走部分从面层传下的热量,从而减少透过基层传入室内的热量。
建筑防热建筑通风PPT课件
• 据测定,当开口宽度为开间宽度的1/3~2/3、开口面积为地板面积的15%~25%时, 通风效率最佳。
第42页/共81页
①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面积比
• 当进风口与出风口面积不等时,室内平均气流速度只取决 于较小的开口尺寸;至于较小的是进风口还是出风口,则 差别不大。但两者的相对大小对室内最大气流速度和流场 分布则有很大影响,多数情况下最大气流速度是随着出风 口与进风口的比值而增加的,室内最大气流速度通常出现 在接近进风口处。
• 4)门、窗相对位置以贯通为最好,减少气流的迂 回和阻力。纵向间隔墙在适当部位开设通风口或 可以调节的通风构造。
• 5)利用天井、小厅、楼梯间等增加建筑物内部的 开口面积,并利用这些开口引导气流,组织自然 通风。
第40页/共81页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构造措施
• 房间开口尺寸的大小,是如何影响风速及进风量的? • 开口大,则气流场较大;缩小开口面积,流速虽相对增加,但气流场缩小,如图1.4-23(a)、(b)所示。
第57页/共81页
• 而在图4.22中的状况与之恰恰相反 • 入气窗的位置相对外墙而言偏高,致 使下侧墙面的正压气流将进入室内的 气流向上方挤压,迫使气流向上流入 至天花板,并沿着天花板流到出气窗 而后流出到室外。
第58页/共81页
图4.23的情况则如图 4.21,这也再次说明气 流路径的偏向与出气口 无关,而是由迎风面墙 体进气洞口的位置决定。
第12页/共81页
第13页/共81页
以半穴居方式来防风的兰屿民居(中国台湾)
第14页/共81页
高 耸 屋 顶 的 To r a j a 族 民 居 只 能 出 现 于 无 台 同 地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
建筑物理(第四版)刘加平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二章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原理及计算习题2-1、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包括哪几个基本过程,几种传热方式?分别简述其要点。
答: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表面吸热一一内表面从室内吸热(冬季),或外表面从事外空间吸热(夏季)结构本身传热一一热量由高温表面传向低温表面表面放热一一外表面向室外空间散发热量(冬季),或内表面向室内散热(夏季)2-2、为什么空气间层的热阻与其厚度不是成正比关系?怎样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答:在空气间层中,其热阻主要取决于间层两个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和界面之间的辐射换热强度。
所以,空气间层的热阻于厚度之间不存在成比例地增长关系。
要提高空气间层的热阻可以增加间层界面上的空气边界层厚度以增加对流换热热阻;或是在间层壁面上涂贴辐射系数小的反射材料以增加辐射换热热阻。
2.3、根据图2.17所示条件,定性地作为稳定传热条件下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线,应区别出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并说明理由。
已知入3〉XI)入2。
答:由q =-普可知,由于是稳定传热,各壁面内的热流都相同,当人值越大时,dx各壁层的温度梯度丝就越小,即各层温度线的倾斜度就越小。
dx2-4、如图2.18所示的屋顶结构,在保证内表面不结露的情况下,室外外气温不得低于多少?并作为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线。
已知:ti=22°C, 4)i=6O%, Ri= 0.115m2*k/W, Re=0.043 m2*k/Wo解:由ti=22"C,虬=60% 可查出Ps=2642.4Pa贝p = Ps x/=26424x0.6 = 158544/pa可查出露点温度七=13.88 °C要保证内表面不结露,内表而最低温度不得低于露点温度1)将圆孔板折算成等面积的方孔板-d2 =a2 a = 0.091m42)计算计算多孔板的传热阻有空气间层的部分(其中空气间层的热阻是0.17)=四竺 +0.17 +丝竺• + 0.11 + 0.04 = 0.35 (m2 K)/W01 1.74 1.74无空气间层的部分% =停 + 0.11+0.04 = 0.24 (m2-K)/W3)求修正系数0 097A, =1.74 W/(m K)%=号言=0.57 W/(m K)-0.15x0.93 = 0.143(麻./Q/W所以修正系数取0. 934)计算平均热阻0.097+0.053 0.097 0.053 0.35 * 0.245) 计算屋顶总的传热系数D 0.010.02 0.05 n 1 n 1 -八 / 2 r>r\ /II/ R = ------ + ------- + ------ + 0.143 + 0.15 = 0.63 (m - K )/W0.17 0.93 0.196) 计算室外温度t — ttj — 2 2 - 22— 13.88R ~ Rj 0.63 一Ojl得 te=-24.79°C 由此可得各层温度是0 F 3. 45°C 02=-15. 92°C0 3=-17. 5°C 0 e=-21.84°C可画出结构内部的温度分布线。
建筑热工学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章:室内热环境1.室内热环境的组成要素:室内气温、湿度、气流、壁面热辐射。
2.人体热舒适的充分必要条件,人体得热平衡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必要条件。
人体按正常比例散热是达到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辐射散热量占45%-50%,蒸发散热量占25%-30%影响人体热感的因素为: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环境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和人体衣着状况。
4.室内热环境的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因素太阳辐射:以太阳直射辐射照度、散射辐射照度及用两者之和的太阳总辐射照度表示。
水平面上太阳直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成正比关系。
散射辐射照度与太阳高度角成正比,与大气透明度成反比。
太阳总辐射受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和地理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温度:地面与空气的热交换是空气温度升降的直接原因,大气的对流作用也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下垫面的状况,海拔高度、地形地貌都对气温及其变化有一定影响。
空气湿度: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一年中相对湿度的大小和绝对湿度相反。
风:地表增温不同是引起大气压力差的主要原因(以及降水) 2)室内的影响因素:热环境设备的影响;其他设备的影响;人体活动的影响5.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方式有对流、辐射和蒸发三种。
6.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对流换热影响很大,至于人体是散热还是得热,则取决于空气温度的高低。
7.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因素是作用于人体的气流速度和环境的水蒸气分压力。
8热环境的综合评价:1)有效温度:ET :依据半裸的人与穿夏季薄衫的人在一定条件的环境中所反应的瞬时热感觉作为决定各项因素综合作用的评价标准。
2)热应力指数:HSI :根据在给定的热环境中作用于人体的外部热应力、不同活动量下的新陈代谢产热率及环境蒸发率等的理论计算而提出的。
当已知环境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平均辐射温度以及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便可按相关线解图求得热应力指标。
建筑物理复习资料(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篇建筑热工学第一章建筑热工学基本知识习题1—1、构成室内热环境的四项气候要素是什么?简述各个要素在冬(或夏)季,在居室内,是怎样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
答:(1)室内空气温度:居住建筑冬季采暖设计温度为18℃,托幼建筑采暖设计温度为20℃,办公建筑夏季空调设计温度为24℃等。
这些都是根据人体舒适度而定的要求。
(2)空气湿度:根据卫生工作者的研究,对室内热环境而言,正常的湿度范围是30—60%。
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易出现结露现象。
(3)气流速度:当室内温度相同,气流速度不同时,人们热感觉也不相同。
如气流速度为0和3m/s时,3m/s的气流速度使人更感觉舒适。
(4)环境辐射温度:人体与环境都有不断发生辐射换热的现象.1—2、为什么说,即使人们富裕了,也不应该把房子搞成完全的“人工空间"?答:我们所生活的室外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它要求人有袍强的适应能力。
而一个相对稳定而又级其舒适的室内环境,会导致人的生理功能的降低,使人逐渐丧失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危害人的健康.1—3、传热与导热(热传导)有什么区别?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与单纯在流体内部的对流传热有什么不同?答:导热是指同一物体内部或相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由于分子热运动,热量由高温向低温处转换的现象。
纯粹的导热现象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当中。
围护结构的传热要经过三个过程:表面吸热、结构本身传热、表面放热。
严格地说,每一传热过程部是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综合过程.本书所说的对流换热即包括由空气流动所引起的对流传热过程,同时也包括空气分子间和接触的空气、空气分子与壁面分子之间的导热过程.对流换热是对流与导热的综合过程。
而对流传热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它是因温度不同的各部分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互相掺合而传递热能的。
1—4、表面的颜色、光滑程度,对外围护结构的外表面和对结构内空气间层的表面,在辐射传热方面,各有什么影响?答:对于短波辐射,颜色起主导作用;对于长波辐射,材性起主导作用。
第五章建筑防热
5、防热设计的任务: 阻止热量流人;排除室内热量。 根据气候特征、生活习惯、使用性质 采取具体措施——阻止、排除
(二)、防热的途径
( 1 )、减弱室外的热作用。正确选择房屋朝向 和布局,防止日晒;绿化周围环境,以降低环 境辐射和气温;外围护结构表面,应采用浅颜 色以减少太阳辐射和气温,从而减少结构的传 热量。 ( 2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对屋面、外墙(特 别是西墙)要进行隔热处理,减少传进室内的 热量和降低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因而要合 理地选择外围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形式。最理 想的是白天隔热好而夜间散热快的构造方案。
【例】:广州地区某建筑物,在自然通风状态 下的 ,西墙为 200mm厚加气混凝土墙,内、外 抹灰各20mm厚, 试求 (1)西墙的衰减倍数ν 0,延迟时间ξ ; (2)由室内空气到内表面的衰减度ν if、延迟 时间ξ if、 (3) 内表面平均温度 i,温度波动振幅Aif、最 高温度θ i,max、及其出现时间τ if,max.
所以
β=0.99
综合温度振幅Atsa按5-4式计算: At sa Ate Ats 5 14 0.99 190 C 从而综合温度最大值为 0 tsa ,max tsa At 33.4 19 52.4 C 综合温度最大值 出现的时间近似地按振幅的 大小由下式计算:
第五章建筑防热 引子: 南方炎热气候地区居住着我国半数 以上的人民.在这些地区,大量的自然通风 房屋和越来越多的空调房屋都必须进行 建筑防热或节能设计.否则,不是造成房间 过热 , 热环境恶化 , 就是空调负荷过大 , 空 调能耗增加 . 因此建筑防热和节能设计具 有社会的、经济的或环境的意义。
§5.1室外热环境的特征:
(3)当外墙和屋顶采用轻型结构(如加气混凝 土)时,θ i,max应满足下式要求: θ i,max≤te,max+0.50C (4)当外墙和屋顶内侧复合轻质材料(如混 凝土墙内侧复合轻混凝土、岩棉、泡沫塑料、 石膏板等)时,θ i,max应满足下式: θ i,max≤te,max+10C (5)对于夏季既属炎热地区,冬季又属寒冷的 地区其建筑设计既应考虑防寒又应考虑防热, 外墙和屋顶设计则应同时满足冬季保温和夏 季隔热的要求。
第五章 建筑防热
建筑防热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减弱不利的室外热 作用的影响,改善室内热环境状况,使室外热量少传入室内, 并使室内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以免室内过热。建筑防热设计 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人民的生活习惯和要求,房屋的使用情 况,并尽力开发利用自然能源,采取综合的防热措施。
2 、防热的被动措施
防热的被动措施是指不需要或较少使用人工能量,主要依 靠建筑围护结构自身的热工性能或可调解功能完成的建筑降温 技术做法。 减弱室外的热作用:正确选择房屋朝向和布局,防止日晒; 绿化周围环境,以降低环境辐射和气温,并对热风起冷却作用; 外围护结构表面,应采用浅颜色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从 而减少结构的传热量。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对屋面、外墙要进行隔热处理,减少 传进室内的热量和降低围护结构的内表面温度,合理选择外围 护结构的材料和构造形式。
房间的自然通风和电扇调风:自然通风是排除房间余热、改 善人体舒适感的主要途径。房屋朝向要力求接近夏季主导风向; 选择合理布局形式,正确设计房屋的平面和剖面、房间开口的 位置和面积,以及采用各种通风构造设施,以利房间通风散热。
窗口的遮阳:阻挡直射阳光从窗口透入,减少对人体的辐 射,防止室内墙面、地面和家具表面被暴晒而导致室温升高。。 遮阳方式:利用绿化(中树或攀缘植物);结合建筑构件处理 (入出檐、雨蓬、外廊等);采用临时性的布篷和活动的铝合 金百叶;采用专门的遮阳板设施等。 利用自然能:包括建筑外表面的长波辐射、夜间对流、被 动蒸发冷却、地冷空调、太阳能降温等防用结合的措施。
1 、空心砌块墙
利用工业废料和地方材料 制成。
2 、钢筋混凝土空心大板墙
轻型墙板有两种类型:一是 用一种材料制成的单一墙板, 如加气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 土墙板;另一种轻型外墙板 是由不同材料或板材组合而 成的复合墙板,其构造如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小结:
1.自然通风的组织(风压、热压)、原理。 2.建筑朝向、间距与建筑群的布局。 3.房间的开口和通风措施。 4.建筑平面布置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 扩展知识点:1.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剖面、 平面、群体布局、高层等。2.建筑与自然通风 结合考虑设计,技术设计理念。
第六节 自然能源利用与防热降温
外围护结构隔热设计的原则
隔热的重点在屋顶,其次是西墙与东墙 降低室外综合温度(浅色、遮阳) 在外围护结构内部设置通风间层 合理选择外围护结构的隔热能力,主要根据地 区气候特点,房屋的使用性质和结构在房屋中 的部位来考虑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利用水的蒸发和植被降温 屋顶和东、西墙应当进行隔热计算 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空调建筑Ko符合《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J19规定的要求
第五章建筑防热
第一节热气候特征与防热途径
热气候特征与我国炎热地区范围
干热和湿热(见下表)
第一节热气候特征与防热途径
防热的途径
减弱室外的热作用 外围护结构的隔热 自然通风 遮阳
第一节热气候特征与防热途径
利用自然能 绿化 喷淋
第二节 建筑防热设计控制指标
室外综合温度
太阳辐射热的作用 室外空气的传热 结构外表面的有效长波 辐射的自然散热作用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屋顶和外墙的隔热设计
屋顶隔热
自然通风
实体材料层和带有封闭空气层的隔热屋顶 通风屋顶 阁楼屋顶
遮阳 绿化.土.石 喷淋 .蓄水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二节 建筑防热设计控制指标
第二节 建筑防热设计控制指标
第二节 建筑防热设计控制指标
第二节 建筑防热设计控制指标
隔热设计标准
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要求,自然通风房屋的外围护结构应当满足 如下的隔热控制指标:θi,max ≤ t e,max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遮阳对太阳辐射热量的阻挡 遮阳对室内气温的影响 遮阳对房间采光的影响 遮阳对房间通风的影响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形式的选择与构造设计
遮阳形式的选择 遮阳的构造设计 遮阳的板面组合与构造 遮阳板的安装位置 材料与颜色 活动遮阳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有空气的压力差形成通风 造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有二:热压;风压.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房屋的间距与建筑群布局
三、房间开口和通风措施
房间开口的位置和面积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门窗装置Βιβλιοθήκη 通风构造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利用绿化改变气流状况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建筑平面布置与剖面处理基本原则
建筑布局采用交错排列或前低后高,或前后逐层加高 的布置 正确选择平面的组合形式;在屋顶,有利导风、透风 利用天井、楼梯间引导气流,组织自然通风 开口位置的布置应使室内流场分布均匀 改进门窗及其他构造,使其有利于导风、排风和调节 风量、风速等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的形式及其效果
遮阳的形式
水平式遮阳(南向、 北回归线以南—北向窗) 垂直式遮阳(东北、 北、西北) 总综合式遮阳(东南、西南) 挡板式遮阳(东、西)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的效果
窗口设置遮阳之后,对遮挡太阳辐射热量和在闭窗情况下 降低室内气温,效果都较为显著。但是对房间的采光和通 风,却有不利的影响。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三节 屋顶与外墙的隔热设计
第四节 窗口遮阳
遮阳的目的与要求
目的:避直射光室内过热、眩光、紫外线 要求:
夏天防止日照,冬天不影响必需的房间日照 晴天遮挡直射阳光,阴天保证房间日照 减少遮阳构造的挡风作用,最好还能起导风入室的作用 能兼作防雨构件,并避免雨天影响通风 不阻挡从窗口向外眺望的视野 构造简单,经济耐久 必须注意与建筑造型处理的协调统一
夏季结露的防止方法
1.架空层防结露 3.材料层防结露 5.密闭防结露 7.空调防结露
2.空气层防结露 4.呼吸防结露 6.通风防结露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风压作用是风作用 在建筑物上产生的 风压差。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房间要取得良好自然通风,最好是穿堂入 室直吹室内。假设有一夹角α(图5-32)。
第五节 房间的自然通风
建筑朝向、间距与建筑群的布局
(一)建筑朝向选择 夏季主导风 原则:首先要争取房间自然 通风,同时亦综合考虑防止太 阳辐射以及防止夏季暴雨的袭 击等。
在建筑防热设计中可利用的自然能源 大致有以下:
太阳辐射能 有效长波辐射能 夜间对流 水的蒸发能 地冷能
第七节 空调建筑节能设计
合理确定空调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标准 合理设计建筑平面与体形 改善和强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窗户隔热和遮阳 外气空凋
第八节 夏季结露及其防止方法
夏季结露及其危害
夏季结露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