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时代

合集下载

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轴心时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国家组成的轴心国联盟在欧洲和亚洲地区的统治时期。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战期间,用来描述这三个国家在战争中合作,试图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他们的极权主义、军国主义和殖民野心。

轴心时代这个概念源于拉丁词“axis”,意为轴心或中心。

这个
词被用来表明这三个国家构成了一个团结的、旨在推动他们共同利益的核心力量,同时将其与同盟国(主要指英美法苏)相对立。

在轴心时代,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试图通过利用各自军事实力的优势,扩张自己的领土,追求各自的战略目标。

德国希特勒的打算是欧洲大陆的统一,意大利墨索里尼则希望重建罗马帝国,日本则试图扩张自己的亚洲势力范围。

轴心国的合作主要体现在在军事、经济和政治上的协作。

他们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包括反共产主义条约和相互防御协议,以确保彼此的共同利益得到保护。

他们还互相提供了军事援助,共同进行了战争计划,例如纳粹德国和日本签署的“日
德共同防止英美”协议。

然而,轴心时代并不只是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国家的联盟。

它还涵盖了在这三个国家的影响下形成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例如,东欧国家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以及欧洲其他国家例如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以及中东的伊拉克和伊朗等国都与轴心国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轴心时代最终在1945年二战结束后被战胜国推翻。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都在战后被削弱和分裂,成为战胜国的占领地。

轴心时代结束标志着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的崩溃,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

该时期的影响和遗产对二战以及战后的世界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轴心时代概念的理解

轴心时代概念的理解

轴心时代概念的理解轴心时代是一个历史概念,最早由德国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夫·施林格尔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

该概念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历史的中心或主导地位由一个或一组国家、地区或文化所占据。

轴心时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

施林格尔认为,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哲学、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对后来的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成为西方文明的轴心。

同样,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使欧洲大陆成为轴心时代的新中心,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然而,轴心时代的概念主要针对欧洲历史,因此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一概念,并将其拓展到全球范围内。

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轴心时代的标志可以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影响力。

在现代历史中,特别是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时期,欧洲各国的殖民主义扩张使欧洲成为全球的轴心。

欧洲国家通过殖民地的开发和控制,统治了大部分亚非拉等地区,对其进行资源剥削和文化传播。

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体系,也被称为“欧洲中心主义”。

然而,轴心时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轴心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例如,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崛起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级大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成为了全球的新轴心。

美国通过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扩张,主导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轴心时代的概念开始发生再次变化。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中国以其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庞大的市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逐渐成为全球的新轴心。

中国的崛起对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中国,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也在扩大其影响力,对全球轴心的位置产生了挑战。

这些国家在经济、军事和其他领域的发展,使得轴心时代的概念变得更加多样化。

总的来说,轴心时代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含义。

简述轴心时代

简述轴心时代

简述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指的是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这段时期。

这个时代是人类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轴心时代的文明主要在北纬30度左右形成,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古希腊等文明。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探索人类社会的本质和未来,同时也发展出了各种哲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体系,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文化遗产。

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当中国文化进入到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段发展历程之时,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以认识对象的自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法,基本定型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流派,基本形成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基本树立了;中国的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人在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这便是中国的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时代是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变动的必然产物。

春秋时期,“天子衰微、王权坠落”,于是“学在官府”的局面遂被打破,私学由此产生,由少数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随之下到民间,“士”阶层由此产生。

士阶层的来源有二:一是贵族及其子弟在社会变革中门庭冷落,沦入士的队伍;另一是庶民等社会下层中的一些人士,通过勤奋学习,“积文学,正身行”而上升为士。

春秋末期,官学式微,私学勃兴,原本为贵族所垄断的知识也走向了民间,于是士阶层的人数增多,队伍扩大。

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征战杀戮,使得是时的统治阶级都充分认识到了“人才”和“谋略”的重要性,不少雄才大略的君主,都竞相招揽士人,激发了士阶层参预政治的激情。

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使文化传播的速度加快,文化发展的规模日盛,文化流派种类增多。

第四章 第三节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第四章 第三节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使大批新兴的地主、商人乃至平民 的子弟,也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教学内容方面,各家私学自有 侧重,但总起来看,包含了思想 修养、政治学说、文化知识、劳 动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较之殷 商、西周时期的官学,要丰富实 用得多。
(二)百家争鸣
1、百家的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所谓“百家”,只是对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概括。在众多学派 中,比较重要的有儒、墨、道、法、阴阳等数家。西汉司马谈在把它们概括为六 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对各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文载 《史记· 太史公自序》,后人将其称为《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那时的诸子学派,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 式和学术承传上的差异,各自的学说亦各 具特色: ① 儒家学派:在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中,“仁”与“礼”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 为思辨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 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政治主张上, 主张行“仁政”;既主张捍卫“三代”礼 制(尤其是周礼),又主张对这些“礼” 加以适当变通,可谓守旧而又维新,复古 而又开明。儒家学派这样“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的学术立场,在正在消逝
(二)华夏族和区域文化格局的形成
1、华夏族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华夏族的最终形 成: 过去被华夏各国视为蛮夷的秦国和楚国,在春秋近300年的时间中,已经实现了 “华夏化”;到了战国时期,西北的一些戎狄部落,逐渐为秦所统一;北方的 戎狄,逐渐被晋国所统一;东方的一些夷狄,逐渐被齐、鲁所统一;南方的苗 蛮以及一些华夏小国,为楚所统一。至此,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 下游以及淮河、汉水流域的广大居民,已基本融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而不 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区别。

轴心时代的多元文化走向(儒家篇)

轴心时代的多元文化走向(儒家篇)

•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 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④本:《说文》:“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 下。”树木之根为“本”。引申为根本,基始。 • ⑤本立而道生:此句当是古逸诗。《说苑·建本》: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 正者末必倚,始不盛者终必衰。诗云:‘原隰既 平,泉流既清,本立而道生。’”
• 范张之交(节选)《后汉书·独行传》 •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为诸生, 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 子焉。”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 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 尔何相信之审耶?”对曰:“巨卿,信士,必不 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 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示例
• 徙南门之木《史记·商君列传》 • 以卫鞅为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 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 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 烽火戏诸侯《史记·周本纪》 • 幽王以褒姒为后,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 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 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犬戎攻 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 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 ③易色:易有两解。一解作“如”,则“贤贤易色”与 “好德如好色”意思接近,《孔注》:“易色,言以好 色之心好贤则善也。”另一解释“易”为“改易”或 “轻略”之意。释作“改易”,则此句意为“改易好色 之心以好贤”,《皇疏》、《集注》都作此解;释作 “轻略”则此句意为“重德而不重色”。陈祖范、宋翔 凤等人认为,这一句与下面三句性质相同,下面三句分 别指父母之道、君臣之道以及朋友之道,则此句指夫妇 之道,意为娶妻应重德不重色。 • ④事:侍奉。下一句“事君”之“事”作“服事”解。 • ⑤致其身:《说文》:“致,送诣也。”有献出之意。 身,生命。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什么时期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什么时期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什么时期
中国轴心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两个时期。

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思想大发展的时代。

轴心文明假说同马克斯·韦伯有关西方现代社会起源的研究存在着内在联系,故自20世纪60年代后,它便引起了西方社会学家的广泛注意。

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是封建社会时期,而中国的封建制度又是在春秋时期萌芽,在战国时期初步形成。

而东周时整个社会有特别重视各个领域的文化发展。

当中国文化进入到了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段发展历程之时,建立了这样一个“文化轴心”:中国文化鲜明的人文主题在这一时期基本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以认识对象的自觉体悟和整体把握为特征的思维方法,基本定型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流派,基本形成了;中国人重伦理道德、重个人修养、重实用理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这一时期基本树立了;中国的士人集团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有容乃大”、“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机制在这一时
期基本形成了;中国人在当时思考的主要问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轴心时代主要内容

轴心时代主要内容

轴心时代主要内容
一、什么是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啊,就是一个超酷超有趣的概念呢。

大概就是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个时间段啦,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像是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这些地方,就像商量好似的,突然出现了好多超级厉害的思想家和文化成果。

二、古希腊的情况
在古希腊呢,有像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苏格拉底就老是在大街上跟人聊天,问各种奇怪的问题,像“什么是正义”之类的,他可不管人家烦不烦呢,就想让大家思考。

柏拉图呢,他写了好多超有深度的对话录,感觉他的脑洞超级大。

亚里士多德就更牛啦,什么学科他都要研究一下,从哲学到科学,简直就是个全能型选手。

三、以色列的情况
以色列那边就有犹太教的那些伟大的先知们。

他们强调上帝的唯一性,而且还提出了很多关于道德、信仰之类的理念。

这些理念对后来西方的宗教文化影响可大了,就像一颗种子,慢慢长成了参天大树。

四、印度的情况
印度呢,就有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

佛教讲什么因果轮回啦,解脱啦,感觉是一种很神秘又很让人深思的宗教。

而且印度还有其
他的哲学思想,比如奥义书里的那些思想,都很有深度,探讨了关于灵魂、宇宙之类的大问题。

五、中国的情况
咱中国在轴心时代也不甘示弱啊。

有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孔子整天到处跑,想找个国君能采纳他的主张,他讲什么仁爱啊,礼义啊,这些思想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呢。

还有老子,他的道家思想也很厉害,讲什么道可道非常道,感觉特别高深莫测,就像给人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新窗户。

而且除了儒家和道家,还有墨家、法家等好多思想流派,大家就像在思想的舞台上争奇斗艳一样。

轴心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轴心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轴心时代的定义和特征
轴心时代是指在东亚地区主要的大国或势力之间形成的一种世界格局,以中国和日本为主要轴心,也涉及韩国和周边地区。

这个时期大致从19世纪末的中国甲午战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轴心时代具有以下特征:
1. 封建制度的削弱:轴心时代是在封建体制衰退的背景下形成的。

中国的清朝王朝逐渐衰落,日本的幕府体制倒台,韩国的朝鲜王朝面临内忧外患。

这种局势导致了东亚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

2. 强权政治的兴起:轴心时代是一个强权政治盛行的时期。

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北洋政府,日本的明治维新和帝国主义扩张,韩国的高宗和光武政权等都是在中央集权和强权思维的影响下实施的。

3. 帝国主义的干涉:在轴心时代,东亚地区成为列强的争夺和殖民化的焦点。

西方列强通过西方列强通过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强迫中国和日本签订不平等的条约,占领领土并剥削资源,极大地削弱了东亚地区的自主性。

4. 文化与知识的流动:随着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轴心时代见证了东亚地区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中国的戊戌变法、维新派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5. 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倡导:轴心时代是东亚地区现代化的开始。

中国和日本都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政策,如铁路建设、通信网络的发展、工业化和教育改革等,为后来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轴心时代是中国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历经动荡和变革的一个时期,其中充满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动荡,带来了东亚地区格局的重塑和未来现代化的奠基。

轴心时代理论

轴心时代理论

轴心时代理论「轴心时代」是一种概念,它被前苏联学者亚历山大托依迪科斯特洛夫提出,他把它用于描述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

巴尔干半岛,1917年的革命,帝国的崩溃,和1945年的苏联和盟军胜利,全都构成了这段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迪科斯特洛夫的理论是,战争是全球历史的轴心,它改变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历史进程,所有这些都在一种变化的轴心外形中构筑起来。

他指出,这段时期包括20世纪初后期的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世界历史改变,尤其是政治制度的重大改变,引发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或格局的变化,也引起了文化的转变。

值得指出的是,轴心时代理论并不只关注历史事件本身,它还关注人们对这些事件如何反应。

在大战期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数民众都受到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也对一些新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人权问题、民主主义等,他们也有了更多的认知,如国家之间的关系,而这些都会影响未来的历史走向。

在历史学界,第二次世界大战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轴心时代,构成了一段新的历史时期。

例如,这一时期的国家和政治的格局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苏联消亡,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胜利,以及美苏冷战的局面,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和文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此外,轴心时代理论还指出,战争改变了民众的心态,使他们更加理解和尊重国家和民族团结,强调民众有责任和意志参与公共事务,以及重新审视他们的社会角色。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民众的团结精神弥漫全世界,他们的自觉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也把国民的参与作为实施政策的一种手段,充分依靠民众和民心来解决重大问题。

总而言之,二战时期在历史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时期,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格局,成为轴心时代。

由此,二战及其时期的历史,仍有许多值得探讨和认识的内容,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重要的参照。

轴心时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和差异

轴心时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和差异

感性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中西方哲学思想的总体特征和差异一、引言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成就异彩纷呈的时代,这个时代被命名为“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来的,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在地球上的北纬25度至北纬35度的区间内,如今日所知,各个地域的精神文明中都出现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几位哲学大家,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老子等。

由于历史现实条件所限,当时的中西方并不相通音讯,中西方的哲人们在追寻文明和哲思的路途中自然就会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去年十月份,代表《山东大学报》采访范曾先生的学术报告会,听到范曾先生对这段时间的西方思想是这样解读的,西方是遵循逻辑的体系,一步步走向结论,由谬误达致真理。

的确,西方的哲学有数学逻辑的帮助,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地论理,据我们所知,很多哲学家其实都是科学家,科学与哲学同在。

轴心时代的东方哲学思想,自然与西方不同,比如,老子大方无隅的哲思却是独立不倚、纵横自由、无所羁绊。

我个人认为,轴心时代的中西方哲学思想,当是一个感悟与经验相佐的感性主义文化,另一个则是逻辑与科学相携的理性主义文化。

根据系统论和结构主义原则,认识的意义并不在于描述对象本身,而在于揭示对象与其所在系统与结构之间的关系。

因此,我们不妨把这同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中西方哲学思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解读它们的总体特征与差异。

二、轴心时代感性主义的东方哲学思想雅斯贝尔斯所指的“轴心时代”,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百家争鸣”,即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这段时期不同学派开始涌现,各流派之间互相争鸣论理,精神文明异彩纷呈,流派思想也因人而异,虬曲不一,仪态万千。

我们以最为著名的儒道学派为例进行研究。

10、轴心时代

10、轴心时代

余英时论轴心时代
中国的轴心突破好像是“最不激进”或“最为保守” 的。中国在轴心时代期间或此后,都着重于历史的 连续性。“突破”是出现了,但是并非与突破前的 传统完全断裂。相对于帕森斯所指出的希腊轴心突 破针对的是荷马诸神的世界,以色列针对的是“旧 约”和摩西故事,印度针对的是悠久的吠陀传统而 言,中国轴心突破发生的背景则是三代的礼乐传统。 希腊与以色列的“轴心突破”,都是属于“外向超 越”型的;中国古代“突破”所带来的“超越”与 希腊和以色列恰恰相反,可以更明确地界说为“内 向超越”。
严复译赫胥黎《天演论》有大段案语:
世运之说,岂不然哉!合全地而论之,民智之开, 莫盛于春秋战国之际。中土则孔、墨、老、庄、孟、 荀,以及战国诸子,尚论者或谓其皆有圣人之才。 而泰西则有希腊诸智者,印度则有佛。……尝谓西 人之于学也,贵独获创知,而述古循辙者不甚重。 独有周上下三百八十年之间,创知作者迭出相雄长, 其持论思理范围后世,至于今二千年不衰。而当其 时一经两海,崇山大漠,舟车不通,则又不可以寻 常风气论也。呜呼,岂偶然哉!
张君劢说:“吾人既比较欧亚两洲上之文化中心, 常觉吾族文化虽稍后与埃及与巴比伦,然较诸印度 犹早一千年,较诸希腊犹早五六百年;国人当念吾 族立国之久远,而思所以保持之也!”“事物之成 败得失,以历久不坏为准……他人五百年之成效, 安能与吾族历四千余年之久者相提并论乎?吾族之 特色,自古代迄于今日,犹能保持其生命,视埃及、 巴比伦之长埋地下,视希腊、罗马之主已再易,视 印度之为人奴隶者,大有天壤之别。此必吾族之自 处有以胜于其他民族者无疑义矣。”
张君劢比较了世界上七个民族的“独立生存 年龄”,认为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崇高的“门 楣”,结论说道:“以七族之年龄与吾族之 四千三百年(自《尚书· 尧典》始)或三千七 百年(自甲骨文所证明之殷朝始)相比,则 吾族为全球第一老大哥显然矣。自有历史以 来,绵延不绝者,除吾中华外,世间已无第 二国。”

古印度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古印度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古印度轴心时代名词解释
1.轴心时代:古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约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这一时期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对印度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梵文:古印度最古老的文字,使用梵语书写。

梵文是印度教经典和文学的语言,对印度的历史、文化、哲学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婆罗门:古代印度最高的种姓之一,在印度社会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婆罗门主要担任祭司、学者和教育家等职位,他们对梵文和印度教经典的熟练掌握使得他们成为印度文化和哲学生活的中心。

4.雅各舍曼:公元前5世纪的印度贵族,创立锡兰佛教和雅各舍曼教派。

他对印度教和锡兰佛教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也为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

5.佛教:由印度古代的文化和哲学思想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强调避免痛苦和达到解脱。

佛教影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的文化和宗教生活,并逐渐传播到全球。

6.吠陀经:古印度最古老的文学之一,是梵文宗教文献的集合。

它描述了一系列祭祀和仪式,也包含了哲学和宗教的思考。

吠陀经是
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对整个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瑜伽:一种古老的印度文化和哲学思想,旨在通过身体姿势、
呼吸和冥想来调整身心和建立内在平衡。

瑜伽在现代被广泛地应用于
健康和禅修活动中,成为了全球流行的一种文化运动。

8.神秘主义:一种关注人类能否超越感官和理智的认知,探索精
神和灵魂的哲学思想。

在轴心时代的印度文化中,神秘主义经常和宗教、哲学和艺术相结合,成为了印度文化和人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轴心时代的主要内容

轴心时代的主要内容

轴心时代的主要内容以下是 8 条关于轴心时代的主要内容:1. 轴心时代那可是个超级神奇的时期呀!就像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绚烂烟花!想想看,那个时候出现了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比如孔子,他的学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这难道不厉害吗?例子:咱就好比现在的生活,要是没了那些传承下来的智慧,那不就像没头苍蝇一样嘛!2. 轴心时代啊,简直是人类思想的大爆发时代!苏格拉底不就是那个时候的闪亮之星嘛!他和人们的对话,不就像是在点燃智慧的火炬吗!你说是不是?例子:要是没有苏格拉底的追问和思考,现在的人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去追寻真理呢!3. 哎呀呀,轴心时代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转折点呢!比如说佛陀,他带来的佛法,就如同给迷茫的人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啊!这影响多大呀!例子:好比在黑暗中摸索的人突然看到了光,那种感觉,多震撼呀!4. 轴心时代啊,不就是各种思想争奇斗艳的舞台吗?像犹太教的先知们,他们的话语就像给人们指引方向的灯塔呀!这多了不起!例子:要是在海上航行没有灯塔,那得多可怕,就像没有这些先知的指引一样。

5. 哼,轴心时代可是塑造了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的呀!亚里士多德知道吧,他的研究可不就像是为知识大厦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嘛!你能不服?例子:没有亚里士多德的那些智慧,我们现在很多科学恐怕都发展不起来呢!6. 哇塞,轴心时代就是人类智慧的爆发井喷呀!墨子的兼爱非攻理念,不就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个人嘛!这多棒啊!例子:就像在寒冷的冬天突然感受到了温暖,那种感觉太美好啦!7. 嘿,轴心时代简直是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呀!老子的道家思想,不就像是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心间嘛!这能不迷人?例子:比如我们在炎热的夏日里,遇到那股清泉,该是多么惬意呀!8. 轴心时代啊,就是个奇迹不断诞生的时代!那么多伟大的人物和思想,就如同星星一样闪耀!不服来辩呀!例子:想想看,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世界得变得多么暗淡无光啊!我的观点结论:轴心时代对人类的影响极其深远,那些伟大的思想和人物是我们永远值得去探究和铭记的宝贵财富。

评轴心时代

评轴心时代

评轴心时代读了一个月,书页都散了。

作为神话学爱好者,早时看过作者凯伦·阿姆斯特朗的《神话简史》,简短,但要言不烦,很是喜欢。

加之她爱征引的约瑟夫·坎贝尔、伊利亚德等人也都是自己的偶像,就对这个作者留了心。

不久前又下决心攻克伊利亚德的《宗教思想史》,计划先读本薄点的相关书籍垫底,就想到了阿姆斯特朗的《神的历史》。

上当当一看,发现有新书,就把《神的历史》和《轴心时代》一并买下。

结果一个月来随意翻看,倒先把《轴心时代》看完了。

本书采纳卡尔·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分析了此一时期希腊、中东、印度和中国四地伟大的精神创造,以时间为线,分段分地阐述,又彼此互相引证,融为一体。

起笔处还是当时具体的时代和社会情况,随即进入对轴心精神的深入分解,于事实和经文的陈述中,归纳出此一时期各地圣人共通的思想倾向。

所谓轴心精神,归根到底是听着极简单的宗教“金规则”:同情、仁爱、推己及人和包容的心态。

轴心时代本身并非一个幸福的安乐期,恰恰相反,此一时期暴力横行,礼崩乐坏,人民颠沛流离。

但正是在这样前后帝国之间的混乱期,人类历史上最具才华且最为勤奋的一批思想者开拓了人类精神最伟大的可能。

所以轴心精神并不一定就体现在轴心时代切实的文化环境中,而更像是此时产生的一种伟大理想。

读罢此书,作者有两点特别令人钦佩。

一是她以自己的思路对繁复庞杂的资料进行了整合和解读,把轴心时代各类文明成果纳入阐释框架中,浑然天成。

很多地方即使早已明了事实,经她一说,也有不少新的启发。

比如对几个希腊悲剧的分析,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当然,也有一些论述难免不够准确。

但总的看,不得不赞叹作者渊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洞见。

另一个就是作者包容的态度。

一如轴心精神本身所倡导,作者没有任何偏见,处处遵从事实和坚持的立场。

她对印度灵性和中国包容精神大加赞赏,却对希腊精神的某些面向多有批判,重点批评了柏拉图理想国建构的反人类倾向和亚里士多德科学主义诉求的灵性匮乏。

简述中国文化轴心时代范文

简述中国文化轴心时代范文

中国文化,是华夏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简述中国文化轴心时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简述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百家争鸣——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时间: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人物: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孙武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封建领主制正在向封建地主制过渡,新旧阶级之间以及各个阶级阶层之间,斗争激烈且复杂。

在这个的期,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这些派别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自已对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不同看法和主张,出现了思想文化领域内“百家争鸣”的局面。

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艺文志》提到了战国主要的思想学派,称为“十家”,即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西汉著名学者刘歆汇集的《七略·诸子略》,将《汉志》中提到的“十家”改为了“九流”,去除了小说家这一学派。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学派之一,创始人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儒家以孔子为师,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法,崇尚“仁义”和“礼乐”,主张“德治”和“仁政”,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

孔子的理论核心是“仁”,即“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准则是“礼”。

在教学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特别重视个人修养,强调关爱他人,并用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孔子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著《春秋》。

关于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记载于语录体文集《论语》和《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之后,儒家的继承人是孟子和荀子。

孟子(前372年一前289年),名轲,字子舆,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孟子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反对战争和暴君污吏,进一步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世界通史 第十一章第二节 公元前8至3世纪的世界(轴心时代)

世界通史 第十一章第二节 公元前8至3世纪的世界(轴心时代)

第十一章第二节公元前8至3世纪的世界(轴心时代)一、古代世界的巨大转变公元前1000年代,古代世界发生了空前巨大的变化。

其中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相当的公元前8至3世纪,尤其是巨变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的巨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论述。

第一,铁器开始普遍使用。

铁器时代的开始,在不同地区早晚不同。

在地中海以东的西亚地区,约开始于公元前12世纪。

在希腊“荷马时代”(公元前11-9世纪)开始进入早期铁器时代,而铁器的大规模使用则在公元前800年以后。

在印度次大陆,铁器时代约开始于公元前1000年,但其广泛使用则自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开始。

在埃及约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至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炼铁也在公元前6世纪。

自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开始,在上述地区以外,在北欧以及东南亚的许多地区也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铁器的使用并非开始于文明发生最早的两河流域南部和埃及,那里经历了漫长的青铜文明时期。

铁器的使用消除了最古老的文明对于周边地区民族的优势。

原先落后的民族一旦将铁器用于生产和军事,就会变成对古老文明的巨大威胁。

在公元前8至3世纪间,古代世界发生的多种格局变化,看来都直接或间接与铁器使用的发展有关。

第二,文明的区域的扩大与中心的转移。

大约与中国西周时期相当的时期(公元前11-8世纪早期),古代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正处于一种萧条或萎缩的状态。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早已衰亡,而新到的雅利安人还处于部落逐渐解体阶段。

爱琴文明衰亡了,希腊正处于“黑暗时期”。

从埃及经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这一古老文明地区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中期,亚述统治者采用烧杀抢掠的征服政策,给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结果亚述本身一度也因内部发生斗争而被削弱。

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起,亚述的政策开始有所改变,但是征服并未停止。

到公元前7世纪,亚述已成为一个包括全部两河流域、埃兰、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北部的大帝国。

这些地区的文明已经衰老,所以落入亚述统治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2诠释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

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

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

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3延伸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虽规模宏大,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文化的化石。

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每当人类社会面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心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