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巫是能通神灵、知天知地的圣者。

史是王左右掌管祭祀与记事的官员。由甲骨文看 ,商代有多种史官:“大史”、“小史”、“西 史”、“东史”。
西周时,“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太史 ”起草文书、编写史书,并掌管天文历法与祭祀 。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负责祭祀时 致告鬼神。
由甲骨卜辞知祝活动于商王左右。 《周礼·春官》有“大祝”、“小祝”。
秋”(前770——前481) 后段因列国争战而称“战国”(前481—
春 秋 战
—前221)
国Baidu Nhomakorabea



人们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 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够 最好的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们们加以管理 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背景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 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
礼崩乐坏
郡县制的出现
封建制的敝端既已充分显露,于是出现了郡 县之制。
鲁哀公二年铁之战,晋赵简子誓曰:“克敌 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早在 春秋末年,郡县制已经出现。
郡县制是对封建制的否定。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 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 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 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 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 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 题———“轴心时代”。
特征
1、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 中国:孔子、老子、墨子等 印度:优波尼沙、佛陀等 波斯:琐罗亚士德等 巴勒斯坦: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赛亚等 希腊: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修昔底德等
时至东周,天子的权威在夷狄交侵,诸侯争霸过 程中大为衰减;社会生产力进步,推动土地国有向私 有转化;兼并战争使人才问题突出出来。统治者不得 不在宗法制的“亲亲”之外,实行“贤贤”。官学根 基被动摇。
2、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 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 着在这种基础上”人类其后的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 只不过是向轴心时代核心精神的不断“复兴”。
3、其作品包含本民族基本精神 印度《吠陀》、《佛经》 希伯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希腊《理想国》、《形而上学》 波斯《古圣书》等先哲典籍
第三章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人 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 坦和希腊开始奠定。
这一时期,世界的几大文明同时进入理性思维时期,出 现了专门的知识圣贤。他们所创制的精神文化范式,决定其 后各自民族的文化走向。这时形成的核心精神,在后来的几 千年里不断复兴。那时的先哲们都创作出了包蕴该民族基本 精神的文化元典,又称元典时代。

《说文》:卜,灼剥龟也。象炙龟之形, 一曰象龟兆之纵衡也。
巫、史、祝、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较正式 的文化人,他们从事卜筮、祭祀、书史、星 历、教育、医药等多种文化活动,并参与政 治。
西周的社会意识由“尊神”转向“重德”,但文 化由官方控制的传统被强化,有“国学”“乡学”之 目,“学在官府”与“土地国有”和“宗法制度”相 互为用。
——顾炎武《日知录》
4、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百余年中,变革尤其剧烈。在 不断的征伐交攻之中,各诸侯国都在努力壮大自己, 希望最终胜出。他们纷纷变法,如逐步推行郡县制, 以军功为晋升其阶级禄位的依据,大量吸纳人才等。 同时,诸子也纷纷提出各种谋求统一的理论设计,并 干谒王侯,以求获得实践的机会。这些人的种种政治 理论学说的创制以及各国君的反复实践尝试,为后来 统一帝国的实现准备着条件。
1、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被打破。诸侯蜂 起,争霸战争频繁。公田不治,井田制随之动摇和崩溃,私有经 济迅速发展,“私家”和“公室”的斗争成为主要线索,前者日 隆而后者日衰。
2、社会结构剧变,宗法制解体,世卿世禄的世袭社会向俸禄 制的官僚社会过渡,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变为“布衣 卿相,礼贤下士”。大夫、庶士、家臣等社会边缘阶层崛起, 成为社会的中心,甚至平民也可因军功而暴发凌上。
“人竭力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 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 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 最好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 的时代。”
——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 周。
前段因鲁史《春秋》记载而得名“春
3、与宗法制的解体相应,盛行了五个多世纪的 礼乐制度衰落。“礼崩乐坏”一是表现为旧礼 制的废止,二是表现为礼制的下移,即使用者 身份等级界限的打破。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 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 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 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 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 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 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巫、史、祝、卜是第一批较正式的文化人,他们从 事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等多种文 化活动,并参与政治,中国文化的许多门类,其起 源都与之有关。这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所充斥的官方 文化。

从古文字中的“巫”字看,是像两“工” 字作十字交叉形。《说文》:“巫,祝也 。女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与工同意。 ”而《说文》“工”字下又云:“工,巧 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
(五)学术垄断于公室的局面被打破后,私学繁荣起 来。相应的一元文化离析,多元文化蓬勃发展。其 表现一为百家各自立说,互相争鸣;二为各门学科 走上了独立分化之路。
先秦诸子创立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以至整个东方 文化的精神资源。
二、“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的出现
商朝和西周是“学在官府”的时代,典籍文献以及 天文历法、医药学、历史、预卜等专门知识藏于王 室,由巫、史、祝、卜等专门文化官员世袭掌管。 商王和贵族无日不卜,无事不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