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句(讲)
宾语前置的五种形式
宾语前置的五种形式
小朋友,宾语前置是一种在古文中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呢,它有好几种形式,让我来给你讲讲吧!
第一种形式是疑问句中,宾语如果是疑问代词,宾语就要前置。
比如说“大王来何操?”这里“何”是疑问代词,作“操”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大王来操何”,意思就是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你想想,这就好像我们平时问问题,“你吃啥啦?”而不是“你啥吃啦?”是不是很有趣?
第二种形式是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就像“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代词,作“欺”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意思是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这是不是有点像我们说“我不怕他”,而不说“他我不怕”。
第三种形式是用“之”“是”把宾语提前。
比如“夫晋,何厌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夫晋,有何厌”,意思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这就好比我们把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前面,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四种形式是介词宾语前置。
像“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就是“以何”,凭借什么。
第五种形式是没有什么标志的宾语前置。
比如“一言以蔽之”,正常语序是“以一言蔽之”。
你说,学习宾语前置是不是就像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每找到一种形式都让人兴奋不已?我们只有多去读古文,多去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呀!
总之,宾语前置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就一定能搞明白!。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宾语前置是英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将宾语从动词后置的位置移至动词前。
宾语前置的六种情况主要有:疑问句,否定词,关系代词,一些连接词,名词性从句,动词不定式。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六种情况,并提供一些例子来帮助理解。
1.疑问句:在疑问句中,宾语通常会被前置到动词前面以形成疑问句的语序。
例如:- Do you like apples?(你喜欢苹果吗?)- Can I borrow your pen?(我可以借用你的笔吗?)2.否定词:在一些带有否定意义的句子中,宾语也会被前置。
例如:- I don't know the answer. (我不知道答案。
)- We didn't see anyone there. (我们在那儿没有看到任何人。
)3.关系代词:在关系从句中,关系代词通常会被前置到动词前面。
例如:- The book that I read is very interesting.(我读的那本书非常有趣。
)- The person whom she met yesterday was her long-lost friend.(她昨天见到的那个人是她失散多年的朋友。
)4.一些连接词:在一些情况下,连接词也可以引导宾语前置。
例如:- I want to know when he will arrive.(我想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到。
)- Tell me if you need any help.(如果你需要帮助,告诉我。
)5.名词性从句:在名词性从句中,宾语也可以被前置到动词前面。
例如:- He believes that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他相信诚实是最好的策略。
)- I am not sure what the answer is.(我不确定答案是什么。
)6.动词不定式:有时候,宾语也可以是一个动词不定式。
例如:- He wants to buy a new car.(他想买一辆新车。
宾语前置句式精讲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不自信 1、忌不自信。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未之有 有也。 3、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句子的特点:
不信自 未有之 不欺余
1、都是否定句。 2、宾语“自”“之”“余” “余” 都是代词。 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
不、弗、未、非、否、 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
之、余、吾、已、自、汝、尔
小试身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 不同的一句是:( C )
A、寂寥而莫我知也。
B、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 何陋之有哉?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规律三: 用 “是”或“之”把 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 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是”或“之”只是宾 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 么实在意义。
小试身手: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 的一 项( C )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陋之有? (《陋室铭》)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何厌之有?
1、何以战? “何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需 5,“相”、“见”的特殊用法中,宾语前置。要 注 6,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意 的
巩
固
练
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 置的一项是( B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不然,籍何以至此
规律五: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见”、 “相”字偏指动作行为一方时,可译为 “我, 你,他(她),它”,这时,“见”、 “相”是宾语, 放在谓语动词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1.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宾语前置句》课件
知识梳理
1、什么叫宾语? (1)动词性谓语中的宾语。
动词性谓语中被动词支配的对象,叫宾语。 现代汉语: 他‖写文章。 古代汉语:古之学者‖必有师。
(2)介宾短语中的宾语。
介词以及其后所接的一个名词或者名词性短语构成介宾短语,这
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是介词的宾语。
※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动
现代汉语: 在教室
拓展延伸
几种特殊的宾语前置:
1.“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 (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 谓语的后面。例: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译文: “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 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① 府吏见丁宁 (我)
达标练习
C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 )
A.之二虫又何知? B.卿欲何言? C.马之千里者。 D.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
解析:C项是定语后置句。
课堂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 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特点: 都是否定句; 宾语是代词; 宾语都前置。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注意如下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毋、无、莫。
※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
典例分析
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特点: 宾语都前置; “是”“之”是提宾的标志。
文言文宾语前置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宾语前置概述 • 宾语前置的构成 • 宾语前置的判断方法 • 宾语前置的修辞作用 • 宾语前置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 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01
宾语前置概述
宾语前置的定义
宾语前置定义
宾语前置是指谓语动词所带的宾 语在句法上置于谓语动词之前的 一种句式。
在散文中的应用
总结词
宾语前置在散文中应用较少,但仍然存在。常用于强 调某个成分或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详细描述
在散文中,宾语前置的应用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例 如,“观之不亦乐乎?”这句话中,“观之”是主语, “乐”是谓语,“不亦乐乎”是宾语,通过将“不亦乐 乎”提到“乐”前面,强调了“乐”的程度。此外,宾 语前置还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例如,“闻之欣 然归去”这句话中,“闻之”是主语,“归去”是谓语 ,“欣然”是宾语,通过将“欣然”提到“归去”前面 ,使整个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04
介词宾语前置
06
• 以“以”为介词的介词短语:如“以此 为戒”中的“以此”。
宾语前置的语法意义
01
02
03
强调受事
通过将受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受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强调施事
通过将施事提前到句首, 来强调施事的重要性或突 出某个信息。
表达疑问或反问
通过将疑问代词或否定词 提前到句首,来表达疑问 或反问的语气。
THANKS
感谢观看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具备宾语提前的句法条件。
介词宾语前置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姓氏作为介词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介词宾语等。
根据语义关系判断
借助上下文的语义联系来判断。 借助句法分析来判断。
(完整版)宾语前置句解析
文言句式之宾语前置分析一组句子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不然,几何以至此《鸿门宴》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游褒禅山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崤函之固,自若也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君何以知燕王何以汝为见《苏武传》子卿尚复谁为乎何以复加信义安所见乎共同点: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这是个否定句.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不知句读,不解惑”(四)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①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译文:“该不会要责备你吧?”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像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惟你是问”“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等等,就是这种格式,其中“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是”是提宾的标志,不译.(五)特殊情况: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如: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如:①府吏见丁宁(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③望见恕(我)除此之外,还有现在常用的“诚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都属此用法.“见”可译为“我”,即“诚挚地请求教导我”“希望原谅我”“请不要讥笑我”.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如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紫纹、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中“自信”应理解为“信自”.①举贤以自佐③何不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二、介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况下放在介词之前:一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①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我跟谁在一道呢?”“谁与”是“与谁”,“与”是介词,“谁”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与”的前面.二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如:①余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这件事……”“以”是介词,“是”是宾语,“是”提到“以”的前面.②一言以蔽之③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宾语“一言”,放在“以”的前面,以示强调,意思是“拿一句活就能概括它”.“夜以继日”,宾语“夜”,放在“以”的前面,意思是“拿夜晚来继续白天”.“一言以蔽之”、“夜以继日”即“以一言蔽之”、“以夜继日”.像成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坐以待毙”等都属于这种格式.三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这里的“东”“南”“北”“西”都是方位词,都充当“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向东”“向南”“向北”“向西”.。
宾语前置句式讲解
宾语前置句式讲解: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格式:主 + 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等) + 宾(余、吾、尔、自、之、是等) + 谓语举例:人之不我信也。
翻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翻译: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翻译: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翻译:立于门,人弗之顾。
翻译:2、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A、宾语在动词前,格式:主 + 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 动词举例:大王来何操?翻译:何泣也?翻译:且焉置土石?翻译: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翻译:B、宾语在介词前,格式:主 + 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介词举例:不然,籍何以至此??翻译: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3、介词“以”的宾语无条件前置:格式:宾 + 介 + 动举例: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翻译:予一以贯之。
翻译: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翻译:4、“之”“是”做宾语前置的标志:格式:主 + 宾 + 之(是) + 动举例:夫晋,何厌之有?翻译:何功之有哉?翻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翻译:唯长终是图。
翻译:唯利是图。
翻译:唯才是举。
翻译:5、“相”字在偏指一方的时候,可代指“我你他”,翻译时要把“我你他”放在动词之后。
格式:相 + 动词举例:出郭相扶将。
翻译:久久莫相忘。
翻译:6、“见”字偏指一方的时候,代指“我”,翻译时要把“我”放在动词之后:格式: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翻译:见谅。
翻译:见笑。
翻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要前置:举例:亚父南向坐。
翻译: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翻译: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宾语前置句(教师版)
规律三:
3
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B )
A 、“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姜氏何厌之有
1、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2、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一言以” “以一言”
2、夜以继日
“夜以”
“以夜”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是以”
“以是”
辨别下列哪些句子属于宾语前置句
(1)何有哉?
何有——有什么
(2)秦人不暇自哀 自哀——哀自
(3)甚矣,汝之不惠
(4)童子何知? 何知——知道什么
(5)薜谭学讴于秦青。
(6)何以伐为? 何以——凭什么
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
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
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
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 (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 梁国桥玄、南阳颙何异焉。玄谓 操曰:“天下乱,非命世之才不 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B )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C、子将安之? D、不然,籍何以至此。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何功之有哉? B、何坐?坐盗。 C、时不我待。 D、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C)
所以世人并没有认为他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
宾语前置句分类详解宾语前置句是高考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复习时应予以重视。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否定词(莫、不、未、毋等)+宾语(余、之、自、尔等)+动词(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译文:伺候你多年,你却不肯顾念我。
(2)秦人不暇自哀。
(《阿房宫赋》)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3)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否定词(否定副词)有:不、毋、未、莫、弗、非、、匪、糜、罔、无、勿。
古汉语中常见的人称代词有:第一人称:吾、我、余、予、朕、自己,第二人称:尔、汝、若、而、乃,第三人称:彼、其、之、焉、他、渠、伊。
注意: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即句子中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莫、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格式:主语+宾语(何、曷、焉、胡、谁等)+动词(介词+动词)。
(5)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6)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译文:大王问:“绑者的人是干什么的?”(7)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呢?(8)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9)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姓呢?(10)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搂记》)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提示】古汉语中常见的疑问代词有:何、孰、安、曷、焉、胡、谁。
注意: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三、陈述句中介词宾语提前格式:宾语+介词+动词(11)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12)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宾语前置句知识简介
判断句 被动句
→
省略句
倒装句
2
❖
宾语前置
❖
介词结构后置
❖
主谓倒置
❖
定语后置
3
宾语前置
4
宾语前置是相对于现代 汉语而言的。文言文中,动 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 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 件下宾语会前置,所以称之 为“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一般有四种类型:
5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 语,宾语前置。
如列传》)
(3)句中存在宾语前置现象, 还原之后应为:其谓李将军也?
19
(5)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本纪》) (6)大王来何操?(《项羽本纪》) (7)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 (7)句中存在宾语前置现象,还原
之后应为:大王来操何? 君以何知燕王?
20
⑻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 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 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 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日: “丞相何亡大怒,如失左右手。(《淮
还原之后应为:莫能一之。
② 则人莫之敢犯也。(《韩非子·内
储说上》)
还原之后应为:则人莫 敢犯之也。
14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 句,也不用宾语前置这种格式。例如: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
[简析]这个句子是否定句,由于宾语 “王”是名词,而不是代词,故不能 前置。
15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
⑴大王来何操?
⑵沛公安在?
⑶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⑷微斯人,吾谁与归!
⑸不然,籍何以至此?
8
2、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 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 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还可以 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 词“唯”,构成“唯……是……” 的格式。
宾语前置句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8
五.“相”解释为动作行为的一方的代词(你、我、他、)时, “相”字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面,翻译时放在谓语后。 其格式为:……+相+动词 如:
❖ ①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 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同学们从我们学过的课文里再找几例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誓不相隔卿,誓天不相负 幸可广问讯,不可便相许
❖ ①未绝鼓声.
❖ 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
❖ ④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
❖ ⑤六国破灭非兵不精选利PPT课,件 战不善,
4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 ⒈宾语在动词前.
.其格式为:主语+宾语(代词谁、奚、何、曷、 安、胡、恶、焉)+动词。如: ⑴ 沛公安在? ⑵大王来何操? ⑶牛何之? ⑷彼且恶乎待哉? ⑸吾谁敢怨? 请同学们思考后再举几例:
而三胜
E.一鼓作气,再而衰 F.居则曰:“不我
知也”
精选PPT课件
11
三.选出下列对宾语前置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命将泛,莫之振救 ②豫州今欲何往 ③ 缚者曷为者也 ❖ ④宋何罪之有 ⑤君何以知之 ⑥刿曰:“何以战” ⑦
子何恃而往 ❖ ⑧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⑨夫晋,何厌之有 ⑩唯利是图 ❖ ⑾忌不自信
知之? ❖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国胡以相恤?
❖ 请同学们商量后再举几例
①何以战?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子何
恃而往? ④奚以知其然也 ⑤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畋)猎也?
精选PPT课件
6
三.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即为了强调 宾语借助“之”“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的前面。这 时的“之”“是”便成了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其它义。 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句是一种很有趣的语法现象哦。
一、什么是宾语前置句在古代汉语中,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主语+谓语+宾语。
但是有时候为了强调宾语或者其他原因,会把宾语放在谓语前面,这就是宾语前置句啦。
比如说“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该是“有何陋”,这里把“何陋”这个宾语提前了,强调了“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个意思。
二、宾语前置句的类型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如果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
比如“大王来何操”,“何”是疑问代词,作“操”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大王来操何”。
再比如“沛公安在”,“安”是疑问代词,作“在”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沛公在安”。
2.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也常常前置。
比如“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指代“不王者”这种情况,正常语序应该是“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
再比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代词,作“欺”的宾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古之人不欺余也”。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有时候会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以达到强调宾语的目的。
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正常语序应该是“不知句读,不解惑”,这里用“之”把“句读”和“惑”提前了。
再比如“唯利是图”,正常语序应该是“唯图利”,这里用“是”把“利”提前了。
三、宾语前置句的作用1. 强调宾语宾语前置句可以强调宾语,让读者或听者更加关注宾语所表达的内容。
比如“何陋之有”,强调了“没有什么简陋的”这个意思,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2. 调整语序有时候为了使句子的节奏更加和谐,或者为了符合古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会使用宾语前置句。
比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样的语序更加整齐,读起来也更加顺口。
四、宾语前置句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宾语前置句在古代文献中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在论语中就有很多宾语前置句,如“吾谁欺?欺天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是一种的特殊语序现象。
语序,也叫词序,指词语(包括词和词组)在句子中组合的先后次序。
古代汉语的语序和现代汉语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一般的语序,在总体
上古今是一致的。
但在古汉语里,由于需要加以强调或由于习惯,在一定的条件下,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
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这就是所谓的宾语前置。
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首先,对代词做个简单的分类: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卬;第二人称——汝、乃、尔、而;第三人称——借用指示代词“其、之、彼”来表示。
2. 指示代词:是、此、之、斯、或、莫
3. 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安
4. 己身代词:己、自、身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有两个条件:第一,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要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或表否定的无定代词“莫”。
第二,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
1.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
2. 邻国未吾亲也。
(《国语·齐语》)
3.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
4.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
5. 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诗经·葛藟》)
如果代词作动词宾语,动词前有能愿动词“肯、得、能、敢”或副词时,这个代词要前置于能愿动词(或副词)和动词前。
1.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养活)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
2. 用术,则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
(《韩非子·难三》)
莫之得闻——莫得闻之(没有人能知道它)
3.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论语·公冶长》)
4. 蝃蝀在东,莫之敢指。
(《诗·墉风·蝃蝀》)
5.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贾谊《论积贮疏》)
注意:
1.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前置。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②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隐公元年》)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僖公二年》)
2. 先秦时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不是很严格,也有很多不前置的例子。
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了解我的人,说我的心忧伤;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什么要求)
②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有事情却不告诉我,一定不会成功)
3. 秦代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普遍后置。
①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
(《汉书·王莽传》)(摄皇帝,代理皇帝,指王莽)
②汉果不击我矣。
(《汉书·赵充国传》)(羌族首领说:汉军果然不攻打我们了)
后世由于文人的仿古,宾语前置仍存在。
③彼不我恩也。
(柳宗元《童区寄传》)(他不用恩德待我。
)
④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古人没有欺骗我)
二、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谁、孰(谁)、何(什么)、安(哪里)、奚(什么、哪里)、曷(什么)”作宾语,要前置。
分两类: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1. 陛下谁惮(dàn)而久不为此?(贾谊《治安策》)
2.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
3.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守法的行为)。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诗经·鄘风·相鼠》)
4.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5.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
6. 三虱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韩非子·说林下》)
(二)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①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②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国语·晋语八》)
③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君主的毛病,想听到谄谀的话,但又厌恶正直的话,这就好比阻塞
水源又想得到水,水从哪里来呢?)
④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
注意:
1. 汉代以后,疑问代词作宾语,逐渐后置。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南北朝以后,疑问代词作宾语,后置,这种现象在口语里已经完成。
书面语记录口语,这时宾语也是后置的。
但是由于后世文人的仿古,书面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还会将宾语前置。
1. (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曹操本来就是一代英雄,现在在哪里呢?)
2.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三、宾语被指示代词“之、是”复指,要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之、是”的用法比较复杂,要注意区分,知道它们的大体用法:
【之】
《战国策·赵策三》:“齐闵王将之.鲁。
”
《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
”
《诗经·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
《论语·公冶长》: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以其兄之.子妻之.。
《左传·齐桓公伐楚》:“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
《论语·颜渊》:“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西南大学2011年考研题)
《论语·阳货》:“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姜氏何厌之.有?”
【是】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史记·魏戎武安侯列传》:“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战国策·秦策四》:“臣闻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
”(西南大学2012年考研题)王勃《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左传·僖公四年》:“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
这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和动词之间插入一个“之”字或“是”字。
“之”字或“是”字,都是指示代词,复指前置的这个宾语。
1.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商君书·更法》)
2.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诗经·邶风·燕燕》)(来劝勉我)
3.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zēnɡ)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季子然问孔子说:“仲由、冉求可以称得上道德高尚的臣属吗?”孔子说:“我以为您是问别的人,竟然是问仲由和冉求啊。
”)
4.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诗经·邶风·日月》)(居、诸,语气助词。
下土,大地。
冒,覆盖,翻译为“照耀”)
5. 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诗经·小雅·节南山》)(秉,掌握、执掌。
均,通“钧”,政权。
维,维护、保护)
此外,还可以在宾语前,加上语气副词“惟(唯)”,构成“惟(唯)……是……”或“惟(唯)……之……”的格式。
①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念,唯鱼是念。
(《列子·汤问》)
②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左传·成公十三年》)
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宣公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