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教学

合集下载

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成因

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成因

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成因引言:亲属称谓是人们在与亲属交流时使用的一种特殊称谓,用于表示与自己之间的血缘关系。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亲属称谓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可以泛化为更广泛的概念。

本文将探讨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成因。

一、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亲属称谓词具有一定的泛化性质。

例如,我们常常将与自己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称为“叔叔”、“阿姨”等。

这种泛化现象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都存在,虽然具体的称谓词可能不同,但其背后的原因是相似的。

二、泛化的成因1. 社会角色的转变亲属称谓的泛化与社会角色的转变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的社会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例如,过去在农村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多与家庭经济活动相关,因此亲属称谓的使用范围较窄。

而在现代城市社会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家庭经济活动,因此亲属称谓的使用范围相对扩大,可以包括更多的人。

2. 社会关系的变化亲属称谓的泛化还与社会关系的变化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例如,过去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亲属称谓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

而现代社会中,家庭结构多样化,包括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复合家庭等,因此亲属称谓的使用范围也相对扩大。

3. 社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社会文化对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也有影响。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亲属称谓的使用相对较为繁琐,有明确的区分。

而在西方文化中,亲属称谓的使用相对简单,泛化程度较高。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社会文化对家庭和亲属关系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同。

结论:亲属称谓词的泛化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都会影响亲属称谓的泛化程度。

了解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及其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称谓,促进亲属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现象浅析摘要: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泛化为分析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社会上的亲属称谓泛化主要表现为用亲属称谓来代替类亲属称谓、官衔职业称谓、社会通用称谓。

并从社会、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汉语亲属称谓称谓语泛化人与人之间为了交际的需要,或者为了表示身份地位的区别而要使用合适的称谓,这些称谓就够成了某个国家或文化所独有的称谓系统。

我们国家有一个讲究称谓的传统,因此所造就的称谓也是名目繁多,如尊称、爱称、谦称、昵称等。

但最基本的就是两类,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1]。

亲属称谓语是相对于社会称谓语而言的,顾名思义,也就是用于具有亲属关系的称谓;而社会称谓语则适用于非亲属之间的称呼。

可是在当今社会却出现一种常见的称谓现象,那就是用亲属称谓语来称谓非亲属对象。

因此本文试图从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入手来探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表现所谓称谓语的泛化就是称谓语的对象和以往相比所指的对象扩大了。

具体而言,亲属称谓的泛化有这样几个表现:1.用亲属称谓代替类亲属称谓这种现象其实是我国历来的一个传统。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古人为了表示他们这种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就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不具有这种关系的对象,并且这种传统一直影响着现代人的称谓习惯。

比如用“大伯”、“大娘”“爷爷”、“奶奶”、“姐姐”等来称谓依据亲属关系而划分的不具有亲属关系的熟人或邻居等。

2.用亲属称谓代替官衔职业称谓我国历来“官本位”思想就比较严重,这种思想反映在称谓系统里面就是在职业领域用官衔来称呼对方或者用带有尊称意味的通用称呼称谓对方。

在行政领域如“某省长”、“某局长”、“某科长”,如果是副职“副”字一律省略;在教师行业如“某教授”、“某博士”、“某老师”等;在企业则是经理、厂长之类。

3.用亲属称谓语来代替通用称谓语所谓通用称谓语指的是一般不严格区分被称呼者的年龄、职业、身份等,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的称谓语。

论汉语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汉语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汉语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6-09-29T13:49:59.86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6年2月作者:张倩[导读] 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生活交际的需要,以及近年来网络流行用语的迅速发展,称谓语的使用情况逐渐发生了泛化。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称谓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网络用语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称谓词语的使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现象。

称谓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交际用语,对称谓语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采用分析与归纳的研究方法,试图对亲属称谓语“哥”使用的泛化现象做出简要的定义,总结“哥”泛化的表现形式,并由此分析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哥”;泛化;形态标记;对外汉语称谓语是人们由于相互间的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及扮演的社会角色等建立起来的一套名称,是人的有层次、有系统的人际关系在语言中的系统反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称谓系统也有着很强的等级观念和情感色彩。

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生活交际的需要,以及近年来网络流行用语的迅速发展,称谓语的使用情况逐渐发生了泛化。

具体说来就是亲属称谓语不单能够用来指称具有亲缘关系的人,同时可以指称非亲属社会成员,也即亲属称谓使用的泛化。

由于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汉语亲属称谓系统发展变化的重大表现,对它的研究可以弥补某些称谓语的空缺,不仅如此,汉语称谓语系统也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理解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所以,基于以上原因,本篇论文,选取“哥”为例,侧重写了亲属称谓语“哥”泛化的形态标记以及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应用。

以下将逐一进行阐述。

一、亲属称谓语及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概念界定亲属称谓语是指“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属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1],是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亲属成员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和叫法。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摘要: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

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偏误预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6203亲属称谓词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之上的亲属之间用于称谓的词。

亲属称谓词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

亲属称谓词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这些称谓词不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从中亦可窥见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1]。

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非常复杂,确定关系的要素包括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

这些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亲属网络系统,在每一个网络的结点都有一个具体的称谓词,不可谓不细密精确。

亲属关系首先可分为血亲和姻亲,而血亲又有宗亲、外亲之别,宗亲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关系,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

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配偶、堂(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

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下大多数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导致亲属关系不如从前复杂,加之人们的亲属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当代的称谓词系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

汉语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词如下页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词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亲属关系词。

两者的区别是,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的,而亲属关系词则是用来表明亲属之间关系的,如“妈妈”是亲属称谓词,而“母子”或“母女”则是亲属关系词;“姐姐”是亲属称谓词,而“姐弟”或“姐妹”则是亲属关系词。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亲属称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民 族或社会亲属 的女性老人之间互称“ 本家姓 + 姑娘” 。泛化的“ 姑娘” 一词 了 详尽考察和研 究, 将世界上的亲属称谓分为六类: 夏威夷 本文讨论的泛化亲属称谓语主要指前 1 5 个。 型、 爱斯 基摩型、 苏丹型、 易洛魁 型、 克 劳型、 奥马哈 ( 一) 亲属称谓语泛化的 原则 型。 [ 3 ] 1 ’ 一 ∞ 首先 ,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通常遵循亲密原则 , 即都涉及


称呼长辈的, 其余6 个是同辈之间的称呼。如果辈分相同, 个泛化亲属称谓语中, 母系6 5 个, 妻系4 4 个, 夫系9 个。 潘攀指出 泛化用法较成 年龄则成为重要因素。指称同辈的6 熟的亲属称谓语主要有 l 6个, 包括“ ( 一)爷 、 (一)奶奶、 有3 个( “ 哥/ 兄、 嫂、 姐” )是年幼对年长的, 另外 3个 ( “ 兄
( 一) 妹、 ( 一)姑娘” 。 j 3 I 3 其 中, “ 姑娘” 一词 比较特 所谓“ 亲属” , 指的是“ 因婚姻、 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 彼 弟、 此间 具有法律上 权利与义务的社会关系” n 】 。 “ 称谓” 就是 殊, 近 代白 话作亲属称谓语, 指称长辈“ 父之姊妹” , 与“ 姑 称呼方 式, 是“ 人们由 于亲 属或其他方面的 相互关系, 以及身 姑、 姑母” 相同。但是, “ 姑娘” 作为泛化的亲属称谓语 , 通常 份、 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如父亲、 师傅、 厂长等。 ” 【 2 】 1 亲属 指称晚辈 , 用 以称呼未婚女子或小孩子。老年人还可 以用 称谓即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 制度的现状和过去。美国人类学家默多克对亲属称谓进行 “ 本姓 + 姑娘” 称呼同辈, 例如在故乡河南, 村子里年龄相仿 出现了转义现象, 与其表示亲属称谓的意义已经相差甚远,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用法略探

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用法略探

称谓语 使用广泛 , 但 汉语 的亲属称谓 语 . 因 鲜 明 的体 现 汉 文
化的特点 . 具 有 非 常 特 殊 的意 义 和 价 值
由具 体 的 、 个 别 的扩 大 为 一 般 的 , 就 是 词 义 的泛 化 。称 谓 语 按 照 称 谓 对 象 之 间 的人 际 关 系 可 分 为 社 交 称 谓 和 亲 属 称 谓. 亲 属 称 谓 用 于具 有 血 缘 关 系 的 人 们 之 间 。 社 交 称 谓 用 于
我 们 更 好 地 进 行 人 际 交往 活 动 , 从 而 维护 社 会 的和 谐 稳 定 。 关键词 : 汉语 ; 亲属称谓语 ; 泛 化 用法
亲 属 称 谓 语 是 整 个 语 言 系 统 中 称 谓 语 系 统 的 一 个 子 系
高祖 笑 1 5 1 : ‘ 但令老兄平安 , 必无过虑 。 ” ’ ( 《 宋书 . 刘敬宣传》 ) 元朝 时 . 元 杂 剧 反 映 了 当 时人 们 实 际 交 际 的情 况 . 里 面使 用 了大 量 的亲 属 称 谓 语 。例 如 :
社会 交际 中. 但 当 本 身 用 于 亲 属 之 间 的 称 谓 词 用 于 非 亲 属 之 间. 这 种现象 就是亲 属称谓词 的泛化用 法 . 即亲 属 称 谓 的 社
使用范围 . 这 便 是 拟 亲 属 称 谓语 . 如 称 和 自己妈 妈 年龄 相仿 的 为“ 阿姨 ” 。 后来 . 在 拟 亲 属 称 谓 语 的 使用 基 础 上 进 一 步 泛 化 为
首等 候 , 事已至此 , 不 若 连 你 也 招 了 女婿 罢 ! [ 正旦云] 婆婆 , 你 要 招 你 自招 , 我并 然不 要 女 婿 。[ 儿 云] 那 个 是 要女 婿 的 ? 争

汉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使用:类型、成因和功能的开题报告

汉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使用:类型、成因和功能的开题报告

汉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使用:类型、成因和功能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亲属称谓是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复杂的使用规则,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中国古代,亲属称谓就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礼仪、道德、情感等方面的重要表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一些传统的亲属称谓已经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泛化使用的现象逐渐增多,对于汉语亲属称谓的类型、成因和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从类型、成因和功能三个方面入手,对汉语亲属称谓及其泛化使用进行系统的探讨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类型:本研究将从汉语中亲属称谓的不同类别出发,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其变化趋势。

不同类型亲属称谓的使用方式和含义的变化,是我们理解称谓的泛化使用现象的重要前提。

2.成因:本研究将从历史、文化、社会等角度,探讨汉语亲属称谓泛化使用的成因和原因。

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对称谓的变化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3.功能:本研究将分析汉语亲属称谓泛化使用的功能,包括其在社会交往、文化传承、心理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分析亲属称谓的使用方式和泛化使用的形成过程,我们将理解这些称谓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和作用。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预期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梳理汉语亲属称谓的类型和演变趋势,探讨称谓的泛化使用现象及其原因。

2.深入探究亲属称谓的使用方式和泛化用法的语言规律,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3.分析亲属称谓泛化使用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等方面的作用,对于丰富我们对汉语社会文化及其变迁的理解有着积极意义。

4.本研究对于深入挖掘汉语文化中的人际关系、心理认同等方面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为汉语国际推广和文化传承提供重要基础和方向参考。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

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浅议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一、现代汉语称呼语的定义人际交往过程中,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些学者将称呼语定义为"称谓语中那部分可以用来当面招呼的名称"。

称谓语就是人们用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名称。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称谓语中有一部分可以当做称呼语,但称呼语却并不都是称谓语。

如:"陈小帅、老钱、阿宝"等等,这些词语并不能表示被称呼者的各种社会关系,仅仅只是打招呼时使用的词语。

本文中要讨论的称呼语既有可以表示被称呼者的身份、地位、职业等的称呼语,也有仅仅只能用于打招呼的称呼语。

二、现代汉语称呼语的泛化什么是泛化?语言中的泛化现象是指一些语言单位的理解或使用超出了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

称呼语的泛化过程中,这些称呼语原本的语义特征逐渐减少,并逐渐产生更多的语义,并且指称范围越来越大,所包括的指称对象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汉语称呼语的泛化现象越来越多,本文将就比较典型的几例展开讨论。

(一)美女∕帅哥"美女""帅哥"本是专门称呼身材、相貌十分出众的年轻女性和男性的。

近年来,它们出现了明显的泛化现象。

最初,商家们喜欢称消费者为"美女"或"帅哥",这样既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又会赢得消费者的好感。

商家为了达到销售目的,不会考虑被称呼者是否真是相貌出众,他们广泛使用"美女""帅哥"这样的称呼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逐渐习惯在日常交际中使用"美女""帅哥"称呼他人,如:"美女,去吃饭吗","帅哥,踢球吗","帅哥,帮我在图书馆占个座"。

"美女""帅哥"在作为称呼语时,不再只特指那些相貌、身材出众的年轻女性、男性,人们不论被称呼者的相貌、年龄,均喜欢将女性、男性称为"美女""帅哥"。

[试析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亲属称谓词的泛化

[试析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亲属称谓词的泛化

[试析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借用亲属称谓来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现象,如在市场上,我们可能会称呼卖菜的女性为“大姐”“大嫂”等,称呼卖菜的男性为“大哥”“大叔”等;在问路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称呼男性老者为“大爷”,女性老者为“大妈”。

鉴于这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普遍并且具有特色的语言现象,本文拟从亲属称谓泛化的类型及使用情况、泛化的不平衡及其成因、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另外本文要探讨的亲属称谓的泛化现象主要集中于面称。

一、亲属称谓泛化的类型及使用情况亲属称谓的泛化,是一个形式结构与语义内容相结合的过程。

大多数亲属称谓运用于非亲属交际中,一般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变化,带上一定的标记形式。

本文先按照实际内涵将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分为有辈份限制的和无辈份限制的两类。

1.1有辈份限制的,即称谓者与被称谓者之间需要按照二者之间的实际辈份和年龄来称呼。

(1)大+亲属称谓:如“大爷、大伯、大叔、大娘、大妈、大嫂子、大妹子”等,这是一类对非亲属长辈或平辈的礼貌称谓,在中国农村十分盛行,在城市里也常用于对街坊邻居长辈的称呼,具有表示尊敬的感情色彩。

(2)老+亲属称谓:如“老大爷、老爷爷、老奶奶、老哥、老兄、老嫂子”等等。

“老大爷”是晚辈对非亲属长辈的称呼。

“老爷爷”“老奶奶”用于幼儿对非亲属上上辈长者的称呼。

“老哥、老兄、老嫂子”等等一般用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年龄较小的一方称呼年龄较大的一方,这种称呼比较随便。

(3)老+姓+亲属称谓:如“老赵哥、老王哥”等等。

一般也用于比较熟悉的人之间,年龄较小的一方称呼年龄较大的一方。

(4)小+亲属称谓:如“小弟弟、小妹妹、小哥哥、小姐姐”等等。

这类称谓一般用于儿童称呼非亲属同辈的孩子,有时也用于长辈称晚辈,带有亲切、亲密的感情色彩。

(5)姓+亲属称谓:如“张伯伯、张伯母、刘阿姨、刘叔叔、王姨、赵叔;洪姐、刘哥”等等。

这是比较亲切的称呼,表示二者的关系比较亲密。

论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论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论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作者:赵新焕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13年第07期一、引言汉语的亲属称谓词是交际性很强的词语。

在人际交往中,选择用什么样的亲属称谓词称呼对方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使用过程和语境的关系十分密切,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文化教养以及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未来关系的走向和社会风尚。

亲属称谓语,一旦同说话者的社会特征和实际语境联系起来,就不再是原来那种纯粹的符号指称意义,而是表达一种特定的具有社会含义的内容。

所以在交际中,人们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调整,通过选择恰当的泛化的亲属称谓词来满足交际的需要。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曹炜认为根据人们的社会关系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

“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指的是亲缘关系,属于亲缘关系的称谓语叫作亲属称谓语。

”[1]亲属称谓一般用于有亲属关系的人们之间。

用亲属称谓词称呼非亲属人员是汉语称谓的一种特殊现象,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被称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二)语言的模糊性与精确性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指出:“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的客观存在。

语言的模糊性同语言的含混性不是一回事。

但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际中,却要承认这种模糊性。

在很多场合,还要利用这种模糊性。

”[2]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便是利用了这种模糊性。

如孩子称呼无血缘关系的长辈为“叔叔”,虽然这和Grice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并不符合,却符合汉文化交际中“情”的准则,即对人尊重礼貌。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就是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来达到促进交际的目的。

二、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用亲属称谓词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或陌生人的现象,它是将非亲属成员纳入亲属成员关系网。

如“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姨、婶、兄、哥、嫂、姐”等等。

潘攀在《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中总结出了 16 个现代汉语口语中泛化较为定型的亲属称谓词,有(~)爷、(~)奶奶、(~)伯、(~)叔、(~)伯母、(~)妈、(~)娘、(~)婶(儿)、(~)姨、(~)哥/兄、(~)嫂、(~)姐、(~)兄弟、(~)弟、(~)妹、(~)姑娘。

汉语亲属称谓词“姐”的泛化研究

汉语亲属称谓词“姐”的泛化研究

社科文化335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摘 要:汉语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汉语亲属称谓词“姐”的泛化使用为研究对象,分三部分对“姐”的泛化现象进行研究,从对称、他称和叙称三个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姐”的泛化使用,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泛化后的“姐”。

关键词:汉语亲属称谓词;姐;泛化亲属称谓词“姐”在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泛化后的“姐”出现的次数同样居高不下。

“姐”与[+血缘关系]、[+年龄]和[+女性]三个义素紧密相连,即{姐}=[+血缘关系,+年龄,+女性]。

泛化后的“姐”,其义素有增有减,而“姐”的泛化使用又可以分为三类:自称、对称和叙称。

①一、用于自称说话人自称,就是用“姐”来称呼自己,有固定句式可以套用。

在使用这样的固定句式时,一般要表达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用以表达调侃、戏谑、不满的情绪,另一方面反映出随意发泄、抬高自我的心理特征。

用“姐”来称呼自己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血缘关系”和“年龄”这两个义素,即{姐}=[-血缘关系,-年龄,+女性]。

1、固定句式的套用(1)姐V1的是O1。

②例句一:姐吃的是枪药。

例句二:姐过的是非洲时间。

(2)姐V 的不是O1,是O2。

例句一:姐玩的不是游戏,是寂寞。

例句二:姐喝的不是酒,是解药。

(3)姐V1的是O1, V2的是O2。

例句一:姐喝的是酒,消的是愁。

例句二:姐吃的是薄皮月饼,想的是家人团聚。

(4)姐V1的是O1, 不是O2。

例句一:姐听的是心情,不是歌。

例句二:姐要的是红色的那个,不是蓝色的这个。

除以上所列举的固定模式之外,“姐”的自称用法还有“姐就是adj/n”和“姐姐要V/ n”等等。

例句一:姐就是这么牛。

例句二:姐就是你穿不起的名牌。

2、用以表达调侃、戏谑、不满的情绪(1)姐的文章岂是“凡夫俗子”能看懂的?(调侃)(2)姐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戏谑)(3)姐就不愿意看见她,怎么啦!(不满)3、反映出随意发泄、抬高自我的心理特征现如今以“姐”自居者,在虚拟空间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使用范围和频率都在不断扩大。

关于现代汉语称谓语泛化现象的研究

关于现代汉语称谓语泛化现象的研究

2012.11学教育86关于现代汉语称谓语泛化现象的研究魏明慧(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称谓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关系或人的某种身份的指称。

它是由于人的亲属、身份、性别、职业等而得来的反映人们之间亲属关系、社会关系及其它关系的一套名称。

基于实际交际的指称需要和称谓语的无法满足,称谓语出现了泛化。

本文分析汉语称谓语泛化的几种类型、特征,提出要遵循的原则来指导现实生活的交际。

[关键词]称谓语;泛化;原则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交际和具体语境下现实指称的需要,称谓语在交际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泛化。

称谓语的泛化,是指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扩大称谓语的指称范围和语用范围,以达到促进交际的目的。

一、现阶段汉语称谓语泛化研究的几种类型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即用亲属称谓语指称非亲属称呼对象。

亲属称谓语泛化,是称谓语泛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亲属称谓语的涵义和指向。

这些称谓语以一种新的形态来承载社会称谓的使命,用它来称呼非亲属人员,无疑是视对方为己的亲人,或视己与对方有某种亲属关系。

借用亲属称谓语是把家庭的亲缘关系扩大到邻里、朋友之间,扩大到社会上。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家庭、重亲情观念的体现。

2、社会称谓语的泛化用具有一定社会关系特征的称谓语指称不具有这种社会关系特征的人,是社会称谓语的泛化。

社会称谓语包括:职衔称谓语、通用称谓语和姓名称谓语,此外还有亲昵称谓、戏谑称谓。

但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称谓语都能泛化,如姓名称谓语。

因为姓名称谓是最基本的称谓语,它用不同的姓,名其余几类社会称谓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泛化。

3、代词称谓语的泛化代词的主要功能是替代,即替代在语境中已经出现或已被人所知的人、事物及其它的内容来实现语言的经济性,所以它对语境的依赖性更强。

离开语境,听话人则分不清指代对象是谁了。

代词称谓语根据说话人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称,如我(们)、本人、在下、自己等;对称,如你(们)、各位、诸位、大家等;他称,如他/她(们)、人家等;此外还有如某些人、那些人等。

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三 泛化的原因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既有历史的, 也有现实的。
11 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传统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主要特点
是以五伦为本位的家与国“同构”。 在中国传统社会里, 家庭不仅是一个生产和经营单位, 而且
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 传统文化中以五伦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规范维系着国与家的秩序, 并
敬称母亲辈且年纪与 母亲相当的已婚女性
甲: 大娘; 乙: 本姓+ 大娘③
·34·
语言文字应用
泛化的 亲属称谓语
称 呼 对 象
变 体
(~ ) 婶 (儿)
敬称母亲辈且年纪比 母亲小的已婚女性
甲: 大婶 (儿) ; 乙: 夫姓+ 婶 (儿)、夫姓+ 大婶 (儿) ; 丙: 说话人之子女 孙之名+ 他 她+ (大) 婶 (儿)
与被称呼对象的关系, 如熟识不熟识、是不是街坊邻里、感情距离远近; 称呼方式, 如对称还是
叙称、从儿从孙称谓还是普通称谓; 被称呼对象的特点, 如已婚还是未婚; 言语主体的特点, 如
成年还是未成年; 交际场合的特点, 如正式庄重还是非正式庄重等诸多方面。(各变体运用的条
件及规则将另有专文讨论。)
31 泛化的亲属称谓语各变体结构上大多都带有泛化标记成分。在我们传统的认识中, 亲
(~ ) 姐
敬 称 同 辈 且 年 纪 比 自 甲: 大姐; 乙: 大姐姐; 丙: 本姓+ 大姐、本姓+ 姐、名+ 姐;
己大 相当的女性
丁: 姐们儿
(~ ) 兄弟
称呼同辈且年纪比自 己小的男性
甲: 兄弟、兄弟们; 乙: 小兄弟; 丙: 姓+ 兄弟、姓+ 家+ 兄弟

浅议网络称谓语_亲_之泛化_张志鹏

浅议网络称谓语_亲_之泛化_张志鹏

浅议⽹络称谓语_亲_之泛化_张志鹏“亲”作为⼀个单⾳节词,复⾳化后极少单独使⽤。

其单独作称谓语⽤起源于近来⽹络⽤语,由于其极⼤的灵活性及较⾼的实⽤性,产⽣以后迅速泛化,这就是本⽂所⽴⾜之处:探讨其泛化的原因及影响。

既然是⽹络称谓语则须从称谓语着笔,这样层次才⽐较鲜明。

本⽂⾸先简要介绍称谓语和⽹络称谓语的内涵及特点;其次论述“亲”在⽹络中泛化的原因及影响。

⼀、⽹络称谓语⽹络称谓语从称谓语衍⽣⽽来,这就需要我们⾸先弄清楚称谓语的基本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定义称谓语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的相互关系,以及⾝份、职业等⽽得来的名称,如⽗亲、师傅、⼚长等”。

马宏基等在《称谓语》专书中这样界定称谓语:其指称对象应该是⼈的,由于⾝份、职业、性别等⽽得来的,反映了⼈们的社会关系的⼀套名称。

这种说法基本上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致的。

当然也有⼈对称谓语有不同的认识,例如孙维张在《汉语社会语⾔学》中说“称谓就是称呼,就是⼈们在社会交往中怎样称呼别⼈和⾃⼰”。

[1]其把称谓和称呼作为同⼀个概念进⾏理解。

曹炜也在《现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对“称谓语”进⾏了诠释和界定,其认为“所谓称谓语,简单的说,就是⼈们⽤来表⽰彼此间地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等所使⽤的名称。

”[2]综上所述,称谓语就是现代汉语语词中⼈们⽤来表⽰彼此间地各种社会关系及所扮演的⾓⾊等所使⽤的名称。

⽹络是虚拟的现实世界,其中真真假假的⼀切都和现实⽣活有所关联。

⽹络称谓语当然也不例外,在现实⽣活中使⽤的称谓语基本上在⽹络中均可以使⽤。

只不过由于⽹络的虚拟性和不真实性,我们在⾯对交往对象时,经常弄不清楚其真实的年龄,甚⾄性别……这样我们的称呼就具有了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民们能够在⽹络上最⼤限度地发挥⾃⼰的想象⼒和创造性。

这样就导致在⽹络中使⽤称谓语的时候出现许多千奇百怪的名字。

⽐如称呼“摔锅”(帅哥)“恐龙”(丑⼥)“⼤侠”(⽹络⾼⼿)等等。

这些⽹络称谓语在⽹民中使⽤频率很⾼,是标新⽴异的⽹络语⾔的个性化的突出表现。

1998~2018年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研究综述

1998~2018年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研究综述

1998~2018年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研究综述亲属称谓在汉语中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一部分,它们不仅仅用于描述直系亲属关系,还用于表示其他亲密关系,如社会关系、友谊关系等。

20世纪末以来,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回顾1998年到2018年间的研究情况,并分析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研究起源于1998年,那年,一篇题为《汉语近代亲属称谓类别的系统变化研究》的论文引发了学术界的重视。

该研究探讨了汉语亲属称谓语在近代的演变过程,例如“舅舅”一词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词义扩展,从而形成了新的称谓类别。

这项研究在其后的许多研究中被广泛引用,并成为泛化研究的开端。

在随后的几年里,研究者在亲属称谓语泛化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称谓词义的扩展。

例如,研究者发现,一些亲属称谓词如“大伯”、“大姐”等被用于表示非直系亲属关系,并形成了一种社会称谓,用于表示亲密的友谊关系,这种现象是对称谓语义泛化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语料库分析、访谈等。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提供不同的称谓词,研究者可以了解人们对于称谓的理解和使用情况。

语料库分析则是通过收集大规模的语料库数据,分析其中出现的亲属称谓的使用和语义变化。

访谈则可以深入了解个体的使用和认识,并进一步研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动机。

回顾过去的二十年,可以看出泛化研究在汉语亲属称谓语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对过去研究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主要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首先,泛化研究揭示了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灵活性和变化性。

亲属称谓词不仅仅用于描述直系亲属关系,还可以用于称呼其他亲密关系,如朋友、邻居等。

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变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

其次,泛化研究揭示了称谓的社会化趋势。

过去,亲属称谓语主要用于亲属间的称呼,如兄弟姐妹、父母等。

然而,随着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人际关系的多样化,亲属称谓语逐渐用于表示其他亲密关系,如朋友、同事等。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论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原因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 论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原因

论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原因摘要: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历来备受专家学者的瞩目,本文拟在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原因作深入地分析。

这一泛化现象受到语言内部结构、语用功能、语言经济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观和人际交往中情感原则泛化等的影响。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泛化;原因The Cause of the Chinese kinship Address TermsGeneralizationAbstractGeneralization of kinship term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this paper deeply analyses the reason of generalization of kinship terms in chinese ,which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generalization phenomenon affected by language internal structure, pragmatic function, economy of langu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ethics and the generalization of emotional principles in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tc.Keywords: Kinship terms; Generalization; Cause目录引言 (1)一、亲属称谓语泛化概述 (1)二、亲属称谓语泛化的原因 (2)(一)语言本身的影响 (3)1.语言内部结构的影响 (3)2.语用功能的作用 (4)3.语言自身的缺陷 (5)4.语言经济性的影响 (6)(二)社会因素的影响 (7)1.传统文化的伦理观 (7)2.中国传统礼敬观的影响 (8)3.人际交往中情感原则的泛化 (9)结语 (10)参考文献 (11)。

汉语亲属称谓词泛化现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思考

汉语亲属称谓词泛化现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思考

汉语亲属称谓词泛化现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思考周锦国【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年(卷),期】2011(009)005【摘要】汉语亲属称谓词在使用过程中,有部分词语产生了泛化现象,文章指出,亲属称谓词泛化的原因,在表达上体现了口语化功能、亲和功能、秩序化功能,文章结合对外汉语的教学实际,提出教学原则:本土化原则、随堂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Some of the Chinese kinship terms now show the feature of extensive denotation in their use.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for such extensive denotation due to their functions of oral language,affinity and order.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teaching principles in TCFL,including the localization principle,the quiz principle and the practical principle.【总页数】3页(P20-22)【作者】周锦国【作者单位】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6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95【相关文献】1.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古代汉语"教学及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 [J], 朱瑞平2.对外汉语教学中韩国学生汉语兴趣激发思考 [J], 徐家伟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汉语桥”在华留学生大赛文化试题引发的思考[J], 周育萍4.对外汉语教学中量词"个"泛化现象的偏误分析 [J], 施艳婷5.对外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应用的思考 [J], 李忠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 组建由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一线的专家组成的办 学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几年来,学校主动与企业携手合 作,建立“四共模式”,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 方案、共抓教育教学改革、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学校努力营造办 学主体多元化的氛围。特别是通过构建科学机制,建立包括政府 有关部门、行业高校,特别是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 设指导委员会,广泛听取产业界、学术界、经济界专家学者对专 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方面的意见,制定符合 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学校 掌握企业需求的最新信息,也可以使企业中的新思想、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进入课堂,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保证学生 在校期间所获知识能学以致用。
一、称呼语与称谓语 曹炜在《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一文中指出:称谓 语和称呼语是两种具有密切联系却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的词汇 现象。称谓语中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们所扮 演的社会角色等词语可以用来当面称呼时,这部分称谓语就是称 呼语;一部分不能用于当面称呼的词语就不是称呼语,如教师、 学生、丈夫等。称呼语中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拥有的 社会评价的词语,是称谓语。不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 拥有的社会评价的称呼语则不是称谓语,如老曹、小黄、李明 等。但是称谓语中的那部分既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又属于当面招呼用的言语手段的,如“老 师、同学、老伴、老公、太太、爸爸、妈妈”等就既是称谓语, 又是称呼语。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交叉关系:部分重合,部分相 离。 二、汉英亲属称谓的泛化比较 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普遍的 现象,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也称拟亲属称 谓。根据学者陈松岑先生(1989)的研究,汉语亲属称谓泛化需要遵 循以下一些准则。 以辈份为标准选择称呼。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大者可称之为大 哥、大姐、弟弟、妹妹、大兄弟、大妹子等,与自己父辈相当者 可称之为大爷、大妈、大叔、大婶等,属于祖辈的可称之为爷 爷、奶奶。 以双方是否熟悉为标准。亲属称谓的含义是亲切,用亲属词 来称谓陌生人虽然有故意套近乎之嫌。有时对比较熟悉的人,常 常在亲属称谓语前加被称呼者的姓或名,为张大叔、李大妈等。 以交际场合的性质为标准。亲属称谓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因 此,在正式的交际场合,对某些本该使用亲属称谓的熟人,也不 宜使用。比如,一个人既是邻居又是教师,学生在校内称对方老 师为宜,而不应称叔叔或阿姨。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同汉语一样,主要是用来称呼家庭或家 族中亲属成员的。英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虽然远没有汉语那么普 遍。比如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传统家庭,普遍将aunt和 uncle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比如称父母的朋友为Aunt Mary或Uncle Johnson。但相比而言,在各种社交场合,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的,非亲属成员之间很少用亲属称谓互相称呼对方。少数孩子偶 尔也对父母的朋友以“叔叔、阿姨”相称,但并不常见。从很小 的时候开始,孩子见了不认识的陌生人,父母教育他们以“先 生”称呼对方。中西这一差别很可能与家庭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 地位有关。中国数千年来有聚族而居的传统,他们大家庭的观念 浓重。而在西方,人们很早就是一种“核心家庭”的传统,而且 孩子长大之后马上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并组织自己的核心家 庭。除了父母子女之外,其他亲属关系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看得那 么重。 三、亲属称谓泛化教学 1、引入义素分析 在汉语称谓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很重要的,是学生 获得称谓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初级阶段,由于学生的汉语 水平还较低,教师常常会用翻译母语的方法讲解词语,为了让学 生尽快理解称谓语的意义,但如果教师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些对应 称谓语的差异,那么这种简单对应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完全把母语 中称谓语的意义、用法搬到目的语中而造成偏误。 因为英语中几乎没有亲属称谓转化为社交称谓的用法,所以 我们充分考虑到英语国家留学生的特殊性,在整理常用汉语亲属 泛化称谓的主要用法及课堂讲解时,特别引入了义素分析法帮助 比较理解。
> >( 下 转 第0 5 7页 下 ) 58
青春岁月
2011年09月下
组长单位。主持制定了《粮食仓库建设标准》、《粮食钢板筒仓 设计规范》等全部国家储备粮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促进了行 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③ 学校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学校围绕国 家和行业战略需求,将解决国家粮食及食品安全的有关重大关键 技术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对国家和行业的贡献求发展、求 支持。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的特 色和优势,开展行业发展关键性科研问题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主动帮助解决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积极参与行业科学技 术的培训与普及,不断提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和科技创 新能力,加快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 与行业的建设相结合,与行业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2、分级教学 (1)初级阶段 汉语学习的初始阶段,留学生汉语知识极其有限,复杂的称 呼语教学不切实际,因此,在这个阶段对称呼语的教学内容应当 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称呼语和最基本的称呼技巧,这个时期主要是 简单介绍汉语亲属称呼最基本的特点,如一般不直呼人名,尊敬 师长及现在中国最常见的三代同堂的亲属称呼,爷爷,奶奶,爸 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社会通称及一些最常见的 如大爷,大哥,大姐等泛尊称。主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社交活 动。注意在讲解中适当引入上一部分中的义素分析。 (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时这时候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学生此时的社交圈子也进一步扩大,原有的称呼语教学已不 能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应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图式进行编 码,目的是激活他们的图式缺陷,帮助学习者建立一种新的学习 汉语称谓语的图式。比如汉语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具有虚拟化、 情感化的特性,常常不能准确反映出与被称呼者的关系,也不能 准确反映出一个人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客观情况,按照汉民族 的习惯常用拟亲属称谓或“大/小/姓/名+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 属的邻里朋友或陌生人,并倾向于通过较高辈分的称谓语表达尊 敬,这样就帮学习者建立起学习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一种新图 式。如: 《家庭宴会》中刘新和王忠是中学时的同学,关系很好。后 来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多年以后,王忠出差到北京,去看 望刘新,现摘录几句中有关称呼的句子: 刘新:大王兄,我们有多长时间没见面了? …… 王忠:对,工作忙,一直脱不开身。这次是碰巧到北京出 差,顺便来看看小刘弟你呀!你们准备这么多菜,我倒不好意思 了。 …… 刘新:看你说的,好兄弟见面嘛。 王忠:辛苦了,请嫂子坐吧。 通过恰当地选用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 度或情感,这种实例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掌握汉语称呼语是极有帮 助的。 (3)高级阶段 由于学生对汉语的称呼语特点基本掌握,特别是对中国的文 化背景更加熟悉和了解,教学重点就应及时转换到称呼的社交指 示功能和语用功能方面,要求语言习得者在对称呼系统的全面准 确掌握的基础上,把上述进行编码过的图式进行解码,使之与汉 民族语言文化的图式进行融合。为此教师必须适时地进行文化背 景教学。汉语称谓语是汉民族文化习俗、礼仪风尚、政治制度等 的体现,结合汉民族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结构及血缘亲族制度, 结合长者为尊、愿天下亲同一家的民族心理讲解亲属称谓语泛化 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3、语境教学 重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称谓学习图式,经过编码、解码 过程,学生们已获得了一定的汉语称谓图式,接下来就需要激活 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语境进行交际性教学。可在课堂上创设各 种语境,如打招呼、打电话、在商店买东西、在街口问路等,培 养学生实际应用拟亲属称谓的能力。 比如考虑运用中国特有的一些节日,把各种人物串连在一 起。如一个中国最典型的春节拜年的场景:对家人的称呼,对朋 友的称呼,对领导的称呼,及在路上遇到的各种人的称呼就可以 集中到一起。再如在一客人家,主人向你介绍另一与你年龄差不 多的陌生男子与你认识,你就可以称呼他“大哥”,说“大哥, 久仰,久仰,以后多多关照!”,这时候的一声“大哥”一下就 拉近了两个陌生人的距离,对后面交际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
管理的课堂作为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场所,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 学融于一体。
② 在企业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 入地接触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身临其境,感受现场工作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资源,在企 业设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习 实训教学。企业的生产实景工作并不完全等同于学校的实训课程 内容,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将其分析整合到课程里来,将岗位 工作过程转换成实训课程的项目、任务,开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这必须依赖于行业专家的具体指导帮助。
③ 实行双导师制。即实行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 式,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或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发挥 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业、课题研究、企业现 场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 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其次,实施基于项目的“干中学”、“研中学”的教学模 式。在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基 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为载体的探索式学习 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技 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的综合素质。
青春岁月
浅析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教学
□ 刘培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汉语称谓语系统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原因,结构完整而复杂。本文在对英汉亲属称谓泛化语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亲属 称谓语泛化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浅见。
【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亲属称谓;泛化;汉语教学
称呼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 职业等等而来的名称。不同的国家、民族,因语言不同,相应的 称呼也以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④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一方面,充分调动行业界、企业 界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工程中心、重点实验 室、研究基地和校办产业过程。通过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 学,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培养具 有行业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