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与行业的深度融合,使学校的教学与科研与行业的发展 战略保持一致形成了行业、学校共赢的良好局面学校获得了行业 主管部门的信赖与支持。
(2)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 学校将本科层次工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胜任在现场 从事产品的生产、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行业后备工 程师。因此,必须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问题。 ① 行业、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中,学校组织各专业深入到行业与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 用人需求和人才规格,并组织所属系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 规格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工艺流程、岗 位职责、人才规格、工作要求、考评规则都要作更深的了解,最 后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邀请行业与地方有代表性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积极进行人才培 养方案改革。在实施中,注重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规范课程教 学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课 程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上突破学科本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 合,实行课程综合化。课程安排中避免“先理论,后实验,再实 践”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更好地体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 养并行,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并进”。在实训教学中,学校参照 行业标准和专家意见,根据课程需要,按照企业工作任务确定实 训区域,按照学习项目确定实训工位,把模拟企业环境和企业式
④ 组建由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一线的专家组成的办 学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几年来,学校主动与企业携手合 作,建立“四共模式”,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 方案、共抓教育教学改革、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学校努力营造办 学主体多元化的氛围。特别是通过构建科学机制,建立包括政府 有关部门、行业高校,特别是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 设指导委员会,广泛听取产业界、学术界、经济界专家学者对专 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方面的意见,制定符合 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学校 掌握企业需求的最新信息,也可以使企业中的新思想、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进入课堂,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保证学生 在校期间所获知识能学以致用。
பைடு நூலகம்
2、分级教学 (1)初级阶段 汉语学习的初始阶段,留学生汉语知识极其有限,复杂的称 呼语教学不切实际,因此,在这个阶段对称呼语的教学内容应当 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称呼语和最基本的称呼技巧,这个时期主要是 简单介绍汉语亲属称呼最基本的特点,如一般不直呼人名,尊敬 师长及现在中国最常见的三代同堂的亲属称呼,爷爷,奶奶,爸 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社会通称及一些最常见的 如大爷,大哥,大姐等泛尊称。主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社交活 动。注意在讲解中适当引入上一部分中的义素分析。 (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时这时候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学生此时的社交圈子也进一步扩大,原有的称呼语教学已不 能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应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图式进行编 码,目的是激活他们的图式缺陷,帮助学习者建立一种新的学习 汉语称谓语的图式。比如汉语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具有虚拟化、 情感化的特性,常常不能准确反映出与被称呼者的关系,也不能 准确反映出一个人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客观情况,按照汉民族 的习惯常用拟亲属称谓或“大/小/姓/名+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 属的邻里朋友或陌生人,并倾向于通过较高辈分的称谓语表达尊 敬,这样就帮学习者建立起学习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一种新图 式。如: 《家庭宴会》中刘新和王忠是中学时的同学,关系很好。后 来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多年以后,王忠出差到北京,去看 望刘新,现摘录几句中有关称呼的句子: 刘新:大王兄,我们有多长时间没见面了? …… 王忠:对,工作忙,一直脱不开身。这次是碰巧到北京出 差,顺便来看看小刘弟你呀!你们准备这么多菜,我倒不好意思 了。 …… 刘新:看你说的,好兄弟见面嘛。 王忠:辛苦了,请嫂子坐吧。 通过恰当地选用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 度或情感,这种实例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掌握汉语称呼语是极有帮 助的。 (3)高级阶段 由于学生对汉语的称呼语特点基本掌握,特别是对中国的文 化背景更加熟悉和了解,教学重点就应及时转换到称呼的社交指 示功能和语用功能方面,要求语言习得者在对称呼系统的全面准 确掌握的基础上,把上述进行编码过的图式进行解码,使之与汉 民族语言文化的图式进行融合。为此教师必须适时地进行文化背 景教学。汉语称谓语是汉民族文化习俗、礼仪风尚、政治制度等 的体现,结合汉民族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结构及血缘亲族制度, 结合长者为尊、愿天下亲同一家的民族心理讲解亲属称谓语泛化 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3、语境教学 重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称谓学习图式,经过编码、解码 过程,学生们已获得了一定的汉语称谓图式,接下来就需要激活 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语境进行交际性教学。可在课堂上创设各 种语境,如打招呼、打电话、在商店买东西、在街口问路等,培 养学生实际应用拟亲属称谓的能力。 比如考虑运用中国特有的一些节日,把各种人物串连在一 起。如一个中国最典型的春节拜年的场景:对家人的称呼,对朋 友的称呼,对领导的称呼,及在路上遇到的各种人的称呼就可以 集中到一起。再如在一客人家,主人向你介绍另一与你年龄差不 多的陌生男子与你认识,你就可以称呼他“大哥”,说“大哥, 久仰,久仰,以后多多关照!”,这时候的一声“大哥”一下就 拉近了两个陌生人的距离,对后面交际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
管理的课堂作为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场所,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 学融于一体。
② 在企业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 入地接触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身临其境,感受现场工作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资源,在企 业设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习 实训教学。企业的生产实景工作并不完全等同于学校的实训课程 内容,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将其分析整合到课程里来,将岗位 工作过程转换成实训课程的项目、任务,开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这必须依赖于行业专家的具体指导帮助。
> >( 下 转 第0 5 7页 下 ) 58
青春岁月
2011年09月下
组长单位。主持制定了《粮食仓库建设标准》、《粮食钢板筒仓 设计规范》等全部国家储备粮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促进了行 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③ 学校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学校围绕国 家和行业战略需求,将解决国家粮食及食品安全的有关重大关键 技术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对国家和行业的贡献求发展、求 支持。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的特 色和优势,开展行业发展关键性科研问题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主动帮助解决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积极参与行业科学技 术的培训与普及,不断提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和科技创 新能力,加快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 与行业的建设相结合,与行业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青春岁月
浅析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教学
□ 刘培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汉语称谓语系统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原因,结构完整而复杂。本文在对英汉亲属称谓泛化语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亲属 称谓语泛化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浅见。
【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亲属称谓;泛化;汉语教学
称呼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 职业等等而来的名称。不同的国家、民族,因语言不同,相应的 称呼也以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一、称呼语与称谓语 曹炜在《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一文中指出:称谓 语和称呼语是两种具有密切联系却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的词汇 现象。称谓语中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们所扮 演的社会角色等词语可以用来当面称呼时,这部分称谓语就是称 呼语;一部分不能用于当面称呼的词语就不是称呼语,如教师、 学生、丈夫等。称呼语中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拥有的 社会评价的词语,是称谓语。不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 拥有的社会评价的称呼语则不是称谓语,如老曹、小黄、李明 等。但是称谓语中的那部分既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又属于当面招呼用的言语手段的,如“老 师、同学、老伴、老公、太太、爸爸、妈妈”等就既是称谓语, 又是称呼语。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交叉关系:部分重合,部分相 离。 二、汉英亲属称谓的泛化比较 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普遍的 现象,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也称拟亲属称 谓。根据学者陈松岑先生(1989)的研究,汉语亲属称谓泛化需要遵 循以下一些准则。 以辈份为标准选择称呼。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大者可称之为大 哥、大姐、弟弟、妹妹、大兄弟、大妹子等,与自己父辈相当者 可称之为大爷、大妈、大叔、大婶等,属于祖辈的可称之为爷 爷、奶奶。 以双方是否熟悉为标准。亲属称谓的含义是亲切,用亲属词 来称谓陌生人虽然有故意套近乎之嫌。有时对比较熟悉的人,常 常在亲属称谓语前加被称呼者的姓或名,为张大叔、李大妈等。 以交际场合的性质为标准。亲属称谓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因 此,在正式的交际场合,对某些本该使用亲属称谓的熟人,也不 宜使用。比如,一个人既是邻居又是教师,学生在校内称对方老 师为宜,而不应称叔叔或阿姨。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同汉语一样,主要是用来称呼家庭或家 族中亲属成员的。英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虽然远没有汉语那么普 遍。比如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传统家庭,普遍将aunt和 uncle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比如称父母的朋友为Aunt Mary或Uncle Johnson。但相比而言,在各种社交场合,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的,非亲属成员之间很少用亲属称谓互相称呼对方。少数孩子偶 尔也对父母的朋友以“叔叔、阿姨”相称,但并不常见。从很小 的时候开始,孩子见了不认识的陌生人,父母教育他们以“先 生”称呼对方。中西这一差别很可能与家庭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 地位有关。中国数千年来有聚族而居的传统,他们大家庭的观念 浓重。而在西方,人们很早就是一种“核心家庭”的传统,而且 孩子长大之后马上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并组织自己的核心家 庭。除了父母子女之外,其他亲属关系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看得那 么重。 三、亲属称谓泛化教学 1、引入义素分析 在汉语称谓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很重要的,是学生 获得称谓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初级阶段,由于学生的汉语 水平还较低,教师常常会用翻译母语的方法讲解词语,为了让学 生尽快理解称谓语的意义,但如果教师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些对应 称谓语的差异,那么这种简单对应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完全把母语 中称谓语的意义、用法搬到目的语中而造成偏误。 因为英语中几乎没有亲属称谓转化为社交称谓的用法,所以 我们充分考虑到英语国家留学生的特殊性,在整理常用汉语亲属 泛化称谓的主要用法及课堂讲解时,特别引入了义素分析法帮助 比较理解。
④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一方面,充分调动行业界、企业 界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工程中心、重点实验 室、研究基地和校办产业的资源,教师将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 会的成果与经验融入教学过程。通过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 学,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培养具 有行业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③ 实行双导师制。即实行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 式,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或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发挥 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业、课题研究、企业现 场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 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其次,实施基于项目的“干中学”、“研中学”的教学模 式。在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基 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为载体的探索式学习 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技 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的综合素质。
(2)人才培养对接企业需求 学校将本科层次工科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胜任在现场 从事产品的生产、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的行业后备工 程师。因此,必须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问题。 ① 行业、企业与学校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 案修订中,学校组织各专业深入到行业与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 用人需求和人才规格,并组织所属系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 规格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论证,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工艺流程、岗 位职责、人才规格、工作要求、考评规则都要作更深的了解,最 后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与此同时,邀请行业与地方有代表性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积极进行人才培 养方案改革。在实施中,注重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规范课程教 学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课 程教学质量。在课程内容上突破学科本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 合,实行课程综合化。课程安排中避免“先理论,后实验,再实 践”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更好地体现“知识学习和能力培 养并行,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并进”。在实训教学中,学校参照 行业标准和专家意见,根据课程需要,按照企业工作任务确定实 训区域,按照学习项目确定实训工位,把模拟企业环境和企业式
④ 组建由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一线的专家组成的办 学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几年来,学校主动与企业携手合 作,建立“四共模式”,校企共定人才培养目标、共商人才培养 方案、共抓教育教学改革、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学校努力营造办 学主体多元化的氛围。特别是通过构建科学机制,建立包括政府 有关部门、行业高校,特别是由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 设指导委员会,广泛听取产业界、学术界、经济界专家学者对专 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评价方法方面的意见,制定符合 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学校 掌握企业需求的最新信息,也可以使企业中的新思想、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及时进入课堂,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保证学生 在校期间所获知识能学以致用。
பைடு நூலகம்
2、分级教学 (1)初级阶段 汉语学习的初始阶段,留学生汉语知识极其有限,复杂的称 呼语教学不切实际,因此,在这个阶段对称呼语的教学内容应当 是中国人最常用的称呼语和最基本的称呼技巧,这个时期主要是 简单介绍汉语亲属称呼最基本的特点,如一般不直呼人名,尊敬 师长及现在中国最常见的三代同堂的亲属称呼,爷爷,奶奶,爸 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社会通称及一些最常见的 如大爷,大哥,大姐等泛尊称。主要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社交活 动。注意在讲解中适当引入上一部分中的义素分析。 (2)中级阶段 中级阶段时这时候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 高,学生此时的社交圈子也进一步扩大,原有的称呼语教学已不 能满足他们的交际需要。应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图式进行编 码,目的是激活他们的图式缺陷,帮助学习者建立一种新的学习 汉语称谓语的图式。比如汉语亲属称谓用于非亲属具有虚拟化、 情感化的特性,常常不能准确反映出与被称呼者的关系,也不能 准确反映出一个人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客观情况,按照汉民族 的习惯常用拟亲属称谓或“大/小/姓/名+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 属的邻里朋友或陌生人,并倾向于通过较高辈分的称谓语表达尊 敬,这样就帮学习者建立起学习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一种新图 式。如: 《家庭宴会》中刘新和王忠是中学时的同学,关系很好。后 来一个在北京,一个在西安。多年以后,王忠出差到北京,去看 望刘新,现摘录几句中有关称呼的句子: 刘新:大王兄,我们有多长时间没见面了? …… 王忠:对,工作忙,一直脱不开身。这次是碰巧到北京出 差,顺便来看看小刘弟你呀!你们准备这么多菜,我倒不好意思 了。 …… 刘新:看你说的,好兄弟见面嘛。 王忠:辛苦了,请嫂子坐吧。 通过恰当地选用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 度或情感,这种实例对第二语言习得者掌握汉语称呼语是极有帮 助的。 (3)高级阶段 由于学生对汉语的称呼语特点基本掌握,特别是对中国的文 化背景更加熟悉和了解,教学重点就应及时转换到称呼的社交指 示功能和语用功能方面,要求语言习得者在对称呼系统的全面准 确掌握的基础上,把上述进行编码过的图式进行解码,使之与汉 民族语言文化的图式进行融合。为此教师必须适时地进行文化背 景教学。汉语称谓语是汉民族文化习俗、礼仪风尚、政治制度等 的体现,结合汉民族家国同构的传统社会结构及血缘亲族制度, 结合长者为尊、愿天下亲同一家的民族心理讲解亲属称谓语泛化 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3、语境教学 重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称谓学习图式,经过编码、解码 过程,学生们已获得了一定的汉语称谓图式,接下来就需要激活 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语境进行交际性教学。可在课堂上创设各 种语境,如打招呼、打电话、在商店买东西、在街口问路等,培 养学生实际应用拟亲属称谓的能力。 比如考虑运用中国特有的一些节日,把各种人物串连在一 起。如一个中国最典型的春节拜年的场景:对家人的称呼,对朋 友的称呼,对领导的称呼,及在路上遇到的各种人的称呼就可以 集中到一起。再如在一客人家,主人向你介绍另一与你年龄差不 多的陌生男子与你认识,你就可以称呼他“大哥”,说“大哥, 久仰,久仰,以后多多关照!”,这时候的一声“大哥”一下就 拉近了两个陌生人的距离,对后面交际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
管理的课堂作为学生向职业人转变的场所,将理论教学和实训教 学融于一体。
② 在企业设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了使学生能够更深 入地接触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身临其境,感受现场工作氛围,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学校充分利用行业和企业资源,在企 业设立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探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习 实训教学。企业的生产实景工作并不完全等同于学校的实训课程 内容,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将其分析整合到课程里来,将岗位 工作过程转换成实训课程的项目、任务,开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课程。这必须依赖于行业专家的具体指导帮助。
> >( 下 转 第0 5 7页 下 ) 58
青春岁月
2011年09月下
组长单位。主持制定了《粮食仓库建设标准》、《粮食钢板筒仓 设计规范》等全部国家储备粮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促进了行 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③ 学校成为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学校围绕国 家和行业战略需求,将解决国家粮食及食品安全的有关重大关键 技术问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对国家和行业的贡献求发展、求 支持。近年来,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学校的特 色和优势,开展行业发展关键性科研问题的研究、推广与应用, 主动帮助解决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积极参与行业科学技 术的培训与普及,不断提高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竞争力和科技创 新能力,加快行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 与行业的建设相结合,与行业产业的发展相结合。
青春岁月
浅析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的教学
□ 刘培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汉语称谓语系统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原因,结构完整而复杂。本文在对英汉亲属称谓泛化语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对亲属 称谓语泛化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浅见。
【关键词】称谓语;称呼语;亲属称谓;泛化;汉语教学
称呼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 职业等等而来的名称。不同的国家、民族,因语言不同,相应的 称呼也以不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
一、称呼语与称谓语 曹炜在《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一文中指出:称谓 语和称呼语是两种具有密切联系却又存在明显差异的不同的词汇 现象。称谓语中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人们所扮 演的社会角色等词语可以用来当面称呼时,这部分称谓语就是称 呼语;一部分不能用于当面称呼的词语就不是称呼语,如教师、 学生、丈夫等。称呼语中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拥有的 社会评价的词语,是称谓语。不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关系及所 拥有的社会评价的称呼语则不是称谓语,如老曹、小黄、李明 等。但是称谓语中的那部分既反映人们彼此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及 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又属于当面招呼用的言语手段的,如“老 师、同学、老伴、老公、太太、爸爸、妈妈”等就既是称谓语, 又是称呼语。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交叉关系:部分重合,部分相 离。 二、汉英亲属称谓的泛化比较 用亲属称谓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普遍的 现象,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也称拟亲属称 谓。根据学者陈松岑先生(1989)的研究,汉语亲属称谓泛化需要遵 循以下一些准则。 以辈份为标准选择称呼。跟自己年龄相差不大者可称之为大 哥、大姐、弟弟、妹妹、大兄弟、大妹子等,与自己父辈相当者 可称之为大爷、大妈、大叔、大婶等,属于祖辈的可称之为爷 爷、奶奶。 以双方是否熟悉为标准。亲属称谓的含义是亲切,用亲属词 来称谓陌生人虽然有故意套近乎之嫌。有时对比较熟悉的人,常 常在亲属称谓语前加被称呼者的姓或名,为张大叔、李大妈等。 以交际场合的性质为标准。亲属称谓多用于非正式场合,因 此,在正式的交际场合,对某些本该使用亲属称谓的熟人,也不 宜使用。比如,一个人既是邻居又是教师,学生在校内称对方老 师为宜,而不应称叔叔或阿姨。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同汉语一样,主要是用来称呼家庭或家 族中亲属成员的。英语亲属称谓泛化现象虽然远没有汉语那么普 遍。比如在英国中部的一些地区,一些传统家庭,普遍将aunt和 uncle用于称呼非亲属成员,比如称父母的朋友为Aunt Mary或Uncle Johnson。但相比而言,在各种社交场合,不管是正式还是非正式 的,非亲属成员之间很少用亲属称谓互相称呼对方。少数孩子偶 尔也对父母的朋友以“叔叔、阿姨”相称,但并不常见。从很小 的时候开始,孩子见了不认识的陌生人,父母教育他们以“先 生”称呼对方。中西这一差别很可能与家庭在人们生活中所处的 地位有关。中国数千年来有聚族而居的传统,他们大家庭的观念 浓重。而在西方,人们很早就是一种“核心家庭”的传统,而且 孩子长大之后马上离开父母去独立生活,并组织自己的核心家 庭。除了父母子女之外,其他亲属关系没有像中国人那样看得那 么重。 三、亲属称谓泛化教学 1、引入义素分析 在汉语称谓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很重要的,是学生 获得称谓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初级阶段,由于学生的汉语 水平还较低,教师常常会用翻译母语的方法讲解词语,为了让学 生尽快理解称谓语的意义,但如果教师没有进一步说明这些对应 称谓语的差异,那么这种简单对应的方法就会让学生完全把母语 中称谓语的意义、用法搬到目的语中而造成偏误。 因为英语中几乎没有亲属称谓转化为社交称谓的用法,所以 我们充分考虑到英语国家留学生的特殊性,在整理常用汉语亲属 泛化称谓的主要用法及课堂讲解时,特别引入了义素分析法帮助 比较理解。
④ 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一方面,充分调动行业界、企业 界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工程中心、重点实验 室、研究基地和校办产业的资源,教师将从事科学研究、服务社 会的成果与经验融入教学过程。通过这样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教 学,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训练,培养具 有行业工程师素质的专业人才。
③ 实行双导师制。即实行学校导师+企业导师联合指导模 式,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或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中,发挥 校内外导师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学生进行学业、课题研究、企业现 场实践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机会参与企业 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开发,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其次,实施基于项目的“干中学”、“研中学”的教学模 式。在工程基础课程和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基 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采取以问题为导向,以大作业、专题 研究报告、文献综述报告、综合性实验报告为载体的探索式学习 模式,培养学生从工程全局出发,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技 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工程实际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