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超声检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科疾病超声诊断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
一、女性盆腔解剖
子宫
形状:子宫呈倒置的梨形。 大小:长5.5~8cm,宽4~5cm,厚3~4cm。 分部:底、体、颈。 分层:浆膜层、肌层、粘膜层。 位置:位于盆腔中央 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圆韧带等。 毗邻:前方膀胱,后方直肠。
输卵管
输卵管左右各一,细长、弯曲的管道,长约8~ 16cm。
输卵管声像图
输卵管由子宫角部向外延伸,呈高回声管壁的 弯曲管状结构,下方为卵巢及阔韧带。
正常情况下不能清楚显示。当盆腔有积液时, 输卵管被无回声的液体衬托,可以清晰地显示。
经阴道彩超可显示管壁上血流信号,输卵管动 脉呈低速中等阻力血流频谱。
三、先天性生殖管道发育异常
美国生育协会分级
I级 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幼稚子宫 Ⅱ级 单角子宫、残角子宫 Ⅲ级 双子宫 Ⅳ级 双角子宫 V级 纵隔子宫 Ⅵ级 弓状子宫 Ⅶ级 DES相关异常
单角子宫
一侧米勒管完全未发育,另一侧发育完全形成单 角子宫。
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因宫腔峡 小,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孕产期并发症多。
超声表现:子宫外形呈梭形,横径较小,宫腔内 膜呈管状,向一侧稍弯曲,同侧可见正常卵巢。
残角子宫
由于一侧米勒管中、下段发育不全,形成一侧小 的子宫,有纤维带与发育侧子宫相连,但多与发 育侧子宫腔不通。
超声鉴别诊断:
粘膜下子宫肌瘤:肌瘤为圆形,息肉为水滴状;肌瘤回 声可有衰减,息肉无衰减;粘膜下肌瘤致内膜基底层变 形或中断,息肉则内膜基底层完整无变形。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表现为均匀增厚,双侧内膜对 称,宫腔线居中。
子宫内膜癌:内膜普遍回声不均匀,癌变内膜及肌层受 浸润处彩色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低于0.4。
纵隔子宫
因双侧米勒管融合后,中隔吸收受阻,形成不同程度的 纵隔,纵隔由宫底到宫颈内口或外口为完全纵隔子宫; 纵隔止于宫颈以上任何部位为不全纵隔子宫。
超声表现:子宫外形正常,但宫底横径较宽,宫底水平 横切而显示宫内中部中隔,回声较肌层稍低,其两侧各 有组内膜回声。部分纵隔一直延续到宫颈管,为双宫颈 管完全纵隔畸形。
高回声。 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期厚度3~
6mm,呈不均匀—均匀中等回声;增殖期厚度 10mm,呈“三线征”;分泌期厚度10~ 12mm,呈较均匀高回声。 宫颈回声略高于宫体肌层回声。
子宫的测量
宫体长径:宫底至宫颈内口距离。 前后径:与宫体纵轴垂直的最大前后径。 横径:测量显示宫腔线的子宫底部最大横切面,
七、葡萄胎
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块,水泡间相连似葡萄而得名。 有家族易感性和再发倾向,有一定的遗传学特点。 葡萄胎类型:①完全性葡萄胎,所有胎盘绒毛均为水泡
状;②部分性葡萄胎,部分绒毛水泡样变,同时有羊膜 腔和异常的胎儿;③双胎妊娠,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 存。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中HCG异常升高。
六、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 质局限性增生隆起,形成的一种带蒂的瘤样病 变,它不是真正的肿瘤,40~50岁妇女多见。
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白 带增多,绝经后子宫出血等,亦可无症状。
超声表现: 单发内膜息肉,宫腔内不均匀低回声或略强回声团,
水滴状。内膜形态不对称,息肉与正常内膜界限清晰。 息肉囊性变时,可见无回声区。 多发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内膜内 有不规则团簇状高回声斑,与正常内膜界限模糊。 子宫内膜基底层与肌层分界清楚,无变形。 CDFI:少数病例可在息肉蒂部显示点状或短条状彩色 血流信号,中等阻力,RI>0.40。
CDFI,病变区血流信号呈星点状、条状,或放 射状排列。
阻力指数常大于0.5。偶尔见低阻力型动脉频谱, 静脉性频谱较多见。
五、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20%~ 25%的生育年龄妇女有子宫肌瘤。
肌瘤类型: 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最为常见,占
60%~70%; ②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
内侧端与子宫角相连,连通子宫腔,外侧端游 离,并靠近卵巢,开口于腹腔。
输卵管由内向外分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 腹部、伞部。
卵巢
大小:平均4.0cm×3.0cm×1.0cm。 形态:呈扁卵圆形。 位置:位于子宫两侧,阔韧带后方。
二、子宫卵巢超声图像
子宫声像图
子宫纵切时呈倒梨形,横切面呈椭圆形。 轮廓清晰,肌层呈均匀中等回声,内膜线为中
双角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未完全融合所致,子宫底部外缘凹陷呈双 角,双侧分离的内膜腔连于一个宫颈。
双侧宫角分离在宫颈内口处为完全双角子宫,分离在宫 颈内口之上的任何部位为不完全双角子宫。
超声表现:子宫底部水平横切面呈蝶状或分叶状,为两 个子宫角,角内分别见内膜回声,宫体下段、宫颈水平 横切面无异常。纵向连续移行扫查时,其宫底部声像表 现如双子宫,但仅有一个宫颈、阴道。
测量宫体两侧的最大横径。 正常宫体长径5.0~7.0cm;前后径3.0~
4.0cm;横径4.0~5.0cm。
宫颈长径:宫颈内口至外口的距离; 前后径:垂直宫颈管纵轴的最大前后距离; 横径:取宫颈横切面最大宽径。 正常宫颈长度3.0cm,前后径1.5~2.0cm,横
径2.0~3.0cm。
卵巢声像图
超声表现: 子宫轻度增大或正常,形态较饱满,肌层回声正常。 子宫内膜增厚,正常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上限为1.2cm,绝经期
妇女内膜厚度上限为0.5cm。内膜厚度明显超过上述标准。 内膜回声特点:①均匀高回声型:内膜呈梭形或椭圆形,增厚明显者
呈圆形,多为单纯型内膜增生过长;②囊性回声型:内膜内见散在小 囊状或筛孔状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多为腺囊型增生过长;③不均质 回声型: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多见于不典型增生。 多伴有单或双侧卵巢增大或卵巢内潴留囊肿。
双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个宫体、 宫颈,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双侧宫颈可分开或 相连;双子宫常伴有阴道纵隔。
超声表现:连续纵切,可先后显示两个子宫,横切, 在宫底水平两个子宫中间有间隙,两子宫分别可见内 膜回声,宫体部水平呈分叶状或哑铃状,有两个子宫 内膜回声。宫颈横径较宽,有两个宫颈管回声。阴道 横径较宽、内有两条气线。两子宫大小相近或不等。
先天性无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中、下段未发育所致,常伴有阴道发 育不全,但可有正常输卵管、卵巢。
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和乳房发育正常。 超声表现:膀胱后方不能显示子宫声像。有时在膀
胱两侧可见卵巢结构。
始基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多 数无宫腔或有宫腔无内膜,可有卵巢。
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 超声表现:子宫很小,呈条索状肌性结构回声,
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大小约4cm×3cm×1cm,月经周期 中卵巢的大小可有变化。
呈扁椭圆形,边缘稍凹凸,中央回声略高,周边回声低。 卵巢内卵泡边界清晰、壁薄、圆形无回声区。优势卵泡直
径1.8~2.3cm时,为成熟卵泡,渐突出于卵巢表面。 黄体:排卵后血体约持续72小时,随后形成黄体。超声
表现因排卵后血体内出血量和时间的不等,而变化较大, 可为囊性、混合性或实性结构,囊壁较厚、不规则。
两者病史、病理特征不同,但主要临床症状、 体征、HCG变化和处理原则方面基本一致。
超声有共同的表现,难以区分。
超声表现
子宫内病变:宫内回声杂乱,多种回声并存。子宫肌层 增厚,回声减低,肌壁布满蜂窝状液性区,间有不规则 片状液性区,病灶边界不清楚,子宫呈“千疮百孔”状, 浆膜下可见管道状无回声区环绕子宫,称“子宫裂 隙” 。
超声表现 子宫体增大,轮廓清晰,宫腔线消失,肌层菲薄。 宫腔内充满密集、大小不等、蜂窝状液性区,后方回声增强。或
在宫腔内显示为短条状强回声。1/3葡萄胎合并宫腔内出血,表现 为片状、不规则液性区或云雾状低回声区。 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除有蜂窝状液性区外,还可见正常胎盘。 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极少见,正常妊娠囊内可见存活胎儿, 同时见完全性葡萄胎。 两侧附件区见黄素囊肿。
残角子宫有正常卵巢和韧带,或有正常输卵管。 分为有内膜型和无内膜型。 又分为相通型和不相通型。
超声表现:
无内膜型,仅有宫体形状改变,一侧肌层稍向外突出。
有内膜型者可见发育侧子宫,在其一侧见肌性突起,其回 声与子宫肌层相同,中央显示内膜回声。若残角内膜与子 宫内膜间见有通道时为相通型。
残角子宫妊娠,在发育侧子宫上方见孕囊结构,周围为肌 层。诊断残角子宫妊娠应具备两点,一是妊娠囊周围有正 常肌层结构,二是妊娠囊周围内膜层与正常宫颈管不相通。
面,占20%~30%,阔韧带肌瘤属于此类; ③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内膜方向生长,仅由粘膜层
覆盖,占10%~15%。
超声表现:
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较大的 肌瘤后方回声衰减,瘤体与宫壁正常肌层之间界限较清 晰。
CDFI:肌壁间肌瘤,瘤周有较丰富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 号,可见血管进入瘤体,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浆膜下 肌瘤可见来自子宫的血管;粘膜下肌瘤蒂部可见一条供 血血管。瘤体内部血流阻力略低,阻力指数在0.5左右。
弓状子宫
子宫底部未完全融合,宫底部中央区肌层,局 限性增厚,轻微突向宫腔。
超声表现:横切面上宫底外缘平坦或轻微下陷 呈弧形,宫底部中央区增厚肌层稍突向宫腔。
DES相关异常
较少见。胎儿期在宫内受母体己烯雌酚的影响, 可引起子宫肌层,形成收缩带样发育异常,米 勒管下端发育障碍,宫腔呈T形改变,或宫腔上 段缩窄,中下段增宽,可伴有阴道形成不全、 阴道中隔或一侧阴道闭锁。
弥漫型,子宫呈球形增大,肌层回声普遍增高,呈粗颗粒 状,分布不均匀,有时后方栅栏状衰减,使子宫肌层回声 普遍降低。内膜线居中。
前壁或后壁型: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前/后壁肌层普遍 增厚,回声不均,呈栅栏状衰减。内膜线移位。
局灶型:子宫腺肌瘤属于此类。子宫形态欠规整,局部隆 起。病灶呈高回声,不均质,可有声衰减或呈栅栏状衰减 回声。边界不清晰。
经腹及经阴道二维超声较难显示子宫收缩带和T 形宫腔,三维超声成像可以显示宫腔内膜形态 异常。
四、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以往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 症,是指子宫内膜长入子宫肌层所致。
子宫腺肌病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约30%患 者无症状,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痛经、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
超声表现:分为弥漫型、前/后壁型和局灶型。
CDFI: 子宫壁血流信号较丰富; 大部分蜂窝状液性区内多无血流信号; 黄素囊肿囊壁间隔可见条状血流信号,最大流
速不高,约10cm/s,RI0.40~0.50。
八、恶性滋养细胞疾病
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最常见的有侵蚀性葡萄胎 和绒毛膜癌(绒癌)。
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绒癌发生于流产 或足月妊娠分娩后。
宫体宫颈结构不清楚,无宫腔线和内膜回声, 两侧上方可见卵巢结构。
幼稚子宫
幼稚子宫又称子宫发育不良,系两侧米勒管会 合后短时间内即停止发育所致。子宫较小,宫 颈相对较长,宫体与宫颈比1:1或2:3。
临床表现为初潮延期或月经正常、痛经、月经 量少、不孕。
超声表现:子宫较小,但宫体与宫颈之比为2: 3或l:1,可见正常卵巢结构。
肌瘤变性超声表现: 囊性变:瘤内出现不均质低回声或不规则无回声区。 红色变:瘤体增大,内部回声偏低,呈细花纹状,无明显
衰减,无特异性,需结合妊娠史、局部压痛等诊断。 脂肪样变:肌瘤内呈现均质团状高回声。 钙化:瘤体内环状或斑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声衰减。 肉瘤变:瘤体大,边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清楚,回声减低、杂乱不均匀。 玻璃样变性:可表现为瘤内回声减低,不均匀。
病灶区内,显示大片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频谱显示极 低阻力的动脉性频谱、动静脉瘘性频谱、大量静脉性频 谱。
九、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由于大量雌激素刺激子 宫内膜,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改变,多见 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引起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 出血。
分为单纯型、腺囊型、腺瘤型或不典型性四类。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科
一、女性盆腔解剖
子宫
形状:子宫呈倒置的梨形。 大小:长5.5~8cm,宽4~5cm,厚3~4cm。 分部:底、体、颈。 分层:浆膜层、肌层、粘膜层。 位置:位于盆腔中央 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圆韧带等。 毗邻:前方膀胱,后方直肠。
输卵管
输卵管左右各一,细长、弯曲的管道,长约8~ 16cm。
输卵管声像图
输卵管由子宫角部向外延伸,呈高回声管壁的 弯曲管状结构,下方为卵巢及阔韧带。
正常情况下不能清楚显示。当盆腔有积液时, 输卵管被无回声的液体衬托,可以清晰地显示。
经阴道彩超可显示管壁上血流信号,输卵管动 脉呈低速中等阻力血流频谱。
三、先天性生殖管道发育异常
美国生育协会分级
I级 先天性无子宫、始基子宫、幼稚子宫 Ⅱ级 单角子宫、残角子宫 Ⅲ级 双子宫 Ⅳ级 双角子宫 V级 纵隔子宫 Ⅵ级 弓状子宫 Ⅶ级 DES相关异常
单角子宫
一侧米勒管完全未发育,另一侧发育完全形成单 角子宫。
临床上常表现为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因宫腔峡 小,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孕产期并发症多。
超声表现:子宫外形呈梭形,横径较小,宫腔内 膜呈管状,向一侧稍弯曲,同侧可见正常卵巢。
残角子宫
由于一侧米勒管中、下段发育不全,形成一侧小 的子宫,有纤维带与发育侧子宫相连,但多与发 育侧子宫腔不通。
超声鉴别诊断:
粘膜下子宫肌瘤:肌瘤为圆形,息肉为水滴状;肌瘤回 声可有衰减,息肉无衰减;粘膜下肌瘤致内膜基底层变 形或中断,息肉则内膜基底层完整无变形。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内膜表现为均匀增厚,双侧内膜对 称,宫腔线居中。
子宫内膜癌:内膜普遍回声不均匀,癌变内膜及肌层受 浸润处彩色血流信号丰富,阻力指数低于0.4。
纵隔子宫
因双侧米勒管融合后,中隔吸收受阻,形成不同程度的 纵隔,纵隔由宫底到宫颈内口或外口为完全纵隔子宫; 纵隔止于宫颈以上任何部位为不全纵隔子宫。
超声表现:子宫外形正常,但宫底横径较宽,宫底水平 横切而显示宫内中部中隔,回声较肌层稍低,其两侧各 有组内膜回声。部分纵隔一直延续到宫颈管,为双宫颈 管完全纵隔畸形。
高回声。 子宫内膜随月经周期变化,月经期厚度3~
6mm,呈不均匀—均匀中等回声;增殖期厚度 10mm,呈“三线征”;分泌期厚度10~ 12mm,呈较均匀高回声。 宫颈回声略高于宫体肌层回声。
子宫的测量
宫体长径:宫底至宫颈内口距离。 前后径:与宫体纵轴垂直的最大前后径。 横径:测量显示宫腔线的子宫底部最大横切面,
七、葡萄胎
葡萄胎也称水泡状胎块,水泡间相连似葡萄而得名。 有家族易感性和再发倾向,有一定的遗传学特点。 葡萄胎类型:①完全性葡萄胎,所有胎盘绒毛均为水泡
状;②部分性葡萄胎,部分绒毛水泡样变,同时有羊膜 腔和异常的胎儿;③双胎妊娠,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 存。 实验室检查,血和尿中HCG异常升高。
六、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息肉,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间 质局限性增生隆起,形成的一种带蒂的瘤样病 变,它不是真正的肿瘤,40~50岁妇女多见。
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月经淋漓不尽,白 带增多,绝经后子宫出血等,亦可无症状。
超声表现: 单发内膜息肉,宫腔内不均匀低回声或略强回声团,
水滴状。内膜形态不对称,息肉与正常内膜界限清晰。 息肉囊性变时,可见无回声区。 多发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内膜内 有不规则团簇状高回声斑,与正常内膜界限模糊。 子宫内膜基底层与肌层分界清楚,无变形。 CDFI:少数病例可在息肉蒂部显示点状或短条状彩色 血流信号,中等阻力,RI>0.40。
CDFI,病变区血流信号呈星点状、条状,或放 射状排列。
阻力指数常大于0.5。偶尔见低阻力型动脉频谱, 静脉性频谱较多见。
五、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20%~ 25%的生育年龄妇女有子宫肌瘤。
肌瘤类型: 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最为常见,占
60%~70%; ②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
内侧端与子宫角相连,连通子宫腔,外侧端游 离,并靠近卵巢,开口于腹腔。
输卵管由内向外分四部分:间质部、峡部、壶 腹部、伞部。
卵巢
大小:平均4.0cm×3.0cm×1.0cm。 形态:呈扁卵圆形。 位置:位于子宫两侧,阔韧带后方。
二、子宫卵巢超声图像
子宫声像图
子宫纵切时呈倒梨形,横切面呈椭圆形。 轮廓清晰,肌层呈均匀中等回声,内膜线为中
双角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未完全融合所致,子宫底部外缘凹陷呈双 角,双侧分离的内膜腔连于一个宫颈。
双侧宫角分离在宫颈内口处为完全双角子宫,分离在宫 颈内口之上的任何部位为不完全双角子宫。
超声表现:子宫底部水平横切面呈蝶状或分叶状,为两 个子宫角,角内分别见内膜回声,宫体下段、宫颈水平 横切面无异常。纵向连续移行扫查时,其宫底部声像表 现如双子宫,但仅有一个宫颈、阴道。
测量宫体两侧的最大横径。 正常宫体长径5.0~7.0cm;前后径3.0~
4.0cm;横径4.0~5.0cm。
宫颈长径:宫颈内口至外口的距离; 前后径:垂直宫颈管纵轴的最大前后距离; 横径:取宫颈横切面最大宽径。 正常宫颈长度3.0cm,前后径1.5~2.0cm,横
径2.0~3.0cm。
卵巢声像图
超声表现: 子宫轻度增大或正常,形态较饱满,肌层回声正常。 子宫内膜增厚,正常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上限为1.2cm,绝经期
妇女内膜厚度上限为0.5cm。内膜厚度明显超过上述标准。 内膜回声特点:①均匀高回声型:内膜呈梭形或椭圆形,增厚明显者
呈圆形,多为单纯型内膜增生过长;②囊性回声型:内膜内见散在小 囊状或筛孔状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多为腺囊型增生过长;③不均质 回声型: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多见于不典型增生。 多伴有单或双侧卵巢增大或卵巢内潴留囊肿。
双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完全未融合,各自发育形成两个宫体、 宫颈,各有单一的输卵管和卵巢;双侧宫颈可分开或 相连;双子宫常伴有阴道纵隔。
超声表现:连续纵切,可先后显示两个子宫,横切, 在宫底水平两个子宫中间有间隙,两子宫分别可见内 膜回声,宫体部水平呈分叶状或哑铃状,有两个子宫 内膜回声。宫颈横径较宽,有两个宫颈管回声。阴道 横径较宽、内有两条气线。两子宫大小相近或不等。
先天性无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中、下段未发育所致,常伴有阴道发 育不全,但可有正常输卵管、卵巢。
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第二性征和乳房发育正常。 超声表现:膀胱后方不能显示子宫声像。有时在膀
胱两侧可见卵巢结构。
始基子宫
因两侧米勒管会合后不久即停止发育,子宫多 数无宫腔或有宫腔无内膜,可有卵巢。
临床表现为原发性闭经。 超声表现:子宫很小,呈条索状肌性结构回声,
卵巢位于子宫两侧。大小约4cm×3cm×1cm,月经周期 中卵巢的大小可有变化。
呈扁椭圆形,边缘稍凹凸,中央回声略高,周边回声低。 卵巢内卵泡边界清晰、壁薄、圆形无回声区。优势卵泡直
径1.8~2.3cm时,为成熟卵泡,渐突出于卵巢表面。 黄体:排卵后血体约持续72小时,随后形成黄体。超声
表现因排卵后血体内出血量和时间的不等,而变化较大, 可为囊性、混合性或实性结构,囊壁较厚、不规则。
两者病史、病理特征不同,但主要临床症状、 体征、HCG变化和处理原则方面基本一致。
超声有共同的表现,难以区分。
超声表现
子宫内病变:宫内回声杂乱,多种回声并存。子宫肌层 增厚,回声减低,肌壁布满蜂窝状液性区,间有不规则 片状液性区,病灶边界不清楚,子宫呈“千疮百孔”状, 浆膜下可见管道状无回声区环绕子宫,称“子宫裂 隙” 。
超声表现 子宫体增大,轮廓清晰,宫腔线消失,肌层菲薄。 宫腔内充满密集、大小不等、蜂窝状液性区,后方回声增强。或
在宫腔内显示为短条状强回声。1/3葡萄胎合并宫腔内出血,表现 为片状、不规则液性区或云雾状低回声区。 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除有蜂窝状液性区外,还可见正常胎盘。 葡萄胎与正常胎儿共存,极少见,正常妊娠囊内可见存活胎儿, 同时见完全性葡萄胎。 两侧附件区见黄素囊肿。
残角子宫有正常卵巢和韧带,或有正常输卵管。 分为有内膜型和无内膜型。 又分为相通型和不相通型。
超声表现:
无内膜型,仅有宫体形状改变,一侧肌层稍向外突出。
有内膜型者可见发育侧子宫,在其一侧见肌性突起,其回 声与子宫肌层相同,中央显示内膜回声。若残角内膜与子 宫内膜间见有通道时为相通型。
残角子宫妊娠,在发育侧子宫上方见孕囊结构,周围为肌 层。诊断残角子宫妊娠应具备两点,一是妊娠囊周围有正 常肌层结构,二是妊娠囊周围内膜层与正常宫颈管不相通。
面,占20%~30%,阔韧带肌瘤属于此类; ③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内膜方向生长,仅由粘膜层
覆盖,占10%~15%。
超声表现:
子宫增大、形态失常。子宫肌层内低回声结节,较大的 肌瘤后方回声衰减,瘤体与宫壁正常肌层之间界限较清 晰。
CDFI:肌壁间肌瘤,瘤周有较丰富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 号,可见血管进入瘤体,瘤体内血流信号丰富;浆膜下 肌瘤可见来自子宫的血管;粘膜下肌瘤蒂部可见一条供 血血管。瘤体内部血流阻力略低,阻力指数在0.5左右。
弓状子宫
子宫底部未完全融合,宫底部中央区肌层,局 限性增厚,轻微突向宫腔。
超声表现:横切面上宫底外缘平坦或轻微下陷 呈弧形,宫底部中央区增厚肌层稍突向宫腔。
DES相关异常
较少见。胎儿期在宫内受母体己烯雌酚的影响, 可引起子宫肌层,形成收缩带样发育异常,米 勒管下端发育障碍,宫腔呈T形改变,或宫腔上 段缩窄,中下段增宽,可伴有阴道形成不全、 阴道中隔或一侧阴道闭锁。
弥漫型,子宫呈球形增大,肌层回声普遍增高,呈粗颗粒 状,分布不均匀,有时后方栅栏状衰减,使子宫肌层回声 普遍降低。内膜线居中。
前壁或后壁型:子宫呈不对称性增大,前/后壁肌层普遍 增厚,回声不均,呈栅栏状衰减。内膜线移位。
局灶型:子宫腺肌瘤属于此类。子宫形态欠规整,局部隆 起。病灶呈高回声,不均质,可有声衰减或呈栅栏状衰减 回声。边界不清晰。
经腹及经阴道二维超声较难显示子宫收缩带和T 形宫腔,三维超声成像可以显示宫腔内膜形态 异常。
四、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以往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 症,是指子宫内膜长入子宫肌层所致。
子宫腺肌病常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约30%患 者无症状,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痛经、经量增多、 经期延长。
超声表现:分为弥漫型、前/后壁型和局灶型。
CDFI: 子宫壁血流信号较丰富; 大部分蜂窝状液性区内多无血流信号; 黄素囊肿囊壁间隔可见条状血流信号,最大流
速不高,约10cm/s,RI0.40~0.50。
八、恶性滋养细胞疾病
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最常见的有侵蚀性葡萄胎 和绒毛膜癌(绒癌)。
侵蚀性葡萄胎继发于葡萄胎,绒癌发生于流产 或足月妊娠分娩后。
宫体宫颈结构不清楚,无宫腔线和内膜回声, 两侧上方可见卵巢结构。
幼稚子宫
幼稚子宫又称子宫发育不良,系两侧米勒管会 合后短时间内即停止发育所致。子宫较小,宫 颈相对较长,宫体与宫颈比1:1或2:3。
临床表现为初潮延期或月经正常、痛经、月经 量少、不孕。
超声表现:子宫较小,但宫体与宫颈之比为2: 3或l:1,可见正常卵巢结构。
肌瘤变性超声表现: 囊性变:瘤内出现不均质低回声或不规则无回声区。 红色变:瘤体增大,内部回声偏低,呈细花纹状,无明显
衰减,无特异性,需结合妊娠史、局部压痛等诊断。 脂肪样变:肌瘤内呈现均质团状高回声。 钙化:瘤体内环状或斑点状强回声,伴后方声衰减。 肉瘤变:瘤体大,边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清楚,回声减低、杂乱不均匀。 玻璃样变性:可表现为瘤内回声减低,不均匀。
病灶区内,显示大片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频谱显示极 低阻力的动脉性频谱、动静脉瘘性频谱、大量静脉性频 谱。
九、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是由于大量雌激素刺激子 宫内膜,导致内膜过度增生的病理改变,多见 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引起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 出血。
分为单纯型、腺囊型、腺瘤型或不典型性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