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对联趣谈

合集下载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1.1 设计背景:1.1.1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1.1.2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对联的鉴赏能力。

1.1.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知识点讲解2.1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2.1.1 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2.1.2 对联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文人墨客必备的文学技能。

2.1.3 对联的发展与古代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3.1 对联的基本结构:3.1.1 上联:表达主题,寓意深刻,言简意赅。

3.1.2 下联:承接上联,意义相对应,结构相呼应。

3.1.3 横批:概括上下联的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结构。

4.1.2 学会欣赏对联的韵味和美感。

4.1.3 能够创作简单的对联。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对联的平仄、对仗、意境的把握。

5.1.2 对联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5.1.3 横批的概括能力和对联的整体审美。

5.2 教学重点:5.2.1 对联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

5.2.2 对联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5.2.3 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篇幅原因,后续章节暂不编写,可以根据上述格式和内容进行拓展。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6.1.1 PPT课件:包含对联的起源、发展、基本结构、欣赏方法和创作技巧等内容。

6.1.2 对联作品集:收录经典对联作品,供学生欣赏和参考。

6.1.3 毛笔、墨汁、纸张等:用于学生现场创作对联。

6.2 学具:6.2.1 笔记本:用于学生记录知识点和课堂笔记。

6.2.2 参考书籍:供学生查阅对联相关资料。

6.2.3 创作素材:如诗词、成语、典故等,用于学生创作对联。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第一章:对联的基本概念1.1 对联的定义解释对联的定义,即由上下两句话组成的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义相对应的文学形式。

1.2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代的桃符、门神到现代的对联文化。

1.3 对联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对联的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寓意深刻等,并探讨对联在文学和文化中的作用。

第二章:对联的基本技巧2.1 对仗的技巧2.2 韵律的技巧介绍对联中韵律的技巧,如平仄、押韵等,并分析如何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优美的对联。

2.3 创意的技巧探讨如何运用创意的技巧创作出独特的对联,如运用修辞手法、借代、比喻等。

第三章:对联的创作方法3.1 创作前的准备讲解创作对联前的准备工作,如积累词汇、了解文化背景等。

3.2 创作的步骤介绍创作的步骤,包括选择主题、构思对仗、安排韵律等。

3.3 创作的实践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实际操作创作对联,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对联的欣赏与解读4.1 对联的欣赏讲解如何欣赏对联,包括对仗的艺术、韵律的美感、寓意的深刻等。

4.2 对联的解读介绍如何解读对联,包括理解字面意义、领悟寓意、体会情感等。

4.3 欣赏与解读的实践提供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解读,并提供解析和讲解。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与传承5.1 对联的应用探讨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喜庆事宜、装饰家居等。

5.2 对联的传承介绍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传承,包括家族家训、学校教育、社会活动等。

5.3 应用与传承的实践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对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对联文化。

第六章:对联的修辞手法6.1 修辞手法的种类介绍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夸张、拟人等。

6.2 修辞手法的运用讲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对联,并提供实例进行分析。

6.3 修辞手法的实践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七章:对联与诗词的关系7.1 对联与诗词的相似之处探讨对联与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如对仗、韵律、寓意等。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分类和结构等。

(2)学会拟写对联,并能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分析经典对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运用对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赞美生活、传递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2)学会拟写对联。

2. 教学难点:(1)对联的平仄、对仗和意境的把握。

(2)如何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经典对联及其背后的故事。

(2)准备对联创作的相关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对联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创作灵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品味。

(2)学生分享对联学习的感受,教师总结。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1)教师讲解对联的起源、分类和结构。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对联的特点和魅力。

3. 欣赏经典对联(1)教师出示经典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分析。

(2)学生分享对联欣赏的心得,教师点评、指导。

4. 拟写对联(1)教师布置拟写对联的任务,学生分组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

5. 展示成果、评价反馈(1)各小组展示拟写的对联,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对联作品的优缺点,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收集生活中的对联,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2. 尝试运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拟写一副对联。

六、教学拓展1. 举办对联比赛(1)教师组织对联比赛,学生分组参加。

(2)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评选出最佳对联作品。

2. 参观对联展览(1)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对联展览,了解对联的发展历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词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艺术魅力,是中小学语文课程重要内容之一。

在很多学生看来,古诗词却是一道难题。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给各位老师分享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案——对联趣谈活动。

一、对联趣谈活动介绍对联趣谈活动是一项通过对联联想,学习和欣赏诗词的活动。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联趣谈活动在形式上更为有趣,更为接地气,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通过对联联想,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二、对联趣谈活动的教学设计1. 活动目的:·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了解古诗词的用典与背景知识·培养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悟和鉴赏能力2. 活动内容:·教师介绍对联作为古诗词的一种写作方式,并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

·教师提供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名句或诗句作为对联的上联,让学生自行创作对应的下联。

·每一组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一组对联,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好坏与不足之处,并进行点评。

·结合对联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借此介绍相关文学知识。

3. 活动过程:·第一步,教师介绍对联作为古诗词的一种写作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

·第二步,教师提供与当前课程相关的名句或诗句作为对联的上联,让学生自行创作对应的下联。

·第三步,每一组学生按时完成创作后,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对联,让学生分析对联的好坏与不足之处,并进行点评。

·第四步,结合对联的成语和典故,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背景,并借此介绍相关文学知识。

三、对联趣谈活动的实施效果对联趣谈活动既能从实际入手,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情况,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学习和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开展对联趣谈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一门语言艺术,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趣味联等。

4. 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5.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其内涵和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了解上联、下联、横批的关系。

3. 介绍对联的分类,让学生了解各种对联的特点。

4. 讲解对联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创作对联。

5. 欣赏经典对联,分析其内涵和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2. 示例法:展示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美。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对联创作:收集学生的对联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维敏捷性、沟通协作能力等。

4.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创作对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准备:1. 教材: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对联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教具:投影仪、电脑、投影屏幕、黑板、粉笔等。

3. 对联卡片:准备一些对联卡片,用于学生练习和展示。

4. 作业本:准备一本用于学生书写对联和练习的作业本。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对联的平仄、对仗和意境的运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范例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对联书籍、对联样品、卡片等。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音响等。

3. 活动场地:教室。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如上联、下联、横批等。

3. 示例:教师展示一些经典对联,让学生欣赏和分析。

4. 练习:学生分组,每组编写一副对联,要求上下联意义相关、对仗工整。

5. 展示:各组将自己的对联作品写在卡片上,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活动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难度。

2.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对联练习可以延伸到课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对联,提高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联创作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六、活动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欣赏对联书法作品,了解对联与书法的关系。

2. 邀请当地知名书法家或文学家进行讲座,分享对联创作经验和技巧。

3. 开展对联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七、家校合作1. 家长了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孩子在家中积极参与对联创作。

2. 家长协助孩子收集生活中的对联,让孩子感受对联的魅力。

3. 家长关注孩子的对联学习进展,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如《对联入门》、《对联精选》等。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故事、名人家谱等。

3. 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阅对联相关书籍,扩大知识面。

九、安全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起源、结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创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3. 对联的种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4.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寓意深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种类,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展示一些经典对联,分析其特点和寓意,引导学生欣赏。

4. 创作:教师指导学生创作对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作品。

5. 展示:学生将各自创作的对联展示给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示范法:教师展示经典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学生的对联作品对仗工整、内容相关、寓意深刻。

3. 学生对对联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关于对联的起源、发展、种类和创作的书籍。

2. 网络资源:关于对联的起源、发展、种类和创作的网页资料。

3. 经典对联集:收录经典对联的书籍或网页资料。

4. 书写工具:毛笔、墨汁、宣纸等,用于学生创作对联。

七、教学环境1. 教室: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展示和评价对联作品。

2. 网络:连接互联网,以便查找和分享相关资料。

3. 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的对联作品。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每课时45分钟,共需1-2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课堂活动:讲解对联基本知识(25分钟)、学生创作对联(15分钟)、展示和评价(5分钟)。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知识,创作出有趣、富有创意的对联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3. 对联的分类和欣赏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5. 对联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1. 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 学会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韵律2. 创作出富有创意和对仗工整的对联作品五、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对联作品示例3. 学生作品展示板4. 对联创作素材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介绍对联的上下联、平仄、韵律等要素,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

3. 欣赏对联作品:展示经典对联作品,引导学生品味对联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对联的创作原则,如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等,并示范创作过程。

5. 练习创作对联: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创作对联,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6. 展示学生作品: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创作成果,增强自信心。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对联作品,分析其特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七、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2. 运用示例法,展示经典对联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采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问答、作业等方式评估。

2.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通过作品展示、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四年级活动教案对联趣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

4. 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5.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1. 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理解对联的写作技巧。

3. 学会创作对联。

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对仗。

2. 创作具有意境的对联。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分类和写作技巧。

2. 示范法:示例讲解对联的制作过程。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对联。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一些对联,让学生欣赏并猜猜它们的用途。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老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10分钟)1. 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介绍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横批。

3. 讲解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名胜联等。

4. 讲解对联的写作技巧:平仄、对仗、意境等。

三、示例讲解对联的制作过程(10分钟)1. 老师出示一副对联,讲解其制作过程。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分析对联的平仄、对仗和意境。

四、分组讨论,分享对联创作心得(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对联创作心得。

2. 每组选出一副优秀的对联,进行全班分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作业布置1. 创作一副对联,要求结构完整、对仗工整、意境优美。

2. 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在民间的流传和应用。

六、教学活动:对联创作实践(10分钟)1. 老师提出一个主题,例如“春天”,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对联创作。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教案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格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对对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知识介绍。

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韵律。

2. 对联的创新和构思。

四、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对联素材库。

3. 对联作品展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介绍对联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对联的基本格式和特点,如上下联的结构、平仄和韵律等。

3. 学习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讲解如何构思对联,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如何选择词语等。

4. 小组合作创作对联:学生分组,每组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一副对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对联作品展示和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6.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到的对联知识,强调对联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创作一副对联,下一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对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

2. 组织学生参观诗社、文化展览等,增加对对联文化的感性认识。

七、教学反思:1.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对联创作展示,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 关注学生在对联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

九、教学建议:2. 对于对联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对联开始,逐步提高难度,增强信心。

十、教学资源:1. 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更多有趣的对联,丰富教学内容。

2. 邀请诗人或文化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对联素养。

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

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

提高学生审美修养的对联趣谈活动教案一、活动背景近年来,审美意识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职责。

而对联活动正好可以让学生通过与对联的互动,感受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修养。

二、活动目标1.了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了解对联的基本语言特点和制作方法;3.掌握对联制作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4.锻炼性格,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5.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内容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含义和用途,让学生明确对联制作的目的和重要性。

教师播放一段视频,介绍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对对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制作对联环节a.让学生自选对联主题,在思考的基础上,编写对联的基本文本。

b.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文本,从中挑选出两句衔接自然、韵律优美的对联,并进行制作。

c.学生根据对联制作的表现形式有川字、平仄不同等等形式,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

为学生提供纸张、墨汁、毛笔、横匾板等材料,进行对联制作。

3.现场赏析a.学生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展示出来,但不能够直接解释自己对对联的理解。

b.学生在交换对联作品后即时现场赏析对方的作品。

相互体验,提高学生对对联的欣赏水平。

4.总结反思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制作对联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同时,记录下他们对对联艺术表达方式的认识和体会。

四、活动评价通过对联趣谈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对联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巧。

同时,在对联制作中,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培养了他们的性格、情感和思维能力。

在现场赏析时,学生能够感受到对对联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对联制作的活动,更是一次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教案 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

六年级教案语文活动教案趣谈对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特点和基本结构。

3. 对联的种类和创作方法。

4. 欣赏和分析经典对联。

5. 学生对联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教学难点: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

2. 示范法:展示经典对联,分析其特点和结构。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

4.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联创作心得。

五、教学准备:1. 课件:介绍对联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参考资料:经典对联作品。

3. 纸张和笔墨:用于学生对联创作。

4. 分组标签:便于分组讨论。

教案内容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授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对联的格式和规律。

3. 分析经典对联,引导学生欣赏对联的美感。

4. 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联创作的心得和经验。

5. 实践环节:学生进行对联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联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对联作品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对对联美学价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对联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进行文学创作,如诗歌、散文等。

3.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4. 组织学生参观对联展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规则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规则3. 对联的种类和特点4.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5.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规则和特点2.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3.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四、教学难点1.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2. 对联的鉴赏和评价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介绍对联的规则和特点。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对联创作心得,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导入】(简洁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和对联的基本概念。

)【教学讲解】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对联的起源,介绍对联在我国历史的发展过程。

)2. 对联的基本规则3. 对联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对联的种类,如春联、挽联、寿联等,并介绍各类对联的特点。

)【实践环节】1. 创作对联(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创作对联,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2. 交流分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相互交流心得,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规则和特点,以及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联的基本知识。

2. 自主创作一副对联,下周上课时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联的文学价值(讲解对联在文学领域的价值,如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

)2. 对联的应用场合(介绍对联在各种场合的应用,如节日、庆典、悼念等。

)七、教学案例分析1. 经典对联解析(分析经典对联的意义,讲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2. 优秀学生作品展示(展示优秀学生的对联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学习。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创作对联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意、用词等方面。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通过对联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通过对联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联趣谈活动教案:如何通过对联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一、活动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这时候我们需要寻找一些有趣的课程或者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联趣谈活动便是这样一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

二、活动介绍对联趣谈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它具有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而且在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等方面也是一种极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学生在参加对联趣谈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语言技巧,也能够开阔思路,增强语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三、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在活动开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前期准备。

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对联素材,这些素材应该涉及到不同的题材,有趣、有意义。

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对联的基本知识,了解对联的起源和演变历程,了解对联的基本构成和写作要求,这些都是为学生更好地参与活动做好基础准备。

2. 活动展开对联趣谈活动一般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对联创作”;第二环节是“对联评选”。

在第一环节中,学生需要根据提供的对联素材进行对联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对联的韵律、形式、语言表达等因素,并且还需要在创作中尽量体现中华文化元素。

在第二环节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创作的对联进行展示,根据评委的评分进行对联评选,评出一些优秀的对联作品。

3. 活动点评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对学生的对联作品进行点评。

要点评的内容应该包括对联的韵律、形式、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等因素,并且要对学生的创意进行充分赞扬。

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在对联创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对联创作的能力。

四、活动目标通过对联趣谈活动的开展,我们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觉2.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3. 提高学生的聚焦力和思辨能力,锻炼学生的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五、思考与总结对联趣谈活动是一项具有很高教育价值的活动,它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和提高能力。

综合学习《走进身边的语文——对联趣谈》教案

综合学习《走进身边的语文——对联趣谈》教案

走进身旁的语文——春联趣谈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1)认识春联的有关知识(2)感知春联的形式美(3)感觉春联的内涵美。

2、能力目标:(1)试试创作春联(2)学习赏识春联。

3、感情目标:从春联中吸取中华文化精华,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感知春联的形式美,感觉春联的内涵美2、难点:试试创作春联,学习赏识春联。

三、教课方法:议论法、讲解法四、教课过程:(一)感情导入:(二)介绍春联简史:1.春联:春节时张贴在门上的春联;2.楹联:用于堂屋、大厅前部柱子上的春联,多缕刻于木版悬挂在柱上,拥有永远性;3.装修联:多悬挂在堂屋墙上中堂画双侧、书斋墙壁上或悬挂在名胜遗迹的壁柱上;4.喜联:用于庆祝婚娶、建新屋、乔迁;5.寿联:别人过诞辰,送春联祝寿;6.挽联:悼念死者的春联。

(三)春联趣事:(四)赏识春联:让我们再来赏识几副春联:1.猜数字联: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一个穷得快揭不开锅的老秀才为自己写了横批:南北——没有东西上联:二三四五——缺一(衣)下联:六七八九——少十(食)2.五代后蜀皇帝孟昶书写我国第一幅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副春联的含义是什么呢?(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 ;“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上联的粗心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下联的粗心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3.判断以下春联是写在哪里比较适合的:多亏工匠巧玩具藏智慧赢得小儿欢娱乐长精神(玩具厂)北京潭柘寺的一联流传甚广: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张口便笑,笑人间可笑之人(五)议论春联的特色。

从这些春联故事中,你发现春联有什么特色呢?四人小组议论。

教师小结:对、联的字面意思。

A.字数要等,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词性同样,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目词对数目词。

C.构造相当D.意义有关,上下联也不是任意的E.平仄相对,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六)练习接着我们来练习一下:1、先来简单调点的,选择题:1 楼台藏绿柳( D ) A. 前树夕照明2 夕阳鸟外落( B ) B. 新日树端生3 木落山觉瘦( C ) C.雨晴日似高4 远渡孤烟起( A ) D. 篱落露红桃2、春联改正:(再一次感觉春联的形式美)修改下边句子中画线部分,使之构成对偶句。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掌握对联的编写方法,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对联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对联的编写方法,如平仄、对仗、意境等。

三、教学难点1. 对联的平仄和节奏的把握。

2. 对联的意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书籍、网络资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基本知识(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的特点、结构,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3. 示范编写对联(15分钟)教师示范编写对联的过程,讲解平仄、对仗、意境等编写方法。

4. 学生练习编写对联(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优秀作品展示(5分钟)教师挑选几副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学习。

6. 课堂小结(5分钟)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学生回家后,根据所学知识,独立编写一副对联,明日课堂交流。

8. 教学反思(课后)六、教学拓展1. 深入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索对联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研究对联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观察对联在节日、庆典等场合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联创作能力的评估,主要考察学生的对联编写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对联审美能力的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优秀对联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对联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资源,方便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知识。

2.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搜索引擎、在线教育平台等,查找对联相关资料。

九、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发表见解。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

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起源、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分类:春联、寿联、挽联、婚联等。

3.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悠长。

4. 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5. 名联欣赏和解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对联的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展示一些名联,并进行解析,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修改和完善。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副最佳对联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联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联创作的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参考书籍:关于对联的起源、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的书籍。

2. 网络资源:关于对联的起源、分类、特点和创作方法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3. 名联集:收集各种类型的名联,用于示范和欣赏。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对联的资料,了解对联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课堂活动:通过讲解、示范、创作、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对联的知识和技巧。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创作一副对联,并附上创作心得。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到对联的魅力。

2. 实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了解对联的结构和创作规律。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学习,提高对联创作能力。

4. 激励评价:对学生的对联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和优秀作品。

八、教学难点1. 对联的创作规律:如何使对联内容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2. 对联的创新:如何在传统对联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作品更具个性。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

语文拓展课活动教案——对联趣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包括对联的起源、结构、分类等。

(2)学会编写简单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3. 对联的分类与特点4. 对联的编写技巧5. 名联欣赏与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编写技巧和名联欣赏。

2. 教学难点:对联的编写技巧和创意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分类和特点。

2. 示范法:示范编写对联,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欣赏法:欣赏名联,分析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特点。

3. 示范编写:教师示范编写对联,引导学生掌握编写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名联欣赏:欣赏经典名联,分析其艺术特色。

6. 创意拓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编写具有个性的对联。

8.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编写一副对联,下一节课进行展示。

9.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对联编写能力和审美水平。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讲述对联的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以及对联的平仄、对仗等技巧。

3. 示范编写:教师示范编写一副对联,并解释编写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4.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合作,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名联欣赏:赏析经典名联,引导学生体会对联的艺术魅力。

6. 创意拓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语文活动——对联趣谈教案

语文活动——对联趣谈教案

语文活动——对联趣谈对联趣谈(语文活动课.教案)活动目的:1.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课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文学遗产,是我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异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文章,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集精彩的对联,准备课内交流。

活动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鲁迅先生小时侯在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时,就有对联课。

一次老师出题“独角兽”,同学中有的对“二头蛇”,有的对“九头鸟”,老师都不满意。

鲁迅对“比目鱼”,老师点头赞同。

还有一回,老师出了五字上联:“陷兽入阱中”,鲁迅对“放牛归林野”,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你觉得纪晓岚对得如何?)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如果你是纪晓岚,你会如何对下联呢?我们来看看纪晓岚的下联,你觉得怎样?)纪晓岚随即说:“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这是,纪晓岚又是怎样对的呢?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对联趣谈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对联趣谈【教学目标】知、能目标:1.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2.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联兴趣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难点】简单对联的写作。

【课改设想】了解对联,和学生共同领略、欣赏,尝试掌握对联简单的写作要求、格式,内化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语设计明朝翰林大学士解缙堪称诗词名家,他自幼聪明好学,据说,他六七岁就能吟诗作对,人们都称他为神童。

他家与曹尚书家的竹园相对,于是他便在自己家的门上贴了一幅对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了很不愉快,心想:我家的竹园景色哪能让他借用呢?于是,他就命令人把竹子砍去一截。

解缙见了,就在对联下面各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更加生气,马上命令人把竹子全部砍光。

解缙见后又在对联下面各加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这一次,曹尚书感到十分惊奇,就让人把解缙叫来,当面与他对对联,解缙均巧妙作答,不得不佩服他的奇才。

二、学生列举对联故事三、引入课本中对联故事1.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与寿镜吾先生对对联,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

2.清代纪晓岚与乾隆皇帝对对联。

四、归纳对联特点1.字数相对,对仗工整。

2.内容相对,意境优美。

3.声调相对,平仄和谐。

五、对联相关知识(一)对联简史对联,也叫楹联、楹帖,俗称对子,是我国所独有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是适应汉字的单音节、方块形的特点而形成的。

可以说;汉字是对联这一形式产生、存在及至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对联分类一般可作如下分类:一是根据对联的用途,可分为通用联(春联)和专用联(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二是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百字以上)、中联(百字以内)和短联(十字以);三是根据对联修辞技巧,可分为对偶联、修辞联、技巧联;四是根据联语来源,分为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

当然,对联分类的标准可以有多种,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分类方法,结合课本中选取的部分对联,我们共同赏析。

六、对联赏析(一)文中名联1.北京潭柘寺中一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明确:这幅对联,是讲度量的,人能达到能容天下万事万物的度量,其思想便是进入禅的高层境界了。

大肚能容对开口便笑,容对笑,天下对世间,难容之事对可笑之人,事为仄声,人为平声。

2.明代顾宪成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确: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

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

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3.杭州岳坟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明确:青山很幸运,在它那里埋下了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英魂与尸骨,而那些可贵的白铁却被拿去给那些奸臣筑坟!岳飞报国爱民的耿耿忠心,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永不泯灭,永存后人心中。

青山对白铁,有幸对无辜,埋对铸,忠骨对佞臣。

4.杭州西湖孤山石亭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明确:巧用叠字,顺诵倒读均成联。

有人将叠字折开,略加移动,读作山处明,水处秀,山明水秀;晴时好,雨时奇,晴好雨奇,别有情趣。

(二)文中趣联1.数字趣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明确:(氷)一点两点三点是指的偏旁;丁的第一笔是百的第一笔(百头),以此类推,花是万的繁体字的第一笔,即草字头相同。

2.五行趣联: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明确:上下联五个字的偏旁,包括了火、金、水、土、木五行,3.谐音趣联:移椅倚桐同观月,等灯登阁各攻书。

明确:上联:「移椅倚」同音,「桐同」同音。

下联:「等灯登」同音,「阁各」同音。

4.回文趣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明确:据说清代北京有个天然居酒家。

乾隆微服出游,进店喝酒,忽而想到回文对,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非常得意。

后又将这副对联作为上联,然而他想不出下联,让纪晓岚对,纪晓岚道: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三)补充对联1.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明确:合字联。

2.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痷,二个山人。

明确:拆字联。

3.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明确:琴瑟琵琶都是乐器,且头上均为两个王,即为八王在上了,魑魅魍魉为鬼怪,左边儿都是鬼字,所以是四鬼在边了。

此联传说是八国联军进犯我们中国时出上联,欺我中华无人能对,八大王意寓八国联军。

当时清朝的一位官员对出下联,魅魑魍魉四个字中的鬼都是在边上,四小鬼鬼鬼犯边意寓他们侵犯我们的边境。

此联有力打击了洋鬼子的嚣张气焰。

七、练习写作1.试写出下列对联的下联。

(1)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

(2)常德的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3)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2.我们在诗歌中接触到大量富有文化内涵的专有名词,请从下面名词中任选一个作为陈述对象,为所给的上联写一句下联。

橘子洲浔阳江天姥山洞庭湖长亭兰亭上联:康河桥边多情游子作别西天云彩下联:对联专题训练附答案[典型例题]1.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解析下联是个主谓结构,停顿格式4/4/4/3。

前四字是两个名词构成的,疾恶如仇为成语,杀富济贫是由两个动词并列构成的。

最后三字为动宾结构。

下联也应符合这些要求,可拟为西游师徒从善如流降妖除魔应天道。

2.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

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解析两联都应围绕赞颂老师默默奉献这个中心。

上联停顿为4/3。

三尺讲台为偏正短语,三尺是数量词,讲台是名词,迎冬夏是动宾结构,宾语是表示季节的词。

下联可对一支粉笔写春秋或两鬓染霜送(谱)春秋或满园桃李笑春秋。

[小试牛刀]1.阅读《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2.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福州乌山的王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4.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

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幅对联有一处不妥,请修改。

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7.下列对联分别赞颂了我国的哪位人物,并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赞颂的是_______相关成语_______B.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赞颂的是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C.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赞颂的是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8.《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A.青面兽北京斗武B.景阳岗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D汴京城杨志卖刀9.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10.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

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下联:12.成语对联填空(成语对联的特征:组成对联的两个成语,其意义或相同或相反,其结构一致,工整对仗)。

请在下面的两个成语后面的括号内各填写一个成语,使之与前面的组成对联。

旗开得胜()瓜熟蒂落()13.品对联,填成语。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

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14.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______________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D.千里共婵娟15.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

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

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之美。

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世外桃源与民同乐。

2.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赴汤蹈火悟空勇除妖。

无畏无惧武松猛打虎。

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3.A4.守业难,知难不难。

5.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

6.周树人深情怀旧7.诸葛亮三顾茅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8.D9.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0.秋色人似画中游。

秋日人如画中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