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本细节,丰厚语文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文本细节,丰厚语文课堂

文本细节是作者精心打造的。关注文本细节是阅读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凡是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无不重视文本细节,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厚。

一、数字的背后大有文章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为了表现谈迁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作者多处运用了数字。课文第一段写道: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教学时,教师这样启发学生:当这些数字跳入你的眼帘,你有什么感受?为了使学生对“400多万字”这样的抽象概念形成更具体的感受,教师补充,这相当于40多本语文课本的字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具体形象感受到这本巨著之“巨”了。对“20多年”,教师也采用了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20多年啊,足以使一个原本健壮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部奋斗史啊!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下文理解书稿被偷所带给谈迁的不亚于灭顶

之灾的“厄运”铺路,从而体会谈迁那非常人能及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逝去的岁月,是心血与汗水,更是谈迁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啊!这些都值得细细咀嚼。

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数字,都可以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有时不妨上“数学课”。一位老师在教学《郑

和远航》一课时,为了感知宝船之大,就做了一回数学题:“宝船长148米,宽60米。我们的教室有4米高,整幢楼共四层,那148米的宝船相当于多少幢教学楼呢?”“一艘宝船就这么大,62艘宝船呢?”这样一算,当时郑和远航的规模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二、关键词语,内涵丰富

《鞋匠的儿子》一文中林肯总统面对别人的羞辱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直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教师抓住文中的“忠告”一词进行追问:“忠告”指的是哪句话?学生找出来后齐读,即“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读后教师又问:“你们觉得那位参议员的话是‘忠告’吗?”(不是。)那么,不是“忠告”又是什么呢?(是羞辱,是挖苦,是嘲笑……)你会把别人对你的羞辱、挖苦看做“忠告”吗?(不会。)而林肯却能把别人的羞辱看成“忠告”,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呢?(总统十分宽容大度。)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体会人物品质这一环节上,教师没有简单地采用贴标签的形式,而是紧紧扣住关键词语,层层剥笋,步步深入地理解,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小小省略号,不可小觑

省略号是表明文句中省略内容的标号,虽小,内涵却十分丰富,可表示引文的省略,可表示举例的省略,也可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还可用来表示语句未完、意思未尽等。

1.结合省略号明写法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的事例来证明“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的观点。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教师准确地抓住了这个省略号进行了如下教学:

(1)当你听到太极洞里传来水滴声,你会想起谁?学生马上会想到文中提到的三位古今中外的名人。

(2)除了文中的这些人,你还会想起谁?学生马上能想到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的人物如谈迁、诺贝尔等或从课外资料里读到的人物。

(3)这个省略号能让我们想起很多很多拥有水滴精神的人。其实,不光是名人,普通人身上也具备这种精神。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同学。接着,教师讲述了课前了解到的班上一位韩国籍学生苦学汉语的事例。学生马上就能举出班上的其他一些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学的事例,使滴水穿石的精神具备了更多现实意义。

(4)为什么作者不写我们身边的这些同学的事例呢?原来,所选事例要典型,为大多数人所了解,才有说服力。为什么不都写我们中国人的事例呢?因为事例要有代表性。

在这段教学环节中,教师抓住小小的省略号,既让学生知道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又让学生明白作为一个普通人同样可以凭借滴水穿石的精神做出成绩的道理,还渗透了选材要典型的写法指导,真可谓“一石三鸟”。

2.在省略处“补白”

课文常因表述需要而对某些内容有所省略,这些“留白”处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看似“空白”,却能激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是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应适当地让学生依据文章发挥想象,补足情节内容。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的第十九自然段:“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有着深厚的情感又不得不忍痛割爱的矛盾复杂心情,然后让学生思考:这儿为什么要用省略号?此时此刻,彭德怀可能会想些什么?要求学生用几句或一段话写写彭德怀的心理活动。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起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

可见,处理好文本的关键性细节,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着力点。一串数字、一个生动传神的词语,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通过学生的理解、揣摩、品味,都可能成为解读文本、展开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教师只有通过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发现关键的细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重点突破,“窥一斑而见全豹”,才能使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使课堂教学越发显得丰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