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口腔科诊疗常规
![口腔科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2d6b6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0.png)
口腔科诊疗常规口腔科诊疗是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专科,它涵盖了口腔内外科各个领域,包括牙齿、牙龈、口腔黏膜、颞下颌关节以及咬合等方面的功能和疾病。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口腔科诊疗已成为人们保持口腔健康和美丽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您介绍口腔科诊疗的常规流程和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口腔健康。
首先就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预防。
前提是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每天两次刷牙的习惯,早晚各一次,保持口腔清洁。
口腔清洁可通过牙刷刮洗牙齿及牙龈,定期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进行清洁。
此外,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减少高糖和酸性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避免咬硬物或使用牙齿作为工具等。
这些预防性的措施能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使口腔保持健康。
其次是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断。
一旦出现口腔不适或异常症状,就应尽早就诊咨询专业口腔医生。
口腔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观察牙齿、牙龈、口腔黏膜的情况,使用检查镜和探针检查牙周情况,还可以通过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进一步了解病情。
口腔科医生能够准确地诊断各种口腔疾病,如蛀牙、牙龈炎、牙周病、口腔溃疡等,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口腔科诊疗的常规治疗是口腔疾病的关键环节。
根据病情轻重,治疗范围涵盖了从简单的口腔卫生指导、洗牙到复杂的根管治疗和牙齿修复、牙槽骨移植等手术治疗。
另外,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也是口腔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如拔牙、智齿切除手术,口腔肿瘤切除手术等。
临床上,口腔医生还会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复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口腔科还发展了一些先进的治疗技术,如口腔种植、正畸矫治、口腔美容等。
口腔种植是通过在牙根部植入钛合金种植体,然后安装人工牙冠进行修复,以恢复缺失牙的功能和美观。
正畸矫治则是通过矫正器等器械调整牙齿和颌骨的位置,改善咬合和外观。
口腔美容主要包括牙齿美白、瓷贴面、美容冠等,以改善牙齿的色泽和外形,让患者恢复自信的笑容。
总的来说,口腔科诊疗的常规流程涵盖了预防、诊断和治疗等环节。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693052f9b6648d7c1c7468b.png)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口腔科诊疗常规(正文)
![口腔科诊疗常规(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3191d8b9f5335a8103d2209b.png)
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常规涡阳县新兴医院编二O一六年六月目录第一章牙体牙髓疾病的常规诊断指南第一节浅龋【诊断】1。
一般无自觉临床症状2.平滑面的浅龋临床检查可见病损处呈白垩色或棕褐色改变,窝沟的前期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
3。
探诊可有粗糙感,质地略软可卡住探针。
4.邻面平滑面早期龋不易发现,可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探查,并配合咬合翼片检查。
5。
浅龋早起诊断的其它方法。
(1)荧光显示法:以一种氯化烃类涂料涂布牙面2~3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紫外线照射局部,龋损部位可发出荧光以助诊断。
(2)显微放射摄影法.(3)氩离子激光照射法等。
【鉴别诊断】1.釉质钙化不良临床表现为牙面出现白垩色损害,但釉质形态基本完整,表面光洁,质地较硬,且可出现在牙面的任何部位。
2.釉质发育不全可有釉质实质性缺损,出现带状或窝状的棕色的凹陷,甚至牙冠缺损,或牙冠变黄或褐色,但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
3.氟牙症特点是在同一时期萌出牙的釉质上有白垩色或褐色的斑块,严重者还并发有釉质的实质缺损,但质硬,且多见于恒牙,有高氟区生活史.【治疗原则】1.龋齿的保守治疗.2.充填治疗。
第二节中龋【诊断】1.可有冷热或甜酸刺激敏感症状,多为一过性敏感症状,无持续性痛或自发痛,也可无主观症状。
牙颈部中龋的症状较为明显,因该部位距牙髓较近。
2.临床检查可见龋洞,发生在邻面或窝沟处的龋釉质可呈墨浸样破坏.3.探诊洞底位于牙本质浅层,质软,轻度敏感。
4.对不易确诊的发生在邻面的龋,必要时拍咬合翼片以确诊。
【治疗原则】充填治疗。
第三节深龋【诊断】1.有明显的冷热酸甜刺激敏感症状,或有食物嵌塞后的一过性疼痛,但疼痛不持久,无自发痛。
2.临床上检查可见大龋洞,发生在深窝沟下的龋,有时洞口不大,可去净腐质后确诊。
3.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探诊敏感,但未露髓。
4.冷热诊无明显异常或有一过性敏感的反应,但不应有延迟性疼痛,咬合翼片可见深龋洞。
【鉴别诊断】1.牙髓充血患牙对温度测试敏感,立即出现疼痛反应,去除刺激后可有短暂的疼痛症状.深龋对任何刺激都不出现持续性或延缓性疼痛症状。
口腔科慢性牙周炎诊疗常规
![口腔科慢性牙周炎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2a3862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70.png)
口腔科慢性牙周炎诊疗常规
【诊断】
1.牙龈炎症(充血、水肿、易出血)。
2.牙周袋形成伴或不伴于牙龈退缩。
3.牙松动。
4.X线牙片显示牙槽骨吸收。
【治疗原则】
1.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
2.牙周创伤者,患牙应进行选磨去除早接触点,如有食物嵌塞应进行食物嵌塞的矫治;
3.松牙固定;
4.病牙拔除,对牙槽骨吸收过多,牙周袋过深松动度大、咬合不良的牙齿,应予拔除;
5.牙周袋处理,包括急性期牙周脓肿成熟时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并配合全身用药;慢性期清除牙石,调整咬合,必要时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6.全身疾病的相应治疗。
7.复查以及复治。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f0653b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4.png)
口腔科诊疗规范及操作常规2023年3月目录第一章龋病 (2)第二章牙髓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根尖周炎..........................................................................................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牙周病.........................................................................................................................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概述龋病俗称蛙牙、虫牙,是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上慢性、进行性破坏在细菌性疾病。
2.0病因目前较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理论,即龋病是宿主、微生物、饮食和时间四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3.0诊断要点3.1龋病的诊断仅限于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的活髓牙,表现为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的改变。
3.2好发牙位: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前磨牙、第三磨牙、上颌前牙,患龋率最低的是下颌前牙。
好发牙面:咬合面、邻面、颊面3.3分类按情况和进展速度,可分为:急性龋、慢性龋、继发龋按损坏的部位,可分为:窝沟龋、平滑面龋、根面龋、线形釉质龋、隐匿性龋;按病变深度,可分为:浅龋、中龋、深龋。
上述分类中,按照病变深度分类最常用,不同的类型诊断的难易程度不一样,患者的感觉也不一样,治疗手段也存在差异,患者的预后也不一样。
4.0主要症状4.1牙齿颜色改变:是龋病最常见的症状,根据发病部位和龋坏程度不同,可出现白恶色、黄褐色、棕褐色、黑色改变。
16版口腔疾病诊疗常规定稿
![16版口腔疾病诊疗常规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7937b99eaaea998fcd220ea2.png)
儿童常见口腔科疾病诊疗常规目录第一节、疱疹性口炎第二节、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第三节、游走性舌炎第四节、粘液腺囊肿第五节、乳牙龋病第六节、乳牙牙髓病第七节、先天性唇腭裂第一节疱疹性口炎【诊断】1、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就是6个月至2岁得婴幼儿。
2、急性发病,常有严重全身反应,表现为发病前2~3天发热、淋巴结肿大、流涎、拒食。
3、查体:口唇周围皮肤粘膜交界处以及口腔内任何部位黏膜出现红斑基础上丛集成簇得帽针头大小得透明小水泡,常双侧分布。
水疱极易破裂,初破裂时表面可见白色微隆得疱壁覆盖。
不久丛集得水疱融合成大小不等得溃疡。
4、病程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
【鉴别诊断】1、口疮性口炎:损害为散在性得溃疡,多好发于角化较差得区域,但无口唇部得皮肤损害。
2、手-足-口病:前驱症状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然后在手掌、足底与口腔黏膜发生散在水泡、丘疹或斑疹,数量不等。
口腔损害较皮肤严重,约经5-10日愈合。
对症治疗为主。
【治疗】1、全身治疗:抗病毒,合并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含漱液、金甘油、雾化治疗。
李觉慧第二节口腔白色念珠球菌病又称鹅口疮。
【诊断】1、系口腔黏膜得白色念珠球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
2、口腔黏膜损害呈乳白色,可单独或并发口角区损害,表现为充血与皲裂,即感染性口角炎。
3、检查要点: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得一处或数处,早期呈白色针状斑块,轻度隆起,感染严重时可融合成条索或丝绒状斑块。
急性期由于损害区黏膜充血,白色损害非常鲜明。
陈旧性损害常呈白色或淡黄色。
发生口角炎时有以下特点:双侧口角损害较多,口角区得皮肤-黏膜充血潮红,伴皲裂、糜烂与少量渗出,可结成淡黄色或合并血性痂皮,启口受限,张口稍大感疼痛或引起少量溢血。
【鉴别诊断】口角炎:多见于寒冬干燥季节或伴舔唇与舔口角习惯;凡由维生素B族缺乏所引起得口角炎往往伴有舌背丝状乳头或兼有菌状乳头萎缩,甚至并发眼结合膜炎或皮炎。
【治疗】局部盐酸洗必太清洗,制霉菌素甘油涂抹,注意口腔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口腔疾病诊疗标准
![口腔疾病诊疗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25155a1bceb19e8b8f6baaa.png)
口腔科疾病诊疗标准一,牙髓病(一)急性牙髓炎临床表现:特点是发病急骤、疼痛剧烈。
急性牙髓炎的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
2、疼痛常在夜间发作。
3、疼痛常不能定位。
4、温度刺激使疼痛加重。
诊断要点:1、典型的疼痛特点。
2、患牙可患有深龋、深牙周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的实质缺损,近髓腔或已穿髓。
3、探诊剧烈疼痛。
4、叩诊无明显不适。
5、牙髓活力测试:温度刺激使疼痛加重,刺激去除后疼痛仍然持续。
电活力测试,早期低于正常,晚期往往高于正常。
治疗原则及方案:1、去除病变牙髓组织,保存患牙。
2、局麻下开髓、拔髓,也可封失活剂后拔髓。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3、条件受限或因根管形态复杂者,可考虑作干髓术。
(二)慢性牙髓炎临床表现:1、患牙无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但可能有较轻微的自发性钝痛。
2、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去除刺激后疼痛持续较长时间。
3、有轻度的咬合痛或扣痛。
4、一般可定位患牙。
5、X线照片检查可见根尖周间隙增宽或硬板模糊。
6、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发生于青少年乳、恒磨牙龋洞穿髓孔较大者,有红色肉芽组织充满龋洞,探诊时易出血。
诊断要点:1、既往可有自发痛史,或长期冷、热刺激痛,或有咀嚼食物痛。
也可无明显自觉症状。
2、没有剧烈的自发疼痛,可有钝痛或胀痛,可以定位。
3、检查有深龋洞、深牙周袋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
4、探诊可发现穿髓孔,探诊明显。
也可无穿髓孔。
可发现牙髓息肉。
5、叩诊不适或扣痛。
6、温度测试反应迟钝或敏感。
治疗原则及方案:治疗原则为保存患牙。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根管治疗、牙髓塑化治疗或干髓术。
(三)逆行性牙髓炎临床表现:1、患牙可表现为典型的急性牙髓炎症状。
2、患牙也可呈现慢性牙髓炎的表现。
3、患牙均有长时间的牙周炎病史。
诊断要点:1、自发性和阵发性疼痛,冷、热刺激痛或有放射性疼痛。
2、检查牙体一般无龋坏,但可发现深牙周袋或有创伤性咬合。
3、叩诊往往呈阳性。
4、X线片检查可见根周牙槽骨吸收。
口腔门诊诊疗方案
![口腔门诊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594351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b.png)
口腔门诊诊疗方案1. 前言口腔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有时候我们不太注意,但是口腔的健康却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口腔中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到口腔门诊进行治疗来解决。
本文将介绍口腔门诊所提供的诊疗方案,包括口腔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口腔保健的方法。
目的是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口腔保健知识,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
2. 口腔常见疾病2.1 龋齿龋齿是口腔中常见的牙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龋齿的形成和细菌的不断代谢有关,细菌代谢会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表面的釉质,使牙齿产生龋病。
治疗方式:•明确诊断。
•进行龋齿洞的清洁。
清除洞内的腐烂的组织,防止龋齿扩大。
•进行牙齿充填修复或者根管治疗。
2.2 牙周病牙周病是包括牙龈炎等众多牙周组织疾病的总称。
牙周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牙龈周围的细菌引起的炎症,常发生口臭等症状。
治疗方式:•牙齿及周围组织的清洗。
清除口腔里的细菌和牙石。
•使用药物帮助牙龈愈合。
2.3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中常见的炎症,通常是因为口腔受到外界刺激或者全身性疾病所引起。
治疗方式:•加强口腔卫生。
可以用温水含漱,用盐水漱口以及使用消炎药。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食品。
3. 口腔保健3.1 牙刷选择合适的牙刷是非常重要的,牙刷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牙齿的情况而定,可以选择刷毛柔软、薄毛不易变形的牙刷。
3.2 漱口水漱口水可以有效杀灭口腔细菌,防止口腔病变。
建议使用含氟漱口水,毕竟氟对于防龋效果非常好。
3.3 合理饮食饮食健康对于口腔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多食用糖果和饮料会导致牙齿龋蚀,应该减少吃甜食和饮料的次数。
4. 总结口腔保健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做好口腔的健康保障对于我们的健康非常重要。
当然,对于口腔疾病的治疗,我们应该尽早到口腔门诊进行诊疗。
相信通过了解本文所介绍的口腔诊疗方案,我们能够更好的保障我们的口腔健康。
完整版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完整版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bb69a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7.png)
完整版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引言口腔科常见疾病是指在口腔和颌面部发生的一系列常见病症,包括牙齿龋洞、牙周病、口腔黏膜炎症等。
本文档旨在提供口腔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便帮助医生更好地诊疗患者。
1. 牙齿龋洞牙齿龋洞是多种因素引起的牙齿组织破坏的疾病。
一旦发生龋洞,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疾病恶化。
- 诊断:口腔检查、X射线检查。
- 治疗:龋洞修复,包括补牙、植骨术等。
2. 牙周病牙周病是导致牙齿周围组织发炎和损失的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 诊断:口腔检查、牙周袋测量、X射线检查。
- 治疗:口腔卫生指导、洁牙、牙周手术等。
3. 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炎症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的有口腔溃疡、口炎等。
- 诊断:口腔检查、病史询问。
- 治疗:口腔卫生指导、局部药物治疗等。
4. 口腔肿瘤口腔肿瘤是指在口腔和颌面部发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 诊断:口腔检查、组织活检、影像学检查。
- 治疗: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5. 颞下颌关节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是指颞下颌关节及相关组织发生一系列病变的疾病,常见的有颞下颌关节紊乱和颞下颌关节炎。
- 诊断:病史询问、颞下颌关节检查、影像学检查。
- 治疗:口腔卫生指导、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6. 口腔颌面畸形口腔颌面畸形是指颌骨和牙齿形态发生异常的疾病,早期治疗可有效纠正畸形。
- 诊断:口腔检查、牙科摄影、X射线检查。
- 治疗:正畸治疗、正颌手术等。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口腔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包括牙齿龋洞、牙周病、口腔黏膜炎症、口腔肿瘤、颞下颌关节疾病和口腔颌面畸形等。
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诊疗决策。
(注:本文档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循专业医学指南和医生的建议。
)。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646a87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7.png)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冠周炎【概述】冠周炎是在牙齿萌出过程中,牙冠周围组织感染发生的急性炎症,以下颌第三磨牙最常见。
【病因】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发生于青年人,因牙位不正,萌出困难,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由牙龄袋内的细菌感染所致。
【临床表现】(一)多发于18-30岁年轻人。
(二)多发于下颌第三磨牙。
(三)多于过度疲劳、月经来潮等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发作。
(四)全身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食欲减退,脉速,大便秘结。
(五)磨牙后区胀痛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时疼痛加重。
局部可有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痛。
(六)不同程度的开口受限,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的软组织及牙龈红肿、压痛,龈瓣糜烂,龈袋内可溢出脓液。
舌腭弓及咽侧壁可受累红肿。
(七)面部相应部位软组织水肿,患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并发症】(一)炎症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可穿破皮肤或粘膜破溃成瘘。
(二)炎症顺筋膜间隙扩展可导致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颊间隙、下颌下间隙、口底间隙、咽旁间隙感染及扁桃体周围炎。
冠周炎未得到适当的治疗可引起嚼肌、下颌及咽旁等间隙感染,亦可引起下颌骨骨髓炎。
【辅助检查】(一)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
(二)X线摄片:显示智齿不全萌出或阻生。
【诊断】(一)临床检查或X线摄片示智齿不全萌出或阻生。
(二)磨牙后区胀痛,开口受限。
(三)智齿冠周红肿糜烂,龈袋溢脓。
(四)有或无全身症状。
(一)第三磨牙萌出不全,牙冠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龈袋和盲袋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二)具有不同程度的开口障碍。
(三)血白细胞计数增多,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重者可有发热,面颊部肿胀,全身不适。
【治疗】(一)全身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抗生素。
炎症较轻患者可口服克林霉素0.3g每日3次。
较重患者可静注青霉素G 800万U/d,或先锋霉素V2g每日2次。
合并应用甲硝唑0.5g每日2-次。
(二)局部治疗:1.l%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龈袋,擦干局部后用探针在龈袋内点入碘甘油,每日1次;2.龈瓣附近形成脓肿应切开引流;3.急性炎症消退后切除龈瓣或拔除阻生牙。
口腔科诊疗常规
![口腔科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df9bdfd25c52cc58ad6be1d.png)
口腔科第一节冠周炎概述冠周炎是牙齿萌出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牙冠周围软组织的炎症。
临床上多见下颌第三磨牙(俗称智齿)。
其次上颌第三磨牙亦可发生。
本病多发生于18~30岁之间。
病因病理病机第三磨牙萌出困难是引起冠周炎的主要原因。
这种原因的产生是由于磨牙萌出位置不符,这与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变过程中,由于食物、生活习惯与咀嚼力的变化,逐渐产生下颌骨的退化有关。
磨牙阻生的类型对冠周炎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上以部分萌出的垂直陌生和近中倾斜阻生最多,也最常引起冠周炎。
萌出不全的牙冠位置大多低于第二磨牙咬平面,其远中和颊、舌侧常有龈瓣覆盖,龈瓣与牙冠之间形成深而窄的盲袋,它自洁作用差,易藏食物残渣,它的温度及湿度是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
正常情况下,人体抵抗力强,细菌不能得逞。
但当人体在感冒,睡眠不足、疲劳等情况使人体低抗力下降,此时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咬及咀嚼时对龈瓣的机械损伤,使粘膜发生溃烂,破坏了组织的防御功能,使细菌乘机而入,也可引起冠周炎。
临床表现冠周炎初期只是牙龈疼痛红肿,在咀嚼及吞咽时加重,可出现张口疼痛加重,当感染波及嚼肌及翼内肌时可出现牙关紧闭。
局部可出现肿胀,淋巴结可增大及压痛。
此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全身不适、发烧及白细胞增高。
发病2~3天如疼痛不止,发烧不退,可考虑炎症发展到化脓期。
如此期及时切开引流,炎症则逐渐消退。
如此期感染不予控制,则炎症扩散,感染可向嚼肌、颊部、咽旁、下颌等扩散引起相应间隙的间隙感染。
并可进一步引起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治疗根据临床检查有第三磨牙,可拍X线牙片证实,以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有时反覆感染,在口腔前庭下颌第一磨牙龈颊沟处有一瘘管,这是急性炎症时骨膜下脓肿向阻力薄弱的嚼肌前缘侵犯所致。
此时应注意,不要误诊为下颌第一磨牙的感染。
冠周炎的治疗早期应控制局部的细菌感染,局部处理很重要,可用3%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液冲洗龈袋,再涂入磺甘油或碘酚。
口腔粘膜疾病诊疗常规
![口腔粘膜疾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3781ef5c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17.png)
口腔粘膜疾病诊疗常规牙龈炎牙龈炎是发生在龈缘和龈乳头的炎症。
【临床表现】牙垢、牙石沉积,引起龈缘和龈乳头明显发红,水肿变形,触动时出血,但很少疼痛,称为不洁性龈炎。
开口呼吸的小儿,因牙龈经常暴露在空气中,使龈表面干燥,龈乳头或龈缘长大,组织致密,色浅,质硬,几乎不出血,称为增生性龈炎。
偶见新生儿发生先天性良性龈瘤,自2—3mm至数Cm大小,出现在上颌峭或下颌峭,此非牙龈炎症,可能防碍吮乳,应予手术割除。
【治疗】主要在于去除刺激物或刺激因素。
单纯性龈炎,去除牙垢、牙石,涂擦2%碘廿油。
口呼吸儿童应矫正治疗。
有全身因素者,除局部治疗外,要给以全身治疗。
应教儿童养成正确刷牙、漱口的习惯。
卡他性口炎卡他性口炎是口腔粘膜在全身感染或局部刺激下发生的炎症反应。
多与上呼吸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某些全身性感染同时发生。
口腔不洁也是发病的条件。
卡他性口炎又常是其他口炎的最初表现。
【临床表现】口腔粘膜普遍充血、水种,有大量稠粘液分泌,有烧灼感和疼痛。
表皮易剥脱,严重时所属淋巴结亦肿大,对刺激和食物敏感,不形成溃疡。
【预防及治疗】经常作好口腔卫生,但病后注意口腔护理。
局部可用无刺激的漱口药清洗。
病情轻者也可不作任何处理,以避免引起疼痛或擦伤,可局部涂冰硼油、龙胆紫等。
一般地说,卡他性口炎是口炎中最轻型,但也常是一些严重口炎或全身性感染的先兆。
鹅口疮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
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
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有时波及咽部,使用一般抗生素可加重病情,促其蔓延。
【治疗】用弱碱性溶液,如2%—5%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洗,涂擦冰硼油、制霉菌素混悬剂等效果良好。
加强营养,特别适量增加维生素B2和C。
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
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1、筛查对象包括我院出生所有新生儿,做好登记制度,详细了解受检者出生情况。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e7e0c4a2d0d233d4b14e699b.png)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常规口腔外科1.口腔颌面部感染(占常见病的21.1%,我县病人占93%)。
(一)智齿冠周炎1)临床表现:常以急性炎症性是出现,初期自觉患侧磨牙后去肿胀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
病情发展后呈自发性跳痛或沿耳颞神经分布区产生放射性痛。
口腔局部可见智齿萌出不全,智齿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的肿胀。
智齿冠周炎可引起邻近组织器官或筋膜间隙感染。
2)临床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口腔检查3)处理:在急性期应以消炎、镇痛、切开引流、增强全身抵抗力,局部冠周冲洗。
对于不能萌出的阻生牙应尽早拔出。
(二)眶下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
肿胀去皮肤发红,张力增大眼睑水肿,睑裂变窄,鼻唇沟消失。
脓肿形成后,眶下区可触及波动感,口腔前庭肿胀明显,压痛,扪及波动。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不难判断3)处理:于口腔前庭上颌尖牙及前磨牙粘膜转折处切开脓肿充分引流。
(三)颊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颊部皮下或粘膜下脓肿,进展缓慢,肿胀及脓肿的范围较为局限。
感染波及颊脂垫时,炎症发展迅速,波及整个颊部,并向其相通的间隙扩散。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脓肿形成后,切开充分引流。
(四)颞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肿胀范围可仅局限或同时有腮腺咬肌区,颊部眶部颧部等区广泛肿胀,有凹陷性水肿,压痛咀嚼痛和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
脓肿形成后,颞浅间隙脓肿可触及波动感。
2)临床诊断:颞浅间隙可根据临床表现,聂深间隙脓肿需穿刺抽出脓液才能证明3)处理:手术切开引流(五)咬肌间隙感染1)临床表现: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明显张口受限。
2)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可3)处理:咬肌间隙蜂窝织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局部用物料疗法或外服中药;一旦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口外切口从下颌支后缘绕过下颌角,据下颌下缘2cm 处切开,长约3-5cm)。
(六)化脓性颌骨骨髓炎1)临床表现:多发于强壮年,男性较多,以下颌骨多发。
口腔科诊疗常规(正文)
![口腔科诊疗常规(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15196725c52cc58bd6be72.png)
牙体牙髓疾病的常规诊断指南一、浅龋【诊断】1.一般无自觉临床症状2.平滑面的浅龋临床检查可见病损处呈白垩色或棕褐色改变,窝沟的前期表现为龋损部位色泽变黑。
3.探诊可有粗糙感,质地略软可卡住探针。
4.邻面平滑面早期龋不易发现,可用探针或牙线仔细探查,并配合咬合翼片检查。
5.浅龋早起诊断的其它方法。
(1)荧光显示法:以一种氯化烃类涂料涂布牙面2~3分钟后用清水洗净,紫外线照射局部,龋损部位可发出荧光以助诊断。
(2)显微放射摄影法。
(3)氩离子激光照射法等。
【鉴别诊断】1.釉质钙化不良临床表现为牙面出现白垩色损害,但釉质形态基本完整,表面光洁,质地较硬,且可出现在牙面的任何部位。
2.釉质发育不全可有釉质实质性缺损,出现带状或窝状的棕色的凹陷,甚至牙冠缺损,或牙冠变黄或褐色,但探诊时损害局部硬而光滑,病变呈对称性。
3.氟牙症特点是在同一时期萌出牙的釉质上有白垩色或褐色的斑块,严重者还并发有釉质的实质缺损,但质硬,且多见于恒牙,有高氟区生活史。
【治疗原则】1.龋齿的保守治疗2.充填治疗二、中龋【诊断】1.可有冷热或甜酸刺激敏感症状,多为一过性敏感症状,无持续性痛或自发痛,也可无主观症状。
牙颈部中龋的症状较为明显,因该部位距牙髓较近。
2.临床检查可见龋洞,发生在邻面或窝沟处的龋釉质可呈墨浸样破坏。
3.探诊洞底位于牙本质浅层,质软,轻度敏感。
4.对不易确诊的发生在邻面的龋,必要时拍咬合翼片以确诊。
【治疗原则】充填治疗。
三、深龋【诊断】1.有明显的冷热酸甜刺激敏感症状,或有食物嵌塞后的一过性疼痛,但疼痛不持久,无自发痛。
2.临床上检查可见大龋洞,发生在深窝沟下的龋,有时洞口不大,可去净腐质后确诊。
3.洞底位于牙本质深层,探诊敏感,但未露髓。
4.冷热诊无明显异常或有一过性敏感的反应,但不应有延迟性疼痛,咬合翼片可见深龋洞。
【鉴别诊断】1.牙髓充血患牙对温度测试敏感,立即出现疼痛反应,去除刺激后可有短暂的疼痛症状。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457ea0e84868762caaed5b0.png)
口腔科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种牙拔除术适应症:龋病:严重广泛的龋坏,不能修复的牙。
根尖周病:根尖周围病变采用根管治疗、根尖切除或牙再植等治疗方法不能保留的牙。
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骨组织已大部分破坏、极松动的牙。
隐裂牙、牙根纵裂,创伤性磨牙根横折等无法保留的牙。
牙外伤:牙根折断线与口腔相通者。
牙髓内吸收过多,易发生病理性折断的牙。
埋伏牙:引起邻近牙疼痛或压迫吸收的牙。
阻生牙:常引起冠周炎者或易引起邻牙破坏及牙根吸收的牙。
额外牙:致使邻牙迟萌,牙根吸收或错位萌出致牙列拥挤,影<响美观的牙。
融合牙及双生牙:乳牙融合或双生,影响恒牙正常萌出的牙。
滞留乳牙:影响恒牙萌出的牙。
错位牙:致使软组织创伤,不能用正畸治疗的牙骨折累及的牙:以颌骨骨折或牙槽骨骨折所累及的牙,影响骨折正常愈合的牙。
治疗需要:因正畸需要或肿瘤放疗前为预防并发症而需要拔出的牙。
禁忌症:心脏病:近期有心梗病史,约六个月内。
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
心功能三~四级,或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
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血压≥180/110mmhg,应先控制后再拔牙。
有Ⅲ0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症史者。
高血压:血压160/95mmHg为高血压。
若血压高于180/100mmHg,则应先治疗再拔牙。
2.60岁以上舒张压持续超过100mmHg或50岁以下舒张压持续超过90mmHg,视为高血压。
(三)造血系统疾病:1.贫血:血红蛋白<8克,红细胞压积<30%,禁忌拔牙。
慢性贫血,血红蛋白在6克以下不可耐受手术。
老年或动脉硬化者,血红蛋白则应该保持在10g/dl左右才能拔牙。
(1)再生障碍性贫血若经治疗以缓解但血红蛋白<8g/dl,则不能拔牙。
(2)巨幼细胞性贫血(3)缺铁性贫血(4)溶血性贫血2.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1×109 /L,则禁忌拔牙。
3白血病。
4.恶性淋巴瘤。
5.出血性疾病:(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急性型:多见于儿童。
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常规
![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a664c56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4.png)
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常规一、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1.口腔检查:根据病史询问,仔细观察口腔黏膜、牙齿、牙周组织等,进行常规口腔检查。
2.牙齿影像学检查:临床需要时,进行牙齿的X光检查,如牙片、口内摄影、口腔摄影等。
3.牙髓诊断:通过收集病史,结合官能检查和X光检查等手段,对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髓病进行诊断。
4.牙周组织检查:包括口腔卫生情况、牙石、牙周袋、牙周炎程度等方面的检查,可采用探诊、牙周袋测量、X光检查等方法。
5.牙体牙髓治疗:包括牙髓炎的根管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牙齿修复和根管治疗等方法。
6.牙周治疗:根据牙周炎的程度和牙周袋的深度,选择牙周炎的相应治疗方法,如洗牙、刮治术、药物治疗等。
7.牙齿种植:如牙齿缺失,可进行牙齿种植术,用人工种植牙根代替缺失的牙齿。
8.正畸矫治:根据牙齿错位和咬合异常的情况,进行牙齿正畸矫治,以达到正常的咬合和美观的牙齿。
1.口腔卫生指导:给予患者正确的口腔卫生指导,如正确刷牙方法、使用牙线等,以保持口腔健康和预防口腔疾病。
2.牙石清除:采用超声波洁牙仪、手动刮治仪等工具,将牙齿上的牙石清除掉,保持口腔清洁。
3.牙齿修复:利用牙色填料、全瓷修复、金属瓷修复等材料修复牙齿的缺损和损坏,使牙齿恢复正常形态和功能。
4.牙齿根管治疗:利用超声波根管治疗仪、根管充填材料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根管治疗,将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等疾病进行治疗。
5.牙周袋治疗:利用手动、超声波等刮治仪将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石清除,保持牙周组织的健康。
6.牙齿种植术:通过手术将人工种植牙根植入牙槽骨内,再进行牙冠修复,达到恢复缺失牙齿功能和外观的目的。
7.牙齿正畸:利用托槽、弓丝等器械进行牙齿移动和改正错位,达到正常咬合和美观的效果。
总结: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涵盖了口腔疾病的各个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口腔检查、牙齿影像学检查、牙髓、牙周组织等诊断和牙体、牙髓、牙周进行治疗的方法。
而医院口腔科技术操作常规则是指在日常的口腔治疗工作中,医生和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技术操作方法,如口腔卫生指导、牙石清除、牙齿修复、根管治疗、种植术、正畸等等。
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常规
![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b549024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6.png)
医院口腔科诊疗指南及技术操作常规诊疗指南1. 口腔常见疾病诊治方法1.1 龋病龋病是口腔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脱矿,形成小洞。
诊断龋病可通过口腔检查和牙齿X光辅助诊断。
治疗包括龋斑和龋洞的掏除,复合树脂充填,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或拔牙。
1.2 牙周病牙周病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肿胀,流血,牙齿松动和牙周袋形成。
诊断可通过口腔检查和X光辅助诊断。
治疗包括口腔清洁和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变,口腔外科手术和药物治疗等。
1.3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表现为粘膜发生溃疡,疼痛不适。
诊断可通过口腔检查和病史询问,规范治疗包括口腔卫生和药物治疗等。
2. 牙齿不同行业的伤害防治措施2.1 运动员运动员是牙齿受伤最常见的人群之一,在运动中的接触或受伤,常常导致牙齿的脱落或破损。
运动员应佩戴牙齿保护器,在比赛或训练期间保护口腔,减少牙齿受伤。
2.2 工人工人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机械、化学等危险物质,可能导致牙齿损伤。
工人应该佩戴适合的头盔、眼镜等保护装备,同时应该注意口腔卫生和牙齿的修复。
2.3 汽车司机汽车司机在驾驶时,突发意外可能导致头部受伤,口腔损伤是常见的一种。
汽车司机应该佩戴安全带和头盔,防止意外受伤。
技术操作1. 牙齿矫正牙齿矫正是一种将不齐的牙齿调整到正确位置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矫正方法包括传统的牙套和隐形牙套。
矫正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定期复查和调整。
2. 牙齿美容治疗牙齿美容治疗主要是通过修复牙齿表面缺陷,美白等方法来改善牙齿的外观,让牙齿更加美观。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牙齿贴面、全瓷牙套等。
3. 牙齿种植牙齿种植是一种通过种植人工牙根来修复缺牙的方法。
种植需要在口腔内手术操作,需要进行植骨等复杂的操作,需要非常谨慎。
口腔常见疾病的规范治疗和不同行业牙齿伤害的防治措施是保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方面。
针对不同牙齿问题的技术操作,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持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方案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31d4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3.png)
口腔科常见病诊疗方案一、牙周病1. 基础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教育、洁牙。
口腔卫生教育,如正确刷牙的方法、方法的正确使用牙线等;洁牙,是指通过专业的洁牙器械和牙科医生的操作清除牙面和牙周袋附着的菌斑、软垢和牙石等。
2. 药物治疗:口腔漱洗液、口腔药膏、漱口剂等,选用所含有效成分为氯己定、甲硝唑、替硝唑、甲基异硫氰酸盐、四环素等药物。
3. 手术治疗:包括改善袋深和宽度的扩充治疗、口腔手术消毒池和袋深的各项清创手术等。
二、龋齿1. 填充修复:在保持口腔健康和口腔功能的同时,通过填充物对龋坏牙、磨损、断裂、缺损等进行修复,目前常用的填充材料有树脂、玻璃离子等。
2. 牙齿矫正:适用于错牙剖牙、前牙前突、半列、牙缝过大等,目前主要方法有传统的金属矫正、自锁透明陶瓷矫正、隐形矫正等。
3. 牙齿种植:适用于单个或多个牙齿缺失、严重错牙排列、牙齿畸形、牙齿根部长期感染性牙病等,目前主要方法有常规钛种植、隐形种植等。
三、口臭1. 口腔卫生:保持口腔卫生,如每天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方法。
并定期到口腔科检查和清洗牙齿。
2. 饮食控制:限制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葱姜等;增加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3. 药物治疗:口腔消炎药、口腔腐蚀剂、脱敏剂等口腔药物,如氧化锌口腔凝胶、蛋白酶口腔液等。
四、唇腭裂1. 手术治疗:唇腭裂的手术治疗主要分为唇部的修复和腭部的修复两部分。
手术一般在出生后3~6个月左右进行。
2. 言语调理:在唇裂、腭裂修复术后,要进行言语调理和锻炼。
五、口炎1. 症状处理:口炎的症状处理主要包括口腔冲洗、涂抹药物等。
如口腔凉敷、涂布消炎药膏等。
2. 坚持运动:运动对口炎患者的康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唾液、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等。
3. 控制炎症:口腔炎症较易复发,要控制炎症的情况,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卫生,定期到口腔科检查。
六、口腔溃疡1. 特殊饮食:口腔溃疡发作期间要注意特殊饮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的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章:口腔内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第一节:浅龋【病史采集】1.多无自觉症状、激发疼不明显;2.有一定好发部位,呈不对称分布。
【检查】1.牙面有黑褐色或白垩色斑点;2.探及牙表面质地粗糙、变软;3.牙体无明显缺损;4.X片显示透射或边缘模糊影像。
【诊断】1.患者多无主观症状及激发痛;2.牙体出现色、质改变,但无明显缺损;3.X线检查,荧光显示法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牙釉质钙化不全与浅龋鉴别要点:1.前者为发育性疾病,患牙呈对称性分布,后者无;2.前者的好发部位为牙尖及光滑面,后者为牙合面窝沟或邻面;3.前者主要为颜色改变,一般无形、质改变,后者有质地改变; 4.前者病损无进行性,后者有。
【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2.磨除治疗(将面积较小的龋损磨除,使其停止发展或消失);3.充填术治疗,除去龋坏组织,制备洞型,用人工材料填补、修复,恢复正常牙体形态和功能。
第二节:中龋【病史采集】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酸痛感觉,当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2.食物嵌入洞内出现疼痛,口内有异味;3.无自发痛。
【检查】1.龋洞形成,呈黑褐色;2.龋坏区可见软化牙本质及食物残渣;3.X牙片可协助诊断,特别是颈部和邻面龋。
【诊断】1.有激发痛,但疼痛较轻;2.牙可见龋洞,色多为黑褐色;3.X线检查可见龋洞。
【治疗原则】充填术治疗:去除龋坏组织,制备洞型,隔湿,干燥,消毒,垫底以隔绝刺激,保护牙髓,充填材料充填龋损部位,恢复形态及功能。
第三节:深龋【病史采集】1.患牙遇冷、热、酸、甜刺激时出现疼痛,当去除刺激后疼痛可缓解;2.无自发痛史,但对冷刺激较敏感;3.牙有深而大的龋洞。
【检查】1.可见大而深的龋洞,洞内有大量软化牙本质;2.探痛明显,但洞底完整,与牙髓无穿通;3.温度诊阳性,对冷刺激尤敏感;4.叩诊阴性,牙髓活力正常;5.X线牙片显示龋洞洞底完整,未与髓腔相通,根尖周组织正常。
【诊断】1.有激发痛,但疼痛不延续;2.有大而深的龋洞;3.探痛明显,但无穿髓孔;4.对冷诊最敏感,牙髓组织正常;5.X线牙片、透照光等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慢性牙髓炎与深龋鉴别要点:1.前者出现不定期的自发痛,后者无;2.前者激发痛及食物嵌塞痛更严重,且疼痛有延续性,后者疼痛无延续;3.前者可能探及穿髓孔,后者无;4.前者有叩痛,后者无。
【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明显者,应先安抚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再行充填术治疗;2.近髓者可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后再行充填术治疗;3.充填术治疗:应注意先用能安抚牙髓、隔绝对外界刺激而对牙髓无刺激的材料垫底后再行充填治疗。
第四节:牙本质敏感症【病史采集】该症指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及机械磨擦作用时产生的酸痛症状,它为各种牙体疾病所共有,而不是一种独立疾病。
凡能使牙本质暴露或敏感性增高的因素均可能成为该症的病因。
【检查】1.好发于牙齿磨耗严重的部位及牙颈部;2.刷牙、吃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均可引起牙酸痛,刺激去除后症状即消失;3.用尖锐的探针在牙面上可探及1个或数个过敏点。
【诊断】1.患牙主要为刺激痛,尤其对机械刺激最敏感,去除刺激后症状立即消失;2.可探查到敏感点。
【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脱敏,再矿化治疗;2.反复脱敏无效者可考虑充填治疗或人工冠修复;3.激光治疗:Y AG激光照射过敏区;4.个别磨损严重而近髓者,必要时可行牙髓失活治疗。
第五节:牙外伤【病史采集】1.牙齿受到外力碰撞或进食时骤然咀嚼硬物引起牙齿损伤;2.有牙体、牙周组织损伤的一系列症状;【检查】1.损伤轻有牙松动、触痛,有的可见釉质裂,出现牙齿敏感症状。
2.重者发生牙脱位、冠根折,出现牙髓症状。
【治疗原则】1.牙轻度松动者应在受伤后 1~2周内避免使用患牙咀嚼。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松动明显要考虑松牙固定。
定期复查观察牙髓活力。
2.牙脱位者可复位固定,完全脱位者可试行再植术。
3.已露髓者应行牙髓病治疗。
4.根折在无修复条件时一般须拔除。
第六节:楔状缺损【病史采集】不同程度的出现冷热酸甜不适,刷牙时酸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牙髓及根尖病变。
【检查】1.可见牙颈部楔形缺损,表面坚硬光滑,缺损边缘整齐,尖牙双尖牙区好发;2.探诊敏感。
【治疗原则】1.正确选用牙刷、牙膏,纠正刷牙方法;2.缺损少,无症状者,不需作特别处理;3.牙本质过敏者应做脱敏治疗;4.缺损大者可用充填法;5.有牙髓感染或根尖病变时,应做牙髓治疗或根管治疗。
第七节:急性牙髓炎【病史采集】1.尖锐的自发性痛,阵发性发作或加重;2.夜间痛,睡眠困难;3.温度刺液使疼痛加重,刺激去除后疼痛仍可持续较长时间;4.疼痛常不能定位,可放射到头面部;5.牙体多有深龋洞;6.常可探及小穿髓孔,探痛剧烈,有少量出血或脓液;7.牙髓活力异常。
【检查】1.多有深龋等牙体缺损,接近髓腔或有极小穿髓孔;2.探诊常有剧烈疼痛;3.早期叩痛不明显,晚期垂直叩痛;4.电活力测量早期牙髓敏感,晚期活力下降,读数高于正常。
【诊断】1.自发性、阵发性锐痛,夜间尤甚;2.放射痛,不能定位;3.牙体多有深龋洞,常可探及穿髓孔;4.温度诊阳性,疼痛延续时间长;5.牙髓活力异常。
【鉴别】1.牙间乳头炎:有牙龈红肿、食物嵌塞,但温度刺激龈乳头不会引发剧烈疼痛;2.上颌窦炎:温度刺激不出现疼痛,无牙髓感染的患牙,多有感染史,上颌窦前壁有压痛。
3.三叉神经痛:多有板机点,夜间不易发作,温度改变不引起疼痛。
【治疗原则】1.疼痛剧烈的首先应开髓引流(可局麻);2.待疼痛缓解后,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治疗。
年轻恒牙或无明显自发痛的患牙,如穿髓孔小,牙髓组织敏感鲜红的病例可采用直接盖髓术。
第八节:慢性牙髓炎【病史采集】1.轻微的自发性钝病,阵发性痛;2.长时期冷热刺激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较长时间后逐渐消失; 3.多有食物嵌塞痛史,咬牙合不适,多能明确指出患牙。
【检查】1.多有深龋等牙体缺损;2.有深探痛;3.轻度咬牙合痛,叩痛;4.电活力测试反应迟钝;5.X线可见牙周间隙增宽或硬板模糊。
【诊断】凭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诊。
【鉴别】应与急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等鉴别。
【治疗原则】1.牙髓摘除术,即根管治疗。
2.牙根尚未发育完成的单根牙,穿髓孔大,可选用活髓切断术。
3.成年人后牙或根管钙化者,乳磨牙牙根已形成尚未吸收者,可用干髓术。
4.绝大多数的牙髓病患者均可用牙髓摘除术,即根管治疗。
第九节:急性根尖周炎【病史采集】1.自发性、持续性钝痛,严重时可出现搏动性剧烈跳痛,患牙定位明确;2.患牙有浮出、伸长感,不敢咬;3.患牙多有龋洞或变色,根尖区扪压痛,粘膜发红、肿胀;4.多伴有乏力、发热,所属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检查】1.根尖区红肿、压痛;2.叩痛明显,不能咀嚼;3.冷热试、电活力测试无反应;4.X线牙片可偶见牙槽骨破坏的透射影像。
【诊断】1.可定位的持续性疼痛;2.叩痛明显,咬牙合痛;3.根尖区软组织红肿或脓肿形成;4.X线牙片有助于诊断。
【鉴别】牙周脓肿:有牙周袋,脓肿位置接近龈缘、范围局限,牙松动,电测试活力正常、X线牙片显示牙槽骨有破坏。
【治疗原则】1.应急处理:开放髓腔,切开脓肿,调牙合,全身消炎、止痛等药物治疗;2.根管治疗;3.塑化治疗。
第十节:慢性根尖周炎【病史采集】1.无明显自觉症状;2.患牙多有龋坏,变色;3.根尖部有脓性分泌物流出或根尖部有膨隆感;【检查】1.患牙龋坏,变色;2.根尖部粘膜有瘘管或膨隆;3.轻叩痛或不适感;4.温度试、电活力测试无反应;5.X线牙片显示根尖区有边界清楚的透射区或根尖周骨质模糊,疏松。
【诊断】依据症状和体征均可确诊。
【鉴别】应与颌骨囊肿,造釉细胞瘤相鉴别。
【治疗原则】1.根管治疗术;2.牙髓塑化疗法;3.根管外科治疗包括根尖切除、刮治和倒充术。
第十一节:牙龈炎(缘龈炎)【病史采集】1.刷牙及咀嚼时牙龈出血史;2.有无牙龈自发性出血;3.有无血液病史,有无皮肤紫癜、鼻衄、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
【检查】1.牙菌斑、牙石堆集情况;2.炎症区有无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根面龋及充填悬突等刺激因素存在;3.牙龈色泽、形态及龈沟深度,炎症波及范围;4.X线牙片显示无牙槽骨吸收。
【诊断】凭借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确诊。
【鉴别】1.疱疹性龈口炎;2.急性白血病;3.牙周炎。
【治疗原则】1.清除牙石,行龈上洁治术;2.食物嵌塞矫治,包括食物嵌塞牙体选磨法,或用充填法或冠嵌体恢复良好的邻面触点;拔除伸长无对牙合的牙及错位的第三磨牙;3.磨除不良修复体的悬突。
第十二节:妊娠性龈炎【病史采集】1.妊娠引起口腔局部龈炎加重;2.有局部刺激因素存在如牙石、牙垢。
【检查】1.龈边缘可见,单独或者多数性的瘤样突起;2.发炎的牙龈色泽变为亮红或蓝红色,边缘和牙间乳突水肿,易出血,急性炎症少见,一般不痛;3.妊娠第2~3月及分娩前最为严重,可形成妊娠期龈瘤或肉芽肿,通常在产后二个月左右即可逐渐部分减退,如有局部刺激因素存在,牙龈不可能完全恢复正常。
【诊断】凭借妊娠史和临床体征可以确诊。
【治疗原则】1.去除局部因素,加强口腔卫生,分娩后常可逐渐恢复;2.手术切除增生牙龈,有时手术时间可适当延至分娩后进行。
第十三节:青春期龈炎【病史采集】1.发生于青春期或青春前期青少年,女性稍多;2.有局部刺激物存在。
【检查】1.发生于前牙牙龈的牙间乳突或缘龈部分,龈明显肥大,点彩消失,有明显出血倾向;2.牙龈可表现为松软的水肿状态或致密的纤维性改变,通常为深红色;3.多发生于唇侧面,口腔卫生差,若伴有错则更为严重;4.青春期过后,坛生牙龈可部分或完全消退。
【诊断】1.发生于青春期的青少年;2.牙龈乳突明显肿大,甚至可能呈球样突出,覆盖部分牙冠;3.牙龈颜色加深,质地松软,有纤维变时稍硬;4.局部多有刺激物存在。
【治疗原则】1.去除局部因素,保持口腔卫生;2.轻度肿大者,可用牙龈按摩术使症状缓解;过度肥大的牙龈组织,可用龈切除术;3.轻者成年后自行消退。
第十四节:牙周炎【病史采集】.1.有无牙龈出血、牙松动咀嚼无力或咀嚼疼痛;2.有无牙龈肿胀、溢脓、口臭;3.有无牙龈红肿,持续性疼痛,咀嚼痛及淋巴结肿痛等急性发病史;4.有无食物嵌塞,牙外伤或咀嚼不当引起的咬合创伤史;5.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
【检查】1.牙龈有无充血、水肿、组织松软等牙龈炎表现,有无牙龈炎性退缩,有无菌斑、牙石等刺激因素存在;2.是否有真性牙周袋形成;3.患牙有无松动,松动程度;4.有无牙周创伤的早接触点存在;5.有无引起食物嵌塞的因素存在,如牙龈乳头萎缩,邻牙接触不良,牙龈过度伸长、楔状牙尖等;6.有无急性炎症表现,即牙周脓肿的表现;X线照片了解牙槽骨吸收类型及吸收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