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原创精选)

合集下载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新版教材)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新版教材)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一、导语设计(一)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二)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

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

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

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寓言的意义。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难词、难句。

要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

3.结合过去学过的寓言理解其特点,把握寓言的寓意。

4.要着重理解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此外还要理解愚公的妻子和智叟的本质区别,从而理解愚公精神的深刻意义。

5.联系今天的生活,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受到教育,古为今用,丰富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弄懂重点字词的意思,疏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培养阅读古文的能力。

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认识愚公的形象、理解故事的寓意。

难点:对比、衬托手法以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联系生活,辨析寓言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一、.引入巍巍壁迎的三峡是举目“高峡”,几年前人们还曾认为毛泽东的“高峡出平湖”是夸张的梦话,而今天,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梦话变成现实,高峡真正出平湖.那么,一个人搬走两座大山是不是仍是奇闻笑谈呢?好,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来认识这位移山的愚公吧。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

其间,遇到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看注释或。

教师不予指导。

三、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学生读,一个听。

听者发现读音有错,当即指出。

两人对某字的读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这个字,留待一会儿解决。

如是,二人各读一遍。

四再读课文。

读好停顿。

下边语句中所画的“/”为停顿处,供参考。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说明]句中的停顿,一般依据句意或一定的语法关系来读,但又不能限制的过于死板。

有的长句,可以停顿两次。

这里没有标示出来,是为了供施教时灵活掌握。

因为读好停顿,一是为了会读文言文,二是为了弄明白句意。

初始阶段,不必为究竟在什么地方停顿而纠缠不休,只要明白了句意,就基本上达到了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创见的能力,尤其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的能力。

4、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5、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材分析对于人生,每个人有自己的解读。

这篇文章被选进九年级课本上册,对学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冰心说过: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播,随时播种。

这篇课文以小见大,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对我们中学生是个很好的启发,引领他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学方法1.多媒体2.点拨释疑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喻抒写生命和人生。

2、学生学习本文是以阅读和研讨的形式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来,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一生会有多少次庆典活动吗?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吗?谁能说说这完整的人生像什么呢?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1.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2020年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中国新诗中朦胧诗的特点。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中蕴涵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把握诗中富有特征的意象。

【教学难点】1.朦胧诗的特点。

2.诗中“我”的形象。

3.诗中对祖国的感情抒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歌,殷秀梅的《祖国,我永远热爱您》。

(目的:将同学们带入意境)。

每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有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这颗心与祖国的荣辱紧密相连。

无数文人墨客,用饱蘸深情的墨笔,写下了一首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舒婷就是一位代表诗人,今天,我们共同走进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板书课题和作者)二、简介作者及背景舒婷,当代女诗人,福建省泉州市人,1952年出生在厦门,由于家庭的破裂使她过早体味到社会的动荡,人世的沧桑。

70年代末,她的诗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一举闻名。

代表作有诗集《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三、分析诗歌1.听读配乐诗朗诵《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整体感知诗的意境,并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拍、重音和感情。

3.研析诗的内容。

全诗共分四节。

方法:(1)反复诵读,概括出每一节诗的内容。

(2)在读中体会句式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第一节:诗人排列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象: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在这些意象的前面分别加了“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词,显示出祖国的贫瘠与破败,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深情地向祖国诉说着“我”与祖国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情感。

第二节:运用“贫穷、悲哀、希望”等抽象的词语,宗教中传说的“飞天”神,写出人们在痛苦的境遇中饱含着“希望”。

第三节:“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等,写出祖国正孕育着新生。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

第四节:写出“我”与祖国再次融为一体,个体上,“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使命上,“我”要承担祖国振兴的责任。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第一章:《社戏》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作者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3)体会小说中幽默、讽刺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理解其作用。

(2)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3.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

(2)体会小说中幽默、讽刺的语言特点。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

(2)朗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理解其作用。

(4)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5)讨论:分享对小说中幽默、讽刺语言的理解。

(6)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第二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学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 教学重点(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

(2)通过对比手法,把握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3.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4.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对比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手法理解课文。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课文背景。

(2)朗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其性格特点。

(4)通过对比手法,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5)讨论:分享对作者怀念童年生活的理解。

(6)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第三章:《孔乙己》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孔乙己的形象特点。

(2)学习作者运用讽刺手法表现社会现象。

(3)体会小说中幽默、讽刺的语言特点。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最新修订)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最新修订)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涛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

2.联想想象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主题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过程诵读,整体感知诗意,分析诗中意象含义,把握全诗的情感历程,探究诗歌主题。

一、导语设计(一)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

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

(板书文题、作者)(二)同学们,我们为中国古典诗歌而自豪,因为它凝练、隽永,是多少年沉淀的精华。

但这还不是中国诗歌宝库的全部。

一批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新一代诗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感受着新时代的清新气息,创作了一大批精彩华章,装点了中国以及世界诗坛的盛装。

欣赏现当代诗歌,我们会得到另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朦胧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领略它别样的审美特征。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12.2.07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我所任教的 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教材教本分析本学期拟上完九年级上下两册书,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

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

下册主要包括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单元、社会生活的小说单元,生命主题的散文单元、戏剧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合共六个单元。

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

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目的: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7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关系,把握*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性善论”的要点:(1)(2)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4.学生齐读课文。

1 二次备课5.学生自习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概括*大意: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1.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篇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篇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下面是分享的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案3篇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阅读。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积累优美诗句,培养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领会意境,明白主旨。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教具:录音机教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风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小说画卷,无不表现了前人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有幸见到“艳语传绮怨”的温庭筠的《望江南》,听到范仲淹吹的苍凉悲壮的号角,感受到辛弃疾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门的无限悲愤之情……它们或悲愤难忍,或柔情万千,或气壮山河,或低声浅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词五首》,首先欣赏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师范读《望江南》,注意抑扬顿挫,要求学生认真听,师读完要检测学生对这首词朗读节奏和重音的把握。

三、点生简介温庭筠及其作品。

四、生预习课文:1、做《导与练》上的与这课有关的基础题,夯实基础。

2、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课文。

五、师抽查这课的重点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推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

六、揣摩课文:《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诗中人因何而断肠?①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②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又没有音信。

七、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

2020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全册教案部编全册教案

2020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全册教案部编全册教案

2020年最新教学设计20 ---20 学年第学期学校:班级:科目:姓名:学科教学计划任课教师:一、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时间周次教学内容学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期末考试总学时时间:年月日第一单元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语文九班级下册教案5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格外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老师弄通教材内容,精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语文九班级下册教案,便利大家学习,期望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挂念。

人教版语文九班级下册教案1无言之美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目标:把握行文思路,生疏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文章举例论证的方法,读懂谈论文,理解谈论文,揣摩谈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并擅长运用在日常习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心体会“言〞与“意〞的关系;深化理解,体会“无言之美〞。

深化理解,体会“无言之美〞;揣摩谈论文中的精彩论证方式。

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类句子,那么,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义〞“言不尽意〞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学习朱光潜先生的无言之美,细细体会语言的魅力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学问梳理夯实根底1.文学常识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美学家、翻译家。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2.生难字词(1)字音意蕴(yùn)颦(pín)蛾眉(é)寂寥(liáo)谚语(yàn)心旷神怡(kuàng)轻描淡写(miáo)栩栩如生(xǔ)目不忍睹(dǔ)信手拈来(niān)铢两悉称(chèn)(2)词义【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表达;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格外逼真,犹如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格外凄惨,使人不忍心看。

【信手拈来】顺手拿来。

多指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考,就能写出来。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铢两,比方微小之处。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

先试读,再带入问题探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语言魅力,深化解析“无言之美〞。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版55页)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版55页)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word版55页)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质教案包含了本册教材的所有篇目,这些篇目既有经典的传统文学作品,也有现代文学作品,还包括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深刻的哲理,也有丰富的情感。

本册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设置了大量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同,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本册教材的所有篇目的内容理解和文学价值的理解。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文学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学作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教材的结构和逻辑,熟悉每个篇目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等方式,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材,结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教案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3)学会写作各类文体,提高写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1)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掌握;(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3)写作能力的提高;(4)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部分课文内容的理解;(2)写作技巧的运用;(3)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单元(第1-4课):2周2.第二单元(第5-8课):2周3.第三单元(第9-12课):2周4.第四单元(第13-16课):2周5.第五单元(第17-20课):2周6.第六单元(第21-24课):2周7.期末复习:2周五、具体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生字词;②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③学会概括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②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教学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①回顾上学期学过的鲁迅作品;②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②学生自主查找生字词,学习生字词。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备课本部编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第一课、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相关资料]1.作者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旷野》《火把》《欢呼集》《春天》《归来的歌》《艾青诗选》《艾青短诗选》等等。

2.时代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当时是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东北早已沦丧,华北、华东、华南也已遭日寇铁蹄的践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看到当时的形势,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于是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整体感知]1.语知归类①生字注音艾ài嘶sī哑yǎ②词语积累嘶哑: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2.理清思路文章层次如下:第一节: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3.讨论解惑①“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这就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②诗人用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怎样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林间的无比温暖的黎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

③作者通过写鸟儿对土地的痴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如何理解“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表达作者愿为祖国母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2.熟练地背诵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1.扫除字词障碍。

2.熟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翻译课文朗读并背诵课文教学设计导入人到读书年龄,当入学从师,古来如此。

如今更提倡终身学习,可见学习之重要。

然而莘莘学子,读到头来,其结果却迥然有异。

有十年寒窗,一举成名者;有孜孜以求,出人头地者;有碌碌无为,鲜有所获者;有半途而废,不得善终者……究其原因,除却客观因素而外,恐怕是主观勤苦程度不同使然。

因此前人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边苦作舟”。

今天我们学习明朝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其中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教师板书课题)正音正字叩(kòu)问叱(chì)咄(duō)俟(sì)其欣悦负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裂媵(yìng)人以衾(qīn)拥覆皆被(pī)绮绣容臭(xiù)烨(yè)然缊(yùn)袍敝(bì)衣强调学生读一读,最好当堂写一写,真正收到实效。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解词析句教师指导学生重点掌握难懂的实词(特别是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和常用虚词的多种用法。

在理解上要求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俟其欣悦四支僵劲不能动主人日再食同舍生皆被绮绣腰白玉之环2.解释下列文言语句手自笔录弗之怠余因得遍观群书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主人日再食鲜肥滋味之享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3.辨析各组虚词的意义a.无从致书以观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走送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c.门人弟子填其室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d.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翻译课文在基本弄懂词句的基础上,组织同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逐句翻译、理解课文,然后全班交流,教师订正。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3* 短诗五首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第一单元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
2* 梅岭三章
2020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全册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089页 0116页 0198页 0230页 0263页 0303页 0355页 0396页 0413页 0461页 0520页 0522页 0596页 0671页 0686页 0767页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 月夜 断章 统一 写作 学习扩写 5 孔乙己 7* 溜索 写作 审题立意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满江红(小住京华) 名著导读 《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 第四单元 谈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引导、质疑,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段《我和我的祖国》铃声开启了我们今天语文课的序幕,祖国,一个能牵动人们内心真挚情感的词语,歌颂祖国、热爱祖国更是文学经久不衰的主题,不少文人忧国忧民,表达了自己深沉的爱国情感及历史责任感,那么你学过哪些相关的诗词文句呢?(学生发言)同样,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们女诗人也唱起了爱国之歌,今天我们就来当代女诗人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二、交代学习目标三、简介诗人和写作背景1.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致橡树》。

(教师点拨朦胧诗及代表人物)2.背景: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1979年,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这首诗。

四、诵读感知1.预习检测(纠正字音)2.录音范读(注意正音、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4.小组分节朗读5.大组合读五、赏读研析1.逐节赏读重点,小组合作研析:第一节(1)在第一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2)这一节诗应该怎么读?第二节(1)这一节的基调还是深沉痛苦的吗?(2)联系上下节,说说本节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第三节(1)诗人创造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感情?这些意象有些什么共同特点?(教师点拨此处感情发生变化的社会背景原因)第四节(1)如何理解“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2)如何理解“我”和“你”?2.写法探究怎样理解诗中四个“祖国啊”的内涵和关系?(点拨含义与写法)3.主题揭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板书进行自主归纳。

六、拓展延伸1.这首诗中有许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鸟,时时刻刻搏击着风雨;2.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我们该如何以具体行动来爱国呢?(进行德育教育)七、本课小结本文是一首深沉的爱国之歌,诗人将个体的自我放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

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作者这种爱国精神,并为祖国的富强努力学习。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后记:2.梅岭三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体会感情;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这三首诗的大意。

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理解诗歌中的多种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讨法、展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新课——展示陈毅同志的画像,简介作者生平,介绍时代背景: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

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队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检查预习1.指名学生朗读:莽悬旌腥阎当2.熟读这三首诗(抽上、中、下游学生各一名朗读)三、整体感知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齐读小序部分,边读边思考:小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提示:“小序”是全诗重要组成部分,告诉了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交代了梅岭遇险的经过。

“伤病伏丛莽间”指出处境的艰难,“虑不得脱”讲情况的危急,“得诗”显出态度的镇定自若。

“小序”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有条件可配乐朗读,同时配以陈毅梅山被围的画面。

)3.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这三首诗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提示: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一气贯注。

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紧密联系,又有所侧重,第一章集中抒发视死如归,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豪情壮志;第二章表达对战友的勉励;第三章主要表现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说明] 该环节可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精读细研1、解读第一章:(1)指名朗读全诗。

(2)学生分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提示:这首诗着重写陈毅身在必死险境,回忆艰难创业的征战过程,申明此生若不见革命胜利,死后也必定要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生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者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有似李清照《乌江》中“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意。

)(3)提问: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提示:一个“招”字,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和声势的浩大。

一个“斩”字,把百战将军、十万部属的断头之恨、未竟之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地流露出来了。

)(4)提问: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诗中“旗旗”借代部队;“阎罗”影射反动势力的头领;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5)学生小组讨论:这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提示: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

(6)朗读指导:要读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正气。

“意如何”、“艰难”、“招”、“斩”要重读,“斩”要读出痛快淋漓之感。

(7)教师引入李清照《乌江》诗,学生齐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学生读全诗,背诵[说明] 引入李清照的《乌江》旨在让学生由彼及此地体会到课文中所表现的诗意,更容易理解到课文中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在其他几个问题的设置上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对修辞方法的辨认能力和理解能力。

阅读环节的反复进行,可以使学生以读促解,不仅体会到诗中蕴含的感情,而且能够品味到诗歌的美感。

2、解读第二章。

(1)学生齐读全诗。

(2)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提示:这首诗着重写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盼望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

)(3)思考: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提示:“头悬国门”,引用春秋吴将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表达了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捷报飞来当纸钱”一句中,“飞来”是轻快、欢快、翩然而至的代名词。

纸钱祭死者,带有中华民族的民俗特点和时代色彩。

捷报当纸钱,活脱突现出将军豪迈爽朗的口吻,妙语天成,壮而不悲。

)(4)思考: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提示:诗中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狼烟作报警用,这里借代战争。

)(5)朗读指导。

引入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读这首诗,要读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天忘告乃翁”的壮烈情怀。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两句要扬起,要读出语重心长的殷殷之情。

(6)学生齐读此诗,背诵。

[说明] 学习这一章时,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学习第一章的经验,教师可有意多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解读第三章(1)学生齐读全诗。

(2)学生思考并讨论: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精神?——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3)诗中哪些关键词语体现这种精神?——“投身”二字,洋溢着一种积极、热情、主动献身、心无二志的高风亮节。

“应有涯”,是对反动派挑起事端、引发战争、置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诅咒,同时又是革命的预言家在预言:革命必定成功,人民一定会过上和平、安定、幸福的日子。

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达了愿为信仰献出生命的豪情壮志。

(4)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中以“血雨腥风”借喻战争,与首章“百战多”,次章“烽烟正十年”对应;又以“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大众解放的美好前景,不胜向往、欣慰、豪迈之至。

[说明] 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学生已经有了学习第一、二章的经验,所以,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提问题,再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多的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学”。

教师最后可做明确。

五、课堂小结这三首诗围绕“断头”构思,扣住“意如何”铺开,思想感情逐步升华,把过去、现在、将来融为一体。

三首诗有共同的诗题,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集中表达了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态度、献身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

理解诗作三章在思想内容上的侧重点,务必体会并理解诗作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写作上,作者把现实与想象、联想完美结合,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博大胸襟,从“断头”今日追思战争发展“百战”之多;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以瑰丽的色彩描写悲壮的场面,“旌旗十万斩阎罗”,表现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决心。

作者由“地府”联想到人间“遍种自由花”的美好前景,诗作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

六、布置作业1、写出下列画线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和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南国烽烟正十年意思:修辞:(2)血雨腥风应有涯意思:修辞:(3)取义成仁今日事意思:修辞:(4)人间遍种自由花意思:修辞:2、阅读第三章回答问题。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从内容上看,是。

诗中押韵的字是。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3、背诵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