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讲课讲稿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大全

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大全古代文学讲课稿范文:《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古代文学讲座。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带领大家走进那段恢弘辉煌的文学宝库。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第一章:先秦文学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了解先秦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开端,因此了解这个时期的文学将有助于我们对后续文学发展的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下先秦时期文化思想的特点。

先秦时期,中国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多元,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各具特色。

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文学作品,例如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等等,这些作品为后来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些先秦时期的代表作品。

首先是《诗经》,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记录诗歌的一部吟诵歌谣集锦。

它不仅记录着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

其次是《楚辞》,它是先秦文学的又一代表作品,以其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荀子》是荀子的代表作,该书论述了荀子对人性、政治和道德的看法,对于后来儒家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汉唐文学汉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汉唐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汉代文学的发展。

汉代文学以古文和骈文为主,讲究言之有物、辞章有韵。

《史记》是汉代最重要的一部史书,它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中国历史的初步,对后来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骈文则在汉代达到了巅峰,代表作有班固的《汉书》。

接着,我们来看一下唐代文学的特点。

唐代文学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这也是唐代文学的最大亮点。

唐代的诗人有杜甫、李白等,并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唐诗以自然山水、爱国思念、忧国忧民等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宋元明清文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后期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答案在后面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
阶段。

答案在后面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及答案,这是其中一个阶段共3个阶段。

答案在后面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
1. 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1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杜牧
D. 李商隐
2. 唐传奇中的《莺莺传》是()的代表作(1 分)
A. 元稹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绅
3. 鲍照的代表作是()(1 分)
A. 《咏史》诗8首
B. 《咏怀》诗82首
C. 《拟行路难》18首
D. 《拟咏怀》27首
4. 唐代被称为边塞诗人代表的是()(1 分)
A. 王维
B. 李白
C. 王勃
D. 高适
5. “小说”作为一种流派、文体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是在()(1 分)
A. 西汉以后
B. 东汉以后
C. 魏晋以后
D. 南北朝以后
6. 骈体文给予人最直感的印象,是多用()(1 分)
A. 对偶
B. 四六句式
C. 用典
D. 藻饰
7.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的著名诗句(1 分)
A. 王之涣
B. 李白
C. 王维
D. 孟浩然
第8页/共8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课件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最完整精要课件资料

一、知识题1.北宋初期倡导复古和坚持写作古文的作家有:柳开、田锡、穆修等人,他们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2、柳开是宋初古文运动最早的先驱人物;田锡在古文运动中是过渡者;穆修是继柳开后专力作古文的作家,是响应者。

4.在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中提出“有害”“有文”的文论观点的作家是王禹偁。

3、宋初诗坛诗派林立,宋初三体诗指“白体”、“西昆体”、“晚唐体”。

4、王禹偁是宋初诗人,应归入宋初“白体”诗派,即白居易体。

5.宋初重要文学流派西昆体的代表作家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6.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二名词解释1、“西昆体”:1)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2)“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3)《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多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

三、问答题1、北宋初期复古思潮方面不同作家的不同途径?答:复古守正以求出新,是宋初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柳开是北宋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田锡代表了五代文气习染较深的文学之士对改革文风的自觉;穆修校刻韩、柳文集,于古文的承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复古思潮在北宋初并未成为主流,仅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少数几个作家先驱自觉的阶段。

2、王禹偁在文论方面有所贡献,其文论观点?答:于“传道”外提出“明心”,于“有言”外提出“有文”,即传道明心、有言有文。

实际上要求文道合一和文行合一。

3、杨亿南朝诗的特点是什么?答:1)借古讽今。

2)精于用典。

3)音节流畅。

4)辞采华丽。

体现西昆体取材博赡,炼词精整的特色。

4、西昆体的创作特色与《西昆酬唱集》?答:1)西昆体之所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十七人。

2)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于《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时代和建安作家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年间是从公元196年到220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大体上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间,即汉末魏初以建安为中心的这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由战乱分裂走向相对安定。

在这样一个时代,文人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同时又怀抱建功立业,削平战乱的理想。

建安文学主要集中在北方。

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文人以三曹为领袖,主要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蔡琰、繁钦、杨修、吴质、应璩、祢衡、缪袭等。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

二、建安风骨“风”主要指内容方面的感染力,“骨”主要指语言方面刚健有力。

“建安风力”具体来说,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当时的作家在作品中大力表现时代苦难、民生忧患以及自己削平战乱、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作品内容充实,感情浓郁,形成慷慨悲凉、刚健清新的风格。

三、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1、崇尚自然通脱2、追求华丽文风3、浓厚的生命意识4、任气使才的创作方法四、曹操与建安文学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

曹操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是建安文学局面的开创者。

五、曹操的诗歌1、曹操诗歌今存二十余首,这些作品的总特点是慷慨悲凉,古直沉雄。

2、曹操开创了建安诗人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传统。

3、曹操乐府诗各体皆工,但以四言最佳。

PS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六、曹操的散文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

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情。

曹丕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文帝。

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二、曹丕的诗与赋一类写军旅生活、民生疾苦,现实感很强,包含着浓厚的人生忧患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卷 详细讲义
六、曹操的散文 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 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 情。
曹丕
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 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 文帝。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曹植 一、曹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他一生的经 历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个贵公子。后期受曹丕父子打击限 制,在恐惧和痛苦之中度日,郁郁而终。
曹植在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前期创作,多表现其宏伟抱负 及游宴生活,兼及记时伤乱,往往意气风发,文采飞扬;后期作品多抒 发内心忧惧苦闷,深沉而凄婉。 二、曹植的诗歌 曹植的诗众体兼擅,尤其在两个方面有突出成就: 一是乐府诗。这些作品有的用旧题或旧曲另作新辞,如《薤露行》、 《陌上桑》、《平陵东》、《怨歌行》《浮萍篇》等;有的则离开旧题 或旧曲自拟新辞,如《远游篇》、《驱车篇》、《名都篇》、《白马 篇》等。
阮籍是一个性格非常矛盾的人。在表面上,他率性而行,不拘礼法。但 他又极为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他对司马氏极为厌恶,但又不公开得 罪,常借醉酒避开麻烦,在实在避不开时,也违心屈从。因此,内心极 为痛苦。 三、阮籍的诗歌 1、浓重的忧惧和苦闷。 《咏怀》中有不少作品暗示了现实环境的丑恶和残酷,从不同角度表现 世态人情以及身处其间的苦闷焦虑。在阮籍的笔下,世路险恶,人情浇 薄,在名利物欲的驱动下,亲友反目,骨肉成仇。这种情况正是当时的 黑暗政治局面下腐败世风的写照。 3、感慨生命短暂,思考人生出路 4.对奉行礼法纲纪的儒家人物,阮籍也予以否定。 在此基础上,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理想。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练习题及答案(三、四章)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练习题及答案(三、四章)

第一节1、陶渊明,又名(),字(),号()2、()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3、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是()4、陶渊明连同他的文学作品为后世的士大夫构筑的一个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另一方面也可()5、概括和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参考答案:1、潜元亮五柳先生2、辞彭泽令3、安贫乐道和崇尚自然4、掩护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使他们得以休息和逃避5、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

第二节1、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两类:()()()()()2、陶渊明的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可贵的部分是()3、陶渊明的咏怀、咏史之作的特点是围绕()和()这个中心,表现()的品格b4、默写《归园田居》其三参考答案:1、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2、有着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3、出世归隐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第三节1、()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2、陶诗的一大特点是()3、(),飞鸟相与还4、具体概括陶诗的艺术特征参考答案:2、将日常生活诗化3、山气日夕佳4、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陶渊明描写的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所描写的对象是,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却充满警策;且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

只是白描,朴朴素素。

第四节1、陶渊明的作品总最能见其性情和思想的是()()和()三篇2、《五柳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和()的隐士形象3、(),风飘飘而吹衣4、木欣欣以向荣,()5、概述《桃花源记》中的理想模式参考答案:1、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兮此2、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3、舟遥遥以轻飏4、泉涓涓而始流5、在桃花源那里生活着的人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汉语Ⅱ(一二三四五)单元讲稿

古代汉语Ⅱ(一二三四五)单元讲稿

第一单元工具书的运用(9学时)(附《燕昭王求士》)目的要求[学习目标] 掌握工具书的编排方式和常用工具书的类别、性质、功能、特点[重点]工具书的编排方式和特点[难点]重要工具书讲授内容文选部分:《燕昭王求士》(3学时)一、题解:《战国策》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宋时已有缺佚,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书,记述战国时事,定名《战国纵横家书》,与本书内容相似。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

《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策》的作者直到现在也没有确定,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西汉末年,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

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因此,战国策显然不是一时一人所作,刘向只是战国策的校订者和编订者。

因其书所记录的多是战国时纵横家为其所辅之国的政治主张和外交策略,因此刘向把这本书名为《战国策》。

二、讲解正文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雠。

(吐血整理)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修改版)

(吐血整理)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修改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内容串讲第五编宋代文学二、本编知识结构三、宋代诗词发展脉络勾勒宋诗的发展:(1)由宋初一直到仁宗天圣、庆历年间,是北宋词的初期,晏殊、欧阳修等词人,承续《花间》派与南唐词风而有变化;(2)由仁宗天圣、景佑以后,直至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是北宋词的创造时期,大词人柳永、苏轼以及秦观等,是推动宋词发展的关键人物;(3)由哲宗末年,历徽宗一朝,直至汴京沦陷以前,是北宋词的总结期,出现“集大成”的词人周邦彦。

四、重难点详解(一)北宋初期的文学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2、白体、晚唐体、西昆体(1)概念:“白体”,学习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代表人李昉、徐铉、王禹偁。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的诗风,以清逸隐幽为旨归的诗作,代表人林逋。

“西昆体”,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它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西昆”之名是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意。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十七位,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2)西昆体的特色西昆体创作特色:学习李商隐近体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其长处为文辞密丽,气象典雅,扫灭五代衰飒弊习,创造纯宋人之诗歌;而短处是太雕琢而无自然态度,太堆砌而少意味。

(3)王禹偁对宋初诗风、文风转变的促进作用王禹偁早年喜爱白居易的诗,侧重于闲适唱和的一面。

贬官商州之后,学习白居易的讽谕诗,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他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很重视和推崇杜甫的诗歌。

学杜是宋诗别开生面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方面,王禹偁可谓得风气之先,在文学史上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他以诗歌较为著名,他的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的平易诗风,近体、绝句则不乏平淡清远格调。

格调方面确与西昆体的华瞻典雅有别。

3、晏殊的令词(1)生平晏殊,字叔同,词集名《珠玉词》(全部为小令),死后谥“元献”,故世称“晏元献”。

古代文学史二讲义

古代文学史二讲义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北宋初期文学第一节王禹偁与宋初文风和诗风3个考点考点一:柳开文学注重(1次,p42,2017.10多)反对五代浮艳文风,主张文道合一,鼓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

考点二:白体(1次,p42,2018.4名)1、宋初出现的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是王禹偁;2、学习白居易后期的闲适的唱和诗;3、诗歌多反映官场的应酬、消遣、留连时光,吟玩情性,依韵相酬,属对工切而浅近刻露、圆熟平易。

考点三:王禹偁诗歌风格及成就(3次,2016.10单,2015.4单,2017.10简)(1)早年侧重学习白居易的闲适诗。

(2)贬官商州以后,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

(3)兼擅各体,五、七言古诗有意效法白居易诗风,近体诗、绝句不乏平淡清远的格调。

王禹偁既能写古文,又是四六文的高手,但他尤致力于倡导古文,改变五代以来的雕绘习气,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王禹偁的散文在追求平易自然的文风方面有开创之功,使中唐韩、柳切近现实的平易古文在宋初重现,成为欧阳修改革文风的先声。

第二节:杨亿和西昆体、晚唐体1个考点考点一:西昆体主要特色(5次,p43,2018.10简,2017.4单,2015.10单,2016.10单,2015.4单)1.代表人物:杨亿2.之所以名为西昆者,以杨亿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取玉山、册府之名。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西昆体诗歌的一般特色(1)学习李商隐诗歌;(2)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讲究声律文采,注意修辞用典,重格律和借代。

(3)诗中大量用典,以学问为诗;附加知识点: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作,以清逸隐幽为旨趣。

林逋是颇受后人推重的一位晚唐体诗人。

林逋以江湖散人之诗装点山林,用细碎小巧的笔法写清苦幽静的隐居生活。

他虽然也模仿贾岛诗的字斟句酌,但诗中颇有其性情的孤淡清逸。

晏殊词的创作特色:1、晏殊词受南唐词影响,尤近冯延已;2、他的词风流闲雅,温润秀洁;3、语言明净雅致、内心体验深刻而纤细、构思曲折精巧,表现了情感的经历和对人生的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讲课讲稿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练习题讲课讲稿

1、 a. 、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 分) 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 《上留田行》 b. 《钓竿行》c.《清河作》)d.《燕歌行》 a.鲍照的代表作是( 《咏史》诗8首b. )《咏怀》诗82首 c. 《拟行路难》18首d.《拟咏怀》27首)a.对偶 3、 骈体文给予人最直感的印象,是多用 (A4、 “小说”作为一种流派、文体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是在d.南北朝以后 a.西汉以后 b.东汉以后 c.魏晋以后 b. 四六句式 c.用典d.藻饰 5、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是)a.《诗经》 b. 《楚辞》 c. 《乐府诗集》d.《文选》 6、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Ba.白居易b.韩愈c. 杜牧d. ) 李商隐7、唐代诗人中,其诗歌作品被称为诗史的是(a.杜甫b. 李白c. 杜牧d.李商隐8、唐代被称为边塞诗人代表的是(a.王维b. 李白c. 王勃d.高适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a.王之涣b. 李白c. 王维d.)的著名诗句 孟浩然 10、唐传奇中的《莺莺传》是( Aa.元稹b. 白居易c.杜牧d. )的代表作 李绅 、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在下列诗人中,属于宫体诗代表作家的是( AB )a.庾肩吾b. 徐摛c.沈约d. 鲍照 2、下列作品中属于江淹所作的是( BC )学习资料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1第二阶段练习题考试科目: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编第 章至第四编第十三章 (总分100分)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层次:专业: 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学习资料a. 《芜城赋》b. 《恨赋》c. 《别赋》d. 《哀江南赋》3、在下列论著中,对文学批评中“贵远贱近” 、“贵古贱今” 的错误态度进行了批评的是AC )a.《典论•论文》b.《文赋》c.《文心雕龙》d.《诗品》4、“初唐四杰”包括下面的(CD )a. 陈子昂b. 张若虚c. 卢照邻d. 王勃5、下面的诗歌属于杜甫的是(AC )a. 《石壕吏》b. 《卖炭翁》c. 《新婚别》d. 《将进酒》三、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翻译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测试题(带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第2阶段测试题(带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编第一章至第四编第十三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王粲是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刘勰称其为“七子之冠冕”。

2、南朝刘宋时代的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3、在正始作家中,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五言《咏怀》诗。

4、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就其内容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谈鬼怪神异的“志怪小说”,一类是记录人物轶闻琐事的“志人小说”。

5、钟嵘的《诗品》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出现的又一部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

6、“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出自刘希夷的《白头吟》。

7、《代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有一个诗人自己如此描写:“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山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8、自言“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的诗人是杜甫。

9、《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刘禹锡的诗作。

10、《柳毅传》是一篇既有奇异的情节、浓厚的神话色彩,又能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的传奇作品。

其作者是李朝威。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建安作家当中,创作成就最高的是( A )a. 曹植b. 王粲c.孔融d.陈琳2、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最突出的是( C )a. 辞赋b.散文c. 诗歌d.小说3、从语言形式和艺术风格来说,南朝乐府民歌可以叫做( B )a. 都市之歌b.抒情的“小型之歌”c. 女儿之歌d. 恋爱之歌4、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 C )a. 含蓄蕴藉b.雄浑豪放c. 平淡自然d.清俊秀丽5、在下列《世说新语》的选文中,反映了南渡以后东晋士族官僚的不同思想情绪的是( A )a. 《过江诸人》b. 《周处》c.《王子猷居山阴》d.《石崇要客燕集》6、《滕王阁序》是( B )的代表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题型串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题型串讲(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题型串讲(二)12.易安体:指李清照的词的写作风格,特点是一、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晓畅的音律声调作词;二、融入家国兴亡的深悲剧痛又不失婉约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三、倜傥、有丈夫气。

13.《沧浪诗话》:南宋严羽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五类,附《答吴景仙书》,有较系统的诗歌理论、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材和别趣、重视艺术特点,批评当时以文字、才学和议论为诗的弊端,尤不满江西诗派;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和兴趣、造成诗评脱离现实。

14.唐宋八大家:只唐、宋时代的八个散文大家,即唐代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因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作品为《八先生文集》而得名。

15.清雅词派:源于南宋后期,讲究音律、雕绘辞藻,实际上是北宋末周邦彦所创制格律诗的发展,故文学史又称之为格律词;代表是姜夔、吴文英、史达祖、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人,因讲究“体制高雅”、有别于周邦彦词的某些俚俗、软媚而得名,亦有称之为柔丽词派者。

16.“活法”说:指吕本中所倡导的诗学理论,是有意识地“以苏济黄”、实现两者的辨证统一,较全面地反映以苏、黄为代表的宋诗精神,能消除江西诗派末流生硬造作之弊,开拓宋诗“流转圆美”新途径。

17.稼轩体:指辛弃疾的词的风格,特点是形式解放、内容广泛、题材和艺术风格多样化,既以豪放气质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其含蓄蕴藉之长。

18.朱希真体:指朱敦儒晚年隐逸词,约占《樵歌》总数的五分之三,特点是旷逸俊迈、多歌唱看透红尘之后的随缘自适和逍遥行乐、却又深藏幽怨,亦有不少虚无主义思想的篇章,其风格飘逸者能自成一格即“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19.点铁成金:是黄庭坚论诗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用典要以故为新、用前人之语而另立新意、翻陈出新。

20.山谷体:是对黄庭坚诗总体风格的概括,其诗歌创作工于炼字和用典、并整故为新,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句法尤高,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为宋诗一大变局。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教案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二讲义《中国古代文学》(二)引论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四期五体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国文学,古近现当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的分体:诗文词小说戏曲诗:古体诗、近体诗文:包括古文、骈文、赋等词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性质和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文专业的主干课程。

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基础:古代汉语1 识记繁体字2 断句与标点3 学会看注释和使用工具书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方法1 熟读多背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懂作品(语言)——进行审美(文学)2 掌握线索五《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相关研修教材《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袁行霈主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本书根据《中国文学史》结构,从先秦文学到近代文学共分为四卷九编。

对于每篇作品,通过下设的“作者简介”、“题解”、“校注”、“集评”四个栏目进行诠释和点评。

第一讲唐诗概论一唐代诗歌的繁荣1名家辈出,名篇荟萃2题材宽广,内容丰富3体制完备,形式多样4百花齐放,风格繁多5继往开来,影响深远二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1内因:前代文学发展所积累的艺术经验2外因:外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最为适宜诗歌生长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皇帝的提倡和诗赋取士思想开放,三教并用,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诗歌风气的盛行和人们情感表达的自由三唐代诗歌的分期:四唐说研究者根据唐诗创作具体情况,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习惯上称之为“四唐”说。

四唐分期源于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最终完成于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

1初唐(高祖武德——玄宗先天)初唐前期(高祖、太宗):贞观诗坛初唐后期(武后、中宗):四杰、沈宋、陈子昂2盛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盛唐之音、盛唐气象3中唐(代宗大历——穆宗长庆)前期(大历——贞元):大历十才子后期(贞元——长庆):元白、韩孟4晚唐(敬宗宝历——唐亡)前期(宝历——宣宗大中):小李杜后期(咸通——唐亡)四《全唐诗》第二讲初唐诗歌导语:初唐历史概说一沈宋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为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二人并称为“沈宋”,宋之问被贬岭南往返时的行旅诗写得较好,如《渡汉江》,沈佺期的代表作为《独不见》。

中国古代文学2(第2周)

中国古代文学2(第2周)

枚乘《七发》
• 解题:“七发”即“说七事以起(启)发太子”,
并以七段文字构成文章的主体。
• 内容:假托楚太子因纵欲享乐导致卧病不起。吴客
前往探病,陈说音乐、饮食、骑射、游宴、田猎、
观涛等六件事来启发太子,最终以“要言妙道”使 太子痊愈。 • 主旨:劝戒统治者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倡导追 求积极的生活方式。
• • • • • • • •
贾谊《吊屈原赋》
• 写作背景:贾谊赴长沙途经湘水,感念屈原生平 而作。 • 主题思想: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在
政治上的不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憎恨。
“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阘茸尊显兮,谗谀得志。”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鳣鲸兮, 固将制于蝼蚁。” “固自引而远去”、“远浊世而自藏”。
答曰:“【1】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 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 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2】其始起也, 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 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 三军之腾装。【3】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如轻车 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皓蜺,前后 络绎。颙颙昂昂,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 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 当。【4】观其两旁。则滂渤怫郁,闇漠感突,上击 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 穷曲随隈,逾岸出追。遇者死,当者坏。
• 艺术特征:此赋前半多用四言句,后半多用楚辞式
的长句;带“兮”字调。
汉代人对屈原褒贬不一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引刘安《离骚传》云:“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 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中国古代文学2作业2

中国古代文学2作业2

《中国古代文学B2》课程作业讲评(2)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文法导学部向曙曦一、刚强和反抗是窦娥性格中的另一个侧面,这一点同时表现了社会的黑白颠倒。

剧本第三折集中体现了窦娥的愤怒和坚强,请在剧本中选取两段你认为最能表现窦娥刚强和反抗的段落,抄录于下。

1、考核知识点:窦娥人物性格分析。

2、常见错误:学生在作答此题时,对原文不够熟悉,难以找出具体的语句。

3、提示答案:唱段原文一: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唱段原文二: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

二、关汉卿继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谐谑传统,在剧本中大量使用插科打诨,《窦娥冤》也不例外。

请介绍剧本第二折中的滑稽表演情节,并简要分析。

1、考核知识点:剧本第二折中的滑稽表演情节。

2、常见错误:学生对戏剧《窦娥冤》第二折的思想了解不够充分,难以归纳出这段插科打诨的意义。

3、提示答案三、关汉卿杂剧情节跌宕起伏,矛盾集中突出,试分析《窦娥冤》一剧是如何设计情节,组织矛盾的。

1、考核知识点:《窦娥冤》一剧的情节设计。

2、常见错误:由于学生对剧本未有整体的阅读,故难以形成情节线索。

3、提示答案:《窦娥冤》对冲突的组织简练、紧凑,紧紧围绕窦娥的冤死设计情节、组织矛盾。

在剧本开始部分,作者交代窦娥母亲早亡,7岁时被父亲卖给蔡婆做童养媳。

而当第一折窦娥正式登场时,她已经20岁,并且寡居在家,与婆婆相伴度日。

十数年中多少辛酸的往事,因为与窦娥的冤死关系不大,全部被略去,只留下对她悲惨生活的简单介绍。

剧本以全部四折的篇幅来表现窦娥最后的冤死与昭雪,以全部的笔力写她生命中最关键性的事件:第一折蔡婆带回张驴儿父子,窦娥拒绝招婿;第二折张驴儿误杀父亲,诬陷窦娥,窦娥为保护婆婆屈招;第三折窦娥冤死;第四折窦娥的冤魂向父亲告状,真相终于大白。

剧本矛盾冲突的设置集中、突出。

2021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

2021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

2021年4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串讲讲义课程课程设置性质及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字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内容包罗宋代文学、辽金元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近代文学五编,三十九章一百三十节。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比力系统地展示了中国文学自宋代到近代的发展历史。

各种文体的演变。

文字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的文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重要作家作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是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制定教材,也是广大文学爱好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从宋代至近代的学习范本。

教材选用:本课程选用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二)》2000年版本。

主编为南开大学罗宗强,陈洪教授。

章节体系:《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从第五编宋代文学开始到第九编近代文学结束。

其中:第五编宋代文学九章三十三节;第六编辽金元文学七章二十三节;第七编明代文学十章三十六节;第八编清代文学十章三十五节;第九编近代文学三章十三节。

考情分析一)近三年真题分值分布三)关于学习方法1、在阅读考纲的基础上,明确考试范围、目标。

2、依照本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点,结合每章后的思考题,学习理解掌握各个层次的知识点。

3、注意文学史与作品选不同的侧重点,特别要注意综合运用题型的要求,此类题分值高、难度大。

如2009年论述题:论述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此题在第三章第二节苏轼散文成就中大纲明确规定:理解苏轼议论文写作特点理解苏轼记叙文写作特点苏轼的小品文。

简单运用:苏轼小品文写作特点。

综合运用:苏轼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

2009年的另一道14分的论述题要求,论述《三国演义》中类型化人物典型的艺术特征也是明代文学第三章第四节类型化人物塑造方法综合运用题。

大纲规定的综合运用题要求考生在客不雅把握文学史脉络的基础上将历史与文学流变与作家作品微不雅现象揭示出来,如果说作品选的考核内容着眼于点(具体作品)的分析,那么文学史的论述题更多地着眼于面(文学历史)和点(作家作品)全方位的综合评析。

《中国古代文学(二)》课后练习

《中国古代文学(二)》课后练习

中国古代文学(二)一、单项选择题1.()是南渡之际的杰出女词人,其词当时即被称为“易安体”。

A.朱淑真B.吴淑姬C.李清照D.张玉娘【正确答案】 C2.在靖康之难中,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南宋的爱国人士慷慨悲歌,一时间爱国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是()。

A.黄庭坚B.王安石C.杨万里D.辛弃疾【正确答案】 D3.()的七绝,人称“王荆公体”。

A.王安石B.欧阳修C.范成大D.苏辙【正确答案】 A4.()的诗风活泼自然,他以明白如话的口语入诗,时人争效之,号“诚斋体”。

A.欧阳修B.吕祖谦C.杨万里D.范成大【正确答案】 C5.()是写四时田园诗的集大成者,其诗喜欢用典,系学习黄庭坚的山谷体,但能约以婉峭而自成一家。

A.范成大B.张元幹C.吴文英D.张孝祥【正确答案】 A6.欧阳修的文章风格是()。

A.纵横条达B.矫健简洁C.明快朗畅,一泻千里D.委婉自然,纡徐有致【正确答案】 D7.南宋时期的散文以古文占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两派,其中理学家的古文以()为代表。

A.苏洵B.朱熹C.曾巩D.叶适【正确答案】 B8.中国白话小说的开端是()。

A.文言小说B.志人小说C.志怪小说D.话本小说【正确答案】 D9.欧阳修知贡举时,极力排抑的文体是()。

A.西昆体B.太学体C.白体D.晚唐体【正确答案】 B10.下列属于欧阳修散文作品的是()。

A.《桃花源记》B.《醉翁亭记》C.《西厢记》D.《兰亭集序》【正确答案】 B11.()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

A.苏洵B.苏辙C.曾巩D.欧阳修【正确答案】 D12.王禹偁在学习白居易诗的同时,更进而学习(),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A.韩愈B.王维C.李白D.杜甫【正确答案】 D13.“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出自梅尧臣的诗歌()。

A.《东溪》B.《夏意》C.《汝坟贫女》D.《鲁山山行》【正确答案】 A。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古代文学史(二)考前串讲资料明清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古代文学史(二)考前串讲资料明清

自考《古文史二》考前串讲资料(明清部分1)古史二(下)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作品奠定了长篇章回小说发展的基础,也为后世长篇章回小说提供了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两种范例。

2、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至明嘉靖、万历间,章回小说更加成熟。

这表现在:内容上,讲史的形式与小说的内容合流;在形式上,不是分卷分节,而是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如《红楼梦》最终确立了八言回目的完整体例。

4、元末明初,罗贯中排比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补注的史料,又吸收了民间传说和杂剧、话本的故事,编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5、《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三百四十则。

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作了一些较明显的加工修改。

6、《三国演义》在内容上明显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拥曹贬刘,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则尊蜀汉,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尊曹魏而贬蜀汉。

7、论述:诸葛亮1)《三国演义》将诸葛亮塑造成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忠贞不渝的节操、有超世才能和智慧的德才兼备的完人形象,使之成为智慧和忠贞的典型。

作为一个贤相,诸葛亮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

2)诸葛亮不仅有政治抱负,还有经天纬地之才,精通军事、政治、外交,通晓天文、地理,是才能和智慧的化身。

3)小说进一步集中描写了诸葛亮对蜀汉统一大业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4)诸葛亮所追求的政治理想和事业,反映了作者心中向往的政治理想,这种政治理想在封建朝代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由此看来,诸葛亮也是一个充满悲剧精神的形象。

诸葛亮形象所体现出的作者的理想和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完美的人格价值,对后世一直产生着较积极的社会影响。

8、《三国演义》在语言上吸收了传记文学和说唱文学的成就,使用了一种比较平易浅近的文言进行创作。

9、《水浒传》的编著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10、明末清初,金圣叹将《水浒传》全书改为七十回。

中国古代文学二.ppt

中国古代文学二.ppt

唐代社会的新特点
1、江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崛起。南朝文学成 为隋唐五代文学的主要基础。
2、北方民族汉化程度很深,打破“夷夏之 别”。
3、爱好外来文化成为社会的时尚。
4、唐代处于士族社会向非士族社会过渡的 时期,门阀在政治上的影响依然存在。
5、科举制度的特点。
6、没有建立单一的思想统治。
7、安史乱后的三大问题:藩镇割据、宦官 擅权、党派之争。
隋诗
由北入隋: 杨素:“雄浑雅健” 《山斋独坐赠薛内史》:入声仄韵、朴质自然 《赠薛播州》:去声仄韵、苍凉深沉
卢思道、薛道衡:偏向齐梁风格 薛道衡《人日思归》: 两联全用对仗,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舞》《咏舞女》
萧纲《咏舞》《赋乐府得大垂手》《咏独
舞》庾信《奉和咏舞》周弘正《咏歌人偏
得日照》江洪《咏歌姬》
游戏:江淹《咏美人春游》何逊《苑中见美人》
庾肩吾《南苑还看人》萧纶《车中见美
人》何逊《照水联句》
萧纲《游人》《和人渡水》《晚景出行》
《遥见美人采荷》陈后主叔宝《舞媚娘》
萧子显《咏苑中游人》沈满愿《映水曲》
萧纲《咏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幛,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纹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沈约《六忆》 忆来时,灼灼上阶墀。勤勤叙别离,慊慊道相思。
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
忆坐时,点点罗帐前。或歌四五曲,或弄两三弦。 笑时应无比,嗔时更可怜。
东魏(邺—550)、西魏(长安—557年) 北齐(邺550年—557年,8帝28年)
北周(长安557年—581年,5帝25年)
建安风骨(196—220) 正始之音(233—264) 太康文学(280—289) 东晋玄言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第三编第一章至第四编第十三章(总分100分)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现存最早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是曹丕的( D )
a. 《上留田行》
b.《钓竿行》
c.《清河作》
d.《燕歌行》
2、鲍照的代表作是( C )
a. 《咏史》诗8首
b.《咏怀》诗82首
c.《拟行路难》18首
d.《拟咏怀》27首
3、骈体文给予人最直感的印象,是多用( A )a.对偶 b.四六句式 c.用典 d.藻饰
4、“小说”作为一种流派、文体的名称被普遍使用是在( B )
a. 西汉以后
b.东汉以后
c. 魏晋以后
d.南北朝以后
5、现存编选最早的古代诗文总集是( D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文选》
6、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B )
a. 白居易
b.韩愈
c. 杜牧
d.李商隐
7、唐代诗人中,其诗歌作品被称为诗史的是( A )
a. 杜甫
b.李白
c. 杜牧
d.李商隐
8、唐代被称为边塞诗人代表的是( D )
a. 王维
b.李白
c. 王勃
d.高适
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 C )的著名诗句
a.王之涣
b.李白
c. 王维
d.孟浩然
10、唐传奇中的《莺莺传》是( A )的代表作
a. 元稹
b. 白居易
c. 杜牧
d.李绅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下列诗人中,属于宫体诗代表作家的是( AB )
a.庾肩吾
b. 徐摛
c.沈约
d. 鲍照
2、下列作品中属于江淹所作的是(BC)
a. 《芜城赋》
b.《恨赋》
c. 《别赋》
d. 《哀江南赋》
3、在下列论著中,对文学批评中“贵远贱近”、“贵古贱今”的错误态度进行了批评的是( AC )
a. 《典论·论文》
b.《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4、“初唐四杰”包括下面的( CD )
a.陈子昂
b. 张若虚
c. 卢照邻
d.王勃
5、下面的诗歌属于杜甫的是( AC )
a.《石壕吏》
b.《卖炭翁》
c.《新婚别》
d.《将进酒》
三、综合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翻译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宫体诗
2、玄言诗
3、山水田园诗派
4、古文运动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7分,共28分)
1、说说《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简要比较谢朓和谢灵运山水诗的不同。

3、简述盛唐时期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4、概括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点。

六、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1分,共22分)
1、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2、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