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噬菌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温和噬菌体有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而毒性噬菌体只有一个溶菌性周期。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与 溶原性周期
溶 菌
诱导



吸附
释放
穿入
整合
生物合成
溶菌性周期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
某些前噬菌体可使溶原性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 生改变。
第4章
噬菌体
(bacteriophage)
南华大学微免教研室 谭立志
总目录 下页
退出
第1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概念:是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 次体及放线菌等微生物的病毒,属非细胞微生物。 ►特性: ▪个体微小,需用电镜观察, 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具有严格的寄生特异性 ►分布极广,凡是有细菌的场所, 就可能存在相应噬菌体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
按与宿主的相互关系,噬菌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1.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
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2.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
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 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 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 因组中。
增殖较快又易于培养,在分子生物学中可作为外源性 基因的载体;研究核酸的复制、转录以及表达等重要 理论问题。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思考题
1.噬菌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溶原性细
菌、溶原性转换的概念及特征。 3.溶菌性周期与溶原性周期的区别。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1.毒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 (来自百度文库原性噬菌体)
毒性噬菌体的增殖 (复制周期或溶菌周期)
1、增殖方式:复制 2、增殖过程: ➢ 吸附(adsorption) :表面蛋白与宿主菌受体特异结合 ➢ 穿入(penetration);尾鞘收缩,头部核酸进入宿主菌 ➢ 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 装配、成熟与释放(mature and release)
β棒状杆菌噬菌体
白喉杆菌(不产毒素)
白喉杆菌(产毒素)
肉毒梭菌→肉毒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溶素以及 沙门菌、志贺菌等抗原结构均与溶原性转换有关。
溶原性细菌如失去前噬菌体,则相关性状也随之 消失。
噬菌体的应用
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噬菌体对宿主菌寄生的高度特异 性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以追查传染源
临床上利用噬菌体作为某些局部感染的辅助治疗 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噬菌体基因数目较少,
在液体培养基中,噬菌体裂解宿主菌后,可使浑浊菌 液变澄清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
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 组。
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指温和噬菌体具有的这种产生成熟子
代噬菌体颗粒和裂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 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状态:游离的具有感染 性的噬菌体颗粒;宿主菌细胞质内类似质粒 形式的噬菌体核酸;前噬菌体。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第1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
形态:蝌蚪形、微球型、细杆状 结构: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①蝌蚪形 ②微球形
③细杆形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噬菌体的结构
头部 尾部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2.化学组成
(1)核酸:DNA或RNA,基因组大小约2~200kb,某 些噬菌体基因组中含有异常碱基
①DNA噬菌体
大多数为线状双链 少数为环状单链
②RNA噬菌体
多为线状单链 少为线状双链
(2)蛋白质:保护核酸,决定外形及表面特征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3.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抗体,可阻止噬菌体对宿主菌的吸附与侵袭
4.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加热70℃30min 可保持活性,耐低温,大多能抵抗乙醚、氯仿、乙 醇;对紫外线、X射线敏感
吸附

穿入


生物合成


装配


释放

噬菌体增殖的表现
噬斑(plaque):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噬菌体 和宿主菌液混合接种培养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透 亮的溶菌空斑,每个空斑系由一个噬菌体复制增殖 并裂解宿主菌后形成的。
噬斑形成单位(PFU):不同噬菌体噬斑的形态与大 小不尽相同。通过噬斑计数,可测知一定体积内的 噬菌体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