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与盾说课、教学设计、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矛与盾》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矛与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互相抵触,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本课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既是一则文言文,又是一则寓言。文言文同学们已是第二次接触,因而在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具有的学习能力,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一道研究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为进入中学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及对学生现状的了解,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读通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4、利用“自相矛盾”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读、讨论。

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让学生课前做好一些预习。课上按照:读通—读懂—读好—读透的“四读法”进行展示交流,以读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味美,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明白寓言所揭示的道理。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议、说、演相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同学们学过的现代寓言的特点,自然引出古代寓言的特点——寥寥数语,便能表情达意,再引出《古代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矛与盾》。课题一板书,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积累与预习,谈对矛与盾的了解。

〈二〉结合预习谈对作者的了解。

〈三〉回顾以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学生会答出“读通、读懂、读好”这一系列学习步骤,而这篇课文既是文言文、又是寓言,蕴含着一定的道理,故而要加入一个环节“读透”。师在这要巧妙点出,并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法就是:读通—读懂—读好—读透。

〈四〉按四个环节进行学习,展示交流。

1、读通

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接着指名读,再读,一直到读到正确、流利为止。因是文言文,所以读的次数要较于平常的白话文要多,然后再让学生谈整体感知,即主要讲什么?

2、读懂、读好

在此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结合注释预习,一字一句深入地读,读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懂的地方相互讨论,试着完成。

接着,汇报展示合作学习结果。对汇报的要求很宽松,可以小组合作汇报,一人一句;也可以就你懂得最透彻的一句汇报;也可以就全文来汇报,每汇报一句,除了谈理解,还要让学生再通过有感情读展示理解到的,师再相机点拨,指导读法,也就是在“读懂”中渗透“读好”这一环节,让学生既读懂又读好。

3、读透

文章读到这时,实质上已读透,此时,我就围绕课后题“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及文章蕴含的道理设计了一个题“文章读到这里,你肯定感受颇深,此时,你想说些什

么?”让学生自由谈,只要说出道理即可。

〈五〉拓展

这一处,分两个小环节:一是“演一演”;二是“谈生活中遇到的类似事情,举例说明。”

说生活中遇到的事例时,估计学生一下子想不出,师可做以引导。如广告词“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六〉小练笔

在演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补写,进行交流,评价,指引方向。

〈七〉作业

背诵,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美,积累语言。

五、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紧扣主题,揭示寓意。卖者自夸的两句话“矛(利)物无不陷,盾(坚)物莫能陷”,自然引出“自相矛盾”,这一主要意思。

附:

矛与盾

矛(利)————物无不陷

自相矛盾

盾(坚)————物莫能陷

《矛与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古文,理解古文的意思。

2、感情朗读,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3、背诵古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4、利用“自相矛盾”的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读通古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又黑又白又胖又瘦(猜一成语)(自相矛盾)

这个成语就出自于战国时期的韩非子写的一篇古文《矛与盾》[板书课题]

二、韩非子简介

1、韩非子有两个解释:一指人物,战国末期韩国著名的哲学家、法家代表韩非;二指一本书,是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的。

作品介绍:《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huìjíjìyī)”、“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juàn)(备注: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矛与盾》。

2、质疑、读题

谁知道这“矛”是什么?“盾”呢?

动漫视频显示矛与盾的图片。

三、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

2、教学“鬻”字。

“鬻”读“yù”,意思是“卖”。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意思是:楚国有个卖盾又卖矛的人。

再看看课文中,你还有不认得的字吗?

3、自由练读

4、全班交流

指导读音字形,重点指导“物/莫能陷也。”

四、理解诵读

1、现在我们把课文读通顺了。下面请同学们默读古文,结合译文,揣摩一下每个句子的意思。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结合学生回答,重点点拨:

誉:夸赞。陷:穿透。弗能:不能。

3、同学们读懂了古文,真好。那老师想问问大家,这个楚人是怎么夸他的盾与矛的?[出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