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1至4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 18 年的西游和历时 19 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理解出现交往盛况的原因并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显示)旧金ft唐人街: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对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二、讲授新课(一)遣唐使“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倍仲麻吕(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1.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2.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出示幻灯片)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 动感生活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4课 动感生活

《动感生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与技能目标:欣赏不同风格的动态人物作品,体会绘画人物的神韵。

了解人物头身比例及动态线基础知识,学会运用线条、以写实的画法,描绘动感生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人物”,“欣赏名师和学生作品”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比观察、小组讨论等方法,感受人体结构和动态美。

(3)情感目标:通过动态人物的学习,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人物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人体的运动美,抓住人物的头身比例,动态及关节。

教学难点: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有主题地创作动态人物作品。

教学准备各种动态人物图片、铅笔、纸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播放运动会中同学们活跃的身姿。

教师提问:十四五岁,正是好动的年龄,我们奔跑、我们跳跃,到处是我们青春的身影。

那除此之外,你还能寻找到哪些动感时刻呢?引导学生回答:比如说篮球场上,NBA球员们投篮的精彩瞬间;比如拳击赛场上,选手双方的殊死一搏的惊险时刻;再比如舞台上,冰上芭蕾这优雅时分,运动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教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这动感时刻,描绘我们的动感生活。

(板书课题:《动感生活》)【设计意图:通过运动会中的照片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联系,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动感时刻,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授1、抓住人物头身比例、动态线及关节(1)回顾人物头身比例,动态线、重心线教师:首先描绘动感生活,肯定离不开画人物,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画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什么?有一个小口诀是什么?学生:头身比例,站7坐5蹲3.5……教师:有一个小技巧,可以伸直手肘,用笔测量。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要抓住人物的2条线是什么?学生:重心线和动态线。

教师:这里我就不再重复赘述了。

(2)抓住关节教师:今天我们要描绘的是动感生活,重点在于这个字动,运动中的人,我们除了抓住人物比例,动态,还要抓住人物的什么呢?教师:下面我想问问你们会立定跳远吗?请同学上来为我们演示一下立定跳远,其他同学自己观察他身体各个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膝关节弯曲到伸直,手臂摆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重点】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课文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可谓水火不容。

然而,曹操又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称赞。

对于孙权,也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孙权劝学》,来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

【教学过程】一、出示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体会人物在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文中人物刻苦治学的精神,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时期著名史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实行新政时,司马光竭力反对,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

晚年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死后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自幼嗜学,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

2.背景透视: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3.文体知识:《资治通鉴》及相关评论《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背景和意义。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文化交流意识。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和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中外文化交流在文化交流史上的意义。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板书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思考,了解“中外文化交流”这个课题。

初步讨论:“你认为中外文化交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二、发现问题(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唐朝时期为什么能够出现中外文化交流?2.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有哪些?3.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方式有哪些?三、解决问题(30分钟)1. 同台赛车: 交流的形式——通过同台竞技让中外文化交流(学生自由发挥)2. 文化杂交: 交流的内容——中外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3. 走出去: 交流的方式——让唐朝文化走向世界 (学生分组讨论)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阅读《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本P32页,完成课后习题。

2. 在网上搜索关于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资料,介绍一些新的交流方式和内容。

五、作业布置(5分钟)完成小结:整合本课所学,用50词左右的话概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板书设计】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交流形式:同台赛车交流内容:文化杂交交流方式:走出去【教学反思】本堂历史课采用了任务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板书式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积极参与、自我发现中,掌握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方式和意义。

课堂活动生动有趣、话题有深度、探究内容丰富,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应和热烈的讨论。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七年级下册《劳动技术》教案

七年级《劳动技术》教案第一课制作纸拖鞋一、教学目标:1、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各种色卡纸、纸拖鞋作品若干等。

三、教学重点:拖鞋的立体造型,色彩、图案的综合应用。

四、教学难点:拖鞋款式、图案、色彩的完美统一。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欣赏与观察教师:拖鞋是我国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我们每位同学都与拖鞋分不开。

大家先欣赏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拖鞋作品。

(演示网上拖鞋作品,播放优美背景音乐)大家在欣赏各种拖鞋的时候,能否说说拖鞋的款式、质地、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现实生活中,每位同学对拖鞋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有几双形状各异的拖鞋,对吗?那大家用铅笔把他们的形状画下来。

2、演示与分析我们来看看!(屏幕展示学生作品)我们来了解一下拖鞋的结构与形式。

(多媒体课件演示)拖鞋的结构主要分为鞋底与鞋帮两部分,形状各异。

3、设计与制作现在我们运用学习过的图案、平面、立体等知识设计一只或一双拖鞋,大家在设计制作时要大胆想象,可以手绘图案,可以剪贴,注意颜色搭配;可以用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设计。

4、展评与欣赏第二课挑花图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穿编艺术原理,学习图案的几何画法,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挑花图案。

二、教学重难点:1、讲解挑花的艺术原理、用途、设计方法和步骤。

2、确定简笔画内容后,怎样设计明确而美观的挑花图案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具准备:1、带有挑花图案的生活用具若干。

2、范图若干幅。

3、设计软件:Animator Pro 二维计算机绘画软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观察比较:出示写生图与变化图进行比较。

学生讲叙图案的构成特点,教师概括。

2、揭示课题:以小方格组成的纹样:挑花图案(板书)(二)讲授与欣赏:1、谈话与欣赏:(1) 欣赏实物中的图案纹样,讨论挑花图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人教版七下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教案

课题: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中的一课,学习时要把科举制的创立放到这一时期繁荣开放的大背景中去处理。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以及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人才和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得后来的历朝历代加以沿用、改革,使得中央对人才的掌控以及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都进一步加强,影响至为深远。

二、课程标准了解科举制的创建。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使学生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难点:科举制度的作用及影响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公务员考试现场照片教师: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

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

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1400多年前的中国科举制度,那么科举制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去感知科举制度。

(设计意图:公务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许多相同点,并且家喻户晓。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春的萌芽---科举制的诞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两份简历:王有富的简历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李学才的简历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讨论:他们两人谁能做官呢?为什么?学生:王有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出身低微的人,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设计意图:用当时社会的两种阶层人作对比,更加直观,学生更易理解。

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第4课《诗两首》

人教版七下语文教案---第4课《诗两首》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课题:《诗四首》【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1语文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训练课文。

本文主题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

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学过诗歌《山的那一边》和《秋天》,对诗歌已经不陌生,诗歌的优美语言和深刻哲理对他们有很大吸引力。

2.学生想知道的:体会诗中诗人的情感,感受语言魅力。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感知文章的内容,了解主要事件。

其中的简单字词如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

他们可以查字典解决。

4.对学困生的关注:学生的朗读没问题,但理解作者的情感难度较大,应让他们多读多说多理解。

【教学目标】根据新《新课标》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现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掌握以下字词,会读并且会写:瞬息幽寂延绵荒草萋萋(2)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3)背诵本文,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及知识点《孙权劝学》课文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2.作品、作者介绍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教师介绍《资治通鉴》的命名由来并出示。

当年宋神宗之所以给这本书命名为《资治通鉴》,有“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意思,其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案 苏教版

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教学目的1.研讨求索,激活思维,主动探知。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研讨探索,知道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并初步认识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和艺术性。

2.拈精摘要,学习语言,洞悉心灵。

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就文章内容和形式方面,拈出一些精要的东西,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及语言运动的独到功夫,东西贝聿铭的拳拳之心。

要领提示这是一篇人物通讯,描述了世界顶级建筑、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本文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语言精警,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是人物通讯的典范之作。

教学设想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研讨求索,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求索者。

其基本思路是:学——思——辩——用。

即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指导自学,理清思路,组织读写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质疑问难,挑起争辩,鼓励思考探索贝聿铭建筑艺术及其艺术成就,揣摩语言,读中思,思中悟,层层深入,洞悉建筑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可以出示图片,从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说起,也可以开门见山,还可以从建筑艺术说起。

二、整体阅读,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提出要求:①把握文章讲述的人物及其建筑的名称②注意文章的小标题,体会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③划出疑难字词。

做好摘抄准备。

2.学生阅读课文,阅读完毕后,可以分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观点。

3.要注意的重点词语。

晶莹剔透绝妙之作初露头角闪耀非议声名远扬跻身赋予遗孀奠定变幻莫测轩然大波力排众议剪彩遴选别具匠心非议坦诚轨迹勘察相辅相成当之无愧貌不惊人4.检查阅读效果。

①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是。

②三个标题的位置是否可以调换?③文章中提到了贝聿铭的哪些建筑?其中着重说明的哪些?④请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贝聿铭是一位的建筑。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齐声朗读第一部分。

2.教师设疑。

同学们,既然这是一篇人物通讯,我认为文章的开头应该改为:贝聿铭是世界著名建筑,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物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芦花)教案1 上海五四制版 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芦花)教案1 上海五四制版 教案

芦花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笔下的芦花荡宁静和谐的意境。

2.体会质朴传神的笔墨中蕴含着的作者对自然深切的感情,培养对生命的热爱。

说明:本文选自德富芦花的散文集《自然与人生》,该散文集是“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

”日本文学一向就有对大自然的热烈歌颂的传统,在日本文学里,自然比人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与尊重。

德富芦花的散文,篇幅短小,构思新巧,笔墨灵秀,可以说是不分行的诗歌。

本文的语言更是具有一种恬淡质朴的美,将读者带入美丽怡神的大自然。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文章营造的美好意境,真正“亲近自然”,在作者如诗般的文字中使心灵得到如在山泉中刷洗一样的净化。

《自然与人生》中的散文,描写了大自然的景色,隐含着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和批判。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感情(特别是文章结尾),以深入领会文章主旨,感知德富芦花伟大之所在。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品读文章基础上,透过朴实传神的语言,体会作者寄寓的感情。

2.难点:体会芦花荡的恬淡、和谐、宁静和盎然的生气。

说明:本文如一幅恬淡优美的山水画。

在学生经过了散文单元和“唐诗精华”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是可行而必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深入感受文章蕴含的作者的深沉感情。

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介绍冷酷的现实使作者的思想急剧变化,使学生理解文章隐含的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讥讽和批判,对学生的认识深度不必强求而去拔高。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说到芦花,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诗意的感觉,哪些同学能说说自己对芦花的认识?2、读了唐代诗人雍裕之的诗——《芦花》,你对芦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和了解?芦花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

学生通过生活和阅读所得,发言交流。

借助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诗歌的情境,使全体学生对芦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

品读文本感知意境1、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所爱的芦花的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书中圈划关键词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3.增强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提炼和归纳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掌握《孙权劝学》原文及翻译,理解文章主旨。具体包括对重点词汇、句子的理解,如“笃志”、“学不可以已”等,以及文章整体的把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孙权劝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学习习惯养成计划。这个计划将演示孙权劝学的基本原理。
举例:指导学生如何将孙权的劝学观点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计划和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如情景教学、互动讨论、分组合作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并能在实际学习中应用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孙权劝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动力不足、想要放弃的时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孙权劝学的奥秘。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古汉语句式不熟悉,导致理解困难。
举例:解释“已”字的古汉语用法,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难点二: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如孙权劝学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第4课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案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第4课

第四课时Section B(2a—3b)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通过文本学习,能了解be good at、be good with、need…for…、help with等短语,体会招聘广告的信息内容。

2.通过文本学习,能了解招聘广告的结构和要点,提升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招聘广告,思考自己的才能并提供帮助。

语篇研读What:本节课是Section B中的阅读课,是一篇招聘广告,讲述了Peter、Alan、Ma Huan想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三人根据自身的才能选择合适的工作的故事。

2a —2c是一个阅读任务链。

2a是一个读前活动,有三个小片段,是关于三个学生对于自己能力的介绍,与2b的阅读文章紧密相关。

2b是三则招聘广告,阅读活动概括了篇章大意的阅读策略。

2c活动是让学生为招聘广告选择合适的招聘对象。

Why: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帮助他人,从而帮助学生树立锻炼自我的意识。

How:通过学习三则志愿服务招聘广告,让学生思考可以如何用自己的才能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设计理念:以《英语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主题为引领,基于语篇的育人理念,体现《英语课程标准》“学思用创”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理念。

续表续表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基础型作业:1. Remember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2b.2. Polish your writing according to your teacher’s advice.拓展型作业:1. Make another poster for a school club you are interested in.2. Draw a mind map to review Unit 1.教学反思。

七年级科学下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4章 第1-4节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然科学教案

七年级科学下册 教师辅导讲义 第4章 第1-4节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然科学教案

地球与宇宙学员编号:年级:初一课时数:3学员某某:辅导科目:科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地球与宇宙授课日期时段教学内容一、课前知识问答1、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长时间?2、地球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3、你知道农历15日,月亮是什么形状吗?那过年的时候呢?4、读月相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B的月相叫,出现的时间是;(2)C的月相叫,出现的时间是;答案:(1) 新月, 农历初一 (2)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二、同步知识梳理及题型分析知识点1:太阳1、太阳:太阳直径: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太阳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

日地距离:1.5亿千米。

太阳为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太阳大气(由内至外):光球层 (太阳黑子)色球层 (耀斑) 日冕层 (日珥)太阳活动:太阳表面常有的变化。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耀斑:太阳表面出现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

(实际上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上图为日全食下看到的日冕(太阳风) 2、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

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的峰年;相反则称为谷年。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的人类影响很大。

3、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使用步骤及注意点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否则会对眼睛造成永久性损伤。

例1:太阳是颗炽热的气体球,它的光和热基本上来源于()A.太阳中心 B.日冕层 C.光球层 D.色球层答案:A例2:太阳大气由内到外的正确顺序是()A.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D.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答案:B例3:按照每秒钟行进30万千米的光速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要()答案:C例4: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托勒密 B.哥白尼 C.牛顿 D.哈勃答案:B例5:我国史书曾记载有: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正末,“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4课教案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第1课时青春的情绪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验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体会青春期情绪的特点,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知识目标了解情绪的分类;了解影响情绪的因素以及情绪对个人观念和行动带来的影响;了解青春期的情绪特点,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难点:理解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你的心思我来猜规则:(1)表演者通过动作和表情将词语表达出来。

(2)在表演过程中不能说出该词语中的任意一个字。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亲身体验了各种各样的情绪,每一种情绪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那么,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我们的情绪。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情绪面面观活动一:古诗词鉴赏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哀民生之多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怒发冲冠。

闻风丧胆。

上面诗句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教师指出: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活动二:词语接龙把全班分成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看哪一组写出的这类词语多,如:喜: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等。

教师强调: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总结:情绪的种类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等。

活动三:说说情绪的那些事儿其实,大家在学习、生活中也有喜、怒、哀、惧的经历,下面请大家敞开心扉,谈谈你印象中记忆深刻的最高兴的事、最愤怒的事、最伤心的事、最害怕的事分别是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活动四:聚焦生活(1)我把自己的生日忘了,却意外收到好朋友的生日祝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精选生活片段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传记文章,所以,让学生归纳传记体文章的特点,是成为本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一声声巨响震撼寰宇,一朵朵蘑菇云光耀中华大地。

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让世人目不暇接,惊呼不已!是谁成功地领导了中国原子弹工程?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孕育出了许许多多卓越的科学家和仁人志士。

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自己的智慧和青春,甚至生命,才使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起来。

他们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其中,就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写的人物传记《邓稼先》,随作者一起去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记叙。

传记要写出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

(三)学习目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感知邓稼先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忠诚纯正的人格魅力学习邓稼先舍身许国、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四)走近人物问题探究交流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勾画各部分关键语句或段落。

读完后小组内交流,说说六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回顾中国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以凸显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得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邓稼先而骄傲。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教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速读,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的杰出品质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

2. 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邓稼先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中国的历史,引入课文主题。

2. 速读课文,了解文意:通过速读,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3.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邓稼先的品质和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4. 探究写作手法:学习本文写人叙事的方法,了解作者杨振宁的写作特点。

5.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 总结全文: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邓稼先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表现。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准确掌握本课知识,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课的教学过程,分析教学效果。

2. 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案4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4一. 教材分析《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本课内容丰富,包括唐朝对外交往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国际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原因、主要交往国家、交往方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外文化交流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的历史地图和图片,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唐朝历史知识。

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吗?在唐朝时期,我国与外国有哪些文化交流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目录 教案(浙教版七下)

科学:目录 教案(浙教版七下)

七年级下册课时教案目录第一章对环境的观察(14课时)第1课时1、1 感觉世界(一)第2课时1、1 感觉世界(二)第3课时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4课时1、3 耳和听觉(一)第5课时1、3 耳和听觉(二)第6课时1、4 光和颜色(一)第7课时1、4 光和颜色(二)第8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第9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二)平面镜和球面镜第10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三)光的折射现象第11课时1、6 眼和视觉(一)第12课时1、6 眼和视觉(二)第13课时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14课时本章复习第二章运动和力(12课时)第1课时2、1 运动和能的形式第2课时2、2 机械运动(二)第3课时2、2 机械运动(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和平均速度第4课时2、3 力的存在(一)第5课时2、3 力的存在(二)第6课时2、4 力的图示第7课时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8课时2、6 摩擦的利和弊第9课时2、7 牛顿第一定律第10课时2、8二力平衡的条件第11课时本章复习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5课时)第1课时3、1 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课时3、2 新生命的诞生(一)第3课时3、2 新生命的诞生(二)第4课时3、3 走向成熟(一)第5课时3、3 走向成熟(二)第6课时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一)第7课时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二)第8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一)第9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二)第10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三)第11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第12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二)第13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三)第14课时学生实验——嫁接第15课时本章复习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16课时)第1课时4、1 地球的自转(一)第2课时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一)第3课时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二)第4课时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一)第5课时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二)第6课时4、4 日历上的科学(一)第7课时4、4 日历上的科学(二)第8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第9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第10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三)第11课时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12课时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一)第13课时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二)第14课时本章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
主备:审核:备课日期:月日
引入:
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
提问:1、隋朝是怎样建立并完成统一的?
2 、隋朝在历史上有哪些贡献?导入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知识要点。

教师总结归纳:
1、隋朝的建立
581年,杨坚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火陈,统一南北
589年,隋火陈,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多媒体显示有关隋文帝“开皇之治”的材料,加深学生对“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的认识和理解。

4、组织学生讨论: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二、大运河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组织学生讨论。

多媒体显示开凿大运河的有关资料,使学生认识到隋炀帝时劳役繁重,统治残暴。

2、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多媒体显示《隋运河》图,要求学生在图上找出涿郡、余杭、洛阳的位置,找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以及他们沟通的海河、黄河、淮海、长江、钱塘江。

探究下列问题:
①、想一想,隋运河为什么要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航。

②、对照地图,找出岳阳的粮食走水路运到长安应经过的河段。

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
主备: 审核:
备课日期: 月 日
③、结合前两个思考题,联系中国地形的特点,体会大 运河南北交通的意义。

3、大运河的巨大作用
多媒体显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联系中国地形的 特点,
强调大运河沟通南北,使学生认知大运河的巨大作用。

5、组织学生讨论
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
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理由。

三、科举制的创立
1、 隋炀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使学生认识到隋朝我
国选拔人才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2、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教师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3、 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思考题,谈谈对科举制 作用及
其影响的认识。

允许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4、议一议:
(1)科举制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者联系起来, 在社会上产
生了什么影响?
(2)科举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 对读
书做官的看法。

(3 )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小结:
就隋朝的建立和南北统一的有关知识提问,指出隋朝开 凿大运
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

请一位同学简要 归纳这两个历
史事件的影响。

板书设计: 一、 隋朝统一南北 1、 隋朝的建立 2、 隋统一南北及意义 二、 大运河的开凿 1、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2、 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 大运河的作用 三、 科举制的创立 1、 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 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 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反思:
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
主备:审核:备课日期:月日
引入:
提问:1、隋朝为什么会像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
起义?结果如何?
2 、唐朝是怎样建立并逐渐走向强盛的?
教师指出:在隋朝统治土崩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员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李世民父子。

导入新课: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
建立者:李渊
都城:长安
2、玄武门之变
627年,改年号为“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讨论:你知道“玄武
门之变”的故事吗?谈谈你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
二、轻徭薄赋
1、原因:(1)客观原因:唐初经济凋敝
(2) 主观原因:吸取隋亡教训
2、表现
3、作用
轻徭薄赋是历代统治者恢复经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唐太宗轻徭薄赋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讲述,使
学生认识到减轻民众负担、以民为本的重要性。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现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

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3、作用
讨论:(1)你知道唐太宗用人纳谏的哪些故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2)你知道唐太宗关于”三镜”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对
我们有什么启示?
通过唐太宗重视和善于纳谏的故事,培养学生勇于接受批评的品
德。

四、加强中央集权
1、完善三省六部制
2、合并州县,精简机构
五、完善科举制度
仁常设科目:明经科进士科
2•考试内容
明经科:儒家经典
进士科:政论诗赋
3、讨论: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
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 0J)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
事实。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唐太宗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训,
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因而出现了“贞观之治”。

通过对其统治措
施和政绩的教学,加深学生对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所
起作用的理解。

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
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
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1、组织学生讨论:
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2、各抒己见: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唐太宗与魏征
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

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


魏征说:“这是对的。

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 天下已定,
那就必须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任用。


(1).唐太宗和魏征的对话,表明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2).他们的用人标准在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3、自己动手
设计表格比较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统一
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

小结:要求学生谈谈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充分发表意
见,以突破难点。

板书设计:
一、玄武门之变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门之变
二、轻徭薄赋
1原因 2 、表现 3 、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2、表现3、作用
四、加强中央集权
五、完善科举制度
六、“贞观之治”的含义
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
1、 使学生掌握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 统
治措施;开元盛世;曲辕犁和筒车;唐都长安。

2、 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
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 初
步掌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开元盛世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武则天
主备:
审核: 备课日期: 月 日
教学
目标
弘毅新华中学七年级历史教案
主备:审核: 备课日期: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