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

・述评・作者单位:!"""#$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影像中心(张雪哲);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介入中心(吴沛宏、张福君)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张雪哲%吴沛宏%张福君%%恶性肿瘤是当今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单一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满意,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或好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和边缘学科的产生,以及介入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导引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逐渐为临床工作者认识,正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为了进一步开展和推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技术方法,特组织有关!#&’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肺转移癌、肺部以外其他系统的原发瘤和转移瘤,以及食管癌等(篇临床研究论文作为重点号发表,以期引起同道们的关注。
#"世纪初,国外学者提出内放疗的模式,在手术中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内和(或)肿瘤周围组织,破坏杀伤肿瘤细胞。
早期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使用的多能核素(如)"*+、##),-等)释放高能量射线,难以防护;同时由于当时尚无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定位导引装置,使粒子植入定位精度不高,疗效不够满意,临床应用进展缓慢。
#"世纪."年代随着放射性粒子!#&’、!"/01、!$.23相继研制成功,以及*4导引下的定位技术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治疗可精确保证肿瘤区放射剂量最高,相邻正常组织创伤小,疗效肯定,显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国外放射性粒子植入发展很快,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胰腺癌和头颈部复发肿瘤的治疗也显示了其优势。
同时亦逐渐应用于脑肿瘤、肺癌、肺转移瘤、肝癌、肝转移瘤、喉癌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世纪$"年代后期,我国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已能研制生产!#&’和!"/01放射性粒子,可满足国内临床需求。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一)放射性肺炎1.定义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2.放射性肺炎的诱因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肺组织往往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而肺是一个放射敏感的器官,因而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
肺组织受照射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两者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3个月内,慢性肺纤维化多数在放疗结束后半年至1年发生。
其发生原因与肺受照射体积、放射的总剂量、每次照射的分割剂量和总照射时间有关。
照射面积小于100cm2,剂量达60~70Gy时,不一定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照射野面积大于100cm2,剂量30—40Gy时就易出现。
尽管面积较小,只要剂量到70Gy 则可发生慢性肺纤维化。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其诱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也容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放疗中合并用ADM、PYM、VCR 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3.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由于肺泡、间质水肿和渗出液明显,临床症状较严重,常表现为低热、干咳、胸闷,较严重者有高热、气急、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等。
常伴肺部感染,体检在受照肺可闻及罗音,有肺实变的表现,部分病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有胸水的临床表现,较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死亡。
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数不高,x线片见照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片状或网状阴影和正常组织边缘有明显的分界,与照射野范围相似。
4.慢性肺纤维化慢性肺纤维化进展较缓慢,呈隐匿发展,在1-2年后趋于稳定。
临床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受照肺的容积和剂量有关,也与放疗前肺功能的状态有关。
大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刺激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胸闷,少数病人有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发热。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原发性中晚期肝癌的观察与护理

漏试验 、 活度测量合格 。粒子经高温消毒后 当天植 入。患者术前需禁食 8 h , 治疗前 3 0 m i n 给予适当镇静 及止 痛处理 , 并 常规 开放静 脉通 道 、 给予鼻 导管 吸 氧 、 监测生命特征 , 准备好酚妥拉明及其他抢救药品。
的正确认 识 , 有 的患者 或家属 会简 单地 理解粒 子 植人
化、 凝 血功 能 、 输 血 传播 九 项及 心 电图 检查 , 完 善腹 部 彩超 、 腹部 C T或肝 动 脉造 影等 检查 , 并 将 相关 数据 输
为“ 有创伤” 、 “ 有辐射” 的治疗从而对此治疗产生恐惧
和排斥 心理 。针对 这种 心理 特点 , 护理 人员 必须 要具
D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 7 1 9 3 . 2 0 1 4 . 0 1 . 0 3 6
I 放射性粒子植人术是在 B超等影像设备引导 下将 I 放射性粒子精确植入肿瘤 内, 通过持续放射
出低能量 的1 , 再 戋, 达到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 目的n 。 。 我 院 自2 0 1 0 年1 月~ 2 0 1 1 年l 2 月对 3 1 例 原 发性 中晚
有“ j心 ” , 即爱 心 、 耐 心 和 细心 。对 患 者 要有 深 厚 的
入T P S 系统进行治疗计划设计 : 计算肿瘤靶 区放射剂
量、 确 定 粒 子数 量 和 粒子 空 间排 列 , 并 计算 好 肿瘤 边
缘 匹 配 剂量 , 确 定 植 人组 织 间 的导 针位 置 、 植 入 方 向
根 据 患者 植 入 部 位选 取适 当体 位 , 常规 消 毒 , 铺 巾, 局 部麻 醉 后 于 B超 影像 引导 下 , 按 照 治疗 计 划 精 确定 位 , 采用 1 8 G穿刺 针 经皮 穿 刺 , 到 达 肿瘤 组 织 靶 点后 , 边 退 针 边 在 B超 引导 下 植 入 I 放射 性粒子 。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是恶性肿瘤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许多恶性肿瘤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导致错失手术治疗最佳时机,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高效安全且精准度高,能持续性照射,患者的年龄、体质对其无影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碘125放射性粒子存在一定的辐射性,需要加强防护。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优势于MRI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创伤,实现无刀手术效果,患者一般情况下两天后就能出院,经过治疗后能扩大手术范围,且后期经手术治疗后效果会比较理想。
碘125粒子存在一定的放射性,为了考虑安全性问题,需要加强病人以及周围人的防护问题。
●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安全隐患按照放射源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放射源分成五类,其中第四类和第五类对人体不会产生永久性损伤,而碘125放射性粒子正属于这两类,碘125放射性粒子的半衰期比较长,能够持续性照射,低剂量的射线会持续性放射,影响周边人群以及环境,故此需要加强辐射防护,但部分医院对这种辐射的防护重视度并不高,比如病房中没有配置全套的防护措施。
碘125放射性粒子引起的辐射损伤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症状,导致医护人员认为这种辐射并没有伤害性,可能出现不遵守操作规程的情况。
患者在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自我防护意识,表示穿着防护衣不仅影响行动,而且不利于治疗操作,因此穿防护衣的依从性并不高,另外,也未能形成定期接受剂量监测和体检的行为,不理解辐射防护的重要性。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做好防护的目的有效的辐射防护能够避免发生有害的非随机性效应,保证工作人员、病人、家属乃至于社会公众人士的健康和安全,且也有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后该如何防护防护要素第一,时间防护。
时间越长,人体受到的照射累积剂量越大,所以,如果照射率不变,那么缩短照射时间能减少照射剂量,鉴于此,可以从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角度出发,提高治疗效率,缩短照射时间,以达到防护效果。
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摘要】对56例晚期胰腺癌的患者术中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胰漏,胃痉挛,感染,肺栓塞,出血,白细胞减少或者肝功能异常等,通过及时处理和悉心护理,患者均好转出院。
【关键词】晚期胰腺癌 125I粒子植入并发症护理晚期胰腺癌是目前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难题之一,其发病隐匿,就诊发现时常多为晚期,丧失了手术切除机会。
然而,晚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短,而且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据报道[1],125I粒子植入对不可切除的胰腺癌具有确定疗效,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胰腺癌引起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2011年5月~2011年12月,我科对56例胰腺癌病人术中行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进行内放射治疗,疗效明显,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晚期胰腺癌125I粒子质入术的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8~74岁,平均(58.5±10.7)岁。
其中胰头癌36例,胰体尾部癌20例,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8例,肝脏转移6例。
在手术中行肿瘤切除后预防性植入8例,残余肿瘤放射性植入29例,未能切除的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瘤体内19例,所有操作均在书中B超引导下进行,全部患者均已经临床,病理,影像学检查确认。
1.2种植方式:在书中超生引导下根据瘤体的大小和边界,插入18G粒子针,用Mick枪植入粒子,粒子间距1 cm,原则为外密中疏。
粒子质入部位放置引流管[2]。
如有梗阻者,同时行胆肠和(或)胃肠吻合术以解除梗阻。
1.3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有1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住院时间为(24.7±7.5)天。
2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2.1胰瘘胰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应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监测腹腔引流液的淀粉酶水平。
本组有三例患者术中穿刺入胰管,术后引流液在230~300 ml,引流液淀粉酶均大于9500 U/L,给予皮下注射生长抑素0.1 mg,每天三次,或者生理盐水50 ml+生长抑素0.3 mg静脉泵入,24小时维持。
粒子植入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所有粒子植入设备需经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校准,确保设备性 能符合要求。
设备维护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延长设备使 用寿命。
设备使用记录
每次使用设备需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使用时间、使用人员、使 用情况等,以便于追踪和管理。
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培训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 急处理等方面,确保员工具备从事粒子植入工作的能力。
设备维护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 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
设备校准
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以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操作规程制定和审核制度
操作规程
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操 作步骤、注意事项、安全要求
等。
审核流程
设立审核流程,确保操作规程 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更新与修订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修订 操作规程。
VS
相关人员
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接受严格 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具备操作粒子植 入设备的知识和技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植入准确性和稳定性风险及应对措施
植入准确性和稳定性风险
粒子植入过程中,植入位置的准确性和粒子分布的稳定性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 响。
应对措施
采用精确的植入技术和先进的影像设备,确保植入位置准确。同时,通过监控植 入后的粒子分布情况,调整植入策略,确保粒子分布稳定。
并发症风险及应对措施
并发症风险
粒子植入可能引发感染、出血和其他器官损伤等并发症。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要点一
发展方向
随着粒子植入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可能会应用于更广 泛的肿瘤治疗领域,如颅内肿瘤、胰腺肿瘤等。
最新:放射性125 I 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 山东专家共识

最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每年治疗肺癌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
为了更好地规范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操作技术,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放射性1251粒子植入的概念其属于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范畴,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
放射性125I粒子能以27~35keV能量发射出Y射线,半衰期为60.2d o Y射线有效辐射半径10~15mm内肿瘤细胞的DNA,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二、植入方式1 .影像引导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影像引导技术有CT,MR及超声等。
2 .电子支气管镜主要用于:1)早期中央型肺癌;2)不适合手术或其他根治手段的局限气管内肿瘤。
3 .开胸主要用于:1)术中探查肿瘤不能切除;2)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存有残余。
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原则1 .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肿瘤医疗个体化〃理念,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即在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肿瘤科及介入科等共同讨论后决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2 .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前须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
基于患者CT图像(肺窗)制定治疗计划,同时注意危及的器官。
粒子活度一般选择0.5~0.8mCi,处方剂量应为110~160Gy。
3 .CT引导下根据TPS计划植入粒子。
4 .双侧病灶应分侧、分次治疗。
5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强化CT,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
四、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2)拒绝行外科手术者;3)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术者;4)放化疗后肿瘤残留或进展的患者;5)其他抗肿瘤治疗后进展的患者;6)功能状态评分(PS)≤2分,预期生存期N3个月。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护理

3 1 术前护理 .
3 1 1 常规检查准备与标本采集 ..
术 禁忌 证 。
胃镜 、 病理活检 , 并采 集 血常规 、 血 4项 标本 , 凝 明确 有无 手
3 1 2 心理护理 ..
作, 讲解手术治疗 的目的、 治疗 方法 、 基本操作过程 、 优越性 ,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恐 惧 、 紧张心理 , 稳定其情 绪 , 以便更好 地
持 呼吸道通 畅 ; 中严 密观察患 者的血 压 、 术 心率 、 吸频率 、 呼 血 氧饱 和度 的变 化 , 出 现 以 下情 况立 即配 合 医 师处 理 : 如 () 1 出血 : 即用含去 甲肾上腺 素的冰生理 盐水反 复 冲洗 创 立
A C术易造成黏 膜下气肿 … , P 具有一定 的风险性 , 护士
3 3 1 落实交 接班 制度 ( ) 者返 回病 房时 , .. 1患 当班护 士
应 与麻 醉师当面交接 患者 生命体征 情况 , 以及 术 中情 况( 如 有无 出血 、 穿孔 、 否使用钛夹 ) ( ) 是 ;2 给予一级 护理 , 遥测心
【 参考文献 】
( ] 吕黄勇, 1 乍政文 , 磴华 , 氲 离子凝 固术 治疗 B r t食管 尧 等. ae rt
依靠立体定 向技术和后装技术 , 将放射线粒子准确植入 肿瘤
双链 , 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 , 达到杀灭肿瘤细胞 , 预防肿
[ 关键 词] 肺部 恶性 肿瘤 ; 放射性粒 子; 护理
中 图分 类 号 文章编号 R4 36 7 .
10 — 18 2 1 ) 1— 2 0— 2 04 0 8 (0 1 1 13 0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近年来 出现 的新技术 , 因副 作用小 , 创而 具 有 明显 优 势 , 期 治疗 5年 生存 率 高 达 微 早 9%, 7 而手术只有 5 % 。放射 性粒 子植 人 治疗肿 瘤 主要 8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临床研究及应用

之 后 ,进行 铺 巾消毒 ,穿刺 患者 的病灶 ,再 次扫描病 灶 ,参 照 重 建的 三维图像 ,植 入枪 中装入放射性 粒子 ,按 照 TPS计 划布 放人瘤 体内。 1.2-3 术后 处理 碘 一125植入后 ,立 即进行 粒子探测 ,明确粒 子有无 丢失。行 CT扫描检查明确有无出血 、气胸等术 中并发症 的发生 。一 般对 于机体浅表 部 的肿 瘤 ,应予铅 衣 防护 。粒子植 入第 2天 ,行胸 部摄 片检查 ,明确有无肺 动脉 栓塞发 生。粒子 植入 后每 隔一周 复查一次 血常规 与肝功 能 ,共复查 5次 ,明确 有无 血细胞 及肝功 能损害 。粒 子植入后 3个 月 、6个 月复查 CT 观察病灶大小情况 ,明确有无相关并发症 的发生 J。
① 贺州市人民医院 广西 贺州 542899
1-3 疗 效 评 估 手术后两个 月复查 ,经 CT观察 治疗 后的肿瘤情况并与治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临床应用指南》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09讨论稿)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核素治疗学组【概述】近年来,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疗法发展很快,常用的放射性粒子为125碘、198金及103钯。
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疗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它是一个多学科技术,治疗时应有相关临床科室的医师、技师和物理师参加。
【临床表现】参见不同肿瘤的临床表现的章节。
【诊断要点】参见不同肿瘤的诊断要点的章节。
【适应证】1.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局部肿瘤,且为实体病灶。
2.需要保留的重要功能性组织或手术将累及重要脏器的肿瘤3.拒绝进行根治手术、无法手术或用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肿瘤患者4.预防术中(后)残留肿瘤病灶的局部扩散或区域性扩散5.转移性肿瘤或术后孤立转移灶已失去手术机会者6.局部进展期肿瘤需粒子植入与外照射综合治疗。
7.局部进展期难以用局部治疗方法控制,或有远位转移但局部有严重症状者,为达到姑息治疗目的,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疗。
【禁忌症】1.一般情况差,恶液质或不能耐受治疗者2.肿瘤并发感染和有大范围溃疡、坏死者3.估计病人寿命不能等待疗效出现【治疗原则】1.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
2.粒子植入前应通过近期CT、MRI或B超了解病灶与周围重要器官的关系。
3.治疗前应对10%放射性粒子进行测定,允许测量结果偏差在±5%以内。
4.应有放射粒子植入计划设计及剂量分布。
5.治疗后应拍CT片进行验证了解粒子重建和剂量分布情况,如发现有稀疏或遗漏应拟定计划择期补种,以期与植入前治疗计划相符。
6.放射性粒子植入之后,如果需要配合外照射或化疗者,应在第一个半衰期内给予外照射的相应生物学剂量或化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亲属。
【操作方法及程序】对各种不同肿瘤的粒子植入治疗有不同的具体方法,首先要明确肿瘤的形态、位置、大小及与邻近器官、血管的关系。
因此植入治疗前或术中应用CT、MRI、超声或PET/CT 影像学确定靶区;由于粒子种植在三维空间进行,每种放射性粒子物理特性不同,对每种核素需要特定的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治疗计划设计,进行模拟粒子种植的空间分布。
肿瘤微创治疗考试题及答案

绵阳开元医院肿瘤微创治疗培训考试题及答案2018年10月23日科室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使用输液港输液治疗问歇期每( C )周回医院让医护工作人员对静脉输液港进行冲管、封管维护一次A 6周B 5周C 4周D 3周E 2周2、输液港植入后需超过( D )小时方可使用输液港输液或化疗。
A 24小时B 36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E 12小时3、血管内介入术术后病人需卧床( D )小时,故应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
A 6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E 36小时4、血管内介入术术后病人拔管后用砂(盐)袋压迫穿刺点并制动( B )小时左右,术后( B )小时绝对卧床休息,以后活动要根据护士的指示。
A 6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E 36小时5、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病人需禁食禁饮( E )小时,并继续使用奧美拉唑和奥曲肽三天。
A 12小时B 24小时C 36小时D 48小时E 72小时6、植入粒子源的患者床边( C )米处或单人病房应划为临时控制区。
控制区入口处应有电离辐射警示标志,除医护人员外,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A 0.5B 1.0C 1.5D 2.07、血管内介入术术前( B )小时禁食以免术中因用化疗药引起呕吐导致窒息。
A 2小时B 4小时C 6小时D 8小时E 12小时8、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医嘱包括:静脉麻醉病人术前肌注阿托品注射液0.5mg,术前( B )小时开始禁食水,术区有毛发者备皮、手术部位涉及膀胱和前列腺及尿道的术前留置导保管,胰腺癌病人应在术前( D )小时禁食,并口服抗生素,静脉使用奥美拉唑40m静滴每天一次,奥曲肽注射液0.1mg皮下注射,每天三次。
A 6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E 36小时9、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病人常规心电监护( A )小时,特殊情况持续心电监护。
A 6小时B 8小时C 12小时D 24小时E 36小时10、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后的病人与家属之间的防护:由于粒子释放的射线能量低,衰退迅速,对周围人群损伤很小,大部分射线的能量消耗在肿瘤组织中。
粒子植入护理课件

02
粒子植入护理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01
局部进展期肿瘤
对于某些局部进展期肿瘤,如前列腺癌、软组织肉瘤等,粒子植入护理
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通过将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
,实现对肿瘤的精确照射,杀伤肿瘤细胞。
02
肿瘤复发
对于一些肿瘤复发或局部区域复发的患者,粒子植入护理可以作为一种
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通过再次对肿瘤组织进行精确照射,控制肿瘤的
01
粒子植入护理是指将放射性粒子 植入到肿瘤组织内,通过释放的 辐射能量杀疗手 段,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如肺 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
粒子植入护理的发展历程
粒子植入护理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放射性元素治疗肿瘤 。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粒子植入护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一种重要的肿 瘤治疗方法。
术中操作流程
确定植入点
在影像引导下,精确定位 需要植入的粒子位置。
粒子植入
将粒子植入枪与植入针连 接好,根据需求将粒子植 入到指定位置。
粒子分布确认
通过影像确认粒子的分布 情况,调整位置以达到最 佳效果。
术后护理及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 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处理等
植入部位出血
植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植入部位的出血,应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 如出血持续加重,应通知医生进行止血治疗。
过敏反应
植入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通知医生 进行评估和处理,可能需要抗过敏治疗。
06
粒子植入护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及进展
粒子植入护理技术的优化
(最新整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的全部内容。
附件16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年版)一、植入指征正确率定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占同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总例数的比例.(见注1)计算公式:= ×100%植入指征正确率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应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例数同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总例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的程度,是反映医疗机构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二、术前制订治疗计划率定义:术前制订治疗计划,是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根据患者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类型,使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完成植入治疗计划(包括靶区设计、处方剂量、粒子活度等)的制订工作。
术前制订治疗计划率,是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完成植入治疗计划的患者例数占同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总例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100%术前制订治疗计划率术前完成植入治疗计划(TPS )的患者例数同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总例数意义:体现术前对患者病情整体评估,并根据患者病情确定适宜治疗方案的情况,是反映医疗机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三、术后放射剂量验证率定义:术后放射剂量验证,是指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进行影像学检查,并通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完成放射剂量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