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师:回顾一下,刚才大家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们用了数方格的方法。
生2:我们把这个脚印看成一个近似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2.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淘气2岁时的脚印图,并提出问题:淘气2岁时,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学生先自己独立估一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名小组代表汇报。)3.估Fra bibliotek自己脚印的面积。
学生用附页3中图2的方格纸,同桌合作,画出对方的脚印图,估一估自己脚印的面积,并将估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教师指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和计算过程。
多媒体课件、树叶、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淘气出生时的脚印图并提出问题:淘气出生时脚印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先独立估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大约是13cm2。
生2:我把脚印看成近似的长方形,长6cm,宽2cm,面积是:2×6=12(cm2)。
三、实践活动
1.在校园内找一棵树叶比较多的树,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2.如果一棵树有10 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3.在有阳光时,大约每25cm2的树叶能在一天里释放足够一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这棵树在有阳光时,一天里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发现了什么?
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计算树叶的面积。
学生每人拿出准备好的树叶,先同桌互相估算一下它的面积。
师:能不能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求出树叶的面积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生1:可以把树叶放在格子纸上数一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题,用于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如,展示两份相同的糖果,一份有3个糖果,一份有6个糖果,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两份糖果的糖果数量是否相同,从而引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或者减去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5-6-2.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成长的脚印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年级:五年级科目:数学学期: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能够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难点:1. 位置与方向的概念的理解。

2. 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吗?谁能来说一说?二、新课学习1. 讲解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讲解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老师点评并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讲解、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学会了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附:教学课件和教学模型。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巩固学生的理解,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回顾已学知识,为学生搭建起与新知识联系的桥梁。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是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分数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成长脚印这一生活情境,引出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数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学会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学会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分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生动展示分数的意义和应用。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基础练习题和拓展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代表分数的实物道具,如苹果、卡片等,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分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学生的成长脚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脚印代表了什么吗?”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分数的计算方法,如同分母分数相加、异分母分数相加等。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成长的脚印》教案

【导语】《成长的脚印》⼀课是北师⼤版⼩学数学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课时。

以往的⼩学数学⼏何图形⾯积计算的内容,仅局限于计算规则图形的⾯积,但实际⽣活中存在着⼤量不规则图形⾯积的估算问题,如何估计出这类图形的⾯积,是本课的学习内容。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标】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积的⼤⼩。

2、能⽤数格⼦的⽅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重点难点】能⽤数格⼦的⽅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开门见⼭,揭⽰课题 在现实⽣活中,学⽣将接触到⼤量的不规则图形的⾯积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探索新知 本探索活动分为三个部分,前两个部分主要是呈现了⼩华出⽣时与2岁时两个不同年龄段脚印⾯积的⼤⼩,第三个部分是让学⽣运⽤⾃⼰探究出的⽅法,估计⾃⼰的脚印⾯积。

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按照教材前后呈现的内容,先讨论估计⼩华两个年龄段脚印⾯积的⼤⼩,然后采⽤数格⼦的⽅法(不满⼀格的可以按半格来数)来验证前⾯的估计值。

通过两个年龄段脚印⼤⼩的估计,要让学⽣理解成长期中脚印⾯积的⼤⼩与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估计⾃⼰脚印的⾯积可以回家完成,然后将所描好的脚印图带到学校进⾏交流。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找⼀幅公园或某个活动场所的平⾯图,利⽤⽅格纸估算这幅平⾯图形的⾯积,再组织同学交流。

如果有些班级的学⽣能⼒较强,也可以补充⼀些没有⽅格背景的不规则图形⾯积的估计与计算。

学⽣在估计与计算这些图形的⾯积时,⾸先要会把这个图形看作近似的基本图,并围⼀围,随后⽤尺量⼀量基本图的相关条件的尺⼨,并计算⾯积。

板书设计:成长的脚印 篇⼆ 教学⽬标: 1、会估算不规则图形的⾯积, 2、掌握⼏种估算的⽅法,培养学⽣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新知: 1、教师出⽰课件与问题:⼩华出⽣时,脚印的⾯积约是多少? 2、学⽣⾃⼰先独⽴进⾏估计,然后⼩组内进⾏交流。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发现并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成长的脚印”这一概念。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成长的脚印”这一概念。

2.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成长的脚印”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成长的脚印”?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脚印,并思考:脚印的大小、形状与什么有关?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探究脚印的大小与身高、年龄等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探究脚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变化。

三、交流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成果。

2.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成长的脚印”的特点和意义。

2.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探究成果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1. 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脚印,思考脚印与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对“成长的脚印”这一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沟通、交流、合作等。

以上就是对“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详细补充和说明:在“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的教学设计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成长的脚印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成长的脚印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教案:成长的脚印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2. 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加减乘除3.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4. 几何初步: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变换5. 数据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利用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3. 直观教具:准备丰富多样的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七、教学时间安排1. 每周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进度: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二节《成长的脚印》。

这一节主要讲述的是分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分数来表示和计算增长和减少。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案例,比如小明的体重增长、小华的钱包减少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增长和减少的基本概念,能够理解和运用分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增长和减少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运用分数来表示和计算增长和减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例问题,以及相关的计算工具,比如白板、黑板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例问题,比如小明的体重增长,来引入分数增长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增长的意义。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分数来表示和计算增长和减少,让学生通过例题,理解分数增长和减少的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运用所学的分数增长和减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板书设计:我会通过板书,将实例问题和计算方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巩固所学的分数增长和减少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1. 小明的体重原来是30千克,今年比去年重了1/5,去年重多少千克?答案:去年重25千克。

2. 小华原来的钱包里有30元,今天花去了1/3,还剩多少元?答案:还剩20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分数增长和减少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成长的脚印》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面积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的关键时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运算和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进行复杂运算和空间想象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进行数的运算,能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能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学生能计算简单的几何图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

2.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几何图形的特征,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具。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准备好相应的笔记本和学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有10元钱,你打算怎样花?”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入数的运算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展示教材内容,向学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知识点。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学习成长的脚印这一章节,这一章节主要让我们理解小数的概念和运用,学会用小数表示数字,以及进行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小数的意义和运算方法,同时也会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在教具和学具的准备上,我会准备PPT和计算器,同时也会让同学们准备好纸笔,以便于随堂练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小数的运算步骤和公式清晰地展示在黑板上,以便于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小数的运算题目,让同学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上,我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小数的运算方法和小数的加减乘除法相同,我们可以通过例题来讲解。

例如,1.2+0.3,我们可以先将两个数写成加法的形式,然后从小数点后面的位数开始相加,如果有进位要记得加到下一位上,得到的结果就是1.5。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成长脚印这一章节中,我发现了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解释。

小数的含义和运用是小数学习的基础,同学们需要理解小数的构成,掌握小数点的作用,以及如何用小数表示数字。

这是小数学习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小数的运算方法是小数学习的核心,同学们需要掌握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包括如何处理进位和借位。

这是小数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在讲解小数的含义和运算方法时,我会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我会特别强调小数点的作用和小数运算的规则,以及如何处理进位和借位。

在作业设计中,我会布置一些小数的运算题目,让同学们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我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以便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运算的理解。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中,我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成长的脚印》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对乘法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在运算规则上有所不同,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适应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小数的概念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小数乘法的规律。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加深对运算方法的理解。

3.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小数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实例讲解等内容。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小数乘法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素材:包括小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做饭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图片中存在小数乘法的问题。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乘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小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同时,给出一些小数乘法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进行运算,并解释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可以选择练习题或者PPT中的例子。

在学生运算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成长的脚印(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成长的脚印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册别:上册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1.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二、新课1. 长方形的面积(1)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3) 让学生举例说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2. 正方形的面积(1)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3) 让学生举例说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提问: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它们的应用有哪些?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六章的第二节《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一系列的脚印,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2. 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从复杂的脚印中找出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脚印的图片,以及一些用于学生画脚印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脚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产生的,它们有哪些特征。

2. 讲解:接着,我会结合图片,详细讲解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践: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脚印的图片,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并画出自己的脚印。

4. 分享:每组将自己的发现和作品展示给大家,大家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成长的脚印1. 产生原因:2. 基本特征:3. 规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画出自己的脚印,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答案:1. 脚印的产生原因:脚印的基本特征:2. 学生的脚印规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脚印的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脚印的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运用逻辑思维,从复杂的脚印中找出规律还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除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多观察不同动物的脚印,了解它们的特征和规律,进一步提高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6.2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6.2 成长的脚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成长的过程,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过程中的努力、收获和快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理和能力的提升。

同时,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自我认知,他们能够通过图片和情境理解成长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经历来反思成长的意义。

但是,他们对于成长的深层次含义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具体引导和情境体验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变化,更是心理和能力的提升。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学会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3.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成长的过程和意义。

难点: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深化对成长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体验法、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

情境体验法通过图片和情境让学生感受成长的过程;引导法通过教师的问题和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成长的含义;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互相学习和成长。

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情境材料,准备小组讨论的引导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学生的成长脚印图片,让学生看到成长的过程。

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2.呈现(10分钟)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过程。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和挑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成长的过程和意义。

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分享和全班交流,让学生巩固对成长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导和总结。

5.拓展(5分钟)让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和珍惜每一次的成长机会。

可以设置一些引导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整数的运算”第一单元中,其中活动设计旨在通过探索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成长的脚印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提升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活动材料•班级黑板•整数加减法小白板•问题卡片活动过程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组长负责指导组内成员完成任务。

2.知识复习–在班级黑板上绘制一个数轴,并对正数、负数、0进行标注。

–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提供小白板供学生互相演示加减法运算过程。

3.活动任务–给出若干组问题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注有两个数字或两个算式,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计算结果。

–在计算结果后,学生需要在数轴上标出结果所处位置,并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完成全部问题后,组长收取卡片,并对小组计算情况进行评分。

活动评价此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1.建议评分: 明确的组长角色,能够很好地协调组员,有清晰的思路并向组员进行清晰的表达,能够合理操作小白板或其他计算工具。

2.计算准确性: 在计算过程中能够避免简单的运算错误,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考虑合理性和有效性。

3.数学思维: 思维敏捷,能够迅速处理各种复杂的数学问题,能够根据数学知识分析或解决问题。

4.学习态度: 积极参与活动并尊重小组成员,对数学知识有高度的热情和探险精神,能够发现和探索问题,愿意与他人分享或接受他人的分享。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 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 )- 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教案)1.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到:1.成长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2.学生将学会用自己声音的大小与时间单位进行对照,并在实践中感受到不同的时间计量单位;3.学生将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掌握用分、秒、小时等时间单位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来完成;2.让学生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以及用分、秒和小时进行计算。

3.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切实的实践体验来感受不同时间单位的计量方式,并学会将它们转换成其他时间单位。

4. 教学准备1.时间计量器(如秒表、时钟等);2.画纸和油画笔;3.课件和PPT。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活动首先,老师将以“是什么让我们成长?”为主题,让学生自由思考,找出影响我们成长的各种因素,如父母、老师、朋友、环境、学习等。

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逐一分析这些因素,并梳理出成长的要素和特点。

5.2. 实践探索1.首先,老师将向学生介绍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如秒、分钟和小时;2.老师将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借助时间计量器进行实际实践,以感受不同时间单位的计量方式;3.接下来,老师将让学生以1秒钟呼吸、3秒钟说出自己名字、5秒钟做5个俯卧撑为例,让学生思考不同时间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并总结出具体的换算方法;4.学生将根据老师提供的举例进行小组讨论,以自己的方式将其换算成其他时间单位;5.最后,老师将邀请学生一起合作,将不同的时间计量方式和换算方法汇总起来,形成一张“成长的脚印”画像。

5.3. 总结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老师将邀请学生共同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亲自计算一下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课堂延伸1.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提升复杂度,让学生尝试将时间单位换算为毫秒或者周、月等更大的时间单位;2.对于时间计量和换算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可采用分组辅导、个别指导、课后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补充所需知识,消除相关疑虑。

《成长的脚印》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成长的脚印》示范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 在估计的探索活动过程中,丰富估计的策略和方法。

3. 能用所学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有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都研究过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课件出示脚印图)像这样的图形我们见过吗?它和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师:这是淘气的爸爸妈妈在他刚出生时印下的脚印,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师:这节课我们就以XX同学提出的问题一起来研究像这样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设计意图:通过婴儿出生的脚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刚出生的孩子的第一个脚印代表的寓意,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1. 猜测数据。

师:你能猜猜它的面积吗?(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猜测数据)到底谁的猜测更准确一些,我们怎么去验证它?2. 操作验证。

师:老师提供了一些学具,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学具去估测一下这个脚印的面积。

(1)操作感知。

活动要求如下:①估算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并把计算过程记录下来。

②利用学具,自主选择方法完成,5分钟倒计时完成,并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2)汇报交流。

活动1:学生利用“近似图形”的方法交流展示。

利用白板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展示,并记录估计数据。

预设:a. 脚印看成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大约分别为6厘米,4厘米,面积约为24平方厘米。

b. 把脚印也看成近似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大约分别为5厘米,3厘米,面积约为15平方厘米。

师:对比两位同学的方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a. 上两位同学都把这个脚印看成学过的长方形去估计……师:这个脚印除了可以看成学过的长方形,还可以看成什么图形去估计它的面积?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得出:把这个脚印看成学过的基本图形去估计的方法,称为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

(板书:近似基本图形)b. 第二位同学的方法更精确些,因为……师:也就是用“近似基本图形”的方法去估计脚印面积时,怎样让估计更精确?(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课件展示)小结:所画基本图形外面多出的部分和里面空白部分的面积尽量差不多,这样才能使估测更精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 成长的脚印【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成长的脚印的含义,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

【教学重点】1. 理解成长的脚印的含义。

2. 学会运用成长的脚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成长的脚印的规律。

2. 学会运用成长的脚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张成长的脚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长的脚印。

二、新课1. 教师出示一张成长的脚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长的脚印。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成长的脚印的特点,并提问:你们发现成长的脚印有什么特点吗?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长的脚印是由一串数字组成的,这些数字有一定的规律。

三、探究1. 教师出示一张成长的脚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长的脚印。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成长的脚印的特点,并提问:你们发现成长的脚印有什么特点吗?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长的脚印是由一串数字组成的,这些数字有一定的规律。

5.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成长的脚印的规律,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数字的规律吗?6.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7.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四、巩固1. 教师出示一张成长的脚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成长的脚印。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成长的脚印的特点,并提问:你们发现成长的脚印有什么特点吗?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成长的脚印是由一串数字组成的,这些数字有一定的规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2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北师大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中的探究活动《成长的脚印》。

该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数据,了解不同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并用统计图表进行展示,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调查、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3. 通过对不同学科学习情况的调查,让学生认识到各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制作合适的统计图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数据分析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统计图表模板、彩色笔等。

2. 学具:调查表、统计图表模板、彩色笔、学习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学长过程中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手册中的相关任务,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收集不同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情况。

调查内容包括: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等。

4. 数据整理:各小组将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填写统计图表模板。

5.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表,分享调查成果。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客观评价。

6.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调查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展示,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认识到各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成长的脚印2. 板书内容:调查方法数据整理统计图表制作数据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的调查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进行展示,并写一篇关于各学科学习情况的短文。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6单元,第2课时,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通过图形来表示和分析实际问题。

这一课时,我们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图形的增长和减少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学会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3.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分析实际问题,并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况,比如一个花园里的花朵数量的变化。

2. 讲解概念: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图形的增长和减少。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些例题,让学生通过图形来表示数量的增减。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表示。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并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

2. 实际问题的图形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题目,画出数量的增减的图形表示。

答案:1. 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相应的图形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难点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学计划,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一定能够掌握图形的增长和减少的概念,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图形的表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的策略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计面积
4、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刚才大家对像脚印这样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了估算,想想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进行估算的?
总结:(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再次出示开始的问题,一片树叶的面积怎样估算出来呢?生
印到方格纸上,再计算。
五、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学完成长的脚印一课就会算一片树叶的面积了。
出示小华出生时的脚印,怎么能知道脚印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1、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1)说明估计的结果及过程
(2)数方格的方法验证估计值
(3)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
引导学生把图形看成了近似的已学图形,根据图形的面积公式,算出面积
(1)学生小组合作印树叶,算一片树叶的面积,每组合作画一片树叶。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3)统计五片树叶的面积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算出平均值,再求出树叶的总面积,进而解决问题。
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要吸进0.8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1万平方米的森林所制造的氧气能供给一千人呼吸。10平方米的森林或25平方米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全球现有的森林,每年生产的氧气达555亿公斤。
四、课外资料阅读
同学们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孩子,今天老师想请你们帮一个忙 ,你们愿意帮老师吗?(愿意)出示问题图片:有阳光时,大约25平方米的树叶能提供足够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如果一棵树有大约10000片树叶,有阳光时一天能提供足够几个人呼吸的氧气?
引导知道树叶的总面积就能求出,怎么求树叶的总面积呢?
《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成长的脚印




1.能正确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一、谈话,问题导入
二、参与探索,经历新知
三、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