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抗震设计重要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震可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

2.震源:地球内部断层错动并引起周围介质振动的部位。震中:震源正上方

的地面位置。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

3.地震动三要素:最大振幅、频谱、持续时间。

4.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

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所以,在地震发生的

中心地区人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6.面波主要有瑞雷波和乐夫波两种形式。瑞雷波产生的运动形式是使地面晃动

的主要原因

7.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称为地震动。

8.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9.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

弱程度。

10.震中烈度:震中区的地震烈度成为震中烈度。

11.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可能遭

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12.地震区划:依据地质构造资料、历史地震规律、地震观测资料,采用地震危

险性分析的方法,可以计算给出每一地区在未来一定时限内关于某一烈度的超越概率,从而,可以将国土划分为不同基本烈度所覆盖的区域。这一工作称为地震区划。

13.地震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

14.建筑抗震设计的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15.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

多道防线;注意非结构因素。

16.场地:是指建筑物所在地,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范围。

历史震害资料表明,建筑物震害除与地震类型、结构类型登有关外,还与其下卧层的构成、覆盖层厚度密切相关。

17.覆盖层厚度:原意是指从地表面至地下基岩面的距离,在这里指地下基岩或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坚硬土层至地表面的距离,称为覆盖层厚度。

18.结构地震反应:由地震动引起的结构内力、变形、位移及结构运动速度与加

速度等统称为结构地震反应。

地震作用:由于地震动而引起结构内力、变形等反应的因素。

19.体系自由度:确定结构各质点运动的独力参量数。

20.结构动力计算的关键是结构惯性的模拟。结构动力计算简图的核心内容是结

构质量的描述。

21.体系地震反应=自由振动+强迫振动。

22.地震反应谱:为便于求地震作用,将单自由度体系的地震最大绝对加速度反

应与其自振周期T的关系定义为地震加速度反应谱,或简称为地震反应谱。

记为Sa(T)。

23.影响地震反应谱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体系阻尼比,二是地震动。

24.设计反应谱:地震反应谱直接用于结构的抗震设计有一定困难,而需专门研

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用的反应谱,称之为设计反应谱。

25.地震系数:是地震时地面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用k表示。

26.动力系数:即体系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地面最大加速度之比。

27.对结构抗震设计最有意义的是结构最大地震反应,有两种方法:一是振型分

解反应谱法,二是底部剪力法。

28.底部剪力法的两个假定:一是结构的地震反应可用第一振型反应表征,二是

结构的第一振型为线性倒三角形。

29.鞭梢效应:当建筑物有局部突出屋面的小建筑(如屋顶间、女儿墙、烟囱)

等时,由于该部结部分结构的重量和刚度突然变小,将产生鞭梢效应,即局部突出小建筑的地震反应有加剧的现象。

30.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计算方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顶点位移法。

31.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情况: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区的大跨度的屋盖结

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及类似高耸结构和设防烈度为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32.平扭耦合体系的运动方程的计算假定:一,建筑各层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为

绝对刚性,楼板在其水平面内的移动为刚体位移。二,建筑整体结构有多榀平面内受力的抗侧力结构构成。三,结构的抗扭刚度主要由各榀抗侧力结构的侧移恢复力提供,结构所有构件自身的抗扭作用可忽略。四,将所有质量都集中到各层楼板处。

33.滞回曲线:将结构或构件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力与非弹性变形间的关系曲线

定义为滞回曲线。

34.滞回模型:描述结构或构件滞回关系的数学模型称为滞回模型。

35.结构抗震计算原则:①一般情况下,可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

水平地震作用并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全部由该方向抗侧力构件承担。②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宜分别考虑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③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均匀、不对称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同时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④不同方向的抗侧力结构的共同构件,应考虑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

⑤8度和9度时的大跨度结构、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高耸结构及9度时

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36.结构抗震计算方法的确定:①底部剪力法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③时程分析

法。

37.重力荷载代表值: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所考虑的重力荷载,称之为重力荷

载代表值。结构的重力荷载分恒载(自重)和活载(可变荷载)两种。38.【重点】震害规律:①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柔性楼盖

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②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③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房屋震害;④预制楼

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⑤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⑥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39.多层砌体结构结构布置:1)优先采用横墙承重2)纵横墙应对称、均匀布置,

沿平面应对齐、贯通,同一轴线上墙体宜等宽匀称,沿竖向宜上下连续。3)楼梯间不宜设在房屋尽端或转角处。4)横墙较小、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5)利用防震缝可以将复杂体型的房屋划分为若干体型简单、刚度均匀的单元。

40.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验算:①确立计算简图;②分配地震剪力;③对不利墙

段进行抗震验算。

41.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①加强结构的连接;②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