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答案

合集下载

[工学]分析化学习题第四章解答

[工学]分析化学习题第四章解答

分析化学习题第四章解答1. C注释:B 项+O H 3的共轭碱是O H 22. B注释:溶液中 43PO H 的分布系数3212121333][][][][Ka Ka Ka H Ka Ka H Ka H H +++=++++δ -42PO H 的分布系数32121213212][][][][Ka Ka Ka H Ka Ka H Ka H H Ka +++=++++δ -24HPO 的分布系数32121213211][][][][Ka Ka Ka H Ka Ka H Ka H H Ka Ka +++=++++δ -34PO 的分布系数321212133210][][][Ka Ka Ka H Ka Ka H Ka H Ka Ka Ka +++=+++δ 代入已知条件得1203δδδδ<<<3. C注释:-HB 的分布系数211211][][][Ka Ka H Ka H H Ka ++=+++δ 故-HB 的平衡浓度[-HB ]=总浓度×1δ=0.20×1δ1-⋅L mol 4. C注释:选择-42PO H 和O H 2为参考水平,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反应有 -+-+⇔2442HPO H PO H-+-+⇔34422PO H PO H --+⇔+OH PO H O H PO H 43242-++⇔OH H O H 2根据总的得失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可写出质子条件?5.注释:混合溶液中发生下列离解与质子转移反应 -++===OH Na NaOH-++===+Cl O H O H HCl 32O H O H OH O H 223+⇔+-+6.A注释:用酸滴定碱,目视直接滴定的条件为:cK b ≥108-选项A 的-34PO 的Kb 80.6264.1110,10--==Kb .均满足cK b ≥108-.且滴定至第二化学计量点(即将-34PO 转化为-42PO H )时,溶液中[H +]=8321103.6106.7--⨯⨯⨯=Ka Ka ,求得pH =4.66,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详解

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详解

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详解前言《分析化学第四版答案详解》是针对分析化学第四版教材的答案进行全面解析和详细讲解的文档。

本文档将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常用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

第一章:分析化学基本概念本章将对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详解。

主要包括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以及分析化学中常见的量和单位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系统解析,读者将能够对分析化学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第二章:常用分析方法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来确定其成分或组分,而定量分析方法则可以精确地确定物质的含量。

本章将对这些方法进行具体的步骤、原理和操作技巧的介绍,以帮助读者掌握这些方法的应用。

第三章:实验室技术在分析化学中,实验室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将介绍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如称量、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滴定、萃取等。

我们将详细讲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读者在实验中准确、安全地进行操作。

第四章:酸碱滴定和中和曲线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常用于测定溶液中酸、碱的浓度或相互转化的反应。

本章将介绍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的形状、如何选择指示剂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将对中和曲线进行详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和稀释在分析化学中,准确配制和稀释溶液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稀释方法以及相关计算。

我们将讲解如何根据需要制备不同浓度的溶液,以及如何稀释已有溶液。

同时,还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验室技术,如容量瓶的使用和溶液的准确称量等。

第六章: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分析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章将介绍质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质量分析方法以及仪器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我们将详细解释质量分析的步骤和操作技巧,并附上具体的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质量分析的知识。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 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 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 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 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 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分析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思考题4—11.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2.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3.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HOAc,NH4+,F-,(CH2)6N4H+,H2PO4-,CN-,OAc-,HCO3-,H3PO4,(CH2)6N4,NH3,HCN,HF,CO3-答:HOAc-OAc-,NH4+-NH3,F--HF,(CH2)6N4H+-(CH2)6N4,H2PO4--H3PO4,CN--HCN,,HCO3--CO3-5.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H3PO4﹥HF﹥HOAc﹥(CH2)6N4H+﹥H2PO4-﹥HCN﹥NH4+﹥HCO3-CO32-﹥NH3﹥CN-﹥(CH2)6N4﹥OAc-﹥F-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3·H2O; (2)NaHCO3;(3)Na2CO3。

答:NH3·H2O 〔H+〕+〔NH4+〕=〔OH-〕NaHCO3 〔H+〕+〔H2CO3〕=〔CO3-〕+〔OH-〕Na2CO3 〔HCO3-〕+〔H+〕+2[H2CO3] =〔OH-〕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4HCO3;(2)(NH4)2HPO4;(3)NH4H2PO4。

答:NH4HCO3[H+]+[H2CO3]=[NH3]+[CO32-]+[OH-](NH4)2HPO4 [H+]+[H2PO4-]+2[ H3PO4]=[NH3]+[PO43-]+[OH-]NH4H2PO4 [H+]+ [ H3PO4]=[NH3]+2[PO43-]+[OH-]+ [HPO42-] 7.欲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为pK a):HOAc(4.74),甲酸(3.74),一氯乙酸(2.86),二氯乙酸(1.30),苯酚(9.95)。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篇一: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2.答: (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方法:校准天平或更换天平。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方法:校准容量瓶和移液管或更换成配套的容量瓶和移液管。

(3)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4)随机误差。

(5)过失。

(6)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3 解: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即读数的绝对误差er1= er2=结果表明,当用去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越大,读数的相对误差越小。

8 解:(1)2位;(2)5位;(3)4位;(4)3位;(5)2位;(6)2位9 解:4位或: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因为当分析结果为1%-10%,报告结果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或:称量的相对误差=甲结果的相对误差=乙结果的相对误差=可见,甲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称量的相对误差相当,故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11解:12 解:(1)r=xmax-xmin= 55.47%-55.36%=0.11%13解:准确度:∴甲、乙两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相当。

精密度:∴甲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较乙高。

28解:(1)原式=57.6+17.4+0.3=75.3(3)【篇二:高教版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至7章】txt>第四章习题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ka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b;(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解: (1) hcn pkb=14-9.25=4.79(2) hcoohpkb=14-3.74=10.26 (3)苯酚pkb=14-9.95=4.05 (4) 苯甲酸 pkb=14-4.21=9.794.2. 已知h3po4的pka=2.12,pka=7.20,pka=12.36。

求其共轭碱po43-的pkb1,hpo42-的pkb2.和h2po4- 的p kb3。

分析化学第四版4版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六校合编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解答

分析化学第四版4版下册华中师范大学六校合编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解答

目录第一章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仪器分析数据处理方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光学分析法导论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原子发射光谱法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分子发光分析法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7.1 复习笔记7.7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红外光谱法和Raman光谱法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核磁共振波谱法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质谱分析法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电分析化学导论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电位分析法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电解与库仑分析法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极谱法与伏安法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色谱法导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气相色谱法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七章高效液相色谱法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八章毛细管电泳和其他分离技术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九章X射线光谱法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1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十章热分析方法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2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绪论1.1 复习笔记一、仪器分析简介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1)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指基于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组成和含量的一类分析方法。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人卫版 分析化学 4~12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习题参考答案1. 下列各酸,哪些能用NaOH 溶液直接滴定或分步滴定?哪些不能?如能直接滴定,各应采用什么指示剂? ⑴甲酸(HCOOH ) Ka = 1.8×10-4⑵硼酸(H 3BO 3) Ka 1 = 5.4×10-10⑶琥珀酸(H 2C 4H 4O 4) Ka 1 = 6.9×10-5, Ka 2 = 2.5×10-6⑷柠檬酸(H 3C 6H 5O 7) Ka 1 = 7.2×10-4 , Ka 2 = 1.7×10-5 , Ka 3 = 4.1×10-7⑸顺丁烯二酸 Ka 1 = 1.5×10-2 , Ka 2 = 8.5×10-7 (6)邻苯二甲酸 Ka 1 = 1.3×10-3, Ka 2 = 3.1×10-6解:设C b = C a = 0.10 mol/L ,V a = 20.00 ml (1) 甲酸(HCOOH ) K a = 1.8×10-4 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HCOO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 []64141067.1210.0108.110----⨯=⨯⨯=⋅=b aW C K K OH()78.567.1lg 61067.1lg 6=-=⨯-=-pOH 22.878.500.14=-=pH 选酚酞指示剂(2) 硼酸H 3BO 3 K a1 = 5.4×10-10,K a2 = 1.8×10-13,K a3 = 1.6×10-14,C a K a1< 10-8,C a K a2< 10-8,C a K a3< 10-8无滴定突跃,指示剂在终点无明显颜色变化,不能用NaOH 准确滴定。

《分析化学-第四版》(六校合编)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六校合编)答案

第一章绪论答案:1.仪器分析法灵敏度高。

2.仪器分析法多数选择性较好。

3.仪器分析法分析速度较快,利于批量样品分析。

4.易于使分析工作自动化。

5.相对误差较大。

6.设备复杂、价格昂贵,对仪器工作环境要求较高。

第二章定性分析1.解:最底浓度1:G=1:5×1042.解:检出限量3.答:应选用(2)1mol•L-1HCl作洗液,因为HCl含有与氯化物沉淀的共同离子,可以减少洗涤时的溶解损失,又保持一定的酸度条件,避免某些水解盐的沉淀析出,另外HCl为强电解质避免因洗涤剂而引起胶体现象。

如果用蒸馏水洗涤,则不具备上述条件,使沉淀的溶解损失太大,特别是PbCl2﹑HNO3不含共同离子,反而引起盐效应而使沉淀溶解度大,NaCl则虽具有共同离子,但不具备酸性条件,所以亦不宜采用。

4.解:(1)用NH4Ac溶解PbSO4,而不溶解Hg2SO4 。

(2)用氨水溶解Ag2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3) 用NaOH溶解PbCrO4,而不溶解Hg2CrO4 。

(4) 用氨水溶解AgCl,而不溶解PbSO4 。

(5) 用HNO3溶解Pb(OH)2,而不溶解AgCl 。

(6) 用氨水溶解AgCl, 而不溶解Hg2SO4 。

5.答:(1)H2O2+2H+ +2e=2H2O E0=1.77 VSn4++2e=Sn2+ Eo=0.154 VH2O2是比Sn4+强的氧化剂,所以H2O2可以氧化Sn2+为Sn4+(2 ) I2(固)+2e=2I- Eo=0.5345 VAsO43-+4H++2e=AsO33-+2H2O Eo=0.559 VI-是比AsO33-强的还原剂,所以NH4I可以还原AsO43-6.答:(1)因为HNO3是强的氧化剂会把组试剂H2S氧化成硫而沉淀。

(2)用H2SO4代替HCl,引入了SO42-,使Ba2+﹑Sr2+﹑Ca2+及Pb2+离子生成硫酸盐沉淀,将妨碍这些离子的分析。

(3)用HAc代替HCl,则由于它是弱酸,不可能调至所需要的酸度。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 习题参考答案2.答: (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方法:校准天平或更换天平。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方法:校准容量瓶和移液管或更换成配套的容量瓶和移液管。

(3)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4)随机误差。

(5)过失。

(6)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3 解: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mL 02.0±,即读数的绝对误差mL a 02.0±=EE r1=%1100500.202.0%100±=⨯±=⨯T E a E r2=%1.0%10000.2002.0%100±=⨯±=⨯T E a 结果表明,当用去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越大,读数的相对误差越小。

8 解:(1)2位;(2)5位;(3)4位;(4)3位;(5)2位;(6)2位9 解:4位 %75.14%10024.244015.182%1002H 2)(2222=⨯⨯=⨯⋅=O H BaCl O O H 理ω 可见,BaCl 2·2H 2O 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大于10%,故测定结果应以4位有效数字报出。

10 解: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因为题中所给的试样质量为3位有效数字,报告结果也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或: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因为当分析结果为1%-10%,报告结果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或:称量的相对误差=01.000.202.0±=± 甲结果的相对误差=01.002.101.0±=± 乙结果的相对误差=001.0021.1001.0±=± 可见,甲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称量的相对误差相当,故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11解:%33.26%)33.26%35.26%36.26%27.26(41=+++=X %03.0%30.26%33.26=-=-=T X E a %2.0%100%30.26%03.0%100=⨯=⨯=T E E a r 12 解:(1) %42.55%)40.55%38.55%46.55%47.55%45.55%36.55(61=+++++=X %42.552%40.55%45.55=+=M X %04.0%)02.0%04.0%04.0%05.0%03.0%06.0(61=+++++=d%07.0%100%42.55%04.0%100=⨯=⨯=x d d r %05.016%)02.0(%)04.0(2%)05.0(%)03.0(%)06.0(1222222=-+⨯+++=-∑=n d S i %09.0%100%42.55%05.0%100=⨯=⨯=X S Sr R=x max -x min = 55.47%-55.36%=0.11%13解:19153918915912-⋅=++=g ng X 甲 19173920911920-⋅=++=g ng X 乙 准确度:1)(1916915-⋅-=-=-=g ng T X E a 甲甲 %2.09161%100)()(-=-=⨯=T E E a r 甲甲 1)(1916917-⋅=-=-=g ng T X E a 乙乙 %2.09161%100)4()(==⨯=T E E a r 乙 ∴甲、乙两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相当。

分析化学: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1. 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答: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用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

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2. 滴定度的表示方法T B/A和T B/A%各自的意义如何?答:T B A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

T B A%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分数。

3. 基准试剂(1)H2C2O4 2出0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2)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

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 (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答:用(1)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低,用(2)标定HCI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用此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时结果偏低,用此HCI溶液测定有机碱时结果偏高。

《分析化学》第4章》酸碱滴定复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4章》酸碱滴定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酸碱的概念)水是一种酸碱两性溶剂。

(√)2、(酸碱强弱的判断) 甲酸的pKa=3.74,乙酸的pKa=4.74,所以乙酸的酸强度比甲酸高。

(×)3、(酸碱强弱的判断) 硼酸的pKa=9.24,氢氟酸的pKa=3.20,所以硼酸的酸强度比氢氟酸高。

(×)4、(共轭酸碱的强弱关系) 某酸的酸强度越弱,则其共轭碱的碱强度越强。

(√)5、(指示剂的加入量) 滴定分析中多加指示剂可使滴定终点变色更明显,故应多加指示剂。

(×)6、(混合指示剂) 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常比单一指示剂变色范围窄,故用正确的混合指示剂可使终点误差变小。

(√)7、酸碱滴定突跃是指滴定体系在计量点附近误差允许范围内的pH值急骤变化。

(√)8、强酸滴定弱碱的计量点的pH值大于7。

(×)9、可依据滴定曲线获得滴定突跃范围,进而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10、一般不可以利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醋酸钠而获得醋酸钠的浓度,因为醋酸根的碱性不够强。

(√)11、用NaOH滴定HCl,用酚酞作指示剂优于甲基橙。

(√)12、HCl滴定NaOH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优于甲基橙。

(×)13、用NaOH滴定酸时,都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14、NH3质子条件式为[H+]+[NH4+] = [OH-]。

(√)15、NaHCO3质子条件式为[H+]+[H2CO3] = [CO32-]+[OH-]。

(√)16、Na2CO3质子条件式为[HCO3-]+[H+]+[H2CO3] = [OH-]。

(×)17、NH4HCO3质子条件式为[H+]+[H2CO3] = [NH3]+[CO32-]+[OH-]。

(√)18、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最好完全处于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

(√)19、苯胺的pK b=9.34,其碱性太弱,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20、醋酸钠NaOAc呈碱性,可用强酸直接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分析化学(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1-1 为了探讨某江河地段底泥中工业污染的聚集情况,某单位于不同地段采集足够量的原始平均试样,混匀后,取部分试样送交分析部门。

分析人员称取一定量试样,经处理后,用不同方法测定其中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

试问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按该法测出的结果是整个河道有害化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反映污染物聚集情况,即分布情况,应将试样分河段进行分析。

1-2答:不对。

因为镍币表层和内层的铜和银含量不同。

只溶解表层部分镍币制备试液,测其含量,所得结果不能代表整个镍币中的铜和银含量。

1-3 怎样溶解下列试样:锡青铜,高钨钢,纯铝,银币,玻璃(不测硅)。

答:锡青铜:可用硝酸溶解;高钨钢:可用高氯酸溶解(可将W氧化为H2WO4);纯铝:可用HCl或NaOH溶解;玻璃:可用HF溶解。

1-4 下列试样宜采用什么熔剂和坩埚进行熔融:铬铁矿,金红石(TiO2),锡石(SnO2),陶瓷。

答:参见:中南矿冶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 分析化学手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铬铁矿:用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金红石(TiO2):用KHSO4熔剂,瓷坩埚熔融;锡石(SnO2):用NaOH熔剂(铁坩埚)或Na2O2熔剂,刚玉坩埚熔融;陶瓷:用Na2CO3熔剂,刚玉坩埚熔融。

1-5 欲测定锌合金中Fe,Ni,Mg的含量,应采用什么溶剂溶解试样?答:用NaOH溶解。

可将Fe, Ni, Mg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可与锌基体分离,但溶解速度较慢。

1-6 欲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硅酸盐中Fe,Al,Ca,Mg,Ti的含量。

应分别选用什么方法分解试样?答:测定硅酸盐中SiO2的含量,用KOH熔融分解试样;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的含量,用HF-HClO4-H2SO2混酸作溶剂分解试样。

1-7 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哪些?答:分解无机试样通常采用溶解法和熔融法,将试样的组分溶解到溶剂中。

对于有机试样来说,通常采用干式灰化法或湿式消化法。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思考问题1、什么是滴定分析法?答: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1.1、滴定分析的特点: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4.用途广泛。

1.2、什么时候进行一滴半滴操作: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1.3、分析实验中仪器的注意事项:移液管(一直二靠三斜四停)、酸(碱)式滴定管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2、什么是标准溶液、滴定剂?答:标准溶液是指含有某一特定浓度的参数的溶液,比如Cl或Fe的标准溶液。

当用标准溶液代替样品进行测试时,得到的结果应该与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相符。

如果得到相符的结果,则说明测试操作正确。

2.1、标准溶液的用途:标准溶液还可用来校准仪器,比如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以及pH计和pH/ISE 计等电化学仪器。

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可以用来绘制校准曲线,从而可以用得到的校准曲线反查测试样品的浓度,这个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并和样品溶液一起进行测试物性2.2、容量瓶操作有哪些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3、滴定分析法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分类结果怎样?答: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分析课后习题解答4章

分析课后习题解答4章

第4章 酸碱滴定法1.根据教材上P56,公式4-4a 、4-4b 、4-4c(1)当pH=4.88时,[H +] = 10-4.88mol/L ,145.0710.0145.010101010)10()10(2157.519.419.488.4288.4288.40===⨯+⨯+=------δδδ当pH=5.00时,[H +] = 10-5.00mol/L ,带入公式可求得 δ0=0.109,δ1=0.702,δ2=0.189(2)当pH=4.88,c=0.01 mol/L 时[H 2A] = 0.01×0.145=1.45×10-3(mol/L) [HA -] = 0.01×0.710=7.10×10-3 (mol/L)[A -] = 0.01×0.189=1.89×10-3 (mol/L)2.pH=6.37[H +]=4.27×10-7 mol/LpH=4.43 [H +]=3.72×10-5mol/LpOH=3.28,pH=14-3.28=10.72 [H +]=1.91×10-11 mol/L pOH=9.86,pH=14-9.86=4.14 [H +]=7.24×10-5 mol/L[H +]=0.139 mol/LpH=0.86 [H +]=2.07×10-5 mol/LpH=4.683. p K a =-lgK a K b =K w /K aH 3PO 4 K a1=7.52×10-3; K a2=6.23×10-8; K a3=2.2×10-13 K b1=4.55×10-2; K b2=1.61×10-7; K b3=1.33×10-12H 2C 2O 4 K a1=5.6×10-2; K a2=5.42×10-5K b1=1.85×10-10; K b2=1.8×10-13 苯甲酸 K a =6.28×10-5; K b =1.59×10-10NH 4+ K a =5.70×10-10 ; K b =1.75×10-54.(1)[H +]=(0.1+0.01)/2=0.055 mol/L ,pH=1.26 (2)[H +]=(0.1+0.001)/2=0.0505 mol/L ,pH=1.30(3)[H +]=(0.1+0.00001)/2=0.050005 mol/L ,pH=1.30(4)pH=1.00,[H +]=0.1mol/L ;pH=14.00,溶液为碱,pOH=14-14.0=0,[OH -]=1mol/L ,酸碱反应后溶液呈碱性,[OH -]=(1-0.1)/2=0.45, pOH=0.35,pH=14-0.35=13.65(5)pH=5.00,[H +]=1.00×10-5mol/L ;pH=9.00,溶液为碱,pOH=14-9.00=5.00,[OH -] = 1.00×10-5mol/L ,[H +]= [OH -] ,酸碱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pH=7.005.(1)NaH 2PO 4为两性物质,C a =0.1mol/L ,K a1=7.52×10-3; K a2=6.23×10-8。

分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第四章答案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思考题l .解释下列现象。

a .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 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CCl 4层变为紫色。

答:酸性条件下氯水中HClO 可将Br -和I -氧化为单质Br 2和 I 2。

由于 323I e I --+=3/0.545I I E V θ--= 222Br e Br -+=2/ 1.05Br Br E V θ-= 1222HClO H e Cl H O +++=+2/ 1.63HClO Cl E V θ= 所以 I -更易被氧化为I 2,I 2被CCl 4所萃取,使CCl 4层变为紫色。

b. θ-IIE /2( 0.534V ) >θ++Cu Cu E /2(0.159V),但是Cu 2+却能将I -氧化为I 2。

答:这是由于生成了溶解度很小的 CuI 沉淀(pK sp =11.96),溶液中[Cu 2+]极小,Cu 2+/Cu + 电对的电势显著增高,Cu 2+成为较强的氧化剂。

222///1()0.059lg 0.1590.05911.960.865(0.534)spCu CuI Cu Cu II K CuI E E V E V θθθ+++-=+=+⨯=>所以,Cu 2+能将I -氧化为I 2。

c.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 3+和AsO 43-都能氧化I -析出I 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加入NH 4HF 2两者的干扰均可消除。

答:424NH HF NH HF F +-++,组成HF-F -缓冲体系,pH ≈3.2。

因为3343222AsO H e AsO H O -+-++=+,[H +]< 1 mol ·L -1所以,33334343//AsO AsO AsO AsO E E θ----<。

而F -能与Fe 3+形成络合物,溶液中[Fe 3+]大大减小,3232//Fe Fe Fe Fe E E θ++++<。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答案【篇一:分析化学答案_上册_第四版_高等教育出版社】>1.填空(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用符号表示,其结构式为。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其水溶液ph为,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总是以等型体存在,其中以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

(3) k/my称,它表示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

(4)络合滴定曲线滴定突跃的大小取决于。

在金属离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越大,突跃;在条件常数k/my一定时,越大,突跃。

(5)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在pm/一定时,k/my越大,络合滴定的准确度。

影响k/my的因素有,其中酸度愈高愈大,lg/my的络合作用常能增大,减小在k/my一定时,终点误差的大小由决定,而误差的正负由决定。

(6)在[h+]一定时,edta酸效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解:(1) edta是一种氨羧络合剂,名称乙二胺四乙酸,用符号示,其结构式为hoocch2-oocch2+hnch2ch2+nhch2coo-ch2cooh。

配制标准溶液时一般采用edta二钠盐,分子式为na2h2y?2h2o,其水溶液ph为[h?]?ka4?ka5进行计算,标准溶液常用浓度为 0.01mol?l-1。

(2)一般情况下水溶液中的edta2++-2-3-4- 七种型体存在,其中以 y4-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稳定,但仅在ph?10时edta才主要以此种型体存在。

除个别金属离子外。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络合比都是1∶1。

(3) k/my称条件形成常数,它表示一定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的程度,其计算式为lgk/my?lgkmy?lg?m?lg?y。

(4) // 也越大;在条件常数k/my.(5) k/my值是判断络合滴定误差大小的重要依据。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思考题解答】1.在硫酸溶液中,离子活度系数的大小次序为:--+>>244SO HSO Hr r r 试加以说明。

答:离子强度对活度系数的影响是与离子的电荷和离子的体积有关,电荷越高,影响越大,体积越大,影响越大,而受电荷的影响程度大于体积的影响程度,而上述三种离子的体积大小为H +<SO 42-<HSO 4-,但SO 42-是2价离子,所以三种离子的浓度系数的大小顺序为--+>>244SO HSO H r r r 。

2. 于苹果酸溶液中加入大量强电解质,苹果酸酸的浓度常数K c a1和K c a2之间的差别是增大还是减少?对其活度常数K 0a1和K 0a2的影响又是怎样?答:-+==-+4111][]][[042242HSO H aca r r K O C H O HC H K-+-==--+242422242242][]][[O c H O HC a c a r r r KO HC O C H K当加入大量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离子的活度系数均减小离子的价奋越高,减小的程度越大,所以这时K c a1和K c a2均增大。

由于22242424H C O C O HC O r r r --<<,所以K c a1增加幅度大,K c a2增加幅度小,所以K c a1和K c a2之间的差别是增大了,由于浓度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离子强度无关,所以K 0a1和K 0a2不受影响。

3. 在下列各组酸碱物质中,哪些属于共轭酸碱对? (1)43PO H —42HPO Na 不是 (2)42SO H —-24SO 不是 (3)32CO H —-23CO 不是(4)-+-COO CH NH COOH CH NH 2223 不是(5)+Ac H 2—-Ac 不是 (6)+H N CH 462)(—462)(N CH 是4. 判断下列情况对测定结果的影响(1)标定NaOH 溶液时,若邻苯二甲酸氢钾中混有邻苯二甲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思考题l .解释下列现象。

a . 将氯水慢慢加入到含有 Br -和I -的酸性溶液中,以CCl 4萃取,CCl 4层变为紫色。

答:酸性条件下氯水中HClO 可将Br -和I -氧化为单质Br 2和 I 2。

由于 323I e I --+=3/0.545I I E V θ--= 222Br e Br -+=2/ 1.05Br Br E V θ-= 1222HClO H e Cl H O +++=+2/ 1.63HClO Cl E V θ= 所以 I -更易被氧化为I 2,I 2被CCl 4所萃取,使CCl 4层变为紫色。

b. θ-IIE /2( 0.534V ) >θ++Cu Cu E /2(0.159V),但是Cu 2+却能将I -氧化为I 2。

答:这是由于生成了溶解度很小的 CuI 沉淀(pK sp =11.96),溶液中[Cu 2+]极小,Cu 2+/Cu + 电对的电势显著增高,Cu 2+成为较强的氧化剂。

222///1()0.059lg 0.1590.05911.960.865(0.534)spCu CuI Cu Cu II K CuI E E V E V θθθ+++-=+=+⨯=>所以,Cu 2+能将I -氧化为I 2。

c.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 3+和AsO 43-都能氧化I -析出I 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加入NH 4HF 2两者的干扰均可消除。

答:424NH HF NH HF F +-++,组成HF-F -缓冲体系,pH ≈3.2。

因为3343222AsO H e AsO H O -+-++=+,[H +]< 1 mol ·L -1所以,33334343//AsO AsO AsO AsO E E θ----<。

而F -能与Fe 3+形成络合物,溶液中[Fe 3+]大大减小,3232//Fe Fe Fe Fe E E θ++++<。

因此,Fe 3+和AsO 43-的氧化能力均下降,不干扰测定(具体计算见习题14)。

d . Fe 2+的存在加速 KMnO 4氧化 Cl -的反应。

答:这是由于诱导反应所致。

KMnO 4氧化 Fe 2+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Mn 的中间产物:Mn(VI),Mn(V),Mn(IV),Mn(III),它们均能氧化Cl -,因而出现了诱导反应。

e . 以KMnO 4 滴定 C 2O 42-时,滴入KMnO 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

答:KMnO 4 与 C 2O 42-的反应速度很慢,但Mn(II)可催化该反应。

KMnO 4 与 C 2O 42-反应开始时,没有或极少量,故反应速度很慢,KMnO 4的红色消失得很慢。

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产生,反应将越来越快,所以KMnO 4的红色消失速度由慢到快,此现象即为自动催化反应。

f .于 K 2Cr 2O 7标准溶液中,加入过量 KI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 Na 2S 2O 3溶液商定至终点时,溶液由蓝变为绿。

答:K 2Cr 2O 7与过量 KI 反应,生成I 2 和Cr 3+(绿色)。

加入淀粉,溶液即成蓝色,掩盖了 Cr 3+ 的绿色。

用 Na 2S 2O 3滴定至终点,I 2完全反应,蓝色消失,呈现出Cr 3+的绿色。

g .以纯铜标定 Na 2S 2O 3溶液时,滴定到达终点后(蓝色消失)又返回到蓝色。

答:以纯铜标定 Na 2S 2O 3溶液是基于Cu 2+与过量KI 反应定量析出I 2,然后用Na 2S 2O 3溶液滴定I 2。

由于CuI 沉淀表面会吸附少量I 2,当滴定到达终点后(蓝色消失),吸附在CuI 表面上的 I 2 又会与淀粉结合,溶液返回到蓝色。

解决的方法是在接近终点时,加入KSCN 使CuI 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吸附I 2的倾向较小的CuSCN 。

2.根据标准电势数据,判断下列各论述是否正确:a .在卤素离子中,除F -外均能被Fe 3+氧化。

答:错误。

因为2/ 3.06F HF E V θ=,2/ 1.36ClClE V θ-=,3/ 1.05Br Br E V θ--=,3/0.545I I E V θ--=, 而32/0.771Fe Fe E V θ++=,所以,在卤素离子中只有I -能被Fe 3+氧化,F -、Cl -、Br -均不能被Fe 3+氧化。

b. 在卤素离子中,只有I -能被Fe 3+氧化。

答:正确。

见上题。

c .金属锌可以将Ti (Ⅳ)还原至Ti (Ⅲ),金属银却不能。

答:正确。

因为/0.7995Ag Ag E V θ+=,2/0.763Zn Zn E V θ+=-,23/0.1TiO Ti E V θ++=,所以,Zn 还原性最强,Ag 还原性最弱;金属锌可以将Ti (Ⅳ)还原至Ti (Ⅲ),金属银却不能。

d .在酸性介质中,将金属铜置于AgNO 3溶液里,可以将Ag +全部还原为金属银。

答:正确。

因为/0.7995Ag Ag E V θ+=,2/0.337Cu Cu E V θ+=,所以,金属铜可以还原 Ag + ,只要Cu 的量足够,可以将Ag +全部还原为金属银。

e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Fe 3+和AsO 43-都能氧化I -析出I 2,因而干扰铜的测定。

答:正确。

因为32/0.771Fe Fe E V θ++=,3343/0.559AsO AsO E V θ--=,3/0.545I I E V θ--=,所以,Fe 3+和AsO 43-都能氧化I -析出I 2。

3.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Fe 3+/Fe 2+电对的条件电势是升高还是降低?加入PO 43-,F -或1,10-邻二氮菲后,情况又如何?答:3223'0.059lg Fe Fe FeFeE E γαθθγα++++⋅⋅=+当增加溶液的离子强度时,对高价离子而言,Fe 3+下降的幅度更大,即32Fe Feγγ++降低,所以条件电势降低。

若加入PO 43-,F -,由于Fe 3+与PO 43-,F -形成络合物,32Fe Fe αα++>>,所以条件电势降低。

若加入1,10-邻二氮菲,它与 能形成更稳定的络合物,23Fe Fe αα++>,所以条件电势升高。

4.已知在1mol ·L -1H 2SO 4介质中,32'/Fe Fe E θ++=0.68V 。

1,10-邻二氮菲与Fe 3+,Fe 2+均能形成络合物,加入1,10-邻二氯菲后,体系的条件电势变为 1.06 V 。

试问 Fe 3+,Fe 2+和1,10-邻二氮菲形成的络合物中,哪一种更稳定?答:23232323'//0.059lg 1.060.680.059lg Fe FeFe Fe Fe Fe Fe Fe E E αθθααα++++++++=+=+因此:231Fe Feαα++>,即Fe 2+的副反应系数更大,也就是Fe 2+形成的络合物更稳定。

5.已知在酸性介质中,'/24o Mn MnO E +-=1.45 V ,MnO 4-被还原至一半时,体系的电势(半还原电位)为多少?试推出对称电对的半还原电势与它的条件电势间的关系。

答:MnO 4-+ 8H + + 5e == Mn 2+ + 4H 2O24842'/[][][]0.0595lg o MnO Mn MnO H Mn E E -+-++=+令半还原电位为12E ,此时[MnO 4-]=[Mn 2+],1442'8'0.0595lg[]0.0944MnO MnO E E H E pH οο--+=+=- 对称电对的半还原电势:'120.059lg[]m n H E E ο+=+若无H +参加反应,则12'E E ο=。

6.试证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H +参加反应和有不对称电对参加反应时,平衡常数计算公式(4—2)与(4—2a )都是适用的。

答:12()0.059lg E E n K οο-=(4-2)''12()0.059lg E E n K οο-=(4-2a ) 对有H +参加的反应:n 2O 1 + mn 2H + + n 1R 2 == n 2R 1 + n 1O 2 有关电对反应为O 1 + mH + + n 1e == R 1O 2 + n 2e == R 2设两电对电子转移数n 1与 n 2 的最小公倍数为 n 。

由于111110.059lg mO H R o a a a n E E +⋅=+222220.059lg O R o aa n E E =+在反应达到平衡时,两电对电势相等,故有121212120.0590.059lg lg mO O H R R o oa a aa a n n E E +⋅+=+整理后得:2112122121()0.059lglg n n R O n n RO nm H E E n a a a a a K οο+⋅-⋅⋅==对有不对称电对参加的反应: n 2O 1 + n 1R 2 == mn 2R 1 + n 1O 2 有关电对反应为O 1 + n 1e == m R 1 O 2 + n 2e == R 2设两电对电子转移数n 1与 n 2 的最小公倍数为 n 。

由于111110.059lg m R O o aa n E E =+222220.059lg O R o aa n E E =+在反应达到平衡时,两电对电势相等,故有112122120.0590.059lg lg m R O O R o o a aa a n n E E +=+整理后得:2112122121()0.059lglg mn n R On n RO E E n a a a a K οο⋅-⋅==用条件电势代替标准电势,平衡浓度代替活度,即可证明4-2a 。

7.碘量法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配制、标定和保存I 2与As 2O 3标准溶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主要误差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I 2易挥发,在强碱性溶液中会发生歧化反应;二是在酸性溶液中,I-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

配制、标定和保存I2与As2O3标准溶液时的注意事项:配制I2溶液时,先在托盘天平上称取一定量碘,加入过量KI,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水研磨,使I2全部溶解,然后将溶液稀释,倾入棕色瓶于暗处保存。

保存I2溶液时应避免与橡皮等有机物接触,也要防止I2溶液见光遇热,否则浓度将发生变化。

标定I2溶液的浓度时,可用已标定好的Na2S2O3标准溶液来标定,也可用As2O3来标定。

As2O3难溶于水,但可溶于碱溶液中,与I2的反应是可逆的,在中性或微碱性溶液中,反应定量向右进行。

因此标定时先酸化溶液,再加NaHCO3,调节pH≈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