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18项医疗核心制度

合集下载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一、医疗核心制度概述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基本制度,共分为18项,分别是:1. 医疗机构章程制度2.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组织设置制度3.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4. 医疗机构内部监督检查制度5. 医疗机构内部审计制度6. 医疗机构内部考核评价制度7. 医疗机构内部奖惩制度8. 医疗机构内部培训教育制度9.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10. 医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11. 医疗服务流程管理制度12. 医疗服务记录管理制度13. 医疗服务费用管理制度14. 医疗服务投诉处理制度15. 医疗服务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16. 医疗服务风险控制与保障制度17. 医疗服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18. 医疗服务创新与改进制度这些制度是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医疗机构接受社会监督和评价的依据和标准。

每个医疗机构都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定或修订自己的医疗核心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

二、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要点下面简要介绍每个医疗核心制度的内容要点,具体细节请参考相关文件和规范。

1. 医疗机构章程制度医疗机构章程是医疗机构的基本法,是规定医疗机构的性质、宗旨、目标、职能、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权利义务等方面的文件。

医疗机构章程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体现医疗机构的特色和优势,明确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保障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和社会责任。

2.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组织设置制度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组织设置制度是指规定医疗机构内部各级各类管理组织的职责、权限、组成、运行等方面的制度。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组织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性质、业务范围等因素,合理设置和划分,明确各个管理组织的职能和分工,实现医疗机构的有效管理和协调运作。

3. 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医疗机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是指规定医疗机构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具体规则和要求的制度。

卫健委发文,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来了!

卫健委发文,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来了!

卫健委发文,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来了!卫健委发文,最新18项医疗核心制度来了!文档编号:WJW-2022-18发布日期:2022年5月1日一、医院管理制度1、将医院管理作为医院品质安全的基础,制定全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资产管理和人员管理等。

2、完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并加强对医学技术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3、加强医生和医院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二、医疗服务制度4、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制度,包括实施预约服务、医疗费用管理、医疗救助和服务质量评估等。

5、加强医疗服务品质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费用政策,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

6、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健全慢病管理体系。

三、医药管理制度7、制定全新的医药管理制度,加强医药管理工作,规范医药市场秩序,建立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药品质量和安全。

8、实施药品营销行为规范,禁止虚假宣传,打击非法药品销售和违规行为。

9、建立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四、医保制度10、完善医保制度,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支持医保走向全国,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和按疾病支付的目标实现。

11、压缩医疗费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控制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费用,提高医保管理效率和支付精度。

12、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健全监管、调配和使用机制,加大对医保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五、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3、完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标准制定和认证,规范医疗器械生产、流通和使用行为。

14、对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维护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使用和维护记录和档案。

六、医疗人材培养制度15、加强医疗人材培养制度建设,完善医学人材培养体系,提高医学人材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16、加强医学人材队伍建设,提高医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医生评价和考核机制。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18项医疗核心制度

1 、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9、值班和交接班制;10、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危(wei)险值报告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8、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凡挂号病人,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者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转科、传染病报告等工作负责。

2、首诊医师必须详细问询病史、体格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初步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者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及时请上级医师或者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3、首诊医师下班时,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晰,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

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者多科疾病,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和科主任组织会诊与处理,必要时报告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收治或者转入相应科室进行抢救与处理。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者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者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因本医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好后,由科主任提出申请报医务部允许,并请示业务副院长批准允许后方可转院。

5、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殊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委或者拒绝。

6、医务部负责首诊负责制的督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通报。

1、建立我院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者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 2 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 1 次。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1.院务管理制度:包括医院的组织架构、职责划分、人事管理等内容,确保医院运转的顺利进行。

2.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招聘、培训、考核、晋升等方面,确保医院拥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3.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保护和管理医院财务资源,确保财务稳定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4.设备管理制度:确保医院设备的正常运转、维护和保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医疗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标准,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6.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包括质量控制、评估和改进。

7.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安全和卫生,保证患者和员工的健康。

8.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9.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采购、存储和使用的安全和规范。

10.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医疗安全。

11.管理信息系统制度:规范和管理医院的信息系统,提高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效率。

12.医患关系管理制度:保障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13.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医院的安全和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14.文明医院创建制度:倡导文明医疗行为和文明医院建设,提高医院的整体形象。

15.急救管理制度:规范急救工作的流程和标准,提高急救效率和质量。

16.绩效管理制度: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

17.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和方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

18.学术研究管理制度:规范医院的学术研究活动,提升医院的学术水平。

这些核心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医院整体管理和运作的基础。

这些制度的完善和有效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维护医疗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

例如,人员管理制度可以设置明确的人员招聘条件和流程,选拔出合适的医务人员,保证医院拥有专业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医疗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医疗服务的流程和标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规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可以对医院的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和改进,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医疗质量目标、评价标准、监督机制和责任分工,保障医疗行为的规范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招聘、聘用、考核、晋升、奖惩等事项,保证医院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并激励人员积极工作。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明确患者的诊疗流程和标准,并加强对患者的跟踪和监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4.医疗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处理程序,加强医疗事故的防范和风险控制,保障患者的安全。

5.病历管理制度:规定病历书写、归档、使用和保密的要求,确保医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6.临床检验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检验的流程、设备使用和结果解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医院药物管理制度:明确药品的采购、配送、管理和使用规范,防止药品的滥用、浪费和盗窃。

8.院感管理制度:强调医院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包括消毒、隔离、手卫生等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9.医院职业道德规范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医疗伦理的培养。

11.医患关系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对患者投诉和纠纷处理的程序,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和和谐。

12.红楼堂制度建设:建立红楼堂制度,加强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13.基础设施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建筑、设备、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和使用规范。

14.预算管理制度:制定医院的年度预算,并按照预算执行,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管理和控制。

15.病床管理制度:合理规划病床使用和分配标准,确保患者的住院需求得到满足。

16.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物资的采购、入库、使用和报废的程序和要求,减少物资的浪费和滥用。

17.办公室管理制度:规定医院办公室的工作流程、任务分工和责任制度,保证办公工作的顺利进行。

18.绩效考核制度: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激励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是医院的十八项核心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管理和运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23版)1.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

2. 医保支付制度: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推行按病种付费、按诊断相关组(DRG)付费、按服务包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推动医疗费用合理控制。

3. 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推动医院分类管理,完善医院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4. 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将常见病、多发病所需的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并推进药品价格谈判和带量采购制度。

5. 医师多点执业:放宽医师多点执业政策限制,鼓励医师开展多点执业,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6.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优化价格结构,合理定价,加强价格监管,保障合理利润和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7. 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健全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加强医疗纠纷调解、仲裁和诉讼等程序的公正性和效率。

8. 健康档案电子化:推动健康档案电子化,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信息系统,提高医疗信息共享和调阅的便捷性。

9. 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

10. 医学人才培养:加强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医学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11. 科研创新和药物研发:支持科研创新和药物研发,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医疗科技进步和医疗设备更新换代。

12. 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建立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医疗机构和医生的绩效考核,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13. 医疗资源配置优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4. 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照护和护理服务。

15. 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防止医疗信息泄露和滥用。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1.院长负责制度:明确医院院长的权责和职责,确保医院的顺利运营和发展。

2.人事制度: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人事制度,招聘、选拔、考核、激励和管理医院的人力资源。

3.绩效考评制度: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定期对医院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激励优秀的医务人员。

4.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激励医务人员继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

5.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6.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环境安全和医患双方的安全。

7.患者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患者权益保障制度,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8.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财务运作的合法合规和财务安全。

9.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10.供应链管理制度:建立供应链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药品、器材和其他物资的供应安全和有效管理。

11.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建立严格的制度执行和监督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和监督。

12.紧急救治制度:建立紧急救治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3.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管理制度,推动医院的科研工作,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14.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管理制度,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护理需求。

15.健康宣教制度:建立健康宣教制度,开展医学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健康意识。

16.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制度,保持医院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党员的先进性。

17.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保护医院周围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18.管理变革制度:建立管理变革制度,适应医疗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以上是医院18项核心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院的运作和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安全18项核心制度1.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控制。

2.安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和环境的安全。

3.护理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护理管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4.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采购、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5.药事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药事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配送、储存、使用和废弃等环节的管理。

6.感染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部的感染传播。

7.手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手术管理制度,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效进行。

8.输血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安全和指征的合理性。

9.用药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用药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和用药质量。

10.医疗记录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医疗记录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记录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11.医患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和满意度。

12.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加强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13.病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病案管理制度,确保病案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14.诊疗流程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管理制度,提高诊疗流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15.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数据安全。

16.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17.评价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全面评价和考核。

18.制度落地与监督:确保上述制度真正落地和执行,建立监督机制,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以上18项核心制度涵盖了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方方面面,是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权益的基本保障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制度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从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4.医院应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合规。
四、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2.医院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医院感染事件。
3.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率。
4.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耐药菌监测,遏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3.医院应制定质量改进计划,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4.医院应鼓励创新和改进,分享成功的改进经验,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此外,医院还应建立以下辅助管理制度:
1.保密制度:保护患者信息、医院商业秘密和国家机密,防止泄露。
2.采购制度:规范医疗设备和药品采购流程,确保采购的公开、透明和高效。
2.医院应加强与国外医疗机构、学术团体的合作,促进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
3.医院应支持医务人员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培训和合作研究,提高国际影响力。
4.医院应建立国际患者服务制度,提供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
十六、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制度
1.医院应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鼓励员工和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1.医院应制定医学教育及科研规划,鼓励和支持医务人员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医学教育和科研水平。
2.医院应建立健全科研伦理审查制度,确保科研活动的合规性和伦理性。
3.医院应加强对医学教育质量的监控,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4.医院应加强与国内外医疗机构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医学科技创新。
1.医院应制定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规划,降低医疗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医院应加强医疗废物的分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医疗核心制度十八项内容

医疗核心制度十八项内容

医疗核心制度十八项内容1. 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为全民提供医疗保障。

2.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包括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 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用药需求,提高药物可及性。

4.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疗服务的公平性。

5. 科研和创新支持: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6. 医疗人才培养和管理:加强医疗人才培养,完善医疗人才管理和评价机制。

7. 医药卫生监督管理:加强医药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8. 医疗设备和器械管理: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监管,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9. 药品供应保障:加强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良好的药品供应。

10. 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11. 医患沟通和医疗卫生教育: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率。

12. 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13. 医疗资源配置和调控: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确保医疗服务供需平衡。

14. 医疗救援和应急机制:建立医疗救援和应急机制,提高医疗救援效率。

15. 中药发展和保护:推进中药发展和保护,发挥中药在医疗中的作用。

16. 医疗健康促进和预防:加强医疗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7. 医疗资源统筹和患者流转:加强医疗资源统筹和患者流转,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18. 综合管理和监督:建立综合管理和监督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

18项医疗核心制度(最新)一、医疗核心制度概述医疗核心制度是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医疗机构管理、医务人员行为、医疗质量与安全、医疗服务与监督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保障医疗机构合法运行、维护医患双方权益、提高医疗水平和效率的重要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核心制度>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1〕23号),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制定了18项医疗核心制度,分别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规范●医务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度●医务人员奖惩与责任追究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控制度●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医疗服务规范与流程制度●医疗服务收费与结算制度●医疗服务监督与评价制度●医患沟通与协商制度●医患纠纷预防与化解制度●医患纠纷调解与仲裁制度●医患纠纷诉讼与执行制度●医患信任建设与维护制度●医患权益保障与救助制度●医患合作与共治制度二、医疗核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管理和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医患沟通和协商,化解和预防医患纠纷。

●增强医患信任和合作,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社会共治。

三、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的实施和落实需要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疗核心制度的知晓率和认同度,增强执行力和自律性。

●建立健全监督和考核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给予表彰和奖励或批评和处罚。

●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医疗核心制度的数据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加强社会参与,鼓励公众监督和反馈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和回应公众关切。

●加强调研和评估,及时收集和分析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效果、存在问题、改进意见等信息,为修订和更新提供依据。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是指中国政府为改善和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所推出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

这些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降低患者就医成本,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并推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

具体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包括:1.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通过合理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平衡医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降低就医费用负担。

2.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保险覆盖率和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3.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加强药品供应保障,规范药品流通和采购,降低药品价格。

4. 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允许医师在多个医疗机构执业,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5. 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制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6. 分级诊疗制度:推行分级诊疗制度,让患者在就近的医疗机构得到适宜的医疗服务。

7.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加强医患关系管理。

8. 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制度: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宣传,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9. 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制度: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10. 医疗技术评价制度:建立医疗技术评价机制,促进医疗技术创新和应用。

11. 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人员素质和能力。

12.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

13. 医疗资源配置和调控制度: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对医疗资源的调控和监管。

14.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度: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或减费。

15. 医疗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制度:建立医疗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制度,引导医疗行业良性发展。

16. 老年人医疗服务保障制度:加强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保障,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17. 就医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就医质量评估制度,评估医疗机构和医生的业绩。

18. 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和互联网医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

医院18项核心制度一、人事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是医院内部员工的管理规范和要求,包括员工招聘、考核、薪资福利、晋升等方面的制度。

二、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规范,包括资金管理、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计等方面的制度。

三、医疗服务管理制度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疗流程、医疗安全、医疗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

四、患者服务管理制度患者服务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患者服务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挂号、医患沟通、患者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制度。

五、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是医院对药品的采购、配送、使用和储存等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药品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六、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管理制度是医院对医疗设备的购置、维修、使用和处置的规范和要求,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的资质和责任等方面的制度。

七、感染管理制度感染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隔离措施和感染病例的报告等方面的制度。

八、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是医院对科学研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科研项目的批准、经费的管理和成果的评价等方面的制度。

九、病案管理制度病案管理制度是医院对病历和病案的管理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病历书写、归档和保密等方面的制度。

十、院感防控管理制度院感防控管理制度是医院对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和医疗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制度。

十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对消防安全的规范和要求,包括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使用、灭火器的配置和消防演练等方面的制度。

十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是医院对职业健康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医务人员的体检、职业暴露的防护和职业病的诊断等方面的制度。

十三、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医院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和解决的规范和要求,包括纠纷调解、仲裁和法律诉讼等方面的制度。

十四、危急病人处理制度危急病人处理制度是医院对危急病人的救治和监护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危重病人的急救措施和监护要求等方面的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4、会诊制度5、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查对制度9、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0、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2、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3、分级护理制度14、医疗技术准入制度15、危急值报告制度16、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7、手术安全核查制度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凡第一个接待患者的科室和医师为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

二、首诊医师负责安排患者的诊疗事宜,详细询问病情并体检,详细记录病史,及时给予初步诊断。

同时开具各项必要的检查申请单及初步治疗药物处方。

三、首诊医师发现涉及他科或确系他科的患者时,应写好病历,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后,请有关科室会诊或转科。

四、对于经首诊诊治后必须留院观察的患者,该医师应负责对接手诊治的医师进行床旁交班,并对病人家属说明由该医师继续负责其诊治。

五、凡是患有多科疾病或诊断未明的患者,应当经所有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后,根据此次发作的主要疾病,确定转由相关专科医师负责继续诊治。

在未明确收治科室时,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应负责到底。

六、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需做相应处理后方可行辅助检查及转科。

急、危、重症患者行辅助检查及收住其他专科时,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七、如患者确需转科,在病情允许搬动时,由首诊医师负责联系安排。

如需转院,由首诊科室和首诊医师联系上级医院或向医务科或总值班报告,落实好接待医院后方可转院。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实行主任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查房制度。

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1次,主治医师查房每周2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下午巡视一次。

二、医护人员查房前准备病历、有关检查报告和检查器材等,经治的下级医师报告病历摘要、当前病情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级医师分析病情,确定必要的检查,作出明确的指示。

(一)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护士长参加。

18项医院核心制度

18项医院核心制度

18项医院核心制度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卫生机构,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建立一系列核心制度来规范医院的运行。

以下是18项医院核心制度:1.《临床操作规范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临床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2.《感染控制制度》:建立感染控制职责体系,制定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保障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

3.《医疗事故报告制度》:规定医疗事故的报告程序和责任追究,以便及时处理和规避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符合规定,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5.《药品采购与管理制度》:规范医院药品采购程序,确保药物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6.《人员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规定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要求,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7.《医疗费用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费用的收取和结算程序,保障医疗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8.《医患关系管理制度》:建立医患沟通渠道,加强医患关系的管理,提升医患信任度。

9.《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监控医疗过程和结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10.《医疗信息管理制度》:规定医疗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利用规程,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11.《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护理操作标准,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2.《急诊绿色通道制度》:为急诊病人提供优先诊疗和治疗,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保障急诊服务的及时性。

13.《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建立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医院伦理审查和伦理监督工作。

14.《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人事管理程序,确保医务人员的权益和职业发展。

15.《医疗设施管理制度》:保障医疗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医疗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1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制度》:规范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17.《医疗影像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影像的质量和诊断的准确性,保障患者的诊疗效果。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

(完整版)18项医院核心制度医院核心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核心制度的18个方面,包括:1. 门诊制度门诊制度是医院服务的入口和第一道防线,它包括医生门诊、挂号、收费、预约、急诊等方面的规定和操作流程,旨在提供便捷高效的门诊服务。

2. 住院制度住院制度是医院行政管理的基础。

它涉及病人住院流程、病历管理、床位管理、费用结算等方面,以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和舒适。

3.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而设立的一系列规范和管理措施,包括医疗操作规范、医疗质量评估、医疗错误处理等方面。

4. 医疗安全制度医疗安全制度是医院为了保障病人身体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包括医疗设备维护、感染防控、临床用药管理等方面的规定。

5. 医患沟通制度医患沟通制度是医院为了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体验而设立的一系列沟通规定和培训措施,旨在增强医患信任和合作。

6. 护理管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护理工作、保障患者护理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护理操作规范、护理培训、护理质量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7.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医院为了处理医患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纠纷处理流程、调解机构设立等方面的规定。

8. 医学伦理和道德制度医学伦理和道德制度是医院为了规范医护人员的职业行为和伦理道德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包括医疗诊治原则、病人隐私保护、职业操守等方面的要求。

9.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医疗信息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规范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医疗信息安全和合规。

10.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有效管理和提升员工绩效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章,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的规定。

11. 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为了规范财务运作、防范财务风险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监督、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
1. 医疗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 信息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患者和员工的信息管理流程。

3. 患者权益保护制度: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4. 新技术新疗法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疗法进行评估和审查。

5.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有效解决医患纠纷。

6.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7. 应急预案制度: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案和流程。

8. 职业道德规范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9. 病案管理制度:规范病案的记录、归档和存储。

10. 用药管理制度:确保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11. 危险品管理制度:管理和储存医疗工作中的危险品。

12. 院感管理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制度和流程。

1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制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14. 经济管理制度:合理规划和控制医院经济资源的管理。

15.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处理和管理医疗废物的制度和要求。

16. 人才管理制度:招聘、培训和激励医务人员的管理制度。

17. 工作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医院各个工作流程和流程的管理。

18. 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的安全和安全工作的管理。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管理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管理制度

医院十八项核心制度医院十八项医疗核心管理制度1.门诊诊疗制度:规定医生门诊接诊、诊断、治疗的准则和规范,确保门诊服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住院医疗操作规范:明确住院患者的病情评估、入院安排、手术安排、医嘱管理等环节的具体操作规程。

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视医疗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监测、评估和持续改进来提高医疗质量。

4.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内部各项医疗活动的安全性,包括手术安全、药品安全、患者用血安全等。

5.费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透明的费用标准和收费规则,防止价格虚高和过度治疗,确保患者的合理负担。

6.医患沟通制度: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渠道,增加医患之间的互信和理解,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7.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8.医学伦理审查制度:设立医学伦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医学伦理问题,确保医疗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9.医学人员考核制度:制定医学人员的考核规则和程序,对医生的医术水平、临床经验和医德医风进行全面评估。

10.护理服务规范:规定护理人员的工作标准、流程和责任,确保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

11.手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和操作流程,有效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12.病案管理制度:规定病案的编写、归档和保密等规程,保证病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13.医疗器械使用与管理规范:规定医疗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和管理要求,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性。

14.医疗科研与创新管理制度:鼓励医务人员进行科研和创新,规定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流程。

15.疼痛管理制度:建立疼痛管理专班,规范患者的疼痛评估、镇痛治疗和护理。

16.医疗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17.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制定感染控制方案和操作规程,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和蔓延。

18.呼叫急救制度:建立急诊呼叫系统,确保患者在急救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项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

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

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

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2。

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每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术者必须亲自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5。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医师查房行为规范,尊重患者、注意仪表、保护隐私、加强沟通、规范流程。

6.开展护理、药师查房的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会诊是指出于诊疗需要,由本科室以外或本机构以外的医务人员协助提出诊疗意见或提供诊疗服务的活动。

规范会诊行为的制度称为会诊制度。

(二)基本要求1。

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多学科会诊应当由医疗管理部门组织。

2。

按病情紧急程度,会诊分为急会诊和普通会诊。

机构内急会诊应当在会诊请求发出后10分钟内到位,普通会诊应当在会诊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

3.医疗机构应当统一会诊单格式及填写规范,明确各类会诊的具体流程。

4.原则上,会诊请求人员应当陪同完成会诊,会诊情况应当在会诊单中记录。

会诊意见的处置情况应当在病程中记录.5.前往或邀请机构外会诊,应当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四、分级护理制度(一)定义指医护人员根据住院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对患者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分级护理管理相关指导原则和护理服务工作标准,制定本机构分级护理制度.2.原则上,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

3.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变化动态调整护理级别。

4.患者护理级别应当明确标识。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全院性医疗值班体系,包括临床、医技、护理部门以及提供诊疗支持的后勤部门,明确值班岗位职责并保证常态运行。

2.医疗机构实行医院总值班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在医院总值班外,单独设置医疗总值班和护理总值班.总值班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3。

医疗机构及科室应当明确各值班岗位职责、值班人员资质和人数。

值班表应当在全院公开,值班表应当涵盖与患者诊疗相关的所有岗位和时间。

4.当值医务人员中必须有本机构执业的医务人员,非本机构执业医务人员不得单独值班。

当值人员不得擅自离岗,休息时应当在指定的地点休息.5.各级值班人员应当确保通讯畅通.6。

四级手术患者手术当日和急危重患者必须床旁交班。

7。

值班期间所有的诊疗活动必须及时记入病历。

8.交接班内容应当专册记录,并由交班人员和接班人员共同签字确认.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为尽早明确诊断或完善诊疗方案,对诊断或治疗存在疑难问题的病例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疑难病例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没有明确诊断或诊疗方案难以确定、疾病在应有明确疗效的周期内未能达到预期疗效、非计划再次住院和非计划再次手术、出现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并发症等。

2。

疑难病例均应由科室或医疗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讨论。

讨论原则上应由科主任主持,全科人员参加。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人员或机构外人员参加。

3。

医疗机构应统一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格式和模板。

讨论内容应专册记录,主持人需审核并签字.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4。

参加疑难病例讨论成员中应当至少有2人具有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定义指为控制病情、挽救生命,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并对抢救流程进行规范的制度.(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及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急危重患者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出现以下情形的患者:病情危重,不立即处置可能存在危及生命或出现重要脏器功能严重损害;生命体征不稳定并有恶化倾向等。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抢救资源配置与紧急调配的机制,确保各单元抢救设备和药品可用。

建立绿色通道机制,确保急危重患者优先救治.医疗机构应当为非本机构诊疗范围内的急危重患者的转诊提供必要的帮助.3.临床科室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由现场级别和年资最高的医师主持.紧急情况下医务人员参与或主持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不受其执业范围限制。

4.抢救完成后6小时内应当将抢救记录记入病历,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主持抢救的人员应当审核并签字.八、术前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

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2。

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

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3。

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指为全面梳理诊疗过程、总结和积累诊疗经验、不断提升诊疗服务水平,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病例的死亡原因、死亡诊断、诊疗过程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死亡病例讨论原则上应当在患者死亡1周内完成。

尸检病例在尸检报告出具后1周内必须再次讨论。

2。

死亡病例讨论应当在全科范围内进行,由科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

3。

死亡病例讨论情况应当按照本机构统一制定的模板进行专册记录,由主持人审核并签字.死亡病例讨论结果应当记入病历。

4。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对全部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意见.十、查对制度(一)定义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2。

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

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定义指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进行多方参与的核查,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标准化流程。

2。

手术安全核查过程和内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3.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当纳入病历。

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一)定义指为保障患者安全,按照手术风险程度、复杂程度、难易程度和资源消耗不同,对手术进行分级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按照手术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

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和手术分级管理目录。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分级授权管理机制,建立手术医师技术档案。

4。

医疗机构应当对手术医师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手术权限进行动态调整。

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一)定义指为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本医疗机构首次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或诊疗方法实施论证、审核、质控、评估全流程规范管理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拟开展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应当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宜、能够进行临床应用的技术和项目.2。

医疗机构应当明确本机构医疗技术和诊疗项目临床应用清单并定期更新。

3.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审批流程,所有新技术和新项目必须经过本机构相关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临床应用。

4。

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前,要充分论证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技术风险,并制定相应预案。

5.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开展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的专业人员范围,并加强新技术和新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6。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新技术和新项目临床应用动态评估制度,对新技术和新项目实施全程追踪管理和动态评估。

7。

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的新技术和新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定义指对提示患者处于生命危急状态的检查、检验结果建立复核、报告、记录等管理机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

医疗机构应当分别建立住院和门急诊患者危急值报告具体管理流程和记录规范,确保危急值信息准确,传递及时,信息传递各环节无缝衔接且可追溯.2.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危急值清单并定期调整。

3.出现危急值时,出具检查、检验结果报告的部门报出前,应当双人核对并签字确认,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可单人双次核对。

对于需要立即重复检查、检验的项目,应当及时复检并核对。

4.外送的检验标本或检查项目存在危急值项目的,医院应当和相关机构协商危急值的通知方式,并建立可追溯的危急值报告流程,确保临床科室或患方能够及时接收危急值.5.临床科室任何接收到危急值信息的人员应当准确记录、复读、确认危急值结果,并立即通知相关医师.6.医疗机构应当统一制定临床危急值信息登记专册和模板,确保危急值信息报告全流程的人员、时间、内容等关键要素可追溯.十五、病历管理制度(一)定义指为准确反映医疗活动全过程,实现医疗服务行为可追溯,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对医疗文书的书写、质控、保存、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