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专题》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英语言文化对比》教学大纲

《中英语言文化对比》教学大纲

《中英语言文化对比》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总学时:24学时总学分:1。

5学分开课学期:第7学期适用专业:英语专业执笔人: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英汉语言对比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第七学期),每周2学时,共计24学时,学分1.5分。

该课程就英汉的语法特征,表现方法,修辞手段,英汉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某些文化因素等方面,把学术性和实用性结合起来,挑选10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专题,逐题进行对比研究,论述英语和汉语的不同特点。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语言各方面的对比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排除母语的干扰,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从而达到正确运用外语的目的.该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汉英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掌握英汉互译的几项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选词(Diction)、转换(Conversion)、增补(Amplification)、省略(Omission)、重复(Repetition)、替代(Substitution)、变换(Variation)、倒置(Inversion)、拆离(Division)、缀合(Combination)、阐释(Annotation)、浓缩(Condensation)、重组(Reconstruction),以及时态、语态、语气、习语、术语等的译法。

在英汉互译时,能够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语言各自的表现方法,以顺应这些差异,防止表达错误,从而达到英汉互译的准确、完美.三、教学时数分配总计32学时,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汉英语简史及比较2学时汉语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语族。

汉语简史及英语简史。

汉英语在发展中的特点:汉语的独立性和英语的开放性;汉语的稳定性和英语的剧变性;汉英语在近现代的接触。

1. 综合语与分析语.2学时从表达语法意义的三大手段: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等方面对英汉语言进行对比。

英汉语言各有一种辅助表意手段:英语—语调;汉语-—-声调。

以上四种手段配合共同清楚表达意义的目的。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最新精选】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最新精选】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Literary Theory of College Chinese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专科各专业(除汉语言文学本科外)学时数:30 学分数:2执笔人:唐世贵编写日期:2009年5月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工、医、农各专业(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的公共选修课。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为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的《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一)课堂讲授1.教学方法①以双边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增加课堂讨论在课时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实践的积极性。

②以文学史知识为主线,以文体知识为切入点,以文本为依托,以思考题为核心,提高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整体认识和文学鉴赏水平。

③重难点突出,重视参考书目的布置检查,强化课外拓展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④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尽量养成学生背诵诗文的习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秉承传统,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中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传统教学方式。

适当加入视频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作业、答疑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1.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小论文、应用文写作或者课堂讨论作为课程作业和实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050211)培养方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Foreign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 培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科研作风、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3. 掌握坚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状况和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相应的技能、方法和工具从事专业领域研究。

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掌握除专业外语以外的一门外语,胜任各级专业英语教学及相关领域内的实际工作。

4.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语言学: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英美文学: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比较文学等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及翻译基础理论与研究。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 培养方式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在学习年限内,学习者必须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

2. 学习年限学制3年,培养年限总长不超过5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的研究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一)研究方向1. 语言学:语言学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等。

卜友红教授。

2.第二语言习得:其中包括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习得、语言测试、课程与教材设计等。

武成副教授。

3. 翻译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国学典籍英译研究、文学翻译等。

李照国教授。

(二)导师简介卜友红,《英语语音学》、《应用语言学》任课教师。

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 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 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备受社会关注。

语言表达教学大纲作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意义和实施方法。

一、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的意义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是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总体规划,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其意义在于:1. 指导幼儿园教师开展语言表达教学。

语言表达教学大纲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语言表达教学,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语言表达教学,能够让幼儿学会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增强交流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的内容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明确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如培养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书面表达能力等。

2. 教学内容包括语音、词汇、句型、修辞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组织和安排,使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

3. 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4. 教学评价明确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的实施方法幼儿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的实施方法应该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为核心,注重以下几点:1.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2. 注重语言环境的营造。

营造丰富多彩的语言环境,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刺激,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和语言表达能力。

ibdp 中文 a 语言与文学课程大纲

ibdp 中文 a 语言与文学课程大纲

ibdp 中文a 语言与文学课程大纲摘要:1.IBDP中文A课程概述2.语言与文学课程目标3.课程内容与结构4.评估方法与标准5.教学策略与建议6.课程资源与支持7.总结与展望正文:IBDP中文A课程是一项为期两年的国际文凭大学预科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简称IBDP),旨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本课程适用于不同国籍、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在中国语言与文化领域取得全面、均衡的发展。

一、课程目标IBDP中文A课程的语言与文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使他们在学术、职业和社会生活中能够有效运用汉语。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评价和创作文学作品。

3.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增进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与尊重。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IBDP中文A课程的语言与文学课程分为四个模块:1.语言技能:包括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2.文学欣赏:学生将学习不同类型和时期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现代、国内和国际作家作品。

3.文学创作:学生将学习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尝试创作散文、诗歌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4.文化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及世界各地的华人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评估方法与标准IBDP中文A课程的评估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部分。

1.内部评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试、小组项目、口头报告等,占总成绩的20%-40%。

2.外部评估:包括课程结业考试、论文等,占总成绩的60%-80%。

评估标准主要包括:1.语言能力:语法、词汇、发音、流畅度等。

2.文学鉴赏:对作品内容、形式、主题、技巧等方面的理解和分析。

3.文学创作:创意、结构、语言表达、思想深度等方面。

4.文化研究:对文化现象的观察、分析、批判和反思。

语言艺术教学大纲

语言艺术教学大纲

语言艺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语言艺术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表达能力、审美品味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语言形式和艺术技巧,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语言艺术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学、戏剧、诗歌、电影等多种语言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戏剧剧本、诗歌篇目,以及观赏优秀的电影作品,学生可以领略不同语言艺术形式的魅力,激发自己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方法语言艺术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演练、创作等。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表达能力;通过演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作品展示、课堂表现、考试和论文等形式进行。

学生可以通过创作文学作品、参与戏剧表演、撰写研究论文等方式展示自己的理解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同学评价、批阅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要求语言艺术教学要求学生要有广泛的文学、艺术知识,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勤奋学习,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品味。

六、课程安排语言艺术教学课程安排为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

课程内容包括文学、戏剧、诗歌、电影等方面的学习和实践,以及课堂讨论和作业布置等内容。

学生需要按时参加课堂,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七、教学资源语言艺术教学所需资源包括教学用书、文学作品、戏剧剧本、诗歌选集、电影影片等。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源,教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推荐。

八、总结语言艺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大纲的规划和实施,相信学生将会在语言艺术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2001年10月8日审定通过)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

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

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

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以温儒敏、赵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 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

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宏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教学内容(一)、阅读1、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

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学习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6、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

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

8、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

学会运用其他工具书和多种媒体。

(二)、写作9、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

10、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

11、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12、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13、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

14、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

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

幼儿园中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

幼儿园中班语言表达教学大纲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园的语言表达教学。

语言表达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幼儿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

为了提升幼儿园中班语言表达教学的质量,制定一份全面细致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词汇扩充与积累1.1 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积极创造学习环境。

如“水果采摘日”活动中,幼儿园可搭建一个仿真果园,让幼儿亲身体验采摘水果的乐趣,同时引导幼儿说出所采摘的水果名称。

1.2 创设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品,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并表达。

例如,在戏剧角色扮演中设置一个小商店,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

1.3 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词汇积累。

通过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词汇卡片,开展词汇游戏等方式,共同扩充幼儿的词汇量。

二、语言表达的基本要素2.1 发音与语调的训练。

幼儿园可以通过唱歌、念儿歌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语言音韵感。

2.2 语法及句子结构的学习。

在日常对话中,重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动词、名词等基本语法要素,并适当提升难度,鼓励幼儿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2.3 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幼儿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三、听力训练与口语表达3.1 引导幼儿仔细听取他人发言并理解内容。

可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活动,提升幼儿的听力水平。

3.2 鼓励幼儿参与讨论和交流。

园内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或情景对话的活动,让幼儿在交流中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3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各类口语活动,如朗读、演讲等,提高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四、创意表达与想象力培养4.1 提供丰富的绘本、图画等素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创意活动,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4.2 面向幼儿的讲故事活动。

幼儿园可以邀请专业的讲故事人员,或者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讲故事,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故事启发和创意表达的机会。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教学大纲

语言学教学大纲
一、引言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起源、结构和演化等方面的学科,作为
现代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语言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语言
的全面理解和研究能力。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语言学教学大纲,以
提供一个系统的教学框架,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学的基
本概念、主要学派和重要理论,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研究
能力。

二、教学目标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语言学意识;
2. 熟练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学派;
3. 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研究能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现
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介绍:
1.1 语言和语言学的定义;
1.2 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主要语言学学科的概述;
1.3 语言的结构和演化。

2. 主要学派和理论介绍:
2.1 结构主义语言学;
2.2 生成语法;
2.3 语言哲学和言语行为理论;
2.4 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等。

3. 语言学研究方法:
3.1 语言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3.2 语言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流程;
3.3 可视化和计算语言学的方法。

最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最新)

最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最新)

最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最新)最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最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于2023年9月1日正式实施。

其中,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强调了对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新大纲强调了以下几点:1.强调语言应用能力:新大纲将英语课程总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强调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应用性和交际性。

2.强调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新大纲强调了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能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学习结果。

3.注重文化意识:新大纲强调了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调整课程内容:新大纲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将英语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必修课程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语言学习策略、语言交流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四个方面;选修课程包括英语语言文化类、英语语言学习类、英语语言应用类和英语语言文学类等。

5.调整考试评价:新大纲对考试评价进行了调整,将英语课程评价分为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命题标准两个部分,学业质量标准包括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两个方面,考试命题标准包括命题原则、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等方面。

总之,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出更加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高中英语高考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您的问题,我可以为您找到以下信息。

高中英语高考教学大纲的主要要求如下:1.高中英语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观念。

大纲指出,高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使他们具备适应学习发展需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文化素质和学习英语的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

《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以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要对象,属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之一,是选修其他语言学分支课程的先决条件,也是选修其他综合文化素质课程的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将为人类语言本质的基本问题提供一些解答,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以多种方式让学生体会领悟人类语言是一个极度复杂却仍有规可循的、迷人的心智系统,向学生展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间的关系如何日趋密切以致最终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内容浩瀚、涉及面广的交叉科学。

在对语言和语言使用的方方面面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探讨过程中,着意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和研究兴趣,使其善于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语言使用和研究能力,发展以概念分析为基本的逻辑思维习惯,培养提高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辩证的理性思维,全面提高素质。

具体而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或掌握语言学的基本知识,了解语言的本质、功能和机制,掌握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规律,认识语言与社会、文化、思维、认知、语言习得等的关系,学会分析语料,了解如何进行语言学研究,由此为进一步的语言学习或研究奠定基础。

尤其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了解语言的本质、掌握语言习得、特别是外语的教与学的实质及相关研究的科学成果,领会语言学各个层面的科研进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便更好地从事英语学习和教学。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包括:课程导学、引言、语音学与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共十三个部分。

各部分内容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存在有机的联系。

授课时间为一学期共18周,每周授课一次两个学时,共计36个学时。

具体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各部分所列详细内容为其要点内容):第一部分课程导学(Course Guide),1学时:为何要学语言学?如何学?教学规划第二部分导言(Preliminaries),2学时:语言的定义、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的性质及研究范围、语言学简史第三部分语音学与音位学(Phonetics and Phonology),3学时:语音学的范围、英语语音的描述与分类、音素、音位学的范围、音位分析、超音位分析第四部分形态学(Morphology),3学时:词的定义、词位、词素、构词法第五部分句法学(Syntax),3学时:句法研究的性质与范围、词类、转换生成语法、功能句法第六部分语义学(Semantics),3学时:语义学研究范围、词义分析、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句子与命题、句子意义分析、句之间的意义关系、语义变化机制第七部分语用学(Pragmatics),3学时:语用学研究范围、指示语、预设、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会话含意理论、会话分析第八部分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3学时:话语分析研究范围、信息结构、衔接与连贯、话语标记语、多模态语篇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第九部分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3学时:社会语言学研究范围、语言变体、语言与性别、语码选择、语言规划、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第十部分文体学(Stylistics),3学时:研究范围、文体标记、文体分析的语言学方法、实用文体学第十一部分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3学时:语言产生、语言理解、语言习得第十二部分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3学时:范畴与范畴化、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意象图式、识解、象似性第十三部分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3学时:二语习得、错误分析、中介语、二语教学、语言测试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文旭,《语言学导论》(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中专语文》教学大纲(非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用)适用对象:三年制中专学时:252学时课程性质:基础公共课执笔人:审核人:说明部分一、前言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形式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开创中职语文的新局面,在认真总结国内外语文的教学经验,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语文教材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各类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中职的教学实际和发展需要,编写了这套新的中职语文课本,供三、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使用。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

中专语文教学,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学基本要求(一)阅读1.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

默读注重效率,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3.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

幼儿园的语言文化活动教案

幼儿园的语言文化活动教案

幼儿园的语言文化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发音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有礼貌的表达方式;3.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谚语和俗语;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学内容1.正确发音和语音语调训练;2.如何礼貌地表达意见;3.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谚语和俗语;4.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判断。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正确发音和语音语调训练1.教师现场读出1-2个单词,孩子们跟着读;2.教师提出几个句子,孩子们跟着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小组比赛,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即为胜利组。

第二步:如何礼貌地表达意见1.教师提出情境,比如:小朋友在玩具店里想要的玩具被别人买走了,孩子们该如何向对方表达他自己的需求。

教师组织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成果;2.教师带领孩子们实际操作怎样礼貌地向对方表达需求,孩子们在自己的座位上用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都可以。

第三步: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谚语和俗语1.教师特地讲解一下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谚语和俗语,带着孩子们一起品味其中的深意;2.教师让孩子们结合实际情境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设计自己的谚语和俗语。

第四步: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判断1.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问题,让孩子们集体思考后由小组代表回答;2.教师另给幼儿提出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并且回答。

四、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笔者重点关注培养幼儿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有礼貌的表达方式,意在让孩子们建立礼仪意识。

同样的,了解中国文化传统中的谚语和俗语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大亮点,不仅能增强幼儿的文化素养,还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耐心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练习好正确的发音和语音语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化专题》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21*******课程名称:语言文化专题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开课教研室:汉语教研室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任务: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属于文化语言学,而文化语言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它是就汉语和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着眼于同文化有关的语言现象。

本课程重点讲授语言文化的基本知识,包括汉字与中国文化、词语与中国文化、姓名与中国文化、地名与中国文化等,本课程既不单纯研究语言,也不专门探讨文化,而是着眼于两者的关系与相互影响,以解析语言的文化性质和文化价值。

本课程重在引导学生认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初步掌握从汉字、语音、词汇、语法研究中国文化和从中国文化透视汉字、语音、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的方法。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讨论。

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社会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了解社会文化对语言文字的影响,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锻炼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

其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核、作业、课堂提问等)(30%)。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并对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性质、意义和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文化的含义、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四、教学内容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2.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概述3.汉语与中国文化研究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第二章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汉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古汉语和古汉字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明白语言的历史与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要求学生能够从古汉语以及汉字形体考察中国古代社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从古汉语以及汉字形体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因为有些古汉语和古汉字以及中国原始生活图景现在已消亡,这对全面认识汉语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带来困难。

四、教学内容1.从汉语认识古代社会2.从汉字形体考察历史文化第三章汉语与深层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个民族语言的词语构成会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制约,词语中渗透着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汉语词语所反映的汉民族深层文化。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词语本义的文化迹象,认清词语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标志性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汉语词语看中国古代元气观、天人观、和传统伦理观。

四、教学内容1.汉语与元气观2.汉语与天人观3.汉语与传统伦理观第四章汉语与传统价值观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会受到其民族文化的制约,词语中渗透着本民族的价值观念,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汉语所反映的汉民族传统价值观。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词语中显现出来的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要求学生理解和把握语言与文字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汉语词语反映的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

四、教学内容1. 汉语与重和谐价值观2.汉语与重身份价值观3.汉语与重饮食价值观第五章汉语与传统思维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民族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汉语反映了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并能运用本章所学到的技能自己分析汉语所反映的汉民族传统思维。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语言中显现出来的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多层面探讨语言与文化的水乳交融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汉语与中国传统的思维。

四、教学内容1.汉族传统思维方式2.汉语与汉族传统思维方式第六章汉语中的语言迷信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语言迷信的各种现象;能够正确认识和分析语言迷信的文化心理。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语言中显现出来的迷信现象,能够从语言的性质上对语言迷信现象进行文化心理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对汉语中存在的语言迷信的认识。

四、教学内容1.民俗中的语言迷信2.不吉或不雅词语避讳3.古代名字避讳4.神灵密语一符咒5.语言迷信的文化心理分析第七章汉语与佛教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佛教语言圈的定义;了解佛教语言圈的词汇;明确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佛教语言圈的定义;了解佛教语言圈,能够明确佛教文化对汉语各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1.佛教文化的传入2.佛教文化语言圈3.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第八章汉语与中外文化交流一、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会相互影响,汉语中的借词留下了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踪迹;掌握汉语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借词及其所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语言中借词显现出来的文化迹象,多层面探讨中外文化交流对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汉语中的借词看中外文化的交流。

四、教学内容1.汉语中民族文化交流的印记2.借词反映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第九章汉语色彩词及其传统文化内涵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和掌握汉语色彩词的表述特点和文化内涵;了解汉民族尚色渊源。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色彩词的表述特点;掌握汉语中常用的色彩词语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汉语词汇中的色彩词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1.汉语色彩词的渊源和发展2.汉语色彩词的表述特点3.汉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第十章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汉语中数词的文化内涵;了解汉民族数字崇拜的文化心理。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数词中显现出来的文化迹象,能够正确认识与分析汉民族数字崇拜的文化心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汉语数词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1.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语义的多样性2.汉语数词的神秘色彩3.数词与俗语第十一章成语——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成语的特征:掌握成语的文化内涵。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分析成语中反映的中华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从成语看中国文化。

四、教学内容1.成语的特征2.成语中的历史文化积淀3.成语与汉语历史对应4.成语与民族智慧第十二章姓名与传统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命名的影响;了解姓氏的起源及名、字、号的多层互补及其结构特点。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姓氏的起源以及演变;了解我国的人名系统以及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文化对中国人命名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姓氏的起源;从人名系统来探索中国文化。

四、教学内容1.姓氏的起源和历史文化2.名、字、号的多层互补及其结构特点3.名字的传统文化审第十三章地名与社会文化一、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地名的语言特点;了解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对地名的影响。

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地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了解中国地名与传统文化、民族心理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地名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是地名如何反映民族心理和社会心态。

四、教学内容1.地名的语言分析2.地名与历史文化3.地名与社会心态4.地名与宗教文化5.地名反映民族接触和迁移的历史四、学时分配表章序内容课时备注一语言与文化概说 2二汉语——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2三汉语与深层文化 2四汉语与传统价值观 4五汉语与传统思维 4六汉语中的语言迷信 4七汉语与佛教文化 2八汉语与中外文化交流 2九汉语色彩词及其传统文化内涵 2十汉语数词与传统文化 2十一成语——历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 2十二姓名与传统文化 2十三地名与社会文化 2合计32五、主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主编:郭锦桴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

参考书:《语言和文化》主编:汪大昌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语言与文化注释本》主编:罗常培,胡双宝注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

《汉语与中国文化》主编:申小龙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年。

《语言与文化》主编:罗常培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时间:1989年。

执笔:张波审定:韩李左攀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