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创新
语文课堂的创新不仅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而且能形成创新能力并迸发创新见识。那么,语文课堂应该如何创新呢?
首先,把学习的自由权还给学生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宽容的,教师的讲解以及学生对课文的认识都应是多元化的。给“爱因斯坦式”的“问题学生”以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允许学生说“不理解”“我认为”。还给学生以挑战者的身份,进行再次创作的空间。这样自由的氛围必然会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不再是如服苦役,而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学校提倡教改始,我就将备“教案”改为备“学案”,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对这篇文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还需要什么样的辅导,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争取更多的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预习《鲁迅自传》时我先让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找出想了解得更多或是有疑问的地方,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去找资料,上课时提出来全班解决或是老师解答。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调动,提出的内容异常的丰富。有的说:“我想知道鲁迅十三岁的时候家里遭到了怎样的变故?”有的问:“鲁迅先生为什么弃医从文?”还有的问:“鲁迅先生的工作为何经常变动?”……课余查资料知道的同学此时都非常踊跃的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来进行解答。最后,有位意犹未尽:“怎么他每次都能找到工作呢?”这可是任何教参都没有的,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解释说:“他学识渊博呗!”有的:说“朋友多,路子广!”也有联系环境的说:“毕竟当时教育界有许多的有志之士很欣赏他的才华和为人啊!”。听到这些各有道理的讨论,我真高兴啊!同时我也因势利导教育学生做一个新世纪有才有德的人。
最后,要把发现权留给学生。
我总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潜能”,遇到合适的文章,我总会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查工具书,读读写写,圈圈点点,自己学着去发现去品析。实际就是把发现的权利留给了学生,而他们的体验,见解也是常有惊人之处。
当然,要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还要叫给他们一些方法:
想象。想象是创新的源泉,要想创新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而实际的想象。怎样想象呢?可抓住课文的艺术空白,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补充故事隐去的情节;还可以根据课文的情节,借助自己的生活体验扩写、改写符合原文主旨的新故事。
记得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提到了“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问:为什么告别宴会只写了音乐表演?我借机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宴会中诗人与友人的对话,神态和动作,不仅有“喝吧!此去不知何时再能相见”“希望你过的比我好”的语言描写,还有学生补充难舍难分,挥泪话别的神态,更有的天家了临别赠剑作礼物,出门帮友人系紧衣领的细节描写。这样的想象不仅使文意更清晰,还锻炼了写作能力。
发散。所谓发散,就是向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可以是正方向,可
以是反方向,还可以是正反结合的方向;可以是一个横断面,也可以是一个纵剖面,还可以是一个纵横交叉面。一般来说,有不同的方向就会有不同的见解,其中也会有许多真知灼见。
在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学生发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友人都走远了,他还在深情目送。我此时故作糊涂:真的只有一种感情?经老师一提醒,理解的就更全买内了:还在心里祝友人一帆风顺;愿他事业有成,辉煌腾达;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感慨;我还提示:从诗人自己的角度想一想?还有自己不知何时归京的忧虑……
反弹。在通常情况下,语文课堂总是根据教学资料,疏导正常观点,这种叫法天经地义,无可厚非,但顺而无险,就很难创新了。如果我们敢于反弹琵琶,敢于提出非议,激起学生争辩的兴趣,就可能开阔学生的思路,进而推陈出新,让人耳目一新!
当然,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且要发现的准,教师必须先发现,尽量地去发现,不能盲人骑瞎马,心中无数。把自己教的东西把握好,自己发现了,在学生面前还要装糊涂,只在关键的时候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