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
食品质量安全之薯类与膨化食品
![食品质量安全之薯类与膨化食品](https://img.taocdn.com/s3/m/2f3c85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b.png)
食品质量安全之薯类与膨化食品引言食品质量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薯类和膨化食品作为广泛消费的食品种类,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薯类与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并分析相关的安全风险和防控措施。
薯类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薯类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
然而,薯类食品在生产、加工和储藏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农药残留农药的使用在薯类种植过程中是常见的,高残留的农药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农药残留成为影响薯类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了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农民应该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遵守安全期限,以减少农药残留。
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是薯类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过量摄入可导致中毒。
为了保证薯类食品的质量安全,需要严密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并选择安全的种植区域,以减少土壤重金属对薯类食品的污染。
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薯类食品中的腌制品(如薯片、薯条等)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亚硝酸盐,用作防腐剂。
然而,亚硝酸盐摄入过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致癌。
为了保证薯类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需要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使用量,确保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膨化食品是一种在加工过程中利用高温、高压和蒸汽等原理使食品膨胀的技术,常见的膨化食品有爆米花、膨化饼干等。
膨化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食品添加剂为了改善膨化食品的口感、颜色和保持期,食品添加剂广泛使用于膨化食品生产过程中。
然而,食品添加剂若使用不当或超标,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需要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质量,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热量过高膨化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使用大量的油脂和糖类,增加了食品的口感和风味,但同时也会使膨化食品的热量过高。
长期过量摄入高热量食品可能会导致肥胖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膨化食品的消费者来说,合理控制膨化食品的摄入量是非常重要的。
薯片调研报告
![薯片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a5ad9d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e8.png)
薯片加工流程
调研品牌
1 乐事 2 可比克 3 上好佳
乐事
PART ONE
1 辣卤鸡爪味
2 意大利红烩味 3 青柠味
食品添加剂种类
1 食用香精
食用香精,由各种食用香料和许可使用的附加物 调合而成,用于使食品增香的食品添加剂。在食 品中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产生、 改变或提高食品的风味。它可以弥补食品本身的 香味缺陷,赋予部分食品生动的原滋味,加强食 品的香味,掩盖食物的不良气息。食品用香料、 香精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食品用 香精中允许使用的辅料应符合QB/T 1505《食用 香精》标准规定。在达到预期的目的前提下尽可 能减少使用品种。
5 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
1、阿斯巴甜是一种非碳水化合物类的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比一般的糖甜约200倍, 又比一般蔗糖含更少的热量,将其作为甜味剂添加到食品中能使人感到甜味,但带入 的能量值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被广泛地作为蔗糖的代替品。
2、阿斯巴甜在人体胃肠道酶作用下可分解为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甲醇,即使大量 摄入阿斯巴甜(200毫克每千克体重),在血液内也不能检测到阿斯巴甜,添加了阿 斯巴甜的食品,之所以要求标签上必须标注“含苯丙氨酸”,是因为有一种基因遗传 性疾病患者,称苯丙酮尿症病人,此类病人先天缺乏一种酶,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 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这类病人如果食用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将会给 该类病人健康带来较大的隐患,因此,为了提醒苯丙酮酸尿患者,就对阿斯巴甜进行 了特殊的要求,那就是添加了阿斯巴甜的食品,必须在配料表中标注为:阿斯巴甜 (含苯丙氨酸)。
上好佳
PART THREE
配料表
抗结剂(二氧化硅)
5’-呈味核苷酸二钠
薯类食品检验标准细则
![薯类食品检验标准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875ff429dd88d0d232d46a74.png)
薯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一、发证产品范围及申证单元实施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薯类食品是指以薯类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
薯类食品按加工工艺主要分为干制薯类、冷冻薯类、薯泥(酱)类、薯粉类、其他薯类。
薯类食品的申证单元为1个,在生产许可证上应当注明获证产品的名称即薯类食品。
生产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其产品类别编号为:1202。
二、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一)基本生产流程。
1.干制薯类的基本生产流程(1)鲜薯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成型→蒸煮→干制→包装(如:甘薯干、甘薯片)。
(2)鲜薯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捣烂→混合→成型→干制→包装(如:小甘薯、甘薯枣)。
(3)鲜薯验收→清洗去皮→切分成型→漂烫→冷却→油炸或焙烤→调味(或不调味)→包装(如:切片型马铃薯片)。
(4)薯类全粉、淀粉等原料验收→拌料→成型→油炸或焙烤→调味(或不调味)→包装(如:复合型马铃薯片)。
2.冷冻薯类的基本生产流程原料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切分成型→漂烫→冷却→冷冻→包装(如:冷冻甘薯条)3.薯泥(酱)类的基本生产流程原料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磨酱→调配→包装→杀菌(如:甘薯酱、混合型甘薯酱)4.薯粉类的基本生产流程原料验收→清洗去皮(或不去皮)→蒸煮→冷却→干燥→粉碎→包装(如:甘薯粉、马铃薯全粉、魔芋粉)5.其他薯类食品的工艺流程可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原则下根据企业生产实际确定。
(二)关键控制环节。
1.薯类原料验收控制;2.热加工时间和温度控制;3.包装车间环境卫生控制。
(三)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1.微生物指标超标;2.超限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3.油炸产品酸价、过氧化值超标。
三、必备的生产资源(一)生产场所。
应具备原辅材料仓库及包装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清洗整理车间、热加工车间、包装车间等满足工艺要求的生产场所。
(二)必备的生产设备。
1.干制薯类必备的生产设备①以鲜薯为原料的工艺:清洗设施、整理切分设施、热加工设施、包装设施②以薯粉为原料的工艺:成形设备、热加工设施、包装设施。
薯类薯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
![薯类薯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c6ae177d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5.png)
薯类薯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1适用范围适用于薯类食品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产品范围包括干制薯类(含切片型马铃营片);冷冻薯类、薯泥(酱)类、薯粉类、其他薯类食品。
本细则内容包括适用范围、产品种类、企业规模划分、检验依据、抽样、检验要求、判定原则、异议处理复检。
2产品种类薯类食品包括干制薯类(含切片型马铃薯片);冷冻薯类、薯泥(酱)类、薯粉类、其他薯类食品。
切片型马铃薯片:马铃薯经清洗、去皮、切片、油炸或烘烤、添加调味料制成的马铃薯片。
复合型马铃薯片:以脱水马铃薯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淀粉、谷粉、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混合、蒸煮、成型、油炸或烘烤、调味制成的马铃薯片。
3企业规模划分根据薯类食品行业的实际情况,生产企业规模以企业薯类食品产品年销售额作为标准划分为大、中、小型企业。
见表1。
下列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细则。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细则。
GB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4789.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GB4789.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T4789.3-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478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GB478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GB4789.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GB/T4789.26-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GB4789.2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商业无菌检验GB5009.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5009.22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l的测定GB/T5009.28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GB/T5009.29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GB/T5009.34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5009.35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GB/T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56糕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97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GB/T5009.140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GB/T18104魔芋精粉GB/T18979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GB/T23495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GB299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NY/T494魔芋粉QB/T2686马铃薯片SB/T10631马铃薯冷冻薯条SBZT10752马铃薯雪花全粉经备案现行有效的企业标准及产品明示质量要求相关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定。
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方法
![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4e2a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9.png)
食品中的添加剂检测方法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检测。
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和特性而被加入其中的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延长保质期、改善色泽等。
然而,滥用添加剂或者添加剂超过安全限量都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建立可靠的添加剂检测方法非常关键。
一、简介添加剂检测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食品中的添加剂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分析,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通常,添加剂检测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三类。
二、物理方法1.外观观察法外观观察法是最简单直观的一种物理检测方法。
通过观察食品的外观、颜色、形态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有添加剂存在。
例如,某些食品明显的色素改变可能暗示着添加了人工色素。
2.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主要用于检测悬浮物或沉淀物中的微小颗粒。
将食品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发现了添加剂颗粒,则可以初步判断添加剂的存在。
三、化学方法1.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各种添加剂。
色谱法通过将样品中的添加剂与某种特定的色谱柱相互作用,再通过检测吸附物质的性质来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是常用的色谱法。
2.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分析和比较添加剂和无添加剂样品的光谱特征来进行检测。
常见的光谱法有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质谱等。
通过测量样品的光谱图谱,可以确定添加剂的种类和含量。
四、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是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通过制备添加剂的抗原并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检测。
常见的免疫学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层析等。
五、总结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但过量使用或滥用则会带来危害。
因此,建立可靠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都是常用的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优势。
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检测,并与其他检测结果相互验证,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加强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实验室的食品添加剂研究与监测
![加强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实验室的食品添加剂研究与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49ec48a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3.png)
加强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实验室的食品添加剂研究与监测加强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实验室的食品添加剂研究与监测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食品科学实验室的食品添加剂研究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食品科学实验室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监测,为权威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保证食品安全。
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性状或增强食品质量的物质,它们包括了色素、防腐剂、增味剂等各类化学物质。
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增味剂、稳定剂、酸味剂等多个类别。
2.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方向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安全性评估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应进行安全性评估。
食品科学实验室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每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性评估,确定其安全使用的剂量和方式。
2.2 毒理学研究食品科学实验室需要进行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研究,通过动物试验和体外实验,评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2.3 代谢途径研究食品添加剂的代谢途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对添加剂的吸收、分布和排泄情况,为合理使用和限制添加剂提供科学依据。
2.4 风险评估及监测食品科学实验室应不断加强对市场上已经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监测,评估其风险程度并及时报告,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 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工作食品科学实验室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监测的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3.1 技术手段和设备实验室应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以提高监测食品添加剂的准确性和效率。
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等,这些设备的运用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
3.2 采样和检测方法食品科学实验室中,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监测时,需制定合理的采样方案和检测方法。
采样应具有代表性,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3 数据分析和报告监测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分析和整理,绘制出清晰的报告以便上级部门参考。
薯片安全报告食用油与调味料的检测
![薯片安全报告食用油与调味料的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cec104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2.png)
薯片安全报告食用油与调味料的检测薯片安全报告:食用油与调味料的检测薯片作为一种受欢迎的零食,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近年来有关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食用油和调味料作为薯片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对薯片的质量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与健康,对薯片中的食用油和调味料进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
**一、食用油的检测**食用油是薯片热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薯片的口感和安全性。
下面将从几个关键指标来介绍食用油的检测方法。
1. 酸价检测酸价是评估食用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重要指标。
过高的酸价会导致食用油的酸味加重,影响薯片的风味。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等。
2. 过氧化值检测过氧化值是评价油脂氧化程度的指标。
油脂在受热或受氧作用下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有害物质。
因此,过氧化值可以评估食用油的氧化程度,从而判断其是否适合用于薯片制作。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碘量法和亚硫酸盐滴定法等。
3. 心理性质检测心理性质是评价食用油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等。
食用油应该具有浅黄色或无色、清香、透明的特点。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色度计、嗅觉和透光度仪等。
**二、调味料的检测**薯片的调味料不仅会影响其风味,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确保薯片调味料的安全性,以下是几种常见调味料的检测方法。
1. 盐分检测盐分是调味料中最常见的成分,但过高的盐分含量可能会增加人们的心血管负担,导致健康问题。
检测盐分可使用比色法、电导法和化学分析法等多种方法。
2. 糖分检测糖分是薯片的调味料之一,但过多的糖分摄入可能会导致肥胖和糖尿病等问题。
糖分的检测可以使用比色法、密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
3. 防腐剂检测调味料中的防腐剂需要严格控制,过高的含量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对于防腐剂的检测,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4. 食品添加剂检测某些调味料中可能包含食品添加剂,如增稠剂、乳化剂和防护剂等。
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
![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0b5a03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8.png)
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薯片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一、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薯片的主要配料为马铃薯粉提炼植物油淀粉变性淀粉玉米粉调味(白砂糖鸡肉粉食用盐谷氨酸钠玉米淀粉辣椒粉酱油粉无机香辛料日落黄柠檬黄)食用盐乳化剂抗氧化剂。
在配料里,主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磷酸酯双淀粉、酸处理淀粉、羟苯基二淀粉磷酸酯、单硬脂酸甘油脂、碳酸钙、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二氧化硅、柠檬黄、焦糖色等。
(一)磷酸酯双淀粉1、性质:白色粉末,淋入温度较低而湿润度较低。
adi不予特定规定(fao/who,1994)。
磷酸酯双淀粉的糊液粘度对热、酸和剪切力影响具备低稳定性。
2、用途: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
可做色拉汁的增稠剂。
磷酸酯双淀粉具有较高的冷冻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特别适于冷冻食品中应用。
在低温较长时间冷冻或冻融,融化重复多次,食品仍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
酸变性淀粉经磷酸双酯后是冰激凌的主要原料。
经滚筒干燥后的交联淀粉可增加糕点体积,使糕点酥脆、柔软和耐贮存。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采用卫生标准》(gb2760d1996)中规定:用作午餐肉,磷酸酯淀粉最小使用量为0.5g/kg;用作果酱,1.0g/kg。
fao/who规定:用作蛋黄酱、罐装棕榈油(食用),5g/kg(单独采用或与经酸、碱处置或脱色的淀粉、磷酸单淀粉、磷酸双淀1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融合采用);不含奶油或其他脂肪和油罐上装蘑菇、芦笋、青豆、胡萝卜,10g/kg;罐装沙丁鱼或沙丁鱼类产品,20g/kg(仅用作填充料);代乳粉,25g/kg(单用或与磷酸化的磷酸双淀粉融合采用于水解氨基酸为基础的产品);罐装鲐鱼和竹英鱼,60g/kg(仅用作填充料);罐装婴儿食品(大豆型产品),5g/kg;肉汤和明肉汤、速冻鱼条和鱼块(特指用面包粉和面包拖料包覆的),25g/kg(单用或与其他淀粉再分用作以氨基酸或水解蛋白质为基础的产品中)。
化学实验测定某种食品中添加剂含量
![化学实验测定某种食品中添加剂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3aa45b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b.png)
化学实验测定某种食品中添加剂含量尽管食品供应商经常声称其产品不含任何有害添加剂,但我们无法确保它们的说法是准确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实验来测定某种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化学实验的方法来准确测量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
实验材料和仪器:- 某种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样品- 硫酸钠(Na2SO4)- 碘化钾(KI)- 碘化钠淀粉溶液- 滴定管- 平板电子天平- 容量瓶- 显微镜实验步骤:1. 根据所需分析的食品样品的个数和大小,使用天平称量适量的食品样品,并记录下质量。
2. 将称量好的食品样品加入到一个容量瓶中,并加入足够的纯水搅拌均匀。
3. 取出一定量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4. 向试管中滴加几滴碘化钠淀粉溶液,直到呈现出蓝色颜色。
5. 用滴定管加入稀硫酸钠溶液,并同时观察溶液的变化。
6. 当溶液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定,并记录下滴定消耗的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7. 重复以上步骤3至6,直到测定完所有的食品样品。
8. 根据滴定消耗的硫酸钠溶液的体积,计算出添加剂的含量。
实验原理:该实验基于氧化还原反应。
硫酸钠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可以将食品样品中的添加剂氧化成一种可滴定的物质。
当滴加稀硫酸钠溶液到溶液中时,硫酸根离子氧化添加剂,其颜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
滴定过程中的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可用来计算添加剂的含量。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测得的滴定结果,可以计算出食品样品中添加剂的含量。
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如果多个样品之间的添加剂含量存在差异,可以进一步研究食品供应商的生产工艺和添加剂使用量,从而找到潜在的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实验误差的产生。
这包括保证溶液的均匀搅拌,避免空气泡的产生,以及准确读取滴定消耗的硫酸钠溶液体积。
此外,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室设备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结论:通过本实验所描述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某种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的真实成分,并对食品供应商的质量控制进行评估。
食品添加剂检测常用技术及应用探讨
![食品添加剂检测常用技术及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8408f0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e.png)
食品添加剂检测常用技术及应用探讨摘要:现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我国各个阶层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制作加工工程中,食品添加剂不仅能够增加食品的味道,使食品的颜色更加艳丽,对于食品的保存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食品添加剂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本文对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阐明食品添加剂检测常用技术及应用,旨在提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常用技术;应用一、前言现阶段,在食品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不仅能够进一步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而且使得食品种类呈现丰富化。
在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的社会背景下,更多人开始对食品安全给予重视,特别是食品添加剂,其应用能够确保食品制作更加透明。
所以,积极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规范性成为当前食品工业工作的重点。
因此,通过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可以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供安全保障,以此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
基于此,本文对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并阐明食品添加剂检测常用技术及应用,旨在提高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
1.加强食品添加剂检测的重要性在食品中添加不同的化学添加剂可以给食物保鲜,但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给食品的食用造成影响。
这就需要全面了解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双面影响,进而让食品生产惠民的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最大化地保存各种天然食材的营养。
在食物中添加化学添加剂能够让食物的各个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提升食物的价值,满足消费者在饮食方面的各种要求,还能够促进食品自动化生产能力的提升,让生产实现规模化以及标准化。
在食品中加入氧化剂以及防腐剂等,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增加产品的使用期限,防止出现消费者误食过期食品而影响身体健康的问题;可以使人体更好地摄取各种微量元素,给产品研发人员提供了便利,可以结合人群的需求情况开发人们需要的产品。
但是在食品中需要适当、合法地添加化学添加剂,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油炸小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油炸小食品中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370a7eb90c69ec3d4bb75be.png)
19
乙酸钠
油炸小食品(仅限油炸薯片)
酸度调整剂、防腐剂
中国大陆
1.0
-06-01
20
乳酸钙
油炸小食品(仅限油炸薯片)
酸度调整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中国大陆
1.0
-06-01
21
辣椒油树脂
油炸小食品(仅限油炸薯片)
增味剂
中国大陆
1.0
-06-01
油炸小食品
着色剂
中国大陆
0.1(以诱惑红计)
-06-01
16
聚甘油脂肪酸酯
油炸小食品
抗结剂、乳化剂、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
中国大陆
10.0
-06-01
17
双乙酸钠
油炸小食品(仅限油炸薯片)
防腐剂
中国大陆
1.0
-06-01
18
胭脂树橙(红木素,降红木素)
油炸小食品(仅限油炸薯片)
着色剂
中国大陆
0.01
0.05(以亮蓝计)
-06-01
8
磷酸三钙
油炸小食品
酸度调整剂、抗结剂
中国大陆
2.0
-06-01
9
柠檬黄及其铝色淀
油炸小食品
着色剂
中国大陆
0.1(以柠檬黄计)
-06-01
10
日落黄及其铝色淀
油炸小食品
着色剂
中国大陆
0.1(以日落黄计)
-06-01
11
甜菊糖苷
油炸小食品
甜味剂
中国大陆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6-01
12
维生素E(dl-α-生育酚)
薯片添加剂的调研报告
![薯片添加剂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bb0c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3.png)
薯片添加剂的调研报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零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薯片作为其中的一种,因其口感酥脆、味道独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为了增加薯片的口感和保质期,生产厂家往往会添加各种添加剂。
本文将对薯片添加剂进行调研,以期让消费者更加了解薯片的成分和质量。
一、薯片添加剂的种类1. 防腐剂:薯片中添加的防腐剂主要是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
这些添加剂可以有效地延长薯片的保质期,防止薯片变质。
2. 香精:薯片中添加的香精主要是合成香精和天然香精。
合成香精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而天然香精则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
香精可以增加薯片的香味和口感。
3. 色素:薯片中添加的色素主要是柠檬黄、胭脂红和氧化铁等。
这些色素可以使薯片的颜色更加鲜艳,增加薯片的吸引力。
4. 抗氧化剂:薯片中添加的抗氧化剂主要是BHA和BHT。
这些添加剂可以有效地防止薯片中的脂肪氧化,延长薯片的保质期。
二、薯片添加剂的安全性薯片添加剂的安全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虽然添加剂可以增加薯片的口感和保质期,但是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以下是薯片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1.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这两种添加剂在一定浓度下可以有效地防止薯片变质,但是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钠会破坏人体内的维生素B1,导致神经系统疾病。
2. 色素:柠檬黄和胭脂红是常用的薯片色素,但是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柠檬黄会导致过敏反应,胭脂红会导致过敏和致癌。
3. 抗氧化剂:BHA和BHT是常用的薯片抗氧化剂,但是过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HA和BHT会破坏人体内的维生素E,导致免疫系统疾病。
三、如何选择安全的薯片为了保证薯片的安全性,消费者在购买薯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有品牌保障的薯片,避免购买没有品牌的薯片。
2. 选择添加剂少的薯片,避免购买添加剂过多的薯片。
3. 选择添加剂种类简单的薯片,避免购买添加剂种类繁多的薯片。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方法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6959fc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a.png)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安全性评估方法食品添加剂是一种用于改善食品质量和保持食品新鲜度的物质。
在现代食品加工中,添加剂被广泛使用,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外观和营养价值。
然而,由于添加剂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是否安全的担忧也日益增加。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方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来确定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这些评估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性毒性评估:急性毒性评估是通过给动物大剂量投放添加剂来评估其对动物的毒性。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快速确定添加剂是否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实验中通常使用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观察其在给予添加剂后的行为、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变化。
2.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评估: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评估是通过将添加剂长期投放给动物来评估其对动物的慢性毒性效应。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添加剂在长期暴露下对动物的潜在危害。
实验中通常使用大鼠或小鼠作为实验动物,观察其在长期接触添加剂后的生理、生化和病理变化。
3. 基因毒性评估:基因毒性评估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来评估添加剂对基因的损伤程度。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确定添加剂是否具有致突变或致癌的潜力。
实验中通常使用细菌、哺乳动物细胞或实验动物进行基因毒性实验,观察添加剂对DNA的损伤程度。
4. 长期暴露评估:长期暴露评估是通过将添加剂添加到动物的日常饮食中,评估其对动物的长期健康影响。
这种评估方法可以模拟人类长期暴露于添加剂的情况,更准确地评估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除了以上实验方法,还有一些其他的评估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中。
例如,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通过调查人群暴露于添加剂后的健康状况,评估添加剂对人体的潜在影响。
体外试验可以通过使用细胞或组织模型,评估添加剂对人体的毒性效应。
此外,还有一些计算模型和预测方法可以根据添加剂的结构和生物活性,预测其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需要指出的是,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应用手册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应用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d73efa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7.png)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应用手册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而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各种化学物质。
在食品生产中,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于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手册将介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帮助食品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正确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一、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根据其用途和性质,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色素、香精、酸度调节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添加剂。
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1. 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测和评估,确保添加剂符合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要求。
2. 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使用,不得超标使用。
3. 遵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方法,确保添加剂均匀分布在食品中,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4. 注意食品添加剂的相容性,避免不同添加剂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影响食品品质。
5. 对于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格外谨慎,避免对其健康造成影响。
三、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应用。
1. 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食品添加剂,确保添加剂的使用符合食品生产的需要。
2. 遵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严格控制添加剂的使用量,避免因过量使用导致食品质量问题。
3.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意识和能力。
四、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和管理。
1. 建立健全的食品添加剂监测体系,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和检测工作,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规使用。
2.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标准和质量要求。
3. 定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抽检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 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档案,记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和监测结果,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薯片中的铅含量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薯片中的铅含量](https://img.taocdn.com/s3/m/9ddb3a5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9.png)
㊀第9期㊀㊀收稿日期:2021-01-28㊀㊀作者简介:柳樱华(1992 ),女,甘肃兰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新型碳纳米材料,电化学㊂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薯片中的铅含量柳樱华,吴继强,于娇娇,汪永丽(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60)摘要:通过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薯片中的铅含量进行了测定㊂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㊁精密度较高,方法检出限为0.19μg/m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 106%㊂随后也对油炸薯片和烘培薯片中铅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油炸薯片中铅含量较高于烘培薯片中的铅含量,故建议人们不宜多食薯片,尤其是油炸薯片㊂关键词: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薯片;油炸中图分类号:O657.3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9-0085-02DeterminationofLeadinPotatoCrispbyMicrowaveDigestion-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LiuYinghua,WuJiqiang,YuJiaojiao,WangYongli(LanzhouPetrochemicalPolytechnic,Lanzhou㊀730060,China)Abstract:Thecontentofleadinpotatocrispwasdeterminedbymicrowavedigestion-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Theresultsshowedthatthismethodpossessedhighaccuracyandprecision,thedetectionlimitwas0.19μg/mL,andtherecoveryofthemethodwasrangedfrom93%to106%.Subsequently,thecontentofleadinfriedandbakedpotatocrispwasalsocompared,wefoundthecontentofleadinfriedpotatocrispwashigherthanthatinbakedpotatocrisp,therefore,itwassuggestedthatpeopleshouldnoteatmorepotatochips,especiallyfriedpotatocrisp.Keywords:microwavedigestion;flame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potatocrisp;fried㊀㊀薯片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种零食,尤其深受儿童的喜爱㊂而薯片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引入重金属元素铅,薯片中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制作薯片的容器和包装材料中的铅溶入;马铃薯的生长环境(主要是土壤)中含铅,植物吸收铅;含铅农药及食品添加剂中含铅[1-2]㊂而铅是一种蓄积性的有害元素,当人体摄入过量的铅会对多种器官造成危害,如神经系统㊁造血系统㊁生殖系统和肾脏,尤其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3-4],因此建立准确㊁灵敏的测定薯片中铅含量的方法在食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㊂基于此,本文通过微波消解对薯片进行了前处理,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油炸和烘培两种薯片样品进行了测定,随后也比较了油炸薯片和烘培薯片中铅含量的测定结果㊂1㊀实验部分1.1㊀药品与仪器药品:硝酸(优级纯,上海阿拉丁化学有限公司)㊁过氧化氢30%(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㊁硝酸铅(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㊁高氯酸(分析纯,上海阿拉丁化学有限公司)㊁去离子水㊁油炸和烘培薯片㊂仪器:TAS-990火焰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㊁MARS6高通量密闭微波消解仪(美国CEM)㊁EHD-12赶酸仪(北京东航科仪仪器有限公司)㊁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L503)㊁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等㊂1.2㊀仪器条件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如表1所示㊂表1㊀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条件元素波长/nm狭缝宽度/nm灯电流/mA燃烧器高度/mm燃气流量/(mL/min)空压机/MPaPb283.30.52.0615000.251.3㊀实验过程1.3.1㊀样品处理将两种薯片置于干燥箱中80ħ干燥30min,冷却至室温后粉碎㊂接着称取三份粉碎后的薯片5.0g于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分别加入6mL硝酸,2mL过氧化氢,静置30min,随后在设定好的消解条件(表2)下进行消解㊂消解完成后,将冷却至室温的消解罐置于赶酸仪中,120ħ赶酸至无烟,此时样品体积大致为1mL左右,冷却后,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的具塞比色管中,同时做试剂空白实验㊂表2㊀微波消解程序步骤控制温度/ħ升温时间/min恒温时间/min112055216051032005101.3.2㊀溶液配制铅标准储备液(1000mg/L):准确称取1.5985g硝酸铅,先用少量硝酸溶液(1+9)溶解,溶解完全后,加去离子水定容至1000mL,摇匀㊂铅标准使用液(10.0mg/L):准确吸取1.00mL的铅标准储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95)定容至刻度,摇匀㊂按逐级稀释的方法,准确移取不同体积的铅标准使用液,用1%HNO3稀释成系列浓度分别为0.00,0.50,1.00,1.50,2.00,2.50μg/mL的系列铅标准溶液㊂结果处理:薯片中铅的测定结果按照GB5009.12 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5]中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㊃58㊃柳樱华,等: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薯片中的铅含量山㊀东㊀化㊀工X=m1-m0m2式中:X 试样中铅的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m1 试样溶液中铅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m0 空白溶液中铅的质量,单位为微克(μg);m2 试样称样量,单位为克(g)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标准曲线的绘制将系列标准溶液按照从小到大的浓度分别在仪器的最佳条件下进行测定,如图1所示,随着Pb2+浓度的逐渐增大,吸光度也逐渐增大,且Pb2+浓度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252x+0.0007(R2=0.9991),检出限为0.19μg/mL(根据3s/k计算得到,s指的是空白溶液的标准偏差,k指的是校准曲线的斜率)㊂图1㊀系列铅标准溶液的标准曲线图2.2㊀方法精密度分析将消解好的两种样品(平行三份),分别在仪器的最佳条件下平行测定3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㊂表3㊀样品的精密度测定结果样品名称样品中Pb2+浓度/(μg∙mL-1)样品中Pb2+浓度/(mg∙kg-1)RSD/%(n=3)油炸薯片样品10.230.321.23样品20.260.381.89样品30.300.462.63烘培薯片样品10.200.261.45样品20.220.302.65样品30.250.363.01㊀㊀由表3数据可知,样品中铅含量小于GB17401 2003‘我国膨化食品卫生标准“[6]中铅的限量标准值0.5mg/kg,说明此次样品的铅含量并未超过标准㊂测定样品中铅的RSD在1.23% 3.01%之间,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较高㊂同时,从测定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油炸薯片的含铅量明显高于烘培薯片,有样品已经接近铅限量标准值,这可能是由于油炸薯片在制作过程中的金属锅体中含有铅,高温汽化后的铅污染了薯片[7],还可能与油炸薯片的制作环境和卫生有关,但根本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㊂2.3㊀样品加标回收率实验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靠性,取油炸和烘培薯片的样品2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即向样品2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b2+标准溶液并测定其回收率㊂表4㊀样品加标回收率测定结果样品名称样品中Pb2+浓度/(μg∙mL-1)加标量/(μg∙mL-1)测得量/(μg∙mL-1)回收率/%(n=3)RSD/%(n=3)油炸薯片0.260.500.69932.091.001.281021.712.002.321062.56烘培薯片0.220.500.67952.491.001.261041.012.002.18961.87㊀㊀从表4可知,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3% 106%之间,表明该方法回收率良好,也说明了该方法具有可行性㊂3㊀结论本文通过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薯片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㊁精密度㊁灵敏度高,加标回收率良好㊂同时通过测定结果也可以发现,油炸薯片的含铅量高于烘培薯片㊂因此,建议人们(尤其是儿童)少食薯片,以减少铅超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㊂参考文献[1]丁力,范必威.茶叶中的铅污染问题[J].广东微量元素科技,2005(6):6-10.[2]杨艳杰,何弘水.两种爆米花样品铅含量测定预处理方法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3):2491-2492.[3]张世仙,梁欢,杨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爆米花中铅含量[J].包装与食品机械,2014,32(5):70-71.[4]黄宝美,刘小庆,廖敏.浊点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爆米花中的铅含量[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11):59-62.[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GB5009.12 2017食品中铅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6]卫生部.GB17401 2003膨化食品卫生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7]谢惠波,李仕钦.市售爆米花中铅含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918-918.(本文文献格式:柳樱华,吴继强,于娇娇,等.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薯片中的铅含量[J].山东化工,2021,50(9):85-86.)㊃68㊃SHANDONGCHEMICALINDUSTR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第50卷。
膨化食品食品添加剂
![膨化食品食品添加剂](https://img.taocdn.com/s3/m/5dcb3f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8.png)
欧洲联盟(EU)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负责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 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
中国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食品安全法》制定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膨化食品中允许使用的食品 添加剂种类和限量进行了明确规定。
膨化食品中常用的色素
如焦糖、柠檬黄、日落黄等人工合成色素,以及 β-胡萝卜素等天然色素。
3
色素的安全性
在规定的使用量下,色素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 使用或滥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调味剂
调味剂的作用
调味剂主要用于调整食品的口感和风味,使其更符合人们的口味 需求。
膨化食品中常用的调味剂
如谷氨酸钠(味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等,这些调味剂能增强 食品的鲜味和口感。
避免过量摄入
尽管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但过量摄入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应遵循适量原则。
注意食品标签和营养信息
01
阅读食品标签
购买膨化食品时,应仔细阅读食品标签,了解食品所含成分、添加剂种
类及含量等信息。
02
注意营养成分
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以便
合理选择。
03
膨化食品中常用的防腐剂
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这些防腐剂在膨化食品中广泛应用,主 要用于防止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
防腐剂的安全性
在规定的使用量下,防腐剂是安全的,但如果过量使用或滥用,可 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作用
01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从而保持食品的品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课件—06食品添加物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课件—06食品添加物快速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f96d6e6cbb68a98271fefafd.png)
•
此外又可应用于香菇、牛百叶、牛筋、牛肚、
鸭肠、鸭血、鸭舌、鸭鹅掌、猪蹄筋等水发产品或
血制品中人为添加或由于工艺控制不良造成的甲醛
残留。
3 样品处理
•
对于鲜活水产品、干水产品取肌肉等可食部分
测定,冷冻水产品经半解冻直接取样,不可用水清
洗。将取得样品用组织捣碎机捣碎,称取10g于三
角瓶中加入20mL蒸馏水震荡数分钟,离心取上清
不同食品添加剂 的使用范围和使 用量,必须符合 我国《食品添加 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及历年 增补的规定。
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问题
一、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
如:三聚氰胺、甲醛、吊白块、苏丹红、溴酸 钾、罂粟壳(罂粟碱)等,
三聚氰胺
吊白块
二、滥用食品添加剂
Text in here
如:亚硝酸盐、二氧化硫、明矾、滑石粉等。
• 注意事项:
1、本方法用于现场快速测定,起到现场初筛 的作用;
2、食品中不得检出双氧水。
(五)吊白块的快速测定
1 检测意义
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雕白块,分子式CH2(OH )SO2Na·2H2O或NaHSO2·CH2O·2H2O,白色块状或结晶性 粉末,溶于水。有强还原性,是纺织和橡胶工业原料,用作 印染拨染剂、有机物的脱色和漂白剂等。
• 检测
A、开机 注意:每次开机时应取出测量室中的比色皿 ,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 B、选择测定项目 C、空白对照测定 D、样品检测 E、检测数据处理及打印 F、关机
• 注意事项:
A、比色皿垂直并靠比色槽的前面放入 ,透光面对着光源、面向自己;
B、空白液、检测液制作及检测时间需 严格按以上规定进行;
2、本方法用于现场快速测定,起到现场初 筛的作用。
薯片评估检验报告
![薯片评估检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b9a961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4.png)
薯片评估检验报告薯片评估检验报告报告编号:SCE-2021-001日期:2021年1月15日1. 引言本报告为对样品薯片进行评估检验的结果报告。
评估检验旨在验证薯片的质量和安全性,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2. 样品信息- 样品名称:薯片- 样品编号:2021-001- 样品来源:供应商A- 样品数量:100袋3. 检验方法本次评估检验采用以下方法和标准:- 外观和颜色检验:目视观察和比较样品的外观和颜色与标准的差异。
- 味道和口感评估:测试小组成员对样品的味道、口感、酥脆度等进行评估。
-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对样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残留农药等进行分析。
4. 检验结果- 外观和颜色:样品薯片外观良好,颜色均匀,未发现明显的异物或污染。
- 味道和口感评估:样品薯片具有浓郁的薯片味道,口感脆嫩,易于咀嚼和消化。
- 化学成分分析:样品薯片的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残留农药均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5. 结论根据对样品薯片的评估检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样品薯片的外观和颜色良好,符合相关标准。
- 样品薯片的味道和口感优秀,符合消费者的期望。
- 样品薯片的化学成分安全合格,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综上所述,该样品薯片通过了本次评估检验,并符合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
6. 建议鉴于样品薯片在评估检验中表现良好,建议供应商继续保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并定期进行检验和监控,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持续符合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7. 备注本评估检验报告仅针对提交的样品薯片进行评估,不代表对整个产品线或供应商的评估。
这是一个示例报告,实际薯片评估检验报告会根据具体情况和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编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薯片生产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技术一、薯片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薯片的主要配料为马铃薯粉精炼植物油淀粉变性淀粉玉米粉调味料(白砂糖鸡肉粉食用盐谷氨酸钠玉米淀粉辣椒粉酱油粉复合香辛料日落黄柠檬黄) 食用盐乳化剂抗氧化剂。
在配料里,主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磷酸酯双淀粉、酸处理淀粉、羟苯基二淀粉磷酸酯、单硬脂酸甘油脂、碳酸钙、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特丁基对苯二酚、二氧化硅、柠檬黄、焦糖色等。
(一)磷酸酯双淀粉1、性质:白色粉末,糊化温度较高而湿润度较低。
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1994)。
磷酸酯双淀粉的糊液粘度对热、酸和剪切力影响具有高稳定性。
2、用途:用作增稠剂和稳定剂。
可做色拉汁的增稠剂。
磷酸酯双淀粉具有较高的冷冻稳定性和冻融稳定性,特别适于冷冻食品中应用。
在低温较长时间冷冻或冻融,融化重复多次,食品仍保持原来的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
酸变性淀粉经磷酸双酯后是冰激凌的主要原料。
经滚筒干燥后的交联淀粉可增加糕点体积,使糕点酥脆、柔软和耐贮存。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用于午餐肉,磷酸酯淀粉最大使用量为0.5g/kg;用于果酱,1.0g/kg。
FAO/WHO规定:用于蛋黄酱、罐装棕榈油(食用),5 g/kg(单独使用或与经酸、碱处理或脱色的淀粉、磷酸单淀粉、磷酸双淀粉、乙酰化己二酸双淀粉结合使用);含奶油或其他脂肪和油罐装蘑菇、芦笋、青豆、胡萝卜,10 g/kg;罐装沙丁鱼或沙丁鱼类产品,20 g/kg(仅用于填充料);代乳粉,25 g/kg(单用或与磷酸化的磷酸双淀粉结合使用于水解氨基酸为基础的产品);罐装鲐鱼和竹英鱼,60 g/kg(仅用于填充料);罐装婴儿食品(大豆型产品),5 g/kg;肉汤和清肉汤、速冻鱼条和鱼块(仅指用面包粉和面包拖料包裹的),25 g/kg(单用或与其他淀粉合用于以氨基酸或水解蛋白质为基础的产品中)。
(二)酸处理淀粉1、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较易溶于冷水,约75℃开始糊化。
同浓度本品,其淀粉糊的黏度低于同类原淀粉,一定浓度时冷却可形成凝胶。
2、用途:可用作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
3、用量:其用量为FAO/WHO(1984):含有奶油及其他油脂的蘑菇、芦笋、青豆、刀豆、白刀豆、甜玉米、胡萝卜罐头及发酵后经热处理的酸乳,最大使用量10g/kg;沙丁鱼类罐头20g/kg;鲭鱼、鱼类罐头60g/kg;肉羹、汤,GMP;冰品30g/kg(最终产品)。
用量可用于调味料(酱汁粉)、汤料、糖果(包括巧克力及其制品),最大使用量25g/kg;雪糕、冰棍,5g/kg;果冻、果冻粉、非碳酸饮料、裹粉、方便面、果酱、酱油粉、奶酪制品,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三)单硬脂酸甘油脂1、性质:单硬脂酸甘油酯是含有C16-C18长链脂肪酸与丙三醇进行酯化反应而制得。
是一种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
它既有亲水又有亲油基因,具有润湿、乳化、起泡等多种功能。
本品一级品为乳白色似蜡固体,可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和乙醚等溶液。
该品为乳化剂。
2、用途:在作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方面,以面包、饼干、糕点等的使用量最大,其次是造奶油、黄油、冰淇淋。
在医药制品中作为赋形剂,用于中性药膏的配制;在日用化学品中,用于配制雪花膏、冰霜、哈蜊油等。
还用作油类和蜡类的溶剂,吸湿性粉末保护剂和不透明遮光剂。
甘油和脂肪酸反应生成的甘油脂肪酸酯,有单酯、二酯、三酯,三酯就是油脂,完全没有乳化能力。
一般可利用单酯、二酯的混合物,也可蒸馏精制得到单酯含量约为90%的产品。
采用的脂肪酸,可以是硬脂酸、棕榈酸、肉豆蔻酸、油酸、亚油酸等。
但在多数情况下采用以硬脂酸为主要成分的混合脂肪酸。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可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用于糖果、巧克力,可防止奶糖、太妃糖出现油脂分离现象;防止巧克力砂糖结晶和油水分离,增加细腻感;提高糖果防潮性,减少变形,防止粘牙,改善口感。
用量为0.2%-0.5%;用于冰淇淋、可使组织混合均匀,组织细腻、爽滑、膨化适度,提高保形性;用于人造奶油,可防止油水分离、分层等现象,提高制品的质量;用于饮料,加入含脂的蛋白饮料中,可提高稳定性,防止油脂上浮,蛋白质下沉;用于糕点或面包,与其他乳化剂配伍,作为糕点的发泡剂,与蛋白质形成复合体,从而产生适度的气泡膜,所制点心体积增大、松软,富有弹性,延长保存期;用于饼干,加入面团中能使油脂以乳化状态均匀分散,有效地防止油脂渗出,提高饼干的脆性。
使用时,先将单硬脂酸甘油酯用少量热水溶化均匀后再进行添加.(四)碳酸钙1、性质:白色微晶细粉。
无臭无味。
相对密度2.5~2.7。
易吸收臭气。
空气中稳定。
强热至825~896.6℃分解(产生CO2变为氧化钙)。
几乎不溶于水和乙醇。
如有铵盐或二氧化碳存在,可提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而氢氧化碱则可降低溶解度。
轻微吸湿。
溶于稀酸(乙酸、稀盐酸、稀硝酸)并产生CO2。
难溶于稀硫酸。
按粉末大小可分为重质碳酸钙(30~50μm),轻质酸酸钙(5μm),胶体碳酸钙(0.03~0.05μm)三种。
我国多使用轻质碳酸钙。
其中胶体碳酸钙最易被人体吸收。
与氯化铵溶液共煮则分解产生氨、二氧化碳。
2、用途:可作碱性剂、营养增补剂、面团调节剂、固化剂、酵母食料、抗结块剂、疏松剂、发酵剂、胶姆糖助剂和改性剂、白色色素(食品表面着色剂)。
3、用量:按照我国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沉淀碳酸钙作疏松剂用于配置发酵粉和罐头中,一般是品种用量为1%。
作为食品强化剂,用于小麦粉及其制品中用量为4-8g/kg;饮液及乳饮料1-2g/kg;婴幼儿米粉中为7.5-15 g/kg。
(五)柠檬酸1、性质:柠檬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又名枸橼酸,无色晶体,常含一分子结晶水,无臭,有很强的酸味,易溶于水。
其钙盐在冷水中比热水中易溶解,此性质常用来鉴定和分离柠檬酸。
在室温下,柠檬酸为无色半透明晶体或白色颗粒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极酸,在潮湿的空气中微有潮解性。
它可以以无水合物或者一水合物的形式存在:柠檬酸从热水中结晶时,生成无水合物;在冷水中结晶则生成一水合物。
加热到78 ℃时一水合物会分解得到无水合物。
在15摄氏度时,柠檬酸也可在无水乙醇中溶解。
从结构上讲柠檬酸是一种三羧酸类化合物,并因此而与其他羧酸有相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加热至175 ℃时它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剩余一些白色晶体。
柠檬酸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有3个H+可以电离;加热可以分解成多种产物,与酸、碱、甘油等发生反应。
2、用途:柠檬酸有温和爽快的酸味,普遍用于各种饮料、汽水、葡萄酒、糖果、点心、饼干、罐头果汁、乳制品等食品的制造。
在所有有机酸的市场中,柠檬酸市场占有率70%以上,到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以取代柠檬酸的酸味剂。
一分子结晶水柠檬酸主要用作清凉饮料、果汁、果酱、水果糖和罐头等的酸性调味剂,也可用作食用油的抗氧化剂。
同时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增强食欲和促进体内钙、磷物质的消化吸收。
无水柠檬酸大量用于固体饮料。
柠檬酸的盐类如柠檬酸钙和柠檬酸铁是某些食品中需要添加钙离子和铁离子的强化剂。
柠檬酸的酯类如柠檬酸三乙酯可作无毒增塑剂,制造食品包装用塑料薄膜,是饮料和食品行业的酸味剂,防腐剂。
3、用量:作为酸化剂及添加剂,国家标准中并没对其进行限量使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通告的每日允许食用量(ADI)也未对其加以限量使用。
(六)D-异抗坏血酸钠1、性质:白色结晶,无臭,味咸,易溶于水,常温下溶解度为16g/100mLH2O,水溶液pH为5-6,水溶液易被空气氧化,微量的金属离子、热、光均可以加速其氧化。
干燥状态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异抗坏血酸。
异抗坏血酸为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光学异构体(异抗坏血酸为D-构型,抗坏血酸为L-构型)。
两者化学性质基本相似,唯异抗坏血酸比抗坏血酸耐热性差,抗氧化能力较强,抗坏血病功能仅为抗坏血酸的1/20。
2、用途:D-异抗坏血酸钠为食品行业中重要的抗氧保鲜剂,可保持食品的色泽,自然风味,延长保质期,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在食品行业中,主要用于肉制品,水果,蔬菜,罐头,果酱,啤酒,汽水,果茶,果汁,葡萄酒等。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920-1996)规定:可用于啤酒,最大使用量0.04g/kg,葡萄酒、果汁饮料,最大使用量0.15g/kg;肉制品,最大使用量0.5g/kg;果蔬罐头、肉类罐头、果酱、冷冻鱼最大使用量1.0g/kg。
我国台湾省《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标准》(1986)规定:在食品中最大使用量为1.3g/kg以下。
限用作抗氧化剂。
FAO/WHO(1984)规定:午餐肉、猪脊肉、火腿、肉糜,单用异抗坏血酸钠或与异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及其盐类(以抗坏血酸计)合用,最大使用量为0.5g/kg。
(七)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1、性质:别名叔丁基对苯二酚,为白色致黄色结晶性粉末,有特殊气味。
熔点126、5--128、5℃,沸点300℃,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且在油、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对热稳定,不与铁、铜等形成络合物,但在见光或在碱性条件下可呈粉红色。
2、用途:它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其他的抗氧化剂有增效作用。
也就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细菌、酵母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切氯化钠对其抗菌有增效作用.TBHQ对高温很稳定,在油炸食品中,能很好的随油脂进入食品中而其抗氧化作用,但是在食品烘烤过程中效果较差。
3、用量: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TBHQ可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速煮米、干果、罐头及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2g/kg。
0.02%的TBHQ能提高油及薯片的氧化稳定性,花生油中TBHQ的用量一般为0.02%,香肠依据脂肪量加入0.015%TBHQ。
(八)柠檬黄1、性质:柠檬黄又称食用黄色四号(日本)、黄色四号(美国),偶氮类着色剂,未成黄色粉末或颗粒,无臭。
易溶于水,0.1%水溶液呈黄色,中性和酸性水溶液呈金黄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28nm,溶于甘油、丙二醇,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
食用柠檬黄外观为橙黄色粉末,微溶于酒精,不溶于其他有机剂,其化学成分为3-羧-5-羟-1-(对磺苯)-4-(对磺苯基偶氮)邻氮茂三钠,生产主要原料为对氨基苯磺酸及酒石酸。
2、用途:柠檬黄在酒石酸、柠檬酸中稳定,是着色剂中最稳定的一种,可与其他色素复配使用,匹配性好。
主要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及化妆品的着色,也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及制造色淀。
水溶性合成色素,鲜艳的嫩黄色,广泛用于冰淇淋、雪糕、果冻、酸奶、饮料、罐头、糖果包衣等的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