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合集下载

2022腹腔内补片修补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2腹腔内补片修补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

2022腹腔内补片修补术中国专家共识(全文版)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内补片修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现已成为治疗腹壁疝的主流术式之一。

但在现有的国内外相关指南中,对IPOM的认识仅限于从修补层次角度理解,并未详细介绍其定义、适应证以及手术操作等内容,而且在发生并发症原因方面也存在诸多争议,缺乏相关的总结性证据和建议。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撰写并制定本共识。

本共识的制定以问题为导向,在广泛查阅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参考专家意见,并权衡相关治疗策略的预期效益和潜在危害,经反复多次讨论和投票,最终达成一致结论。

每个问题均严格按照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循证医学证据评价标准给出推荐意见及证据等级。

经专家讨论,IPOM的中文全称确定为“腹腔内补片修补术”,定义为通过开放和(或)腹腔镜等手术方式,将补片植入腹腔内,完成腹壁疝修补的一类手术。

IPOM分为腹腔镜IPOM(包括杂交IPOM)和开放IPOM(本共识中指通过桥接修补的IPOM)。

问题1:对于中央区腹壁缺损修复,IPOM是否更具优势推荐意见:IPOM治疗中央区腹壁切口疝更具优势。

证据等级:2a,推荐等级:B。

专家赞同率94.7%。

评论:前腹壁中央区的腱性结构对维持腹壁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1]。

前腹壁传导的各方向力交汇于此,导致其承受的张力最强[2]。

因此,在修补中央区腹壁缺损时需要考虑腹壁重建后的强度问题,以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

同时,还需要尽可能保护中央区腹壁的腱性结构。

IPOM可以同时满足这些要求。

首先,补片修补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

其次,将补片放置于前腹壁所有力学结构的最深层,更符合力学原理,并可进一步提升修补后的腹壁强度。

另外,相比于其他修补方式,IPOM对腹壁力学结构的破坏及血管、神经影响最小,能够保护中央区的组织。

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开放肌后补片修补(Sublay)、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eTEP)和微小切口开放Sublay(Emilos)等术式,在治疗中央区腹壁切口疝时,IPOM在预防复发、血清肿和慢性疼痛方面具有优势[3]。

关腹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关腹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797-03关腹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腹壁切口关闭缝合是外科手术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缝合方法不正确及缝合材料的选择不妥,可导致术后并发症,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常用腹部手术切口有:纵切口、斜切口、横切口、胸腹联合切口等。

纵切口主要包括经腹直肌切口、腹正中切口及旁正中切口;斜切口主要有左侧肋缘下斜切口、右侧肋缘下斜切口、双侧肋缘下斜切口、麦氏切口。

下面分别以上腹部经腹直肌切口、腹正中切口、肋缘下斜切口及麦氏切口为例介绍关腹的技术和材料选择。

1 经腹直肌切口1.1 腹膜层的缝合 对于经腹直肌切口,腹膜与腹直肌后鞘被看作一个层次一起缝合,共称为“腹膜层”。

腹膜层的缝合可采用连续缝合或间断缝合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

1.1.1 间断缝合 一般选用120或220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

缝合从切口一端开始,于切口一侧腹膜层垂直进针,由外向里进入腹腔,再从切口对侧腹膜层相应位置由里向外垂直出针,然后打结;如此间断缝合至切口另一端。

也可采用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方法。

切口张力较大时,应在全部缝线缝好后一起交叉拉紧,逐一打结,每结至少要打3道,一般针距110cm,边距015c m。

1.1.2 连续缝合 一般选用120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多采用单纯连续缝合,亦可采用连续外翻缝合方法。

用血管钳或组织钳钳夹切口两侧的腹膜层,缝合先从切口一端开始,连续缝合以后各针的张力都依赖第1针的强度,因此第1针的缝合非常重要。

平行或越过切口端点的腹膜缝第1针,由外向里垂直腹膜进针,再从切口对侧腹膜层相应位置由里向外垂直出针,打结。

第1针缝合完成后,助手牵引两侧血管钳使腹膜适当对拢和游离,在腹膜下放置压肠板避免内脏或其他结构进入缝合区域。

每缝合1针后,都拉紧缝线并在缝合过程中始终保持提拉缝线的力量均匀、适中。

疝外科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疝外科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 :1005-2208(2008 10-0821-03疝外科缝合技术和缝合材料选择专家共识 (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 :R6文献标志码 :C疝是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疝外科手术是建立在精细的解剖基础之上 , 无论是传统的张力修补还是无张力修补成形技术 , 都需要做到解剖层次清楚 , 缝合准确到位。

1腹股沟疝的经典修补缝合技术1. 1 Bassini 修补术 Bassini 修补技术的核心技术是 :(1 疝囊游离高位结扎。

(2 将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筋膜“ 三层结构” 间断缝合至腹股沟韧带或髂耻束上 , 加强腹股沟管后壁 ,1. 1. 1缝线选择 2织缝线 (1. 1. 2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后 , 充分暴露腹股沟管 , 游离精索切开或切除部分提睾肌 , 找到并游离疝囊。

应常规用手指经内环通过腹腔探查有无直疝或股疝。

囊颈处用 320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缝线 (如抗菌薇乔 V icryl Plus 做内荷包缝合 , 做到高位结扎。

重点强调加强后壁重建腹股沟管的长度和斜度 , 缝合要求是通过将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筋膜三层结构 , 使用 0~220人工合成不可吸收多股编织缝线或丝线间断缝合于腹股沟韧带的边缘 5~7针 , 最下方应带上一些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缝合要浅而宽 , 并注意其下方的髂血管。

1. 2 Shouldice 修补术其技术核心是 :(1 高位结扎疝囊。

(2 游离腹横筋膜上、下两瓣并进行双重缝合修补。

1.2. 1缝线选择缝线须具一定的强度 , 不吸收 , 异物反应轻 , 不易藏匿细菌。

可选用 0不绣细钢丝、聚丙烯单股缝线 (Pr olene 等。

1. 2. 2缝合技术要求在腹横筋膜层、联合肌腱层和腹外斜肌腱膜层 , 应用双重加固的折叠缝合技术。

自内环内侧开始向下切开腹横筋膜层至耻骨结节。

第 1针缝线从腹横筋膜下瓣游离缘近耻骨结节处开始 , 缝合至腹直肌后面 , 采用连续缝合 , 最后 1针要与提睾肌的残端缝合在一起。

《专家共识》

《专家共识》

胆道的重建:
通常采用6-0/7-0的普里灵间断或连续缝合. 如胆管直径细小则采用间断缝合;如胆管的条件不适合端端吻合则行胆管空 肠Roux-en-Y吻合.
肝脏手术中缝合材料的选择
一.肝脏手术中,肝脏愈合较快,应选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多采用30钝针抗菌薇乔缝合肝脏.适当选用可吸收性夹,钛夹等.
二.对于小的管道,使用人工合成多股编织可吸收(2-0/3-0)结扎即可. 三.对于大血管,肝静脉等:应使用人工合成单股不可吸收缝线(普里
《共识》目的和意义
改变国内缺乏明确临床指导意见的现状 规范国内普外科缝合材料选择与缝合技术应用 为继续医学教育和中青年医师培养提供参考
目前临床缝合材料及技术的现状
缝线
吻合器
各种消化道重建器械、丝线的广泛使用
器械缝合无法取代手工缝合
器械缝合的优势
简化深部和不易暴露部位操作 操作更为规范、精确操作更为规范、精确 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并发症
普通外科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 选择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手术学学组
《共识》审定委员会
总 审 定:赵玉沛 主任委员:陈规划

员:
姜洪池 全志伟 刘永锋 吕毅 唐健雄 任建安 秦新裕 李宁 梁力建 杨广顺 杨连粤 苗毅 窦科峰 刘荫华 郑成竹
《共识》编写委员会
主任委员:张忠涛 委 员:
手工缝合可作为器械缝合的适当补充
缝合效果不满意者应作适当处理 器械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操作
缝线的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丝线、肠线 尼龙线(Nylon,如Ethilon爱惜良) 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 聚酯线(Polyester,如Ethibond 爱惜邦) 聚丙烯线(Polypropylene,如Prolene 普理灵)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

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剖宫产术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完整版)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而重要的手术,是处理难产和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

为规范剖宫产手术的实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已于2014年制定《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对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及手术步骤等提出了建议。

缝合是剖宫产术的关键环节,手术并发症与切口缝合密切相关。

目前,对于剖宫产切口的缝合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规范。

在参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相关缝合技术与材料选择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状制定本共识。

剖宫产术的缝合根据手术步骤分为子宫切口缝合,壁层腹膜、腹壁肌肉及筋膜缝合,皮下脂肪及皮肤的缝合。

1 子宫切口的缝合子宫切口缝合的目标是:恢复解剖结构、止血、降低切口感染风险。

现有证据表明子宫切口双层缝合优于单层缝合,连续单纯缝合优于锁边缝合。

1.1子宫切口的缝合方法子宫切口的缝合分为子宫肌层及脏层腹膜的缝合。

子宫切口缝合推荐使用连续单纯双层缝合。

方法:子宫切口第一层缝合从术者对侧开始,Allis钳夹好切口顶部,对齐子宫切口上下缘,多使用1-0 可吸收线,从一侧子宫切口顶端外0.5~1.0 cm 开始全层连续单纯缝合子宫肌层全层,尽量不穿透内膜,注意对合,针间距约1.5cm,针与切缘间距约0.5 cm。

缝合至切口顶端,最后一针扣锁缝合或单独缝合打结,注意超过切口顶端0.5~1.0cm。

见图1。

子宫切口第二层缝合从术者侧向对侧将子宫体部浆肌层(含子宫肌层外1/3~1/2及反折腹膜)使用1-0可吸收线做连续缝合,进针应在第一层针距间,缝到对侧后与第一层保留的缝线打结(也可以单独打结)。

缝合完毕后常规检查切口是否有出血,如有出血需缝合止血。

见图2。

1.2 子宫切口的缝合材料目前国内大多使用1-0合成可吸收缝合线,其抗张强度大,柔韧性好,操作方便,对组织损伤小,反应小。

在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子宫切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铬制肠线、丝线等。

腹部切口的合理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腹部切口的合理选择专家共识_2008_

指南与共识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0-0793-04腹部切口的合理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腹部切口选择的位置是否合理、切开与缝合是否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手术的成败。

由于病灶在腹腔内的位置不同,病变的性质和手术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因此,腹部切口的位置和长短也必须因人而异,强调个体化对待,尽可能选择一个适合病人的最理想切口。

1 腹部切口选择的原则一个理想的腹部切口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切口通常在靠近病变的部位,能够直接到达被手术的病灶,而且有足够的长度,可以提供良好的显露和手术野。

通常而论,切口宁可适度而勿太小,不能强求小切口而增加手术难度或发生并发症。

手术范围需要扩大时,切口能向相应一致的方向或其他方向延长,而不至于损伤腹壁的强度。

所做的切口不应对腹壁有较大损伤,特别要避免损伤或切断神经、肌肉和血管。

缝合后腹壁必须牢固,应该保持术后腹壁强度与术前一致。

因此,根据上述基本要求,腹部切口选择的原则可概括为:(1)最容易到达病变所在位置,能够充分显露手术部位。

(2)既便于延长或扩大切口,又能最大限度减少腹壁损伤。

(3)缝合后张力不大,腹壁具有足够强度,愈合牢固。

外科医师应根据不同病人的病变部位、手术范围和解剖关系选择最适当的手术切口,成功的手术往往依赖于一个理想的切口。

为此,术者不仅要做一个正确的切口,而且应该坚持亲自切开与缝合,除非其助手的经验已足够丰富能够胜任。

2 常用腹部切口的类型目前常用的腹部切口有下列几种。

2.1 纵行切口 这种切口常用。

无论在上腹部或下腹部,可取正中切口、旁正中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根据病变所在的不同部位,切口可以选择在左侧或右侧,腹部常用的纵行切口见图1。

2.2 正中切口 正中切口应准确地作在正中线上,在上腹部自剑突尖至脐,在下腹部自脐至耻骨联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膜外脂肪和腹膜进腹。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是治疗壶腹周围及胰体尾部肿瘤的经典术式,以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及术后并发症多为特点。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能量平台、缝合材料的普及、更新与广泛应用,胰腺手术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PD术后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3%以下,但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30%~60%,胰腺手术特别是PD仍是腹部外科中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术式之一。

胰腺术后的诸多并发症中以胰瘘最为常见,是导致其他后续并发症如胃排空延迟、感染、出血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何进行安全可靠的胰腺断端处理及其消化道重建,以避免发生胰瘘或降低其发生率,一直是胰腺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数十年来不断有关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的各种改良术式出现,消化道重建方法将近百种,客观上说明尚无适合所有病人及术者的消化道重建或残端处理方式。

既往关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及胰瘘的临床研究侧重于对重建方式的选择与评价,如胰肠与胰胃吻合、套入与导管-黏膜吻合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等,对缝合技术特别是不同缝合材料与胰瘘等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明显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导致术者对消化道重建方式及缝线选择多以临床经验及个人习惯为主导,不同术者、不同中心间有较大的差异。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参考近年文献并结合学科进展,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胰腺外科手术中胰腺断端吻合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1]予以更新,为胰腺消化道的重建方式及缝线选择提供参考及指导。

1 胰液及胆汁对缝线抗张强度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目前,用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的缝线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如丝线、聚酯线(如Ethibond)、聚丙烯线(如Prolene)等;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线如聚乙醇酸(PGA)、聚糖乳酸(PGLA910,如Vicryl)、聚对二氧环己酮(如PDSⅡ)、聚卡普隆25(如单乔monocryl)、含三氯生抗菌剂的薇乔缝线(Vicryl Plus)等。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是指在腹部手术中对腹白线进行缝合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手术目的,将缝合分为不同的层级,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这一技术在腹部手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腹白线是人体腹部肌肉的部分,位于两侧腹直肌之间,纵贯于腹壁的中央位置。

在腹部手术中,对腹白线的缝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操作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手术伤口的稳固性和愈合效果。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选择和技术要点是指在腹白线切口缝合过程中,根据手术的需要和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层级和相应的缝合技术。

这些层级包括皮下组织的缝合、腹直肌的缝合和腹膜后组织的缝合等等。

每一层级的缝合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点,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

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手术切口的疝气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其次,它可以减少手术伤口的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此外,它还可以减轻手术伤口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分类方面,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常见的分类方法,如Symmetric闭合法、包围法等。

不同的分类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手术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手术要求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在腹部手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还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选择和技术要点,并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高腹部手术的效果和质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引言部分分为四个小节。

首先是概述,介绍腹白线切口缝合层级的背景和意义。

其次是文章结构,简要阐述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是目的,明确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图。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胰腺手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及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是治疗壶腹周围及胰体尾部肿瘤的经典术式,以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及术后并发症多为特点。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能量平台、缝合材料的普及、更新与广泛应用,胰腺手术的安全性有了较大提高,PD术后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3%以下,但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30%~60%,胰腺手术特别是PD仍是腹部外科中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术式之一。

胰腺术后的诸多并发症中以胰瘘最为常见,是导致其他后续并发症如胃排空延迟、感染、出血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何进行安全可靠的胰腺断端处理及其消化道重建,以避免发生胰瘘或降低其发生率,一直是胰腺外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课题。

数十年来不断有关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的各种改良术式出现,消化道重建方法将近百种,客观上说明尚无适合所有病人及术者的消化道重建或残端处理方式。

既往关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及胰瘘的临床研究侧重于对重建方式的选择与评价,如胰肠与胰胃吻合、套入与导管-黏膜吻合对胰瘘发生率的影响等,对缝合技术特别是不同缝合材料与胰瘘等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明显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导致术者对消化道重建方式及缝线选择多以临床经验及个人习惯为主导,不同术者、不同中心间有较大的差异。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参考近年文献并结合学科进展,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胰腺外科手术中胰腺断端吻合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1]予以更新,为胰腺消化道的重建方式及缝线选择提供参考及指导。

1 胰液及胆汁对缝线抗张强度等理化特性的影响目前,用于胰腺与消化道重建的缝线主要包括:人工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如丝线、聚酯线(如Ethibond)、聚丙烯线(如Prolene)等;人工合成的可吸收缝线如聚乙醇酸(PGA)、聚糖乳酸(PGLA910,如Vicryl)、聚对二氧环己酮(如PDSⅡ)、聚卡普隆25(如单乔monocryl)、含三氯生抗菌剂的薇乔缝线(Vicryl Plus)等。

2019年腹壁缺损修复与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年腹壁缺损修复与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19年腹壁缺损修复与重建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腹壁缺损的治疗是指通过采用各种外科技术对腹壁缺损进行有效修复与重建,从而达到覆盖与保护腹腔内器官,为腹壁提供足够的力学强度支持,进而恢复腹壁的解剖、功能与外观的目的。

目前关于腹壁缺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研究证据依然缺乏,对于大多数的腹壁外科问题仍然不足以建立指南或提供循证医学建议[1]。

因此,总结现有文献和临床经验以制定统一共识迫在眉睫。

在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实用技术分会腹壁修复与重建外科学组的组织下,包括普通外科、整复外科及创伤与感染外科的多位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订了《腹壁缺损修复与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以期推动腹壁缺损的规范化诊疗。

1 病因学与病理生理学改变绝大多数腹壁缺损均为后天造成,手术后切口疝是最常见的腹壁缺损类型,占腹壁缺损的65%以上;另外,腹壁肿瘤切除、腹壁或腹腔创伤、感染等均可造成严重而复杂的腹壁缺损[2]。

腹壁的功能不仅在于保护腹腔内的器官,而且对于保持身体直立、躯体运动、协助呼吸、咳嗽、分娩、排尿与排便等功能均非常重要。

临床中,巨大腹壁缺损除可有原发病的表现外,往往还会引发腹壁功能不全(loss of domain,LOD),导致脊柱后凸、腹腔压力降低、呼吸功能减弱、胃肠道下垂、静脉回流障碍等异常情况,腰椎进行性劳损可引起慢性背痛及行动不便。

另外,腹壁疝可引发肠梗阻,一旦肠内容物发生嵌顿、绞窄时,可引起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发生,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

但对于原发或继发感染所致的腹壁缺损病人,因其腹腔器官、肠管多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肠管活动受限,其发生嵌顿、绞窄机会较少。

2 腹壁缺损的临床分型与分区腹壁缺损的原因及种类繁多复杂,根据诊治需要,应对腹壁缺损进行分型与分区。

根据腹壁缺损程度可将腹壁缺损分为以下3种类型[3-7]。

(1)Ⅰ型:仅涉及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缺失。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指南共识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指南共识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指南共识一、腹壁切口缝合的基本原则1.术前准备对于腹壁切口缝合术,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史、过敏史以及手术的具体情况。

同时,需要对手术器械和缝合材料进行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术中操作在进行腹壁切口缝合术时,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和材料。

在进行缝合时,需要保持手术区域干燥,并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保持手术切口的清洁和整洁。

3.术后处理术后处理是腹壁切口缝合术的重要环节,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并给予相关的护理和指导,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恢复。

二、腹壁切口缝合技术指南共识要点1.术前准备在进行腹壁切口缝合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过敏史、手术情况等。

对于存在严重疾病或过敏史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并进行相关的预防措施。

2.缝合方式目前常见的腹壁切口缝合方式主要包括手工缝合和机器缝合两种。

手工缝合主要包括手工单层缝合和手工双层缝合。

机器缝合则主要包括装有气管式导丝的自动缝合器、手动摇摆式冷灯以及超声波自动缝合器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方式和材料。

3.缝合材料腹壁切口缝合术的缝合材料主要包括缝合线、皮肤粘合剂和创口贴等。

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需要根据手术部位、切口大小、患者情况和术者经验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常见的切口,通常选择生物降解性缝合线如联络缝合线、凯润缝合线、生物新素缝合线和瓦氏线。

对于一些特殊的切口,如高张力创口、感染创口或患有艾滋病等特殊人群,需要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进行缝合。

4.缝合技术腹壁切口缝合术的基本技术包括切口整形、组织缝合和皮肤缝合等。

在进行缝合时,需要保证手术切口的整合性、牢固性和美观性。

切口整形时要求对组织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类,确保组织的层次分明。

组织缝合时要选择适当的缝合线和缝合方式,并注意控制张力和缝合的层次。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解读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解读

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解读为规范剖宫产手术,进一步完善剖宫产手术指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及术后管理,参考英国、美国等国家剖宫产指南,并结合中国现状制定了我国“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

一、剖宫产手术指征:是指不能或不宜经阴道分娩的病理或生理状态。

1、胎儿窘迫:指妊娠晚期因合并症或并发症所致的急、慢性胎儿窘迫和分娩期急性胎儿窘迫短期内不能阴道分娩者。

2、头盆不称:绝对头盆不称或相对头盆不称经充分试产失败者。

3、瘢痕子宫:二次及以上剖宫产术后再妊娠者;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穿透宫腔者。

4、胎位异常:胎儿横位或初产足月单胎臀位(估计胎儿体重大于3500g者)、足先露。

5、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胎盘部分或完全覆盖宫颈内口者及前置血管者。

6、双胎(多胎)妊娠:第一个胎儿为非头位;复杂性双胎妊娠;连体双胎、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应行剖宫产。

7、脐带脱垂:胎儿有存活可能者,评估不能迅速经阴道分娩。

8、胎盘早剥:胎儿有存活可能,应监测胎心并尽快行急诊剖宫产术娩出胎儿,重点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亡,也应行急诊剖宫产术。

9、孕妇存在严重的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急性脂肪肝、重型ICP等情况不能承受阴道分娩者。

10、糖尿病孕妇,估计胎儿体重>4250g者。

11、母亲要求的剖宫产(CDMR):ACOG将其定义为足月单胎,无医学指征因孕妇要求的剖宫产术:1)孕妇个人要求不是剖宫产的指征,如有其它特殊原因须讨论,并记录。

2)告知剖宫产与阴道分娩利弊和风险,并记录。

3)医师有权拒绝没有明确指征的剖宫产要求;但孕妇的要求应该得到尊重,并提供次选的建议。

二、剖宫产手术的时机:1、除以上的情况,择期剖宫产不建议在妊娠39周前实施。

2、急诊剖宫产术:指威胁到母儿生命的紧急状态下的剖宫产手术。

1)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分娩2)需要产妇与家属的配合3)新生儿科和麻醉科医护人员的配合与沟通三、剖宫产手术的术前准备(一)术前谈话(重要性)……产科医生需充分告知孕妇及家属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结局,对CDMR更应解释清楚。

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

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
《腹壁切 口疝诊疗指南 (2014年版 )》【2J加 以讨论和修订 , 并增加部分相关 内容,编写完成 《腹壁切 口疝诊 断和 治疗指 南 (2018版 )》 。
1定 义 腹壁切 口疝一般 以 “切口疝 ”表述 ,除非有特指 。切 口 疝 是由于原手术的腹壁切 口筋膜和 (或 )肌层未能完全愈合 , 在腹腔 内压力的作用下形成 的腹外疝 ,其疝囊可有完整或不 完整 的腹膜上皮细胞 。一般见于腹前壁切 口。 2 病 因 及 病 理 生 理学 变 化 切 口疝 的病因复杂多样 ,概括为患者 因素和 (或)原 手 术操作 的因素 。 (1)无法 改变或不易 改变 的因素 ,包括 患 者的年龄 、体重 、营养状况及 是否 患有基础疾病等 。高龄 、 营养不 良、糖尿病、肥胖、长期使用类 固醇激素 、免疫功 能 低下及长期吸烟 史等 均与切 口疝发病相关[4,6-81。 (2)切 口 缝合关闭技术应用不 当和 (或 )缝合材料选择不当。 (3) 术后切 口局部并发的血肿、感染或皮下脂肪液化 、无 菌性 坏 死和继发性感染等 。 (4)术后早期的腹胀和突 然的腹内压 增高,如炎性肠麻痹和剧 烈的咳嗽等。 切 口疝是腹壁的完整性和 张力平衡遭到破坏 的结果 ,在 腹腔 内压力 的作用下,腹腔 内的组织或器官从缺 乏腹肌保 护 的缺损处向外 凸出。切 口疝对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取 决于疝 囊和疝环 的大小及疝 出组织或器官的多少 ,切 口疝也会发生 嵌 顿 、绞 窄 。 切 口疝 的疝囊容积可对全身机体产 生影 响。腹壁的正常 功能是 由腹壁的4对肌 肉 (腹直肌、腹外斜肌 、腹 内斜肌 和
巨大切 口疝伴有 腹腔容量 丧失致腹 壁功能 不全可影 响 以 下 几 方 面 : (1) 呼 吸 和 循 环 系 统 。 由于 腹 壁 缺 损 巨 大 , 呼 吸 时 腹 肌 和 膈 肌 均 作 用 受 限 。 腹 部 巨 大 的 突 起 使 膈 肌 下 移 ,腹腔 内脏 向外 移 位 ,影 响 胸 内压 、肺 活 量 ,造 成 回心 血 量减 少,心、肺储备功能 降低 。 (2)腹腔器官 。主要是指 空腔器官,以肠道及膀胱尤为 明显 ,随着腹腔 组织或器官的 疝出和移位,导致腹腔 压力降低 ,易使空腔器 官扩 张,并影 响其血液循环和 自身的蠕动 ,加之腹肌功 能受 限,常引起 排 便和排尿困难 。 (3)脊柱和胸廓 的稳定性 。从整体 来看 , 腹部的形态为桶状 ,这对维持脊柱 的三维结 构和 稳定具有重 要 作 用 ,前 腹 壁 的肌 肉对 脊 柱 具 有 前 支 架 样 的 作用 ,当 腹 壁 肌 肉因 切 口疝 发 生 缺 损 和 薄 弱 时 ,这 种 前 支 架 作 用 受损 ,可 导致或加重脊柱变形 ,巨大切 口疝 患者甚至可出现姿态改变 和 脊 柱 疼 痛 。

腹壁硬纤维瘤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腹壁硬纤维瘤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等先 进技术,提高治疗精确度和疗效。
治疗计划与执行
制定详细治疗计划,严格执行,确 保治疗连续性和稳定性。
疗效评估及随访观察
疗效评估标准
采用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 评估。
随访时间与方式
治疗后定期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电 话随访等方式进行。
随访观察内容
包括症状缓解情况、肿瘤大小变化、 远处转移等。
地域与种族差异
无明显的地域与种族差异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腹壁无痛性肿块,质地硬韧,边界不 清,活动度差;可伴有腹壁疼痛、腹 胀等症状。
诊断依据
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及病理学检查 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及重要性
鉴别诊断
主要与腹壁其他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病等)进行鉴别;还需与腹腔内肿瘤 (如胃肠道间质瘤等)侵犯腹壁相鉴别。

其他辅助药物
如抗肿瘤中药制剂、营 养支持剂等,可增强机 体抵抗力,改善生活质
量。
联合用药方案优化策略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 作用机制,制定个体 化联合用药方案。
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 性,及时调整用药方 案。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配伍禁忌,避 免不良反应发生。
不良反应监测与应对措施
密切监测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 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技巧探讨
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对于浸润性生 长的肿瘤,应尽量完整切除,减少复发风险。同时,应注重手术创面的止血和缝 合技巧,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管理注意事项
术前准备
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和应急预案。对于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的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荐:切口部位的状态影响切口的愈合。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强。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评论:切口本身的状态对愈合很重要。77.1%的专家赞 同组织灌注或血液供应显著影响切口愈合,74.3%的专 家赞同切口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80%的专家赞同异 物影响切口愈合,此外,91.4%的专家赞同局部感染或 污染影响切口的愈合。

问题4:影响切口愈合有哪些因素?
影响切口愈合的主要有病人因素、局部因素和手术因 素。
1 影响切口愈合的病人因素
(1)年龄
证据等级弱, 94.3%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2)合并症:糖尿病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等级强,100%专家赞同。
评论:2010年,Ata等[3]对普外科病人术后高 血糖及手术部位感染进行了系统性回顾。结果提示, 术后高血糖是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术后早期严格控制高血糖能够显著减少手术部位感 染的发生。
问题6: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适当 的缝线切口比、缝合宽度、针距可
减少切口并发症
问题7: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分层 缝合与整块缝合哪项更优
推荐:整块缝合。 证据等级中,推荐等级较强。 评论:1998年,Weiland等[9]的Meta分析提示 整块缝合能够显著降低切口疝及切口裂开的发生 率,效果明显优于分层缝合。2001年,Rucinski等 [10]的研究显示腹部手术后优先采用单股可吸 收缝线整块缝合。
问题8:如何选择正中切口筋膜层次 缝合材料
问题9:在关闭正中切口筋膜时,使用含抗 菌剂缝线是否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推荐:使用含抗菌剂缝线能有效减少手术部位感染发 生。 证据等级强,推荐等级强,85.7%专家赞同。 评论:2013年,Edmiston等[13]的Meta分析提示, 含有三氯生抗菌剂的缝线能够显著降低择期手术病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2013年,另一项Meta分 析得到了同样的结果[14]。2014年,Daoud等[15] 的Meta分析加入了2项RCT研究,进一步证实含三氯生 抗菌剂的缝线能够降低清洁、清洁-污染以及污染手术 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3 影响切口愈合的手术因素
推荐:手术方式影响伤口的愈合。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
评论:74.3%的专家赞同术前准备影响切口愈合, 85.7%的专家赞同缝合方法影响切口愈合,而82.9%的专 家赞同术后护理影响切口愈合。
问题5:在切口关闭方式的选择上, 首选连续缝合还是间断缝合
推荐:优先选择连续缝合。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等级较强,62.8%专家赞同。 评论:2002年,van't Riet等[5]针对正中切口关闭的Meta分析 显示,为了减少切口疝,同时不增加切口疼痛或切口窦道的发 生,应优先选择长效缓慢可吸收线连续缝合。Brolin[6]的RCT 研究结果提示,在极度肥胖病人中,使用单股可吸收缝线连续 缝合能够获得更高的安全性及更低的经济成本。
问题12:对于腹部正中切口的皮肤闭 合,推荐何种缝合方式和缝线材料
推荐1:采用单纯间断缝合方式。 证据级别弱,推荐等级较强,85.7%专家赞同。 推荐2:缝合材料的选择未能达成一致。 评论:目前,关于缝合材料的选择,各中心研 究差异较大,未能达成一致。而且大部分研究 针对面部和肢体创面皮肤缝合,而针对腹壁切 口皮肤缝合研究较少。
问题8:如何选择正中切口筋膜层次 缝合材料
推荐:使用快速吸收缝线缝合会导致切口疝的发生增多;使用缓慢 吸收缝线与不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裂开及切口疝的发生率相似; 使用不可吸收缝线时,缝合窦道、伤口疼痛及打结突出发生率较高。
推荐:使用缓慢吸收材质的缝线缝合(图2)。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
评论:2002年,van't Riet 等[5]的Meta分析提示,关闭切口 应优先选择长效缓慢可吸收线行连续缝合; 2000年,Hodgson等 [11]研究发现,腹壁切口使用不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能够显著减 少切口疝的发生,故推荐使用不可吸收缝线进行连续缝合。2011年, Sajid等[12]对比了使用缓慢吸收缝线与不可吸收缝线行腹壁切口 缝合术后的效果,结果显示,PDSⅡ与Prolene Nylon缝线效果相当。
问题6:在缝合方式的选择上,适当 的缝线切口比、缝合宽度、针距可
减少切口并发症
推荐:缝线切口比为4∶1,与切缘距离约10 mm,针距约20 mm,可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图1)。
证据等级较强,推荐级别较强,80%专家赞同。 评论:2003年,Israelssond等[7]的系统性综述发现缝 线切口比与切口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且推荐缝线切口比>4; 其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也推荐连续缝合正中切口,缝线切口比 建议>4[8]。
家的观点。
问题18:如何选择病态肥胖手术病人正中切口 关闭缝合技术及材料
推荐:建议采用缓慢吸收材质缝线;同时皮下负压 引流。
证据等级强,推荐级别强。
评论:1996年,Brolin[6]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 究探讨聚对二氧环己酮缝线连续缝合与聚酯缝线间 断“8”字缝合病态肥胖病人腹壁切口的效果,结果提 示,聚对二氧环己酮缝线连续缝合安全性高于聚酯 缝线间断“8”字缝合,且前者的医疗费用更低。
问题10:在关闭正中切口筋膜时,可否使 用压制型鱼骨倒刺线(symmetric)
问题11:对于腹部正中切口皮下层次,推荐 哪种缝合方式
推荐: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
证据级别弱,推荐等级一般,77.1%专家赞同间断 缝合,68.6%专家赞同采用可吸收缝线。
评论:关于皮下层是否缝合,研究结论不一致。 Chelmow等[17]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缝合皮下 层能够降低切口裂开发生率,但与皮下层厚度无关; 也有研究发现,如皮下层厚度<2 cm,皮下层缝合 与否对于切口愈合无影响;如皮下层厚度>2 cm, 缝合皮下层能够显著减少切口裂开[18]。
腹壁正中切口筋膜层缝合
腹壁正中切口皮下脂肪层缝合
腹壁正中切口皮肤缝合
腹腔镜手术腹部辅助切口筋膜层缝合
问题1:是否将正中切口作为上腹部手术的首 选切口
推荐:上腹部手术首选正中切口。 证据等级弱,91.4%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评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部分专家推荐右侧肋缘下切口。
问题2:是否将正中切口作为下腹部手术的首 选切口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 选择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
———— 包医二附院 胆石中心 闫博实
前言
腹壁切口的关闭非常重要,不当的缝合方 法和材料可能导致切口的愈合延迟、感染或形 成疝,规范科学地关闭腹部切口是提高外科手 术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中华医学会外科学 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定 《腹壁切口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 共识(2018版)》。本共识以问题为导向,包 含临床切口关闭和处理中常见的24个问题,涵 盖了切口选择、缝合方法、缝合材料、腹腔镜 戳卡创口处理和复杂切口处理等问题。
前言
本共识的制定采用Delphi法,通过专家匿名回答问 题,确定专家共识的内容。75%以上专家同意表述 为专家支持该推荐意见,75%以上专家反对表述为 专家不支持该推荐意见,推荐等级为一般,表示专 家未达成一致意见,需要新的临床研究证据来证实 或否定相关的表述。对暂时无法达成一致的推荐意 见,引用循证医学文献,提出推荐意见,供临床医 生参考。本共识共调研了32位专家,问卷回收率 100%,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前瞻性对照研究作为 证据时,等级强;反之,源自专家共识或回顾性研 究的内容,为证据等级弱。
推荐:下腹部手术切口首选正中切口。 证据等级弱,80%专家赞同,推荐等级强。 评论:20%专家认为下腹部手术切口宜采用左或右旁正中切口。
问题3:有学者认为,因腹部正中切口导致切 口疝的风险较高,应减少使用该切口,是否
同意?
推荐:不同意。
证据等级弱,85.7%专家不同意该观点。
评论:2015年,欧洲疝学会关闭腹壁切口指南中指出,为降低 腹壁切口疝的发生率,推荐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非正中切口。 2013年,Bickenbach等[2]系统性回顾分析腹壁切口选择对于 腹部手术结局的影响,结果提示,腹壁横切口或旁正中切口腹 壁切口疝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正中切口的发生率。本次问卷调查 中85.7%的专家不同意腹部正中切口造成切口疝发生率升高,认 为切口疝发生率升高的原因可能与人种、肥胖等因素相关。建 议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
问题10:在关闭正中切口筋膜时,可否使 用压制型鱼骨倒刺线(symmetric)
推荐:关闭正中切口时,采用压制型鱼骨倒刺线有助 于缩短手术时间(图3)。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77.1%专家赞同。
评论:缓慢吸收材质(聚对二氧环己酮)的压制型鱼 骨倒刺线是目前惟一具有该特点的倒刺线,但临床证 据不足。骨科手术中采用该缝线关闭髋部及膝部切口, 在功能方面与传统缝线相当,但可更加高效地关闭切 口[16]。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研究中,压制型 倒刺线能够很方便地关闭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子 宫创面[17]。
问题13:是否常规使用减张力缝合
问题14:如何选择减张切口的缝合方式
推荐:建议减张切口缝合采用腹膜外全层缝合, 缝线不进入腹腔;外露缝线套塑胶管;术后不早 于14 d拆线。 证据等级弱,推荐等级一般。 评论:80.0%的专家建议减张切口缝合采用腹膜外 全层缝合,缝线不进入腹腔;74.3%的专家赞同外 露缝线套塑胶管;77.1%的专家建议术后14 d拆线。
问题19:如何预防切口裂开
推荐:预防腹壁切口裂开,建议保持约10 mm的针 距,全层缝合,同时建议采用缓慢吸收缝线或不可 吸收缝线缝合筋膜层。 证据等级强,推荐级别强 评论:2002年,van't Riet等[5]关于腹壁正中切 口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缓慢可吸收缝线可以降 低切口疝发生率,而不增加伤口疼痛或切口窦道发 生率。
问题16:相比金属三棱锥穿刺器,无刀微创 头端的穿刺器是否可以有效减少切口疝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