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增强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实用医学2012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351・

MSCT 增强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初探

李好鹏【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CT 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 )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68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对

照组三期腹部CT 增强扫描表现,了解有无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CT 扫描过程中,肝硬化患者动脉期胃壁出现节段性或局部的不强化,而在静脉期和平衡期胃壁均匀强化,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阳性。结果72例非肝硬化患者中均未见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68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9例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呈阳性。此19例胃镜表现为PHG ,另有5例内镜确诊为PHG ,而增强CT 表现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阴性,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的阳性率为79.2%。结论增强CT 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对PHG 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门脉高压性胃病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2.12.016【中图分类号】R8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800(2012)12-1351-02

作者单位:315012宁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通信作者:李好鹏,Email :lihaopeng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 )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也可见于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如肝外静脉阻塞、Budd-Chiari 综合征等。PHG 在内镜下的表现已经有很详细的表述,但是在放射学方面的表现却研究较少,尤其在CT 扫描图像上的表现鲜有报导。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螺旋CT 增强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4月至

2011年8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8~78岁,平均52岁。另外选择同期入院根据上述标准排除肝硬化的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5岁。1.2

设备与方法

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 ,美国GE 公司高压注射器:LF ,对比剂:碘海醇350,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日本富士能公司胃镜:富士能system4400胃镜。设定

腹部CT 扫描参数为:球管容量240mAs ,螺距1.2,准直宽度0.6mm ,层厚5mm ,重建层厚0.75mm ,重建增量0.4mm 。

患者扫描前禁食,先做常规CT 平扫,扫描范围从肝顶到肾脏下缘连续扫

描。增强扫描时保持患者位置不移动,由以3ml/s 的速度采用Bolus tracking

方法由肘部贵要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海醇350100ml 。在腹主动脉区域选定感兴趣区,注入造影剂后此区域的CT 值增加100Hu (CT 值的单位)时作计时点,采集CT 三期增强图像。所有的图像都传入MMWP 平台进行后续重建工作。肝脏动脉期:在计时点后30~35s 采集动脉期。门静脉期:计时点后50~55s 后开始扫描,此期门静脉明显强化;平衡期:计时点开始延迟120~125s 开始扫描。1.3

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判定

动脉期胃底或胃体的胃壁出现节段性的不强化,而在静脉期和平衡期胃壁均匀强化,此现象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阳性。1.4

PHG 胃镜诊断

本研究门脉高压

性胃病的胃镜检查诊断标准采用意大利

内镜协会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标准,分为四种表现,分别是马赛克样改变、红点改变、樱桃红斑点状改变、黑棕

斑点改变。其中马赛克样表现分为3级,分别是轻度:呈弥漫性淡红区;中度:淡红区中心部有小红点(图1a );重度:呈弥漫性发红。

红点损害是指直径<1cm 、平坦状红点。樱桃红斑点状损害是指直径>2cm ,类圆形红色突起。黑棕斑点是指形状不规则的黑色或褐色斑点。2

结果

72例非肝硬化患者和68例肝硬化患者均进行了三期腹部增强CT 扫描。两组腹部CT 增强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数分别为0例和19例。68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其中24例符合门脉高压性胃病,并且其中的19例MSCT 增强扫描时呈现动脉期胃壁灌注

缺损,

占79.2%。3

讨论

1984年Sarfeh 等[1]报道了门脉高压患者的胃黏膜和黏膜下有血管扩张,但是没有炎症细胞浸润,将这些黏膜病灶称之为充血性胃病(CG )或PHG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PHG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损害越重,则PHG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

生率越高[2-11]。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轻者以PHG 合并出血为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重者则以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3]。PHG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可能与门静脉高压、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胃黏膜防御机制

受损、炎症介质、微生物、热休克蛋白(HSP )

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和应用,发现部分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并非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是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所致,有研究表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可占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10%~60%[10]。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比,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出血多呈隐匿发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December2012,Vol.24,No.12・1352・

作,但出血持久、量多,主要原因与下列

因素有关:(1)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门

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是因门脉高压引起

胃总血流量增加,加速了胃微循环的动

静脉分流,使胃黏膜层血流量减少,而供

应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血流相对

增多;导致胃黏膜抵御有害因子攻击的

能力降低。(2)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门

脉高压性胃病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多

巴胺代谢障碍、生长因子类物质增多等,

造成胃黏膜下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淤

血,胃黏膜微循环障碍,黏膜缺血缺氧造

成代谢紊乱,黏液生成和分泌受限,使胃

黏膜屏障作用破坏。(3)炎性介质增多

(如NO、肿瘤坏死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