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
东汉画像石历史高考题田庄经济
东汉画像石历史高考题田庄经济东汉时期,田庄经济规模庞大,占有大片土地、山林川泽,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经营手工、渔牧业;田庄拥有大量依附农民,向庄主交租、服徭役;田庄还拥有私人武装。
据此能够得出东汉田庄经济的影响
在规模巨大的田庄中,一般以农业为主,兼营林、牧、渔各业,还从事某些手工业,或进行一定的商业和高利贷活动。
这种进行多种经营的地主田庄,生产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可以“闭门为市”,不需要外界供给。
聚族而居,宾客相附。
东汉地主田庄往往以宗族为核心聚族而居,这里有宗族聚居的因素和社会动乱宗族互保的原因。
田庄主既是占有整个庄园的大地主,又是宗族长。
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虽然在庄园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都对庄园主有极强的依附关系,有严格的长幼尊卑之序
带有浓厚的宗族宗法色彩。
在宗法笼罩下的地主田庄里,阶级矛盾与对抗相对比较缓和,从而显示了较强的凝聚力。
拥有私人武装。
东汉豪强地主武装的形成,与刘秀削弱地方军权有关。
豪强为了田庄的治安,组建了田庄武装。
这支田庄内的地主私人武装,多由徒附和宾客组成,逐渐扩大规模,按军队的编制组织“部曲”。
汉代田庄依附人口社会地位辨析
汉代田庄依附人口社会地位辨析杜庆余【摘要】汉代田庄主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手段控制的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等众多依附人口,除奴婢外,他们不仅在法律上是国家的编户齐民,而且在社会现实中,其绝大多数也处在国家掌控之中,承担国家的义务.即使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非正常社会状态下,田庄中的依附人口即便不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也在地方割据政权的控制之下.否则,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权都将无法正常运转.【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8(000)003【总页数】5页(P100-104)【关键词】汉代田庄;依附人口;编户齐民;汉代政策【作者】杜庆余【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山东,济南,2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社会科学汉代田庄依附人口社会地位辨析杜庆余摘要: 汉代田庄主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手段控制的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等众多依附人口,除奴婢外,他们不仅在法律上是国家的编户齐民,而且在社会现实中,其绝大多数也处在国家掌控之中,承担国家的义务。
即使是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非正常社会状态下,田庄中的依附人口即便不在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也在地方割据政权的控制之下。
否则,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权都将无法正常运转。
关键词: 汉代田庄; 依附人口; 编户齐民; 汉代政策田庄是汉代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占有大量土地的地主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手段控制着众多依附人口,如田庄主的宗族、宾客、徒附、部曲、奴婢等。
汉代的奴婢不属于国家的“编户齐民” ,而是主人的私有财产,没有登记在主人户籍簿上的资格,只能如同牛马一般登记于主人的财产簿上,不必承担国家的义务。
这一点学者们基本认同。
但是,田庄中除奴婢外的其他依附人口的地位,特别是在国家中的地位,尚存在不小的分歧。
很多学者认为田庄中的依附人口已经脱离了国家的户籍,不再承担国家的各种义务。
汉代田庄经济知识点总结
汉代田庄经济知识点总结一、汉代田庄经济的内容1.土地制度汉代土地制度主要是实行公田制,即国家占有一部分土地直接进行农业生产,其余土地分配给农民,由农民承包和耕种。
公田制的实行使国家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大的控制权,使土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
2.田庄组织田庄是汉代时期的一种特殊经济组织形式,是国家或者富绅等地主在一定地区内集中耕种。
田庄通常由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农民组成,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对农产品的管理和销售。
3.水利工程汉代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修筑水利渠道、水库、引水灌溉等。
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提高了农田的灌溉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使农田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4.农具改良汉代对农具进行了改良,新发明了犁、磨、胎等工具,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
5.农业生产专业化在田庄经济时期,由于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农民开始专门从事种植、养殖等特定的农业生产活动。
以上就是汉代田庄经济的主要内容,下面将对其特点和作用进行总结。
二、汉代田庄经济的特点1.农田集约化汉代田庄经济使农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农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2.农业生产规模化在田庄经济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规模化的特点,农田和农民的数量都逐渐增加,形成了一种以大规模生产为主的经济组织形式。
3.农业生产专业化田庄经济时期,土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使农业生产逐渐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农民开始专门从事特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比如种植、养殖等。
4.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田庄经济时期,由于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这对于解决粮食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就是汉代田庄经济的主要特点,下面将对其作用进行总结。
三、汉代田庄经济的作用1.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代田庄经济使农田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加,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资源。
【高三历史复习课件】《古代农业经济》复习
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呈现出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 业、商业有所发展但受经济政策制约的特征。可按以下四条 线索进行整理。
线索一: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 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 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 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 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3)租调制: 东汉末年,曹操进驻冀州后试行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 括自耕农和地主),每亩土地征收田租谷四升,每户征收户调绢 二匹、绵二斤。户调取代汉代沉重的人头税,对农民有好处,也 有利于大族豪强庇荫佃客。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 交租(即土地税,征粮)和调(即户税,征布帛),还要服兵役和徭 役。北魏租调制规定: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每年纳 粟二石、调帛或布一匹,丁男还要负担一定的徭役。
第13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1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 耕,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 断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在中国形成并日臻成熟。
2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 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 在长期战乱之后,大批人民死丧逃亡,土地荒芜,国家赋税 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为恢复生产,保证赋税来源,北魏到唐朝前 期的封建政府曾颁布均田制。均田制是在不触动原私有土地的基 础上,把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农民 缴纳租税并服徭役和兵役的一种土地管理制度。均田制的推行是 以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为前提的,并没有取消土地私有制,更 没有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 了国家兵役、徭役的征发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但农民被束缚在土 地上,成为国家的佃农,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唐德 宗建中元年(780年),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我国汉代的田庄经济
我国汉代的田庄经济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汉代田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很少与外界有商品往来,即使有商业活动,也是在田庄内部进行,即“闭门成市”。
如邱汉生先生认为,东汉“田庄是一个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的单位,从吃的、穿的、生产工具、武器,以至疾病医药所需,都不必外求”。
朱绍侯先生认为,汉代田庄“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单位”,“可以…闭门成市?”。
何天明先生认为,汉代庄园“内部基本自给自足,闭门成市,很少对外交换”。
萧放先生认为,东汉贵族的“一个庄园就是一个内聚的、自足的经济社会单位”。
然而,通过考察汉代田庄的经营方式和汉代的政策,可以证实汉代田庄无论内部的商品交换,还是田庄同外部的商品贸易往来,都相当活跃,存在着田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两个关系紧密的市场,并非传统观点所认为的只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近年来已经有些学者开始认识到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
如樊树志先生认为,汉代田庄是“一个基本自给自足的半封闭式经济单位”,“剩余产品也进入商品流通之中”。
马新先生认为,汉代田庄“在汉代商品经济的运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田庄既是商品市场的重要供应者,又是商品经济的重要经营者”。
王彦辉先生认为:“…闭门成市?一句,不过是形容田庄生产的各种产品达到了很高的自给程度,而非田庄不需要同外部市场联系,也绝非仅把内部消费之余才拿到市场出卖。
”虽然这些学者都已认识到汉代田庄不是一个封闭式的经济状态,其在汉代商品市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从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一些说明,但却未对其商业经营的根源做更深一步的分析。
为此,本文拟对汉代田庄的商业经营及其根源加以探析,以求对其有一更全面的认识。
汉代田庄的商业经营活动十分活跃,存在着田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两个并行的、关系紧密的市场。
这两个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参与流通的商品、对田庄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田庄内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田庄内的广大农民,包括与田庄主属于同一宗族的农民和外来的依附于田庄主的佃农、雇农等其他依附农民,田庄主有时候也参与其中。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简述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东汉时期豪强地主田庄是当时社会最具有影响力和统治地位的
势力,它们以其特定的发展模式和特殊的角色在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文将简要介绍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
首先,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一是垄断土地。
当时,豪强地主拥有大片的土地,几乎占据了社会的土地资源。
此外,他们利用自身的多样性,不断侵占新的地方,使自己的地盘更加巩固。
豪强地主不仅控制着众多封建士绅和农民的命脉,而且控制着军队、税收和钱财,几乎把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都牢牢控制在手中。
其次,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之二是大孝。
这些地主家族为了获得民心,不惜出资建设道路、修复水利设施、投资文化教育等,并且在宗庙中供奉祖先,表达对家族和古制度的尊重。
此外,他们还会到社区帮助贫苦百姓,发放救济物资,对受损害的村民施行救济。
最后,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的另一个特点是“护国”。
豪强地主家
族不仅能够发动人民参与民间战争,而且能够向政府提供大量的材料,以支持政府的行政活动和军事行动。
当政府有困难时,他们还能够提供资金支持,不仅可以帮助政府渡过难关,而且能够获得政府的认可和恩惠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有多种特点。
它们控制住了大片的土地,维护社会稳定,为政府提供帮助,以及大孝施恩等。
它们的出现和发展,为东汉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使东汉的社会具有了更加稳健的基础。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
汉朝的地主阶级性质的转变,与东汉时期的“田庄”自战国时代的变法大潮掀起,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新兴的地主阶级亦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经过时代的发展,东汉时期的地主阶级,对比西汉时期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西汉时的地主,大多是因其爵位世袭而获得田地,这是身份性的;到了东汉,靠土地买卖而跻身地主阶级的,占了一大部分。
东汉的地主,往往还兼有商人、官僚的角色,是社会的上层阶级,我们今天就试着来说说这段时间的地主有哪些特点。
↑东汉地主的田庄画像(局部)西汉时期的地主与商人秦统一后,政府确定了地主阶级统治的主导地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
——《史记·商君列传》按照地位等级尊卑,来决定其所拥有土地的数量。
这种带有身份性质的地主,是地主阶级刚诞生时的模样。
汉承秦制,西汉建立时,地主阶级的组成并没有发生什么巨大的改变,汉高祖刘邦“以有功劳行田宅”,这些人就成为了军功地主;再加上大封的同姓诸侯王,一部分人因为血缘关系而成为了地主阶级,这两种便是西汉初期地主阶级的主要成分。
此时的地主,主要是靠皇帝的封赏来占有大量土地的。
西汉成立之时,还是按照秦朝“重农抑商”的政策施行于天下的。
按《史记·平淮书》记载,“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此为刘邦对待商人的态度。
而随着无为的政策修养民生,西汉国力慢慢恢复,工商业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崛起,所以在孝惠、高后时“复弛商贾之律”,开始放宽对商人的管制;到后来文景之治开创,商人的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从晁错给汉文帝的上疏中可以就可以发现:“(商人)因其富厚,交通王侯,为过吏势,以利相倾”。
↑晁错影视形象商业的崛起,触动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结构。
在封建社会中,土地便象征着一个人的经济与势力,而大商人们凭借其财富甚至可以插手国家政治,他们自然要挤进地主这个阶级,与平民们划分开来。
而且,异姓诸侯王遭受到了刘邦的屠戮,汉武帝时期又大力的削藩,受分封而成为地主的那群人势力减弱;且匈奴被击退后,西汉再无需面对大的战役,军功地主们也没有了发展的前程。
田庄经济名词解释
田庄经济名词解释田庄经营: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庄的形式剥削农民。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田庄,是汉代社会的地主阶级地主生产经营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称作田庄经济。
田庄经济以大土地所有制(就是一个地主、领主或贵族掌握大量土地,并以此来剥削农民的制度)为基础,以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来作为剥削劳动人民的方式,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
它是能够自给自足进行生产、生活的经济实体。
中国古代的经营方式:春秋战国以前是集体耕作,春秋战国以后农业耕作方式是个体农耕,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宋朝以后,租仙关系普遍化,它与自耕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的经营方式。
中国古代的经营方式特点:以种植业为主,以畜牧业和家庭手工业为辅,通过改变生产工具以提高产量。
西汉末年,豪强地主已经用田庄的形式剥削农民。
东汉王朝建立后,由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士地兼并的迅速发展和西汉末年的战乱等原因,豪强地主建立了一个个封建地主田庄。
地主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它占有大片土地和山林川泽,种植粮食和各种经济作物,还经营手工业、渔牧业。
四川出土的一些画像砖,刻画着地主宅院外面的大片稻田、池塘、山林和盐井;山东滕州出土的画像石,则表现了地主田庄中冶铁的情景。
《四民月令》还记述了地主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
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都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
在田庄里,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
豪强地主利用宗族血缘关系作为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
豪强地主的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的劳动者。
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
他们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
田庄的依附农民除了向田庄主交纳实物地租外,还要为田庄主服各种劳役。
地主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由依附农民组成。
论汉代地主田庄的特点_李春祥
论汉代地主田庄的特点_李春祥
第25卷第7期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Vol .25№72004年7月JOURNAL OF TONGHUA TEACHERS C OLLE GE Jul .2004
论汉代地主田庄的特点
李春祥
(通化师范学院历史系,吉林通化134002)
摘要: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政权,采取了诸如“复故爵田宅”、奖励军功等各项政策措施,培植了大批豪强地
主。
豪强地主通过侵夺民田、接受封赏等各种方式主动或被动获得大量土地,并最终形成地主田庄。
由于田庄具有经
济自给自足、拥有各种手工业作坊、劳动者生活有所保障、有利于田庄所在地区的社会稳定等许多特点,使得汉代地主
田庄得以长期存在。
关键词:汉代;田庄;特点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7974(2004)07—0018—02·
18· 收稿日期:2003—08—30作者简介:李春祥,男,1965年生,历史学硕士,通化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研究。
DOI :10.13877/j .cn ki .cn22-1284.2004.07.008
参考文献:
[1]《史记》[M].中华书局,1982年版.
[2]《汉书》[M].中华书局,1962年版.
[3]《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年版.
[4]王彦辉.汉代豪民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责任编辑:章永林)
·
19
·。
试论东汉田庄与西欧庄园经济
试论东汉田庄与西欧庄园经济提纲:一.东汉田庄1.东汉田庄的起源与发展2.东汉田庄的主体3. 东汉田庄的特点——闭门成市、聚族而居、私人武装4. 东汉田庄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二.西欧中世纪庄园1.西欧中世纪农庄的起源与发展2.西欧中世纪庄园的特点3.东汉田庄与西欧中世纪庄园的异同4.西欧中世纪庄园的消亡及影响三.东西方封建庄园的历史地位及意义正文:东汉田庄和西欧中世纪庄园作为东西方专制社会封建生产的重要组成形式,其都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与市场关系不甚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
其产生,发展及对东西方社会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同时,也被其各自所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一.东汉田庄东汉田庄是大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占有大量耕地并控制着众多依附于他的人口,是汉代一种独立的经济体系,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于汉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已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㈠东汉田庄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封建田庄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的发展使得土地越来越多的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无地可耕,与此同时,豪强地主的大片耕地却无人耕作。
因此,无地的小农业者或自愿投靠,或沦为奴隶强行被卖,于地主的土地上耕作。
于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在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形成。
汉代田庄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西汉初期——形成期;汉武帝后至西汉末——发展期;东汉——大发展期。
田庄在汉代发展蓬勃并非偶然:㈠西汉政权在多年战乱的基础上建立,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因此高祖刘邦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赋税,轻徭役,加紧恢复封建农业,为田庄的产生铺平了道路;㈡汉代对土地买卖控制并不是十分严格,因此土地兼并现象相对严重,汉初政府“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使得一些地主“得其所欲”,趁机垄断关梁河陂㈠。
东汉初期,共同支持刘秀建立霸业的开国功臣大多是封建田庄的豪强地主,他们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成为地方的割据势力。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名词解释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名词解释
在东汉时期,豪强和地主田庄是两个相关的名词,它们分别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特定社会阶层和土地、财富的集中。
豪强:豪强是指在东汉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导致土地兼并的现象,富有的势力集团和个人通过非法手段或权力关系逐渐掌握大量土地、财富和势力。
他们往往拥有巨大的土地庄园、大量奴隶或佃农,并通过经商、贸易等活动积累财富和权力。
豪强在当时社会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可以干预政治、法律和经济事务。
地主田庄:地主田庄是指东汉时期富有的土地所有者,他们拥有大量的农田和庄园,通常包括自耕农田和佃农田。
地主通过从佃农收取地租或自耕农种植农作物来获取利润和收入。
田庄通常是一个农业生产的综合单位,包括农田、住宅、仓库、牲畜和农具等。
地主田庄在经济上是富裕且有影响力的,他们通过对土地的控制和利用,积累了大量财富。
但是,他们也常常被豪强剥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
东汉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特点(1)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
(2)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
(4)劳动者叫“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有所加强;(5)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装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转化为武装割据的力量。
东汉时期,累世公卿的豪族,把持着东汉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追随刘秀的开国功臣,既是朝廷新贵,又是地方豪强。
大姓豪强,占有大量田地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
田庄规模宏大,经济上自给自足,拥有家兵,筑有坞堡壁垒。
庄主不向国家交纳租赋。
豪强地主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东汉政权的基础是豪强地主。
东汉建立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是东汉政治的一大特点。
他们世代为官,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权;占有大量田地人口,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生活豪侈,横行乡里,鱼肉百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是东汉末年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
豪强地主随着其势力的发展,成为东汉的一种地方割据势力。
地方割据势力形成的根源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自然经济的特点使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官僚、地主有一定的割据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豪强地主这股割据势力在东汉后期日渐膨胀,其恶性膨胀成为导致东汉末年封建国家分裂的社会根源。
因此,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东汉后期政治更加黑暗,统治日趋腐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公元184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
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东汉政府号召豪强地主以私家武装助剿。
豪强地主乘机扩充武装,积蓄力量,形成许多割据势力。
为争夺地盘,各个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相互混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后来逐步形成割据势力。
导致东汉末年军阀大混战的直接原因是政治腐败(集中表现是宦官专政),东汉豪强地主政治上世代做公卿大官,把持中央和地方大权;拥有推举官吏的权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人口,役使大量奴仆,生活奢侈,形成自成一体的田庄。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东汉庄园经济研究
产物。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剧烈和农民的大量破产,豪强地主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势力越 来越大,对东汉社会发生了重大影响。且与后来门阀士族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 ④《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2期.该文从此墓壁画庄园图和属吏图 出发,探讨了庄园图及庄园内劳动者的身份,属吏图与有关属吏的两个问题,得出是东 汉地主大庄园发展的反映. ⑤((辽宁大学学报》,1986年第6期。该文通过对比中西封建庄园,得出二者差异,并着重 探讨了中国封建地主庄园的一般特点. @((史林》,1989年第1期.该文认为:秦汉大土地所有制的三大特点在庄园经济中得到集 中的体现,是秦汉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结晶。 ⑦《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10月第4期。该文认为:汉代封建庄园经营 方式是一种以租佃制为主、劳役制和奴隶制残余为辅的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它是汉代 社会经济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第6期。该文认为:地主田庄经济是指一个由大地主 独立经营的、规模很大的、自给自足程度相'-3高的经济实体,其经济内容应包括土地占有 关系.《四民月令》没有明确反映土地占有情况和经营剥削方式.《四民月令》是一部时 令书,其指导对象主要是洛阳地区的“四民”,包括地主和农民的各阶层,而不单是指田庄 地主。《四民月令》的具体内容没有完整地反映地主田庄经济,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 方面,比较笼统地反映地主田庄生产和生活情况. ⑨《文史知识》,2001年第5期. @《(史学集刊》,2002年第2期.该文认为:西欧庄园和汉代庄园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 着差异:大地产形成的途径及其私有权程度不同;采取庄园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动因不同; 庄园内部生产组织、地租形态、政治权力不同.从而得出封建庄园是以大地产形成为基 础,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人身依附劳动者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 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11《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7期.该文认为:汉初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政权,采取
汉代的田庄经济
试论中国历史上的村落共同体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04-11 16:11:00 ]作者:[日]丹乔二著编辑:studa9ngns[摘要]村落共同体问题对于思考宋元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前近代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二次大战以后,日本学界在这一问题上主要围绕着地主佃户关系、国家编民关系和共同体论展开了论争;关于华北是否也与南方同样存在村落共同体,也是日本史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
中国史上村落共同体的研究,不应仅以西欧或日本的共同体诸表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唯一标准。
[关键词]中国史;农村;村落共同体在关乎人类生存的问题中,最重大的事情是什么?那应该就是以食、衣、住为首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了。
人类以一己之力是不能生产那些东西的,只有与他人结成一定的关系,才有实现的可能。
在这样的各种生产关系中,基本生产关系的样式决定了那个社会的特质,并据此区别这一社会与其他社会。
这里就产生出区分时代的问题。
不言而喻,宋兀社会是农业社会,上述的生活资料全都是从土地上生长出来的。
人类集团从事这些生产的最小单位是家庭,而其上的单位,就是在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村落”的概念。
姑且不论汉代的里共同体”,至少在魏晋以降,村落”的叫法已经可以普遍见到。
这样的村落”,对整个社会以至家庭的生产与再生产活动,总不会一点意义都没有罢。
一般所谓的村落共同体”果真没有实际存在过?抑或对社会的再生产承担过固有的作用呢?沿着这样的思路,农村史对于思考宋元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前近代社会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将循着前人学说的轨迹,对宋元时代的农村史,尤其是关于村落共同体的问题,试作一个考察。
一围绕宋元社会历史特点的学说史反思这里,我们试将战后关于区分宋元乃至明清时代的论争分为三期,以期把握其问题所在。
第一期围绕地主与佃户关系的论战时期(战后至50年代)最先不遗余力揭明宋元时代地主佃户制的是周藤吉之。
①他指出,中国的庄园,从汉代直到唐代,是别业的意思,唐末以降至宋代,庄”才指田园的含义。
汉代的口赋
汉代的口赋。
更赋。
关税。
酒专卖。
车船税和缗钱令东汉的税赋有三种: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力税)东汉的田税不过三十税一,刍稾税也不过年每顷55钱,可以说是古代最低的土地税,但人头税比较重,尤其是到了政治黑暗的东汉晚期。
比如,每户每年需要缴纳200钱的‘户赋';成年男子每年还要缴纳300钱的‘更赋'--罷癃咸出——废疾之人也不能免。
凡是1岁~14岁的孩子,不分男女,每年还要交纳23钱的‘口赋’(皇室税收,归少府,其中有3钱是马口钱,属于特殊军费,归大司农);成人的人头税叫‘算赋’,15~56岁不分男女,每人每年交纳120钱(政府税收,归大司农,商贾和奴婢加倍,每人每年240钱.为鼓励生育,女子15~30岁不结婚者分为五等,每升一等加征一算;有妇女怀孕者,免其夫算赋一年);还有胡乱摊派的‘献费’,凡是成年男女,每人每年都要‘献给’皇帝63钱,以供宫廷费用(地方乱收费也多如牛毛,不计)。
‘徭役'就是每个傅籍的男子(年满17岁)每年须在户籍所在地服1 个月的无偿劳役,从事土木工程、造桥修路、治理河渠、转输漕谷等基础建设劳动。
征发徭役说是以三十天为限,但只要工程质量不合格,需要返工,就叫‘勿计为徭’,即不计算在固定的役期内,可见徭役实际上往往超过一个月.另外因为天高皇帝远的关系,地方官滥发徭役也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除此之外,每个良家少女应征入‘秀'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年的八月十五,朝廷都要派出中大夫、掖庭丞、相工三大官员,去乡间野里,‘阅视’年龄在13~20岁的佳人端丽(基本不会跑远,都是在雒阳地区)。
选取标准是姿色端美,面相符合相法“吉利"的女子.中者当即坐上车,载入后宫,然后再从中择优,让皇帝“登御”。
凡有幸受到皇帝恩宠,就有可能立为妃嫔.由于八月初是朝廷向农民征收算赋之日,故称其制为“算人".这种采选也是百姓向帝王奉献的一种有生命的特殊赋税.直到魏武攻破邺城后,鉴于东汉后期沉重的人头税,将之更改为户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收田租每亩为四升,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不得擅兴发”。
论汉代田庄形成的基础
骠骑将军
霍去病在河东 平阳为其 父霍中 孺 买田 宅奴 婢而 [ 5 ] ( ∀霍光传 #, P1931) 去 。汉武帝时著名酷吏宁成在获罪 归家后声称: )仕不至二千石 , 贾不至千万 , 安可比
[ 8] ( ∀ 酷吏 & 宁成传 #, P 3135)
[ 5] ( ∀ 外戚 传 #, P 3948 )
改。 东汉 人 荀 悦也 说 : 今 豪 民 占 田, 或至数百千顷, 富过王 侯, 是自专封也 ; 买卖由 己, 是自专地也。
[ 7 ] ( ∀孝文皇帝纪下 #, P114)
土地买卖的盛行
使地主进一步获得了建立田庄的物质基础。 汉代豪贵们 的土地许 多是由买 卖而来 ! ! ! 当 然, 有些是凭借权势 强买的。萧何当了丞相后 , 就 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 。
汉时期, 土地买卖依然盛行。光武帝的大将吴汉出 [ 9 ] ( ∀吴汉传 #, P683) 征, 他的 妻子在后买田业 。 两汉时期, 除了达官贵人和豪强地主的土地多 是由买卖而来以外 , 商人们也采用 以末致财, 用本 守之 的办法, 经商发了财 后, 把资本投放到土 地, 进行土地兼并。虽然两汉时期的中央政府实行 禁 民二业 的 政策, 但是这一政策自 汉武帝以后对达 官贵人与富商大贾基本上失去了约束力 , 商人地主 化的倾向十分明显, 东汉时期尤甚。他们既经营商 业, 又拥有大量土地和大批劳动力 , 成为既是商人又 是地主、 一身二任的豪强。和帝之后 , 官僚、 地主和 商人三位一体 , 已经成为合法的存在。 4 . 强取豪夺 强取豪夺是一些颇有政治地位的强势田庄主获
得私有土地的另一种手段 , 是一种非正常途径获取 土地的方式。就两汉而言 , 这一类记载已比较多见。 ∀后汉书 & 酷吏列传 #说: 汉承战国余烈 , 多豪猾之 民。其并兼者则陵横邦邑, 桀健者则雄张闾里。 如 淮南王刘安的 王后荼、 太子迁及女陵得爱幸王 , 擅 国权, 侵夺民田宅 , 妄致系人 ; 衡山王刘赐 数侵夺 人田, 坏人冢以为田 。 贵族、 官僚等豪强地主不仅兼并平民的土地, 他们 之间也相互进行土地兼并。汉武帝时丞相田 蚡已是 治宅甲诸第, 田园极膏腴 的大官僚地 主, 可是他又使籍福请窦婴城南田, 窦婴大望曰: 老仆 虽弃, 将军虽贵, 宁可以势相夺乎! 不许。
浅谈东汉庄园经济的主体及其主要特点
浅谈东汉庄园经济的主体及其主要特点作者:阮瑞军来源:《魅力中国》2017年第08期摘要:庄园经济这一经济形式形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
而田庄的主体是:豪族、勋臣、贵戚,其重要的特点是“闭门成市”和拥有私人武装。
其中私人武装在东汉社会末期的分裂割据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东汉封建田庄私人武装也对其后几百年的动荡、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田庄;豪强地主;自然经济;私人武装东汉时期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豪强地主、勋臣贵戚控制下的田庄分布在各地,并成为东汉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田庄经济成为东汉封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豪族、勋臣贵戚成为田庄的主体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
发生舂陵节侯买,买生郁林太守外,外生巨鹿都尉回,回生南顿令钦,钦生光武。
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
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
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1]。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刘秀是西汉皇室后裔,虽然家道中落,但在王莽篡夺西汉皇位建立新朝之后,凭借皇室身份与其兄刘伯升共同起兵反对新莽政权。
其部众也多为各地名门望族的部曲、私兵所组成。
如:冯鲂于王莽末“乃聚宾客,招豪杰,作营堑,以待所归”。
并且在战斗过程中,刘秀对这些强宗巨姓甚为倚重,因此得到他们的支持。
如巨鹿刘植”率宗族宾客,聚众数千人,据昌城”[2]迎刘秀。
再如名将耿纯“与从昆弟、宿、植共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奉迎(刘秀)于育”[3]。
再观《后汉书-光武帝纪》可知:刘秀起兵于南阳,崛起于河北。
故而,争取河北豪族的支持也是其建立帝业的基础。
故刘秀在河北与王郎的争斗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争取归附于王郎集团的河北豪族地主。
如刘秀娶真定“田宅财产数百万”的著姓郭昌女为后。
汉代的田庄经济
汉代的田庄经济朱绍侯随着秦汉时代土地私有和土地买卖的发展,土地越来越往地主阶级的手里集中,占有几百顷、几千顷土地的地主大有人在。
随着土地集中,西汉中期以后,逐渐出现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它就是在地主豪强控制下的大田庄。
下面,准备从三个方面谈谈汉代的田庄经济。
一、豪强地主势力的成长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出现,是与地主阶级内部“封君”、“素封”地位的变化分不开的。
在秦汉时代,剥削阶级主要由“封君”和“素封”两部分人组成。
封君,包括皇室贵族和有官品、爵位的所谓军功地主。
这些人除按官级拿俸禄外,还按爵位的大小享有封土食邑的特权。
根据秦汉军功爵制以及汉代王侯二等爵制的规定,拥有王侯爵位的贵族,都有封国;其他获得高爵的人,可以食邑。
这些贵族可以按其封国、食邑的大小,收入不同数量的租税。
封君征收租税的数量是“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就可收入二十万。
封君的剥削对象是“编户齐民”(主要是自耕农)。
封君在食邑中所征收的租税,是从“编户齐民”向国家交纳租税的总额中,每户抽出二百钱。
由此可见,封君的剥削与封建国家对“编户齐民”的剥削,其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因为封君的剥削,包括在封建国家的剥削总额中,当然封君除了衣食租税之外,也还采取其他手段剥削农民和奴隶,但这不是封君的主要剥削来源。
素封,是没有官品、爵位的大牧主、大豪商、大地主,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拥有“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淮北常山巳南、河济之间千树荻,陈夏千亩漆,齐鲁千市桑麻,渭川千亩竹,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
”凡具有上述财产的大牧主、大园林主、大地主,其收入“皆与千户侯等”。
另外,“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醯酱千,酱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钟,薪稿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辆,木器髹者千枚,铜器千钓,素木铁器若卮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毙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彩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蘖麴盐豉千荅,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三千石),狐鼯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摘要:汉代田庄的形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达到繁荣。
其人口构成主要有田庄主、宗族、宾客、附徒、部曲,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汉代的田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闭门成市的小社会,对汉代的政治、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基础、人口、影响田庄是汉代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剥削形态,以超经济的手段控制着众多依附人口,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
(1)汉代田庄的形成与发展及影响是研究田庄不可回避的问题。
许多学者在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如朱绍侯先生的《汉代的田庄经济》、何天明先生的《试论东汉时期的封建庄园》、李锦山先生的《略论汉代地主庄园经济》杜庆余的《汉代田庄研究》等。
汉代田庄人口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与田庄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加重,中央政权的逐步松动是分不开的。
如东汉时期樊宏的田庄已经发展成一个包括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封建经济单位,田庄经济在这个封建经济单位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有史料可证“(樊重)能治田,殖至三百项,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软,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
兵弩器械,贾至百万。
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这一时期的土地买卖的风气也愈演愈烈。
如萧何当了丞相后,就“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4)膘骑将军霍去病在河东平阳为其父霍中孺大“买田宅奴婢而去”(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5)汉武帝时著名的酷吏内史宁成在获罪归家之后,也曾声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贯贷买阪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
(6)西汉成帝时曾任丞相的张禹也是(7)“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径、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东汉时期,土地买卖依然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
汉代田庄人口的基本构成
摘要:汉代田庄的形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达到繁荣。
其人口构成主要有田庄主、宗族、宾客、附徒、部曲,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汉代的田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闭门成市的小社会,对汉代的政治、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基础、人口、影响
田庄是汉代地主经营地产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它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剥削形态,以超经济的手段控制着众多依附人口,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
(1)汉代田庄的形成与发展及影响是研究田庄不可回避的问题。
许多学者在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不少文章,如朱绍侯先生的《汉代的田庄经济》、何天明先生的《试论东汉时期的封建庄园》、李锦山先生的《略论汉代地主庄园经济》杜庆余的《汉代田庄研究》等。
汉代田庄人口是在不断发展的,这与田庄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现象加重,中央政权的逐步松动是分不开的。
如东汉时期樊宏的田庄已经发展成一个包括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的封建经济单位,田庄经济在这个封建经济单位中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有史料可证“(樊重)能治田,殖至三百项,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软,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
兵弩器械,贾至百万。
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
这一时期的土地买卖的风气也愈演愈烈。
如萧何当了丞相后,就“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4)膘骑将军霍去病在河东平阳为其父霍中孺大“买田宅奴婢而去”(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在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5)汉武帝时著名的酷吏内史宁成在获罪归家之后,也曾声称:“‘仕不至二千石,贾不至千万,安可比人乎!’乃贯贷买阪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
(6)西汉成帝时曾任丞相的张禹也是(7)“内殖货财,家以田为业。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顷,皆径、渭溉灌,极膏腴上贾”。
东汉时期,土地买卖依然盛行。
东汉光武帝大将吴汉出征,(8)他的“妻子在后买田业”。
东汉明帝时的外戚马防“兄弟贵盛……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
(9)许多商人也采取了“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方法,通过兼并土地来增加财富。
西汉中后期后国家的政权就已经开始松动,东汉时期刘秀的政权就是在许多大地主大豪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个豪强地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加紧发展田庄。
同时,东汉王朝建立后,东汉的统治者就对豪强地主采取保护政策,通过“察举”和“征辟”等任官制度,使豪强田庄主控制各级政权。
在经济上,豪强庄园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利用宗族成员、奴婢、“客”进行生产。
在东汉政权的保护下,田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田庄主既然有了大量的土地,就毕竟需要经营土地的劳动力,这样田庄才能够运营。
汉代田庄主要人口种类包括:宗族、奴婢、宾客、附徒、部曲。
一、宗族
宗族是汉代田庄最初的主要人口构成,中国古代人们保留着强烈的宗族观念,同时受自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人们不可能大规模的迁移移民,于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往往生活在一个地区,构成一个族群。
按汉人的宗族观念,宗族以九族为限,超出九族,就不再视为同一宗族。
聚族而居是“九族”与“乡里”、“乡党”的合一,如《汉书·循吏·朱邑传》称“禄赐以共九族乡党”;王莽“王田令”规定“其男口不满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乡党”。
都是指这种情况。
在《后汉书》诸“列传”中,也有不少关于“九族”的记载,如:《后汉书·循吏·童恢传》称其父“遭世凶荒,倾家赈恤,九族乡里赖全者以百数”;《后汉书·宋弘传》载“宋弘……建武二年,代王梁为大司空,封拘邑侯。
所得租奉分赡九族”。
随着宗族成员间贫富差距的拉大,族中富有的族人掌握了经济的主动权把自己提升到显贵的地位,使得其他宗族成员听命于他,其他宗族成员变成了依附于宗主的农民。
于是在宗族内部形成了一套严明的等级关系,田庄中的各种活动、礼节往来,都要严格遵守这种关系,不论“室家尊卑,无大无小”,都要对身为宗法家长的田庄主尽最大的礼敬,服从他的指挥,每当逢年过节,要向他“称觞举寿”,平时也要“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田庄中宗族成员战乱时期要为田庄主冲锋陷阵,保卫田庄,平时要为田庄主从事各种劳动。
租种田庄主土地的宗族要向田庄主缴纳地租。
因此,田庄主与同宗族的人既是宗族关系,又是主仆或主佃关系。
田庄主要承担保护宗族的责任,对贫困的宗族成员进行赈济,如《后汉书·樊宏传》载樊重“赈赡宗族,恩加乡闾”等。
这类定期的、例行的赈济活动,对于解决贫苦家庭困难、保持田庄安宁、稳定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作用。
二、奴婢
两汉的奴婢数量十分惊人。
张良有家僮三百人,陆贾奴婢百人,金王孙女奴婢三百人,卓王孙僮客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杨仆家僮七百人,栾大童千人,张安世僮七百人,霍光奴婢百七十人,史丹僮奴以百数,王氏五侯僮奴以千百数。
东汉时,窦融祖孙奴婢以千数,马防兄弟奴婢各千人以上,清河孝王刘庆奴婢三百人,东平宪王刘苍奴婢五百人,济南安王刘康奴婢多至千四百人,折国家僮八百人,而梁冀奴婢数千人。
大量的奴婢表明了两汉时期,奴婢地位的地下。
奴婢主要分为官奴和私奴。
其中官奴的主要来源是籍没罪犯的家属。
这从两汉颁布的赦免官奴婢的诏令可以得到证明。
《汉书》卷四《文帝纪》后四年诏“免官奴婢为庶人”。
同书卷六《武帝纪》建元元年诏“赦吴楚七国帑输在官者,”应劭曰:“吴楚七国反时,其首事者妻子没入为官奴婢,武帝哀焉,皆赦遣之也。
”同书卷十一《哀帝纪》绥和二年诏“官奴婢五十以上免为庶人”。
私奴则主要是来自因为饥寒而自卖或被人掠卖的贫穷人民的子女。
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着不少
自己的军队营地一来可以防止农民的反抗,二来可以抵御外来侵袭,这样,田庄就成为称霸一方的割据势力。
部曲是东汉庄园主依附人口的一部分,但与同为依附人口的奴婢、佃客相比,其身份地位又有所不同。
与奴婢相比,部曲在身份等级上显然要高得多。
尽管奴婢、部曲同样是“身系于主”的依附者,但是奴裨被视为田庄主的私产,而部曲则不同,他们不是田庄主的“畜产”或“资财”,对奴婢田庄主可以自由买卖,对部曲只能“转将事人”。
(17)部曲和佃客的来源基本相同,都是由无地或少地的农业劳动者转化而来的,但部曲首先以私人武装的身份出现的,它除了和佃客一样要从事劳动生产,还要从事训练及各种军事活动。
《三国志·魏书李典传》载:“太祖与袁绍相距官渡,典率宗族部曲输谷帛供军”。
由此可见,在时间上,部曲的军事活动往往多于生产活动,而佃客则主要从事耕种,所谓“强者为兵,弱者补户”,即反映除这种差别。
小结
汉代田庄人口的发展,从数量上讲是不断增多的。
如西汉时期,如《汉书·灌夫传》记载:“(灌)夫不好学,喜任侠,己然诺。
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杰大猾。
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
破池田园,又有宗族宾客为之权利。
”到了东汉时期,李典有“宗族及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谁国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都可以证明这点。
其次,田庄人口在功能上,由最初的宗族逐渐发展为奴婢、宾客、附徒、部曲等多种功能的人口。
田庄内,不仅有进行农业劳动的附徒、宾客,也有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奴婢,还有随时准备待命作战的部曲。
田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闭门成市功能齐全的微型国家。
最后,田庄内劳动人口对田庄的依附关系逐渐加强。
如宗族之间虽然有血缘关系,但由于不同家庭经济实力和家庭成员社会地位的不同,各个家庭在宗族内的地位也高低不同。
贫困的宗族随着封建依附关系的加强,往往沦为田庄中的依附农民,他们对田庄主不仅存在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也存在政治上的依赖关系。
他们不但要受到役使,种的土地还要缴纳租金,有了战争还要冲锋陷阵,如“如王莽末年,矩鹿大姓耿纯举族追随刘秀,‘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老病者皆载木自随”,其余邓晨、寇询、刘植等无不率宗族宾客为刘秀冲锋陷阵。
宾客亦然,西汉后期随着封建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宾客的地位发生了变化,逐渐具有了依附农民的含义,除少数人是作为田庄主幕僚爪牙的食客外,大部分是不同宗姓的佣客,几乎成为依附农民的同义语。
从王莽末年田庄主把大批宾客武装起来这个事实,也可以说明宾客对主人已有了很强的依附关系。
宾客地位下降,转而发展成为田庄主的部曲佃客的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马援役使宾客从事“田牧”事。
西汉末马援“亡命北地。
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
后又“转游陇汉间”,使宾客“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
万斛”。
东汉初,马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很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光武)帝许之”。
马援与宾客的关系,按《水经注·河水》的记载:“马援请与田户中分以自给也”,已完全转化为地主与佃农的关系。
总之,汉代田庄人口的发展是以田庄的发展为基础的,田庄的发展又促进了田庄人口的发展,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