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李慧【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教学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多元化教学法组)和对照组(系统讲授教学法组),通过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考查等对多元化教学方法在“藏象学说”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多元化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学生普遍认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知识,并在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中得以体现;多元化教学法组平时作业和考查成绩明显优于系统讲授教学法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教学法有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藏象学说”.%[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on the teaching of the "doctrine of viscera state" i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Research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the multiple teach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systematic instruction group),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on the teaching of the "doctrine of viscera state" i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students' questionnaire and the test of learning achievement.[Results] 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activate the atmosphere ofclassroom,enhanc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students,students generally think 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 is helpfulto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knowledge of the "doctrine of viscera state",and is reflected in the homeworks and the test of learning achievement,the homeworks and the test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ystematic instruction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P <0.05).[Conclusion]Th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 is helpful to improvethe teaching mode on the "doctrine of viscera state" in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bility of cognition,so that students can fully and deep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doctrine of viscera state".【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1)007【总页数】3页(P632-634)【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多元化教学法;研究与实践;教学改革【作者】李慧【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 31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0《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特有的以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神、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标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对诊治疾病和养生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反转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 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设计
反转课堂案例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设计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老师的引导教学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外通过各种资源自学知识,并在课堂上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反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依靠传统文献和经典著作,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抄写来完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限。
而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通过网络课件、多媒体演示、音视频资料等形式,向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
教师也可以借助教学平台进行跟进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
其次,反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借助课堂互动和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一般会涉及到大量的经脉穴位、证候辨析等知识,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记忆。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实验操作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接触到知识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记忆和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耳穴刺激的效果,从而更容易理解经脉穴位的作用和位置。
最后,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教学效果差。
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课堂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加互动性,提升教学效率。
综合来说,反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通过课堂实践和互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
《中医病因。
外感六淫》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2号参赛选手,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中医病因-外感六淫"。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6个方面进行陈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介本教材是由何晓晖等主编的“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
它是中医学科的核心课程,是中医其他学科的基础.(二)教学内容由于外感病因中六淫是全章节的基础,所以对六淫的基本概念,六淫与六气的关系以及六淫致病的特点需熟悉掌握,并正确运用辩证求因的方法,论治疾病。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悉六淫的基本概念;掌握六淫与六气的关系及致病特点。
能力目标:能通过症状找病因,正确运用辩证求因的方法情感目标:使学生能轻松愉快的学习,并增强对中医专业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六淫与六气的关系,以及六淫致病特点;教学的难点是灵活的运用“辨证求因”的方法论治疾病。
二.学情分析1.学生初次接触中医医学课程,理解有难度但有兴趣2.中医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容易疲劳厌倦感.三.教学方法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我将采用 1、情景联想法2、提问探究法3、讨论分析法 4、临床实践法;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主线以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临床实践为主四.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学会使用循序渐进法、对比总结法、加强练习法及分析讨论法进行学习五.教学过程(4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将情境真实化,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我构思了以下六步来组织课堂。
(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照片,让其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通过联系生活,情景想象,集体发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进而感悟,使其顺利的把季节与大自然气候联系起来。
这样就构建了本节课的初始概念—六气学说,从五季引申到六气.达到入题效果。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习中医药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与辨证论治等。
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探索中医的奥秘。
四、教学资源与支持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
这包括教材、讲义、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料,以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我们还拥有一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成长,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五、评价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实践活动三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程。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支持条件,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也期待学生们能够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掌握中医精髓,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说课稿(1)《中医基础理论》说课稿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设计
阐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以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内伤病因对 机体的影响。
病理机制
病因病机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
介绍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以及 津液代谢失常等病理机制,阐述疾病的发 生、发展和转归过程。
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阐述疾病的预防 和调护原则。
03教学方法与手段源自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针灸疗法的科学性
介绍针灸疗法的历史渊源、作用 原理及现代研究成果,增强学生 对针灸疗法的认同感和信心。
05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中医基础实验操作
包括针灸、推拿、拔罐、 艾灸等常用中医技术的实 验操作,通过模拟练习培 养学生实践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
通过中药药理实验,让学 生了解中药的药效、药代 动力学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方面的知识。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及标准
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综合计算得出总 评成绩。
总评成绩标准
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特别说明
对于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和小组讨论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的学生,可适当加分。同时,对于期末考试不及格的学生 ,可提供一次补考机会。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在实际应用 中的具体体现和作用。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以图文 并茂的方式展示中医基础理论的 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积极性。
播放教学视频
播放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的优质 教学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
《中医基础理论》案例式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研究 内容主要分两大部分 :
11 编撰适用于 《 .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 的案例 参考资料 ①在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实践中思寻需要案例 论证 的 关键理 论;②查 阅古今医家临床治疗验案,选择 能够论 证中医基础 关键理论 的临床验案 ;⑧对临床验案根据需 要进行 典型化 、适用性处理 ;④根据教学实践经 验,以
2 研 究 思 路 和 方 法
21 研究思路 针对 固有的传 统教学模式 的不足 ,本课 . 题 提出把 广泛应用 于临床实践 的案例式教学引入到 《 中 医基础 理论》的教学 中,以案例分析来论证理论,并且 要不据 一格 、灵活应用 。因此 ,我们从源头设计方案、 在课堂实践中实施 、通过 问卷调查发现 问题 、不断充实 完善方案等等系列措施 ,着重在于解决如何设计出更为 符合 《 中医基础 理论 》课程特 点的案例式教学方法,使 中医基础理论 的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 22 研究 方法 .
◎呷
运O D; U教 CF AC 程意  ̄ I O [ "
第第・1 2 0・0 0 2下刊 91第期 1 期半 1 总6 卷月 月 年
Hale Waihona Puke 《 中医基础理论 》案例 式教学改革 方案探讨
杨巧芳 任秀玲 张曾亮 杨景月 李永乐
摘 要 :《 中医基 础 理论 》是新 生入 学接触 的 最基础 的 专业课 程 ,对于 专业 兴趣 的培养 和专 业 思想的 稳定 至关 重要 ,进行 教学 方 改革 、努 力 提高 课堂教 学效 果具有 重要 意义 。本文对 《 中医基础 理论 》案 例式 教学方 法研 究进行 探讨 ,从 实施的 理论意 义到研 究 的内容 、方案 进行 阐述 , 并举例 论证 ,充分 说 明案例 式教学 在 《 中医基 础理论 》 中应用 及进行 教学研 究 的重要 性和必 要性 。 .
基于BB平台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
验 教学 的质 量 。 四、 针对 生物 科 学专 业 。 完 善实 验考核 体 系 目前 我 校 分 子生 物 学 实 验 还 没 有 纳 入 单 独 考 核 范 围
革 了考 核办 法 。评 定考 核成 绩 ( 占4 0 %) , 书写 实验报 告成 绩 ( 占4 0 %) , 实验前的预习、 提问的成绩( 占1 0 %) , 在实验考试 中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 占1 0 %) , 综合以上几个
然后听取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反馈 。结论 : B B 平 台的使 用丰 富了教 学资源, 提 高 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 延伸 了课 堂教 学, 节约 了课 堂时间, 提 高了教学质量 , 更便 于教师因材施教 。因此 , B B 平 台的 引入 , 促进 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 是值得
深入 推 广和 更 多尝试 的 。 关键词 : B B 平 台; 中 医基础 理 论 ; 教 学方 法 中图 分 类号 : G 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4 ) 1 卜0 0 3 9 — 0 2
( 北京 中医药 大学 , 北京 1 0 0 0 2 9 )
摘 要: 目的: 探讨B B 平 台在 中医基础理论教 学 3中的使 - ' 用效果 , 为 中基课程教 学改革提供 思路与借鉴。方法 : 在教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室全体教师的参 与下, 对B B 平 台从课程设计、 课程信 息平 台研发、 课程 资源建设、 平 台测试评估等 四方 面进行建设使用 ,
2 O1 4年 3月 第 1 1 期
教 育教 学论 坛
E DU C ATI ON TE ACHI N G FO RU M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教学设计一、前言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性学科,是中医临床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是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内容,更符合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本教学设计旨在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提供参考,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学科内容和发展特点;2.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知识,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学说、诊断学说等;3.能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和诊断一般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教学内容1. 历史渊源1.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和发展;2.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2. 基本概念1.阴阳五行学说;2.气血津液理论;3.脏腑经络理论;4.病因病机学说;5.诊断学说。
3. 学科内容1.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及应用;2.气血津液理论的理论及应用;3.脏腑经络理论的理论及应用;4.病因病机学说的理论及应用;5.诊断学说的理论及应用。
4. 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讲授中医基础理论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学科内容和发展特点;2.病例分析:通过临床病毒的实例,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的应用;3.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中医基础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1.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2.讲义: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教学讲义;3.实践操作:中医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视频。
五、考核评价1.学生参加课堂互动和讨论:占总分的30%;2.学生参加病例分析和案例分析:占总分的30%;3.学生完成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占总分的40%。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时间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第一天中医基础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特点理论讲解第二天阴阳五行学说理论讲解 + 病例分析第三天气血津液理论理论讲解 + 病例分析第四天脏腑经络理论理论讲解 + 病例分析第五天病因病机学说理论讲解 + 病例分析第二周时间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第一天中医诊断学说理论讲解 + 病例分析第二天中医基础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关系理论讲解第三天实践操作1 实践操作第四天实践操作2 实践操作第五天总结和案例分析理论讲解 + 病例分析七、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得更加深入和具体。
基于BOPPPS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为例
基于BOPPPS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为例王飞;章莹【摘要】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内涵是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从BOPPPS教学模式来看,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过程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依据BOPPPS教学模式,笔者以《中医基础理论》中病因——七情内伤为例,深入研究了BOPPPS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设计中的运用过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特点适当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01【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式;中医基础理论【作者】王飞;章莹【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姚荷生研究室江西南昌 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4【正文语种】中文1 研究背景“教案”是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教师对课堂的设计方案。
从“教案”设计指导思想上看,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从“教案”设计水平上看,老教师普遍水平较高,而青年教师普遍水平不高,部分青年教师甚或不知“教案”为何物。
其他如不重视“教案”的价值与作用,没有、不拿或拿着不全的“教案”上台授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基于以上情况,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而课堂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因此,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任何设计都必须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才能进行。
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习者发展为中心”作为基本原则,即把握“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内涵是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基于此观念的转变,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很多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1,2],国际上更是不乏优秀的教学模式[3,4]供国内借鉴和参考,经典的美国SIOP[5]、加拿大BOPPPS[6]等教学模式更是受到广泛关注并陆续被引入到高校教师培训和教学实践环节中。
课程思政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课程思政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析摘要:在课程中,要强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是基础医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在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在注重学生掌握深厚理论知识的同时,前沿进展和应用实践知识的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必不可少,同时与当今提倡的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理念不谋而合。
同时,结合课程思政的元素,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自身只有具备雄厚的理论基础,拥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理念,才能体现于教与学的创新上。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学设计要想引导出富有创新性的教学过程,就必须关注最新的科技动态、科研成果,具有前瞻性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研究的主导思想。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校教育新模式,对医学基础课程提出新的要求。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应用引言课程思政教育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程教育格局,形成协同效应,以“以德育人”为根本任务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贯通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中医理论学是中医学基础学科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将思政教育融入其教学与实践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守正创新,坚定中医信念,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1.中医基础理论学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通过与教学内容的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中医基础理论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融合了中医基础理论学、方剂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中药化学等多学科内容,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运用的桥梁。
通过中医基础理论学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常用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基本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为学习中医药各专业课程、从事中医药研究奠定基础。
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类课程课堂教学应用的探讨_刘晓亭
250第15卷 第5期 2013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5 May,2013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体现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所谓改革应该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科学规律指导下,以塑造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的,赋予课堂教学方法以思想和内涵,并在此前提下进行。
同时,必须在适合本学科教学特点的前提下进行。
以目前国际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类课程课堂教学应用的探讨刘晓亭,白增华(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摘 要:PBL 教学法是现代教学方法的标志,中医基础类课程的问题怎样设计?如何讨论?是保证PBL 教学法有效应用的关键。
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完全掌握本学科的教学能容。
所以,问题设计要有系统、整体特点。
先进教学方法应用的关键在于“方法”要有的放矢。
先进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学方法的载体,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必不可少。
给先进的教学模式赋予生命,才能发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PBL 教学法;经络腧穴学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5- 0250- 02收稿日期:2012-11-17作者简介:刘晓亭(1960-),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Discussion of Transplanting PBL to Classroom Teaching on Basic Subjects of TCM LIU Xiaoting,BAI Zenghua(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 Liaoning,China)Abstract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was thought to be the symbol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 PBL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basic subj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fact, the key point which affects th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is how to set proper driving questions, scaffolding and discussion on basic subjects of TCM. We design the whole content integratedly and systematically based on the discussion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 of TCM. We emphasize here that the study of syllabus and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basic subjects of TCM should be put in the first place. This process could be described as a life-giving process to the advanced teaching mode to let it play an important role.Key words :classroom teach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时间、自主性开放流程。
授课教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一、教案名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4.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病例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八、教学时间:2学时九、教学重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十、教学难点:1.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十一、教学准备:1.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案。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十二、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3)气的中介作用及其意义。(约5分钟)
(4)天地精气合化为人:生命产生的哲学观和医学观的比较。(约10分钟)
3精气学说对中医学的影响
(1)对中医学精气学理论的影响:①对精为人体生命本原的影响;②对气的运动、信息载体、“气本一气”理论的影响。(约20分钟)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2003名师精编优秀教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01课程名称中医基础理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孙广仁主编绪论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简述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重点难点思考题
1重点:证、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2难点:①证的基本概念:证,是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是中医治病的依据。②证的时相性与空间性特征:证反映疾病的阶段性本质,表明了其时相性特征;证反映疾病不同类型的本质,表明了它的空间性特征。③辨证:是通过分析综合疾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确立一个“证候”概念的思维和实践过程,不是指“辨析症状和体征”,与其后的“辨症求因”之“辨症”的涵义不同。
课 题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
授课时数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的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
2掌握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规律及其相对性与绝对性。
3了解阴阳概念的形成过程;
4了解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
教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论文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探讨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河南南阳473004【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际课堂教学工作进行探讨,综合采用案例启发式、讨论式、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为培养新世纪中医药人才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043-02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的改革,注重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中医学愈来愈受到重视,而中医基础理论则是学习中医的基础学科之一。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日趋丰富。
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践改革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新世纪中医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07年以来,在从事教学过程中主要从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实践,现就这两个方面做一浅探。
1.教学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但是由于其内容抽象古朴,文字简练而哲理深奥,对于由高中数理化学习而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难于掌握其精要。
故在做教学设计的时候,根据教学大纲、课时安排等,制定讨论课时次数、内容、时间等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尤其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近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对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等章节由教师讲解为主。
在讲解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教材上单一的理论知识,适当的加入病案,对某些教学情景的具体描述,来增加同学的学习兴趣,便于其理解。
此外,我们也可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病因病机学说中,对情志疾病的讲解中,可以先讲述范进中举而发疯的故事来讲解“过喜伤心”。
而针对其他章节,如第一章中的精气学说、第六章中的其它病因、第九章中的养生等均可由学生自学,由教师布置自学思考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
组织课堂讨论检验自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如:平素意外伤害病因、治未病与现代预防理论相结合等等。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创新尝试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及创新尝试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医学的根基,是学习和运用中医知识的基本要求。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整体观、辩证论治思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内容,对于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师主导、学生 passively接受的问题,学生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有限。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学中需要进行创新的尝试。
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通过互动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可以多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小组项目,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
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
在讲授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时,可以选取一些实际病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症状和辨证,找出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中医辩证论治思想的理解和记忆。
也可以引入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将中医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通过展示一些中医治疗现场的视频,或者介绍一些成功的中医治疗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可以通过参观中医药材市场、中医医院等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医的独特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中医治疗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创新尝试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创新尝试是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模板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科一年级中医学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节课45分钟,共计2课时四、授课教师张某某(教授)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学会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因、病机、病证。
(3)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合作探究、巩固练习等环节,提高学生的中医理论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培养热爱中医事业的专业情感。
(2)树立正确的中医观念,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中医精神。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病因、病机、病证的分析方法。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病因、病机、病证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
(2)中医诊断的实际操作技巧。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以中医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案例为引子,如中医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的新课。
2、新知讲授(20分钟)(1)授课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病证等。
(2)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详细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知识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合作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具体病例,讨论其病因、病机、病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各小组给出自己的分析结果,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4、巩固练习(10分钟)授课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解答。
5、拓展延伸(5分钟)授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与现代医学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教学设计 (2)
中医基础理论第九版教学设计介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的必修课程。
本教学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教学目标1.熟悉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理论等。
3.能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
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医学基础理论1.中医学基本概念2.中医学发展史3.中医学思想体系4.中医学病因病机学说5.中医学治则治法6.中医学辨证论治学说第二章中医诊断学1.中医四诊法2.中医望诊3.中医闻诊4.中医问诊5.中医切诊第三章中医方剂学1.中药学基础知识2.中药炮制3.中药性味归经4.各家方剂及其应用5.中药药性与配伍教学方法本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讲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教学评估本教学采用成绩评定制度,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
其中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20%左右,作业占总成绩的30%左右,考试占总成绩的50%左右。
同时,为了更好地评测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将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给予额外加分。
总结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系统性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更好地适应和贡献于当代中医学发展的需要。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教案标题:中医基础理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2. 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3.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内容。
4. 培养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的概述- 中医基础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范围- 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2. 阴阳五行- 阴阳的概念和相互关系- 五行的含义和相互生成、相互克制关系- 阴阳五行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 气血津液- 气的概念和分类- 血的特点和生理功能- 津液在人体中的作用和调节4. 脏腑经络- 五脏六腑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经络的分布和功能特点- 脏腑经络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和概念。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中医基础理论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3.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等。
2. 作业考核: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材料、写作业等,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3. 考试测试:安排定期测试或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如《中医基础理论学》等。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辅助教学。
3. 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中医实验设备和材料,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3.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相关知识,为日后的中医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一、课程介绍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习的基石,它涵盖了中医对人体的认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理论。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理论、以及辨证论治的方法。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并应用中医基础理论,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理解并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并掌握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及诊治方法。
3、学会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4、培养学生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中医基本概念:讲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
2、阴阳五行学说:讲解阴阳学说的含义和应用,五行的含义和作用。
3、脏腑经络理论:讲解脏腑的功能和关系,经络的循行和作用。
4、病因病机理论:讲解疾病的产生原因和发病机制,包括外邪、内因、病理产物等。
5、辨证论治:讲解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中医病例,使学生了解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发表观点,提高学习效果。
5、课堂互动: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论文阅读、案例分析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本课程共分为16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具体教学进度如下:1、中医基本概念(2课时)2、阴阳五行学说(2课时)3、脏腑经络理论(2课时)4、病因病机理论(2课时)5、辨证论治(2课时)6、针灸推拿实践操作(4课时)7、复习与总结(2课时)中医基础理论课件一、概述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概念,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临床知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中医基础理论》是现阶段中医学习的入门级课程,也是中医学专业知识架构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将对学生对整体中医理论的掌握程度产生直接影响。
该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基础理论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提升中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
标签: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中医思维《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作为中医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中医学的入门级课程,是中医学中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
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的理论有着明显不同,属于自然科学的行列,有着独特的逻辑框架与思维形式。
现阶段各中医学院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更注重对数理推论的讲授,而学生尚未对中医学有成熟性认识,因此出现较多问题。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宜教学方法,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成为中医教育中需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1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基》课程属于自然科学课程中的一种,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有着相对特殊的逻辑思维与理论体系,其与现代的科学性理论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代科学注重精确性分析、树立推论等内容[1]。
现阶段我国中医教育中通常会使用直观教育方法开展《中基》教学,更加偏向于数理的推论,学生在初接触本课程的时候,极易产生较多问题。
课程理论性、抽象性较强,学生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兴趣淡薄,缺少学习积极性;中医的逻辑思维方式相对特殊,学生在思想转换上存在一定障碍;近几年来中医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与现代西方相比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反差,使得学生对专业的信心不足;中医教育中依然使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学生对中医中的“取象比类”原则还难以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2 《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方法2.1 从传统文化入手,促进中医思维的渗透中医学源于我国传统医学对人体的反复性实践与验证而得出了理论总结,其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源于临床实践,强调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理论来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并融合阴阳五行等古代哲学的逻辑思考方式,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联系十分密切[2]。
我国历代的著名中医,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医学领域中,文学与医学的互通现象十分常见。
但是在目前的中医教育中,学生多来自理科,长期以来他们习惯于理工科的数理化的思考方式,对传统文化与思想等掌握程度不高,因此并不能较快的适应中医的类比与意象思维模式。
教师需在开展《中基》课程中,从传统问题入手,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中医思维逐渐渗透。
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较多的中医学内容,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中灵活添加案例、典故等,通过巧妙地引申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中,涉及的中药类型有100多个,方剂则包含50多个,在讲解“异病同治”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将《红楼梦》中黛玉进贾府的故事作为课前导入[3]:黛玉进府,问她吃何药,答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听闻便说自己也在吃。
其中的人参养荣丸是由人参、白术、当归、茯苓、五味子、肉桂、陈皮、远志、杭芍与甘草等配制而成,具有养心安神、益气补血的功效,黛玉服用目的在于治疗体弱多病的病症,而贾母则是追求其延年益寿、滋补气血的功效,这就是中医的“异病同治”。
在讲到“七情致病”的内容时,教师可引入范进中举的故事,讲述范进喜极而癫狂的情况,由此引入七情致病的课程内容。
从传统文化与典故入手,有利于将抽象的中医学知识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从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联系现代医学前沿,注重中西医的交融中、西医是两种对立的医学理论体系,针对同一种病症有着不同的解释与看法。
中医善于使用宏观、感性的语言,而西医则强调微观、理性的语言,两者各有特点,也有相通的地方[4]。
在中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融入西医的部分理论与观点,并通过现代医学语言对中医学进行分析、阐述,使得学生能够读懂、读透。
例如在“中医阴阳概念”的讲解中,教师可将阴阳相关理论同现代免疫学知识联系起来,古代为预防狂犬病,会在身体上涂抹病狗大脑,为预防天花,会将天花病患的皮肤制成粉末,并将其吸入可有效预防天花。
这种预防性免疫的理论,与西医是一致的,中医的“阴阳失调”“顾护卫气”,分别对应着西医的“免疫紊乱”“提高免疫力”,而中医治疗使用白术、黄芪等,西医使用的为胸腺素,两者无本质区别[5]。
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医学的相关理论,有利于从不同的视野对中医学做出阐述,同时也推动了中医学的有效结合。
2.3 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水平①实验教学法。
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层次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能够将学生习惯逻辑与中医思维良好衔接起来。
实验教学方式更加的直观性、形象化,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既有利于实现对中医学知识的更深层次掌握,通过实验这一环节对課本理论进行有效验证,可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设计实验课程时,需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验方案合理设计,不可生搬硬套,需保证实验内容的实效性,为学生的科研能力与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
例如教师可设置“观察注射参麦注射液小鼠游泳时间”的实验[6],观察补气药物对生物的影响。
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促进学生对中医学理论更深层次的理解。
由于中医学研究对象为人体,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实现对知识的切身体会。
例如在“体质”课程的讲解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分析自我体质,并做出针对性调理方案与养生计划,在“脉象”课程学习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们与同桌、前后桌等互相把脉,不断积累认识和经验,为中医的诊断奠定良好基础。
②案例教学法。
在中医学教学过程里,教师可引入案例教学的模式,以“病例”为课堂主线,并通过问题的导向,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思考与能动探究。
这种教学方式的目的在于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培养学生的诊断与临床辩证的思维。
教师可在课堂中以病例作为导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讨,并最终以课堂成果演示的方式对知识进行总结,有利于促进学生们思想的的交流。
如在講解“病机的阳盛格阴”一课中,教师可列举“68岁,男性患者,持续发烧12 d,呈昏迷状态”的例子,其意识不清醒、面色灰青,经过检查后发现病患的腹部拒按,大便中含少量黄水,利用承气汤将其治愈。
这一个案例可作为课堂内容的导入,并有效地证明了阳盛格阴的病机,有效将学生对釜底抽薪法、试探法的理解[7]。
教师可借鉴《岳美中医案集》《老中医经验材料》《医学中参西录》等,注重所选案例与课程内容的贴合,同时还需选择代表性强的病例,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③问题情境教学法。
中医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里,受到传统文化、生活哲理等影响较多,其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医学哲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十分的密切。
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将生活常见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共鸣。
例如在“阴阳学”中的“阴虚则寒、阴虚则热”理论,理论相对较为抽象,理解的难度较大,教师可结合《皇帝内经》中的“水火,阴阳之征兆”理论对知识进行及解释,将阴虚则热比喻为在大锅烧水的时候,水少不足,而火力却旺盛;将阳虚则寒比喻为釜底无薪,没有火力而导致寒冷。
在讲解“寒主收引”理论的时候,教师可引入“热胀冷缩”这一概念;在讲解“湿气与毒气”的时候,可以引入潮湿事物易变质、发霉这一特性来解释人体湿气与毒气之间的关系[8]。
总而言之,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知识点即抽象又朴实,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是学生产生类比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4 灵活应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多种教学工具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如果仅仅依赖传统教学手段,很容易导致课程的枯燥、乏味,单一式教学手段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中医学教育,为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充分的利用网络、电脑等教学工具,提升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阴阳的消长”一课中,教师可利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阴阳鱼,并根据其运动形式来解释阴阳中的动态消长理论;使用多媒体将静脉运行、分布路线等利用动画形式呈现出来,提升抽象知识的直观性、生动性。
学生们普遍会对新型事物比较好奇,学生可利用微信、微博等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网络平台,分享学习经验与体会内容,学生还可利用这些APP向老师进行提问,并在网络上答疑解惑,实现无障碍交流。
3 结语《中医学基础理论》这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师应当基于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并展现出课程教学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将教师的“教会”转换为“会教”,将学生的“学会”转换为“会学”,从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中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1] 崔姗姗.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四个结合[J].光明中医,2015,2(6):424-426.[2] 吕翠田,崔姗姗,梁鹤,等.《中医基础理论》PBL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0(15):91-93.[3] 徐薇,贺松其,安海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2(9):109-110.[4] 利顺欣.论《中医基础理论》绪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及意义[J].光明中医,2016,11(17):1668-1669.[5] 利顺欣.《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堂课课堂教学构思与实践[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9):226-227.[6] 陈咸川,董燕萍,顾娟,等.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升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2(11):116-117.[7] 唐元瑜,纪立金.基于揆度奇恒思维方法从受众角度论概念是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关键[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2(8):111-113.[8] 尹勇,李定祥.辩论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7,5(21):128-129.(收稿日期: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