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赠刘景文山行夜书所见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人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赞颂了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也表达了诗人对他的鼓励和支持。
本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美景,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古诗的韵味和魅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是,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古诗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体会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懂得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领悟古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五、说教法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韵味和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预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浓厚的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秋雨,将秋天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好,领略到课文的语言之美。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11个新生字,掌握13个新词汇的写法和读音,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喜欢上秋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雨的喜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课文中生动的描写,感受秋天的美好。
同时,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人格化、比喻和含蓄抒发情感等,这些艺术化的语言可能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学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秋天美景,理解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三、说教法一)情境创设法:我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能够兴致高涨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
二)朗读指导法: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会有策略地对朗读进行指导。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我会合理运用多媒体,以情景助读。
四、说学法本课的语言生动优美,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我会指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情境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研究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积累、感悟和运用知识。
五、教学过程略)在第一节课中,我会先介绍秋天,让学生感受秋雨的清凉和温柔。
我会通过整体把握,统领全文,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景,理解五彩缤纷。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语言之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我会采取以下两个方法:1.以境触情尽管时间可能已经过去,但我会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验秋天,例如去找秋天、画秋天、写秋天等一系列活动。
这样,学生就能够从生活中感知秋天的美好。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第1篇】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一、说教材:《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现代诗。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在本课的设计中,我以“美”为基调,以“赏”为主线,以“趣”为佐料,以“仿”为桥梁,旨在让学生久久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秋韵里,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愉悦身心的自主的渴望。
学法: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使学生初步接触诗歌,走进诗歌,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展开想象1.出示给同学们一片真实的美丽的火红枫叶,给同学们十秒钟时间欣赏,谈谈自己的感受。
2.展开想象:看了这枚枫叶,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会感受到叶子的美或秋天来了(一叶知秋)等内容。
3.接着欣赏秋天的美景图,(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成语描述秋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课文。
学生只听不看书,比比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听到了哪些好听的声音?并让学生试着模仿一下听到的声音。
学生应该很容易就会回答出来:落叶的唰唰声、蟋蟀发出的声。
其实不仅这些,书中还隐藏了很多美妙的声音正等着同学们去寻找呢!那就开始我们的发现之旅吧!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找到的秋的声音或能表现隐含秋的声音的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也可提出不懂的词)3.师生对话共同记录发现: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大雁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田野再唱一曲丰收的歌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说学情:三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
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力丰富,开始用自己的小脑袋瓜思考问题及发表自己的见解。
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1.认识“抖、蟋”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展开想象,从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中体会秋天的活力。
3.能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叮咛”、“歌吟”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唤醒体验1.师:孩子们,我们生活的北方四季分明。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繁茂,冬天白雪皑皑,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自己眼中的秋天)2.师:孩子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大自然,去听听秋的声音。
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3.师: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老师指导朗读课题。
二、热身环节——预习检测1. 师:大家看课文序号后面的这个“ * ”,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大家运用自己的智慧掌和小组团结协作来完成。
2. 师:先来考考大家的预习情况!请每小组的4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3.师:去掉拼音你们还认得吗?请每小组的2号起立,每人读一个词语。
4.全班齐读词语。
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感受到同学们预习的很棒!我们一起来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吧!(出示)①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说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体会浓浓的秋情。
说教学难点:仿照诗文的内容,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课前准备:收集秋天的声音、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2分钟)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请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能听到什么?学生配图说声音。
(1)提示:叶子飘落能听到什么声音?刷刷(出示枫叶词卡,生读)(2)口瞿口瞿(出示词卡,生读)这种描绘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3)嘎嘎、呼呼、叽叽、嘀嗒2、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挥笔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秋的声音。
请齐读课题。
把声音放低一点,再读。
二、初听秋声,初感秋意(4分钟)1.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读课文,听后说感受。
师配乐配画面朗读课文。
反馈:说说你的感受。
2.带着你的感受,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秋天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谁发出来的。
(生读读、画画)3.学生汇报:(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板书:黄叶话音(2)口瞿口瞿——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板书:蟋蟀歌韵(请大家看老师书写“蟋蟀”两个字,举起手,跟着老师一起写,注意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笔顺要写对,“蟋”字这笔是点,“蟀”字这点别落了。
)(3)大雁撒下的叮咛。
板书:大雁叮咛(4)秋风送来的歌吟板书:秋风歌吟指导读准歌韵、叮咛、歌吟等词;词语也有温度,请再读一遍,读出情感来。
三、细听秋声,再感秋趣。
(12分钟)1.学习第一节,指导学法。
(5分钟)(1)师导语: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我们不仅要读好词语,还要读好课文。
请自由练习读第一节。
(生自读)(2)谁来读?(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给“道别”换个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第1篇】《赠刘景文》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赠刘景文》,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设计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赠刘景文》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金秋时节”中《古诗三首》的第二首古诗,它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
诗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
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因为这是二年级学生升入三年级学习的第二首古诗,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单元主题以及课标对中段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特制订本节课教学目标是: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意,从荷尽、菊残、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勉励之情。
教学重难点是: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设计理念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诗句入手想象画面、抓关键词语借助注释理解诗意、补充资料体会诗情、背诵积累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诗文进行对话,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三、说教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始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秋景入手,由生活走进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第【1】篇〗[设计理念]以读为主,辅以视觉听觉材料,引导学生感受诗句之美;仿写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声音,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秋天的诗文。
[说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秋虫的叫声等;教师准备可作课文朗读背景的音乐。
[课时安排]1课时。
[说教学流程]一、展示秋的色彩,引出秋天的声音同学们,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秋天是一个色彩的宝库。
请看,(教师出示搜集的各种秋天色彩的,边展示边讲解)秋天的天是湛蓝的,万里无云;秋天的月是明亮的,皎洁如玉盘;秋天的树林是五彩缤纷的,黄叶飘飘,红叶似火,劲松苍翠,古柏更加郁郁葱葱......秋天不仅是一个色彩的宝库,它还是一个汇集无数种美妙动听声音的宝库。
这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这座宝库,去聆听那些美妙的声音,去品味浓浓的秋意。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全文。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3、说说课文具体写了几种秋天的声音,还写了什么。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1、品读课文第一节,学生朗读,教师播放树叶飘落的声音,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头脑中浮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继续品读课文第2、3小节。
3、全班齐读课文第4、5小节。
4、教师继续播放课文中没有写到的秋的声音:雨声、树林里果实掉落得声音、树叶碰撞的声音、小动物在草地上跑动的声音,等等。
同学们,秋天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现在请你来写一写你听到的声音。
怎么写呢?你可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先写声音是谁发出的和怎样发出的,再用拟声词模仿这种声音,最后对这种声音进行想象;除了这种写法,也可以依自己的想法来写。
学生写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7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夜书所见》。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夜书所见》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本组课文以秋为载体,描绘了秋的美景,传递了秋的思绪。
诗人叶绍翁在诗中描绘了秋夜的萧瑟,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向着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他们能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但对于古诗中表达的感情还较难体会,需要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语言直观等方式帮助学生明诗意、悟诗情。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了解和学情的把握。
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古诗。
2.通过想象与交流,理解诗词大意,体会思乡之情。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3.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四、说教学方法在教法上,通过朗读法、对话法、多媒体教学法,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教法引路,用学法践行。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用读、思、议、品的方法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我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上课伊始,出示《静夜思》背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我的导入语设计如下:孩子们,看着画中的明月以及抬头望月的背影,你想起了哪首诗?李白在夜晚看着月亮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书所见》也是诗人在夜晚写的。
这样导入可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形成阅读期待。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本课伊始,我将从朗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以“心灵大冒险”为游戏背景,设置字词关和节奏关两个关卡。
然后,我会给学生范读古诗,随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出节奏。
读毕,进行闯关检查反馈。
字词关,学生尝试挑战初读全诗,在此基础上,强调“促”及多音字“挑”的读音。
《秋天的雨》说课稿
《秋天的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的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秋天的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秋天的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这篇课文也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他们对于一些较难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体会。
此外,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认识“钥、匙”等 8 个生字,会写“盒、颜”等 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 14 个词语;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等方式,体会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秋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赠刘景文 说课稿(统编版教材)
《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赠刘景文山行夜书所见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赠刘景文山行夜书所见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说课第【1】篇〗设计理念本课我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作为说教学目标,确定了“初读古诗,正音划分节奏”“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古诗”“结合配乐、动画诵读想象,感悟诗情””“采用表演、写话来加深理解”等教学环节来实现以上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分析《夜书所见》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其中一首。
《夜书所见》这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本首诗和学生的生活经历距离较远,教师要多营造情景,通过感情朗读、表演来等方法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虽然有了古诗阅读的基础,但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对于古诗的理解、思想感情的体会能力还很不足。
本节课,需要他们通过画面、音乐,以及诵读、表演等,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说教学目标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4.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说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说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说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你读过哪些古诗?(让自告奋勇的的同学背诵古诗。
教师进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2古诗内容丰富,其中有不少是思念家乡的。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就是其中很有名的一首,今天就让我们学习。
3.教师用课件展示《夜书所见》,然后介绍叶绍翁的生平。
(如果学生课前搜集过叶绍翁的生平,也可以让学生来介绍。
)4.解题:题目的意思是写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
5.我们知道诗人客游在外。
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
《秋天的雨》说课稿(通用5篇)
《秋天的雨》说课稿〔通用5篇〕《秋天的雨》说课稿〔通用5篇〕《秋天的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秋天的雨》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
课文文质优美,是学生积累语言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
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秋天"这个专题,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秋天的美妙,感受课文语言的魅力。
《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上写秋天,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写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事物有观察,但是此阶段学生并不会仔细、耐心观察事物,因此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并未有深化理解,本文的景物特色正好能将学生带入场景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才能。
三、说教学目的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进步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语言感悟、积累和运用的才能。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3.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p 和教学目的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为:【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课文描写的景物特点。
【难点】激发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课开场,我会以谈话的方式询问学生最喜欢哪个季节,根据学生的答复,导入课文《秋天的雨》。
此阶段的学生擅长表达自己,乐于表达自己,运用谈话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紧接着我会请学生按照以下的引导,完成对生字词的学习:先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解惑后同桌交流;最后老师集中教学生字新词,学生再次齐读课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会认“抖、蟋、蟀、振、韵、掠、吟、辽、阔”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说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资料库课前搜集:1.蟋蟀的相关资料。
2.毕国瑛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新课导入,板书课文题目导入语: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读这首诗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听听,秋的声音》,去倾听秋天里的美妙声音!(二)资料分享1.蟋蟀的相关资料。
2.毕国瑛的相关资料。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清单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读一读:借助课文中标注的读音大声朗读三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词语每个读两遍。
新词如下:蟋蟀、振动、歌韵、掠过、歌吟、辽阔容易读错的: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听听,秋的声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写出了。
(二)组内交流交流内容: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三)全班展示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四)出示自学清单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声音的?三、后教环节精彩预设与点拨预设1会认字提示:吟:是前鼻音的字,不是后鼻音的字;蟀:声母是sh,不是s。
点拨:联系生活,学习“抖、蟋、蟀”。
预设2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的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听听,秋的声音》的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进行的是三年级语文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的说课。
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美文,描写了秋天的各种声音,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景象,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一、教材分析《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它通过描写秋天的各种声音,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美丽景象。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课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还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o学习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秋天的景物和声音。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象,理解课文中描写秋天声音的句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秋天的景物和声音。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o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美。
o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法:o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内容。
o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播放一段秋天的声音录音(如落叶声、鸟鸣声等),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
•听完后,引导学生讨论: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引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雨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秋天的雨》。
本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
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的串起来,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
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因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缤、枚、争、勾、喇、叭、厚、曲、丰”等11个生字。
会写“盒、颜、料”等13个字。
能读写“颜料、淡黄、丰收、一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喜欢秋天,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而优美。
所以,制定这个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对具体语言的掌握,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阅读课文。
通过对课文的生动描述,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拟人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事,或含蓄地抒发感情。
这些艺术语言会给学生理解造成困难。
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和人物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秋日美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第三,说教学方法(一)情境创设法一位教育家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兴致高涨地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
(二)朗读指导法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应达成的重要教学目标,老师必须有策略地对朗读进行指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说教学重点: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课时:1课时说教学过程:导入语:我们在《秋天的雨》中,欣赏了秋天多彩的颜色、品味了秋天好闻的气味,真是令人陶醉!这节课,我们再走进秋天,去听听秋天美妙的声音!听——一.范读,听秋声。
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读后,问问学生“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读好“听听,秋的声音”(后一个“听”读轻声,“秋”稍重稍长,但气息不要断),读出一些味儿。
3.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读完可以提问学生,学习这首读要达到什么目标(一是有感情朗读;二是想象交流体会;三是接着写几句)。
二.默读,说秋景。
1.自由读,多读几遍,必要时,老师可以领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2.默读,想象画面,并说说“仿佛听到什么声音”或“看到什么景象”。
三.诵读,表诗情。
问:读完了诗歌,你觉得作者喜欢秋天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呢?1.自由朗读。
2.比赛朗读。
四.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小组合作,按照下列句式,把听到的声音用诗的语言表达。
句式:听听,/秋的声音,/,/“”,是道别的。
/生:听听,/秋的声音,/燕子拍拍翅膀,/“喳喳”,/是和北方的家道别的话语。
/3.把说的,按照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五、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一、教材简说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一、说教材《赠刘景文》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苏轼。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二、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4.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重点)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难点)四、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
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刘景文》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擎、残、犹”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赠刘景文》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
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
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
因“文”悟“道”,因“道”学“文”。
“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
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
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
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四、指导诵读诗句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设计理念】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
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设计设计】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1.现在正是金秋十月,瞧,深秋正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了.2.出示关于深秋的图片。
3.看,这深秋时节,满山的枫叶红了,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山行》,我们还背过一些和秋天有关的古诗呢,谁起个头儿,带大家一起来吟诵吟诵。
(生吟诵《山行》、《暮江吟》。
)4.老师这儿还一首秋天有关的古诗,请你们来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好吗?把诗读准确,读流利。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1.指名朗读古诗。
2.再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3.请学生交流,可以是诗中的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或者一个词。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引导:⑴观景感受深秋气息:①荷花谢:引导一个“尽”字。
(尽字表示没有了)这个尽字,在我们学过的一首《登鹳雀楼》的古诗中也出现过,“白日依山尽”,说的是太阳落山了。
那么花没有了我们可以说是──谢了。
②荷叶枯:引导一个“擎”字。
怎么样的动作可以说是擎?用手笔划笔划。
③菊花残:寒冷的深秋让人忍不住缩成一团,可是诗人感受到了残菊的与从不同,你觉得诗人他感受到了什么?虽然天气很冷,菊花可能都快凋谢了,但它的花枝像个小战士在和风霜在做斗争,它们一点都不怕冷。
(想像说话:这些残菊想跟这寒冷的天气说些什么呢?)⑵说理领悟深秋美好:①你知道君表示什么?是你的意思,对别人的尊称,因为这首诗是送给刘景文的,所以这里指的是刘景文。
②引导“最是”的理解。
(可以认为是“就是”的意思,表示强调。
)③橙黄橘绿能分开来解释吗?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橙子、橘子黄了,绿了,说明它们在深秋的时候成熟了。
④你最喜欢秋天什么样的景色?秋天有这么多美景,诗人为什么认为秋天最好的景色是深秋时候,是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时候?出示图片,小组讨论:A.它们颜色很漂亮,很鲜明,在深秋还有这么鲜艳的颜色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B.还能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⑶因为橙桔成熟,桔子的味道十分清香,飘满于天地间,也让人不禁称赞。
4.试着读读整首诗,把深秋的味道读出来。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1.读到这儿,让我们猜猜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吧,老师给你们三个提示。
这是一位北宋的大诗人,大文学字,曾在湖州当过知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句著名的诗词就出自他的笔下。
2.对了,苏东坡,苏轼。
苏东坡的这首诗是送给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刘景文。
读读他的诗,猜测一下刘景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为什么这么认为?⑴一个跟苏轼一样很有才华的人。
⑵从“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诗中体会出一个坚强、遇到挫折不肯屈服的人。
⑶这首诗写的是深秋的景物,刘景文可能是一个年纪很大的人。
3.出示刘景文的文字资料,请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刘景文:苏轼在杭州当知府的时候,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华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的交情很深。
苏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年纪已经很大了,差不多到了人生的中晚年了,可是还是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4.交流:(苏轼为什么要写这首诗给刘景文。
)⑴苏轼想用这诗鼓励刘景文你虽然年纪不小了,都过了中年,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
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就会迎来收获的季节。
⑶劝刘景文不要泄气,你看秋天的景色也很美,你的前途一定也会很美好的。
四、指导诵读诗句1.是啊,苏轼就是这样鼓励刘景文的,虽然刘景文离开了,但他每当想起远方的朋友,总会吟诵这首诗……2.受到了苏轼的鼓励,刘景文终于崭露了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十四字的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
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3.多元吟诵: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现在,让我们把这富有哲理的诗也送给你的同桌吧……让我们也把这首勉励的诗送给自己吧……也让我们把这首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诗送给在座的老师们……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1.谁说深秋就等于悲凉,谁说深秋就不美丽了,又是谁说深秋没有了芬芳。
教师配乐范读根据这首古诗意思编写的小诗:在那方荷花池里,花儿谢了,叶儿枯了,是深秋来了。
/在那层寒霜中,菊花败了,可是你看,那花枝还是顽强地在风中舞动。
是深秋来了。
/是橙子黄了,是橘子绿了,是深秋来了。
/淡淡的清香弥漫在你我之间,这不是最美丽的时候吗?/我爱深秋,是深秋告诉我,2.你想到了什么,请你们把它写下来,让我们继续在深秋中畅想。
3.请几位同学上台组成一支小诗队,畅谈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深秋感悟。
4.是啊,是深秋告诉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说课稿一、说教材:杜牧的《山行》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
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坐”的意思。
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山行》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
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三、说教法、学法:1.话激趣,营造气氛。
2.握方法,主动学习。
3.味想象,欣赏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秋天已经悄悄得来到了我们身边,睁开你明亮的眼睛看看,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生交流。
师小结:秋天,天蓝得像蓝宝石一样透亮,让人神往。
菊花怒放,千姿百态。
树叶呢,有的黄了,像缀满了金子,有的红了,红得像火一样,有的仍旧青翠,显得很顽强……多么迷人的秋色啊!在古代,诗人们为秋天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今天,我们学的《山行》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板书:山行,读题,猜猜山行的意思。
释题:在山上行走。
2.简介作者:第二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第三步、指导学法。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一些诗词,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古诗比较好?(自由说)2、出示学习指导:①读一读: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义字。
②动一动:运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词③想一想: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画出这些景物。
第四步、自学古诗。
(给予一定的时间)(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了解。
(2)合作学习,完成自学的任务。
(3)自学反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我会读_____我知道_____我不明白_____第五步、感知诗意,体会诗境1、诗人杜牧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这么多美景!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吧!随范读跟读古诗(出示图片,出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