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C卷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文言语段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A.圮:倒塌B.焉:句末语气词C.阅:经历D.棹:划船2 . 下列句子翻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柳宗元)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写景句,写小石潭周围的优美景色] B.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列子〉一则》)起先他弹曲子的时候下起了连绵大雨,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

[表现伯牙遭遇暴雨而鼓琴用来表达复杂心事]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张岱)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巧用白描,绘出雪景图]D.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诸葛亮)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可提炼出成语“临危受命”,意为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二、字词书写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喜欢在静秘的夜晚,看花好月圆,心动与想念划过的一瞬间,满含深情的眸光把彼此的心脉相连,把想念的字字句句染入风花雪月的片段,静守一抹繁华时光的惊艳,漾起细雨缠绵的呼唤,唯把温情的牵念倾诉与香笺,缠绵着相依相伴的眷恋。

(小题1)请写出加点字“瞬”和“眸”的读音:(2分)(小题2)选文画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1分)(小题3)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染”应查部。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C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C卷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16分)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拓荒(tuò)弥补(mí)给予(ɡěi)B . 余暇(xiá)阴霾(mái)家眷(juàn)C . 疆域(yù)勋章(xún)悼念(dào)D . 祈求(qǐ)安慰(wèi)归宿(sù)2. (4分)“你并不比我强”和“我比你强得多”分别是________句和________句,从句子的语气上来看,第________句比第________句强。

3. (4分)文学常识填空。

《旅鼠之谜》的作者是________,主要著作有《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之梦》《北极的呼唤》。

本文是一篇________,是科学和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篇幅短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4. (2分)下面对课文《犟龟》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作者善于抓住动物自身的特征进行生动有趣的描写。

B . 文中的小乌龟是个固执己见,不服劝导的小动物。

C . 小乌龟的“犟” 是可贵的信念,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著精神。

D . 文中蜘蛛的话衬托了小乌龟的执著、坚定。

5. (2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期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

B .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C .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多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二)及答案22 寓言四则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赫.拉(hè)爱慕.(mù)舍.然(shě)B.庇.护(pì)躇.步(chú)雕.像(diāo)C.凯.歌(kǎi)溉汲.(jí)粘.住(nián)D.中.伤(zhònɡ)蜘.蛛(zhī)喇.叭(lǎ)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身亡.所寄(死亡)凯.歌(胜利)B.庇.护(遮蔽,掩护)及.其家穿井(待,等到)C.国人道.之(讲述)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D.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若.屈伸呼吸(你)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4.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1)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2)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其他东西和现象。

()(3)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4)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5.综合运用。

(1)请给下列成语各配上另一个成语,结成对子。

(只填选项)守株待兔——()杞人忧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雪中送炭——()(备选:A.叶公好龙 B.缘木求鱼 C.狗仗人势 D.画龙点睛 E.精卫填海 F.锦上添花)(2)寓言都含有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你会得到什么启示?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

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雕.像(di āo ) 爱慕.(mù) 庇.护(pì) B .饶头.(tòu) 较.量(jiào) 喇.叭(l ǎ) C .凯.歌(k ǎi ) 粘.住(nián) 蜘蛛.(zh ū) D .崩坠.(zhuì) 溉.汲(gài) 躇步跐.蹈(c ǐ)2. 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募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B .“以己之常攻敌之短”是取胜的法宝。

C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D .求闻之弱此,不若无闻也。

3. 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平凡的人)B .奈何..忧崩坠乎?(怎么,如何) C .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 D .国人道.之。

(讲述)4. 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C .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 .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5.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C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D.你的要求我都能满足,即使你要星星月亮,我也给你摘下来。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6. 《伊索寓言》是一部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人,善于讲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名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参考答案:《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狮子》写蚊子在狮子面前夸口,终于战胜狮子,正当它得意忘形时却被蜘蛛吃掉了。

讽刺了那些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二、从《穿井得一人》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与同学讨论一下。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读懂《穿井得一人》,并指导实践。

参考答案:《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可轻信传闻,更不能盲目传播,说话要表述清楚。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三、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培育思辨能力。

参考答案:“杞人忧天”本来确实是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但理解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可以的。

其实《列子》之后的一些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

如李白《梁甫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这正是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

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

”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这个传说和“杞人忧天”这则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与抱负。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闻.而传之者……2.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3.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4.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5.奈何..忧其坏?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1.听说2.讲述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3.无,没有4.伤害5.为何,为什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含答案)第22课寓言四则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校量(jiào)喇叭(lǎ)粘住(zhān)B.雕像(diāo) 遵重(zūn) 虚荣(róng)C.庇护(bì) 爱慕(mù) 适用(sì)D.凯歌(kǎi) 宙斯(zhòu) 赫赫(hè)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吾穿井得一人()(3)国人道之()(4)不若无闻也()(5)有闻而传之者()(6)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闻之于宋君得一人之使B.及其家穿井及其日中如探汤C.闻之于宋君有闻而传之者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4.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常一人居外B.吾穿井得一人C.奈何忧其坏D.其人舍然大喜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一人居外/居功自傲B.奈何忧其坏/杞人忧天C.身亡所寄/亡羊补牢D.得一人之使/晏子使楚6. 根据解释,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因喜爱而向往表面上的光彩。

()(2)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3)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

()(4)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

()7.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爱慕:(2)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较量:8.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短语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1)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2)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

9.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吾穿井得一人(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10.翻译下列句子(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知识】1.阅读下在的文字,完成(1)~(4)。

赫拉身为掌管婚姻和家庭的女神,人世间的善男信女凡有祈祷,并以礼品奉献,必使其心想事成,因此赫拉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公正的神。

但是赫拉想知道她bì护的凡人对她的公正有多大的尊崇,就化作一个雍容典雅的妇人来到凡间。

她来到一条水渠旁,见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在吃力地汲水灌概。

赫拉既不去帮忙也不离开,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她可不想因为帮一个老头而被人中伤。

可是赫拉又想知道这个老人为什么孤独一人,难道他的婚姻和家庭不美满吗?踌躇了好半天,赫拉决定上前问一问,她来到老头面前问道:“老人家,看你如此辛苦,难道你没有向赫拉祈祷过吗?”老头看了看赫拉说:“人敬财主,狗欺穷孤。

我曾多次祈祷但因没有财物奉献,赫拉又怎会保佑我?”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的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汲.水()中.伤() bì护()(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踌躇”在文中的意思是。

“雍容”的意思是。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5)请依据故事内容和伊索寓言特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的(国别)作家,《蚊子和狮子》的寓意是。

(2)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原因是,他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的原因是。

(3)《穿井得一人》选自《》,《杞人忧天》节选自《》。

(4)《穿井得一人》一文,大家传播的是,而事情的真相是。

(5)《杞人忧天》记叙了和两个人物形象,杞人在开导之下,结果是“”。

【课内阅读】(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原文略),回答问题。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穿.井得一人(2)家无井而出溉汲.(3)国人道.之(4)闻.之于宋君(5)丁氏对.曰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 )护凯.()歌粘.()住溉汲.()中.()伤星宿.()舍.()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2)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3)因往晓.之:____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人曰:“奈地坏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______名下。

《伊索寓言》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寓言故事集。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女娲造人》22《寓言四则》课后习题(含答案)

21 女娲造人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藤.条(téng) 掺.和(cān) 大模.大样(mú) B.开辟.(pì) 挖掘.(jué) 疲惫不堪.(kān) C.女娲.(wā) 省.事(shěng) 生气蓬.勃(péng) D.揉.捏(róu) 澄.澈(chéng) 莽莽榛.榛(zhē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作女娲。

B.近日,我区志愿者来到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高兴得老人们眉开眼笑....的。

C.人生路上,人人都有高低起落时,有时,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足以让疲惫不...堪.的人感到温暖。

D.接着一阵手足无措....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快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1)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2)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 )(2)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 )(3)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B.这篇神话赞扬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

C.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的人们对于人类由来的原始想象。

D.这篇神话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①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

1.下列《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不能调换,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回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B.“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C.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衬托,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赫拉的地位高,赫尔墨斯值得同情。

D.故事的结局没写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应该是尴尬不堪。

2.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虽然没写到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话后的表现,但我们想像他最有可能会()A.愤怒,认为岂有此理B.尴尬,因为事出意外C.伤心,居然被如此看轻D.惊喜,认为可以省钱。

3.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二.基础知识。

4.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其相传是(国名)的(人名)。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三.名著阅读。

6.填空。

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通常用拟人化的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

7.《寓言四则》重难疑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四.综合读写。

8.品味关键词语,分析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

(1)听范读,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注意赫耳墨斯的“笑”“想”“问”。

(2)小组讨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笑”说明了什么?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3)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3题;共15分)1. (2分)(2019·兴化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创新是民族进少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yuán quán________,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生活从不juàn gù________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2. (2分) (2017七上·乐陵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 .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B . 《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C . 汉字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汉字的形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D .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 (11分) 2016年4月,遵义街头出现了“摩拜单车(mobike)”,它与原本的公共自行车不同,不用办卡,没有车桩,用二维码就能开锁,在APP上就能找车。

用户可以把车停放在除弄堂、小区、楼道等区域外的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放点。

半年后,“摩拜单车”又推出了轻骑(Mobike Lite),有了更人性化的设计:重量接近日常用的自行车,安放了车篮,设计了可升降座椅。

在试运营一段时间后,公司对投放的1000辆“摩拜单车”进行了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存在不规范停放、私自占有、恶意损坏等现象。

(1)“摩拜单车”公司针对“知晓度”和“使用率”,在20~45岁人群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了小型调查:从表格可知,调查结果是:________。

(2)小刘给“摩拜单车”的客服经理王明发了一封邮件,指出了“摩拜单车”自重较重的不足,同时,他还认为“摩拜单车”没有必要收取299元押金。

(必备)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

(必备)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课后练习题

22 寓言四则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 B.庇.护(bì) 喇.叭(lǎ) 舍.然大喜(shě)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 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 (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2011·河南)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 湖泊/淡泊角逐/角色浑身解数/解甲归田B . 缜密/慎重机械/训诫叱咤风云/姹紫嫣红C . 滑稽/畸形缀学/点缀猝不及防/鞠躬尽瘁D . 陨落/吮吸分歧/祈祷言简意赅/骇人听闻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掺杂热衷一扫而空泰然处之B . 嬉闹哆嗦战战兢兢无穷无尽C . 撩逗肥硕光彩熠熠辛苦恣睢D . 篷松乖觉歇斯底里耿耿于怀3. (2分)结合语境,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 . 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销魂:十分钟爱并陶醉其中。

B . 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驻足:停留并做充足(的欣赏)。

C . 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摧毁了形式美。

煞它风景:这里是破坏人的兴致的意思。

D . 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

高潮:画卷的最精彩部分。

4. (2分)下面各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 太医以王命聚之(太医用皇帝的诏令征集这种毒蛇)B . 几死者数矣(差点给咬死也好多次了)C . 君将哀而生之乎(你是要怜悯我,使我活下去吗)D . 谨食之,时而献焉(我小心谨慎地喂养它,时常献出去一条)5. (2分)下列关于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B . “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

”(象征)C .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拟人)D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夸张)二、名著导读 (共5题;共24分)6. (6分)《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________名下。

7. (3分)《伊索寓言》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揭示①________。

《狐狸和山羊》讲了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的背跳出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警示人们②________。

《乌龟与老鹰》讲了乌龟非要学老鹰飞翔,结果摔死的故事,说明③________。

8. (5分)阅读下面的图片和文字,完成填空。

有一天,甲和乙跑步,乙嘲笑甲爬得慢,甲说,总有一天他会赢。

乙说,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

乙飞快地跑着,甲拼命地爬,不一会儿,乙与甲已经离得有很大一段距离了。

乙认为比赛太轻松了,它要先睡一会儿,并且自以为是地说很快就能追上甲。

而甲呢,它一刻不停地爬行,当乙醒来的时候甲已经到达终点了。

此故事告诉大家: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上面的图片和文字选自《①________》(书名),这个故事的名字是《②________》,故事给我们讲述的道理是③________。

另外,这本书中的《④________》的故事,通过讲述⑤________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 (8分) (2018七下·淮阴月考) 名著阅读,根据要求选择或回答。

(1)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A.祥子成亲B.雨中拉车C.买羊肉包D.大兵抢车甲:________ 乙:________ 丙:________(2)有人说,虎妞可憎;有人说,虎妞可怜。

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10. (2分)阅读《伊索寓言》一则,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动物们的集会上,狮子登台跳舞,深受欢迎,赢得大家的称赞,个个为之喝彩。

骆驼却十分嫉妒狮子,他也想获得大家的喝彩。

于是,他站了起来,自我得意地显示自己的舞技,结果,他那怪模怪样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动物们大为扫兴,他们用棍棒打他,把他赶跑了。

(1)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________。

(2)写出与这则寓言故事相近的一个成语: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8分)11. (8分)阅读下面的寓言,完成后面的题目。

狮子和公牛狮子打算杀死一头大公牛,决定施展诡计。

狮子邀请公牛:“我杀死了一只绵羊,如果你愿意,朋友,今天我们一块儿会餐。

”狮子心想:“我要趁公牛躺着的时候把他吃掉。

”公牛到了獅子那儿,看见瓦锅很多,铁叉很大,却不见什么地方有绵羊,就走开了。

狮子责问公牛为什么走开,公牛说:“狮子,我不是无缘无故走开的,我已经看出你准备的一切不像是要吃羊,而是要吃牛。

”这个故事是说,坏人的伎俩瞒不过聪明人。

(1)这则寓言虽然短小,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方法,极具形象性。

(2)联系现实生活,说说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四、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9分)12. (19分) (2019九上·杭州期末)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菱溪石记(宋)欧阳修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

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伪吴①时贵将,与杨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悴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葭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注】①伪吴:唐末杨行密在淮南一带称王,刘金为其大将,后世称其政权为“伪吴”。

菱溪大石(节选)(宋)欧阳修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 溪旁人见其可怪(责怪)B . 而乃能知爱赏奇异(可爱)C .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废弃)D . 况欲长有此石乎(长久)(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B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C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D . 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②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4)《菱溪大石》前四句对大石的描写,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5)欧阳修告诫好奇之士“何必取而去也哉”,为什么自己又“曳以三犊载两轮”呢?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13. (10分)(2019·禅城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徜,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弟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又何间焉________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________③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 . 曹刿坚持要拜见鲁庄公,最主要的是因为他很自信,有智谋,又得到了同乡人的鼓励和支持。

B . 本文结构严谨,详略得当。

先写战前对话,谈战略思想,再写战中指挥,最后写战后议论,谈胜败原因。

C . 从文中可以看出,鲁庄公知人善用,但又是一位政治上缺乏远见,战术上急躁冒进的君主,是“肉食者”的代表之一。

D . 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通过对鲁庄公、“乡人”的描写,突出了曹刿从容镇定、深谋远虑的性格和强烈的爱国心与责任心。

14. (10分) (2019九上·珠海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人鸟声俱绝________②三大白________③客此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以听觉写景,突出冬雪的寒冷威严。

B .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于二客之口,其实也是在写作者的心声。

C .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是清朝,而开头时间依然以明朝的崇祯年号记录时间。

这样写使文章弥漫着一种淡淡愁绪,寄托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也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D . 写景的顺序:从局部到整体。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下到上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近到远的顺序。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4分)15. (4分)走进名著:用名著中的人名补充完整下列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