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短期随访:颈椎稳定性及其运动范围变化
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初步临床报道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初步临床报道李展振!龙亨国"祝海炳"危立军"刘志安"洪文跃"明文义"摘要目的寻求一种颈椎间盘突出症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例经#$%或&’检查确诊的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穿刺髓核成形术(()*+,-.+/012)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经二周至一个月短期随访,34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435"6。
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突出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无需住院等优点,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尽早行此手术,以控制相关疾病的发展。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微创;髓核成形!"#$%&%’(")*#+,"-%’."#(-%’/0#"1%2($3%425#"’%(-%,’6)!#"27-(’#,74872$#,+$(4-)!"#$%&’(&,!)&*+(&**,),#$,+%"-"&*,(.%/0#$),1$%&23.$)4%(5"61%&573%,8%.)/)*9+)14".%/,#$),1$%&,78!999964-"(2-:6;#2-%1#’-0,/:*;/<,=,0>?.+,,?><>?/++2><@/0>@,,0/A,12/<B,A A,*1>@,?,1;-B1-1:,/11;,*,:@>*/+B>0*;,:<>/1>-<C <#-=,>4D>E12F1=-./1>,<10=>1;*,:@>*/+B>0*;,:<>/1>-<:,*,>@,B.,:*)1/<,-)0<)*+,-.+/012=,:,,@/+)/1,B C*#47$-4’;,2=,:,A-+G +-=,B.:-0.,*1>@,+2A:-?1=-=,,H01-1=-?-<1;0,A>A12F<><,./1>,<10>?.:-@,B0>I<>A>*/<1+2,1;,I,<,:/+*+><>*/+,A A,*1>@,:/1,=/0 435"6C(-*-?.+>*/1>-<-**)::,B C0,’2$74%,’’;,.,:*)1/<,-)0<)*+,-.+/012;/0J,,<A-)<B1-J,/<,A A,*1>@,,:/.>B0)>1,B1--)1G ./1>,B1,?><>?/++2><@/0>@,/<B0/A,.:-*,B):,A-:*,:@>*/+B>0*;,:>/1>-<C?#)@,">4&,:@>*/+B>0*;,:<>/1>-<;#><>?/++2><@/0>@,;()*+,-.+/012髓核成形术(()*+,-.+/012)首先在美国于"999年K月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丢失 , 未见 假 体 周 围异 位 骨 化 , 症状 均 明显 缓 解 , 髓功 能改 善 , 脊 J A评 分 由术 前 的 平 均 8 O . 8分 ( —2分 )上 升 至 平 均 1. 71 5 2分 (3 ~7分 )O o 1. 1 5 ;dm评 级 8 例优 , 例 良, 良率 8. 5 优 6 %。置换 节段 7 前屈 、 伸活 动范 围 明显得 到 改善 。 型 病例 术前 、 后影像 学变 后 典 术 区疼 痛 、 感染 等 。 患者 常常不 得 不接 受二 次手 术 。 为解 决异 常应力 化见 图 1 6 -。 作用 于 融合 邻近 节 段 的 问题 。颈 椎人 工椎 间 盘 置 换技 术 应 运而 生 , 已在 临床 取得 一 定 的效 果 【 。我们 于 20 年 1 ~0 9 并 08 O月 20 年 1 月 应用 B yn 工 椎 间盘 系 统 治疗 脊 髓 型颈 椎 病 和神 经根 2 r 人 a 型颈椎 病患 者 1 例 , 5 近期 疗效 满 意 , 总结 报 告如 下 。 现 l 临床 资料 本组 1 例 患者 1 个 颈椎 节段 , 中男 l (1 节段 )女 5 7 其 O例 1 个 , 5 ( 个节 段 ) 龄 3一 5 ;4 为 慢性起 病 , 程 2 7 , 例 6 ; 年 l5 岁 1 例 病 ~ 年 另 图 1 3显 示 : 56椎 间 盘 突 出症 术 前 x线 片 及 MR — 颈 / / 1 为外伤 诱发 。查 体 : 例 以颈髓 受 压表 现 为主 , 例 合并 神 经根 性 3 症状 , 除运动 神经元 性 疾病 。 排 术前 J A评 分 为 7 1 分 , O — 2 平均 8 . 8 分 。 前影像 学资 料 : 组 患者术 前均 行 X 术 本 线和 M I R 检查 。 x线平 片显示 受 累椎 间隙 高度均 无 明显丢 失 ,部 分病 例病 变节段 椎体后 缘存在轻度 的骨赘增 生 ;相 邻两个 椎 间隙 同时受 累者 2 , 个椎 例 1 间隙受 累者 1 例 。 3 颈椎 动态 x线 片显示 , 受累 节段均无 明显不稳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现状_王剑敏
3.1 Bryan假体 Bryan假体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
颈椎间盘 。 该假体由 2个钛合金外壳和聚氨酯髓核 构成 , 类似于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产生于上 、下金属 壳与核之间 。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 以利于骨长入实现生物固定 , 上下终板之间是人工 髓核 , 为高分子复合材料 , 具有耐磨性 , 最外层是由 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材料组成 , 连接上下终板 , 将髓核
定 , 使其既保持良好的微动 , 又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其 内藏微动式立体化设计 , 使假体成为一整体 , 置入过 程为整体一次性置入 , 在标准化置入器械及试模引 导下置入十分方便简捷 ,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 该 假体已通过美国 FDA认证 , 在欧洲通过了 CEMARK 认证 。 Pimenta等 [ 14] 进行了为期 1年的研究 , 于 53 名患者植入 82 个人工颈椎间盘 。 术后 SF-36测量 指标均明显提高 , 术后 1周 80%患者取得非常好的 效果 , 术后 1个月即上升至 90% 。 3.5 其他类型的假体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国外 Katsuura、Matsuzki 及国内阮狄克等学者先后展开了新鲜冻存同种异体 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阮 狄克等[ 3, 4] 报 道了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 5 年疗效观察结果 , 认为 除了轻度的椎间盘变性 , 能够保持脊柱的活动和稳 定性 , 所以是一种治疗椎间盘变性的有效办法 。 但 此技术目前主要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存在同种异 体椎间盘来源问题 , 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 。
颈椎人工椎间 盘置换术 (artificialcervicaldisc replacement, ACDR), 亦称颈椎间盘成形术 (cervical discarthroplasty, CDA)。 随着人工髋 、膝关节置换术 取代了导致关节功能严重丧失的髋 、膝关节融合术 , 且腰椎人工椎间盘广泛 、成功运用于临床 , 为了解决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由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 失所造成的相邻节段的过度运动和应力集中而导致 相邻节段退变加速 ,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医务工 作者投入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之中 。
人工颈椎间盘的假体结构及应用特点
人工颈椎间盘的假体结构及应用特点颜端国【摘要】背景:目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设计和使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有低磨擦滑动面、弹簧系统、橡胶制成的人工颈椎间盘及其他各种弹性假体。
目的:总结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结构特点及在骨科的应用现状。
方法:由第一作者以“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椎间盘突出症”和“Artificial Cervical Disc;prosthesis;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the surgical therapy”为关键词,分别在CNKI(2000至2013年)和PubMed数据库(1960至2013年)http:///PubMed)检索近年文献,检索内容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骨科的应用。
计算机在CNKI数据库检索出200篇文献,在PubMed数据库检索出56篇文献,阅读标题和进行筛选,保留符合纳入标准的40篇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类似椎间盘生理功能,材料具有耐磨损、耐疲劳、抗腐蚀等特点,它类似于人体椎间盘的生理和生物力学载荷功能,保持了脊柱的稳定和运动功能,避免了邻近节段的退变加速。
文章重点对Bryan、Mobi-C、PCM、Prodisc-C、Prestige及CerviCore人工颈椎间盘结构做了介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短期疗效已得到认可,但是它不能完全替代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颈椎退变性椎间盘疾病的又一主要手段。
%BACKGROUND:The design and use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have great development, such as rubber-made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with low-friction sliding surface and spring system, and other various elastic prostheses. OBJECTIVE:To summariz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esent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METHODS:The first author searched CNKI (2000-2013) and PubMed databases (1960-2013) /PubMed forliteratures on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The key words included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the surgical therapy. 200 literatures and 56 literatures were respectively searched in CNKI and the PubMed. Titles and abstracts were read. A total of 40 literatures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inclusion criteria and inclu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was consistent with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intervertebral disk. The material is characterized by abrasion, fatigue resistanc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is similar to physi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function of human disc, maintains the stability of the spine and motor function, and avoids the accelerated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segments. Articles mainly introduced the structure of Bryan, Mobi-C, PCM, Prodisc-C, Prestige and CerviCore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Short-period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have obtained approval. However, it cannot completely replace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but is another manner to treat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4(000)026【总页数】5页(P4260-4264)【关键词】植入物;人工假体;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作者】颜端国【作者单位】监利县人民医院骨科,湖北省荆州市 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0 引言 Introduction颈椎前路融合内固定是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但是椎体节段融合后可能引起临近节段的生物力学变化,丢失颈椎关节活动度,可能加速邻近节段的椎间盘退变从而引起新的颈肩痛,而且有椎体不融合的风险,远期效果不如人意,加之近年来,对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材料学的发展,许多学者认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符合椎间盘生理功能,材料具有耐磨损、耐疲劳、抗腐蚀等特点,是可能替代椎间盘融合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人工椎间盘与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应用 医学影像存储 与传输 系统 ( A S 测量侧 位 x线片 示 : PC) ① I ir s h a颈椎 曲度 指数 ( C )第 2颈椎与第 7颈椎 椎体后下缘 ha C I:
连线 的长度为 A, 3颈椎 一 6颈椎各椎 体后下缘 到 A线垂 第 第
线距离之和与 A值 的百 分比。C I b C =( 1+b 2+b 3+b )A; 4 / ②
病, 取得 了满意 的疗效 。近年来 , 随着手 术技术 的不 断成 熟和
脊柱 内固定器械的发展 , 颈前 路减 压植 骨融合 术 以其 能够充分
解 除神经 压迫 、 获得 颈椎术 后 即刻稳 定性 , 取得 良好 的骨 性融 合等优点 被认 为是治疗 颈椎病 的“ 标准 ” 金 。但是术 后融 合节
段运 动功 能的丧 失 和临 近节 段退 变 等 问题越 来 越 受到 关 注。 人工椎 间盘置 换术 ( rf i evclds r l e et C R) a ica cri i e a m n,A D t l i a c pc 作为一种非融 合技术 , 在病变节段有效 减压 的同时能够维 持颈 椎 的正常 生物 力学特性 , 少 临近节段 的退 变 , 内外 对这 一 减 国 技术开展 了许 多 临床 与实 验 研 究 。本 研 究 回顾 性 地 分 析 了 20 0 8年 8月至 2 1 年 3月于我院行人工椎 问盘 置换术患 者的 01 资料 , 与同期行单节段颈前路减压融合 器植入 内固定 的患者 并
3~ 4个 月, 2 平均 1. 36个月。术后 各组 J A评 分较 术前 有明显提 高 ( O P<00 )但 术后 各时 间点两组 J A评分 比 .1, O
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 . 5 。颈椎生理 曲度 A D C R组手 术前后 无明显变化 ( >00 )A D P .5 , C F组与术前相 比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0 0 ) C F组术后 I P . 1 。A D 临近节段活动度 变大, 显著 高于 A D C R组 ( P<0 0 ) . 1 。结论 两种 手术方式都 能达到满意的前路 减压 目的 , 工椎 间盘 置换术有效维持颈椎 曲度 , 明显增加 临近 节段 活动度 , 良 人 未 有
退变性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
退变性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进展宋祖坤;陈旭狮;张嘉伟;桑朝辉;孟湛东;江建明【摘要】退变性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自Robinson和Smith首创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以来,前路手术已成为治疗脊髓腹侧压迫所致颈椎病的主流术式.该文对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非融合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混合术及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退变性颈椎病的术式选择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年(卷),期】2017(009)002【总页数】9页(P113-121)【关键词】退变性颈椎病;前路手术;减压术,外科;骨移植;脊柱融合术;椎间盘;关节成形术,置换;混合术;外科手术,微创性【作者】宋祖坤;陈旭狮;张嘉伟;桑朝辉;孟湛东;江建明【作者单位】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510515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R687退变性颈椎病是成人颈脊髓损害的常见原因。
对于症状严重或呈进行性加重、3~6个月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施行手术治疗,以尽早对受压脊髓、神经根及血管彻底减压,重建颈椎稳定性及生理弯曲,最大程度地恢复脊髓功能。
常见的手术入路包括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入路选择主要根据脊髓压迫来源及位置、受累节段数、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而定[1-2]。
其中颈椎前路手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适用于存在局限性颈椎管狭窄且压迫主要来自腹侧者,特别是对于伴有颈椎不稳的患者,前路融合手术可以起到恢复生理弯曲及稳定颈椎的作用。
本文就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非融合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混合术及微创手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颈椎人工间盘
组合使用
组合手术: 人工间盘+融合(cage/钛网/钢板)
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在融合的上位和下位 相邻节段,颈人工间盘都能很好保留手术 节段活动度。 临床随访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Quan GM, Eight-year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follow-up of the Bryan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J].Spine. 2011 Apr 15;36(8):639-46. Lee MJ, Disc replacement adjacent to cervical fusion: 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hybrid construct versus two-level flision. [J]. Spine. 2011 1 ;36(23): 1932-9.
2022/2/18
典型病例组合 —式—组合式
43y ,F, C4~5、5~6 脊髓型颈椎病
2022/2/18
典型病例——组合式 组合式
2022/2/18
典型病例组合 —式—组合式
2022/2/18
典型病例组合 —式—组合式
2022/2/18
典型病例——组合式
45y ,F, C4~5、5~6 脊髓型颈椎病
人工间盘置换适应证
1. 颈椎退变导致的脊髓型或神经根型颈椎病, 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进行前路减压者;
2. 颈椎间盘突出导致的神经根或脊髓压迫; 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进行前路减压者;
3. 椎间隙屈伸活动良好 4. 年龄不超过55岁。
MeAfee PC.The indications for lumbar and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J] :177-181. Goffin J. Preliminary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the Bryan cervical disc prosthesis [J]. Neurosurgery.2002,51(3):840一847.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的历史与现状
1966 年,Fernstrom[8]将不锈钢假体置放于相邻椎体 间之后,就有了椎间关节成形术这个概念。Reitz 等[9] 随后报道了他们所做的 32 例患者中行 75 个颈椎假体的 置换。但是由于假体的下沉及节段椎体过度活动,此类 置换技术就被限制使用。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颈椎椎体 假体器械的研发远远落后于腰椎假体。Cummins 等[10] 报道了 20 例患者使用人工颈椎关节,再一次引起了颈 椎间盘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和使用的热潮。正如众所周之 的 Cummins-Bristol 关节,该套假体是由两个不锈钢金 属块和一个在其间的球状物构成,该球状物在其间的插 槽内,而插槽是由螺钉固定在椎体前侧。该套假体的尺 寸统一、外形较大,并不适合每个人。在对 18 例患者 的随访中,X 射线检查发现 16 例患者的椎体间活动度 得到了保留。为了安装假体,过度的扩大椎间隙空间引 起小关节的松动、脱位是假体失败的原因。还有断钉、
300193, China
gukeliwali@yahoo.
Received:2008-05-26 Accepted:2008-07-2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骨 科,天津市 300193
孙 波,男,1959 年生,天津市人, 汉族,1983 年天 津医科大学毕业, 主任医师,主要从 事关节外科、脊 柱、创伤。
检索文献类型:研究原著 63 篇,综述 16 篇, 述评 8 篇,经验交流 3 篇,病例报告 59 篇,荟 萃分析 27 篇。
检索文献量:总计 176 篇。 3.2 检索方法
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
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玉超杰(综述);梁斌(审校)【摘要】Cervical fusion surgery i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common cervical surgeries for treatment of various cervical vertebral diseases .Postoperativ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long-term complication of cervical fusion surgery.Therefore,the pathogenesi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in recent years .Disc replacement surgery as a new surgical approach may reduce th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is not yet clear,a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rgical innovation are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颈椎融合术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而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颈椎融合术最常见的中远期并发症。
因此,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等逐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可能减少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胆汁瘀积型药物性肝炎
lime dosage斟u-
well
as
routine trea上ment l-or the same time. Results
“ver f.unction粕d side effbcts weIe deter- The TBIL and ALP value descended si霉r-
mined and inspected in the treatment period weekly.
cases
102斗moL/L hereinafter in the control gmup after treatment of 8 week.Two
were
unresponsiVe to
case
glucocorticoids,three
cases
brokethmugh slightly after with
seVere
cholestasis hepatitis than the mutine therapy,without
side eflIect.
【Key words】
D11lg—induced hepatitis;cholestasis;Glucoeorticoids
近年来药物性肝炎发生率逐年增加【l。3 J,其中较 重者多表现为胆汁瘀积,即胆汁瘀积型肝炎。此类患 者传统治疗方法以保肝降酶为主,退黄速度较慢,效果 不明显。关于糖皮质激素治疗胆汁瘀积型肝炎的研究 较少,本研究观察了20例胆汁瘀积型药物性肝炎应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表明退黄效果满意,现总 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至2009年在我科住院的 40例胆汁瘀积型药物性肝炎患者,依据住院顺序随机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男1l例,女9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脊柱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作者:霍纪宝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关键词】非融合术;融合术;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51—02椎间融合手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方法之一,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融合术后会导致手术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
因此,脊柱非融合技术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作为传统融合术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对目前临床应用的脊柱非融合技术的特点和临床应用以及新的非融合技术进展进行综述。
1 人工椎间盘置换1.1 颈椎人工椎间盘技术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人工假体,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Brvan[1]椎间盘是一种片状的有两个关节的金属聚合体,半限制的结构内有一个可在瞬间变化的轴。
它的组成包括两个钛合金的外壳,在壳的植入界面有多孔的涂层,以利于骨组织的长入获得长期的稳定性。
上下金属壳前方各有一个金属突起,是假体植入时的把持部分,同时也防止假体向后移位。
两个外壳之间的聚亚氨酯被封闭形成一个腔内容纳核,核内的盐水作为润滑剂。
轴向负荷下水压的衰减保证了Bryan椎间盘的振动吸收特性。
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需要进行前路减压者可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
目前以Bryan椎间盘系统为代表的各型人工椎间盘系统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2腰椎人工椎间盘技术Link SB CharireⅢ型椎间盘假体是目前的最新改进型,它的盖板由钴铬钼合金制成,为椭圆形,与人体椎间盘面积及形状更吻合;盖板上的齿突可防止其术后移位及脱落等并发症;盖板表面喷涂有羟基磷灰石,使得骨组织和假体的结合率明显提高。
该术式既保留了腰椎节段活动,又恢复了椎间高度,对避免后柱迅速退变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有一定好处。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单阶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单阶段颈椎病的疗效对比作者:谭洪栋邴帅高林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分析对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单阶段颈椎病疗效。
方法:2007年2月-2009年2月,21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组),29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术(对照组),通过JOA评分、NDI评定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0.7)年。
治疗组组患者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满意。
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NDI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
治疗组术后AS发生情况同样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颈椎病;单阶段;颈椎间盘置换;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因其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广泛应用治疗单节段颈椎病。
但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临近阶段活动度增加,退变速度加快,患者因临近阶段退变而在此出现相应神经症状。
Goffin等[1]2002年首次报道使用Bryan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病,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2007年2月-2009年2月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方法治疗单阶段颈椎病2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2009年2月的合适病例,共50例,并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平均(42.7±7.54)岁。
脊髓型6例,神经根型10例,混合型5例。
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神经根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
对照组29例,男18例,女11例,平均(45.5±8.23)岁。
脊髓型9例,神经根型13例,混合型7例。
纳入标准:30岁≤年龄≤60岁;CT或MRI等资料显示单阶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至少3个月无效。
排除标准:颈椎X线片过伸过屈位水平位移>3 mm;病变椎间隙活动成角>11°;骨质疏松症患者。
颈椎人工椎间盘CDR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脊柱科
Spine Surgery,2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人工椎间盘发展史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脊柱科
Spine Surgery,2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盘
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有利于骨长入; 上下终板之间是人工髓核,耐磨性强,最外侧是具有
半透膜性质的材料组成;
Goffin J,Johan VL, Frank VC. Cervical arthroplasty with the Bryan Disc:4-year results[J].Spine J,2006,6(Suppl 5):62-63.
ACDR的“中国制造”
[1]. Chinese Journal of Reparative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Apr. 2017, Vol. 31, No.4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脊柱科
Spine Surgery,2rst Affiliated Hospital,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人工椎间盘发展史
1956年Steenbrugghe首次提出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
的概念;
1964年南非REITZ和JOUBERT设计了金属假体置换,
这是关于颈椎间盘置换的最早报道;
上世纪90年代神经外科专家Vincent
Bryan设计出了 Bryan人工椎间盘假体,经过了广泛的临床前期研究和 试验,比利时专家Goffin进行了世界上首例Bryan假体 置换;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使用,治疗临床多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进行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5例。
其中脊髓受压表现者9例,神经根刺激症状者6例,病变节段c4/5 c5/6 8例,c3/4 c4/5 c5/6者5例c3/4 c5/6 c6/7者2例,以上患者均一期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联合人工颈椎间盘或dci(dynamic cervical inplant)植入术。
术前,术后采用joa 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l)评定,术后进行odom评分测定,定期随访植入物稳定性,颈椎临近节段稳定及退变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ml。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随访时间半年,末次随访时,joa评由术前平均8.6分提高到12.4分。
ndi 评分由术前平均42.6分降至30.6分。
odom评定结果优6例,良7例,尚可2例。
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内植物无松动移位。
结论:融合与非融合技术为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尤其是跨节段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兼顾了颈椎稳定性与活动度,尽可能避免长节段固定带来的并发症出现,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融合与非融合;颈椎人工间盘;dci【中图分类号】r749.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08-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颈椎病患者尤其是多节段跨节段颈椎病患者的出现困扰着临床骨科医生。
颈椎病的经典治疗方法为前路减压,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检验,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术式。
随着脊柱重建外科的发展,既满足颈椎稳定性又满足颈椎活生理动度的理念成为脊柱外科的新要求。
目前颈椎非融合技术大致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和dci植入两种,在临床上常见到多节段甚至是跨越节段的颈椎病患者。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李创吴斌郑启新摘要脊髓型颈椎病可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常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和微创手术。
前路手术的优点在于可直接切除颈脊髓前方致压物,减压效果明显,植骨融合率高,可减少生理曲度丢失发生率;缺点在于颈脊髓前方严重长节段压迫存在减压不充分的问题。
后路手术适合多节段颈脊髓重度受压患者,属于间接减压,减压较为充分且安全;缺点在于可引起颈后轴性痛、C5神经麻痹、颈脊髓神经损伤、颈椎生理曲度难以保持等并发症。
颈脊髓前后同时严重压迫的患者通常需要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围较小。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DOI:10.3969/j.issn.1673-7083.2020.06.005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邻近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对脊髓或其供血的血管产生直接压迫,以及剧烈活动或不良姿势的影响,导致相应节段脊髓受压或缺血,从而产生脊髓功能障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1]°脊髓型颈椎病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出现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术式复杂多样,其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颈椎前路手术1.1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金标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由ACDF衍生而来,可以更加充分和广泛地解除颈脊髓压迫,但手术操作较ACDF更困难,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也更大,包括脊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钛网塌陷甚至移位等2°Banno等3报道,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时,行ACCF的临床结果较ACDF差°Katz 等4报道,与ACDF相比,ACCF术后30d的再手术率和再发病率均显著增高°Wang等5的meta作者单位: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通信作者:郑启新E-mail:****************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但适应证较严格,应用范分析研究发现,行ACDF和ACCF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ACDF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C2〜Cobb角、融合率、移植物沉降等指标均优于ACCF患者,其原因在于ACDF提供了更多固定点°同时,就减少并发症而言,采用ACDF的效果更满意°1.2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传统的前路ACDF和ACCF手术常需使用钛板固定,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为减少该并发症发生,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Xiao等报道,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使用传统钛板cage°Shen等7报道,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ACDF与传统的颈椎钛板cage 具有相同的手术疗效,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降低°对于有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且符合前路手术条件的患者,从生物力学和手术结果考虑,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可能是更好选择°1.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F和ACCF虽然可以通过减压和融合有效保护颈脊髓的神经功能,但却使颈椎活动度显著降低,同时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增加。
颈椎间盘脱出的外科手术修复方法
患者术后出现感染,伤口红肿、疼痛。经过及时引流、清 创并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感染得到控制,伤口 愈合良好。
案例三
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过神经营 养药物、物理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疼痛逐渐减轻,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
05
颈椎间盘脱出外科手术修复的临床效果评 估
疼痛缓解与功能恢复评估
手术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01
02
03
机器人辅助手术
利用高精度机器人系统, 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 稳定性,减少人为误差。
微创手术技术
通过小切口和微小创伤, 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术后 恢复。
脊柱内镜技术
应用内镜技术进行颈椎间 盘脱出修复,实现可视化 操作,提高手术效果。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的应用
生物相容性材料
分期前后联合手术
先进行前路或后路手术,待患者 恢复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另一路的 手术。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病情 复杂、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
பைடு நூலகம் 04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术中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神经损伤的预防
在手术过程中,精细操作、使用 神经监测设备以及避免过度牵拉 或压迫神经,可以降低神经损伤
的风险。
血管损伤的预防
鉴别诊断与病例分析
颈椎病
颈椎病也可引起颈部疼痛和神经 根受压症状,但通常不伴有明显 的脊髓受压症状。通过影像学检
查和体征检查可进行鉴别。
颈椎骨折
颈椎骨折患者常有外伤史,X线检 查可发现骨折线及移位情况,与颈 椎间盘脱出较易鉴别。
颈椎肿瘤
颈椎肿瘤也可引起颈部疼痛和脊髓 受压症状,但肿瘤生长缓慢,症状 逐渐加重。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活检 可进行鉴别。
Zero-P用于三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中期疗效
Zero-P用于三节段颈椎前路融合术的中期疗效何阿祥;谢栋;杨立利;陈雄生;贾连顺【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id-term surgical outcomes and radiographic changes of C4/C5/C6/C73-level fusion with Zero-P spacer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ease through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age with titanium plate. Methods Totally 72 C4/C5/C6/C7 cervical fusion patients from July 2009 to May 2013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with 30 patients in group A using Zero-P for fusion,while 42 patients in group B using traditional cage and titanium plat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tient's preoperative parameters between 2 groups. The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 score,neck disability index(NDI),cervical curvature,C4-7 Cobb's angle,incidence of dysphagia,fusion rate,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2 groups at 2 months,6 months,1 year,2 year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final follow-up. Results The JOA score,NDI,fusion rate and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rate showe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2 groups at all observation time points. The C4-7 Cobb's angle of group A showed slowly lost trend,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at postoperative 2 years and final follow-up(P < 0.05). The cervical curvature in group A also showed slowly lost trend,and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 only at final follow-up(P<0.05). 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B(P<0.05) at postoperative 2 months,bu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otherfollow-up time point. Conclusion Zero-P has a satisfactory mid-term outcomes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when it is used in 3-level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I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ysphagia at 2 months after operation,but it is poor in the maintenance of operated segment Cobb's angle and cervical curvature.%目的通过与传统融合器并钛板融合术比较,探索C4/C5/C6/C7三节段Zero-P融合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变化.方法纳入2009年7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C4/C5/C6/C7颈椎融合手术的患者共72例.其中A组患者应用Zero-P进行融合,共30例;B组用传统融合器加钛板,共42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于术后2个月、6个月、1年、2年及近期各时间点进行复查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曲度、C4~7 Cobb角、吞咽困难发生率、融合率、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年,随访期间,A组与B组术后JOA评分、NDI、融合率及ASD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C4~7 Cobb角呈缓慢丢失趋势,在术后2年及末次随访时小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呈缓慢丢失趋势,在末次随访时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于术后2个月时低于B组(P<0.05),余随访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Zero-P用于颈椎三节段融合时中期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其可有效降低术后2个月吞咽困难发生率,但对手术节段Cobb角及颈椎曲度的维持作用较差.【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7(015)003【总页数】5页(P129-133)【关键词】颈椎;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术;脊柱融合术;内固定器【作者】何阿祥;谢栋;杨立利;陈雄生;贾连顺【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31近年来,Zero-P椎间融合器被广泛应用于颈椎前路融合术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雪明,徐南伟,周栋,蒋巍,李海波.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短期随访:颈椎稳定性及其运动范围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
研究,2012,16(9):1551-1554.
[ ]
0 引言
经典的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带来的颈椎活动 度减少、旋转运动轴线改变,邻近节段负荷增 加、退变加速等缺陷引发了人们对人工颈椎间 盘的研究。本世纪初,较为切实的颈椎间盘假 体开始临床应用[1],特别是近10年来逐渐开始 广泛使用。颈椎ACDR的核心理念是在前路椎 问盘切除后通过在椎间隙置入1个可以活动的 装置,代替原来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其根 本目的是实现保留运动节段、减少相邻节段继
Tang XM, Xu NW, Zhou D, Jiang W, Li HB. Short-term follow-up foreplacement: Changes of stability and range of motion in cervical vertebra.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2;16(9): 1551-1554. [ ]
随着脊柱非融合技术的发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受 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010-06/2011-08常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骨科应用PCM人工颈椎间盘对11例颈椎病变患 者共12个节段进行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初步随访效果 满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 时间及地点:于2010-06/2011-08在常州市第二人 民医院骨科完成。 对象:于2010-06/2011-08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招募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患者。 诊断标准:术前均行颈椎MRI、CT检查并摄颈椎正 侧位、过伸过屈侧位片及左右侧屈位片,确定需进行 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纳入条件: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大于18岁。③ 患者及家属对实验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等颈椎严重退 变表现。②颈椎不稳及骨质疏松。③脱髓鞘病、格林巴 利及脊髓本身病变。④患者对实验不能配合。 最终共纳入11例行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 (12个节段),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8~60岁,平均 49.4岁。脊髓型颈椎病8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3例; 单节段病变位于C3/4 1例,C4/5 2例,C5/6 7例,双节段病 变C4/5,C5/6 1例。 材料:本组病例均采用德国Waldemar Link公司 PCM钴铬合金颈椎间盘假体置换。PCM假体由金属和 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结合制成。 PCM假体作为新一代人工椎间盘,为无限制性全活 动式假体。着重在解剖适配性上改进了设计,其特点为 假体上下两面几乎完全适配颈椎间盘上下穹隆凹面的 凸面,并在表面采用了现在人工关节普遍接受的羟基磷 灰石喷涂技术,即表面密集内向微孔,作为骨长入基质
Abstract BACKGROUND: Segment fusion after the discectomy decompression of cervical disc limits the physical exercise of the segment, which causes the accelerated degeneration due to increased stress of adjacent segment. OBJECTIVE: To observe stability and range of motion (ROM) in the replacement segment and cervical segment during short-term follow-up using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disc disease. METHODS: Totally 11 cases (12 segments) who treated with cobalt-chromium alloy PCM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from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Changzhou from June 2010 to August 2011 PCM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seven males and four females. Among these cases, there were eight cases with cervical myelopathy, and three cases with traumatic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ll cases were followed-up for 3 to 12 months. ROM over flexion and extension, and flexion ROM on lateral left and right were similar to preoperation at 1, 3, 6 months and final follow-up after replacement.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 at 1 month and final follow-u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Oswestry neck disability index (ONDI)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JOA score and ONDI between final follow-up and at postoperative 1 month (P > 0.05). At the same time, X-ray showed 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in prosthesis loosening, subsidence or heterotopic ossification. It is indicated that short-term clinical effect for functional motion of cervical vertebra is satisfactory after PCM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Short-term follow-up for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Changes of stability and range of motion in cervical vertebra
Tang Xue-ming, Xu Nan-wei, Zhou Dong, Jiang Wei, Li Hai-bo
平台,同时将微动关节面按颈椎伸屈的活动范围做出限 定,使其既保持良好的微动,又有较好的稳定性。其内 藏微动式立体化设计,使假体成为一整体,置入过程为 整体一次性置入,在标准化置入器械及试模引导下置入 十分方便简捷,该假体已通过美国FDA认证,在欧洲通 过了CEMARK认证。
Received: 2011-10-17 Accepted: 2011-12-19
摘要 背景:椎间盘摘除减压后的节段融合会限制节段的生理运动,造成邻近节段应力加大而导致其退变加速。 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植入假体治疗颈椎病短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置换节段和颈椎整个节段的运动范围变化。 方法:于 2010-06/2011-08 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共施行 PCM 钴铬合金颈椎间盘假体置换 11 例 12 个节段,男 7 例, 女 4 例;脊髓型颈椎病 8 例,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 3 例。 结果与结论:患者随访时间为 3~12 个月。置换后 1,3,6 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过屈过伸活动度、左右侧屈活动 度与术前接近。置换后 1 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明显升高,而 Oswestry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明显降低 (P < 0.05),且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和 Oswestry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后 1 个月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同时 X 射线未发现假体松动、下沉或异位骨化等不良反应。提示 PCM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短期颈椎稳定功能活动 效果较好。 关键词:钴铬合金颈椎间盘假体;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临床效果;医学植入物;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09.008
ISSN 1673-8225 CN 21-1581/R CODEN: ZLKHAH
1551
汤雪明,等. 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短期随访:颈椎稳定性及其运动范围变化
假体相关并发症导致人工椎间盘置换失败逐渐被学者 认识。早期并发症包括假体固定螺钉部分脱出,少数出 现螺钉断裂;远期可能包括假体下沉、倾斜、松动脱出、 后凸畸形等。
但随着假体的广泛应用和随访时间的增加,
常州市第二人民 医院骨科,江苏省 常州市 213000
汤雪明,副主任医 师,主要从事脊柱 外科方面的研究。 cztangxm@163. com
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25 (2012)09-01551-04
收稿日期:2011-10-17 修回日期:2011-12-19 (20111017004/YJ·G)
发性退变。Bryan人工椎间盘作为第1代假体, 最早于2000-01被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学者陆 续报道了其临床应用情况和随访结果,初期效 果比较满意。
颈 前 路 减 压 + 椎 体 间 植 骨 融 合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一 直被认为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金标准[2]。然而, 由于ACDF手术在将椎间盘摘除减压后,通常会 将手术节段融合起来,这样不仅限制了手术节 段生理运动,而且还会造成邻近节段应力加大 而导致其退变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