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现状_王剑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 Bryan假体一样也是由金属和塑料结合制成
包在其中 , 并灌注生理 盐水作为润滑 剂减少摩擦 。 由于髓核被封闭在半透膜内 , 因此即使产生磨损 , 细 小微粒也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 。
Goffin等 [ 5] 在 2002 年首 次报告 60 例单 节段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后平均 12 个月的随访结 果 , 优良率为 85% ~ 90%, 未见假体下沉 , 有 2 例出 现可疑假体移位 , 颈椎的节段性运动得到了比较好
定 , 使其既保持良好的微动 , 又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其 内藏微动式立体化设计 , 使假体成为一整体 , 置入过 程为整体一次性置入 , 在标准化置入器械及试模引 导下置入十分方便简捷 ,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 该 假体已通过美国 FDA认证 , 在欧洲通过了 CEMARK 认证 。 Pimenta等 [ 14] 进行了为期 1年的研究 , 于 53 名患者植入 82 个人工颈椎间盘 。 术后 SF-36测量 指标均明显提高 , 术后 1周 80%患者取得非常好的 效果 , 术后 1个月即上升至 90% 。 3.5 其他类型的假体
3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类型及现状
3.1 Bryan假体 Bryan假体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
颈椎间盘 。 该假体由 2个钛合金外壳和聚氨酯髓核 构成 , 类似于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产生于上 、下金属 壳与核之间 。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 以利于骨长入实现生物固定 , 上下终板之间是人工 髓核 , 为高分子复合材料 , 具有耐磨性 , 最外层是由 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材料组成 , 连接上下终板 , 将髓核
颈椎人工椎间 盘置换术 (artificialcervicaldisc replacement, ACDR), 亦称颈椎间盘成形术 (cervical discarthroplasty, CDA)。 随着人工髋 、膝关节置换术 取代了导致关节功能严重丧失的髋 、膝关节融合术 , 且腰椎人工椎间盘广泛 、成功运用于临床 , 为了解决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由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 失所造成的相邻节段的过度运动和应力集中而导致 相邻节段退变加速 ,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医务工 作者投入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之中 。
自 20世纪 60年代 Fernstorm首先设计用一个小 钢球制作假体安放于椎间隙以来 , 国内外不少学者进 行了人工髓核假体的研究 , 研制了不同材料合成的假 体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 。 2001年 , 徐印坎等[ 2] 报道
作者简介 :王剑敏 (1975 -), 硕士在读 , 主治医师 作者单位 :710032 陕西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罗卓荆 zjluo@fmmu.edu.cn
· 312·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近年来随 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材料科学的发 展 、各种新型腰椎间盘假体不断推出和腰椎间盘假 体置换的成功 , 使人们对人工颈椎间盘的研究再次 有了热情 , 一些设计更为优化的人工颈椎间盘投入 到临床应用当中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 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 , 代替原来 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 , 实现保留运动节段 、减少相 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 因此 , 人工颈椎间盘成 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2 人工椎间盘的发展历史
1956 年 Steenbrugghe提出人工椎间盘假体 (intervertebraldiskprosthesis, IDP)置换的概念 。颈椎 人工椎间盘的报道最早为 1964年南非的 REITZ与 JOUBERT金属假体 置换 , 但是没 有长期 随访 的报 道 。 此外 , 还有其他一些颈椎间盘假体的开发运用 , 例如 1979年 Webber设计的带偏心骨水泥钉的双凹 型人工椎间盘 , 1996 年 Kehr则设 计了可滑行的椎 间盘假体 , 1998年 Ibo与 Pierotto设计的类似小全髋 关节的球窝关节 , 2001年 Medizadeh设计的带有小 弹簧的两空型半圆柱体椎间盘 , 但由于种种不足未 得到推广 。
关于异位骨化问题 , Leung等 [ 21] 观察了 90例人 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患者 , 16例 (17.8%)出现了 异位骨化 , 6例 (6.7%)出现了 3 ~ 4级的轻微异位 骨化 。 术后 12 个月 颈椎 X线片所 示 , 10 位 患者 (11%)的人工椎间盘有至少 2 度的屈伸松动 。 其 中 4名患者伴有 3 ~ 4级的异位骨化 。
的保留 。近年的长期随访 研究也表明 , Bryan假体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和颈椎前路融合术没有明显差
别 , 同时在保留颈椎活动度 、减少邻近椎体并发症方 面明显优于颈椎前路融合术 , 有望替代颈椎前路融 合术成为下一代的标准术式[ 6 ~ 8] 。 3.2 ProDisc-C假体
ProDisc-C假体也是由金属与聚乙烯做成的有 2 个金属翼的球 -窝状结构 的假体 。 2007年 , Chang 等 [ 9] 在尸体模型上比较了 C6 /C7 间隙植入 ProDiscC假体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比较 , 结论显示植 入 ProDisc-C的节段活动度均有提高 , 而邻近节段的 活动度有所下降 。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手术段活 动度下降 , 邻近段活动度上升 。而 Nabhan等 [ 10] 研 究表明 , 无论是使用 ProDisc-C假体或直接颈前路融
间隙上下的椎体前面 , 这种人工椎间盘假体被称为 Frenchay人工椎间关节 , 亦为 PrestigeⅠ。 PrestigeⅡ主要 在终板设计上进行了改进 , 使其更符合生理解剖 , 且其 粗糙面设计更适合骨小梁的长入 。 PrestigeLP假体则 由钛合金、陶瓷制成 ,它的双轨设计和原浆喷涂表面有 利于生物学的固定和长期的稳定 。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国外 Katsuura、Matsuzki 及国内阮狄克等学者先后展开了新鲜冻存同种异体 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阮 狄克等[ 3, 4] 报 道了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 5 年疗效观察结果 , 认为 除了轻度的椎间盘变性 , 能够保持脊柱的活动和稳 定性 , 所以是一种治疗椎间盘变性的有效办法 。 但 此技术目前主要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存在同种异 体椎间盘来源问题 , 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 。
对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禁忌证国内外存在 不少争议 , 但是公认的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的禁忌证 就是骨质疏松[ 17, 18] , 因为椎间盘假体上下两侧的金 属终板有陷入临近椎体的可能 。一旦确定存在骨质 疏松的危险因素 , 则需要进行骨密度测量 。另外 , 如 果存在明确的颈椎椎体间不稳 , 也不适宜施行人工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 [ 19]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发症 总体概括有 :前路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植入技术的并 发症 、假体相关的并发症[ 20] 。 其中关键是植入技术 的并发症 , 包括 :① 椎间盘组织切除不彻底或软骨 终板部分残留导致术后遗留神经症状 ;②假体的位 置偏离脊柱的运动轴心 ;③假体盖板选择过大或过 小 , 过大植入困难或假体脱位 , 过小假体下沉 ;④术 中骨折 。
CerviCore假体是 一种金属 -金属界面 的鞍形 关节 , 假体设计可以在屈伸运动时维持尾端椎体的 旋转轴和侧弯时维持头端椎体的旋转轴 , 即模拟正 常旋转轴 ;可以模拟椎体钩突的功能 , 在旋转和侧弯
合术 , 手术部位颈椎的活动度均会降低 , 但颈前路融 时增加椎间孔间隙 。国外最近还研制了 PrestigeST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 311·
· 综述 ·
王剑敏 , 罗卓荆
【关键词 】 颈椎 ;假体和植入物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318.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672 -2957(2008)05 -0311 -04
合术后活动度的丢失远大于使用 ProDisc-C人工颈 椎间盘置换术后 。 3.3 Prestige假体
1998年 Cummins报道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工 椎间盘假体 ,这种假体由不锈钢制成 , 包括 2个终板和 连接两者的球窝装置 , 2个终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目标椎
及其改进型 PrestigeSTLP, 目前已经 FDA批准进行 临床试验研究 。以上假体均尚无临床报道 。
了 35例 、 67 个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随访结果 , 认为 颈椎人工髓核置换的疗效和流行的椎间盘摘除植骨 融合疗效一样 , 且手术时间缩短并可少一个切口 。但 术后 3年 50%左右的患者 X线片上椎体前有骨痂 , 此椎节失去运动度 。 因正常髓核结构和功能的复杂 性 , 目前尚难以研制出完全仿生的人工假体 , 而其比 较高的并发症也限制了此项技术的推广 。
2002年 Wigfield等[ 11] 报道了一组 15 例接受了 Frenchay人工椎间关节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 , 通过 2年随访 , 疗 效满意 。 Traynelis[ 12, 13] 回顾了 Prestige 假体应用于临床 10余年来的效果及美国 FDA(food anddrugadministration)2005年进行的临床试验 , 结 果均表明 , 对于要接受颈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 Prestige假体置换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选择 。 3.4 PCM假体
的人工颈椎间盘 , 其中间使用的是制作人工髋和膝 关节的超高分子聚乙 烯材料 。 PCM假体着重在解 剖适配性上改进了设计 , 其特点为假体上下两面几 乎完全适配颈椎间盘上下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凹面的凸面 , 并在表 面采用了现在人工关节普遍接受的羟基磷灰石喷涂 技术 , 即表面密集内向微孔 , 作为骨长入基质平台 , 同时将微动关节面按颈椎 伸屈的活动范围 做出限
1 研究背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当前治疗颈椎病的 经典术式 , 从早期的自体髂骨移植到目前的钛网和 各种 Cage, 从简单的骨植入到目前的单皮质自锁钛 钢板 ,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 但其 远期疗效仍有不尽满意的地方 :颈椎的整体活动范 围明显受限 , 尤其是融合区上下的椎间隙由于应力 集中 、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导致继发或加重邻近节 段的退行性改变 。 Hilibrand等[ 1] 随访 374例患者 , 最长达 21年 , 发现前路术后每年大约有 2.9%的患 者由于相邻节段退变而出现临床症状 。经过统计学 分析有 25.6%的患者在 10年内将出现与相邻节段 退变有关的症状 。 因此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 段的继发性退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的症状得到越来 越多学者的重视 , 如何在解除压迫之后还可以保留 颈椎间盘的部分活动才是脊柱外科医生的梦想 。为 此 , 许多学者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 。
4 目前临床适应证 、禁忌证及并发症
由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开展尚不久 , 其确切 的手术适应证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确定 ,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 313·
目前患者选择主要参考西方国家的手术适应证 。 Sekhon[ 15] 认为目前颈椎间盘假 体置换的最佳
适应证为 :单 节段 、颈椎 生理弯 曲存在 , 节 段位于 C3, 4 、C4, 5 、C5, 6的颈椎病患者 , 部分可术中明确定位 和观察的 C6, 7也可 。 此外 , 国内王岩等 [ 16] 认为可以 逐步扩大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的适用范围 , 除了单节 段的脊髓性 、神经根型颈椎病或急性颈椎间盘脱出 , 还可以应用于已经手术融合或自然融合节段的临近 节段或跳跃节段的退变 , 造成颈脊髓压迫 , 可以通过 间隙减压取得理想前路减压效果者 。
包在其中 , 并灌注生理 盐水作为润滑 剂减少摩擦 。 由于髓核被封闭在半透膜内 , 因此即使产生磨损 , 细 小微粒也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 。
Goffin等 [ 5] 在 2002 年首 次报告 60 例单 节段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后平均 12 个月的随访结 果 , 优良率为 85% ~ 90%, 未见假体下沉 , 有 2 例出 现可疑假体移位 , 颈椎的节段性运动得到了比较好
定 , 使其既保持良好的微动 , 又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其 内藏微动式立体化设计 , 使假体成为一整体 , 置入过 程为整体一次性置入 , 在标准化置入器械及试模引 导下置入十分方便简捷 ,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 该 假体已通过美国 FDA认证 , 在欧洲通过了 CEMARK 认证 。 Pimenta等 [ 14] 进行了为期 1年的研究 , 于 53 名患者植入 82 个人工颈椎间盘 。 术后 SF-36测量 指标均明显提高 , 术后 1周 80%患者取得非常好的 效果 , 术后 1个月即上升至 90% 。 3.5 其他类型的假体
3 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类型及现状
3.1 Bryan假体 Bryan假体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
颈椎间盘 。 该假体由 2个钛合金外壳和聚氨酯髓核 构成 , 类似于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产生于上 、下金属 壳与核之间 。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 以利于骨长入实现生物固定 , 上下终板之间是人工 髓核 , 为高分子复合材料 , 具有耐磨性 , 最外层是由 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材料组成 , 连接上下终板 , 将髓核
颈椎人工椎间 盘置换术 (artificialcervicaldisc replacement, ACDR), 亦称颈椎间盘成形术 (cervical discarthroplasty, CDA)。 随着人工髋 、膝关节置换术 取代了导致关节功能严重丧失的髋 、膝关节融合术 , 且腰椎人工椎间盘广泛 、成功运用于临床 , 为了解决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由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 失所造成的相邻节段的过度运动和应力集中而导致 相邻节段退变加速 ,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医务工 作者投入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之中 。
自 20世纪 60年代 Fernstorm首先设计用一个小 钢球制作假体安放于椎间隙以来 , 国内外不少学者进 行了人工髓核假体的研究 , 研制了不同材料合成的假 体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 。 2001年 , 徐印坎等[ 2] 报道
作者简介 :王剑敏 (1975 -), 硕士在读 , 主治医师 作者单位 :710032 陕西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罗卓荆 zjluo@fmmu.edu.cn
· 312·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近年来随 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材料科学的发 展 、各种新型腰椎间盘假体不断推出和腰椎间盘假 体置换的成功 , 使人们对人工颈椎间盘的研究再次 有了热情 , 一些设计更为优化的人工颈椎间盘投入 到临床应用当中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 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 , 代替原来 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 , 实现保留运动节段 、减少相 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 因此 , 人工颈椎间盘成 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2 人工椎间盘的发展历史
1956 年 Steenbrugghe提出人工椎间盘假体 (intervertebraldiskprosthesis, IDP)置换的概念 。颈椎 人工椎间盘的报道最早为 1964年南非的 REITZ与 JOUBERT金属假体 置换 , 但是没 有长期 随访 的报 道 。 此外 , 还有其他一些颈椎间盘假体的开发运用 , 例如 1979年 Webber设计的带偏心骨水泥钉的双凹 型人工椎间盘 , 1996 年 Kehr则设 计了可滑行的椎 间盘假体 , 1998年 Ibo与 Pierotto设计的类似小全髋 关节的球窝关节 , 2001年 Medizadeh设计的带有小 弹簧的两空型半圆柱体椎间盘 , 但由于种种不足未 得到推广 。
关于异位骨化问题 , Leung等 [ 21] 观察了 90例人 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患者 , 16例 (17.8%)出现了 异位骨化 , 6例 (6.7%)出现了 3 ~ 4级的轻微异位 骨化 。 术后 12 个月 颈椎 X线片所 示 , 10 位 患者 (11%)的人工椎间盘有至少 2 度的屈伸松动 。 其 中 4名患者伴有 3 ~ 4级的异位骨化 。
的保留 。近年的长期随访 研究也表明 , Bryan假体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和颈椎前路融合术没有明显差
别 , 同时在保留颈椎活动度 、减少邻近椎体并发症方 面明显优于颈椎前路融合术 , 有望替代颈椎前路融 合术成为下一代的标准术式[ 6 ~ 8] 。 3.2 ProDisc-C假体
ProDisc-C假体也是由金属与聚乙烯做成的有 2 个金属翼的球 -窝状结构 的假体 。 2007年 , Chang 等 [ 9] 在尸体模型上比较了 C6 /C7 间隙植入 ProDiscC假体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比较 , 结论显示植 入 ProDisc-C的节段活动度均有提高 , 而邻近节段的 活动度有所下降 。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手术段活 动度下降 , 邻近段活动度上升 。而 Nabhan等 [ 10] 研 究表明 , 无论是使用 ProDisc-C假体或直接颈前路融
间隙上下的椎体前面 , 这种人工椎间盘假体被称为 Frenchay人工椎间关节 , 亦为 PrestigeⅠ。 PrestigeⅡ主要 在终板设计上进行了改进 , 使其更符合生理解剖 , 且其 粗糙面设计更适合骨小梁的长入 。 PrestigeLP假体则 由钛合金、陶瓷制成 ,它的双轨设计和原浆喷涂表面有 利于生物学的固定和长期的稳定 。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国外 Katsuura、Matsuzki 及国内阮狄克等学者先后展开了新鲜冻存同种异体 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阮 狄克等[ 3, 4] 报 道了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 5 年疗效观察结果 , 认为 除了轻度的椎间盘变性 , 能够保持脊柱的活动和稳 定性 , 所以是一种治疗椎间盘变性的有效办法 。 但 此技术目前主要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存在同种异 体椎间盘来源问题 , 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 。
对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禁忌证国内外存在 不少争议 , 但是公认的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的禁忌证 就是骨质疏松[ 17, 18] , 因为椎间盘假体上下两侧的金 属终板有陷入临近椎体的可能 。一旦确定存在骨质 疏松的危险因素 , 则需要进行骨密度测量 。另外 , 如 果存在明确的颈椎椎体间不稳 , 也不适宜施行人工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 [ 19]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发症 总体概括有 :前路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植入技术的并 发症 、假体相关的并发症[ 20] 。 其中关键是植入技术 的并发症 , 包括 :① 椎间盘组织切除不彻底或软骨 终板部分残留导致术后遗留神经症状 ;②假体的位 置偏离脊柱的运动轴心 ;③假体盖板选择过大或过 小 , 过大植入困难或假体脱位 , 过小假体下沉 ;④术 中骨折 。
CerviCore假体是 一种金属 -金属界面 的鞍形 关节 , 假体设计可以在屈伸运动时维持尾端椎体的 旋转轴和侧弯时维持头端椎体的旋转轴 , 即模拟正 常旋转轴 ;可以模拟椎体钩突的功能 , 在旋转和侧弯
合术 , 手术部位颈椎的活动度均会降低 , 但颈前路融 时增加椎间孔间隙 。国外最近还研制了 PrestigeST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 311·
· 综述 ·
王剑敏 , 罗卓荆
【关键词 】 颈椎 ;假体和植入物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318.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672 -2957(2008)05 -0311 -04
合术后活动度的丢失远大于使用 ProDisc-C人工颈 椎间盘置换术后 。 3.3 Prestige假体
1998年 Cummins报道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工 椎间盘假体 ,这种假体由不锈钢制成 , 包括 2个终板和 连接两者的球窝装置 , 2个终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目标椎
及其改进型 PrestigeSTLP, 目前已经 FDA批准进行 临床试验研究 。以上假体均尚无临床报道 。
了 35例 、 67 个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随访结果 , 认为 颈椎人工髓核置换的疗效和流行的椎间盘摘除植骨 融合疗效一样 , 且手术时间缩短并可少一个切口 。但 术后 3年 50%左右的患者 X线片上椎体前有骨痂 , 此椎节失去运动度 。 因正常髓核结构和功能的复杂 性 , 目前尚难以研制出完全仿生的人工假体 , 而其比 较高的并发症也限制了此项技术的推广 。
2002年 Wigfield等[ 11] 报道了一组 15 例接受了 Frenchay人工椎间关节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 , 通过 2年随访 , 疗 效满意 。 Traynelis[ 12, 13] 回顾了 Prestige 假体应用于临床 10余年来的效果及美国 FDA(food anddrugadministration)2005年进行的临床试验 , 结 果均表明 , 对于要接受颈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 Prestige假体置换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选择 。 3.4 PCM假体
的人工颈椎间盘 , 其中间使用的是制作人工髋和膝 关节的超高分子聚乙 烯材料 。 PCM假体着重在解 剖适配性上改进了设计 , 其特点为假体上下两面几 乎完全适配颈椎间盘上下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凹面的凸面 , 并在表 面采用了现在人工关节普遍接受的羟基磷灰石喷涂 技术 , 即表面密集内向微孔 , 作为骨长入基质平台 , 同时将微动关节面按颈椎 伸屈的活动范围 做出限
1 研究背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当前治疗颈椎病的 经典术式 , 从早期的自体髂骨移植到目前的钛网和 各种 Cage, 从简单的骨植入到目前的单皮质自锁钛 钢板 ,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 但其 远期疗效仍有不尽满意的地方 :颈椎的整体活动范 围明显受限 , 尤其是融合区上下的椎间隙由于应力 集中 、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导致继发或加重邻近节 段的退行性改变 。 Hilibrand等[ 1] 随访 374例患者 , 最长达 21年 , 发现前路术后每年大约有 2.9%的患 者由于相邻节段退变而出现临床症状 。经过统计学 分析有 25.6%的患者在 10年内将出现与相邻节段 退变有关的症状 。 因此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 段的继发性退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的症状得到越来 越多学者的重视 , 如何在解除压迫之后还可以保留 颈椎间盘的部分活动才是脊柱外科医生的梦想 。为 此 , 许多学者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 。
4 目前临床适应证 、禁忌证及并发症
由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开展尚不久 , 其确切 的手术适应证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确定 ,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 313·
目前患者选择主要参考西方国家的手术适应证 。 Sekhon[ 15] 认为目前颈椎间盘假 体置换的最佳
适应证为 :单 节段 、颈椎 生理弯 曲存在 , 节 段位于 C3, 4 、C4, 5 、C5, 6的颈椎病患者 , 部分可术中明确定位 和观察的 C6, 7也可 。 此外 , 国内王岩等 [ 16] 认为可以 逐步扩大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的适用范围 , 除了单节 段的脊髓性 、神经根型颈椎病或急性颈椎间盘脱出 , 还可以应用于已经手术融合或自然融合节段的临近 节段或跳跃节段的退变 , 造成颈脊髓压迫 , 可以通过 间隙减压取得理想前路减压效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