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现状_王剑敏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的开题报告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颈椎病是常见的一种脊柱疾病,常常伴随着手麻、肩酸、头痛、眩晕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压迫颈髓引起的。
传统颈椎手术主要采用减压加植骨融合的方式,虽然能够缓解症状,但是会导致颈椎活动度下降和邻近椎间关节的增生等后遗症。
因此,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指使用人工材料替代椎间盘,恢复生理结构和运动,改善神经症状的治疗方法。
具有手术时间短、颈椎活动性好、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目前,国内外对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上的临床应用还很有限。
因此,对于该手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治疗价值,对于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了解手术前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具体问题如下:1.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如何?2.该手术会对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吗?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如何?4.是否存在术后植入物脱落或破裂的情况?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到手术组和对照组,手术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减压加植骨融合手术,两组患者均接受术前和术后的评估。
2.研究对象:从就诊于XX医院的脊柱外科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手术组40例,对照组40例。
3.研究内容: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对照组还需收集患者手术方式、植物物材质等相关信息;采用颈椎MRI、颈椎CT、功能评分等方法评价患者病情及手术效果,并记录术后并发症、颈椎活动度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研究
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研究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会引起颈椎与神经根的压迫,导致颈椎疼痛、手部麻木和无力等症状。
在传统的治疗方法中,一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颈椎椎间盘置换手术。
传统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足,如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等问题。
最近,随着3D 打印技术的发展,人工椎体置换手术成为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
简单来说,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是通过体表和CT影像等资料,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与患者颈椎形态相符的椎体,并将其植入患者颈椎,以取代受损的椎体。
相比传统手术,这种手术方法更加精准和个性化,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颈椎特征,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成功率。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方法。
首先是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手术风险评估等。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护理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注意事项和术后护理,减少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其次是手术中的精准护理。
在手术中,护士需要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准确提供所需的器械和药品,保持手术场的清洁和整洁,做好术中感染预防措施等。
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处理意外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最后是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恢复情况。
在术后,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还需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和换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颈椎功能。
护士还需要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康复。
除了上述的精准护理方法,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还需要注重护理记录的完善和随访工作的进行。
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手术前的评估记录、手术中的操作记录、术后的护理记录等,为患者的随访工作提供参考。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需要关注的问题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需要关注的问题——医多多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的脊髓、神经、血管损害所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出现的原因是遗传和生物力学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作为替代传统融合术的手术方式逐渐被学者们认识和使用,然而与其相关的问题也逐渐增多,逐步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特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特点在于重建了颈椎的高度和生理曲度,保持椎间关节的运动,维持颈椎的生物力学性能,防止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因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具有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保留置换节段的生物力学环境、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等优点。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上讲,假体能够模拟颈椎复杂的生理运动,具备椎间盘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各个平面上的正常运动,并且在运动中应能够吸收震荡。
Nica等通过对患者颈部活动的观察认为,椎间盘假体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当好的活动力,且可以促进骨质长入其钛涂层内而保证其更加稳定,进而防止植入体的移动而导致再次手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值得肯定。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人工颈椎间盘进行了长期的体外测试,目的是为了测试其生物耐久度,结果证明了这种设备可以安全存在于人体,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并且长时间的工作后极少出现老化及失效。
由此可知,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优势为减压彻底,术后可保留相应节段椎间盘运动功能,可防止邻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有效避免因颈椎融合带来的颈椎运动功能缺失,提高并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影像学证实椎间盘置换对临近节段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患者恢复快,术后当天可下床活动,术后无须外固定,并能较早地恢复工作和(或)劳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应证目前临床认为其适应证包括:(1)因退行性病变而导致的神经根性症状;(2)多节段病变;(3)全部或阶段性颈椎前凸;(4)病变位于C3-T1节段;(5)椎体活动度良好;(6)椎间隙高度尽量<4mm;(7)相邻节段出现轻度退变。
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研究
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研究【摘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病患者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后的精准护理方法。
通过分析颈椎病患者目前的护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介绍了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术前评估、检查等。
然后,详细阐述了术中护理要点,术后护理及并发症处理等内容。
通过护理效果评价,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并提出了临床启示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本研究对于改善颈椎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提高手术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颈椎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精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护理效果评价、研究结论、临床启示、下一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炎、颈椎退行性变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存在着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并发症多等问题,而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颈椎病患者带来了希望。
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人工椎体,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颈椎病患者通过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精准的护理,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策略,为临床提供科学、规范的护理指导,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颈椎病患者进行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颈椎病患者的护理现状,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 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对患者的评估、准备手术器械及材料。
人工颈椎间盘的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计 ,于 1 9 9 8年报 道应用 了 Pet eI, 种假 体 由不锈 钢制 rsi 这 g
成, 包括两 个 终板 和连接 两者 的球 窝装 置 , 两个 终板通 过 螺
钉 固定在 目标 椎 间隙上 下 的椎 体前 面 。 以后 C mmis又 分 u n 别 于 19 9 9和 2 0 将假 体调整 修正 了两次 , 0 2年 分别为 Pet e rs g i I和 P et e T。Pet e I I rs g i S rs g 主要在 终 板设计 上进 行 了改 进 , i I 使其 更符 合生理 解剖 ,避 免 了 Pet e I假 体置 换后 出现 吞 rs g i 咽 困难 的症状 ,且其 粗糙 面设 计更 适合 骨小 梁 的长入 。目前
所 导致 的 并发症 , 持颈椎 手术 节段 的 生理 曲度和 活动 度一 保
直 是人 们探 索 的课题 。
近年 来对运 动节 段 的保 留 , 即非融 合技 术成 为脊 柱外科
研 究 的热 点 , 工颈 椎 间盘 置换手 术就 是在 这种 背景 下产 生 人
陶瓷制 成 , 的双 轨设 计和 原浆 喷涂表 面有 利 于生物 学 的 固 它 定 和 长期 的 稳定 。特 点是 可 以允 许 பைடு நூலகம் 范 围 的耦 合运 动 ” 全 , 活动 范围被 限制 在耦 合边缘 内。
生 物 骨 科 材 料 与 临 床 研 究
.
21 0 2年
0 8月
3 6. 百 丽丽 爵订 恧: 丽
0 R H A D C B OME A I MA E I L A T OP E I I CH NCS TRAS ND C LN C T D I I AL S U Y
第 9卷 第 4期
人工颈椎间盘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人工 颈椎经验; (2)当今市场上主要人工颈椎间盘的类型
及其代表性颈椎间盘的结构和临床效
果;
(3)关于国内外新型人工颈椎间盘的结构 和临床效果;
(4)人工颈椎间盘的适应证、禁忌证; (5)人工颈椎间盘的术后并发症。
讨论方向:
(1)总结当前人工 颈椎间盘臵换 面临的问题;
(2)未来人工颈椎 间盘的发展趋 势以及改进方
向。
文题释义: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主要通过去除椎管前方的软组织 及骨性组织来减轻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些年临床随访研究发现,术后 颈椎活动度部分丢失、相邻节段加速退变等情况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解决。 人工椎间盘置换:该手术方案应用人工椎间盘来替换病变的椎间盘,从而解除脊髓或神经的压迫,同时保 留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维持相邻节段的正常运动,而且还能减缓邻近节段退变。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Yongsheng, MD, 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1941
李游,郑蹦蹦,王佳明,马勇胜. 人工颈椎间盘的研究与应用现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0,24(12):1941-1948. DOI:10.3969/j.issn.2095-4344.2522
improving, and surgical technology continues to develop rapidly. This type of surgery cannot meet the clinical needs. Therefore, tot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surgery comes into being, which can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caused by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is better than previous one.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research status of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s, to focus on its clinical effects and structure, and to prospect its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rtifici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THODS: A compute-based retrieval of CNKI, WanFang and PubMed databases was conducted for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January 1995 and August 2019. The keywords were “non-fusion technique, 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clinical efficacy, structur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respectively. The articles related to artificial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were selected, and the latest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researches were prefer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Through analyzing the main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s on the market, the research of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s will focus on materials, structures, implantation devices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of prosthesis. The domestic cervical disc will be designed based on the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cervical spine. (2)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future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surgery will achieve a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 and i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ill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ch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people. Key words: non-fusion technique; artificial intervertebral disc; clinical efficacy; structure; material; anatomy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
27例m*确空搏蛙状&抻经功能**勒访情M
o末扶随访厦木后历扶随访与木前相&.t检验.P<O @束扶随访与木后历次随访相m.t捡验-P>O
05.
OS z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临床疗效 的初步观察
作者: 作者单位: 梁磊, 王新伟, 袁文, 李君, 陈华江, 王占超, 祁敏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 200003 上海
袁1.交矗种经症状评分洼 盛状 t● 无疰技
馐分为20分'
程度 再分
O 1 2 3 O 1 2 3 O l 2 3 O I 2 O l 2 O I Z O 1 2 O 1 2 O I
■有.可忍受,■正露工作 常有.较蠢受.簟分髟晌工停 期发.撮蠢受.不蕾正常工作 曼■ 无窿状 ■有.可忍受.■正常工作
.137.
第四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天津・2012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术中减压时均去除椎体后缘骨赘及突入椎管的退变 椎间盘,两侧达钩椎关节,特别强调彻底切除减压间隙处的后纵韧带。此处与传统经间隙减压融合术的处 理方式一致。但较之融合术,非融合术后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可以得到较大保留,这已被大量文献证实。本 组患者术后交感神经症状获得改善情况并与文献报道采用融合术后的改善情况并无明显区别。我们认为, 对大部分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而言,无论是采用融合还是非融合技术,其减压过程在解除脊髓、神 经根压追的同时切断了椎间盘一后纵韧带复合体上的交感神经传导通路,均可达到减轻或消除交感神经症 状的治疗效果。当然,考虑到手术适应证及手术难度,对于长节段病变、椎节不稳、OPLL等无法行人工椎 间盘置换术的患者还应选择融合手术的治疗方式。
第四届中华骨科杂志论坛天津・2012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研究进展
患 者在上 位置换节段 出现 局部 颈椎后 凸现 象 ,主要原 因是 患 者术前存 在颈椎 生理 曲度减 少 、消失甚 至后 凸 ,而 手术 中使
用 的 是 生 理 型 的 人 工 颈 椎 间 盘 ,没 有 校 正 颈 椎 曲 度 的 功 能 。 而 颈 椎 主 要 的 运 动 是 屈 曲 ,所 以 出 现 术 后 颈 椎 生 理 曲 度 减
到 了 关 注 ,在全 关 节 置 换 的 患 者 尿 液 、肝 、淋 巴 和 脾 中发 现
有 l 6例术后保 留了节段活动 ,术前症 状得到改 善 ,并且没 有
下 沉 。但 有 螺 钉 拔 出 、断 钉 及 吞 咽 困 难 等 并 发 症 出 现 ” 。
了金属离子” 。P r e s t i g e 假体是球窝状的金属 一金 属假体 ,金 属装置与金属装 置之 间磨擦 就很 有可 能产生对 远处 组织影 响
9 0 % 的 神 经 功 能 恢 复 达 到 了 优 良 ,这 一 个 结 果 与 以 前 报 道 的 A C D F术 后 结 果 十 分 相 似 。 人 工 颈 椎 间 盘 置 换 术 与 A C D F
钛合金附件封 闭。这种设 计可 避免假 体磨 屑外泻 ,从而避 免
炎 症 反 应 。N a d i m 等通 过实 验 发 现 B ya r n颈 椎 间 盘 假 体 在 抗 腐 蚀 、抗 磨 损 及 组 织 相 容 性 方 面 所 进 行 的 材 料 优 化 是最 好 的 。
的 现 象 。 3 人 工颈 椎 间盘 的 临床 研 究
2 0 0 2年 Wi e g f i e l d等改 良了 B r i s t o l 假体 ,除有 l例因术 中去 除 过多骨质失败 以外 ,其余 假体 功能 良好 。但 这种假 体也 是
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体会
12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体会目的探讨使用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及早期疗效。
方法对12例患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脊髓椎病8例,神经根型4例,记录术前及术后V AS、JOA、NDI评分,及手术前后置换间隙与临近间隙椎间隙高度、活动度,使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术后末次随访V AS、JOA、NDI评分结果分别为(1.92±1.53)、(15.33±0.78)、(7.5±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节段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与术前相比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短期内可以缓解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同时不降低椎间隙高度及活动度。
标签: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颈椎;人工颈椎间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颈椎间盘置换能提供良好的减压和神经功能恢复,同时以其独特的颈椎活动度,能克服因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带来的颈部僵硬及有效阻止邻近节段退变加快而引起新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我科自2010年8月~2012年10月对12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人工颈椎盘置换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 人工颈椎间盘材料人工颈椎间盘材料均由法国LDR公司提供的MOBI-C,它是一种带有滑动衬里的人工颈椎间盘,一次性整体植入,充分考虑瞬时旋转中心,通过上下终板相对运动自动定位。
初期稳定性来源于倾斜型齿状突起更易嵌入椎体终板,保证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
1.3 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患者仰卧位,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颈部垫软圆枕,头颈部自然后仰状态,头部两侧沙垫固定,双肩使用长胶布固定在手术床上,右颈前横切口,血管鞘与内脏鞘之间分离进入达椎体前缘。
C型臂机透视定位置换节段并同时观察目标间隙上下锥体后缘处于相对平直状态。
放置颈椎椎体牵开器确保切牵开器延长臂与上下终板平行,切开椎间隙纤维环,摘除髓核组织,刮除软骨板到骨性终板,将椎间隙平行撑开,切除后纵韧带,枪钳咬除置换间隙上下位椎体后缘增生骨赘,并向两侧减压到钩椎关节。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根据患者在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JOA评分、置换节段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患者的JOA评分在手术进行以前为(10.3±1.8),手术后平均为(14.5±1.9),最后一次随访结果为(16.2±0.6),术前和术后比较t值为-12.2325,P=0.000,术后和最后一次随访比较t值为-4.2763,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测量屈伸位X线片计算置换节段颈椎屈伸ROM时,患者术前平均为(7.2°±2.5°),术后平均为(6.8°±1.8°),最后一次随访平均为(6.4°±1.7°),术前和术后比较t值为0.710,P=0.385,术后与最后一次随访比较,t值为2.147,P=0.053,不具有统计学差异。
50例患者都没有出现并发症,也没有出现异位骨化的情况,但在进行随访时有1例患者存在假体周围骨吸收以及轻度的假体移位。
结论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中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病;中期临床临床上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既可以对患者起到融合减压的效果,又可以对运动节段具有有效保留作用,属于一种生物力学的理论原理。
当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是Bryan,但在疗效方面很多的报道结果都不相同。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5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接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的5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7~60岁,平均年龄为48.5岁,当中有2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有13例属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有10例属于混合型颈椎病患者。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颈椎病是现代人常见的病症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颈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比如长时间地低头看手机、电脑等,加之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手术治疗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它通过在颈椎部位置换椎间盘,达到减轻神经压迫的目的。
相比于传统的颈椎手术方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更加精准、缓解痛苦快速、恢复更快,因此备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
二、研究意义随着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于治疗方法的效果和治愈率越来越关注,而手术治疗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能够给病人带来快速的缓解和恢复,然而目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疗效和长期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明。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索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和长期效果,为临床医生治疗颈椎病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方法。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年龄在40岁以上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0名。
2. 研究设计: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各50人。
其中,手术组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手术方式治疗。
3. 研究指标:观察研究对象手术前后的颈椎症状、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并评估手术治疗的疗效和长期效果。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手术组和对照组的疗效和长期效果。
四、预期结果本次研究旨在探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和长期效果,预期得出如下结论: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优于传统的颈椎手术方式。
2.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长期疗效更加稳定、持久。
人工间盘置换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本 组患 者 共 1 1例 , 9例 , 2例 ; 龄 3 ~ 男 女 年 7 5 7岁 , 平均 4 5岁 , 中 2节段 颈 椎 间 盘 突 出 2例 , 其 其 余为 单节 段颈 椎 间盘 突 出。
1 2 诊 断 方 法 .
全 部病 例进 行 了 随访 , 随访 时 间 0 7 . ~3年 , 其 中 8例 术前症 状和 体 征 消 失, 本 恢 复正 常 的工 作 基 和生 活, 2例症 状 和 体 征 好转 , 有症 状 , 不 影 响 偶 但 日常 生活 , 术 前 症状 和 体 征部 分 好 转 . Od m 1例 按 o 评分 l : 8例 , 2例, 1例 。 1优 J 良 差 3 讨 论
颈椎 间盘 突 出症是 一 种颈 椎 间盘 退行 性 改变 , 继发 后突刺 激或 压迫 临 近 脊髓 , 引起 的各 种 症状 所 和 体 征。患 者 表现 为颈 肩 痛 , 肢体 麻 木 、 痛 无力 , 疼 感 觉减退 , 能障碍 , 出现 手 内肌 萎缩 , 功 可 手部畸 形 , 不 能进行 正常 的生 活 和精 细 工 作 , 路不 稳 , 力, 走 无 双 足踩 棉感 , 反射 亢进 , 理反 射阳性 等多种 症状 深 病 和 体征 [ 。 作 为一项 世界尖 端 的脊柱外 科手术 一人工 颈椎 间盘置换 手术 。近年 来 , 随着科 学技术 的进步 , 非融 合技 术 开 始 快 速 发 展 , ra 、 rD s Byn Po i c—C、 rs P e— t e P和 P M 等多种 人 工颈 椎 间盘 假 体在 临 床开 iL g C 始应用 J 。该术式 是通 过 前路 切 除 椎 间盘后 , 在椎 间 隙植入一 个可 以活动 的人工 椎 间盘 假体 以代替 原 来 的椎间盘 , 使患者 颈椎 术后接 近 生理状态 , 分散相 邻椎 间应 力, 免非 自然 退变 加 重 。 以实现 保 留 运 避 动 节段 , 少 相 邻 节 段 出 现继 发 性 退 变 的 目的 【 。 减 2 j 这种 手术方式 不仅 可 以解 除 压迫 , 可 以保 留颈 椎 还 间盘 的部分 活动 , 吸收震荡 , 可 起到 缓冲 的作 用。患 者满 意度 高, 复快 , 期 可 以 实现 颈 部 活动 , 部 恢 早 颈 德 直感少 , 优势 明显 。 由于 不需从 髂骨取 材 , 免 了 避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支气 管哮 喘是 多种炎 性细胞 和 细胞 因子参 与 的
气道慢 性炎 症 。C 1 C 6是 Caa细胞 分泌 的一种 主要 lr
痰 , 咳平 喘 ” 功 效 。临证 每 多 加 生 石 膏 , 喘作 止 之 平 用增 强 , 效显 著 , 试 屡验 。地 龙 宣 肺 通络 , 疗 屡 利尿
断 可能是 通过 调整 C 1 C 6水 平 , 高 哮 喘 患 儿 的免 提
疫功 能 , “ 获 清肺 化痰 , 咳平 喘” 止 之功 效 。 参考 文献 :
[ ]中华 医学 会儿 科学 分会 呼吸学 组. 童 支气管 哮 喘防 治常规 1 儿 ( 试行 ) J . [] 中华儿科杂志 ,0 4,2 2 1016 20 4 ( ):0 —0 . [ 2]韩新 民. 哮喘必 当活血通腑 [ ] 中华实用 中西 医杂志 ,05, J. 20 5
(8 :6 . 1)53
低 。
[ ]李羚 , 4 谢娟娟 , 俊, 血清 Caa细胞分泌蛋 白、 IE与嗜酸 钱 等. l r 总 g 性粒细胞 阳离子蛋 白在儿童 哮喘检 测中 的临床意 义 [ ] 实 用 J.
儿科 临床 杂 志 ,0 5,2 9)6 36 4 20 2 ( :7 -7 . [ ]Ma i AC, an 5 rn t LigI A,K o K,e a ct s mai hlr hoS t 1 ueat ci e .A h n d n:
1 1 临床 资料 .
10例 颈 椎 问盘 突 出 患者 , 中男 2 其
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研究
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研究近年来,颈椎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医疗卫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而3D打印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尤其是在肿瘤和骨科等领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
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不仅可以减轻颈椎病患者的痛苦,还可以提高手术的精准性。
本文将从此角度,探讨颈椎病患者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的精准护理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颈椎病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的退行性疾病,包括颈椎骨关节病、颈椎间盘脱出症、椎间孔狭窄症等。
主要的病因是年龄因素和劳动、生活方式等引起的颈椎长期受力、磨损和负担,造成韧带、骨结构和神经组织的损伤和压迫。
严重的颈椎病患者,特别是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传统的颈椎手术对颈椎的切削和磨复位缺乏精确度,而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而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则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通过将患者自身的颈椎CT和MRI坐标数据导入到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中,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出一个符合患者颈椎结构和形态的人工椎体。
这种人工椎体可以放入颈椎空洞内,并且可与周围颈椎骨体合并成一体。
与传统手术相比,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手术有更明显的精确性和精细化,具有更安全可靠的优势。
尽管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术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样需要重视手术后的护理工作。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首先,在术前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评估,掌握其病情和护理需求。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我们需要检查患者的体温、血液化学指标、血凝及凝血指标等,并对其药物过敏史、血压不稳定、孕产史等情况进行核查。
其次,在术中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对患者及时进行护理。
在手术中,我们需要保持患者的通气、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平稳,并且在出现手术并发症时及时处理。
最后,在术后我们需要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进展【重点词】研究进展自20世纪50年月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交融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向来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惹起的脊髓病变和神经根病变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其惹起的并发症渐渐被人们认识,主要表现为:(1)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改变,手术节段丧失运动功能,相邻节段退变加快。
当前以为这是因为术后相邻节段应力和活动度代偿性增添所致,颈椎屈曲时交融节段上、下节段椎间盘内压可分别增添73%和 45%〔1〕。
(2)植骨不愈合,假关节形成。
Bohlman〔2〕的一项研究显示此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此中67%的患者出现有关症状,17%需要从头手术治疗。
ACDF出现的并发症迫令人们探究新的手术方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因其特有的优势获得快速发展。
1 TDR 的优势 TDR可以联合前路减压和椎体间关节成形的特色,即保持前路的减压成效和保持颈椎正常的活动度,填补了ACDF的不足,最近几年来为愈来愈多的脊椎外科医生所喜爱。
与ACDF 对比 TDR有其独到之处:( 1)可以保持颈椎正常的活动度,防备周边节段因过分活动而代偿性应力增添而致使退行性变,且初期临床成效与交融术相像。
Goffin 〔3〕经过对 40 人颈椎活动度进行 X 线透视检查,第 1 组 10 人为正常人,第 2 组 10 人曾行 C5、6 交融术,第3 组 10 人曾行 C5、6 颈椎间盘置换,第 4 组 10 人患有 C5、6 颈椎关节强硬,结果发现曾行颈椎间盘置换的患者颈椎活动度与正常人无明显性差异。
( 2)患者术后可初期恢复生动。
ACDF术后患者一般都要佩带矫形器防备颈椎过分活动以利于骨交融,但 TDR患者一般术后1~2 周可恢复一般活动,防止了因颈部长远制动惹起的颈部肌肉萎缩及受限感。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术期护理。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患者40例,加强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术后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机体状况,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标签: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医疗科技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显著带动了脊柱外科学的进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随之不断完善,在临床已广泛推广应用。
不仅使颈椎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得到了有效保持,而且防止椎间盘相邻阶段退变,效果显著,其中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1]。
本次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4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患者共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29~59岁,平均(41.7±2.5)岁。
均有指尖麻木或双手麻木症状,明确诊断为颈椎病,采用保守方案治疗效果不佳,症状进行性加重、反复发作,具备手术治疗指征。
1.2 方法1.2.1 术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长期受疾病困扰,加之对手术预后过分担心,易产生焦虑、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加强术前访视,就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优势、必要性、注意事项、医师操作水平等简要讲解,并介绍同类型治疗成功的案例[2]。
与其家属建立良好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以保持乐观情绪,提高配合依从性。
(2)呼吸功能训练:术前鼓励患者主动咳嗽,练习有效深呼吸,戒烟,以使肺活量增加,肺内及气管分泌物减少,肺通气功能增加,保持良好肺功能,以保障全麻顺利进行。
(3)气管推移训练:为在术中对颈椎体前方暴露,气管需牵拉至左侧,会使周围组织发生水肿,特别是食管和气管,易造成吞咽和呼吸困难,故需加强气管推移练习,以缓解和防止气管食管牵拉伤。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的发展历史与应用现状
臻完 善 , 为人工颈椎 间盘置换术 的研究提供 了很好 的例子 。2 0
世纪 5 0年代 , 人们 开始设计 并制造椎间盘假体 , 用于恢复椎 间
节段 间盘 的压力 , 进而减少 临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 。一直 以
来, 颈椎前路椎 间盘切 除椎 间植骨融 合术 ( A C D F ) 被认 为是 治 疗神 经根型 、 脊髓 型 颈椎 病及 急性 颈 椎 间盘 突出症 的 经典方
法, 尤其前路 钢板 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 的稳定 和椎
率为 9 0 % 。进一步 的研究证实甚 至双节段 的置换 手术也能 维 持较好的颈椎运动 功能 , 改善症 状 。法 国 的 T h i e r r y Ma r n a y 博士设计发 明了 P r o D i s e . C假体 , 其最 初用于腰椎间盘置换术 ,
术 。其 目的意在维持颈椎 序列稳 定 , 保 留运 动功能 , 降低 临近
P C M假体 , 其也 由 2块钴 铬 钼金属 板 和 中间 的超高 分子 聚 乙 烯内核组成 , 外 涂钛 磷 酸钙 薄膜 , 以利 于与椎 体终 板 的 固定 。 P i m e n t a 等” 报道了其最初 的研 究结 果 , 5 3例 患者 植入 8 2个 假体 , 术 后 1周 、 1个 月 和 3个 月 随访 , 优 良率 分 别 为 8 0 %、 9 0 %和9 0 %, 仅 1例术后 3个月发现移位 4 mm, 但无需翻修手
文就其历史 、 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黄凯【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8(024)007【摘要】目的:调查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手术的48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分别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数据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差异.结果:访谈和问卷结果显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都有明显改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所体现的6个方面中,有4个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统计结果显示P<0.05;抑郁自评量表显示,患者治疗前后心理健康数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心理健康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结论: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对患者和患者家庭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总页数】2页(P85-86)【作者】黄凯【作者单位】宽甸满族自治县中医院骨伤科辽宁丹东 118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781【相关文献】1.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患者负性心理的改善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J], 李嵩;祁敏;曹鹏;袁文;陈华江2.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对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J], 王贝宇;曾建成;孔清泉;刘浩;丁琛;胡韬;石锐;李涛;洪瑛;宋跃明;刘立岷3.人工椎间盘矢状面覆盖比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旁骨化的影响 [J], 韩骁;田伟;何达;宋卿鹏;张宁;李祖昌;王晋超4.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跳跃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生物力学效应有限元分析 [J], 何俊波;刘浩;吴廷奎;王贝宇;洪瑛;戎鑫5.人工颈椎间盘角对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J], 祝元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进展董竹林【摘要】随着对颈椎椎体间稳定性和力学研究的深入,非融合性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颈部关节的活动能力,并可以有效防止邻近椎体的退变,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无须过分限制活动.现结合最新的文献资料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1(051)052【总页数】2页(P116-117)【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椎间盘移位;脊柱融合术【作者】董竹林【作者单位】天津市泰达医院,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随着对颈椎椎体间稳定性和力学研究的深入,非融合性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颈部关节的活动能力,并可以有效防止邻近椎体的退变,手术简单易行,术后无须过分限制活动。
现结合最新的文献资料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假体及临床疗效1.1 不锈钢假体Prestige(Ⅰ、Ⅱ、ST、LP) Prestige假体最初由两片不锈钢板及中间的球窝状结构组成,两块钢板由螺钉固定在上下邻近椎体内,此为第一代不锈钢假体Prestige Ⅰ。
Cummins等[1]报道了应用PrestigeⅠ的22例患者随访结果,发现有螺钉移出即脱离并发症,且所有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症状,考虑假体植入位置及规格不恰当所致。
基于以上缺点,PrestigeⅡ假体被设计出来,并能很好的符合颈椎生理活动的需要,其特点是增加了螺钉锁定,使螺钉的固定性更好,同时增加了旋转活动的范围,使关节活动与邻近节段关节的活动更好地协调。
Wigfield等[2]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对照研究,比较Prestige椎间盘置换术与节段融合术后邻近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发现术后12个月融合组邻近节段的活动范围较椎间盘置换组显著增加,Prestige置换术患者邻近节段的活动几乎不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Bryan假体 Bryan假体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人工
颈椎间盘 。 该假体由 2个钛合金外壳和聚氨酯髓核 构成 , 类似于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产生于上 、下金属 壳与核之间 。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 以利于骨长入实现生物固定 , 上下终板之间是人工 髓核 , 为高分子复合材料 , 具有耐磨性 , 最外层是由 具有半透膜性质的材料组成 , 连接上下终板 , 将髓核
定 , 使其既保持良好的微动 , 又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其 内藏微动式立体化设计 , 使假体成为一整体 , 置入过 程为整体一次性置入 , 在标准化置入器械及试模引 导下置入十分方便简捷 ,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 该 假体已通过美国 FDA认证 , 在欧洲通过了 CEMARK 认证 。 Pimenta等 [ 14] 进行了为期 1年的研究 , 于 53 名患者植入 82 个人工颈椎间盘 。 术后 SF-36测量 指标均明显提高 , 术后 1周 80%患者取得非常好的 效果 , 术后 1个月即上升至 90% 。 3.5 其他类型的假体
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国外 Katsuura、Matsuzki 及国内阮狄克等学者先后展开了新鲜冻存同种异体 椎间盘移植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阮 狄克等[ 3, 4] 报 道了同种异体椎间盘移植 5 年疗效观察结果 , 认为 除了轻度的椎间盘变性 , 能够保持脊柱的活动和稳 定性 , 所以是一种治疗椎间盘变性的有效办法 。 但 此技术目前主要还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且存在同种异 体椎间盘来源问题 , 尚未在临床广泛开展 。
颈椎人工椎间 盘置换术 (artificialcervicaldisc replacement, ACDR), 亦称颈椎间盘成形术 (cervical discarthroplasty, CDA)。 随着人工髋 、膝关节置换术 取代了导致关节功能严重丧失的髋 、膝关节融合术 , 且腰椎人工椎间盘广泛 、成功运用于临床 , 为了解决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由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 失所造成的相邻节段的过度运动和应力集中而导致 相邻节段退变加速 , 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及医务工 作者投入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之中 。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研究现状
· 311·
· 综述 ·
王剑敏和植入物 ;综述文献 【中图分类号 】R 318.1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672 -2957(2008)05 -0311 -04
与 Bryan假体一样也是由金属和塑料结合制成
包在其中 , 并灌注生理 盐水作为润滑 剂减少摩擦 。 由于髓核被封闭在半透膜内 , 因此即使产生磨损 , 细 小微粒也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影响 。
Goffin等 [ 5] 在 2002 年首 次报告 60 例单 节段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后平均 12 个月的随访结 果 , 优良率为 85% ~ 90%, 未见假体下沉 , 有 2 例出 现可疑假体移位 , 颈椎的节段性运动得到了比较好
2002年 Wigfield等[ 11] 报道了一组 15 例接受了 Frenchay人工椎间关节置换术的颈椎病患者 , 通过 2年随访 , 疗 效满意 。 Traynelis[ 12, 13] 回顾了 Prestige 假体应用于临床 10余年来的效果及美国 FDA(food anddrugadministration)2005年进行的临床试验 , 结 果均表明 , 对于要接受颈前路减压手术的患者 Prestige假体置换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选择 。 3.4 PCM假体
间隙上下的椎体前面 , 这种人工椎间盘假体被称为 Frenchay人工椎间关节 , 亦为 PrestigeⅠ。 PrestigeⅡ主要 在终板设计上进行了改进 , 使其更符合生理解剖 , 且其 粗糙面设计更适合骨小梁的长入 。 PrestigeLP假体则 由钛合金、陶瓷制成 ,它的双轨设计和原浆喷涂表面有 利于生物学的固定和长期的稳定 。
1 研究背景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已成为当前治疗颈椎病的 经典术式 , 从早期的自体髂骨移植到目前的钛网和 各种 Cage, 从简单的骨植入到目前的单皮质自锁钛 钢板 ,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 但其 远期疗效仍有不尽满意的地方 :颈椎的整体活动范 围明显受限 , 尤其是融合区上下的椎间隙由于应力 集中 、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导致继发或加重邻近节 段的退行性改变 。 Hilibrand等[ 1] 随访 374例患者 , 最长达 21年 , 发现前路术后每年大约有 2.9%的患 者由于相邻节段退变而出现临床症状 。经过统计学 分析有 25.6%的患者在 10年内将出现与相邻节段 退变有关的症状 。 因此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 段的继发性退变以及由此引起的新的症状得到越来 越多学者的重视 , 如何在解除压迫之后还可以保留 颈椎间盘的部分活动才是脊柱外科医生的梦想 。为 此 , 许多学者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 。
的保留 。近年的长期随访 研究也表明 , Bryan假体 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和颈椎前路融合术没有明显差
别 , 同时在保留颈椎活动度 、减少邻近椎体并发症方 面明显优于颈椎前路融合术 , 有望替代颈椎前路融 合术成为下一代的标准术式[ 6 ~ 8] 。 3.2 ProDisc-C假体
ProDisc-C假体也是由金属与聚乙烯做成的有 2 个金属翼的球 -窝状结构 的假体 。 2007年 , Chang 等 [ 9] 在尸体模型上比较了 C6 /C7 间隙植入 ProDiscC假体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比较 , 结论显示植 入 ProDisc-C的节段活动度均有提高 , 而邻近节段的 活动度有所下降 。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 手术段活 动度下降 , 邻近段活动度上升 。而 Nabhan等 [ 10] 研 究表明 , 无论是使用 ProDisc-C假体或直接颈前路融
4 目前临床适应证 、禁忌证及并发症
由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开展尚不久 , 其确切 的手术适应证需要进行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确定 ,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 313·
目前患者选择主要参考西方国家的手术适应证 。 Sekhon[ 15] 认为目前颈椎间盘假 体置换的最佳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在前路椎间盘切除后 通过在椎间隙置入一个可以活动的装置 , 代替原来 的椎间盘并行使其功能 , 实现保留运动节段 、减少相 邻节段继发性退变的目的 。 因此 , 人工颈椎间盘成 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2 人工椎间盘的发展历史
1956 年 Steenbrugghe提出人工椎间盘假体 (intervertebraldiskprosthesis, IDP)置换的概念 。颈椎 人工椎间盘的报道最早为 1964年南非的 REITZ与 JOUBERT金属假体 置换 , 但是没 有长期 随访 的报 道 。 此外 , 还有其他一些颈椎间盘假体的开发运用 , 例如 1979年 Webber设计的带偏心骨水泥钉的双凹 型人工椎间盘 , 1996 年 Kehr则设 计了可滑行的椎 间盘假体 , 1998年 Ibo与 Pierotto设计的类似小全髋 关节的球窝关节 , 2001年 Medizadeh设计的带有小 弹簧的两空型半圆柱体椎间盘 , 但由于种种不足未 得到推广 。
· 312·
脊柱外科杂志 , 2008年 10月 , 第 6 卷 第 5期 JSpinalSurg, October2008, Vol6, No5
近年来随 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材料科学的发 展 、各种新型腰椎间盘假体不断推出和腰椎间盘假 体置换的成功 , 使人们对人工颈椎间盘的研究再次 有了热情 , 一些设计更为优化的人工颈椎间盘投入 到临床应用当中 。
关于异位骨化问题 , Leung等 [ 21] 观察了 90例人 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患者 , 16例 (17.8%)出现了 异位骨化 , 6例 (6.7%)出现了 3 ~ 4级的轻微异位 骨化 。 术后 12 个月 颈椎 X线片所 示 , 10 位 患者 (11%)的人工椎间盘有至少 2 度的屈伸松动 。 其 中 4名患者伴有 3 ~ 4级的异位骨化 。
自 20世纪 60年代 Fernstorm首先设计用一个小 钢球制作假体安放于椎间隙以来 , 国内外不少学者进 行了人工髓核假体的研究 , 研制了不同材料合成的假 体并将它们运用于临床 。 2001年 , 徐印坎等[ 2] 报道
作者简介 :王剑敏 (1975 -), 硕士在读 , 主治医师 作者单位 :710032 陕西 ,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 通讯作者 :罗卓荆 zjluo@
对于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禁忌证国内外存在 不少争议 , 但是公认的颈椎间盘假体置换的禁忌证 就是骨质疏松[ 17, 18] , 因为椎间盘假体上下两侧的金 属终板有陷入临近椎体的可能 。一旦确定存在骨质 疏松的危险因素 , 则需要进行骨密度测量 。另外 , 如 果存在明确的颈椎椎体间不稳 , 也不适宜施行人工 颈椎间盘假体置换 [ 19]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发症 总体概括有 :前路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植入技术的并 发症 、假体相关的并发症[ 20] 。 其中关键是植入技术 的并发症 , 包括 :① 椎间盘组织切除不彻底或软骨 终板部分残留导致术后遗留神经症状 ;②假体的位 置偏离脊柱的运动轴心 ;③假体盖板选择过大或过 小 , 过大植入困难或假体脱位 , 过小假体下沉 ;④术 中骨折 。
合术后活动度的丢失远大于使用 ProDisc-C人工颈 椎间盘置换术后 。 3.3 Prestige假体
1998年 Cummins报道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工 椎间盘假体 ,这种假体由不锈钢制成 , 包括 2个终板和 连接两者的球窝装置 , 2个终板通过螺钉固定在目标椎
及其改进型 PrestigeSTLP, 目前已经 FDA批准进行 临床试验研究 。以上假体均尚无临床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