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遍四年级下 古诗三首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步读诗法介绍

知作者、明诗题、懂诗意、悟诗情、解手法;

初读正字音、二读断节奏、再读抓重点疏文意、读想画面、五读背古诗。

作者介绍:

一、《宿新市徐公店》

(一)正字音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断节奏

(三)抓重点词句

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一、深入理解

六要素:

感情分析:

这首诗是描写农村早春风光的,诗人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别有情趣。

第一句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篱笆和小路,点明这是农村,“篱落”是有宽度的,用“疏疏”指出它的状态,显见其中有间隔,才能看见篱笆外面的山道。“一径深”,表明山道只有一条,并且很长很长,延伸向远方。宽广的篱落与窄小的一径相对照,稀稀疏疏与绵绵长长相对照,互相映衬,突出了农村清新与宁静。

第二句也是纯景物的静态描写。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密,展示出农村自然、朴素的风貌。

第三句是人物动态描写。“急走”与“追”相结合,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就历历在目了,反映了儿童们的天真活泼。

第四句,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读者可以想象,这时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等,更表现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稚气。

本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全诗所摄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暮春风光。

【课堂练习】

1、本诗描绘了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___图,其中“_______”和“________”点名了时间是暮春时节。

2、本诗运用了_______写作手法,平易自然。

3、词语解释

4、生字练习

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一)正字音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范成大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断节奏

(五)抓重点词句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二、深入理解

六要素:

初夏

农忙

侧面烘托

静中有动更显静

感情分析:

【课堂练习】

1、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诗歌中侧面烘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请从这一角度赏析“唯有蜻蜓蛱蝶飞”。

3、词语解释

4、生字练习

因为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村中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惟有蜻蜓蛱蝶飞”衬托出了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三、《清平乐·村居》

词介绍: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上片下片

(一)正字音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宋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

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清平乐(yuè):词牌名。

2.村居:题目。

3.茅檐:茅屋的屋檐。

4.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5.相媚好:指相互逗趣,取乐。

6.翁媪(ǎo):老翁、老妇。

7.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8.织:编织,指编织鸡笼。

9.亡(wú)赖:这里指小孩顽皮、淘气。亡,通“无”。

10.卧:趴。

(二)断节奏

(三)抓重点词句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二、深入理解

六要素:

感情分析:

在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

上阕头两句,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三四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优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协、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它概括了农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乐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

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

从作者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的环境描写,对翁媪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画,表现出词人喜爱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写的,词作描写农村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并不能说是作者对现实的粉饰。

【课堂练习】

1、词语解释

2、生字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单元由诗歌和记叙文构成,主要跟乡村和田园生活有关。有机会要多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增加自身的阅历。熟背古诗,默写生字,了解白描和侧面衬托的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