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合集下载

国庆军事演练

国庆军事演练

国庆军事演练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节日,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国力的时刻。

为了庆祝国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展示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每逢国庆节,中国都会举行盛大的军事演练活动。

本文将介绍国庆军事演练的背景和意义,并重点介绍一些曾经举行的历史性军事演练。

中国军事演练是为了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展示中国军队的战斗能力、武器装备和军事策略。

通过举办军事演练,中国可以向世界证明国家的安全能力和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此外,军事演练也是对军队训练效果的一次全面检验,可以加强军队战斗力和士兵的作战技能。

历史上,有许多国庆军事演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一次最有名的是在1959年中国第十周年国庆庆典上进行的盛大阅兵式。

当时,中国展示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士兵,并表演了高超的军事操演。

这次阅兵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宣告了新中国成立十年来国家的强大实力。

另一次有影响力的军事演练是在1999年举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活动。

这次演练以跨越长江的大军工程为主题,展示了中国解放军的水陆空作战能力。

数以万计的士兵在军舰、战机和坦克上展示了中国军队现代化装备的实力。

近年来,中国军事演练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2015年,中国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在这次盛大阅兵中,中国展示了一系列最新的军事技术和装备。

包括导弹、战斗机和航母在内的军事装备震撼了世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日益增强的军事实力。

在这些军事演练中,除了展示军事实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军事演练设有激昂的音乐和壮观的军事操演,旨在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通过观看军事演练,人们能够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实力并且意识到保卫祖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总之,国庆军事演练是中国庆祝国庆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通过举行军事演练,中国可以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战斗力和军事实力,同时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

国庆军事演练不仅是一次庆祝活动,更是对军队训练成果的一次展示和对国家发展成就的一次总结。

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

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

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为坚强军队锻造钢铁之躯一、活动背景与意义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是军队组织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练兵活动,提高官兵战斗力综合素质,增强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使命担当。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压力,同时深化军事改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军队练兵备战任务,因此开展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对加强军队综合实力和战斗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全面深入的训练,能够检验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能够理清军事改革的思路,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其次,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能够提升军队官兵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通过组织大规模的练兵活动,加强官兵的专业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使他们在战场上能够取得更好的战斗效果。

再次,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可以提高军队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模拟各种复杂情况和战场环境,可以帮助军队熟悉和适应各种战术,并提高决策和指挥的准确性。

最后,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有助于强化军队的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集中全军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练兵活动,有助于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和荣誉感,促进官兵之间的相互配合和默契,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二、活动内容与组织方式1. 模拟实战演练模拟实战演练是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模拟实战环境和情景,加强官兵的实际操练和应对能力,提高战场应变能力和战术执行水平。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如野外采训、实弹射击、实地机动等。

2. 学习培训学习培训是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的基础环节。

通过组织各类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提高官兵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

可以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官兵全面了解和掌握军事科学和技术。

3. 竞赛比武竞赛比武是大练兵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环节。

通过组织各种比赛和比武,激发官兵的竞争激情和斗志,增强练兵活动的紧迫感和实战性。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规军队,其建军历程充满了光辉战斗历史。

自成立之初,人民军队就肩负着保卫国家、捍卫人民利益的重任。

以下将对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进行简述。

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人民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历程可以追溯到1946年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对抗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武装,旨在推翻腐败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在这场战争中,人民军队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经历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场战争不仅为中国人民争取了解放,也为全球反殖民主义和平解放事业树立了榜样。

二、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发生于1950年至1953年间,是中国人民军队参与的一场重大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军队与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对抗,为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捍卫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军队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军事素养和出色的战斗能力,成功抵御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最终迫使其接受停战协议。

这场战争不仅彰显了人民军队的实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抵御外敌的坚定意志。

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于1962年爆发,是中国人民军队在地方冲突中的一次重大战斗历程。

这场战争是中国和印度之间争夺边界领土的冲突,中国人民军队坚决反击印度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虽然这场战斗中中国人民军队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

这场战争不仅巩固了中国在边境地区的防卫,也彰显了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坚定立场。

四、边海防卫战斗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还包括了一系列边海防卫战斗。

中国拥有辽阔的陆地和辽阔的海洋,边海安全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民军队积极参与各类边海防卫任务,保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

这些战斗涉及到陆地和海上的各种环境和条件,人民军队充分发挥了其专业优势和实力,有效维护了国家边海安全。

总结: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定意志和出色能力。

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

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

建军节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中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利益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建军节作为中国军队的重要节日,旨在回顾中国军队的历史和辉煌成就,彰显中国军队的威武形象和先进性,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军情怀。

本文将回顾中国军队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并展望中国军队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古代中国的军事文明中国的军事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孙子的《孙子兵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石。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军制,对于后来统一中国的军队组织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

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也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如《史记》中的《项羽本纪》、《韩信盗魏书》等,这些史书记录了励精图治、百战百胜的中国古代将领事迹,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智慧和经验。

二、解放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建军节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PLA)的诞生。

1945年8月,二战胜利后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胜利阶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正规军队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军队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其杰出的战斗力和高度的纪律性迅速赢得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尊重。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频频取得重大胜利,如辽沈、平津、淮海、渡江等战役,最终确立了人民政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飞跃。

三、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经历了巨大的现代化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以保卫国家安全和现代化建设为使命,不断强化军事力量和战备能力。

中国军队在装备现代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中国的国防工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战斗机、航空母舰、导弹防御系统等不断涌现。

中国军队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履行国际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

简述人民军队的光辉战斗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性人民武装力量。

自建军以来,人民军队在国内外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奋勇杀敌,保家卫国,为人民的幸福和平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人民军队光辉战斗历程的简述。

一、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入侵华北,全面侵占中国。

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抗日武装,为中国反抗日本侵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民军队的先锋团体红军是独立自主的部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在各个战斗中,人民军队表现出来的英勇气概和顽强毅力,成为当时中国各族群众反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力量。

二、解放战争1949年,人民军队一举消灭国民党的反动势力,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组织了全面的战争,对蒋介石反动统治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创造了多个光辉历程。

其中最著名的是晋冀鲁豫战役,红军在这次战役中成功解放了中国的几大重要省份,为中国解放了很大的一块领土。

三、对印自卫反击战1962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史上最短暂的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

这场战争在一周内就以中国的胜利结束。

中国人民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

中国通过这场战争,向印度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表明中国绝不容忍任何侵略行为,印度的侵犯是要付出代价的。

四、中越战争1979年,越南入侵了中国边境的云南、广西等地区。

中国人民军队果断决策,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威严。

这场战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人民军队采取防御策略,随后采取主动进攻策略。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军队排除困难,献身国家,展现出了民族自信和传承了革命先辈严峻的作风。

五、香港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人民军队在回归仪式中以整齐划一的队列和强烈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

这场回归维护了中国作为国家主体的尊严,增强了国家的统一意识。

中国人民军队为中国的统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得到了全民的敬仰和礼遇。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人民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不断壮大和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其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特点。

一、建军初期(1949-1959)1.1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长征等一系列战役,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

1.2 建军初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解放军正式成立,开始了从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

1.3 抗美援朝战争:人民军队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团结精神。

二、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2.1 军队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作战力和战斗力。

2.2 军队现代化:军队装备逐步现代化,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提高了作战效能。

2.3 国际维和行动:人民军队积极参预联合国维和行动,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和责任担当。

三、21世纪初期(2000-2022)3.1 反恐维稳:人民军队积极参预反恐维稳行动,捍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3.2 军事改革:军队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提高了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3.3 海外维权:人民军队积极维护国家海外利益,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国际责任和担当。

四、新时代(2022-2022)4.1 强军目标:人民军队提出了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4.2 军事现代化:军队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提高了作战力和战斗力。

4.3 军民融合: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提高了国防科技实力和军民资源共享。

五、未来展望5.1 军队现代化:继续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作战能力和战斗力。

5.2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军事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5.3 军民融合:深化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军民一体化发展。

结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充满荆棘和挑战,但也充满了荣耀和辉煌。

在未来的发展中,人民军队将继续宏扬革命传统,不断壮大和发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人民军队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军初期(1927年-1949年)建军初期,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一系列革命战争,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经历了难点卓越的游击战争,充分发挥了游击战争的灵便性和机动性。

红军长征是人民军队的一项重要战略行动,展现了人民军队的顽强意志和战斗力。

建军初期的人民军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渐形成为了一支具有纪律、战斗力和忠诚度的正规军队。

二、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1950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成功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军队积极参预了抗美援朝战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勇气。

三、抗美援朝战争时期(1950年-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是人民军队的一项重大战争行动,为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保卫中国的国家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国际影响力,成功抵御了美国等帝国主义势力的侵略。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军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和现代化建设。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经历了军事改革、装备改革、人材培养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不断提升战斗力和军事技术水平。

人民军队参预了一系列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任务,如抗洪救灾、反恐维稳、维护边境安全等,为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未来发展展望未来,人民军队将继续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密切环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整体素质和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一)中国军队近代化,就其总体发展阶段而论,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895年清廷小站练兵到1924年国共合作、黄埔建军;后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严格意义上讲,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王朝建立后,封建统治阶级依靠八旗兵和继起的绿营,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

然而,作为封建没落政权的工具,八旗、绿营随着封建制度的沉沦衰败而日趋解体。

19世纪以后,八旗兵已成为名存实亡的"寄生集团",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自乾嘉开始,也迅速走向衰朽。

在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

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50余万军队,"遇敌辄糜",溃不成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60年代初叶开始,在洋务派"求强"、"求富"呼声推动下,清政府曾对军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聘用外国军事教官,购买洋枪洋炮,推行西洋操典等等。

但由于清军积重难返,收效甚微,尤其其建制仍保持绿营的组织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这种表面的局部"西化",虽然为尔后的军队近代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很快地在实践中碰了壁。

1894至1895年中日甲午一役,参战的中国陆军不堪一击,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

堂堂天朝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弹丸小国。

失败的苦果,撞击着人们的心窗。

那种昏聩愚蠢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虚妄自尊,以及纲常名教等封建陈腐教条所筑起的樊篱,再次遭到重创。

朝野上下,"修明武备"的呼声日亮。

许多中外臣工,纷纷提出"筹饷练兵为急务"。

清朝最高统治者也从这次战争中看到了日人"专用西法制胜"之道,决定"仿照西法添设新军"。

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

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

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艰苦奋斗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人民的重要力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建立。

这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国家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可以分为若干个重要阶段。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着军队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双重任务。

在战略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保卫国家安全。

在军队建设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培养军事干部,加强装备建设,提高作战能力。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中越战争等重要战役。

这些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威慑力和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技术、装备建设和军事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贡献。

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内各类救灾行动,为民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充满了光荣和辉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在国内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漫长而充满波折的发展历程。

自建军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支具有高度纪律性和战斗力的强大军事力量。

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日战争。

暴行令人痛心,但正是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巨大的苦难和牺牲,全国各地团结一致,共同抗击侵略者。

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战争也承担了重要的抗日斗争,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雏形。

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指导并参与了各个战役,最终解放了全国各地。

这一时期的战斗经验为日后解放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展现了解放军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走上一条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毛泽东主席提出军队“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的口号,标志着解放军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解放军着重发展高新技术,提高装备水平。

航空航天、导弹技术、卫星通信等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得解放军在现代战争中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

此外,解放军还深入推行军队练兵备战,加强军事科研,提升军队的整体素质。

同时,解放军还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展示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放军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解放军还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行动,派遣医疗队伍到遭受自然灾害的国家提供援助,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三、未来发展方向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具备较高军事实力的国家军队,但与世界一流军事力量相比,仍存在差距。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现代化水平。

首先,军事科技的发展将成为解放军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解放军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军事科研,推动军事装备的升级换代。

其次,人才培养也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那些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九个历史牛人谁最牛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那些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九个历史牛人谁最牛

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那些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九个历史牛人谁最牛“文武全才”不一定就是“出将入相”。

“出将入相”也未必就是“文武全才”,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下面以“当过将军并身兼宰相”为标准,列出历朝历代的“出将入相”的代表人物。

1、先秦——吴起(魏国河西长、楚国丞相)将才:初仕鲁国,杀妻求将,率军大败齐国。

又仕魏国,攻占秦国河西之地,为魏国夺取土地千里。

再仕楚国,南平百越,北兼陈蔡。

横扫三晋,西伐强秦。

编写《吴子兵法》,被后世成为兵家亚圣。

相才:在楚国发起“吴起变法”,明确法令,剪裁官员。

打压贵族特权,提高士兵待遇。

主张军事强国,排斥外交投机。

统一荆楚风俗,整修楚国国都。

这场变法运动,使楚国实力大增,也使吴起成为了战国时期一流的改革政治家。

总评:吴起曾与田文有过一段对话,自诩武能统帅三军,震慑敌国。

文能安抚百姓,充实国库。

从实事情况来看,这不是自吹,而是自知。

吴起善于谋国,拙于谋身。

最终被楚国贵族反击而惨遭杀害。

但这无碍他“出将入相第一人”的美誉。

相关人物:秦国的商鞅也以“变法”闻名于世,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在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曾秦军收复了河西。

还被任命过大良造,包围魏国并占领魏国旧都安邑。

史书赞曰:出将入相,创下不朽功勋者,商鞅可谓首当。

2、汉朝——韩信(大将军、左丞相)将才:韩信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等。

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

刘邦曾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相才:韩信将才上的成就,掩盖了韩信相才的光辉。

韩信曾被拜为左丞相,率兵攻打魏国,之后又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

非但如此,日后韩信做了齐王、淮阴侯,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王侯将相”全任的风云人物。

总评:萧何曾夸赞韩信“国士无双”,即一国之内最为优秀的人才。

“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料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资料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伟大的祖国,不断战胜各种挑战,经受各种考验,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在世界东方展现出绚丽夺目的风采,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忠实履行职能使命,为捍卫党和人民的利益、保卫和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

同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伟大的跨越。

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新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解放战争后期,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人民军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550余万人、以步兵为主体,并有少量技术兵种的强大军队,但其现代化程度还处于低级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使建设巩固的国防和现代化军队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课题,也使之具备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把建立强大的国防军队和加强经济力量作为当时中国人民的两件大事,及时提出了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

他明确指出:“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这就为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

但是由于当时人民解放军追歼逃敌、剿匪作战、粉碎国民党军窜犯袭扰、保卫和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艰巨繁重,还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暂时延缓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是积累了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强敌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拓展了军队建设视野,推动了建设和作战的观念更新,进一步增强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感。

新中国最初四年,是由革命战争向相对和平建设过渡的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明显的边打边建的特点,人民解放军从整编入手,开始了由单一军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建设转变,由相对分散向集中统一建设转变,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建设转变的历程,军队的面貌迅速发生变化,为全面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军 事 训 练

军 事 训 练

军事训练军事训练伴随军队的建立而产生,随着战争实践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而发展。

我军在各个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坚持以中央军委制定的军事训练方针和训练大纲为指导,把军事训练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来抓,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加速推进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

一、把握时代特点训练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训练主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实战锻炼部队。

部队边战斗、边训练,不断提高军事技术、战术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军队主要进行传统的战术、技术训练和应用训练。

1975年以后,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根据现代战争要求,针对军队当时的状况,多次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重要方针。

1977年,中央军委作出《关于加强部队教育训练的决定》。

1980年,中央军委又进一步明确现代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强调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依据,既训练打常规战争,也学会对付核战争,着重研究解决在现代条件下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战法。

80年代中期以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全军在训练内容、方法、制度、体制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这一时期,军事训练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现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

第二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全军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第三阶段90年代中后期,全军部队开始组织系统学习高科技知识和科技练兵活动,组织使用高技术装备的诸军兵种的联合演习,掀起“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群众性练兵热潮。

第四阶段21世纪初,全军颁布新的军事训练条例和军事训练大纲,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基本任务,规范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军事训练进一步向信息化聚焦。

“我们是坚强的主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传奇

“我们是坚强的主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传奇

“我们是坚强的主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传奇作者:韩洪泉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7年第6期被誉为“战争之神”的炮兵,是以火炮、火箭炮、战役战术导弹和反坦克导弹为基本装备,主要遂行地面火力突击任务的兵种,由压制炮兵、反坦克炮兵和地地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等组成。

炮兵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陆军兵种,也是一个攻守兼备的战斗兵种。

在20 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炮兵都对战争的胜负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主要的火力突击力量。

人民炮兵与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同步,诞生于1927 年的南昌起义,已经走过了90 年的漫漫征程。

“我们的炮兵在战斗里成长,我们一天天的越强壮。

”正如《炮兵进行曲》中所唱的那样,人民炮兵(前期包括防空兵)从南昌城一路走来,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为祖国和人民建立了特殊功勋,成为当之无愧的“战争之神”、名副其实的“和平之盾”。

沿革篇:“我们的炮兵在战斗里成长”1927 年,人民炮兵在革命武装起义的浪潮中与人民军队同时诞生。

8 月1 日南昌起义爆发时,革命队伍中就有了炮兵的身影,其中第11、第20 军各编有一个炮兵营,部分师、团也编有山炮或迫击炮分队。

这是解放军最早的炮兵部队。

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中编有炮兵队和迫击炮连。

在广州起义中,国民革命军第4 军教导团所属炮兵连参加了全部战斗。

1928 年4 月,南昌起义军余部和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4军(6 月改称红军第4 军),其中第28 团编有迫击炮连,第29、第31 团各编有机炮连。

在各地武装起义和创建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红军炮兵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到1930 年夏,全国红军已有1 个机炮混成团、4 个机炮大队、1 个山炮连、3 个迫击炮连和3 个机炮连,发展成为一支可观的力量。

1930 年8 月,彭德怀领导的红3 军团组建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炮兵团,武亭任团长,谢松龄任政治委员,下辖1 个山炮连、2 个迫击炮连和1 个警卫连。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为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并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而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

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称谓是中国工农红军。

在这一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方针和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组建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当时红军的编制装备十分简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组建了少量骑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分队,使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作战,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取得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这支军队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抗击了58%-69%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以伤亡60余万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55亿。

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与此同时,人民军队自身也取得巨大发展,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27万余人,民兵达268万余人。

揭开小站练兵的历史

揭开小站练兵的历史

揭开小站练兵的历史(附北洋政府总统、总理表)小站练兵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关节。

它是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委派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在小站建立操练新建陆军——北洋军阀胚胎时期为中心,上自光绪元年 (1875) ,淮军将领周盛传率盛字军在小站练兵,下至 1920 年,段祺瑞在小站训练的振武军被遣散,历时近半个世纪的一段史实。

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对外闭关锁国,不昧世界大势;对内因循清初定制,不思更张。

其经制兵八旗、绿营的营制,军队的布防,不考虑国防战略、战术的需要,而是按维护王朝统治分布,以防止绿营将领拥兵自重为宗旨,“大小相制”、“集权与分割”,兵不习将,将不习兵,兵将平时分离,战时临时凑合。

其装备仍以传统的刀矛弓箭等冷兵器为主,只有少量的抬枪、鸟枪等旧式热兵器。

直到咸丰年间曾国藩建成湘军,李鸿章建成淮军,才逐步引用洋枪、洋炮和战舰武装部分军队。

清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暴露了先进装备与落后军制间的尖锐矛盾,一些封建官僚鉴于旧军已失去效用,纷纷主张摈弃旧军制,建立新军制,仿效日本精学西法的经验,增强国力、兵力。

清廷,为维护和延续其统治先后决定由胡燏棻在小站编练“定武军”,由张之洞在江宁编练“自强军”。

这两支军队,在营制、装备、训练方法等方面均仿效西方军队,成为前所未有的新式陆军部队。

胡燏棻等人对甲午战争作了沉痛的反思,不仅主张仿效西法创练新军,重整海军以复海防,而且把学习日本、运用西法,提高到综合国力、加强国防潜力的地位。

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底,袁世凯接统定武军,编成“新建陆军”。

它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初步形成了一套包括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军队建设思想。

光绪二十五年 (1899),袁世凯编撰的《训练操法详细图说》,把他编练新建陆军时的全部训练操典、条令和规章加以汇纂,用以说明,根据西法进行近似实战的对抗性演习的训练内容。

袁世凯基本摈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强调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严格实施西法训练,形成晚清军制的大转折。

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制度。

在秦朝时期,中国实施了兵役制度,建立了大规模的军队,这是中国国防力量的起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国防力量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提升。

一、中国古代国防力量的初步建立(秦至唐朝)-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制度和军队,使得中国的国防力量得到巩固和发展。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汉朝时期,中国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加强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训练,提高了作战能力。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在军事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增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军队的统一管理,推进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朝时期,中国的国防力量达到了巅峰。

唐朝军队采用了征兵制度,实施了阶梯式的军衔制度,充分发挥了地区军事组织的作用。

二、中国国防力量的困境和衰落(五代至明朝)-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五代时期,中国陷入了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五代时期的战争频繁,导致了军队力量的分散和削弱,中央政府对国防的控制力量也大幅度衰落。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北宋时期,由于北方辽国的威胁和一系列的战争,中国国防力量再次受到挫折。

尽管宋军采取了一些军事改革措施,但对抗外敌的能力仍然不足。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元朝时期,蒙古人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并统治了中国。

元朝军队在初期非常强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腐败和内乱导致了军队力量的退步和衰落。

三、中国国防力量的恢复与崛起(明朝至清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朝建立后,军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建。

洪武年间,朱棣率军镇压了土木堡之变,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地位。

明朝建立了矛盾严密的边防制度,对外界的威胁形成了抵御。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清朝在建立之初由满洲人统治,建立了强大的八旗军队。

解放军军事训练的演变历程

解放军军事训练的演变历程

解放军军事训练的演变历程解放军军事训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军队不断提高战斗力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随着时代的变迁,军事训练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解放军军事训练的演变历程。

一、初期军事训练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新的历史使命。

初期的军事训练主要集中在基础训练和战术训练上,挖掘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加强军事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化。

在基础训练方面,军事学院主要开设了战术训练、枪械射击、战场工程、炮兵射击和机械化装备驾驶等科目。

通过开展保卫边疆、剿匪训练等战术训练,不仅使官兵逐渐熟悉战场环境,提高了战术水平,还培养了官兵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意识。

在战术训练方面,军校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增设政治训练科目,接受政治斗争教育,使军官更好地牢记立场和职责,更加坚定革命信仰,成为更有组织、有纪律、有思想和精神的官兵。

二、现代化军事训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解放军着重推进现代化军事训练。

随着科技的发展,解放军开始引入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设备,重点强化信息化、网络化和立体化的军事训练。

在信息化方面,解放军开始运用计算机、模拟器等现代技术,使军事训练更加高效、精确和实用。

如统一战场信息网络系统,研发交战时间模拟系统,引入传感器侦察系统等,使训练仿真性更高,模拟了真实的战斗环境。

在网络化方面,解放军大力推行网络化的军事训练,为军人提供了更为便利、实用的训练方式。

利用网络,军人可以进行各种军事知识的学习和演练,还能够更好地了解敌情、对敌作战等信息,有效提高了战斗力。

在立体化方面,解放军在军事训练中更加注重立体化的演练。

通过机动战术训练、战术联合演习等方式,从空中、陆地、海面等多个角度对军事行动进行综合的评估和考核,使军队能够更好地全面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三、未来军事训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态的不断变化,未来的军事训练也面临重大挑战和机遇。

大练兵方案

大练兵方案

大练兵方案简介大练兵方案是一种通过大规模军事演习和实战化训练来实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方案。

它旨在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增强官兵的实战能力和应对能力,以应对突发战争和复杂环境下的挑战。

背景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战场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对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军队需要拥有更强的实战能力和应对能力。

而大练兵方案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军队整体素质。

目标大练兵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大规模军事演习和实战化训练,全面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官兵的实战能力和应对能力。

2.加强指挥决策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

3.锤炼部队战斗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4.优化装备配置和利用效能。

关键要素1. 大规模军事演习大规模军事演习是大练兵方案的核心要素之一。

通过模拟战场环境,进行实战化演练,可以检验军队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

演习内容包括指挥决策、战术训练、武器操作、通信协作等,旨在提高官兵的实战技能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2. 实战化训练实战化训练是大练兵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模拟实际战斗场景进行训练,可以使官兵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和培养应对能力。

实战化训练可以包括野外生存训练、实弹射击训练、装备维护训练等,旨在提高官兵的实际战斗能力和技能水平。

3. 指挥决策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大练兵方案中,提高指挥决策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目标。

通过演习和训练,可以加强指挥员的指挥决策能力,培养出一支懂协作懂配合的队伍。

同时,加强军种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提高联合作战能力,实现各军种的资源优化配置。

4. 训练环境和资源保障为了确保大练兵方案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训练环境和资源保障至关重要。

需要建设合适的演习场地和设施设备,提供足够的军事装备和物资保障,以及完善的后勤支持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为军队的大规模演习和实战化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

实施步骤大练兵方案的实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计划和时间表:根据军队现状和训练需求,制定相应的大练兵计划和时间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队军史上各时期重要的“大练兵”
红军练兵活动的雏形——体育运动助力战备训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军对各个苏区连续发动“进剿”“会剿”和大规模“围剿”,红军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整训练兵活动,只能从战争中学习战争,靠实战锻炼部队。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指出:应编制武装组织及其战术的课本作为红军士兵的训练材料,并规定以大队为单位,充实士兵会娱乐部的工作,开展捉迷藏、打足球、音乐、武术等游艺活动。

此后,体育运动便成为红军进行战备训练的重要内容。

当时,红军部队普遍采取“三操两堂”制,即每天出三次操、上两次理论课。

出操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练兵,开展射击、刺杀、劈刀、投弹、爬山、跳障碍、过独木桥、爬云梯等军体项目。

在中央苏区,每逢“五一”“八一”、十月革命节等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红军各部队都要举办运动会。

即使在长征途中,红军也结合练兵,因陋就简地开展体育运动。

1936年5月1日,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炉霍举行“五一”运动会。

这次运动会最具特色的是根据朱德的建议临时增加了许多军事项目,如识图、测距、架桥、搭帐篷、烧牛粪、烧饭等。

因为红军当时正准备过草地,这些军事项目都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陕北后,陕甘苏区和红军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红军已不再是清一色的步兵,终于有时间和精力开展大规模的学习和练兵了。

八路军新四军军事整训——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后期,八路军、新四军的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战方式也开始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但其军事技术和战术主要依靠在战争实践中学习提高,“极少训练,尚不巩固”。

1944年7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军发出《关于整训军队的指示》,指出:为最后驱逐日寇出大城市与交通要道,并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非有一倍至数倍于现有的军事力量不能胜任”。

但受种种条件限制,当时不可能也不宜大量扩军,因此提出“今年秋冬两季,在不妨碍战斗与生产条件下”“利用一切可能间隙,轮番整训部队”,为将来的大发展与大反攻准备条件。

8月22日,陈毅受毛泽东、刘少奇的委托致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要求“华中部队整训应着重练兵、带兵、养兵、用兵四大项,而以练兵为中心”,要“打破陈规,采用兵教兵、官教兵、兵教官群众运动的练兵办法”,“练兵内容,着重提高战斗技术”。

由此,全军开展了以投弹、射击、刺杀、土工作业为主,以游击战术和攻坚战术为辅的大练兵运动。

大练兵运动一直持续到1945年春季。

八路军、新四军在训练内容和方法上由此逐步走向正规,战术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的战略转变,开展更大规模对日寇的攻势作战创造了条件。

全军练兵与新式整军——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之基
1946年5月1日,中共中央根据全面内战即将爆发的形势,发出《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指出:“各地必须抓紧练兵工作”,“练兵内容:军事上练三大技术,练守城,练夜战”。

各解放区军民积极响应号召,利用战斗间隙,进行各种战术、技术训练,有效提高了野战和攻坚能力。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反动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群众性的练兵运动被迫中止。

12月24日,中央军委再次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要求“在每一个战役或战斗结束后,干部战士应本着团结与互助互学的精神,从指挥上、战术上、技术上、各兵种协同上、各部门工作配合上,进行检查和总结”。

全军各部队遵照这一指示,采取群众评议和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经验总结。

这一方法后来发展为战前在阵地上召开“诸葛亮会”,研究敌情,研究打法,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但由于部队扩编,新成分增加,特别是补入大批从国民党军中解放过来的士兵,部队在组织上、思想上、作风上存在许多不纯的现象。

为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提高官兵对党的土改政策的认识和战斗积极性,全军部队普遍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开展新一轮的群众性练兵运动,积累了丰富的打大规模运动战的经验,作战形式也开始由野战向城市攻坚战转变。

志愿军战地大练兵——“冷枪战”显威巩固阵地斗争
1951年底,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取得了夏秋季防御作战的胜利。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被
迫下令,“只能进行维持现防线所必需的小规模进攻,采取攻势防御”。

一时间,战场形势处于相对稳定的对峙局面。

据此,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加强和巩固阵地,同时开展战地大练兵。

9个月的巩固阵地斗争中,志愿军依托有利阵地,遵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零敲牛皮糖”“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原则,创造了许多成功的作战形式。

从1952年春季开始,志愿军一线部队组织优秀射手和炮手,以单枪、单炮、单辆坦克依托工事或采取游动方式,对敌军前沿阵地及浅近纵深内的单个或小群目标进行狙击作战,以大量消耗敌有生力量,掩护部队构筑阵地工事。

由于它具有乘敌不备的突然性质,故称之为“冷枪冷炮”活动。

为了有效地“打活靶”,志愿军战士们仔细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灵活选择射击位置,并事先构筑工事,进行严密伪装,有效发扬火力,大量杀伤敌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狙击手。

仅1952年5月至8月,志愿军的“冷枪冷炮”就毙伤敌1.3万余人,打得敌人整天龟缩在工事里,不敢露头,失去了在前沿阵地上的行动自由。

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1964年全军大比武——郭兴福教学法风靡军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入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新时期,军事训练开始转入正规化轨道,成为平时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从1953年起,全军展开了以提高现代作战能力为主的正规统一训练。

1963年12月24日,中央军委训练委员会主任叶剑英观看了南京军区某部副连长郭兴福教学方法表演后,称赞“大开脑筋,大开眼界”。

27日,叶剑英向中央军委写出专题报告,建议在全军推广这种教学方法,并以郭兴福的名字命名。

中央军委很快转发了这一报告,全军掀起了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

1964年1月底,总参谋长罗瑞卿在南京军区主持召开全军训练会议。

会议就开展学习郭兴福教学法作了部署,并号召全军以优异成绩参加大比武。

6月至8月间,全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比武。

大比武分18个区进行,多数为班以下课目。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3000余人、3318个单位参加了比武,评出3070名尖子个人、694个尖子单位。

链接
●中央红军的第一支骑兵部队
1935年10月初,由中央红军改编的陕甘支队长征到达宁夏隆德县。

翻越六盘山后,红军遇到了一个新的对手——国民党军骑兵。

聂荣臻曾回忆道:“十月七日,在青石嘴打了一仗。

打的是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

当时,他们在村里休息,我和林彪、左权在山上拿着望远镜看得清清楚楚,他们把马鞍子卸在地下在那里休息,根本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他们跟前。

随后,毛泽东同志也上了我们站的这个山头。

他叫把各个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召集起来,决定要消灭这股敌人。

他亲自命令一大队和五大队从两侧迂回兜击,四大队从正面突击。


按照作战部署,红军3个大队如猛虎扑食般扑下山去,迅速冲进村子里。

敌人做梦也没想到红军突然杀来,战斗用了不到1小时就宣告结束,红军缴获了敌人100余匹军马、10多辆马车的子弹和军衣。

10月19日,历尽千辛万苦的红军将士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

宁夏二马(马鸿逵、马鸿宾)和毛炳文的骑兵一直尾追红军而来。

根据毛泽东“决不能让敌人进入边区”的指示,彭德怀立即指挥发起吴起镇战役,击溃敌军4个骑兵团,又缴获了200余匹战马。

毛泽东紧握着彭德怀的手说:“步兵打骑兵,只有我们红军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啊!”
不久,中央红军利用缴获的战马,组建了第一支骑兵部队,原来的侦察连也改为骑兵侦察连。

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便是日后在朝鲜战场上大显神威的“万岁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战士”
新式整军运动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

以淮海战役为例,在战役的第三阶段,从1948年12月16日到1949年1月5日的20天中,被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被毙伤、瓦解10万多人,其中整排整连投降的就有14000余人,约等于两个师的兵力,平均每天有700余人投诚。

许多国民党军士兵原本就是被“抓壮丁”的劳苦大众,经过“诉苦教育”,他们提高了阶级觉悟,立即掉转枪口参加战斗,连军服也来不及换。

为此,粟裕决定赶制10万顶军帽发给“解放战士”,以便识别敌我。

据统计,到淮海战役最后阶段,华东野战军部队中的“解放战士”达到总人数的80%。

以致有人笑称:在淮海战场上,是“共产党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

●歌唱英雄狙击手的《冷枪战》
志愿军指战员们在“冷枪冷炮”活动中,自己创作了一首名叫《冷枪战》的歌曲。

歌中唱道:“冷枪战冷枪战,冷枪战打得敌胆寒。

瞄得准打得稳,又机智又勇敢;一枪一个百发百中,只打得鬼子他不敢乱动弹。

你也打来我也打,今天俩明天仨,加起了就是一个歼灭战。

大家开展冷枪战,打得鬼子心胆寒;我们是英雄的狙击手,我们是英雄的狙击手,英雄的狙击手守卫着英雄的山。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