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

目的要求

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熟悉:祛痰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熟悉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

了解:滚痰丸

概说

【概念】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痰饮作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依《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濡之”、“结者散之”及《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而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概说】痰之与饮,异名同类,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皆为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加之二者具有生于脾、贮于肺、随气周流、变动不居、易随体质从化等致病特点,故痰证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了易引起咳嗽吐痰、哮喘、痰饮等肺脏疾病外,还可因其能成为第二致病因素而导致其它疾病,如失眠、眩晕、心悸、癫狂、痫证、中风以及痰核、瘰疬等,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

┌即是致病之因

液有余便是痰┤

└又是病理产物

▲痰生百病,气为百病之始。痰为有形之物,必阻气机,与气有关,故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饮无热,无热饮,与它因相合则另当别论。

【分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治风化痰五类。

【使用注意事项】

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热燥湿风的不同痰证的成因很多,治法也

不相同。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

2.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

3.有咳血倾向者,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4.祛痰剂中当伍以健脾益肾之品,方为治本之策对于痰证的治疗,主要应治其生痰之源,其源在于脾肾。正如《医宗必读》所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景岳全书》也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并指出“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5.“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所以祛痰剂中还当配伍理气药,旨使气顺痰消。

第一节燥湿化痰

燥湿化痰剂,主要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成的湿痰证。

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眩晕呕恶,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药物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为主,酌配健脾、理气药如白术、陈皮等组成。

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源】《局方·卷四治痰饮·绍兴续添方》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释名】方中橘红、半夏二味,贵在陈久,则无过燥之弊,故有二陈之名。

┌ A 不伤津液

沉久辛燥之气去┤

└ B 行气理气而不耗气

【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炙甘草一两半(4.5g)。

【用法】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症见咳嗽痰多易咯,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沉滑。

【病机与治法】本方证为脾失健运,湿聚生痰,上犯于肺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由于痰湿犯肺,则咳嗽痰多。湿痰阻塞气机,胃失和降,则胸膈满闷,恶心呕吐。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痰饮凌心,则心悸不安。舌苔白腻,脉沉滑,均为痰湿之象。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方解】方中半夏性质偏于温燥,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为臣药。茯苓健脾渗湿,湿祛则无生痰之源,为佐药。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原方用法中少加生姜辛温化饮,降

逆止呕,且能监制半夏之毒;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痰祛而肺气不伤,可谓相得益彰,二者亦为佐药。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痰的通用方剂。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方以“二陈”名之。君半夏—辛以散结,脾胃经之药辛温而燥,行气下气散结,燥湿化痰。

臣橘红—侧重于化痰燥湿,芳香醒脾,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

┌茯苓健脾利湿,淡渗利湿,使湿从小便而去。

│┌一则取其制半夏之毒。

佐┼生姜降逆化痰┤

│└一则取其助半夏、陈皮以行气消痰。

│┌以生津敛肺。

└乌梅┤

│┌有散┐

└与半夏相伍┤├相反相成,即可兴肺之开阖,又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

└有收┘

┌顾脾。

使炙草┤

└以缓缓图之,不致猛力一发而过

【运用】 1.本方主治湿痰。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沉滑为证治要点。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及咯血者忌用。

2.本方为治痰的通用基础方,随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痰证。风痰,可加南星、白附子;热痰,可加黄芩、竹茹;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

3.现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贮或湿阻气机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及咳血者忌用。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文献摘要】《医方考》:“湿痰者,痰之原生于湿也。水饮入胃,无非湿化,脾弱不能克制,停于胸膈,中、下二焦之气熏蒸稠粘,稀则曰饮,稠则曰痰,痰生于湿,故曰湿痰也。是方也,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湿去则痰无由以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制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益脾治其本,利气治其标也。”

【附方】 1.导痰汤(《济生方》)组成及用法:半夏四两(12g),天南星、橘红、枳实、茯苓各一两(各6g),甘草半两(3g)。加生姜5片,水煎服。功效:燥湿豁痰,行气开郁。主治:痰厥,痰涎壅盛,时发晕厥,胸膈痞塞,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