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合集下载

第二十章 祛痰剂 PPT课件

第二十章 祛痰剂 PPT课件
五、注意事项: 1.辨清痰的性质。 2.分清标本缓急。 3.咳血者,慎用燥烈之品。 4.表邪未解者,慎用滋腻之剂。
第一节 燥湿化痰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半夏15g 君 燥湿化痰 橘红15g 臣 理气燥湿
茯苓9g 佐 健脾利湿化痰 炙甘草4.5g 使 调药,和中,润肺 生姜7片 佐 助半夏燥湿化痰,解半夏毒 乌梅1个 佐 收敛肺气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解: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枳实,大枣
半夏10g 君 竹茹10g 臣
燥湿化痰 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橘皮15g 佐
枳实10g 佐 茯苓7.5g 佐
理气和胃 健脾利湿
甘草5g 使 调药和中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 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概说
一、概念:1.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痰饮为病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1.燥湿化痰 2.清热化痰 3.温化寒痰 4.润燥化痰 5.化痰熄风
四、组方要点: 1.配伍健脾祛湿药。 2.配伍补肾药。 3.配伍理气药。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平肝熄风
白术15g 臣 健脾燥湿
茯苓5g 佐 健脾利湿 橘红5g 佐 理气化痰
甘草3g 使 调药和中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 脉弦滑。
第二十一章 消食剂 概说
一、概念:1.以消食药为主组成 2.具有消食化积作用 3.主治食积停滞的方剂

方剂学课件之祛痰剂

方剂学课件之祛痰剂

2021/3/28
37
【方解】
君: 瓜蒌20 清热化痰,理气宽胸
臣: 半夏12 化痰除痞 黄连6 清热除痞
辛开苦降 清热涤痰
与瓜蒌相配,其清热化痰,理气开痞作用更著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2021/3/28
38
类方鉴别
相同 不 主治证 同 点见 证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治疗痰热为患
痰热壅肺
2021/3/28
49
【方解】
君: 干姜15 温肺化饮,且可温运脾阳以化湿
臣: 细辛5 辛散,温肺化饮,助干姜散凝聚之饮
茯苓20 甘淡,健脾渗湿, 化既聚之痰,杜生痰之源
佐: 五味子5 酸涩, ①敛肺气而止咳嗽
②与干姜、细辛配伍,有散有收, 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使: 甘草15 调和诸药
【功用】温肺化饮
2021/3/28
50
第五节 化痰熄风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内风挟痰证。 内风挟痰证,治宜熄风化痰,根据痰的性质而选 用不同的化痰药。
①配伍平肝熄风药
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2021/3/28
51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自腻,脉弦滑等。
2021/3/28
52
【方解】
2021/3/28
28
【附方】
1. 导痰汤(《济生方》) 药味组成:半夏 天南星 枳实 橘红 茯苓 甘草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2. 涤痰汤(《证治准绳》) 药味组成:南星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 石菖蒲 人参 竹茹 甘草
2021/3/28
29
茯苓丸
《指迷方》录自《是斋百一选方》

20.1 祛痰剂

20.1  祛痰剂

第二十章祛痰剂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痰包括饮,两者异名同类,即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皆为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乃湿聚而成,其发病每以咳嗽为主症。

痰饮亦可成为一种致病因素,流散于胸膈肠胃、经络四肢、头身关节,而导致多种疾病。

所以汪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其变不可胜穷也”临床常见的有咳嗽喘促、头痛眩晕、胸痹呕吐、中风痰厥、癫狂惊痫,以及痰核瘰疬等。

痰病极为复杂,成因很多,治法因之各异。

如脾失健运,湿郁成痰者,治宜燥湿健脾化痰法;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治宜清热化痰法;肺燥津亏,虚火烁液为痰者,治宜润燥化痰法,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治宜温化寒痰法;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抉痰上扰者,治宜化痰熄风法。

据此本章祛痰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五类。

痰由湿生,而湿主要源之于脾,所以治痰剂中每配伍健脾祛湿之药。

《医宗必读》中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强调治痰当健脾,脾复健运之常,而痰自化矣。

然痰饮与肾亦有密切关系,如肾不制水,则水泛为痰,故《景岳全书》中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因此治疗痰病时,不仅要消除已生之痰,而且还要着眼于生痰之本,在组方用药时,适当配伍补脾益肾之品,以图标本同治。

张介宾曾说:“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痰随气而升降,气壅则痰滞,气顺则痰消,故治痰剂中又常配合理气药用。

庞安常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至于痰流经络、肌腠而为瘰疬、痰核者,又常结合软坚散结之法,随其虚实寒热而调之。

运用祛痰剂时,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热燥湿的不同。

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

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祛痰剂.ppt

祛痰剂.ppt

痰证
治法
湿痰 热痰 燥痰 寒痰 风痰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分 类
使用注意
1、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利” 治痰先治气,气行痰自利” 治痰先治气
清 热 化 痰 理 气 止 咳
胆南星—味苦性凉 味苦性凉, 君 胆南星 味苦性凉,清热化痰 治痰热之壅闭 瓜蒌仁—甘寒 甘寒, 臣 瓜蒌仁 甘寒,清肺化痰 黄芩—苦寒而清肺泻火 黄芩 苦寒而清肺泻火 佐 枳实—下气消痞, 枳实 下气消痞,除胸胁痰癖 下气消痞 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橘红 理气宽中, 理气宽中 茯苓—健脾燥湿, 茯苓 健脾燥湿,杜生痰之源 健脾燥湿 杏仁—宣利肺气 杏仁 宣利肺气 半夏—燥湿化痰 半夏 燥湿化痰

佐 使
定痫丸《医学心悟》
证治方解:
眩仆倒地 脾虚生痰 肝 肝风挟痰 风 痰 甚则抽搐 挟涤 热 随气上逆 痰 痰 痫 口歪目斜 证 壅闭经络 壅 熄 痰涎直流 闭风 阻塞清窍 清 叫喊作声 窍 癫 狂--- 湿痰化热 痰热上扰 不省高下 竹沥—清热化痰镇惊利窍 胆南星—清火化痰镇惊利窍 半夏 陈皮 祛痰降逆而消痰 贝母 茯苓 麦冬 而消痰气之结 全蝎 僵蚕 熄风定搐 天麻 解癫痫之痉 丹参 开心利窍 菖蒲 远志 琥珀 朱砂 镇惊安神 茯神 甘草—调和诸药 姜汁—开痰而通神明
脾 虚 生 痰 痰 浊 犯 肺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辛温性燥 辛温性燥, 君 半夏 辛温性燥,燥湿化痰 臣 橘红—理气燥湿祛痰,以助半夏化痰之力, 橘红 理气燥湿祛痰,以助半夏化痰之力, 理气燥湿祛痰 燥 湿 化 痰 理 气 和 中 理气可使气顺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茯苓 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 健脾渗湿 佐 生姜 降逆化饮,既制半夏之毒,又助半夏 生姜—降逆化饮 既制半夏之毒, 降逆化饮, 橘红行气化痰,和胃止呕。 橘红行气化痰,和胃止呕。 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伍之,散中有收, 乌梅 收敛肺气,与半夏伍之,散中有收, 收敛肺气 祛痰不伤正,并有欲劫先聚之意。 祛痰不伤正,并有欲劫先聚之意。 甘草—调和药性温肺和中 使 甘草 调和药性温肺和中

祛痰剂

祛痰剂
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
瓜蒌仁、陈皮、黄芩、杏仁、枳实、茯苓、胆南星、制半夏
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热痰证
咳嗽痰黄,咳之不爽,胸膈痞闷满,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润燥化痰
贝母瓜蒌散
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燥痰证
咳嗽有痰,黏稠难咳,或咽喉干痛,舌红苔白干
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祛痰剂
分类
方剂
药物组成
功效
主治病证
配伍意义
燥湿化痰
二陈汤
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痰湿咳嗽
咳嗽痰多,色白易咳,胸膈痞闷,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脉滑;为治湿痰证之主方
温胆汤
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或呕吐呃逆,及癫痫,苔腻微黄,脉弦滑
半夏、天麻、茯苓、橘皮、白术、甘草
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
攻毒杀虫止痒药
硫磺:外用解毒杀虫止痒,内服补火壮阳通便
蛇床子:杀虫止痒,祛风燥湿,温肾壮阳
驱虫剂
乌梅丸
药物组成:乌梅、附子、细辛、干姜、黄连、当归、蜀椒、桂枝、人参、黄柏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证候:蛔厥证。腹痛,时发时止,心烦呕吐,食入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久泻

22祛痰剂.ppt

22祛痰剂.ppt

痰 热 互 结 于 心 下
君 瓜蒌—清热化痰 理气宽胸 通胸膈之痹 臣 黄连—苦寒,清热降火, 开心下之痞 佐 半夏—辛燥,降逆化痰, 散心下之结
滚痰丸《丹溪心法附余》引王隐君方
癫狂昏迷 __ 实热老痰上蒙清窍 惊悸怔忡 不 寐 痰热扰动心神 梦寐怪状 咳喘痰稠 痰热内壅于肺 胸腕痞闷 气机宣降失常 噎息烦闷 绕项结核 口眼蠕动 痰流滞于经络关节 骨节碎痛 大便秘结 痰热之征 舌苔黄腻 脉滑数有力
荆芥—疏风解表利咽 陈皮—理气化痰 甘草—缓急和中调药

佐 使
定痫丸《医学心悟》
证治方解:
眩仆倒地 脾虚生痰 肝 肝风挟痰 风 痰 甚则抽搐 挟涤 热 随气上逆 痰 痰 痫 口歪目斜 证 壅闭经络 壅 熄 痰涎直流 闭风 阻塞清窍 清 叫喊作声 窍 癫 狂--- 湿痰化热 痰热上扰 不省高下 竹沥—清热化痰镇惊利窍 胆南星—清火化痰镇惊利窍 半夏 陈皮 祛痰降逆而消痰 贝母 茯苓 麦冬 而消痰气之结 全蝎 僵蚕 熄风定搐 天麻 解癫痫之痉 丹参 开心利窍 菖蒲 远志 琥珀 朱砂 镇惊安神 茯神 甘草—调和诸药 姜汁—开痰而通神明
燥 湿 化 痰 理 气 和 中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胆 胃 不 和 痰 热 内 扰 证 胆怯易惊
虚烦不宁 失眠多梦 呕吐 胆主决断,痰热内扰 心神不安 胆 胃 不 和 痰 热 内 扰
胃主和降,胆胃不 呃逆 和 胃气上逆 癫痫—痰热上蒙清窍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君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理 气 化 痰 清 胆 和 胃 臣 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佐 枳实 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
录自《医方考》
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 治痰热之壅闭 瓜蒌仁—甘寒,清肺化痰 黄芩—苦寒而清肺泻火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1. 君 贝母(苦甘微寒)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2. 臣 瓜蒌—清肺润燥,开结涤痰
贝母瓜蒌散
3. 佐 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消 4. 佐使
桔梗—宣利肺气,止咳化痰,且引诸药入肺经
第四节 温化寒痰
第四节 温化寒痰 • 适应证
寒痰:咳嗽痰多,色白清稀,舌苔白滑 寒痰证 兼伤阳:口鼻气冷,肢冷恶寒,舌体 淡胖,脉来沉迟等。
第五节 治风化痰 • 适应证
外风夹痰:咳嗽痰多,恶风发热等。 风痰证 内风夹痰:咳嗽多痰,眩晕头痛,甚 则昏厥不语,或发癫痫等。
第五节 治风化痰 • 配伍规律
外风夹痰 疏风散邪药 ---疏散风邪 化痰止咳药 ---化痰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息风止痉药 ---平熄内风 内风夹痰 健脾、开窍、安神药 ---健脾、开窍、安神
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气化痰丸
【方解】
1. 君 胆南星(苦凉) —清热化痰
瓜蒌(甘寒) —清热化痰,宽胸行气
2. 臣
半夏—化痰散结 黄芩—清热降火
*二者相配,苦降辛开,化痰清热,共为臣药。
清气化痰丸
3. 佐 杏仁 —降利肺气
枳实—散结除痞
陈皮—理气化痰 茯苓—利湿健脾
*四味合之杜绝生痰之源,共为佐。
白前—降气祛痰而止咳
*此二味相合以助君药宣降肺气,化痰止咳。
止嗽散
3. 佐 橘红—理气化痰
荆芥—疏风解表
4. 佐使 甘草—和中调药,桔梗利咽止咳
定痫丸
《医学心悟》
定痫丸
【组成】
明天麻 川贝母 半夏姜汁炒 茯苓蒸 茯神去木,蒸, 各一两(30g) 胆南星九制者 石菖蒲杵碎,取粉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
[目的要求]
1.熟悉: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3.熟悉:贝母瓜蒌散、小陷胸汤、滚痰丸。

4.了解:茯苓丸、苓甘五味姜辛汤、定痫丸。

[教学内容]
1.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2.燥湿祛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的代表方。

(1)二陈汤以半夏与橘红配伍,化痰与理气合用,组成燥湿化痰
之主方。

加减化裁可用于多种痰证。

(2)温胆汤为二陈汤加竹茹、枳实,组成清胆和胃化痰之剂,主
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眠,呕吐恶逆以及惊悸癫痫等证。

(3)清气化痰汤以胆南星为君药,配伍黄芩、瓜蒌仁,组成清气
化痰之剂,为治疗热痰证之常用方。

(4)小陷胸汤以瓜蒌为君,配伍苦寒之黄连,辛温之半夏,不仅
有清热化痰,理气宽胸之功,而且有辛开苦降之配伍特点,主治痰热
互结的小结胸病。

(5)滚痰丸以硝煅礞石为君药,配伍黄芩、瓜蒌仁,组成清热化痰之剂,为治疗热痰证之常有方。

(6)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半夏配伍天麻、白术等,组成化痰熄风之剂,为主治风痰眩晕头痛之主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计划学时]1。

第二十章 祛痰剂

第二十章 祛痰剂

[主治]
燥痰咳嗽
证候
咳嗽呛急 咯痰不爽 涩而难出 咽喉干燥哽痛 苔白而干
方解
贝母 ――润肺清热,化痰止咳
瓜蒌 天花粉――清降肺热,生津润燥 橘红――理气化痰,气顺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 桔梗――宣肺化痰,引药入肺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燥痰证的常用方。 2. 本方可用于肺结核、肺炎等属燥痰证者。
3. 对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 所宜。
温胆汤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与用法]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 炙甘草一两(30g)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5片 大枣1枚
汤剂,水煎服。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
头眩心悸
心烦不眠

夜多异梦

或呕恶呃逆
眩晕,癫痫
苔白腻
本方主治实热顽痰,以舌苔黄厚,脉滑 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常用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等 属痰火内闭者。
本方药力较,凡中气不足,脾肾阳虚, 孕妇应慎用。
贝母瓜蒌散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组成与用法]
贝母一钱五分(4.5g)
花粉
茯苓
桔梗各八分(各2.5g)
瓜蒌一钱(3g) 橘红
水煎服
[功用]
润肺清热 理气化痰
返回目录
滚痰丸
组成
大黄 片黄芩 沉香 礞石
丸剂。
功用
泻火逐瘀
主治
实热老痰证
癫狂惊悸
怔忡昏迷

咳喘痰稠

胸脘痞闷
眩晕耳鸣
舌苔黄厚
脉滑数
方解
青礞石— 燥悍重坠之性,攻逐陈积伏 匿之痰

方剂学祛痰剂ppt课件

方剂学祛痰剂ppt课件
珀粉、远志等
清气化痰丸 27
小陷胸汤 Ⅱ类
《伤寒论》
清热化痰 28
主治 痰热互结证 功用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小陷胸汤 29
方解
瓜黄半 蒌连夏
君臣
小陷胸汤 30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 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小陷胸汤 31
加减变化
⑴心胸闷痛 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 ⑵咳痰黄稠难咯 减半夏量,加胆南星、杏
二陈汤 13
加减变化
⑴湿痰 加苍术、厚朴 ⑵热痰 加胆星、瓜蒌 ⑶寒痰 加干姜、细辛 ⑷风痰眩晕 加天麻、僵蚕 ⑸食痰 加莱菔子、麦芽 ⑹郁痰 加香附、青皮、郁金 ⑺痰流经络之瘰疬、痰核 加海藻、昆布、牡蛎
二陈汤 14
使用注意
⑴本方性燥,故燥痰者慎用; ⑵吐血、消渴、阴虚、血虚者忌用本方。
二陈汤 15
祛痰剂 3
3、分类
燥湿化痰 --湿痰 清热化痰 --热痰 润燥化痰 --燥痰 温化寒痰 --寒痰 化痰熄风 --风痰
祛痰剂 4
4、组方思路
⑴配健脾祛湿与益肾之品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盖脾主湿,湿动则为痰,肾主水,水泛亦为痰,故 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 。
书》
《景岳全
“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祛张痰剂介 5
⑵配理气药 “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
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庞安常
祛痰剂 6
5、使用注意
⑴辨别痰病的性质,分清寒热燥湿的不同。 ⑵辨清标本缓急。 ⑶有咳血倾向者,不宜使用燥烈之剂,以免引
起大量出血 。 ⑷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

22祛痰剂 优质课件

22祛痰剂 优质课件
概述
定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肺、脾、肾功能失调 (病理产物) 致病因素
水液代谢失常,津聚而成痰饮
痰证Biblioteka “百病皆由痰作祟”痰证湿痰 热痰 燥痰 寒痰 风痰
治法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类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使用注意
1、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 故祛痰剂常配伍理气药物。
证治方解:
眩晕头痛 湿痰上犯
浊阴上犯
蒙闭清空


上 胸闷呕恶—痰气交阻

浊阴不降

舌苔白腻 痰湿之象 脉弦滑
脾燥 虚湿 生化 痰痰
风平 痰肝 上熄 扰风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天麻—平肝熄风止头眩
白术—健脾燥湿与半夏天麻配
伍,祛湿化痰,止眩之 臣
功益佳。
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伍,
治生痰之本。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
津失输布 虚 细辛—辛散之性,温肺散寒

聚而为饮 阴 肺
助干姜散其凝聚之饮

饮 清稀色白 凝而为痰 胜 茯苓—健脾渗湿,既化已聚之痰

又杜生痰之源
嗽 胸膈不快—痰饮阻滞 水 五味子—敛肺气而止咳,与细辛
气机不畅 饮 化
干姜相伍,散中有收, 佐
内饮
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舌苔白滑 痰饮之象 停
且调肺司开合之职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胆 胆怯易惊
胃 不 虚烦不宁 胆主决断,痰热内扰 和 失眠多梦 心神不安
胆 胃 不

热 呕吐 胃主和降,胆胃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目的要求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熟悉:祛痰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

了解:滚痰丸概说【概念】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痰饮作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依《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濡之”、“结者散之”及《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而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概说】痰之与饮,异名同类,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皆为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

加之二者具有生于脾、贮于肺、随气周流、变动不居、易随体质从化等致病特点,故痰证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了易引起咳嗽吐痰、哮喘、痰饮等肺脏疾病外,还可因其能成为第二致病因素而导致其它疾病,如失眠、眩晕、心悸、癫狂、痫证、中风以及痰核、瘰疬等,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即是致病之因液有余便是痰┤└又是病理产物▲痰生百病,气为百病之始。

痰为有形之物,必阻气机,与气有关,故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饮无热,无热饮,与它因相合则另当别论。

【分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治风化痰五类。

【使用注意事项】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热燥湿风的不同痰证的成因很多,治法也不相同。

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

2.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3.有咳血倾向者,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4.祛痰剂中当伍以健脾益肾之品,方为治本之策对于痰证的治疗,主要应治其生痰之源,其源在于脾肾。

正如《医宗必读》所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景岳全书》也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并指出“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5.“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所以祛痰剂中还当配伍理气药,旨使气顺痰消。

第一节燥湿化痰燥湿化痰剂,主要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成的湿痰证。

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眩晕呕恶,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药物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天南星为主,酌配健脾、理气药如白术、陈皮等组成。

代表方如二陈汤、温胆汤。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源】《局方·卷四治痰饮·绍兴续添方》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释名】方中橘红、半夏二味,贵在陈久,则无过燥之弊,故有二陈之名。

┌ A 不伤津液沉久辛燥之气去┤└ B 行气理气而不耗气【组成】半夏、橘红各五两(各15g),白茯苓三两(9g),炙甘草一两半(4.5g)。

【用法】加生姜3片,乌梅1个,水煎服。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症见咳嗽痰多易咯,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沉滑。

【病机与治法】本方证为脾失健运,湿聚生痰,上犯于肺所致。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由于痰湿犯肺,则咳嗽痰多。

湿痰阻塞气机,胃失和降,则胸膈满闷,恶心呕吐。

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

痰饮凌心,则心悸不安。

舌苔白腻,脉沉滑,均为痰湿之象。

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方解】方中半夏性质偏于温燥,既能燥湿化痰,又能和胃降逆止呕,为君药。

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为臣药。

茯苓健脾渗湿,湿祛则无生痰之源,为佐药。

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原方用法中少加生姜辛温化饮,降逆止呕,且能监制半夏之毒;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痰祛而肺气不伤,可谓相得益彰,二者亦为佐药。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痰的通用方剂。

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方以“二陈”名之。

君半夏—辛以散结,脾胃经之药辛温而燥,行气下气散结,燥湿化痰。

臣橘红—侧重于化痰燥湿,芳香醒脾,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亦化。

┌茯苓健脾利湿,淡渗利湿,使湿从小便而去。

││┌一则取其制半夏之毒。

佐┼生姜降逆化痰┤│└一则取其助半夏、陈皮以行气消痰。

│┌以生津敛肺。

└乌梅┤│┌有散┐└与半夏相伍┤├相反相成,即可兴肺之开阖,又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

└有收┘┌顾脾。

使炙草┤└以缓缓图之,不致猛力一发而过【运用】 1.本方主治湿痰。

以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沉滑为证治要点。

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及咯血者忌用。

2.本方为治痰的通用基础方,随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痰证。

风痰,可加南星、白附子;热痰,可加黄芩、竹茹;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

3.现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等属湿痰贮或湿阻气机者,均可用之。

【注意事项】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及咳血者忌用。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文献摘要】《医方考》:“湿痰者,痰之原生于湿也。

水饮入胃,无非湿化,脾弱不能克制,停于胸膈,中、下二焦之气熏蒸稠粘,稀则曰饮,稠则曰痰,痰生于湿,故曰湿痰也。

是方也,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湿去则痰无由以生,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制湿,利气则痰无能留滞,益脾治其本,利气治其标也。

”【附方】 1.导痰汤(《济生方》)组成及用法:半夏四两(12g),天南星、橘红、枳实、茯苓各一两(各6g),甘草半两(3g)。

加生姜5片,水煎服。

功效: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痰涎壅盛,时发晕厥,胸膈痞塞,头痛呕逆,咳喘痰稠,坐卧不安,不思饮食。

2.涤痰汤(《证治准绳》)组成及用法:半夏、胆南星各二钱半(各12g),橘红、枳实、茯苓各一钱半(各7.5g),人参、石菖蒲各一钱(各5g),竹茹七分(3.5g),甘草半钱(2.5g)。

加生姜5片,大枣5枚,水煎服。

功效: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

上二附方皆由二陈汤化裁而成,均有燥湿化痰之功,共治湿痰之证。

但导痰汤是二陈汤去乌梅加南星、枳实而成,南星伍半夏燥湿化痰之力强,枳实配橘红行气和胃之力增,故其祛痰行气之力均较二陈汤为著,偏于主治痰厥及顽痰所致的痰涎壅盛之证。

而涤痰汤则是在导痰中又加入菖蒲、竹茹、人参,较之导痰汤又多开窍扶正之功,是治中风痰迷心窍而见舌不能言的常用方剂。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组成】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各6g),橘皮三两(9g),炙甘草一两(3g),白茯苓一两半(4.5g)。

【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个,水煎,食前服。

【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症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方解】本方是为胆胃不和,湿痰化热内扰而设。

方名“温胆”,却治痰热,似有名不副实之嫌,此乃宋代陈言调换原方药、量而未换方名之故也。

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失和,继而气郁生痰化热。

胆主决断,痰热内扰,则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甚或上蒙清窍,而发癫痫。

胃主和降,胆胃不和,则胃气上逆,而为呕吐呃逆。

因其病脏在胆胃,病邪为湿痰微有化热,治宜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法。

其方药组成,乃由二陈汤去乌梅另加枳实、竹茹、大枣而成。

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为君药。

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为臣药。

枳实、橘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自消;茯苓健脾利湿,使湿去则痰不生,共为佐药。

甘草益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

煎加生姜、大枣,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

综合全方,可使痰热消而胆胃和,则诸证自解。

本方是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成。

《千金方》中的温胆汤较本方少茯苓、大枣,而生姜用至四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说明温胆汤本来是用治胆寒证的。

而后世诸家,减生姜用量以治痰热,方名仍袭其旧而称“温胆”,实际其功效已转化为清胆、和胆了。

【运用】 1.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是治疗杂症而属于疑似难辨的常用方。

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为证治要点。

2.若心内烦热者,可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3.现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者。

【方歌】温胆汤用夏苓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第二节清热化痰清热化痰剂,适用于火热内盛,炼津成痰,痰热互结之证。

症见咳痰黄稠,胸闷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此外,还可用于痰火郁结而致的惊悸、癫狂和瘰疬等病。

其病因病理为邪热内盛,不得清解,煎熬津液,郁而生痰,甚至郁久化火,成痰火。

治法宜清热化痰。

药物多以清热化痰药如瓜蒌、贝母、胆南星为主,酌配清热泻火药组成。

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滚痰丸等。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方源】录自《医方考》清气化痰丸命名:庞安常曰:“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之而顺矣。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一两(各6g),胆南星、制半夏各一两半(各9g)。

【用法】共为细末,姜汁为丸,每次6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

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闷气急,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与治法】本方证为痰热壅肺,清肃失常,气机不利所致。

由于痰热内蕴,肺失清肃,故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胸闷气急。

舌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热蕴肺之象。

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方解】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为君药。

瓜蒌仁性寒清热,助胆南星清热化痰;黄芩善清肺热,共为臣药。

治痰当须理气,故以枳实、橘红理气宽胸,以除胸闷气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又以茯苓、半夏健脾燥湿,以去生痰之源,杏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

五药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症可愈。

君胆南星取其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实痰实火之壅闭。

┌清热化痰,以助胆南星之功。

臣瓜蒌仁、黄芩┤└降肺火化痰热。

┌枳实┐┌下气化痰(治痰当须理气)┌┤├┤│└陈皮┘└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随之而顺矣。

佐┤│┌茯苓健脾渗湿(脾为生痰之源)││└┼杏仁宣肺下气(肺为贮痰之器)│└半夏燥湿化痰本方系二陈汤去甘草、乌梅另加黄芩、瓜蒌仁、胆南星、杏仁、枳实而成。

但君药为胆南星,并臣以黄芩、瓜蒌仁,则变燥湿化痰之方为清热化痰之剂。

其去乌梅者,因痰热壅肺,恐其酸收敛邪,故不可用。

去甘草者,因其甘缓壅滞,对痰气不利,故亦不用。

【运用】 1.本方为治热痰咳嗽的常用方剂。

以咳嗽痰稠色黄,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若肺热较盛,见有身热口渴者,可加石膏、知母以清泄肺热;痰多气急者,可加鱼腥草、桑白皮等。

3.现对于肺炎、支气管炎见有痰稠色黄而证属痰热者,可加减用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